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资源调研报告

2023-01-24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土地资源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农村土地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 调查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2011-1班 刘建男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2月7日一12日 调查人员:刘建男

调查地点:石埠子镇土管所周边地区及渠河两岸

调查主题: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一份微薄之力。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既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据了解,以往土地调查和评价的数据现势性差、精度低、调查与评价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对土地的精准管理。例如,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在完成土地详查工作时都采用手工操作,这就导致了传统方法存在调查过程繁琐、调查周期长、耗费人力多、容易引入误差等缺点。尤其是调查周期过长,使土地调查的速度往往赶不上变化的速度,使本应超前的信息服务工作反而滞后。这样的工作方法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无疑扯了率先发展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后腿。我们的研究从率先发展地区土地调查与评价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运用‘3S’最新技术,把常规土地调查与评价中独立性较强、联系不紧密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各组成部分相互支撑的技术框架体系。”专家介绍说,“在现有土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率先发展地区土地管理的需求及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我们着重在城乡土地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体化土地调查建库技术方法形成、综合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及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实用性强的土地调查与评价技术体系。

“十五”期间,本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始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对有污染企业项目的审批,关停并转一大批老污染企业,使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遏制。规范生活垃圾管理,严防有机污染物流入水体。以城市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化为骨架,河湖景观走廊为纽带,大力推进园林景观化、绿化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生态绿化系统。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使全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加强。在“十五”期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根据规划安排,按“一项计划,五项工程”,总体部署如下:

1.基础调查。主要在青藏高原、南疆和大兴安岭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空白区部署了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围绕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关键带、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和国民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在西部地区、重要成矿区和重要经济区部署开展了区域物探、化探和遥感工作;对大江大河流域、重要经济区带以及沿海(海域)开展了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开展海域基础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环境、城市、农业等专项地质调查,不断扩大地质服务领域。共安排工作项目591个,投入工作经费130,386万元。

2.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部署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城镇土地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及地籍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等7个方面的项目。安排具体工作项目158个,投入工作经费44,370万元。土地资源监测调查。部署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市场调查和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等工作,安排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城镇土地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及地籍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等项目。具体安排工作项目158个,投入工作经费44,370万元。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东天山、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南岭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铜、富铅锌、优质锰、钨、锡、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部署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油气资源和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部署在鄂尔多斯盆地、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以及西南岩溶石山等缺水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了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研究;开展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启动了境外矿产资源前期评价。共安排工作项目741个,投入工作经费187,052万元。

4.地质灾害预警。部署了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全国汛期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治理,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西部(汾渭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示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安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预警、治理技术研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重点地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共安排工作项目459个,投入工作经费56,459万元。

5.数字国土。部署了地政、矿政和基础地学等基础数据库建设,调查评价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基础网络与信息化标准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共安排工作项目329个,投入工作经费44,680万元。

6.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部署了西部荒漠、高寒湖泊等特殊景观区开展区域化探技术方法、西部中高山区寻找金属矿产的轻便有效的地面电法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西部中高山区中大比例尺航空磁测调查的方法技术研究、现代钻掘技术研究与开发、地质调查评价的分析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现在各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淋浴器、洗衣机逐年增加,化学品使用量突飞猛进,而使用后的生活污水基本排向周围河道。农田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生物链遭到破坏,使病害虫更为猖獗。同时通过水循环和食物链危及人畜健康,化肥中50%的氨转化成氨态氮进入大气和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规模小,设施简易,管理水平低。造成地下水体污染,土质变坏,蚊蝇滋生和臭气外溢,影响周围环境。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仍较严重,夏收、秋收期间,大量农作物秸秆未被综合利用,一烧了之,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

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支持者,我认为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是关键。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我们还应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作为最终目标。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地球只有一个,土地是我们大家共有的,我们要为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不懈奋斗。保护好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姓名:刘建男

学号:1101020113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2011-1

第二篇:土地资源学实践报告

院系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专业 城乡规划管理 姓名 李星星 学号 121307021

土地资源学实践报告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口以种植粮食的地方相对较少,因此即使我国的农业比较发达也还需要进口粮食。所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不合理及土地不等价置换等以及相关建议来论述。 关键词 土地 合理利用 不等价置换 一 背景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口以种植粮食的地方相对较少,因此即使我国的农业比较发达也还需要进口粮食。所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乱占土地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1.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2.中国的耕地质量。中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3.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4.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2000年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其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2000年发生的891起污染事件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中国每年对农药的使用量约2亿3千万公斤,其中除草剂占17%,杀菌剂占21%,杀虫杀螨剂占62%,而在杀虫剂中,具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占70%。

三 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人口众多,而且人口在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稀缺而且还在减少,耕地质量不高,要想在有限的耕地上,养活世界22%的人口,唯一出路在于保护耕地,只有保护耕地,保护好 土地资源,才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才能使社会稳定发展。

2.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近年来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些土地。但是乱占滥用耕地、严重浪费土地的现象大量存在。由于大量圈占土地、开发区,房地产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过 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影响了宏观经济的整体平稳运行。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管好用好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3.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土地不仅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耕地则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由于大量征占耕地,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而且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4.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发展。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乱占、滥用耕地,没有考虑境成本,没有考虑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例如每个地区的土地都是经过规划的,土地肥沃的地方一般都是处于地势平坦的地方,而房地产商人只是为了有一块区位较好的土地,就将贫瘠的土地不等价的置换掉耕地,虽然耕地的面积没有变,但是从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贫瘠的土地,肥力下降,农民没有好的收成,就将大量土地闲置了。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使耕地资源量减少,另一方面,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1.遵守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

首先要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宪法》第十条中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利用耕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其次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有明显的区性和区域性,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实情况,利用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2.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制度。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历来被广大农民群众视为“命根子”。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

二、三产业尚不发达,耕种收益仍然是很多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只有切实保护耕地,实现总量的动态平衡,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满足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需求。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这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保护农业资源的重要职责。要保护耕地,首要的是必须坚决制止乱占耕地的行为。制止乱占耕地的基本手段就是建立严格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3.坚决制止以租代征占用农地的违法行为。近年来我国新增建设用地95%以上属于农村集体农用地。而在新增建设用地中,违法占用农村集体农用地的总数以及耕地面积,几乎都在50%以上,而“以租代征”是主要的违法形式之一。“以租代征”行为,不仅违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逃避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逃避了依法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逃避了依法进行征地补偿和安置,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而且非法出让、转让、出租农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等行为,是严重违反我国《土地法》的有关规定的,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4.大力实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政策

首先要促进农村土地整理的土地置换政策。即在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内选址建农民住宅、乡镇企业和农村公共设施等,确需占用耕地的,经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调查核实和批准,可以与腾出来的旧址经整理后恢复的耕地进行置换。

其次是促进土地复恳的土地置换政策。即在征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经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有工矿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国有放弃的复垦成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与因生产被破坏的农村集体耕地进行置换,原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应转移。即置换后,国有放弃地复垦后的耕地属农村集体所有,交农民耕种;被破坏的集体耕地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企业,不再征用,也不占当年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但需纳入土地复恳计划。

再次是鼓励投资者整理的“新增耕地60%折抵”政策。即通过农用地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其后60%可以作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以有偿转让给其他需要履行占补平衡义务的用地单位,但必须在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另外,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在上级分配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内,预留少量的指标,统一掌握,按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60%奖励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多、又需要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地区。

5.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需要,又满足后代对其需要的可持续能力,其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因此我们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开垦利用未开发的土地,复垦已经利用过的工矿废弃地。对于农村闲散地和中低产地进行开发,对于城市郊区以及旧城区土地进行改造。也就是说要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树立土地生态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压力,并且提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和浪费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科学管理土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等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普查、抽样调查等有效的手段,收集关于土地的详细数据资料,科学分析,为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做出相应决策提供依据。实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对土地供应总量、速度、结构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格机制加强土地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定期形势分析制度,如建设用地供应和地价变化态势季报,通过分析预测,制定土地投放量等调控措施,加强资源政策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不断提高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第三篇: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一、引言

农村土地调查,即查清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和权属等情况;城镇土地调查,掌握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和用途;基本农田调查,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登记上证、造册;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是资源调查的真实文字记录,是极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它要求对整个调查工作系统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性的总结探讨。编写好报告不仅对系统、全面、科学管理土地十分重要,而且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充实、发展土地科学,造就一大批土地科学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土地资源调查结束后,一定要严格要求编写好土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利用有关资料和图件,撰写地、县、乡级各类土地资源报告和专题报告。

二、杨庄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莱芜地处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之间。杨庄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杨庄镇地处泰山东麓,莱芜市西部平原,西与泰安市接壤,汶河、汇河交汇于此。 面积58.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5026户,48808人,耕地面积3588公顷。

行政区划:杨庄、大埠头、小埠头、燕家庄、东李家庄、西李家庄、陈徐、西宅科、张里街、朱屈街、冷家庄、西杨庄;陈东、陈西、陈北(三村合称陈家楼);高家店、前郭庄、后郭庄、水西官庄、张家泉、巩家庄、刘家店、李家堂、镇武庙、谭家庄、侯家洼、罗家洼、司家岭、胡家宅、孟家官庄、太平官庄、凤凰官庄、梅家官庄、尹家庄、马村(原名马家庄)、营房、蔺家庄(蔺家庄、王家庄)、石家河、大桥沟、小桥沟、阎桥(阎桥、小阎桥)、雪岭、龙尾、上马家泉(上马家泉、马家庙)、下马家泉。

(二)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优越,地貌多样,山区、丘陵、平原三分天下,各占其一,主要种植烤烟、果品、中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森林覆盖率达36%;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钛铁矿、白云母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全镇的支柱产业,其中龙头企业兴盛矿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并成功在香港上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齐长城遗址、曹操回马岩、五山溶洞、鸽子崖、汞丹山林场、驻地广场、千年银杏、龙山文化遗址、抗日烈士陵园等名胜古迹。

(三)社会经济情况:

杨庄镇地处泰莱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种植业发达,是莱芜市“三辣生产基地”。全镇生姜面积12135亩,大蒜25000亩。全镇依托资源优势,建有恒温库21座,库容6万吨,成规模农副产品加工厂22家,年加工生姜6万吨,大蒜5万吨,80%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有9家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全镇经济发展、政治和谐、社会稳定,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无邪教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群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工业总产值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9.7亿元,境内税收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9元。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7处,年创工业产值16460万元,实现利税524万元,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莱芜市风机厂、莱芜市兴华机械厂、莱芜年阀门厂、莱芜市东方摩托车汽缸厂、莱芜安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是杨庄镇骨干企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8家。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带动战略,靠龙头企业拉动经济增长、培植、扶持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镇村企业上台阶、快发展。 杨庄镇是莱芜市农业大镇,全年粮食总产达1.9万吨。近几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科技、流通、储藏加工三大龙头的作用,加快了农业生产化进程,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格局。杨庄镇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杨庄镇把园区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规划方田65个,建成万亩生姜、大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打牢创汇农业基础。投资近千万元,新建双龙路、鑫源及供水、排水、变电、通讯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园区“四通一平”质量。园区管委会严格实行“一个头对外,一个漏斗对内”的封闭管理模式和“一个站式”服务,建立投资企业包干责任制,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优良投资环境。

200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2元。

马村概况:

马村隶属莱城区杨庄镇,原名马家庄。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过程和成果

简述乡(镇)土地资源调查开展的过程与成果,以及参加调查人数、调查起迄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调查成果的质量等;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过程:

(一) 准备工作

1. 分好小组,组织队伍

2. 制定工作计划:

5月13日--5月15日 :工作底图制作

5月16日--5月18日:外业调查

5月19日--5月21日:面积量算

5月21日--5月26日:成果汇总,编写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3. 资料准备:杨庄镇地图、航片、地形图、第二次土地调查规程的相关资料等

4.物品准备:米尺、纸、笔、硫酸纸、皮尺以及外业调绘相关物品等

(二) 外业调绘

1.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2)室内预判:

裁剪适合大小的硫酸纸,并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套合后解译(杨庄镇地图和航片),根据航片的影像特征与专业解译标志,按照航片判读的一般判读顺序,依据影像对界线进行调整。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无法解译的影像等,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硫酸纸上。

2. 调绘阶段

马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参加调查人数:6人

调查起迄时间:5月17日 完成的工作量:马村的具体调绘包括:村界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补测的相关内容如: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物调查、不够上图的小图斑面积量算等

调查要求:

①掌握测绘地图的比例尺:1:10000 ②确定我们组的验证样区 :杨庄镇马村④确定调绘地图的方位 ⑤调绘地类 ⑥边走边判,补测地物

严格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走到看到。外业调查时必须走到、看清、绘准、绘真;

(2)真实准确。对画在底图上的各种要素都必须实地认真判读,做到位置准确、符号运用正确、大小等级分明、地物形态逼真;

(3)问清查实。地理名称要问清、问准,各种数字注记资料要实地量测,核实无误;

(4)记清记全。对于野外调查内容要在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全部记录,做到清晰易懂,新增地物补测要画草图加以说明。

外业调绘的主要内容:

1、路线勘察:路线勘察的任务是沿一定方向的线路,穿过不同地形部位,以了解调查区内的土地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土地类型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如采用遥感调查方法,还要充分注意各种土地类型与遥影像的解译标志之间的关系,以便于窒内解译。

2、制定拟工作分类系统:是指建立调查区内地类调绘的工作分类系统及其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并系统编码。拟工作分类系统是室内预判和外业调绘填图的基础。

3、地类调绘:是指沿着调绘路线边走、边看、边判、边画、

边量和边记的综合过程。 其要点是选择好调绘路线、掌握调绘底图的比例尺、抓住地物特征和边走边调绘等过程。

4、外业补测:注意以下几点:

(1)新增建设用地,依据土地勘测定界及地籍调查资料转绘到调查工作底图上,并实地确认。(2)注意地物的中心位置。以线状地物为参照物补测时要量测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而不能只量测到线状地物的一侧。(3)注意地物的形状、大小和宽度。(4)注意控制新增地物的关键位置。(5)注意对已补测地物加强校核。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补测,都必须利用明显地物影象进行检查,使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补测地物的位置准确,形态逼真。(6)为了确保补测的量距精度,要求用钢尺或皮尺丈量。

5、样区调绘验证:是指应用遥感图像进行调绘是的一项外业工作,是选择一些样区在野外来验证室内预判的结果。

(三) 内业工作

1. 转绘工作 将外业测绘整饰完毕的专业图转绘到地形图上。

2. 量算面积 在转绘好的以地形图为基础的专业图上,本着以图幅

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的原则进行各级面积量算。首先面积量算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控制面积量算的量算;碎部面积量算,包括:线状地物面积的量算,飞地插花地的处理,田埂面积等;面积的汇总统计。

3.边图与图面整饰 在量算面积工作结束后,要对薄膜分幅图进行整

饰,以便进行编图。

4.成果整理:调查报告的编写

(四)检查验收

内容有:

1.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着重检查各种地类的判别、地类界线的精

度线状地物的测量、新增地物的补测等。

2.内业工作——重点检查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调查成果的质量: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确定了马村的村界、零星地物、未够上图小图斑面积以及外业补测的各相关地物面积的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飞地以及插花地的界限与位置。成果相对

三、土地利用现状和利用意见

(一) 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24621.16公顷,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88.80公顷,钢城区面积33953.95公顷。农用地148430.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1%,其中耕地68700.33公顷,占30.6%,园地15208.86公顷,占6.8%,林地37102.55公顷,占16.5%,其他农用地27418.97公顷,占12.2%;建设用地32514.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4.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857.30公顷,占12.0%,交通用地2011.06公顷,占0.9%,水利设施用地3646.53公顷,占1.6%。未利用地43675.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9.4%,其中未利用土地39019.11公顷,占17.4%,其他土地4656.44公顷,占2.1%。杨庄镇面积5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8公顷,姜面积达1.2万亩,大蒜面积2.5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3万亩,还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林 地、园地等。

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莱城区耕地比例大,钢城区小。西部平原耕地所占比例大,方下镇、寨里镇、羊里镇、杨庄镇等乡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在50%以上;山区乡镇耕地少,茶业口镇、雪野镇、大王庄镇、黄庄镇等山区乡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还不到30%。园地构成以果园为主,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和东部山区,西南部也有较多分布。林地以有林地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

全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特点比较明显,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建设用地比例大;山区则相反。

全市未利用地主要以荒草地为主,面积37893.2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86.76%。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山区、南部山区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为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表

(二) 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

莱芜市是山东省土地面积最小的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增速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严峻。

人口高峰日益逼近,耕地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全市人口总量预计到2010年达到130万人,2020年达到150万人,逼近人口总量峰值。全市人口密度534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0.18公顷。人均耕地仅0.055公顷,低于全省人均水平。莱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且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区,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必须充分认识全市耕地面临的形势,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较快,供给压力更加凸现。1996年-2005年,建设用地共增加5572.40公顷,是规划指标的1.4倍,平均每年增加557.24公顷。农村居民点不减反增,到2005年共增加849.70公顷,年均增加84.97公顷。城镇用地以年均369.87公顷的速度增加,根据预测到2010年莱芜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到2020年将达到70%,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增长。同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城乡居民对生活、生产、出行的空间需求日益增加,也将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供给压力。全市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资源制约,解决好土地供需矛盾是保证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

二、三产业产值为73.17万元/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7倍,但是与青岛、淄博等地相比,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农村居民点和个别开发区等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粗放,盘活挖潜空间较大。据调查,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高达233.2平方米,严重超过省及控制标准,个别地区“空心村”现象严重。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农村人口将大幅度减少。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增强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合理利用对策

针对当前土地供需中的突出矛盾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各区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围绕规划目标的实现,采取以下对策: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划定基本农田,实现从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解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防止无序扩张;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形成城乡协调的用地新格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未利用地和非耕地。

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基础;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各类生态保护用地保护力度,探索建立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以优化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围绕全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调控和引导;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规范土地开发秩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强化区级土地利用调控,积极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落实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健全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全市土地资源保护体系、土地节约利用保障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吸取上轮规划的经验不足,本次规划基于珍惜资源、善用资源的理念,探索体现“莱芜特色、符合国策”的技术思路和规划手段,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附表1:

第四篇: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叶照金 农资生10-2班 20104947 指导教师:凌静老师 吴德勇老师

前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利用土地,就必须学习《土地资源学》。该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课程,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认识、研究和应用必须紧密结合实践。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山区这样的典型区域的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实地考察,深入认识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构成要素等特征特性,并且综合评判了在震后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布局,为土地资源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实习从温江出发途经都江堰前往汶川映秀,这片区域处于成都平原与彭州山地区交界处。土地面积较大,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是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向彭州山地区的过渡地段,山地多,坡度陡,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较重。存在土地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该次实习可将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利用矛盾及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1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2013年6月28日

1.2实习地点:都江堰外滩公园—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纪念馆—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地震震中位置)—汶川县漩口镇

1.3实习目的与意义: (1)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境内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较少,人地矛盾更加明显,了解分析当前省内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对于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实践帮助。

(2)了解实习地点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2.实习内容

2.1都江堰外滩公园 2.1.1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而外滩公园的海拔为713.6M,经纬度为00N3058′,E10336′。都江堰市宽54km,南北长68km,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丘陵平原逐级降低,呈阶梯分布。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2.1.2区域概况

从温江区出发至都江堰外滩公园,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园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数量少。且地形逐渐由平原向高原发展。实习位置为外滩公园旁,由岷江而形成的河漫滩,属于一级阶地。该地与温江相比显然海拔增高了近200M左右。近河岸分布大量质地较粗的物质。其利用上现处于荒废状态,灌木丛密密覆盖和杂草丛生,少部分被当地村民开发种植玉米和少量蔬菜,这样的利用方式显然很粗放,利用率相当低。但是,在如今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发河漫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可以考虑开发利用为耕地。但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对于作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边界与河漫滩的高差很小,在整理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危害,进行的建设开发必须能够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 3)尽管河漫滩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应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建议种植一些适宜沙地的蔬菜瓜果。

4)经过整理开发为居民点和度假休闲区,但要注重科学规划布局。

而经过观察,该处建设用地前景比较好,而农用地几乎无改造前景。但是在进行建设用地改造时更应该注意对滩涂和河流进行保护,否则一旦遭遇大洪水将对沿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毕竟河滩是人类留给大自然的土地,人类不能随意进行改造。

该处地处第一阶梯,我们知道居民点不宜修建在此处,原因有四: 1) 易在汛期、洪水期受灾害; 2) 你位一般低于水位,易受水害; 3) 经济开发时应修高河堤;

4) 一级阶地土质松软,可以作为耕地但不宜作为居民点。

但实际情况是河道二旁全是居民点,这儿已经被开发成风景宜人的旅游景点。原因是该处虽然地处第一阶地,但是由于水源充足环境优美很适合发展旅游业。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增加,而导致该处发展成了人类居住点。

2.2映秀镇地震纪念馆

经过紫平铺水库、龙溪隧道等,我们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镇位于岷江水道转弯处的凹岸,山谷出口出形成的坡积平原,周围群山环绕,有“水电之乡”的美称。映秀镇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植被生长,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大量遭到破坏,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

实习地点为地震纪念馆,该处海拔为937.4M,经纬度为N31003′,E103029′。经过观察,该处可就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就行总结。

农用地:经过观察,该地的坡度一般都远远大于250,已经不适宜种植作物,造成一定的生态影响并减少当地人的经济收入。而且该处农耕地分不少,处于

二、三阶地。在山体上存在着少量地势平缓的平台可以作为零星散居地和耕地。因此该处农用地应该做重大调整, 1) 发展经济林,既能有益于生态发展又能增加当地人的收入; 2) 3) 4)

退耕还林。由于此处光照和水源都较好,便于林业的发展; 可以种植中药材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发展草地和畜牧业。

建设用地:通过观察该处的建设用地有三种类型:在原有基础上拓建的民居、发展起来的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建筑、由相应专家组织规划的用地。由于集全国之力发展经济,该处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观,高速横贯通行。但是我们也发现,该处的重工业发展部合理,沿江两岸有较多大型高收益高污染企业,这个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建设用地基本上都处于第一阶地上。10年8.13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显示了建设用地的严重弊端,当地建设组织必须考虑到此地频繁的山体滑坡和山洪。

生态环境:该处是一个交通枢纽,是去往九寨等重要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农业用地的影响。当地沿岸的工厂一方面提高了收益但是也加大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山体的构成以及不同的垂直海拔分布带也显示了当地复杂多样的植物分布带。

不远处的山体上种植了较多樱桃类经济类作物,也有着许多高大的乔木和针叶林。对于这些宝贵的植物,当地应该好好保护或者间伐。如何保护水土可采取以下方法:

1)选择生命力强,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映秀土层浅薄,选择生命力强的树种有利用成活。

2)生态效应结合经济效应,山坡上部种植用材林,下部种植柑橘、桃树、樱桃等经济果树,增强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2.3震中居民点(黄家村)

实习地点海拔为870M,N3102′,E10328′。

0

05.12地震之后映秀镇和漩口镇由于距离震中近,受灾严重,房屋大量损坏。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住房要求和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需要进行房屋重建工作。但是由于当地山高坡陡,平地少,少部分平地需要保证耕作用地的需求,适宜建房的土地很少,这种情况下对于居民点怎样选址,成为当地房屋重建的一大难题。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牛圈沟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交错。地震使山体结构松散,山石极易滑落。由于雨水较多,泥石流常常发生,我们可以看见该处修建有阶梯状的防护工程,减轻泥石流对河床的冲刷作用。我们也看到在河流的一级阶地,一排整齐的居民点沿着坡脚修建在河流转弯的冲击岸上。居民点的地基显然不是很稳固。为此,政府修建了河岸的护堤工程,但其工程量之大,投资业可想而知了。

在映秀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在当地修筑居民点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解决土地矛盾,开发旅游业,降低对耕地的依赖。居民点建设需要平地,耕地也需要,减少了耕地的需要才能有更好更多的居民点的选择。

2)充分考虑安全隐患。在居民点选址过程中需要对居民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充分分析,尽量避免,或者修筑工程措施进行防御。

2.4漩口镇

该处海拔1038M,N3029′,E10326′,坡度42。 0

0

0漩口镇的选址要合理很多,居民点选址位于河流的三级阶地上,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受到侵蚀。虽然由于坡积物的影响,该阶地地势有一定起伏,但是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还是能够接受的。同时该居民点背后山体坡度较缓,不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山体修筑了环山沟,减少了水流对山体的侵蚀,是漩口镇在安全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考虑到山区人地的矛盾,既要发展又要吃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当地地势坡度大,耕作宜采用横坡梯田方式;不宜耕种的区域,可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气候条件,种植水果如猕猴桃等经济作物。

2)对于坡度较缓地区进行横向开发,这种利用模式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涵养。

3)开发旅游业,减少人民对耕地的依赖。当地在地震之后开发了地震旅游线路,对于耕地的依赖已经有所减少。

3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为期一天的野外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土地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了野外在特定地貌类型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针对山区特殊复杂情况下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同时也深入认识到在自然灾害过后,如何合理选择和布局居民点、宅基地复垦及灾后土地的整理工作;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以个问题,退耕还林是解决此的唯一办法,但是耕地减少,农民如何吃饭也是以个问题,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工作重心。

这次实习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仅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脱离了实际就没有了价值。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攒了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五篇: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为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部署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县政府文件,随后**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和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三农”工作的基础,是促进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的重要条件,是确保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010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要求。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要求各地全面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省委、省人民政府2010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2011年10月9日,省人民政府下发《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县政府高度重视,2011年12月出台了淮政„2011‟57号文件,就加快推进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发出了通知,提出了要求。今天又专题召开会议,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各乡镇人民政府特别是国土资源系统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发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高到主要议事日

程上来,作为关心三农、支持三农、促进三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高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确保登记发证工作人、财、物落实到位,工作责任目标到位,登记发证按质量要求完成到位。

二、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要求,县政府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法定主体,县乡都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部门主要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抓好落实。要摸清本地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现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工作责任,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要求,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查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状况和权属界线状况;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查清村庄内部宅基地及其他宗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臵等状况;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以外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状况,包括土地使用权性质、权属界线以及用地面积等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予以确认。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确认文件,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土地登记,向权利人发放土地证书。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及省政府要求,从2011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5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数据库建设根据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展进行,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完成时间不

得晚于2016年6月30日。

三、我县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共涉及我县19个乡镇、503个行政村、2230个自然村的土地所有权和约38.4余万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一是工作经费需求量大。宅基地登记发证按照最新的测算,办理一个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需要测绘人员到现场测量,土地管理员到现场进行权属调查等工作,每宗地含工本费、权调费、测绘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多项开支平均需要100元,因此要全面做好我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县级财政需要分投入资金4936.38万元。这些必需的开支,必须争取到位,否则,就难以完成确权发证任务。

二是群众对确权发证工作不理解,法律观念有待提高。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宅基地不能抵押,转让也有很多限制条件,认为办理土地登记没有多少用途,因此农民申请办理土地登记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给开展工作带来被动,需要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要让每户群众真正懂得,发证是主张权利的基础,是维护权益的保障,没有证书维护权益的基础就不牢,基础不牢维权就得不到保证。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权属纠纷需要解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对土地权属普遍重视不够,致使遗留了村与村、乡与乡之间边界不清,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界线不明等问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土地的价值日益显现,这一纠纷更加突出,村与村、乡与乡、甚至县与县为争地造成相邻关系十分紧张,矛盾化解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批少占多、未批先建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时间跨度很大,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四、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几点意见针对上级要求和我县面临的问题,为全面完成我县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一)思想认识要进一步提高。从大道理讲,开展这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以及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

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城乡统筹、土地流转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文部署了这项工作。国土资源部又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也发了专文部署此项工作。能够把这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上升到如此高度,并且多次强调和部署,在20多年的土地管理历史上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足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从小道理讲,开展这项工作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土地的资源和资产属性更加显现,人们普遍关注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满足于眼前效益和局部形象,从而淡化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忽视了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致使信访等事件涉农案件居高不下,加之征迁中的补偿安臵不到位,上访、信访、网舆等涉农、涉土案件频频发生,不仅使工作量剧增,而且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农村土地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做好,把农民的土地权利维护好,把珍贵的土地资源保护好。

(二)统一实施,积极推进,明确职责,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产权登记既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又是一个复杂细致、规范、严谨的程序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各乡镇政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一个科学的、务实的、易操作的实施方案,要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改革的路子和方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重要工作,使登记发证工作有章可依、有路可循、有法可效、有目标可追。乡镇政府及乡镇国土资源所应当按照上级要求将这项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进行按进度、按节点进行考核,届时也可以有标准可考核,有责任可追究。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班子,统一的登记发证标准和工作程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县农村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要明确职责,在这次工作中,要积极参与,界定好有关的土地权属界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的相关规定,研究相关的土地配套政策,引导农民积极配合,申请办理集体土地权利证书。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集中工作人员,在各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尽快开展工作。

(三)把握政策,依法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应当确认到每个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这里希望乡级政府和办事处协助做好发证主体的确认工作,特别是有权属界线争议的村、组,首先要解决好界址与权属不能因权属界线争议不决而影响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进度。确认权属要按照《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为依据,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并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广泛使用一切可以作为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依法有序开展确权工作。权属调查工作需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对产权登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调动农户对集体土地登记的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配合权属调查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还存在很多政策上需要解决的瓶颈和现实中存在的难题,需要政策研究部门认真研究,也需要各部门在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取得经验。最近,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要求没有权属来源或权属来源不合法的用地,一律不予登记;权属不清的用地,在权属问题解决前,不得登记。严禁通过登记,使违法用地合法化。经过登记的土地,必须达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要求。对相互插花、暂时无

法划定权属的地块,按村民小组共有原则处理;对于飞地,为农民耕作方便,以协调、调整达成一致意见后确权发证;对协商不成无法确认权属的土地,以争议地单独划出,暂不发证。土地权属争议,要在地籍调查和登记过程中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依照《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依法处理,并以处理结果作为登记的依据;复杂疑难的权属问题,要研究解决办法,妥善处理。

(四)多方筹措资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当前开展农村产权登记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需求保障问题。因为涉及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农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经费需要由财政承担。目前需要财政支出的项目太多,不免捉襟见肘,但登记发证的费用是必须保证的。没有哪个公司能无偿提供中介服务,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无偿提供工本证书费用。我县在经费预算时紧而又紧,扣而又扣,现已按照省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下发了县级经费测算标准及说明,做出了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预算。我局将与财政部门勾通,尽早地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开展试点示范,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成果质量。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不仅政策性强,而且情况复杂,一定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会后,每个乡镇都要选择1至2个基础条件好,基层组织积极性高的村开展试点,在试点中摸索经验,找准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此树立示范点,指导面上的工作,确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同志们,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既复杂又政策性强,难度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之后,各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为富民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上一篇:农村实用人才推荐材料下一篇:农村饮水安全调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