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诞生了新的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新学科,信息化时代决定着它的应用价值,要求我们能够了解信息,学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学会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所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然而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要我们正真理解、掌握了它的应用,就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获取教学信息,形成教学思想、思路

1、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从学生了解需要,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所在,使其转化为教学中的教师的思想资源,教育源泉,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要能够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验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方法。

3、操作中的表现:A、能够经常问:怎样操作;B、能够经常说:“为什么这样操作C、问一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D、会不会应用操作——>创新。

4、教学操作时的注意点:A、在速度上要适当,不宜过快 B、指针不能随意移动,有影响学生的注意力C、语言与动作要协调。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

1、信息技术工具性强,符合计算机的层次性,创新性;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本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从整个教学内容上考虑可行性,有效性,就目前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选取学习、生活中的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可行性的有效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教师,共同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驱动”的实现策略采取“问题策略”,提炼问题,形成任务,促进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形成,实施过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应用新知运用。

3、任务设计上要体现以下几点:A、任务要能够实现教学目标B、根据问题策略去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任务C、任务在设计上要易于操作,具有可操作性,带动理论的学习。D、任务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学平、兴趣;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此选材、以此为基点E、任务的设计要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F、任务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实施教学

1、对于情景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2、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里,建立信心。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好课堂的有效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有序而不乱,严而不沉闷,有的放矢;其次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通过情景提出相应的任务以后,将实现的过程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由(但不是放松)教师做好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的任务,促进学生能够实现任务,必要时加以强调、总结;强调的是错误的方法、习惯、学生的意识的错误;总结的不是具体的操作,而是任务的实现方法、思想,创新意识的养成;提高的不是操作技巧、而是处理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力、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

六、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

一、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

二、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

三、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的创新。

七、反思、探索、提高

思想的变化往往决定着你的整个教学,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然而教学效果确是与众不同,所谓“教无定法”在这儿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了解自己、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形成有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与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具有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除要注意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在备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把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然后分类保存在图片素材文件夹里面,在讲《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节课的时候,与生物学科进行简单结合,按照鲜花,森林,动物,昆虫的图片顺序插入幻灯片中,同时对相应的图片内容加入对应的文字介绍,在学习幻灯片的同时,对生物学科也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要能尽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1)例如我设计的一节课就是以《我的家乡》为题目, 利用百度网站搜索“八家子”关键字,然后让学生在结果中找出我们所要的自己的家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充分展开,学习如何搜索文字信息。

(2)搜索八家子图片,找出八家子的地标建筑林业局大楼,让学生学会如何搜索图片信息,并指导他们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利用谷歌地图,找到八家子,继续找到上南中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北京等著名城市的著名建筑,让学生感受网络信息的全面丰富。

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三、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课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中心,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上好课,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及时反馈矫正,培养综合能力

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既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的在教学中摸索,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快乐、和谐的、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事半功倍,让自己的课堂闪烁着学生们积极渴求知识的眼神,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2012-6-27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是每位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进行一次有趣、高效的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下面就针对本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点经验总结出的一点点心得。

一、 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爱上这门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技术入门教学中,通常是以鼠标或键盘的操作练习为首,在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会适当的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金山词霸、附件里的画图工具等,让学生能充满激情的去进行游戏并学习。由于这些益智游戏中巧妙的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和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但游戏只是一种手段,经常性的会造成学生上瘾,所以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二、选择合适的教法,帮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给学生上“认识计算机”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

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学生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每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小学生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小学生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理解学生的天性,在示范中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常常会照着家长或老师的样子做事情,所以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我在讲“键盘输入”这课时,必须让学生先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计算机,如:身体坐直,胸挺起。两脚放平,肩放松。在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观察老师是不是也做到了这点。特别是在讲授指法练习时,老师演示时一定要自己先规范,然后示范给学生看时,才会让他们信服,这样他们实践练习才会更有实效,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四、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很明显,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

总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教学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条道路上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学习和总结。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心得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确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外,最根本的就是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本人结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得到提高,并在此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探索。例如:在教学《创建写字板文档》时,先展示一篇图文并茂的学生小报,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看到这张学生小报就是用写字板制作的,非常漂亮,你们学了这一文章内容后也能制作出这样漂亮的小报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主动尝试法

“主动尝试”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爱问究竟,以及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或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这些既有可接受性,又有挑战性的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研究精神。例如:在教学《文字的修饰》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制作好这一课知识点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练习,尝试设置文字的字号、颜色、字体等, 1

再归纳小结设置操作步骤、注意点等。在这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探求新知,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学生乐于从事的学习实践活动。

三、问题学习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动手试试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查找文件》一课时,设计几个小问题:

1、你能够通过几种方式进行文件的查找?

2、如果你只知道文件名,能不能迅速地把文件找到?„„这样,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操作练习就有了方向,思维就有了动力。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尝试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故意设置认知冲突,引起问题争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教学“擦除图形”时,问学生能不能不用“橡皮”工具把画布擦干净?这时,学生遇到了一个新的课题,对新知识充满了向往,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一个寓学于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画图”的菜单命令》一课时,由于这是画图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学生掌握画图

2技巧的检验,所以不需要教师再次重复如何使用画图工具,这时教师可先出示一幅完整的图画样板给同学们看,告诉同学们通过画图软件可以创作出精美的图画,然后就直接布置任务给同学们,要求他们以庆祝“六一”为主题,画一幅完整的画。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任务驱动”法主要把教学内容、知识点等作为一个目标任务,经过这样安排,学生的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五、协作学习法

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如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教学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组幻灯片。可以这样安排:

1、课前进行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主题;

2、每个组员都收集资料,

3、组内合作,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书写编写、美工、编辑等人员名单,一份集体创作的幻灯片就诞生了。

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树立了团队精神。

六、游戏学习法

对于游戏,学生是最喜欢、最热衷的,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时(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可结合Windows98附件中“纸牌”游戏来开展。

七、成功体验法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1、即学即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知识马上应用起来,立竿见影,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兴趣。

2、激励评价教学中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出正确与否,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经验介绍给一部分学得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所知道的电脑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介绍给大家,以此来肯定他的价值,使之有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树立了自信心。

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好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教无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学改革将永无止境。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2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 , 但发生了质的飞跃 , 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 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 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 , 关键在于 : 一方面 , 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 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 : 另一方面 , 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 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 加强理论学习 , 结合教学实际 ,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 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 , 教 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 适当放手 ,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 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 , 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 , 形成健 康人格 : 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 , 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 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 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 ) 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 , 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 , 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 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 , 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 , 可以吸收国内外信 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 , 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 ,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 , 灵活、恰当地 选用教学方法 , 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 用 , 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 ," 任务驱动 "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 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 任务 " 情境中 ,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 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 " 任务 " 的特定含义 , 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 , 避免滥用和泛化 ; 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 : 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 , 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 , 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 , 组成一个任务链 , 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2):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传奇教学软件,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三、注重教师自身发展

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1)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应该通过参加培训或者学习优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实施和评价,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参加一些科研活动,也会培养教师们严谨、科学的作风和优秀的科学素养 (2)增强对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会造成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仅会招来学生们的不满,也会让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学的武健老师"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观点就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一种理解,每一个教学单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华",要进一步加工信息技术教材。

四、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可能和我一样,这样就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就直接让他坐下,而不进行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

的确,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上一篇:小学教师每月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教务教学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