个案工作过程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个案工作过程范文

一个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个案报告)

当我作为实习班主任老师接班后, 发现XXX同学人很聪明, 但脾气急躁, 经常与任课老师顶嘴, 和同学发生矛盾。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班主任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对该生进行教育、帮助。这位同学在我的帮助下,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学习上, 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原班主任老师也从这位学生的身上, 看到了学生的可塑性, 同时也更坚定了教育的重要性。

一、基本资料

(1)姓名: XXXX

(2)性别: 男

(3)年龄: 14周岁

(4)籍贯: 江苏XXX

(5)学校与年级:XXXXXXXXX

(6)辅导者: 实习班主任

(7)辅导期限:

(8)个案来源: 2013年9月, 实习班主任老师接班后, 发现该生虽聪慧, 但脾气暴躁, 经常与任课老师顶嘴, 与同学发生矛盾。因此把他列为重点教育对象。

二、主要问题概述

(1)不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看杂书、吃零食; 老师批评他, 与老师顶嘴, 甚至跑出教室,无故旷课。

(2)哥儿们义气严重:该生知道隔壁班发生矛盾的同学中, 有一个是自己的好友。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 对隔壁班的一个同学大打出手。

(3)学习成绩下降: 进校时, 总分排名在全班第7名, 各门功课都及格。然而进入初三后, 成绩下降, 甚至有几门功课平时小测验不及格。

(4)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僵化: 该生上课讲话, 下课妨碍他人做作业。同学讨厌他,他就和别人吵, 满嘴粗话;老师教育他,他却满不在乎,甚至有抵触情绪。他认为同学老师都与他过不去。因此到别的班级去结拜兄弟。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1) 家庭成员

父亲和母亲

该生是独生子;

爷爷奶奶家在农村,对孙子比较宠爱。

(2)个人成长史

该生足月生产,身体健康。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在初中生毕业鉴定上,老师的评语是: 乐做好事,要求进步,为人正直,劳动积极。然而他脾气倔犟, 性格暴躁。据他父母讲, 在家时稍不如意,就跑到爷爷奶奶家去。他爷爷奶奶是他的挡箭牌, 从小纵容他,对他的成长、发展产生了副作用。再加上他母亲生性忠厚善良,从来舍不得打他,因而养成他一种懒散任性的坏习惯。

2.该生自诉与测查

(1).关于自己:

该生从小很聪明, 曾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多次在体育上获奖;进入初中后,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听课似懂非懂。“我认为,多结交几个朋友,关键时可以帮我一把”, 因此除了与本班几个同学结成死党外,还与其他班级的几个同学结成哥们。

(2).原班主任意见:

该生进入初三后,父母去了外地工作,节假日也不回来。特别是该生在学校期间,曾与同学发生矛盾,在处理过程中, 认为老师偏心, 因而与老师同学产生了对立情绪。再加上该生性格比较倔犟,遇事偏激,因此,经常会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应真诚地帮助该生,对他备加关心,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四、实习班主任帮助实施要略

1.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

天天与该生见面。

经常找该生谈心, 谈心时间为半小时至一小时。

第一次交谈:

该生上课睡觉, 任课老师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后, 班主任老师找实习老师约其谈心。了解到该生父母去四川工作了, 把他委托同厂工作的阿姨。他自己认为,父母不在身边, 没有人督促、管教他。因而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与同学讲话, 睡眠不足, 上课就打瞌睡。班主任老师引导他: 你才十六岁, 自己应努力学习, 加强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父母为了工作而远离家乡, 你更应该自觉, 这样才可以让父母放心。在老师的教育下, 该生略有触动, 并表示: 今后上课认真听讲, 努力改正上课睡觉的毛病。

第二次交谈:

该同学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 各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个别学科不及格, 因而被老师批评,该生情绪波动很大。实习班主任老师找其谈话, 肯定了他的成绩, 并指出他身上还存在的问题, 希望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运用聪明的头脑, 认真学习, 为将来建设祖国作出贡献。

第三次谈话:

该同学与一个月前相比, 成熟多了, 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他专门负责广播操及升旗仪式整队工作, 同时又是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体育课上有什么情况, 能及时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 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班主任老师在肯定他成绩的同时, 适当指出他的不足。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 这位同学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五、辅导策略与实施

根据该生行为上存在偏差的情况, 作为班主任老师, 必须将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 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 主要使用合理的情绪疗法。在治疗过程中, 家庭与学校两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中争取家庭支持更为关键。

六、结果与思考

经过近两个月的帮助, 该生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转变:

第一、成绩有明显提高,小测验的成绩均能达80分以上,任课教师也反映其成绩有所进步。

第二、该生性格有了较大的转变, 能与班上的每个同学和睦相处, 而且在宿舍大扫除等劳动中, 表现比较积极。

第三、关心班集体, 乐意为班级服务, 该生自担任体育委员以来, 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带领同学积极参加校内各项体育活动, 因此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

经过对这个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得出了以下启示:

要转变一个学生, 必须靠耐心细致的工作。事实也证明: 育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如果稍有差错, 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 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教育好一个学生,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结合起来, 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篇:社会工作个案工作

一、基本资料

仲某,男,1987年7月出生,初中肄业。上海市宝山区人,性格内向,懒散、无上进心。经常迷恋网吧,彻夜不归,与不良青少年接触密切。

二、背景资料

案主自幼父母离异,此后随父亲生活,父亲再婚,案主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全家靠政府的低保度日,生活上非常艰难。在小学时,案主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由于长期缺少必要的母爱和家庭的约束,到了初中便一落千丈,无心学习。无所事事的案主平日里就天天逛网吧,痴迷于网上游戏,经常彻夜不归,总是和他那群“哥们”混在一起。这样,他连初中都没毕业就结束了自己的读书生涯,最终也只能拿到初中肄业证书,连最起码的劳动手册也无法办理。!

三、主要问题

1、家庭问题:由于父亲再婚,案主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将更多的关爱倾注在弟弟身上,对案主的思想和生活关心不够。

2、心理问题:案主性格比较内向、自卑,对学习、就业缺乏主动性,对将来的生活没有目标。

3、就业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导致案主初二时就辍学在家,无法办理劳动手册,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四、问题分析

案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由于无人管教和自控能力较差,终日沉湎于网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寻求到了一种自我满足和肯定。

平时,案主经常与其他闲散青少年在社区里游荡,无所事事,他觉得在同辈中有认同感,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因此,同辈群体对案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主一方面养成了散漫的生活习惯,缺乏上进心,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成为他进一步升学及就业的主要障碍。

五、服务模式:人本治疗法

人本治疗法是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这种方法强调的重点是案主的自我实现,要求社工要有真诚一致的态度,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案主,尊重案主表达任何意见与情绪的权利,同情和理解案主。

六、工作者计划

1、总目标:引导案主摆脱不良群体的影响,协助案主找到生活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具体工作计划:

(1)、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针对案主既自卑又想积极向上的矛盾心理,社工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安排案主参加多次的团康活动,通过谈话及团康活动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3)、协助案主咨询办理劳动手册的相关政策,并帮他报名参加了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目前,他正在积极接受电子商务收银员的职业培训。

(4)、在案主的思想状态有了一定的转变后,鼓励案主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性活动,加强案主的社会责任感。

(5)、回顾整个个案服务过程,对案主进行赞扬和肯定,制定未来的服务计划。

七、服务过程

当时案主正沉湎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时,青少年社工走近了他的生活。起初,案主对社工存有戒心,对社工的提问爱理不理,但在社工不厌其烦的多次上门走访,像朋友一样与他聊他感兴趣的网络游戏之后,慢慢消除了对社工的防备心理,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苦闷:我也

想学好,也想学得一技之长,像同龄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但由于学历低,又没有劳动手册,困难确实太多,没有人关心,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从与案主的谈话中社工了解到他对自己的将来非常茫然,“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使社工感到:当前最关键的是引导他建立一个比较积极、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他就业是使其走上正常人生轨道的首要任务。在与案主的多次谈话后,他逐渐接纳了我们。我们多次邀请他来参加团康活动,活动中我们积极鼓励案主发言,让他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并给予他充分的肯定。渐渐的,小辰从刚开始不合群的被动状态,转变为在后来的活动中都表现的积极踊跃。在一次卡拉OK比赛中,他竟主动献歌一曲,博得了在场社工及参加活动的居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当案主整个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都有改观后,我们鼓励他参加免费职业培训,以掌握一技之长,案主对此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过了几天,案主主动来找社工询问培训的有关事项。之后,社工陪同案主一起去了宝山区职介所咨询了办理劳动手册的相关政策,并帮他报名参加了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目前,他正在接受电子商务收银员的职业培训。

此后,案主主动要求帮助社工去各居委张贴自制的海报,这让社工感到特别的欣慰。在张贴海报时,社工从居委老师处得知,有一个叫郭某的青少年常到小区附近的杂货店不付钱就拿东西,不仅踢坏小店的铁门,还对前来劝阻的邻居进行辱骂,杂货店老板敢怒不敢言。在一边的案主听到后立即表示他愿意去做郭某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情,社工发现案主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就向他提出:“你能够协助我们做好小郭的工作,这说明你是有能力协助我们做好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的,我们希望你能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案主欣然同意。

八、个案反思

个案会谈中注意发挥了“同理心”的作用。我们社工在走近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时,我们也许从来没有体会过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所以不能对他们的需要感同身受。我们的案主比较自卑和敏感,所以我们在和他交流时,像朋友一样与他聊他感兴趣的网络游戏,他才慢慢接受了我们。在这个个案中,同理心的运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运用团康活动营造气氛。在活动中,有的青少年比较活泼,而我们的案主则相对比较内向,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其他青少年把案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协作,发挥案主个人的能力。

及时发掘案主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在案主进行社区服务时,我们对他的主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正是在社工的鼓励下,他在自助的同时,还主动协助我们做好其他青少年的工作,这是“助人自助”理念在这一个案中的充分运用。

第三篇: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 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事项签订本协议。 第二条 服务目标

1、帮助案主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案主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消除轻生的念头。

2、减轻案主生活压力,改善案主生活条件和情况,提高案主家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条 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策略

1、对案主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做基本的记录。

2、与案主的接触聊天,倾听案主的个人想法,社工给出建议和心理辅导。

3、社工与案主家人策划组织一些家庭聚会活动,鼓励案主参加。

4、社工对案主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 第五条 服务时间人数

1、服务期限2015年9月22日至2015年10月22日,具体访谈时间又双方协商决定。

2、服务人数两名社工,其中一名记录者。 第六条 监控进展的方法 社工在合法的基础上,在案主允许下,对案主生活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追踪评估。

第六条 其他补充内容

社工工作者将遵循工作制度,在合法的前提下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保密,绝不对外泄露。

2、本协议签订之日生效,双方可以在本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补充,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第四篇:个案工作复习重点

第一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1、个案工作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本质特征

个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利益的单向性;专业的动态过程) 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交叉式交流;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与其他人员的信息沟通) 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

(帮助案主恢复自主能力;工作者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3、个案工作的目标

以个别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目标层次:

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恢复自主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目标制定:

案主的期望与要求;工作者的价值观;案主与工作者互动

4、名词解释

社会功能:个人为完成自己人生任务而在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 人生任务:成长需要、生活任务

应对能力:人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掌握的必要的完成人生任务的能力。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价值体系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概念

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思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2、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拓展)

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

3、个案工作在操作层面的基本价值原则 接纳服务对象 提供个别化服务 案主自决与知情同意 为服务对象保密

4、伦理难题 ①保密问题

“保守秘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服务对象的秘密。

在行政干预、司法干预、研究需要等方面,都可能两难情况。

②情理法问题:情----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事情等 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法---法律和法规 ③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价值中立:既不强迫服务对象接受专业价值观,也不赞同服务对象的个人价值观。 价值介入:在维护服务对象利益的前提下劝说或者主动影响服务对象接受专业或个人价值观。

④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个人利益总会与其社会责任存在差距 ⑤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对那些与服务对象利益有关的选择和抉择中会出现,例如弱智的夫妇想生小孩。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

1、个案工作会谈的界定

含义: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特点:会谈目的的明确性

会谈内容的选择性 会谈过程的计划性 会谈角色的规定性

2、个案会谈技巧 ①支持性技巧: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可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主动地参与个案工作的过程。

1、表达专注:

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2、主动倾听:

工作者主动积极的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如何做到: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阶段主其人。不走神,快记忆,速思维,巧回应。避免选择性的听、过滤性的听、同情性的听以及急于回应或打断性的听。

3、同理心:

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和能力。 四种特质:接受观点;不加评论;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尝试与其交流;与他人一起感受。

4、鼓励支持:

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技术

②引领性技巧: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的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

1、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地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

2、对焦:

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3、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③影响性技巧: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办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1、 提供信息;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 自我披露;工作者选择性的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功能:引导案主从其他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拉近与案主的心理距离。

注意:内容实事求是,态度真诚友善,时机及时合适,程度恰到好处,目标是对方需要的。

3、 建议;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

4、

5、 具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忠告;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 对峙(面质):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要点:只有专业关系良好才能运用对质的技巧;

对质把焦点集中在案主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明显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上;

对质的目的不是生硬的撕去案主的防卫,而是邀请案主来挑战那些矛盾的问题;对质的目的是帮助案主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协调; 避免个人发泄或无情攻击,案主利益为重; 注意用词和态度。

3、个案工作的访视

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

原则:确定访视对案主的影响和需要;明确访视的目的和内容,拟定访视提纲;和案主进行访视前的沟通;对访视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

4、个案工作的记录 作用:有利于服务的持续;促进工作者思考、提高工作成效;有利于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督导和评估;有利于检验服务计划和目标;促进和案主的有效沟通;可用于教学的案例分析;有用做有关社会研究的参考。

原则:资料的完整性:基本资料、案主“人在情境”资料、案主的 “问题情境”资料;资料的清晰性;资料的独特性;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保密性

记录形式:个案卡、摘要式记录 个案卡:一个质地较硬、便于管理和检索的卡片,记录着个案记录卷宗最精简的信息,包括案主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住址,父母姓名、社工的姓名、接案和结案日期、个案号码及简短的评估等资料。

摘要式记录:结构性很强,通过某种方式和角度归纳、组织资料,表达社工对某一工作内容的总结、概括及基本观点。摘要资料一般要设定一个标题大纲,将所要陈述的内容放于其中,我们可以把过程式记录理解为是原始资料的记录,而摘要式记录是记录者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摘要式的记录可分为接案摘要、评估摘要、阶段摘要、转案结案摘要等等。

个案记录的要点:案主的背景信息;案主显现的问题;社工诊断时的感想;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及专业的干预方式;建议

5、个案工作的评估

功能:决定工作方向;反馈调整办法;激发社工热情;相关的专业责任

原则: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第五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第四节移情与反移情

1、 移情

在个案中,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做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做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

正向移情:案主对个案工作者情绪的依恋和理想化,甚至于把异性的工作者当做恋人。

负向移情:如敌意、激动或愤恨,表现在无助的、抗拒的、否认的或追求赞许等行为上。

2、 反移情

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一种非现实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这种情感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的的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正向反移情:过分认同,工作者完全站在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这使工作者无法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

负向反移情:认同过少,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这激起工作者的感情困扰,使其把对早年经历中某个特定人物的态度转移到案主身上。

第六章个案工作的程序

1、个案过程的五个阶段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1.案主现实性心理反应:

①他可能不需要立即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询问和试探

②面对陌生人讲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隐私的问题感觉非常难为情

③求助者意识到要承认自己也是问题产生的一部分原因很痛苦,无法面对 ④求助者过去的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对他的这次求助有影响。 ⑤求助者的求助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很容易寻求帮助,而有些人则很难、 ⑥案主是被迫来到机构而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的。

2、工作内容

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 ②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③澄清求助者的愿望 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3、转介

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者工作者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转介的情况:

机构不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服务;案主到其他机构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社工调离本机构;社工没有能力为案主服务

4、接案

接案技巧:

①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问题人” ②专注的聆听

③简明扼要,具体化

④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接纳

⑤激发求助者的希望和不平衡舒服感 ⑥避免盲目承诺

二、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1、收集资料

①生理功能:案主基本资料,生理上的伤害或异常。

②心理功能:案主的心理反应及想法

③社会功能:案主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 ④环境整体:案主生活背景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案主的社会阶级、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重要的团体等。

2、收集资料的技巧

①直接收集资料 ②间接收集资料

③运用反映感受、简述语义、总结等技巧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澄清问题

3、问题评估

原则: ①个别化

②双方参与评估的过程

③工作员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 ④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

评估需要不断地重新审视和诊断,根据新的资料和情况加以修正,评估是贯穿整个治疗和服务过程的。

4、确定问题的技巧

①从多个问题中选择对案主来说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②双方共同决定找到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多个问题中找到对案主来说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

1、制定目标的原则:

①对案主来说通俗易懂;

②目标应该建立在环境资源许可的范围;

③目标与工作人员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 ④目标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

⑤制定的目标是案主与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2、目标类型

直接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

3、制定目标的步骤

①工作者重复案主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

②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的重点 ③协助案主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 ④协助案主明确想要的结果

4、制定工作计划

①案主的基本情况

②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 ③案主要达到的结果和工作目标 ④每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及资源 ⑤达到目标的期限 ⑥联系方式

5、签订工作协议

①服务目标

②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 ③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④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⑤双方签字

四、实施服务计划

1、工作者的角色

①使能者: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使案主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案主自身发生变化。

②联系人:社工能利用社会资源为案主服务。

③教育者:为案主的行为改变做示范,有时会扮演教育的角色。 ④治疗者:运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⑤倡导者:为案主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资源 2.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支持与鼓励;情绪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环境改善;信息提供;直接干预

注意:案主的行为有可能反复;对社工的认同和信任是案主持续改变的有利激励因素;当解决问题和行为改变遇到的困难超出案主能力时,可能会出现抗拒和防御;案主对社工寄予情感。

五、结案和评估

1、进入结案的情况

①工作者和案主都觉得目标已经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提出结案的意愿。 ②案主觉得自己离开工作者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③工作者和案主感觉专业关系并不是很好,希望结案。

④工作者感觉案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其他一些机构或者工作者为案主继续提供服务。

⑤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案主或社工要离开本机构。

2、结案中案主的心理 ①矛盾的心理; ②行为退化;

③否认结束或者拒绝接受结束的提议

3、结案技巧 ①提前告知; ②稳定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已经获得的成就; ③探讨影响案主问题解决的因素; ④处理案主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4、总结评估

原则:案主参与;保密;工作者要透明、坦诚

内容;实现目标的测量;对案主影响的测量;督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5、跟进计划

第七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代表人物

美国史密斯学院弗兰克〃汉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首次系统阐释心理社会理论,将其发展成“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又称“诊断派”个案社会工作。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托尔对汉密尔顿的个案工作模式进行修正,主张对个人的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霍利斯综合各种相关理论出版《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治疗》。

二、理论假设与价值取向

1、对人的成长的发展的假设

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假设 个人的过去经验能影响现在

认为导致案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过去的压力: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或未被解决的情绪需要和冲突一直带劲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的不合理要求

现在的压力:目前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早期的情绪问题被激发而产生偏激的反应。

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

3、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人际沟通不仅影响案主的家庭关系和案主社会角色扮演,而且对案主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协助人健康的成长。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案主自决原则;非评判原则;真诚或表里如一原则;保密的原则;有节制的反应情绪

三、方法与技巧

(一)治疗的过程

1、心理社会研究

收集的资料包括案主如何看待他自己的问题,他为这个问题做过了什么,以及他认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追溯他的童年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对自己的看法等。

观察案主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忧虑、恐惧、畏缩等情绪,是否有失眠、疾病、伤残或者接受医疗等生理问题。

2、诊断

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

本我(id):“它包含一切遗传的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因此,首先是来自躯体的组织…….的本能”(弗洛伊德) 人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以生物本能的合流驱动力,按照“快乐原则”。 自我(ego):

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及记忆部分。

自我的功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到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现实世界的伤害,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很大部分是意识到的。

超我(supergo):道德化的我,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按照“理想原则”行事。

在一个健康的人身上,三者密切配合使人能够有效而满意地进行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

人们常借助“自我调节功能”即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保护法)来应对或避免三者的冲突。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逃避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比如假装听不见,假装不知道,当做没发生一样。 (压抑、倒退、否定)

自骗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反向形成、合理化---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仪式抵消、隔离) 攻击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方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投射、移植)

代替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补偿、幻想)

(二)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术——分为非反映与反映两种 非反映式沟通动力技术: 支持

探索--描述--宣泄

直接影响技术: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案主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强调、提议、忠告、坚持)

反应性讨论: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讨论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在情境中的反应性讨论 心理模式动力反映讨论 人格反映发展讨论

2、间接处理程序(环境工作) 针对案主的环境进行改善和修改

影响案主环境中有关系的重要他人以及其他并行者 四种沟通技巧: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应讨论

注意:工作者只有在环境压力已超过案主所能承受,而案主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或只要去除环境压力案主社会功能就能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环境改善术。

第八章行为修正治疗模式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

1、行为治疗的理论来源: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

制约是一种事物的成立,以他种事物为先决条件,如水遇热化为水蒸气,预热就是水蒸汽的制约。

古典性制约主张某些行为反应是由被动的机制一起的,即经典的“刺激----反映”理论,“狗与铃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

又称工具性条件作用,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该行为造成的影响,认为行为的改变之所以发生,是因行为后面所伴随某种特别的结果,因此强调强化的作用。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模仿、观察学习、

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直接强化,代替强化,自我强化

三、行为治疗法的方法与技巧

1、放松训练

2、系统脱敏疗法: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案主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案主以全然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评定主观焦虑度、松弛训练、设计焦虑等级量表、系统脱敏

3、满灌疗法

逃避诱发焦虑的境遇实际上是条件反射性的强化了焦虑,根据这一假设,满灌法是让病人面临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或者想像之中,并保持相当时间,不允许病人逃避,从而消除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

4、厌恶疗法

5、强化法

6、自我控制;加强改变不良行为的愿望,记录和分析(贪婪,戒酒)

7、反制法

8、示范法:真实性示范,符合,想象性

第九章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阿尔伯特〃艾利斯

人的情绪困扰并非被某些客观存在事物本身的刺激决定,而由信念决定

人性观:1)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2) 人天生有理性,非理性(情绪问题)两种信念。

3)情绪问题起源于人的非理性信念

4)人常以他们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5)非理性信念往往在社会化过程中受他人及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及文化的影响形成。

6)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周围事物的强烈趋向

7)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非理性

8)人的价值不是由能力,表现决定的 理性情绪治疗的基本模式

基本理论假设: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ABC理论:

A:诱发当事人心理困扰的事 B:当事人对事件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C:当事人对事件的观点所引起的情绪后果。 D: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的劝导干预(即治疗)

艾利斯强调人是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四点基本看法:

1、 人具有庸人自扰(没事找事担心)的本性:人常为情绪所困扰,而情绪困扰的原因,多半是自己的想法太多造成的,很少是外因造成的。

2、 人具有思考能力,但思考涉及到自身问题时,并常常倾向于从对自身不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 不需要有事实根据,单凭想象即可形成信念,这是人类异于禽兽的独有特征。而过多的无中生有的消极想象,长江个人自己带入愈想愈苦恼的困境(如鬼、地狱、祥林嫂的想象)

4、 人有自毁倾向,也有自救能力,克服人的自毁倾向,发展人的自救能力,正是理情治疗法的目的。 非理性信念(11种):

1、 一个人绝对需要周围其他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 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最低限度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能,能胜任,这才是有价值的人。

3、 世界上有些人是卑劣的,对他们的恶行应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 当事情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那样发展,那就是最糟糕不过的事了。

5、 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人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 对于危险和灾难性的事件,应给予不断的关注,随时注意它发生的可能性,即凡事多从坏处着想。

7、 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责任实在不容易,不如逃避来的省事。

8、 人总是需要依赖别人,而且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依赖。

9、 过去的经历对人目前行为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

10、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应该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

11、 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无法找到这个完美的方法,则会很痛苦。 理性情绪法治疗步骤和过程

1、 寻找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

2、 干预

3、 帮助来访者建立和培养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态度与观念

4、 构建理性信念

第十章 结构家庭疗法

一、萨尔维多〃米纽庆

基本观点:个人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改变家庭环境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就能解决家庭成员个人问题。 理论特点:

1、 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 注重此时此地的实际,而不着意于追寻陈年旧事对案主和家庭的影响。

3、 相信行为问题只是更加严重但不显眼和尚未爆发的家庭问题的外在表现。

4、 并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

5、 治疗的过程并不只是直线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照顾或留意到家庭的动力和系统的组织。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家庭系统:一个生物系统,由一组相互依赖的单位组成。系统内每一单位有特定功能,彼此相依,相互影响。不能单靠理解成员而凑成家庭,了解关系,相处方式,难分因果,循环而非直线。

2、家庭结构:是因无形而又实际需要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从这些机制中延伸出家庭的一些习惯与规则,它管束、组织指引家庭成员遵循固定、可以预测的方式相处。 1)次系统

基于代际、性别和共同兴趣的不同,家庭成员划分成的较小的系统。 2)界限

家庭有它本身的边界把它与外界划分出来

正常的健康的家的“边界”是半渗透式的,能让外界新的事物、道德观、信仰渗透进来,同时又会过滤这些事物与观点,把不能容纳的拒诸门外。 家庭系统的整体和次系统及个别成员之间也有“边界”把它们区分开来。 3)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承担着特定的角色;身份通常有多个;弹性的帮助其他成员完成任务;遇到变故时个人要相互适应,肩负其他成员的责任,使得家庭运作不中断。 4)权力架构

家庭要有清楚及称职的权力架构

家庭中谁做决定,怎样做决定,谁是支配者,谁是被支配者。

3、家庭结构的特性 1)结构的互补性 2)结构的一般性和独特性 3)结构与过程的关系

家庭的结构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体现出来。

4、家庭结构与界限 米纽庆理论:

1)规定个体参与次系统的规则

2)界限应为清晰的、半渗透式的、松紧适度的。 3)家庭关系介于“疏离性”与“黏密性”中摆荡。

5、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原因

1)某个家庭成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压力 2)整个家庭因外在环境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力 3)家庭在转换阶段所面临的压力 4)家庭遭遇特殊问题所产生的压力

6、病态的家庭结构

1)纠缠与疏离:各次系统之间的界限模糊或混淆,该封闭的不封闭,该开放的不开放,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 2)联合对抗:纠缠与疏离往往使家庭中某些成员结成同盟,而与其他成员相对疏远乃至对立。

3)三角缠: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的。 4)倒三角:在核心家庭中权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一些家庭由于父母不和或性格软弱等,导致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

7、家庭生命周期

1) 形成期;2)发展期;3)扩展完成期;4)收缩期;5)完成收缩期

三、治疗过程

加入家庭系统----打破原有家庭结构-----中建家庭系统之交流规则 1. 进入家庭,连接家人

适应家庭规则:容纳;追查(过程,角色,分工); 模仿 连接时的三种立场:

贴近的立场:表达自己作为成员对家庭结构,家庭联盟,规则的看法。代表成员说出心底的感受

中立的立场:聆听,调查者和研究者 离身的立场:一旁指挥,指导和塑造 转变立场 2. 评估 评估的内容: 1)家庭的状态和结构(文化,收入,规模,阶层,种族,观念) 2)家庭系统的弹性和回响 3)家庭生活的环境 4)家庭生命周期

5)家庭成员的表现问题与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与关系 评估的过程:

事前准备;进入家庭追查家人的交往过程;了解家人交往的实况及改变的弹性; 找出优点;重新界定问题,摆脱困境依靠大家努力。

3、介入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目标是把不良的结构改变过来,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以便家庭能正常的运作:通过改变家人的交往,使个别成员的症状消失或好转。 三大治疗目标: 1)改变家庭的看法和定义 2)挑战家庭的结构 3)挑战家庭的世界观

第十一章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1、适合解决的问题:人际冲突、对社会关系感觉不满意、与正式组织互动产生的问题、角色承担问题、社会转型问题、反应性的情感压力以及资源不足。

2、基本过程:

1)确定案主提出的问题(建立共同工作的理由) 2)详细的探讨问题(探索问题)

3)选择案主觉得最困难的问题作为干预目标(确立目标和时间限制) 4)确定去除或减少问题的目标

5)建立能够实现案主目标的社会工作者和案主需完成的任务(规划和制订任务)

6)工作结束后进行评估

3、优势和局限 优势:

1)能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是一种通用的方法;2)很容易和别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3)赋予社工和案主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平等的参与,共同负责和接到他们工作的反馈。4)经济有效。

局限:不适合所有案主,如果案主不乐意很难实施;遭到优势为本的临床工作者的批评;不重视个人或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危机干预模式

危机干预要求迅速的返回到个体的稳定和动态平衡状态

1、 危机是由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导致的:

1)危险的事件;2)生活目标的威胁;3)无法做出适当的应对机制

2、 危机理论的基本假设

1)系统在整个生命期会遭遇压力和危难事件

2)当面临困难、压力或危难事件时,系统通过运用力量、资源和应对机制来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和稳定状态 3)当系统遭遇的压力或危难事件运用现有的力量、资源和应对机制不能有效地减少或减轻事件的负面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自身的平衡被打破,危机状态发生。

4)在严重的危机状态下,通过介入建立系统的力量、资源和应对机制来克服危机状态。

3、七个阶段危机干预模式

1)全面危机评估:生物心理社会性的评估;致命性的评估;了解案主的社会、环境的支持和资源

2)迅速建立友善的治疗关系:应用人本视角;社工接触案主时保持平静、冷静的重要性

3)确定呈现与案主有关的问题以及任何与案主危机联系的突发问题范围 4)处理感情和情绪问题

5)产生和探讨其他可能的处理方法 6)形成并实施行动计划 7)提供跟进计划和协议

第五篇:个案工作报告

关于小陈的个案工作报告

一、 接案

2011年6月,案主小陈来到我机构寻求帮助。据案主称因自己长时间的自卑,缺少沟通,导致与周围人关系不好。而学习成绩又急剧下降,导致更加的自卑。我根据机构的服务领域及专业知识,所以接受了案主的申请。

一、资料的收集与诊断

小陈,男,21岁,身高1.65m,目前读大二。来自于农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平时很少与人交流,特别是对于陌生人时。对待与自己相悖的观点,会进行激烈的驳斥,造成与周围的关系较差,真正的朋友甚至几乎没有。加上平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以上种种,造成自卑心理。

诊断:案主对于人际间交流方式不好,造成周围没有知心朋友,缺少倾诉的对象,事情越积越多,变得更习惯于一个人独处。学习成绩又不大好、来自农村、外形不够高大多多少少又影响情绪,导致内心的自卑。解决案主自卑,首先引导案主倾诉内心,达到缓解烦恼甚至是精神痛苦。通过同感,尽量设身处地地理解案主地内心感受说出他想说地话以建立充分的思想共鸣。鼓励案主,多与周围的同学谈心,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增加公众场合的表演。逐渐的克服自卑的心理。

二、 理论基础

根据案主的现实状况,我决定运用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案主进行治疗。根据理论,我需要为为案主提供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需要全身心的与案主交流,这样才能使案主关注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减轻价值条件的影响,协调自我概念与经验的矛盾,体会自己的真实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逐渐成熟。通过协助案主重整自我的概念,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机能的人。只有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才能显得不自卑。

三、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总目标:消除案主自卑情绪,变成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分目标:①相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②帮助案主跨出第一步,与周围的同学做到基本的交流内心的想法。③加深与同学间的交流,努力学习,达到基本的成绩状态。

④帮助案主挖掘擅长所在,培养兴趣,达到自信,消除自卑。

工作计划:案主自卑,脾气古怪,时间久了不愿意与人交流。为达到克服自卑的目的,通过融洽、接纳和轻松的辅导环境帮助案主成长。体验到自身对新的存在方式所做的有效选择。逐渐的变成内心强大的人,人际关系不错的人。服务计划为四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

四、 服务计划的实施

1、 2011年6月14日,案主第一次来我机构治疗期间,表现的比较的沉默,很多的时候都是由工作者来诱导案主说出内心的想法,但还是说的比较的浅显甚至是模糊。但当工作者说出:“我读大学时也自卑过,成绩不好,说话不大中听,与周围同学关系不大好。当突破自己内心的魔障时,一切都不是个事了。”案主表现的有点亲近了,说的话也更多了。直到初期治疗的结束,与案主建立了初步的专业关系。

2、 2011年6月16日,案主第二次来到的时候,主动的伸手过来与我握手,脸上也露出些许笑容。在谈话过程中,案主都表现的积极,相当于压抑许久的话找到了发泄口,把自己自卑的真正苦恼都通过谈话说出来,他表示说出来,就舒服多了。在谈

话过程中,他尤其的看重与周围同学的关系问题的解决,为此我给出的建议是:先初步的与有过交往的同学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她们心中的你?你心中的她们?为此,案主也表示愿意尝试着走出第一步。期间,我们也交谈了一些我做人的基本经验,通过分享,有了对比。案主表示,初步明确自己的症结所在。总体上,此次谈话还是比较的愉快。

3、 2011年6月18日,案主第三次来到我机构,较之以前两次表现更为热情了。一开

始,案主与工作者回顾了初步与同学交往的过程,结果是表现的非常的惊讶。原来,同学们都还是很愿意与他交往的,只是平时他表现较为冷漠,生生的拉开了距离。当然,当他得知这个事后,就表现的非常懊悔,并以往做出改变。这个期间,案主已经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并收到了挺好的效果。还有令案主苦恼的是学习的问题,成绩不理想与以前的学习状态不在。在这样的困恼下,我给出的意见是,尽力的去学,最起码也要确保能过,学习成绩不是衡量未来的标准,保持轻松的心态去学。于此,案主稍显的豁达了,不会变得那么的感性。渐渐的我发现案主,变得善谈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有想法的,这个时候我完全感觉不到,他那所谓的自卑了。接下来的服务就是,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独有性,才会显得别致。

4、 2011年6月20日,这是我给案主的最后一次服务,当案主进来时,我发现,案主

理了一个短发,显得阳关了、干练了。由此,我也发现,他会主动的问候我近来的状况,就像对待一个好友一样,完全就没有那种一开始治疗的距离感了。通过服务,我和他在寻找兴趣或者爱好,了解到他对摄影和写作比较有兴趣,而且一个人也玩了好久了。我的建议是好好的培养,权当是业余生活的填充,对此他表示很同意。与他在谈及这项话题时,他也变得话多了起来,俨然一副大家的模样,欣慰。最起码,在这个方面,他是自信的。最后,我与他在谈及结案时,案主表现的情绪激动,但还是很自然的接受了。无论怎样,他告诉我的是,现在最起码不自卑了,愿意与人交往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有别致的生活了。

五、 结案与评估

在为期四次的治疗过程,案主逐渐拜托了自卑的心理,尝试与周围同学打好关系,并时不时的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绪。与案主当初设定的分目标也基本达成,案主能够基本的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学习问题的解决。而且表现出来的激情很高,会继续的努力下去。我认为,可以结案了。

2011年6月罗利明陈德发

简答题

答:①保护生命第一原则与案主自决的冲突。在社工的伦理守则中保护生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工作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又强调案主的自由选择。解决途径:试着说服案主放弃自杀的念头,主动选择面对生活与疾病的困难。

②保护生命第一原则与保密的冲突. 一般情况下,当案主有自杀想法时,社工会想到通知案主的亲人或朋友。但是通知案主的亲友也有弊端既是违背社工伦理保密原则,可能案主很反感,对社工失去信任,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解决途径:向案主提及亲友的关心,使案主有心理准备,她自杀的想法或许会被他人知道;委婉地通知亲友,社工对亲友作必要的指导与提示;在社工的帮助下,完成三方的沟通。

③保护生命原则与个人幸福(生命质量)的冲突. 面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与疾病的痛苦,案主的生活质量很低,社工有时可能提到安乐死,但是这与保护生命原则不符。解决途径:若是绝症可提倡进入临终关怀的机构,若是慢性疾病,可与医院、社会、亲友等共同探讨方案,申请补助、减低费用、专家治疗等等。

上一篇:构成方法教案范文下一篇:工程地质勘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