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园林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植物配置应该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性在园林种植中的表现,并针对园林种植文化继承问题,提出景观文化性发展策略。

第一篇: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园林 中华文化使者

中国园林从古至今都闻名世界。它的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艺术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

2018年12月6日,第十二屆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南宁开幕(以下简称“园博会”),共有44个国内城市、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9个城市参展,展会从2018年12月持续至2019年5月。园博会结束后,园博园将作为城市公园永久保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是展示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本届园博会以“生态宜居园林圆梦”为主题,创下“六个第一”:第一次在少数民族首府城市举办,第一次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举办,第一次在园博会设城市建设发展主题展,第一次面向东盟国家举办,第一次在冬季建成开放,第一次与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周年大庆同期举办。

园林,是人们用双手创造风景的一门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世界上的园林大致可分为3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听,历史的声音

中国园林,是古人在时光的飞逝中,不断在一个空间内加入文明的因子和历史的印记,最终成为一个有形的物质的园和无形的精神的场。中国园林里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园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的国势强大,经济发展较快,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并在甲骨文中出现了园、囿、圃等字。《史记》中有记载,银洲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思想领域的开拓,使得神话内容不断加以丰富,园林的艺术性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苑囿的主要内容。

但此时,中国园林也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并未形成后世的鲜明风格。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渡,未云何龙,复道形空,不霁何虹”。

汉代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官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观、有宫,成为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

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才进入发展和转折期。园林形式从粗略的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官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到了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

至此,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地方风格特色,如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苏州、扬州、南京、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之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毫无疑问,中国园林从古至今都闻名世界。它的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艺术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

中国园林在国外

中国园林的美不仅征服了中国文人墨客,同样也被其他国家所赞誉。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事实上,早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造园技术就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并对这些国家的园林建造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明末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抄本题名为《夺天工》)流入日本后,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在沿用古典汉语。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也曾刮起一阵“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建造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它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造园艺术,使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的《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了《东方园林论述》。在法国不仅出现了“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20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1980年5月,以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为蓝本设计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这是苏州园林走出国门的第一项成果,而此次海外造园也是中国第一次出口园林工程。此后的30多年中,中国在世界各地修建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式园林达68个。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凤凰公园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扬州古典园林“谊园”位于其中;2006年的世界园艺展览会在泰国清迈举办,扬州承建的“中国唐园”是国内唯一应邀参展作品,园艺展览会结束后“中国唐园”被评为一等奖;德国“多景园”为2001年在德国曼海姆市建造的古典江南园林群,园内设计了牌楼、小桥、水榭、水台、戏台、花厅、假山等,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德国“清音园”于1993年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时建设,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以扬州“静香书屋”为蓝本,融和扬州园林的山水花木元素精巧打造,荣获该次园博会“金杯奖”……

中国园林在海外的佳作不胜枚举,苏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贺风春认为,“在海外造园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容易让人身临其境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人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我们讲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中国人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实际行动,都体现在园林中。”

“从表面上看,我们只是做了个造园过程,却引发了关于中国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这种研究热潮再通过新建的园林反馈出来后,永久地留在美国当地,成为一个永久的中国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贺风春说。

传播的使者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乘物以游心”的方式,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它将建筑、山水、诗歌、绘画、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其悠远的意境,使人的心灵与自然相忘相化。它融合了时间空间因素,让人“咫尺之内,觉万里之遥”。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美国洛杉矶圣玛利诺市亨廷顿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及植物园内,有一个名为“流芳園”的中式花园,它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建设,是亨廷顿庄园内15座不同国籍和风格的花园中面积最大的一座。2003年,苏州园林设计院正式接受了设计“流芳园”的委托。这座北美最大的中式公园于2008年2月23日正式向游客敞开大门。

如今,江苏几乎每年都会在“流芳园”举办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流芳园”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宣传基地,并赢得“长驻文化使者”的美名。

“我们在海外造园的过程中,会结合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需求等,加入可以作为婚庆礼堂、研究室、茶聚场所、企业年会举办地、音乐演出场地的空间。这就突破了原来苏州园林只是私家宅园的功能,展开了又一次深刻的造园活动。像‘兰苏园’‘流芳园’这样新建的苏州园林,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中华文化传播和教育的功能。”贺风春认为,这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持续深入进行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重视中国传统园林的海外建设,把它纳入文化传播战略,做好规划,建立国家促进机制。”贺风春建议,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还有与我国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争取在海外建更多的中国园林,让中国园林精湛的造园艺术、优美的园林形象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广泛传播。“通过制定3年、5年、10年乃至更长期的量化目标,让中国园林落户到我们的友好城市,落户世界百城,真正使经济和文化得以双发展。”贺风春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园林在海外建成落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出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传统文化的复兴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园林艺术必将大放异彩。

作者:刘爻寒

第二篇: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文化性浅析

【摘要】植物配置应该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性在园林种植中的表现,并针对园林种植文化继承问题,提出景观文化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园林种植;文化性;园林小品;配置

0.前言

园林种植文化指的是园林植物,在种植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生命之道、自然韵味以及优美姿态。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生态审美,在配置植物时,应注重植物群落性生物特性,充分发挥植物之间的生态效能,在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群体栽植方式,体现园林种植文化性。植物传统配置方法强调的是内外结合、虚实对比及疏密相間原则,注重造景的整体效果。可采用现代形式对韵律、节奏、尺度、比例、对称等进行归类概括,采用系统化方式代替传统植物配置方法,配置园林小品与植物,延续种植文化。

1.园林景观艺术文化性

西北杨树、江南竹及北京松柏远近闻名,并不是因为这些树种常见,而是在些植物背后,包含一段历史典故,其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具有艺术文化性。可以从景观艺术作品中,通过植物文化考察进行植物配置,充分体现人文内涵与地方特色。园林文化内涵可对人心理产生影响,植物文化性与人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心理反应可导致植物观赏者出现托物言理或触景生情情绪,这些都是人文化心理引起的内心表现。发扬、继承种植文化,有利于塑造景观艺术作品的个性,突现国人文化需求。

地区不同,文化特点也有差异,应根据地区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当代精神内涵,创新景观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地区的独特魅力,为景观艺术作品增添新的活力。园林植物及园林小品也具有一定的内涵,园林植物观赏价值较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可用于室内或室外环境布置,从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为人们生活增添绿色活力。园林植物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草木园林植物,另一种是木本园林植物,其实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景区建设主要材料之一。园林小品形式多种,内容丰富,以功能为标准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儿童游乐设施、装饰性、管理类、服务性及休闲类园林小品等。植物是园林的灵魂,如园林中缺少植物,那就不能称之为园林,随着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造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观赏植物是植物造景中的重要材料,其种类较多,形态及色彩各不相同,随着四季更迭,即使植物处于同一个生长环境,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色。

2.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

2.1园林建筑小品的特征是体量较小、造型丰富、功能多样、富有特色。而建筑小品与植物一起配置,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获得和谐优美的景观,而且还可突出单体达不到的功能效果。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小品中的效果,从理论上来说,园林小品不具生命力,是一种静止的存在,且大多采用平直、生硬的线条来造型。花木不同,具有生命力,处于动与静两者间,生长速度较快,采用柔软的先天进行造型,可随着四季更迭展现不同色彩。园林植物与小品两者之间,应充分利用植物多变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彩进行配置,从而达到洹河园林小品、遮挡园林小品缺点的效果,避免园林小品过于生硬,为园林小品增添活力和色彩。应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及四季变化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园林小品随着季节变化展现不一样的精彩,使其具备空间及时间季相感。如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配置得体,可达到一种相得益彰、相互因借的效果,从而展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提高园林小品的艺术性,使其使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景点景观更加完美,达到理想中的景观效果。

2.2园林植物与雕塑之间的配置。园林雕塑小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寓意明显,题材选择范围大,可以选择具体形象,也可以选择抽象形象,可以选择小的体形,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体形,无限制性。可以以自然浪漫为主题,艺术感染力强烈,可凸显园林设计主题,也可以达到点缀景观的作用[2]。精美、优秀的雕塑小品通常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部分,园林雕塑小品在配置植物时,需要衬托气氛,渲染环境氛围,以此,如何处理背景,对小品植物配置来说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浅色雕塑可采用颜色浓绿的各种植物作为背景,雕塑主体不同,地树种和种植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例如,雕塑小品以纪念为主题,则应以绿篱作为背景,采用列式的方式种植花坛,可种植常绿树,保持其整齐体形。若雕塑小品以活泼的形象为主题,地种植应自然淳朴,不管是在植物色彩、姿态,还是在植物叶形、树形等方面,都应凸显出自由、洒脱的特性。

2.3园林植物与花架之间的配置。花架是一种构筑物,主要作用是支撑植物,例如藤本植物等,以便其更好的生长。花架是植物与建筑融为一体的造景材料,具有与篱、廊、亭及门的性质,但同时具有划分空间、组织空间以观景等功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攀藤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也可以为花果植物枝叶形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以此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并与植物形成一个建筑空间。花加工可让绿化更加立体,植物配置方法正确,可使其成为人们消暑休闲的场所,可用于花加工的植物较多,但花架主要采用滕本植物配置。藤本植物的攀援方式及生长习性各不相同,在配置植物时,应根据花架的光照条件、大小以及形态等,并综合花架的园林作用及土禳酸碱度等因素考虑。

2.4园林植物与亭之间的配置。亭柱身大多通透、开敞,置身其中时视野良好,便于观赏、眺望美景。在柱身下半部分,通常会设置鹅颈椅或坐凳,以便游人驻足。亭身上部分通常会悬挂精巧纤细的挂落,以达到一种装饰效果[3]。可采用大树作为亭的配置,也可以采用攀援植物。若亭的顶部封闭,可在上面散落大树或古树,从而衬托出一种历史感;若亭的顶部较为通透,可以攀援植物辅之;若亭的顶部为草顶,可用花架或井台辅之,凸显亭子的古韵之风,这类似于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同时也可以体现园林的自然和绿色。

2.5园林植物与园椅之间的配置。园林中随处可见园椅,其主要功能是为游人提供就坐条件,以便观赏风景,另外,园椅也具有装饰园林、点缀风景的效果,与园林植物之间的搭配。其与植物之间的配置,应满足保护植物、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作用,避免植物根系土壤受到破坏,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形,坐凳、植物与花架之间可达到巧妙结合的效果,可用于景点设置,也可展现植物优美体态。

2.6园林植物与园墙之间的配置。园墙是构成园林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可用于引导浏览路线、丰富精致层次等。园林植物与园墙之间的配置,可采用藤原植物来完成,并达到装饰墙面的效果,使绿化更为立体。植物攀援和垂挂于园墙上,不仅可以展现出植物的形态,还可以装饰生硬的墙面,增加自然气氛。金银花、木香、迎春、爬山虎、紫藤等是最常用的藤原植物和悬垂植物。也可直接在墙前种植植物,从而使植物的光影投射到墙上,以植物的色彩和姿态铺满单调的墙体,绿化墙面。

3.结束语

园林种植是一种艺术形式,应充分展现植物的姿态和韵味,体现生态自然之美。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尽量提高植物在园林中的生态效能,展现园林种植的文化性。

【参考文献】

[1]张鸣灿,林萍,潘耕耘.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05):208-209.

[2]赵自坤.浅谈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28):162-163.

[3]刘春桃."园林小品"的界定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技法[J].咸宁学院学报,2010,04(08):126-127.

作者:郑文博 赵伟强

第三篇:都市观音文化与寺庙园林

摘 要:观音文化为佛教文化的代表,其本质是慈悲文化,是爱的传播。观音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极其重要,在都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凸显其迫切性。重点从园林学的角度分析了上海东海新观音寺,它对承载慈悲精神及以上海地区为主传播观音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都市观音文化;东海观音寺;寺庙园林

观音文化为佛教文化的代表,是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重点从园林学的角度,以上海东海新观音寺一期工程为蓝本分析与探究其承载的慈悲精神与观音文化。

1 上海东海新观音寺简介

1.1 观音文化与东海新观音寺建寺理念

就本质而言,观音文化,就是“慈悲”文化,就是爱的传播。观音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慈悲,给予众生利乐为慈,拔出众生苦根为悲。观音无我之智的慈悲文化是拯救人类精神危机的良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观音慈悲文化是救世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观音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其范围亦十分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个领域,不仅丰富了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内容与意境,而且对我国寺庙园林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上海东海新观音寺作为弘扬观音文化的载体,别具一格地将观音文化与慈悲精神寄予建寺理念乃至寺院布局及园林景观之中。

东海新观音寺的“八字”建寺理念即清净、庄严、弘法、慈善。用东海观音寺筹建委员会主任慧芝法师的话来说,就是:“一定要把‘东海小普陀’建成清净庄严之佛地,祈福感恩之净土,宏宗演教之道场,慈心善行之福田。”[2]寺院以此契机契理的践行人间佛教,弘扬诸佛菩萨慈悲济世旨意。

1.2 东海观音寺地理环境与建设发展情况

东海观音寺位于上海市南端,杭州湾北岸,奉贤海湾旅游区内的滨海地带,是上海地区一座新建的主供观世音菩萨的佛教道场。寺院布局合理、格调清雅、环境优美、临海矗立,与著名的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隔海相望。

寺院所在地原为茅草丛生的沼泽滩涂,随着海湾旅游区开发建设,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大学城各院校师生的持续入驻,人口大量导入,因急需对区域宗教活动的正确引导,经批准设置为佛教烧香点,暂取名“东海小普陀”,当时仅有零星的违章荒废建筑和几间辅助用房。[3]2006年5月,东海观音寺筹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始了重建东海观音寺的相关工作,并更名为东海观音寺。2008年9月份东海观音寺被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设计,规划包括东海宝塔、圆通宝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等建筑。从2009年2月举行奠基法会,正式进入寺院筹建施工阶段开始,经过3年的寺院重建工作,已于2012年5月19日完成了一期改造工程(一期改造工程建成项目包括:圆通宝殿、文殊殿、普贤殿、东海宝塔、慈慧莲舍、庭院、客堂、慈慧大钟、放生池、莲花池、东海牌楼、感恩亭、九曲桥、如意桥、双龙汇桥等)。东海观音寺清净庄严的氛围,引人入胜的胜景得以初步奠定。

2 东海观音寺布局分析

2.1 东海观音寺范围及地形

寺院东至通寺路、西至海乐路、南至海鸥路、北至金汇塘路,寺院南面濒临大海,是一块南北向长度远大于东西向长度的长方形地块。因接近滩涂,故除河流水体外无明显地势高低,是一块平地。

2.2 东海观音寺功能布局

寺院自北向南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配套设施区、宗教主体建筑区、园林及备用地区。

1.配套设施区:位于规划地块北部,为配套商业及停车场用地。

2.宗教主体建筑区:位于规划地块中部,主要为圆通宝殿等寺庙主体建筑。

3.园林及备用地区:位于规划地块南部,主要为绿地及部分寺院建筑与东海宝塔。

2.3 东海观音寺总体布局

2.3.1 寺院的一般格局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寺院制度和建筑格局就已基本形成,至明清时期已呈固定化、格式化。寺院建筑通常都是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主要的殿堂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配殿和所有其他的附属建筑,通常都在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一般来说,在中轴线上,殿堂建筑由南而北的次序为:山门——天王殿(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藏经阁)。中轴线两侧建有圆通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罗汉殿、禅堂、斋堂等一些殿堂;有的寺院还建有形状不同的“佛塔”,俗称“宝塔”。但有些寺院出于地形、地理位置等原因,也相应有所变化,[4]东海观音寺即是如此。

2.3.2 东海观音寺布局

东海观音寺既传承了传统的寺院格局,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改变。它并非以建筑贯穿全院,而是按功能划区,分为宗教主体建筑区和园林区,而园林区的面积要远大于宗教主体建筑区的面积。但依旧按照传统格局,以贯穿全院南北的中央大主干道为中轴线,以位于中轴线上的慈慧大钟和东海牌楼为寺院中心,使寺院呈中轴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大吉祥石——吉祥道——如意桥——东海牌楼(山门)——慈慧大钟——圆通宝殿——铜身贴金鳌鱼观音像。

通常,寺庙的大门位于寺庙最南端,称之为“山门”,但东海观音寺的南面濒临大海,故南面无法开门,因此,其大门有别于传统寺庙,无法称为“山门”,只能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东海牌楼代替山门的作用。寺院有三个出入口,东面两个,北面一个,其中以主体建筑区与园林区交界处的东面2号门为主要出入口。

由于寺院主供观世音菩萨,故佛殿与佛殿内供奉的菩萨都以观音菩萨为主。寺院未建造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传统综合性寺院必备的常规佛殿。在宗教主体建筑区,圆通宝殿的两侧对称建有文殊殿、普贤殿,圆通宝殿的北面有一尊露天的铜身贴金鳌鱼观音像。主体建筑区的东北角落里坐落着一座极具禅风的古典园林小院。主体建筑区的西面有一座库房,西北角为食堂,最北边为待扩建的一排居士宿舍。

在园林区,由中轴线南北向主干道和1号门东西向次干道将本区域大致划分为4块。位于中轴线上的慈慧大钟、东海牌楼和如意桥在1号门东西向次干道北部;园林区西南部建有慈慧莲舍、九曲桥和感恩亭;东海宝塔则坐落于园林区东南角。

寺院多河流、池塘,分布于全院;植物绿化多分布于园林区,宗教主体建筑区内亦配置合适的植物、盆景等点缀其中。

3 东海观音寺园林建筑分析

3.1 东海观音寺建筑特色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5]因此东海观音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在主体建筑区采用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同时,在园林区采用园林式建筑格局。这两种艺术格局的组合,使东海观音寺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东海观音寺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国古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房屋先由木梁枋和立柱组成框架,再配以木框门窗,可以说除了砖瓦础石之外,地面以上部分都由木料构成。[6]

东海观音寺内的建筑大小、屋顶造型虽各有不同,但建筑格调还是统一的:洁白的粉墙、青灰的屋瓦、朱红的檐柱、嵌白边的屋脊、一致的鳌鱼脊兽,既无金粉又无彩饰,给人质朴无华之感,犹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却又不失庄严雄伟,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格调与氛围实属静心养性的好去处。

3.2 宗教主体建筑区建筑分析

圆通宝殿为东海观音寺的主殿,也是寺内两序大众熏修与重大法会举行之必要场所。因“圆通”为观世音菩萨的号,且主殿以供观世音菩萨弘法讲经像,即观音法身像为主,故得名“圆通宝殿”。圆通宝殿面阔五间,纵深四间,一根根朱红色大柱支撑起藻饰典雅的艺术殿堂,殿墙外围有一圈廊。殿顶采用重檐歇山顶,为中国古建最高级别,双层翘角飞檐,八个檐角各挂有一只风铃;殿顶正脊处安放鳌鱼吻,垂脊处有一护法仙人,戗脊处为一鳌鱼头(龙头)。圆通宝殿正面有四块牌匾,最为醒目的当属二层飞檐正中,黑底金边金字“圆通宝殿”大扁,其下三块匾额,从右往左依次为:“得大自在”、“慈航普渡”和“慈云广济”。就圆通宝殿的外观来说,从任何角度看来,都显得庄严肃穆、气势雄伟。若观其内部,则更显富丽堂皇。殿内宽敞明亮,贴金藻井,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殿内顶部有棋盘格子状的木质天花板,格内木面雕刻,雕工细致;殿顶正中,天花凹进形成方形的鎏金藻井,周围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中央浮雕雕刻极致、精美,灯光映照下,更显金碧辉煌。殿内正面,位于藻井之下供奉着一座千手千眼十一面彩塑观音圣像,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身披金衣、头戴宝冠, 每一个面容均显和蔼慈祥,观音正面双手合十,旁边伸出的每只手上都拿有一件佛宝法器,雕塑工艺精湛。殿内左右两边亦供奉着观音菩萨三十二彩塑应身像,个个造型精美、惟妙惟肖。

在佛教寺庙中,观音、文殊和普贤称为“三大士”,所以圆通宝殿的左右两侧对称建有文殊殿和普贤殿。文殊殿、普贤殿均面阔三间、纵深两间,高度明显低于圆通宝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翘角飞檐。屋顶正脊处安放鳌鱼吻,戗脊处有一鳌鱼头(龙头),垂脊处无仙人、脊兽,檐角亦不挂风铃。文殊殿内供奉一座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左手捧书卷于胸前、右手执宝剑冲天,骑坐在一头彩色狮子上,狮子张着大口、眼朝菩萨,卧于彩云之上。普贤殿内供奉一座大行普贤菩萨,菩萨骑坐于一头白象之上,右脚踩在一朵莲蓬上,手托莲花,慈祥端庄。

圆通宝殿与文殊殿、普贤殿的基座相连,但圆通宝殿的基座要高于文殊殿、普贤殿,以显示其地位的崇高。圆通宝殿置于最高基座上,借台基隆起的地势与周围建筑的烘托和对比下,显得格外雄伟庄严。圆通宝殿与文殊殿、普贤殿不仅基座相连,并有相连不同高度露台前伸,四周绕以汉白玉杆,饰以祥云、宝瓶等图案,雕琢极其精细。圆通宝殿正中台阶石板上放置了一块大型汉白玉石雕像,为浮雕“二龙戏珠”,雕工极其精美、细致,二龙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戏珠场面更是充满着一种动态感,栩栩如生。

3.3 园林区建筑分析

3.3.1 东海牌楼(山门)

东海牌楼虽然不是观音寺的入口大门,但是作为一座中国传统的佛教寺庙,山门是其最基本的必备建筑物,因此,东海牌楼无论是在造型上、位置上还是功能上都应该称之为东海观音寺的山门。山门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

东海牌楼的建筑格调与主体建筑区三大殿相同。其为三间四柱式门楼式牌坊。中门之上为重檐歇山顶,左右门上为单檐歇山顶,均为飞檐挑角,正脊处鳌鱼吻醒目入眼。屋顶以中门为最高,左右门对称降低,形成了立面有高低变化并产生跳动感的造型。建筑质朴无华但不失雄伟壮观。正面金匾“东海观音寺”五个大字赫然醒目,两边对联上写着“涛声钟声菩提声声声正觉,天色海色世间色色色皆空”;反面金匾“一善护念”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警醒着世人慈悲为怀。

3.3.2 观音宝塔

观音宝塔位于寺院的东南隅,临海屹立,历经三年时间精心施工而成,共九层,总高约69米,为江南楼阁式八角形塔,层高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斗拱平座,飞檐挑角,纯铜贴金塔刹座于塔身之顶,金光闪闪,高插云天。各层屋檐下悬有铜铃,九层八角共72只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清脆悦耳。整幢宝塔结构匀称、秀丽、挺拔、雄伟,为奉贤海湾又增添一处地标性建筑。[7]夜晚,塔内灯光齐亮,更显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观音宝塔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宝塔第一层,层高7.5米,登塔钢结构阶梯沿宝塔四壁盘旋而上,好似两条蟠龙盘柱旋飞腾跃。宝塔一层正中供奉的是由沉在江底距今约九千年以上的整块乌木历时一年精心雕刻而成的鳌鱼观音——为本寺镇寺之宝之一。此座观音像所用的乌木料属于上等的红椿树品,除去基座,整尊圣像高3.5米,重4.5吨。观音像云鬓高髻,头戴宝冠,眉弯鼻直,双目细长,唇角带笑,面颐丰润。观音像上身肩披天衣,项配璎珞,腕戴宝钏。右臂前屈,右手持索,左臂下垂,左手触膝。下着薄软长裙,双腿一曲一伸,跣足自在,娴雅驾于鳌鱼背脊之上。法相和蔼庄严,温婉慈祥,清净自在。[7]

宝塔从第二层至第九层,一共能安奉约万尊观音小圣像,供有缘人迎请,且每层的观音像形态和天花造景各有不同,可谓更上每个阶梯,都步步有胜景,层层入圣界,清净庄严,殊胜无比。[7]

宝塔地下室约1200平方米,由3面凹凸“几”字形墙壁将整个地下室一分为二,将轴心包括在内的一半为法华地宫,内藏石刻书法家陆维中先生手抄楷书版《妙法莲华经》于周壁,是为法宝;镇寺之宝水晶观音是为佛宝;迎请供奉高僧舍利是为僧宝,以及诸多珍宝法物,组成法华地宫“佛法僧”三宝,殊胜无比;另一半地宫为功德堂,整个功德堂面积约400平方米,地铺象牙白地砖,顶吊莲花图案红木天花板,大气、明亮、清净、庄重。正中主供的是大愿地藏王菩萨,通身装金,顶戴毗卢帽,结跏跌坐,双手持珠,光摄大千世界,菩萨身后为粉彩画“六道图”,寓意菩萨普度无尽的苦轮众生。[8]

3.3.3 慈慧莲舍

慈慧莲舍为东海观音寺西南角一系列组合式建筑群体,虽由现代混凝土工艺建设而成,但依旧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建筑风格也与寺院风格统一谐调。各建筑虽风格一致,但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屋顶形式变化多样,有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有的单檐,有的重檐,屋脊亦纵横交错,于统一中富于曼妙丰富的变化。其中布置装饰,朴素清雅,莲花国画让人顿生慈念。

慈慧莲舍为寺院慈慧功德会所在地,为体现观世音菩萨慈航普渡之善,特意临海而建,并将慈慧莲舍设计成船舫型,寓意慈慧功德会和广大护法信众、功德会会员一道将东海观音寺回报社会的慈心善行,借乘慈慧莲舍这条慈善之船出海远航[9],普渡福海,往观音道场普陀得正果。

3.4 建筑美学分析

3.4.1 木结构之美

寺院主殿,如圆通宝殿、文殊殿、普贤殿等采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木架结构的方式,即使是砖筑的慈慧莲舍、混凝土浇筑的观音宝塔,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外表依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及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之高。首先,木质轻盈、熟软,给人以温暖、亲切的审美情调,因为中国人比较感性,有一种求和睦、重感情的心理,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10]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搭建而成的飞檐翘角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代别具一格的屋顶“线形美”造型。[11]

3.4.2 建筑装饰特色鲜明

在寺院中,由于屋顶的艺术处理基本决定了建筑的面貌,因此,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东海新观音寺屋顶造型有歇山顶、卷棚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歇山屋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两种。屋顶上的翘角飞檐,使屋顶独具风韵: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11]屋顶上的装饰主要为大吻和脊兽。寺院的脊兽较为特别,不仅造型简单而且数量也不多,但是由于其造型特别,并且与屋顶搭配得既统一又谐调,故其装饰效果丝毫不亚于传统的脊兽。寺院除圆通宝殿的垂脊处安放一个仙人外,其余一般为正脊处安放一个鳌鱼吻,戗脊处安放龙头即鳌鱼头。一方面,因寺院以鳌鱼观音为特色,鳌鱼为观音菩萨的坐骑,故取鳌鱼作为寺院屋顶神兽,既能凸显寺院的特色,又能借助观音之力镇寺保平安。另一方面,鳌鱼为龙头鱼身之神兽,一般来说,鳌鱼用在居民建筑上而非官式建筑中,因此,使用鳌鱼吻更能体现出东海观音寺慈善亲民的建寺理念。而这些美观实用的脊兽与仙人端坐屋脊,也为屋顶增添了美感,使建筑充满魅力。正如梁思成所说:“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4 东海观音寺绿化分析

4.1 绿化分布范围与风格

东海观音寺的绿化范围、面积与位置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植物绿化多分布于园林区,宗教主体建筑区亦配置合适的植物、盆景等点缀其中。总的来说,在诸多的城市寺庙中,东海观音寺可以算得上以园林绿化、山水等园林景观见长,因为,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能找到这样一片花木葱郁、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的佛界净土实属不易。

东海观音寺内的绿化虽然不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或公园绿化那般品种纷繁、色彩斑斓,但其朴素而得体的风格与寺院内清净、庄严的氛围相当吻合、贴切。

4.2 绿化配置分析

院内植物品种虽不繁多,但也相当丰富。可以说,院内植物种类常绿、落叶均备;四季花开,季季有景;各种观花、观叶、观果、观姿植物,样样齐全。绿化配置方式颇多,有孤植,如感恩亭旁、船舫建筑前的一块区域内,孤植一颗造型香樟作独立观赏,于周围绿色地坪、圆形常绿灌木球的组合与陪衬下,格外显眼、突出,极具观赏价值。有对植,如圆通宝殿广场前对植两棵高大雄伟的银杏树;文殊、普贤殿前及各大、小出入口、台阶前对称放置两盆苏铁盆栽;慈慧莲舍门前对称栽植两棵桂树等等,这些都起到了点缀、烘托的作用,来体现佛殿、建筑、大门的肃穆与庄严。有列植,如寺院四周的围墙内侧列植一圈香樟;寺院1号门东西向次干道一侧列植一排香樟;感恩亭南面东西向游步道旁列植一排红叶石楠球、龙柏球等,形成自然式过度。有圈植,如慈慧钟莲花池壁旁栽植一圈红叶石楠球与黄杨球,其中黄杨球作为南北向4个定点,其余都栽植红叶石楠球,可谓于统一中参差变化。有片植,如圆通宝殿与文殊、普贤两殿夹缝空隙处栽植两片紫竹以衬托环境。有丛植,如普贤殿旁的河流前,专门栽植了一群大大小小的棕榈树,以作群体观赏。有群植,如园林区两条河流两旁的沿岸,栽植了一圈杨柳,纤细柔软的枝条如发丝般在微风中随风舞动、优美动人;岸上,以香樟、银杏为主,配合其他一些种类的乔、灌木,如棕榈、白玉兰、鸡爪槭、紫薇、苏铁、红花檵木、垂丝海棠、紫竹等,再加上三叶草、天鹅绒草所铺成的地被与草坪,共同组成了大片的树木群体,其搭配自然、谐调,纷繁不乱,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天际线随之起伏,林缘线富于变化,具有群体美的观赏效果;岸边近员工宿舍旁,放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盆栽,如滴水观音、观音芋、芦荟、兰类等等,倍添生活气息。另有莲花池旁、观音宝塔前,特辟一片罗汉松林,象征佛教罗汉精神。

从功能区绿化布局特色来说,宗教主体建筑区以规则式布局为主、园林区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宗教主体建筑区的植物多结合建筑,在中轴线两侧呈对称式种植。圆通宝殿,为本寺最重要的主殿,殿前对植两株全寺中最为雄伟壮观的银杏树,下层于正方形花坛四边圈植蓬蒿菊,其后文殊、普贤殿基座前对称列植瓜子黄杨,并在圆通宝殿左右对称两个台阶口的两侧花箱中种植苏铁,通过植物材质的对比更加突出银杏树姿的伟岸。中轴线两侧植物整齐对称的形式与建筑相呼应,同时满足了众香客在虔诚礼佛时所需要的庄严肃穆的气氛。[12]在园林区,绿化布置以自然式风格为主、规则式布局为辅,模仿自然的山水园,可以说在园林区内几乎看不到修剪得极其规整、排列得相当整齐划一或呈严格几何形布置的植物与群体。游走于步道上,徘徊于建筑间,随处可见的便是自然式植物群落或组合,犹如身处大自然一般让人神清气爽、豁然开朗。即使是规则的对植、列植或片植,也因植物各自原本的自然造型姿态而于统一中富于变化,在周围的绿化环境或建筑的衬托下反而显得清新自然,不拘一格。这种规则式风格与自然式风格相结合的特色,恰恰迎合了佛教既庄严肃穆又秉承一贯的清净、自然、自在的精神与作风,使人们对佛教精神心存敬畏的同时,又能于纷扰喧嚣之外享受这份难得的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清闲、舒畅、自在。

4.3 绿化的功能与作用

1)美化寺院环境,提高寺院的园林景观性;

2)净化寺院环境。由于寺庙每天都会燃烧大量的熏香与火烛,由此产生的废气和污染可想而知,因此,种植绿化能够有效净化寺院内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提高寺院的清新度和环保性;

3)寓意。如罗汉松,象征佛教罗汉,断尽一切烦恼;莲花,让人联想到观音菩萨的宝座,使人心向慈善;银杏、香樟等长寿树种,寓意佛教精神长存、香火不断等等;

4)心理调节。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绿化、闻闻植物的花叶香气,能够舒缓心情,放松情绪,减轻压力,使人自然而然感觉舒畅起来;

5)植物不仅能远隔尘世,过滤噪音,产生静谧幽深的森林环境,而且还会给人提供一种神性的启迪、精神的慰藉和陶冶于广袤自然的乐趣。[13]

5 东海观音寺山水分析

园林因山而美、因水而活。通常,人们造园时“以卷代山、以勺代水”[14],山水相依,如诗如画,自然界的无限美景仿佛就包含在这咫尺天地之中。

东海观音寺比邻大海,开渠引流,水源自然不成问题,相比之下,山石是其匮乏的资源,需从外部搬运而来。因此,东海观音寺形成了以水为主,以石为辅的格局特色。

东海观音寺的水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而且呈分散状。(见图3)水域涉及处有园林区西南角的莲花放生池、围绕慈慧大钟的莲花池、园林区呈对称状的两条蜿蜒的河流——双龙汇,以及西侧一条河流位于主体建筑区的延伸水体部分。其中,莲花池为规则式水池,莲花放生池为半规则式水体,双龙汇为自然式水体。

东海观音寺有石而无山,在寺院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找到石头的踪迹,它们或三五成群、或堆垒积叠、或独立成景、或环湖散置,可谓处处有石景,景景皆成趣。东海观音寺虽然石多,但是各处石头的质地、纹理不同,颜色也有差异,细细观察与品位,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美与趣。

当然,只有水石相依,景色才最为美丽与自然。比如慈慧大钟左右两侧的双龙汇,河道两边并非做成人工驳岸,而是采用自然式土体护坡,岸上地势亦高低参差不平。河流水面逶迤弯延,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收放自如。坡与水面的交界处堆叠着大大小小的湖石,坡面、岸边亦散置着三三两两的石块,形态自然、逼真,配上周围的植被,犹如身处大自然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正所谓“智者悦水,仁者悦山。智者动,仁者静。”山水不仅作为大自然的美景而存在,而且人们还常常根据它们的特性赋予丰富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就比如山、石,代表稳重、坚定、仁慈与宏大。所谓厚德载物,我们人的心胸应该要像大山一样豁达、宽宏大量、充满仁爱,而人的意志则要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不被外界诱惑,迷失了心智,进入了混沌。再比如水,给人以纯净之感,更代表一种大智慧,一切都应如流水般顺势而行。而平静的水面亦犹如镜面,时刻提醒着自己作自我反省、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以从混沌状态得到彻底净化。而这些正是佛门进修的最高境界。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每个人都能静心养性,借物而悟道。

7 结语

以观音文化为典型代表的佛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智慧结晶,它千百年来对人们的思想精神和社会生活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仍需要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顺应当前社会、人生的现实需要,努力发掘和弘扬佛教教义、佛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使佛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上海东海新观音寺发扬佛教慈悲、平等、和平的思想,体现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传播观音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镜深,陈俊,罗爱华.遂宁观音文化的源流特点及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9-32.

[2] 俊成.清净庄严,弘法慈善——奉贤东海观音寺重建小记[J].上海佛教,2012,(143):13-16.

[3] 东海观音寺.寺庙简介[EB/OL].http://www.dhgys.com/gygy/smjj/,2013-02-20.

[4] 周富长.上海宗教之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5.

[5] 卞谦.佛教小百科: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6] 章晓航.中国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J].上海城市管理,2010,19(1):81-83.

[7] 东海观音寺.观音宝塔[EB/OL].http://www.dhgys.com/gygy/gybt/,2013-02-20.

[8] 东海观音寺.本寺观音宝塔地宫功德堂正式启用[EB/OL].http://www.dhgys.com/gygy/gybt/,2013-02-20.

[9] 百度百科.东海观音寺(主要建筑:慈慧莲舍)[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260217.htm,2013-02-20.

[10] 郭树林,郭剑.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N].中华建筑报,2010-08-28.

[11] 佚名.寺院建筑的艺术处理[J].正法眼,2006,(4).

[12] 仇莉,王丹丹.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1):76-81.

[13] 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2004,(12):50-56.

[14]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4.

责任编辑:王凌宇 实习编辑:邹金霞

作者:王爱民 张译天

上一篇:环境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汉字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