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2023-03-06

实习是学生一个阶段学习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实习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很多学生认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习阶段都会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刘鑫 环规2010-1 20104577

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实习地点:金马河 都江堰水利工程 映秀镇 都江村 指导老师:肖海华

二、 实习内容

1、 金马河

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金马河地区主要分布着岩浆岩并有少量的变质岩。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演讲喷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一下不同深处的地壳中,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岩石。岩石种类有花岗岩、石英、长石其中花岗岩分布最多,且颜色种类较多,有灰色、灰白色的、肉红色的还有深灰色的,这主要是组成花岗岩物质的不同造成的。花岗岩为等粒状结构,且其中的颗粒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所以可按照花岗岩岩石中矿物颗粒洁净的大小分为粗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有的斑晶很大,形成了似斑状结构,称为似斑状花岗岩。金马河旁的花岗岩主要为块状结构。

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同时在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看到了大量的

运石车,且金马河滩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我们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规划地区的综合利用与发展,达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2、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二站,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到春夏山洪爆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所以为了排除洪灾之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古至今发挥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3、 映秀镇

映秀镇是我们地质基础野外实习的第三站,也是地质实习感受最大的 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 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的新镇,房屋都是现化的,镇中

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

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08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产生了崩塌。

崩塌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 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风化作用的类型决定

了岩石风化的产物的类型和性质。

(2) 地形条件 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地必要条件,斜坡的外部形状也对

崩塌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 岩性条件 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这类岩体

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在触发作用下发生崩塌。

(4) 构造条件 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种结构面,这些结构面将斜坡切割

成不同的结构体,从而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联结,为崩塌地产生创造 了条件。

(5) 其他条件 一般是指降水、地下水、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等 触发因素

在崩塌作用下,沿斜坡崩落的石块和碎屑,在坡度平缓的坡麓 地带堆积所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崩积物的岩 性与斜坡上部的岩石基本一致,岩性单一,由未经分选、棱角分明 的碎石组成,颗粒大小混杂,排列不规则。映秀镇周围山体的崩塌 碎屑物已经大面积堆积而成了锥形体,从而形成了倒石堆。有的倒 石堆为三角形,有的为扇形。在垂直坡面上呈现出下粗上细的现象, 在纵向上呈现出近坡处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的现象。 同时四周的山体上也分布着滑坡后的岩体。滑坡是斜坡上的土 体或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的影响因主要包括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 结构和构造、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其中,由 于映秀镇受到08年地震的强烈影响,使得边坡岩体的结构发生了破 坏变化,出现了新的结构面,使得原有的结构面产生了较大的张裂,饱和沙层出现震动液化,地下水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接下来的反复余震的作用下,产生了不断的滑坡。

地震除了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的现象,映秀镇还易出现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10年8月12日至14日,映秀镇遭遇了暴雨的袭击,导致了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常在暴雨时期突然暴发,速度快,历史短,有很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 (1) 有暴雨或集中的降雨。 (2) 上游提供足够的碎屑物质。

(3) 陡峭的地形,特别是上游三面环山的地形。

映秀镇此次的泥石流属于降水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且碎屑物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形成的大量松散破碎的物质。 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

此处共有3级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阶地高度一般指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阶地的级数是由下向上顺序排列的,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四级等。在同一河谷横坡面上,阶地的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 阶地实际上就是古老河谷的底部,所以曾经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资源,特别是一二级阶地,由于最新行成,其上的坡积物较最丰富,富含各种矿物元素,有大量营养丰富的潮土,砂粘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 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 总的来说,映秀镇地处大山之中特别是受到了08年特大地震 的影响,此处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特别多,如何防治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山区中治理地质灾害既要要考虑生物措施还要考虑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中要考虑到经济、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条件,我们不能一味地退耕还林。比如,可以在山坡上种植竹子,用竹子造纸, 这样既可以既可以保持水土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当然种植什么植物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总的来说,在印象中还是主要应该发展种植业。

同时,工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滑坡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在 不稳定的边坡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其变形。工程布置尽量避开严重滑坡地带,或者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在选择防治措施之前,要查清滑坡形成的条件、原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的危害。了解产生滑坡的主要、次要原因及相互关系,结合工程特点综合选取防治措施。通常有防渗与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撑工程等措施。特别是映秀镇,可以修建环山沟。可以挡截地表水;竖沟可以快速的将地表水排入到河流之中。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4、 都江村

都江村是我们地质基础实习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此处由于处于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 都江村有三级阶地,其中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侵蚀,且阶地也不对称,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

都江村还有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由于坡度大,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当我们回过头,看到了前方是山谷的出处,我们观察所站得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都江村还观察到了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这边有点问题,到时候好好听老

师讲)由于都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三、 实习体会

这一天的实习,我们虽然走的地方不多,但是见到了很多地质地貌,这都给我了我书本上无法解释和描述的形象感受。我们见到了大量的岩石,见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体和洪积扇与猪背岭。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懂得并掌握了许多地学只是,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种地质地貌情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找到一块浅色的岩石,首先我们要想到浅色岩石有哪些,我们可以想到石英、白云母和长石。我们用指甲划岩石,没有划动,我们排除了白云母。而且此岩石具有平整面,斑晶晶型较为完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长石。

同时我们在分析地形构造及地质地貌的同时,懂得了该如何利用各种地形情况,去进行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等活动。而且通过此次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原理,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的地学原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分类实习报告

**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土管专业野外认识实习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专业:_土地资源管理_班级:___11级 __ _学号:_11081003__学生姓名:__范** ___

2013年1月5日

I /

5一、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及划分依据

1、 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他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提供根据。根据土地的特性及人们对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

2、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及划分依据

我国在1984年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订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1989年9月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这两个土地分类自发布实施以来,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制定并公布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试行),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同时停止使用。

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一是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可以根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根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二是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三是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根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分为8大类、46小类。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1989年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其含义,城镇地籍调查及村庄地籍调查应用的就是城镇土地分类体系,在城镇土地分类体系中,将全国的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10个一级类土地是: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其他用地。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规划分类的区别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根据1984年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分为8大类、46小类。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

2、土地利用的规划分类

试行的《土地分类》采用了三级分类体系。(1)一级类设三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这三大类的界定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条第3款的规定。(2)二级类设15个。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他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原城市土地分类的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等5个

一级类及原来两个分类中都有的特殊用地、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和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水域中分离出来的水利建设用地等共8个地类构成了建设用地;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未利用地(除田坎)和未进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共同构成了未利用地。(3)三级地类设71个。这些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农用地具体可分为5种: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具体的可以分为8种:1)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3)公用设施用地;4)公共建筑用地;5)住宅用地;6)交通运输用地;7)水利设施用地;8)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两种:1)未利用地;2)其他土地。

三、对我国土地规划分类的认识与思考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土地形势严峻,正确认识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

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根据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加快土地市场化建设步伐,建立土地权属有条件的市场流通机制;政府管理土地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供求平衡实行宏观调控;确立法律在土地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在土地立法、司法和监督等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

第三篇: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08-2姓名:苟佳佳学号:20084953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这样的“二重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此次实习,沿途自雅安市天全县到甘孜州泸定县,共经过脚基坪、二郎山隧道口、大渡河观景台和泸定县咱里乡四个地点,旨在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1-4-23

实习地点:天全县、泸定县

指导老师:张老师、吴老师

实习目的:

1、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二具体内容

我们这次共去了4个地点进行实习,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地点一318国道川藏线上脚基坪

脚基坪位于天全县境内,二郎山东坡脚下,平均海拔800—900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均降雨量在1700—1800毫米,降水充沛,雨季长达半年。该处地貌以山地为主,且多高山。此处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地质破碎,且坡度较大,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土壤类型从基带向上依次为黄

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高山草甸土,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二郎山阻挡,导致该地降雨量大,淋溶作用强烈,盐基离子流失严重,使得土壤酸化,主要生长着喜酸植物(如松树、杜鹃花等)。原生植被在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由于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完了,植被都是近20-30年种植的次生植被。

该地建有水电站,由于地形较为狭窄,蓄水量有限,水电站就直接采用导流洞式开发模型,利用水流的巨大高差来发电,将河水拦截致使下游河流干枯,生态环境改变,导致洄游物种长期形成的洄游路线被切断,严重威胁这些物种的生存,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打隧道使原本就松散的岩层结构更加破碎,同时产生大量的堆积物,使该区存在严重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该区在土地资源的整理与保护方面,应注重恢复植被,继续封山育林,固结岩石和土壤,保护生态,降低岩层松散和堆积物形成的安全隐患。

地点二二郎山隧道口

位于天全县龙胆溪的二郎山隧道口,海拔2200米,虽然同样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年均温

8.3°,降雨量也明显少于脚基坪。该地也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基带土为黄棕壤。该处由于水量丰富,主要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土壤中石砾石块较少,土层薄,养分缺乏。由于海拔增高,此地植被与脚基坪差异很大,为针阔混交林,并且出现大量灌丛林。由于这里原生植被全部遭到破坏,为了保障318国道的安全,现在已经对其进行了封山育林,保土护坡,但由于气候恶劣,植被恢复缓慢,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松散的地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沿途经常能看见滑坡现象,生态的恢复工作还任重道远。

该地土地资源保护采用了生物、工程综合措施,采用生物措施提高土表覆盖度,从而提高植被对雨水的遮挡作用,削弱雨滴的冲击力和对土壤的冲击侵蚀能力,起到蓄水滞留、固土拦沙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加强

工程措施,在公路两旁的山体下部修建保坎,增加排水沟的布设,如开设环山沟,保证公路两旁的排水沟畅通。

地点三大渡河观景台

翻过二郎山隧道,就来到泸定县境内,大渡河观景台海拔2040米,虽然受东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双重影响,但是位于二郎山的背风坡,暖湿气流经过二郎山时,沿东麓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了空气中的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西麓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年平均气温16.5℃,湿度也显著减少,年均降雨量600-700毫升,少于二郎山东麓1000多毫升,形成了焚风效应,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此地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山体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导致物理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岩石裸露,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带。土壤为山地黄褐土,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中石砾石块含量极高。因为干热的河谷气候和贫瘠的土壤,该地植被在被破坏后极难恢复,虽然近30年国家大力支持,但是山体上的植被也只是零星分布,加上岩层破碎,挖坑种树易导致自然灾害,因此只能采取飞播的方式。植被种类以耐旱的松树为主,主要是马尾松,还分布着大量灌丛和刺槐。

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一旦遭受破坏后恢复十分困难。人工恢复植被存活的最大障碍是土壤水分严重不足: 旱季阳坡含水量一般在 5%~10% ,阴坡一般在 6%~15%; 雨季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集中降雨以地表径流形式流走, 土层渗水不足, 对于植物的吸收很不利。另一个严重影响植物存活的因子是土层瘠薄: 大部分地段土层厚度不足 40cm, 而且土中夹杂大量砾石, 这对植物的根系生长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 针对这样的特殊环境, 除了严格选取抗旱植物外, 还要从栽植技术以及养护管理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以确保植被的栽植成活率, 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 以保证植被恢复的成功, 具体包括严格控制植物栽植时间、采用抗旱栽植技术、 改善恢复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加大养护管理力度等几个方面。 地点四咱里乡

咱里乡位于泸定县内,是典型的洪积扇地貌,耕地也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地区,因为该处干热河谷气候特征明显,多大风,土壤保水能力差,而洪积扇地区地表径流较丰富,易于灌溉。土壤组成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但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主要为沙、粉沙及亚粘土。由于此地白天光热条件好,作物光合作用强,而夜间降温快,呼吸作用弱,因此作物品质号、产量高。与他处不同的是该地在田坎上种有果树等乔木,主要用来减弱风力,减少水的蒸发。该区沿途植被以灌丛为主,出现了大量干旱指示植被——仙人掌。原生植被已被破坏玩,现在的山体植被稀少,由于干热河谷风强烈,土壤缺水,植被不易存活,同样海拔的背风坡上由于土壤水分蒸发比迎风坡弱,植被长势较迎风坡更好,迎风坡上相同海拔地区高山积雪融水的坡沟汇水面植被长势更好,形成条带状。

洪积扇上的洪积物较松散,而此地汇水面较大,雨季水量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所以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以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主要采取修筑环山沟和排水沟两样工程措施为主,在山体底部修筑保坎,在洪积扇边缘修筑溢洪道,溢洪道至洪积扇锥上引至洪积扇边缘,主要 起到消能,排洪作用。同时由于此地地质条件差,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倒石堆等现象,公路旁山体修筑保坎和防护网,种植大型乔木用以减弱风力。居民点的布设在阴坡山体下部,却避开坡度较大的山体,并修筑排水沟等保护措施。

三心得体会

此次实习的地点均位于318国道沿途,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加上该区位于长江上游,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的环境状况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应大力进行整治与保护。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继续执行封山育林、保护植被的政策。

2. 种养结合,提高植被存活率。

3. 洪积台地地区退耕还林。

4. 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5. 对水电站、道路等工程的修建进行严格审批和监察。

6. 加强溢洪工程和山体防护网的修建及维护。

7.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对此处的关注力度。

第四篇:土地资源学集中实习

《土地资源调查》

集中实习报告

( 2013 – 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评语:

集中实习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土地资源学》集中实习报告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Arc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完成调查区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获取与校正;

(2)完成调查区卫片或航片的纠正和镶嵌;

(3)制作调查区分幅影像图

(4)以1:1万遥感影像解译变更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

(5)查清行政区的界线和行政区内各图斑地类界线、利用状况;

(6)熟悉MAPGIS、Arc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变更调查的实现;

(7)统计面积,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8)编写实习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要有团队精神。

(2)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

(3)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保密制度等)。

(4)实习期间不得离开实习地点到外地游逛,只能在实习地实习和休息。

(5)严格禁止擅自到非游泳区(江、河、湖、海)游泳。注意铁路、公路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国家法律、社会

(6)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注意形象和公德,特别是公共场所

(7)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习期间,需要在地面或立物上做标记符号的,要事先征得带队教师和有关单位的同意方可。

(8)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要向当地群众学习,做好助人为乐和科技扶农工作。

三、集中实习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2.野外调绘包括: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的调绘、飞地的调绘、补测。

3.内业整理包括:外业调查表格的检查与整饰、外业底图的整饰、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膜图、清绘权属界线图、利用外业调查结果进行矢量数据的修正、绘制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

4.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设

四、实习设备及数据

(1)实习设备:皮尺、计算机。 (2)主要软件:谷歌地图、ArcGIS10.0.(3)实验数据:焦作市石庄村地类图。

五、集中实习的具体步骤

1、地图数据的获得:

(1)使用稻歌软件从Google Map上获取了一幅焦作市石庄村全景图,然后导入到SuperMap Deskpro

(2)然后就是设置投影和坐标参数了,数据源右键单击选择属性;

(3)然后选择投影信息中的重新设定投影;

(4)然后选择投影坐标系,选择自定义投影,导入Google Map的投影文件石庄村.jpg然后设定投影坐标参数WGS1984;

(5)点击下一步,参数默认,再下一步,点击完成即可,可以看到现在的投影

参数这里的椭球扁率应该为零,还要再进一步设置,在地图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点击“设置”:

(6)参照上面进行设定,完成后“下一步”:

(7)比例因子我们设置为:1,然后“下一步”:

(8)设置完成了,点击“应用”就OK!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地图已经具有了精确的坐标和经纬坐标,而且和Google Map上的完全一致!

2、外业实地调查与调绘:

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1)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B.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C.公路、铁路、河流的权属状况。

D.其他土地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

(2)地类调查。以航空或航天遥感正射影像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照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及其界线进行实地测量与调查。

3、影像判读矢量化:本次研究室内预判是在MapGis6.7软件平台下,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利用祥查资料,通过人机交互和目视判读方式,分析和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及现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为开展外业调查提供必要的工作底图。

(1) 建立分幅工程 :拷贝MipGis模版文件和DOM到工作目录下,将DOM转化成msi格式。将转化后的影像添加到分幅工程中,以标准图幅号命名工程文件,同时加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栅格文件。

(2) 线要素图形的矢量化:矢量化之前需要按不同的地物要素建立分层文件,并以标准图幅号+要素名称命名个文件。线要素的采集主要有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

(3) 点要素的采集:这一步要采集的点要素主要是地类码,与采集地类界形成地类图斑同时进行。根据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是什么地类,就进行标注,这是外业调查的一个参考。

(4)接边:当各层文件都完成矢量化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接边处理,相邻图幅数据自然接边。在接边的过程中,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距离小于0.3mm的处理方法是移动其中任一要素使两者连接。若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的距离在1mm-0.3mm之间,将两要素各移动一半在中间位置连接。如超出范围必须检查原因,予以更正。

(5)出图:接边完成之后就要出图,外业彩色参考图是将室内所采集的所有线要素和点要素,叠加在融合影像图上。外业工作底图有三种:村图、权属界线图、地类图。

六、实习结果分析

实习成果为石庄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将谷歌地图下载的地类图与内业矢量化后的石庄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分析,对比地类变更,并进行统计。

六、后记

(1) 集中实习的收获

通过本次集中实习,在宏观上对土地资源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实地考察,到达村庄边界以及每条村庄道路,量测路宽以及地类变更情况,并且向当地村民了解最近几年的地类变更,在实地调查,又重新复习了arcgis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以后的工作要具体做什么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经验及教训

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会经过小组成员讨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学之间的讨论受益匪浅,所以以后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去解决不会的问题,然后选择最佳方案,当然我们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卫星遥感影像图上没有显示的农村道路,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走到最后是走不通的,最后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是以后要注意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学之间的讨论受益匪浅,所以以后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去解决不会的问题。

第五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国土资源局实习报告

安徽财经大学

毕业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实习单位国土局实习时间3.1—4.15实习内容地籍管理指导教师

【等级:】

目录

一、实习情况简介„„„„„„„„„„„„„„„„„„„„„„„„„„„„3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3

(二)实习单位简介„„„„„„„„„„„„„„„„„„„„„„„„3

二、实习内容„„„„„„„„„„„„„„„„„„„„„„„„„„„„„„3

(一)土地权属调查„„„„„„„„„„„„„„„„„„„„„„„„„3

(二)地籍测量„„„„„„„„„„„„„„„„„„„„„„„„„„„4

(三)编地籍号„„„„„„„„„„„„„„„„„„„„„„„„„„„4

(四)绘宗地图„„„„„„„„„„„„„„„„„„„„„„„„„„„4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5

(一) 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5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5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6

一、实习情况简介

(一) 实习时间和地点

2013年9月1号至10月1号在河北省地调院土地与地质调查实习

地址:

(二)实习单位简介 是全省唯一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出版为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质科研生产机构。基本任务是:承担中央及省财政拨款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承担省急需矿种的调查、勘查任务;向政府提供全省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水文地质等地学环境调查、远景预测的地质成果;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和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保障,为社会公众提供地学的信息服务

二.实习内容

(一)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任务是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即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属界限、权属证明文件、面积、位置、用途及地上建筑物权属状况等。土地权属调查又是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权属要素未经确认,地籍测量就无法进行。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

1.宗地的位置调查主要是对宗地所在的辖区、门牌号及四至关系的调查。

2.宗地的界线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调查。大多数以界址点间所连接的直线为界。

3.宗地的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等内容的调查

4.宗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内的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二)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进行的测绘工作。它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主要由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部分组成。

地籍测量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定位,测量相应的图件,通过测绘采集宗地权属界址的准确位置和数据等信息,绘制出确切反映各宗地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地籍分幅图、宗地图,并在图上进行各宗地的面积量算,汇总出界址点成果表和面积统计表以及各级土地分类统计表等,为政府提供精确的统计数字,为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登记、土地规划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编地籍号

宗地编号按四级编号进行,即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在地籍图上上进行宗地编号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由“1”开始顺序编号。

如果一宗地分散在相邻的几个图幅内,即破宗。破宗的编号应在它所在的西北图幅内进行统一编号,并在其他相邻的该宗地范围内注记参与编号所在的图幅号和宗地号。

在界址认定调查结束后,除需现场设置界址标桩以外,还应根据有关规定对界址点进行编号,多采用按宗地编号,即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界址点编号统一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号。共用界址点有多个编号,可在界址点编号前加上宗地号进行区别。

(四)绘宗地图

宗地图的绘制多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操作,宗地图的描述内容应包括:A.所在图幅号、地籍区号、地籍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B.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C.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D.邻宗地的地理名称;E.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F.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界址点坐标点、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G.指北方向和比例尺;H.宗地图制图、审核者及日期。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一)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

我国最初覆盖全国的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了克拉索夫椭球元(a=6378245m,α=1/298.3)。几十年来,我国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建立了全国大地控制网,完成了覆盖全国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满足了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当今地籍管理中采用的坐标系也多采用54年背景坐标系。

由于各种原因,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于是1978年我国决定建立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统取名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消除了分区局部平差对控制的影响,提高了平差结果的精度。缩短了推算大地坐标的路程,减少了推算误差的积累。

但是,80坐标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附加工作。主要体现在地形图图廓线和方里网线位置的改变,图廓线位置的改变,使新旧地形图接边时产生裂隙。方里线位置的改变,不仅与坐标系的变化有关,而且还将包括因椭球参数的改变所带来的投影后平面坐标变化的影响 。

在地籍管理方面的影响是许多依据54坐标系建立的全市辖区的地籍图更新转换进慢,与现有的80坐标系不吻合,数据接收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转换更新现有地籍图以及相关的操作管理软件成为当务之急。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

在《土地登记办法》出台前,土地登记所依据的地籍调查资料由土地部门获取,《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材料,从而改变了等级举证的主体。

我国土地登记走上较为规范统一的制度化道路是在1987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土地登记规则》。但真正的土地登记活跃起来是在2007年3月《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后,2008年国土资源部公布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了对土地登记的规定,由规范性文件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

在这之前,土地使用者往往是有地而无证,即没有进行土地登记,没有自觉进行土地登记的意识。所以当今很多划拨的或以前没有进行土地登记的使用者由于各种原因开始进行土地登记,但是自我举证的很多土地及房屋权属来源不清或没有权属来源,导致地籍管理者工作难度增大,效率不高。因此对《土地登记办法》对土地登记的办理期限即30天(有的15天)的规定很难彻底的实行。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通过这几十天的实习,我深知学校里的学习终究是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捷的反应速度、深刻的理解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实践到理论,需要很强的逻辑概括总结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巩固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发掘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更好得为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服务。

同时,做人的态度必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因为学校里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我们不知道的天地还很多,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包涵着很多东西方面,包括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机构组织制度等;另外,做事的态度一定要细心大胆,有着年轻人敢作敢为的冲劲。不以善小而不为,避免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做成的,可以大胆的请求试一试,也不必畏首畏尾,不敢接受挑战。

活到老,学到老,有的人能够不断的进步,日有所进,有的却人浮于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不免和制度的设定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态度,你能达到什么高度,就看你想成为什么痒的人。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反作用力,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以巨人的理论成果充实自己,以对知识的不断渴求完善自己,力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谈车库从中建干的措施下一篇: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