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本科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园林本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园林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教学存在课程学时安排不当、学生自我要求不高、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学生专业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来进行课程教学变革,以实现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一篇:园林本科论文范文

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摘 要:园林专业由于其学科跨度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改革试点。改革路径的选择,除了要解决传统毕业设计与考研、实习等的时间矛盾,更要围绕“应用型”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多样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创新。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弊病,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各阶段给与重视;尤其选题环节,从源头开始,对毕业設计进行监督和检查,避免答辩环节的问题堆积,彻底提升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毕业设计

1 研究背景

在教育部改革方向的指导下,我国目前正处于应用型本科的新建和转型高峰期[1]。但应用型本科作为新生事物,在定位和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尚缺乏细节和规范的指导。多数高校关于应用型的操作,都是摸索前行。太原学院是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园林专业在跟随学院发展申报本科、建设本科专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2]。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中,毕业设计处于最后的收尾阶段,是对4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总结和综合应用,更是对应用型办学目标的重要检验。所以,围绕毕业设计的应用型改革,该专业也做了诸多探索和尝试。

2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1 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依据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论文类和设计类两大类,通常文科类专业以论文为主,理工类专业以设计为主。而园林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毕业设计是论文和设计基本各占一半,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同时,园林专业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跨度强,学生所学课程可关联到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学、艺术、社会、心理、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学科,毕业设计可选择的研究方向也很多样,这对于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2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

2.2.1 学院层面具有支持毕业设计改革的内驱力 涉及改革的问题,都面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阻力。各高校对于毕业设计,都有统一的指导政策和制度。各专业依据专业特点进行改革,必须取得学院乃至上层机构的支持,改革才具备可行性。太原学院是由专科层次升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现阶段,对于升本后的改革和转型,尤其是毕业设计方面,已经开始关注,具备了一定的改革内驱力。而在升本初期,学院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由专科到本科的“升级”建设,前期升本的专业年级尚低,没有毕业生,还未面临毕业设计,引起学院的关注度较小,各专业在毕业设计改革时,所能获取的政策支持较小。园林专业作为第3批升本专业,学院整体基本步入正轨,前两批升本的专业已陆续面临和经历应用型毕业设计的定位、执行等问题,引起了学院重视,园林专业在推进毕业设计改革的过程中,容易获得支持。

2.2.2 园林专业是太原学院一流专业,改革探索的积极性高 园林专业的建设团队,改革探索的积极性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走在太原学院的前列,被评为第1批院级一流专业,正在创建申报省级一流专业。该专业围绕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院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改和课改相关的课题研究,各项研究依次推进,毕业设计的改革创新容易获得师生的理解和执行。

2.2.3 园林专业已有2届毕业生,已完成2个年度毕业设计改革的尝试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时间短,有毕业生的专业偏少,园林专业在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中,已经完成2个年度毕业设计的改革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后续改革目标更加明确。

3 改革路径

3.1 以导师制为突破口,解决毕业设计的常规矛盾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本科学生中开展导师制,并制定了《太原学院园林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实施导师制,每位本科生必须选择1名导师,每位导师平均指导3~5名学生。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选定后导师与学生保持每月至少1次的指导频次,并且除特殊申请外,二年级选定的导师,即为四年级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1.1 由导师专长的多样性,推动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性 学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学生依据系部提供的导师个人简介、从业经历和研究成果等资料,选择感兴趣的导师;导师则依据系部分配的名额,从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取。园林专业的导师共33名,擅长的专业方向各不相同,苗木生产、苗木修剪、苗圃经营、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甚至插花、盆景等,应有尽有。学生选择导师时,并不限于导师所授的专业课程,也不限于传统导师的科研能力,会更多关注导师的从业经历,如施工经验、承接设计项目的经验等。这样,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会围绕导师擅长的领域展开。毕业设计除了传统的论文和设计之外,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如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调查报告、大创项目研究报告等。

3.1.2 以导师制提前介入,解决毕业设计的时间矛盾 毕业设计的常规学期为第七、八学期,和学生备战考研、考公的时间冲突,还和考研面试以及毕业实习等争夺时间。另外,园林专业的特殊性,部分毕业设计的植物调查周期需要1年及以上,常规时间开题太晚,将无法按时完成。如上,多数学生都难以在常规的毕业设计学期内集中精力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而导师制要求指导教师在大二年级提前介入,导师可以提前与学生沟通和构思毕业设计的方向、题目,根据题目提前部署毕业设计的调查、研究、写作时间,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时间保障。

3.2 用好校内资源——园林科研所 太原市园林科研所,经过机构整合,并入太原学院。园林科研所承担了与系部共建园林专业的任务,不仅科研基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可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硬件支持;同时,园林科研所工程师以上职称的的科研人员,已全部列入“导师制”名单,与系部教师共同承担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园林科研所前身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所有科研人员,不仅科研素质较高,还全部具备园林工程一线的设计、施工经历。这部分教师,不仅可指导学生在土壤实验室、组培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等室内实验室完成传统毕业设计,还能指导园林植物生产、养护、节日摆花设计施工、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室外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该类型教师共计9位,全部为“双师双能型”,大大弥补了系部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缺点,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更能突出“应用型”特点。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更加侧重应用,对于促进毕业设计的改革,成效显著。

3.3 校企合作,真题真做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寻找更具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课题,实现真题真做的目标,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不仅在省内签订了一大批行业代表性企事业单位,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如太原市植物园、太原市园林植物研究中心、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常家庄园、太谷绿美园林、太原市嘉慧园林等,还逐步拓宽到省外的大型企业,如组织20届毕业生赴苏州园科集团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园林专业与所有校企合作单位,均保持真实、密切合作,确保不停留在书面协议。课内实习、集中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学生协助导师完成的教师科研项目等,都可在合作单位完成。学院也会根据需要提供实习接送车辆等软硬件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在毕业设计选题前,让学生在各类实习中最大可能深入企业,给学生提供发现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毕业设计解决企业难题。

3.4 加大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提升培训实践能力 太原学院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一线参与实践,提升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指导应用型毕业设计的能力,让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区别于传统学术型院校,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

4 经验与挑战

4.1 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落实校外导师待遇 为了突出毕业设计的“应用型”特点,要确保指导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常规方法是从校企合作企业聘用校外指导教师。但是太原学院园林专业经过两年尝试发现,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指导,既不能完全依靠校内导师,更不能过多依靠校外导师,最有效的方法是“双导师”。校内導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撰写工作,校外导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现场操作。校外导师要从合作的企业中长期聘用,必须对教学有兴趣、有责任心,愿意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学习和适应,能够与校内导师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等,这样的校外导师才能对毕业设计起到较理想的指导效果。基于以上要求,若想做好毕业设计指导,校外导师的质量和稳定性要保障,校外导师的待遇要积极落实,需要学院出台规范合理的校外导师管理制度和待遇政策,才能激励校外导师认真负责地完成指导任务。

4.2 从应用型本科教师的职称改革入手,鼓励校内导师深入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改革,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让校内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此,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也做了主动尝试和推动,例如加大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交流,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学习等,但是实际效果未达预期。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高校教师的课余时间多急于完成职称论文和职称课题等,对于“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呼吁职称政策的支持和改革。应当针对应用型本科对于教师的特殊要求,制定针对性的职称晋升规则。例如,可要求应用型本科教师申报企业横向课题,鼓励应用型本科教师考取注册职业资格证书,弱化SCI和核心论文要求,提升解决企业难题的专利要求,在职称选拔时要求一线工作年限等。现行制度中,应用型本科的教师与传统学术型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并无区别,甚至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师而言,与传统高校的教师同台竞争,职称晋升的难度更大,能用于提升实践能力的主动性更差,毕业设计的改革难度也越大,而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努力,都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4.3 重视选题审查和开题,加强毕业设计的各环节检查 毕业设计的监督和管理,多数高校只重视答辩评审环节。而实际经验是,答辩已经是毕业设计的最后部分,留给学生的修改时间仅1周左右,评审教师在发现问题时,通常也会结合实际,只能要求学生修改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部分;反而对于一些存在较大失误的毕业设计,因为来不及整体修改,往往会不得已做出让步。这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是很大的误区。所以,毕业设计的管理,一定要从选题和开题入手,从源头保证质量。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因为刚从专科层次升级转型而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欠缺,在协助学生选题和试验设计时,也容易出现偏差,如工作量过大或过小、选题难度过大或过小等情况。所以,在选题、开题以及中期检查等环节,也要按时组织评审会,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所有毕业设计进行统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指导教师、学生等沟通修改毕业设计方案。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这些环节,均会组织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对所有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开题报告进行统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指导教师沟通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做好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前把控。

4.4 推进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争取学院和上级单位的支持和认可 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为了突出“应用型”特点,应当鼓励毕业设计出现更多形式。对于园林专业,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和设计图纸外,还可以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调查报告、发明专利、实践成果、专业技能、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太原学院园林专业在推进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改革进程中,恰逢学院合格本科评估,而评估体系中,对于毕业设计的考核,并未给出创新形式的给分点,出于保守考虑,学院对于各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仍旧全校统一,并未针对不同专业给出多样化创新的空间。此外,教育部2020年12月印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3]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印发的《山西省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办法》[4],也均未针对应用型本科给出单独的毕业设计抽查规则,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对毕业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形式创新改革,首先要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和认可,才能真正蹚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108-111.

[2]郭丽丽.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20(09),93-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Z].2020-12-24.

[4]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学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办法[Z].2016-2-1. (责编:王慧晴)

作者:郭丽丽 昌秦湘

第二篇: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园林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教学存在课程学时安排不当、学生自我要求不高、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学生专业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来进行课程教学变革,以实现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专业调剂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至今已经5年,各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上也充分体现出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常州大学是一所地方领军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专业是该校唯一的1个农类专业。该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1个班,人数为30人左右。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而且师资力量薄弱,在专业的建设发展和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更应该加强专业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主干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对户外空间环境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能力。

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自我要求不高 由于我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是专业被调剂而录取进来,根据笔者的统计,园林专业每年所录取的学生大概有50%以上是服从专业调剂而被录取进来,而选择园林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人数不足10人,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和动力。很多专业调剂生[1]对毕业后是否从事园林相关行业的工作也非常迷茫,部分准备考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也多不会选择填报园林设计方向的专业,原因是以前缺乏美术功底,对自己的设计能力没有信心,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图纸表现方面能力不足。这些都导致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 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实践能力不足 园林专业虽然目前隶属于艺术学院,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和农类专业有所不同,而且各教研室的教师都是各自负责自己教研室专业的课程,所以目前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由农类背景的教师负责,而农类背景的专业教师在园林理论和园林植物的研究领域比较擅长,在环境空间的设计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而且多数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没有在企业锻炼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而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各类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不但在理论方面需要教授,而且在图纸的表现技法和设计手法方面更需要给学生精心指导。

1.3 课程学时及教学进度安排有待调整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目前安排是80课时,分别在2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40课时,每周12课时,每个学期上课时间持续4周,课程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目前安排给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首先由于大四的时候多数学生面临考研,而且考研选择的是植物研究方向,没有涉及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因此部分学生以考研为重,而且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考研率,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在方案设计阶段本身就非常消耗时间,多数学生都早早应付了事,甚至要求老师尽量减少作业量,把作业完成的时间搁置到考研结束后才完成。但如此安排,对没有参加考研的同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课程学分氛围不佳,学习效果较差。其次,由于课程安排每周12课时,持续只有4周时间,多数方案来不及完成,特别是在图纸表现上,本身农学背景的学生手绘功底较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1个方案的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以及各种分析图。最终导致课程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没有掌握到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学生对园林专业学习的兴趣不高的原因是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再加上学生自身手绘功底薄弱,缺乏学习的自信心。针对这些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新生入学阶段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园林专业有充分的认识,树立对园林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专业调剂生,对园林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知。为了調动同学们对园林专业的认知,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之前可带领学生先进行专业调研,在真实的户外环境空间中让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教师对现场环境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所要解决的哪些实际问题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此外,针对农类背景学生手绘功底薄弱的问题,开设1门专业手绘课程,该课程从大一的第1学期开始持续到大三结束,通过3年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手绘练习,比如每天临摹1幅园林设计作品等,课程考核由艺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每个学期结束时进行综合评价。

2.2 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 为了解决目前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首先在师资结构的完善上适当引进一些曾经在企业公司从事过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学的补充,不再以学历和学位作为人才引进的唯一标准。其次,鼓励目前多数以理论为主的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或者以学院为基础成立相关的景观工作室,承接社会上的各种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以专业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类似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工作室制”[2]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教师的考核体系方面,应该完善目前只以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为考核标准的体系,把专业实践的成果和能力表现列入评价指标。目前,由于职称晋升标准主要以科研和论文作为主要依据[3],多数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入论文的写作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中,大大削弱了教学环节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对于外出参加社会上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实践更是无暇顾及。因此,园林专业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2.3 完善课程教学进度及课时的安排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不仅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而且实践练习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1个学期40课时安排4周完成教学不是很合理,每周12课时,学生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图纸的手绘表达需要长期的训练,一个好的方案设计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进行多次的前期调研工作,目前课程压缩在4周的时间内完成,仅仅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的教学至少都要安排1周,剩余的3周时间只能完成一种类型的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而且学生普遍反映课余时间太少,来不及深入和细化方案,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课程应安排1个学期64课时,持续16周,每周4课时,学生可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完成方案的设计和表现。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每周在修改方案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方案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课程的最后评价,可在期末将最终的设计成果打印并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讲解方案设计的构思及学习心得,由学院相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团队共同评分。

3 结语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具备对空间环境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表现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寻找设计相关的工作岗位至关重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一直提出以应用为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理论为主导,学生在专业的应用和实践方面仍然欠缺。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能找到合适的设计工作,在毕业前期花高额的培训费前往相关的设计公司参加方案设计和图纸表现方面的培训,希望在面试中能够展示自己专业的实践能力,以便获得录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如何激发专业调剂生的学习动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15-116.

[2]赵燕.设计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室新机制研究[J].新美术,2001(04):14-15.

[3]方宝,武毅英.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82-86,98.

(责编:张 丽)

作者:覃文勇 杨梅

第三篇: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专业本科人才探索

摘 要: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园林专业人才,该研究在调研分析和传承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学分数量、课程设置、修读要求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优化。以此探索培养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园林;地域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园林学科具有突出的时代性、新潮性和引领性,新形势下的园林学科会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科技、信息、文化、审美以及人们的需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1]。在党中央加快发展新疆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新疆兵团向南疆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南疆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疆南疆地区对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塔里木大学是新疆南疆唯一开设园林专业的高等学府,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秉承“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办学宗旨,以及“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能力培养目标,目前专业在生源、就业和社会声誉方面都得到了社会很好的认可。2016年,为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园林专业开展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此探索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重点

1.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原则

1.1.1 知识与能力 以知识获取为本,能力培养为质,避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探索能力培养新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与生产实践、科研训练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

1.1.2 宽口径与厚基础 夯实学科基础、强化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科专业知识面,注重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

1.1.3 质量标准与专业特色 在坚持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在实现“专业过硬”的基本要求下,充分传承和发扬专业办学历史优势和特色,满足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1.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重点

1.2.1 突出特色,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根据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加大开设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的力度。积极开设学科前沿、方向专题以及专业特色类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开设校企联合实训课程及实训案例课程。

1.2.2 尊重需求,注重实效 充分考虑专业学生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及多元化的不同需求,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知识层次以及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或选修模块,并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给予学生相应的选修指导。压缩课内课时,拓展自主学习空间,注重实效。设定和引导一定的课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3 通专结合,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通识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避免“重专轻通”的倾向。全面梳理和整合课程体系,理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特色课程的内涵及相互关联;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之间内容、逻辑无冲突,衔接无断层。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在调研分析和总结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凝练出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植物基础、拓展设计应用、强化能力培养、突显地域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2 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

2.1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政治可靠、身心健康、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胜任园林建设部门、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的园林植物栽植繁育、应用养护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承担风景区、城镇绿地系统、城市开放空间各类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2.2 培养要求

2.2.1 政治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的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2 基础知识 (1)具备扎实的园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美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2)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审美水平和较为丰富的文学、艺术欣赏积累;(3)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具备基本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2.3 专业技能 (1)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及养护管理能力;(2)园林植物应用及产品营销能力;(3)园林方案规划设计及表现(手绘,计算机绘图)能力;(4)基础的园林模型制作能力;(5)园林设计文本制作及方案介绍能力;(6)园林施工图识别、设计及制作能力;(7)园林工程施工和监理能力;

2.2.4 综合素质能力 (1)社会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谈判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2]。(2)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技術的接受、理解和应用能力。(3)职业的适应能力:质量意识、经济观念;分析与综合能力;联想与创造能力;预测与应变能力。

2.3 毕业及学分 本专业毕业要求至少修满178.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5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1.5学分。

2.4 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6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37.5学分)、专业方向教育平台课程(49.5学分)、专业特色教育平台课程(8学分)4大平台课程及实践教学(21.5学分)组成,课程列表及修读要求如下:

2.4.1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62学分) 详见表1。修读要求:(1)修滿全部课程学分。(2)《体育与健康》课程第1~4学期实行分项选修,第5~8学期自主训练,但必须参加体质测试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须从学校每学年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中选择修满10学分,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要修满4学分,不能选修本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

2.4.2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37.5学分) 详见表2。修读要求:修满全部课程学分。

2.4.3 专业方向教育平台课程(49.5学分) 详见表3。修读要求:除修满全部必修课的39学分,须从选修课中修满10.5学分。

2.4.4 专业特色教育平台课程(8学分) 详见表4。修读要求:须从选修课中选择修满8学分。

2.4.5 实践教学(21.5学分) 其中毕业论文(设计)和教学实习33周(16.5学分),详见表5。

3 结语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其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优化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塔里木大学立足南疆、是兵团乃至新疆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园林专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下热需的应用型专业,其改革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专业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必须在满足国家对园林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并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结构特点,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3]。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社会背景及专业发展的总趋势,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以差异发展的理念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专业特色优势而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周禧琳.新形势下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6(12):169-171.

[2]高翅,吴雪飞,杜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9(02):36-39.

[3]文彤,陈曼芳.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探讨[J].现代园林,2008(10):70-71.

[4]陈婷婷.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93-96.

(责编:张宏民)

作者:周禧琳 田倩倩 周文婷 曾勇 黄海燕 袁林

上一篇:影视文学教学论文下一篇:药学实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