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22-07-08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共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1962年,鲍尔丁提出的著名“宇宙飞船理论”,可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宣言,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循环经济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

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扩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物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型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规划中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各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合力。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结构调整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形成单位企业内小循环、园区(块状经济)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并逐步纳入省、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总循环体系。工业集聚区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布局、规划、建设,形成支柱产业之间高关联度,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

用的产业链,使原来那些“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产业链中适得其所、变废为宝,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综合利用秸秆,大力发展沼气工程,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健全政策机制,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帮助企业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

性生产方式,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节奖超罚,推进循环型企业建设。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循环经济效益。降耗增效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而效益的实现和提高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要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争取在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和产业化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实现循环式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动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企业要确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和实施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创新,从生产、消费、回收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城市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争创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

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将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真正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相统一。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

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使全社会都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循环经济教育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产品竞争力。

第二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战略思想。

一、作风建设必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风建设为什么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作风建设的规律性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决定的。

我们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也历来重视对作风建设规律的研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既认识到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也认识到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内先后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几乎葬送了党。这些错误的形成,与主观主义、家长制作风直接相关,也是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恶果。为了纠正这些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这个中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这就从根本上清算了错误路线,确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党的任务与党的作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要靠党的优良作风来保证;另一方面,作风建设须臾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如果作风建设离开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那就既没有价值和意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的逻辑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要靠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来贯彻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既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当前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未放松过作风建设,十一届五中全会、十二届二中全会、十三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四中全会、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都专门对作风建设作出部署。我们党之所以长期执政受拥护、千锤百炼更坚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好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或轻或重地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本来,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进步,有的人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科学发展观讲究按照规律办事,有的人却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有的人做事却偏偏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有的人在工作中却总是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科学发展观重在发展实效,有的人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的,有的人却背离这个基本要求,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等。显然,如果不能认真解决上述作风不正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面向全体党员的要求,但首先的和主要的,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这是因为,“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些重要思路和措施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就作风方面的原因来看,主要问题不在那里的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而在那里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一般干部的榜样,上级是下级的榜样。上级领导干部作风好,就会在下属那里潜移默化地带出好的作风,无形中约束下级不能恣意妄为。领导干部自己作风好,也便于管理下属,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能够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否则,“己不正,焉能正人”?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一般地说,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有正确的实践。一些领导干部所以在实践中缺乏转变作风的自觉性,表现不出好的作风,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是一个基本原因。在他们看来,领导干部是抓发展“大事”的,作风属于个人修养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即使有些不足也无损于大局。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身上存在着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突出的作风问题,早已经超越了“个人”范围,成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发展大局的大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就会极大地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作风是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巨大社会作用。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使科学理论同实际情况正确结合,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能够使党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在今天,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领导干部作风好,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的强大社会力量;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防微杜渐,自觉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只有这样认识和理解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转变作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明确当前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总要求,找准转变作风的切入点。作风建设是一个实践过程,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对领导干部不良作风进行整治,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找准切入点,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地说,就是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一是从勤奋好学做起,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干部的本领。

二是从密切联系群众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从真抓实干做起,不尚空谈,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抓好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

四是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起,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是从令行禁止做起,顾全大局,坚决维护中央的政令畅通,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

六是从发扬民主做起,要心胸开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平等待人,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包括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与大家团结共事。

七是从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做起,时时处处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

八是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起,讲操守,重品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转变作风的针对性。作风建设重在“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面对作风建设,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只能从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盲目地“随他”、“从众”。有的干部长期做领导工作,高高在上惯了,不注意查找自己作风方面的问题,下属碍于面子又不愿指出问题,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放下架子,真正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干部的位置上,严于律己,广泛听取意见,重新审视自己,深入解剖自己。要学会“照镜子”找差距,从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中明确要求,从革命前辈的光辉榜样上汲取营养,向新时代的模范人物学习借鉴,与身边的优秀分子交流互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找准自己作风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转变作风,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的风正德劭的领导干部。

三、加强领导和监督检查,促进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

从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违纪案件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干部的作风不好,内因固然是决定性的,但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党组织的教育不够深入,作风建设的制度不够健全,领导和群众的监督不够有力,周围的政治氛围、文化氛围不够健康,等等。实践表明,干部的好作风是自己做出来的,也是上级“带”出来的、下级“逼”出来的、环境“熏”出来的。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合力。其中,尤其要加强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明确领导和监督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各级党委担负着主要领导责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列入党的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制定规划、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纪委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履行纪律检查和监督的职能,不仅要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也要监督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特别要加强对与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经验表明,要使监督到位,必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和监督大而化之,思路不明、手段不多,原则要求多、有力措施少。有的虽然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但是奉行“好人主义”,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责任制的落实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作风建设的具体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根据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要求,当前要着重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各项建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对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对于那些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的,脱离实际、搞花架子的,盲目蛮干、不顾长远的,都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同时,要继续落实有关规定,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修建楼堂馆所,经批准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高消费娱乐;坚决纠正以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活动;认真执行会议、公务接待和差旅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虚报浮夸获取荣誉和利益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等。总之,要通过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养成良好作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监督检查的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的作风是自身的思想、修养在实践中的反映,既表现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也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小事上。如果对“小事”上表现出来的不良作风习以为常,那就势必影响到大事的处理。这就要求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不能仅仅停留在大的方面,而且要努力延伸到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已经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到,有些问题看起来是领导干部的“家事”、“生活小事”,但是社会影响之坏、后果之严重,往往出人意料。例如,有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严重违纪违法,往往与其配偶、子女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经商办企业、非法敛财有关。有的违背原则,巧立名目,对领导干部的亲属提供各种特殊照顾;有的违背法律和制度规定,为领导干部的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提出了五项新的治理项目: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参与赌博或以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以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坚决清理纠正,并视情节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可以相信,对上述项目的认真治理和监督检查,必将有效推动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监督检查的有关制度规定,形成有效监督。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以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纷纷出台相应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对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监督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当前,按照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主要包括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制度。对于已有的制度规定,要在严格执行和坚决落实上下功夫。要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监督检查工作做到位,就能够有力促进广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

第三篇:2.简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一、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的,不计代价、竭泽而渔、不能持续的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

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就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起来,就是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要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对于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从发展目的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硬道理”。这就要求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离开了科学发展,发展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背离了发展的目的;反之,没有发展硬道理的支撑,不发展或慢发展,达不到应该发展的目标,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为什么发展、依靠什么发展和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保证,也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

发展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发展是硬道理是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贫穷落后的时期,在人们思想还停留在姓“资”姓“社”争论不休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发展中却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相对缺乏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矛盾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在我国发展重要时期有针对性提出来的。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强调了发展的方向性;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的一维性,科学发展观在坚持这一点的同时突出了发展的多维性;发展是硬道理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发展中处理好“物”和“人”的关系。总之,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是硬道理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都是在发展重要阶段和重要时期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用的科学理论,所以说,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合乎人民利益。邓小平十分强调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要把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解决好为什么而发展、为谁的利益而发展。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改革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中,要按照胡锦涛提出的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从驻马店来看,当前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驻马店虽说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但从近几年来的发展特别是今年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看,同样面临着一些土地、能源制约等方面的困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就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创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的模式转型;强化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要克服“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环境”的传统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形势下理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付诸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必须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实际,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才能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中实现科学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市经济社会虽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着综合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在全省位次靠后的严峻形势。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少,工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少、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而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第五篇:按照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要求

按照镇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要求,我所党委针对自身查找的问题和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在深入分析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我所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领导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着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使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开启大桥时代新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分工负责。整改落实工作在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所党委成员分工负责制,所办公室当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责任制。

(二)突出重点。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努力解决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时限要求。

(三)量力而行。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努力、尽力而为,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推进。

(四)依靠群众。要坚持群众路线,注意吸收群众参与整改,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承诺和整改进展情况,虚心请群众对整改效果作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的全程监督。

(五)注重实效。要坚持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能够落实的立即落实,能够见成效的立即见成效,使全局广大民警和社会各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局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完善机制体制,推动全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具体做到“六个落实”:一是以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推动公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以立足公安职能、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危机为重要任务,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来;三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上来;四是以推进公安“三项建设”为切入点,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奠定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来;五是以推进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上来;六是以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为重点,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破解难题上来。

四、整改内容及措施

(一)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查找、梳理出了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服务民生还不够有效、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基层基础还不够夯实、队伍管理还不够严格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在整改落实阶段,局党委将针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治安问题,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着力从以下二个方面解决问题:

1、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当前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不安定因素仍一定程度存在的实际,坚持以国庆60周年安保为重点,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全力确保我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1)深入推进“人屋车场”整治专项行动。

⑵深入推进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

⑶进一步推进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和打击整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⑷进一步推进防范打击涉枪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⑸积极开展“清积案、解隐患”信访百日攻坚行动。 (6)深入开展“创平安、迎国庆”专项行动。

2、着力强化治安管理。

针对治安管理还不够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行政管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⑶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三项行动”。 ⑷进一步推进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 ⑹进一步推进废旧收购业和出租房屋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区委常委、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凯慧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分管领导要整合资源,协调配合,将整改措施具体分解落实到主要责任单位和部门,并加强督促指导。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民警的聪明才智,形成全警共抓整改的合力,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二)注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单位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群众呼声强烈、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互相攀比。要通过扎扎实实地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见成效,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三)强化督促检查。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限完成好整改落实任务,分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将对各项整改项目逐一挂牌督办,定期检查、跟踪问效,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整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整改落实项目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该整改落实项目的全程具体督办。对于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区分不同情况问责查究,并督促限期完成。整改落实工作纳入各单位、相关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之中,确保查究、奖惩到位。

(四)搞好工作结合。整改落实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各单位要坚持统筹安排,搞好工作结合,增强整改落实工作实效。要把整改落实工作与做好建国60周年安保工作相结合,与继续深化向郑树富同志学习活动相结合,确保整改落实工作与各项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营造浓厚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整改工作成效和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展示学习实践活动给公安机关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同时,各单位要加强信息反馈,及时报告整改落实的进展情况和整改落实工作取得的成效,分局学习实践办公室将及时总结推广,推动整改工作扎实开展。

上一篇:开学典礼串词秋季下一篇:开学典礼计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