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支撑产业发展研究

2022-12-24

第一篇:基金支撑产业发展研究

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重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研究报告

一、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1.1智慧城市概念与特征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会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随后,IBM又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美国: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这样定义“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体现在智慧城市的更快捷、更强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城市特征具体有:

(1)透彻感知:利用遍布各处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使城市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人与物可以相互感知,且能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2)泛在互联:通过融合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打造泛在的承载网络,可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传递,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

(3)高效协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库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使城市各个系统和参与者高效协作,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4)精准管控:通过透彻的感知、泛在的互联,以及对海里数据进行快速、集中、准确的分析和处理,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对各个城市主体及城市系统的精准化、智慧化的管理和控制。

(5)创新应用:加强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系统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6)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化的决策、管理体系功能,加强城市各系统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城市系统内外、城市各系统间,以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1.2智慧城市产生背景

智慧城市是在信息化、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以智慧的方式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和服务城市,促进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受社会生产方式及信息化技术等因素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不同的形态和发展阶段。《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方法应用。

数字城市:起步于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它指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可视化和网络技术den信息技术,综合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强调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及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

信息城市:最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曼儿.卡斯泰尔出版的《信息化城市》一书,作者认为信息时代正在展现一种新的城市形式,即信息城市。信息城市是对数字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信息社会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与数字城市存在本质区别。

1.3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3.1 智慧城市的智慧应用

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关于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获国务院明确批复。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发展目标是: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首先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平台

城市的智慧关键在于提供智慧的应用,

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能电网、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居、智慧民生、智慧环保

1.3.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需要立足当地实情,着眼未来,做好分层规划和设计,分步实施。

(1)顶层设计缺乏,综合协调机制欠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交通、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首先应该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促进因素和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尽快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标准、系统接口协议,为地方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统一数据标准,为各级政府部门间的横向协同和纵向互联做好准备。实际上,任何单一部门或者企业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2)对智慧城市理解不透彻,概念不清、外延不明。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规划本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考虑物联网、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沿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变成了各自为政,同时也存在了大量重复建设的情况。

(3)规划庞大,落地能力差。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大多由政府主导,由政府立项,从平台建设到应用开发全部包揽的政府招标投资的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往往开放性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导致公众实际感受度不够,影响了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基础上,把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市场应用、公众信息内在需求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一种投资共赢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

(4)各环节信息缺少互通互联,信息感知能力不够。在智慧城市的众多应用中,各种信息的感知均需要基于一个规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如智慧交通建设拥有各个实时路况数据信息等,智慧医疗拥有个人就医等数据信息等,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建立在各自的信息平台中,各类应用缺乏有机的融合以及有效地管理。故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识别分类处理和挖掘,运营各种创新的应用服务,真正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1.4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试点先行,服务民生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认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要点主要在于五个方面,一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二是基础框架的布设、融合、标准,三是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数字消费建设,四是全方位物联网、监测网、计量网建设,五是市政管理与家庭智能生活建设。

建设智慧重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重点,以智慧城市为抓手,全面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新优势,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聪明起来,变得可以感知,真正实现宜居、畅通、环保、健康和平安。

二、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关系 2.1智慧城市对智能电网建设需求 2.1.1智慧城市需要强大的基础电力支撑 2.1.2智慧能源倡导绿色、清洁能源 2.1.3智慧环保要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2.1.4智慧生活要求丰富、便捷的惠民服务 2.1.5智慧产业引导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2.2 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支撑作用 2.2.1智能电网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2.2.2 智能电网保障城市用电安全 2.2.3智能电网完善城市通信信息网络 2.2.4智能电网丰富城市服务内涵 2.2.5智能电网带动城市产业发展

三、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有效举措 4.1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基本架构

4.1.1信息采集层 4.1.2运作操控层 4.1.3领导决策支持层

4.2重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有效形式

4.2.1 4.2.2 4.2.3

四、智慧重庆发展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5.2社会效益 5.3环境效益

五、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中青年研究发展基金课题

课题名称:医疗器械抽验机制的研究

必要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对医疗器械抽验机制进行研究,使医疗器械抽验模式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从而促进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根据近几年国家医疗器械抽验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抽验工作产生困惑。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抽验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医疗器械抽验工作效能,有必要总结以往抽验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必要结合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现状和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深入研究不同种类医疗器械产品适宜采取的抽验方式和评价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应用;有必要借鉴国外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医疗器械抽验机制进行改革,使医疗器械抽验工作能客观地反应我国各类产品质量状况,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有必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共享,实现抽验工作全程监管,科学客观评价产品质量。 课题目标:

1. 国家医疗器械抽验工作历史回顾与分析。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性医疗器械抽验模式。 3. 借鉴国外医疗器械监管经验和产品评价体系。 4. 研究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共享等资源在医疗器械抽验中的作用。

组织方式:查阅资料、现场调研、专家咨询、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实施。

相关基础条件:有多年从事抽验工作管理和技术人员、国家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标准技术委员会、有关医疗器械学院、有经验的省、市药监、器检部门人员的技术支持。

总体目标:根据以往抽验工作成绩和不足,总结经验;初步建立部分医疗器械抽验模式,分析国内外医疗器械管理方式和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程度,为提高信息化监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半年和年终考评指标:

半年提出分课题基本框架,年终完成资料查询和汇总工作,及部分调研工作。第二年上半年完成全部调研、咨询等工作,下半年完成总结报告和定稿等工作。 可行性分析: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涉及的专业面广,产品种类繁多,以往抽验品种的选择,抽样计划和检验方案形式简单,内容单一,计划内容主要来源于检验中心。近年来一直对高风险、高价值和大量医院在用医疗器械等产品未能找到科学合理的抽验方案,无法了解产品质量状况。该课题能更科学的从国家局市场监管角度制定抽验计划,使抽验工作真正为市场监管服务,为保障人民用械安全服务。研究课题的思路完全从行政监管的角度出发,能更好的实现技术监督为市场监督服务。 风险分析:

1. 基础数据和资料提供不准或不全。 2. 研究的结果不能覆盖全部产品。 3. 人员的限制或经费不足影响结果或效果。 4. 时间紧张影响进度。

第三篇: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运行模式研究

【摘要】:“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的组织形式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从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来看,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当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处在成长期时,却很难获得各方面的资金支持,而能获得资金支持的基本上都是处于成熟期或者是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海外先进经验已充分证明,创业投资就是一种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和资本支持,创业投资日益成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强大引擎,以此来推动一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我国创业投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从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与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投资规模以及被投资中小企业数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创业投资是一种风险较高、成功率较低以及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投资活动,因此投资者对其往往是望而生畏,而单纯依靠市场来对创业资本进行配置通常又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当前,我国创业投资呈现出所谓的“红苹果”效应,即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创业企业。这就使得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创业企业通常得不到创业资本的支持,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在创业

投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通过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来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股设立各种创投子基金,以此来促进创业资本的形成,并引导私人部门投资者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因此,借鉴海外创业基金经验,对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技术、产业发展等存在不确定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此,单靠传统的债权融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正是新经济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本文以引导基金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创业资本的形成、私募股权融资的分类、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概念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供给,为后文对政府引导基金进行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

4、

5、

6、7章,在借鉴国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必要性、政策环境、发展历程及试点简况,并对我国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四大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后文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选择提供了经验总结,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法律法规层次和政策制度层面两个角度,对引导基金如何更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48;F276.44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引言12-151.1研究背景12-131.2研究目的及意义131.3研究内容13-141.4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4-152创业资本、私募股权融资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5-202.1创业资本的涵义、运行环节及功能15-162.1.1创业资本的概念15-162.1.2创业资本的运行环节及其功能162.2私募股权融资定义、分类及特点16-172.3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概述17-202.3.1政府引导基金的含义172.3.2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特征17-182.3.3引导基金的优势与劣势182.3.4政府引导基金的效应分析18-20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供给20-283.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与发展障碍20-233.1.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特征及时代背景20-213.1.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21-223.1.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22-233.2VC/PE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23-243.3VC/PE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统计24-284国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与经验借鉴28-334.1国外政府引导基金的经典支持模式28-314.1.1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计划28-294.1.2以色列YOZMA计划294.1.3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计划(IIF)29-314.2借鉴意义31-334.2.1政府设立创投引导基金的国际经验31-324.2.2国有创业资本的制度选择32-335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探索33-445.1我国大力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必要性33-345.2国内政府引导基金形成的政策环境34-355.3我国政府

引导基金的发展历程35-395.4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试点简况39-405.4.1北京大胆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新模式39-405.4.2天津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展405.4.3上海首批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数量居全国首位405.4.4广东拟设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405.5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模式探索40-445.5.1深圳模式415.5.2上海模式41-425.5.3天津模式425.5.4江苏模式425.5.5上述模式的各自特点42-446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选择44-516.1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置44-466.1.1设立主体与程序446.1.2资金来源与规模44-456.1.3存续期的设置45-466.2引导基金成功运行的原理和关键条件466.3引导基金的投资策略与管理模式46-476.3.1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策略46-476.3.2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476.4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及我国的现实选择47-516.4.1引导基金的主要运行模式47-496.4.2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选择49-517相关的政策建议51-567.1法律法规层次51-537.2政策制度层面53-56结论56-57参考文献57-61致谢61-6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医药营销“学术”是根本 需大量研究支撑

学术营销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或意见者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或意见者,促进他们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进而带动产品销售的过程。因此学术营销需要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支撑。没有学术,就谈不上学术营销。

药品之所以需要学术营销,是因为药品合理应用背后需要大量的知识支撑,医生和患者面对品类繁多的药品,不可能对它们一个个都研究得很透,特别是新药和新的临床应用,而企业完全有能力针对自己的品种开展研究,将有关知识及时传递给医生和患者。当药品给患者带来更多大量利益的时候,患者自然会增加对该药品的需求,医生自然会更多地推荐该药品。

没有新的真正对医生和患者有用的知识,空有形式,就算图片精美、现场气氛良好,这样的活动也并不是真的学术营销,对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销售没有好处,最终肯定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

破解假学术营销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素养,与对知识的分享能力。

第五篇:申论材料:人才支撑发展 发展造就人才

人才支撑发展 发展造就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人才与发展关系的把握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重发展轻人才,忙忙碌碌引资金、搞项目,看不到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发展即使能取得一时成效,却难以为继;另一种是一味就人才抓人才,表面看力度很大、轰轰烈烈,实际人才效能并不高。其实质,都是把人才与发展割裂开来,变成了“两张皮”。

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发展是造就人才的最大舞台,两者有机统

一、相辅相成。一方面,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如果没有人才去掌握、去应用、去创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更是创新驱动之源,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人才需要在发展中锻炼和造就。人才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更离不开发展提供的机遇和舞台。一旦离开发展,人才便失去了成长的沃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就没有今天规模宏大、素质较高、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总之,只有人才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我们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这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使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以用为本,坚持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安排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工程、急难险重任务和到基层任职、挂职等措施,加大各类人才锻炼培养的力度,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科学发展要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评价、选任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能动作用,努力以人才优势形成发展优势,以发展优势造就人才优势。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下一篇:积极开展三民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