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

2022-08-19

第一篇: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

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范文模版)

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示范树样板

张月萍

我来自滨海新区寨上街道铁坨里社区。我们的团队——张月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滨海新区是第一个参与研究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我们通过搭建劳模先进创新平台,发挥劳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政府公共服务和百姓需求连接起来,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放大劳动模范品牌效应,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办法,赢得了百姓满意、社会认可的成绩。我们利用这个舞台,发挥劳模的创新能力、创造潜力和传帮带作用,带领社区工作者团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服务载体,在社区建设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居民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滨海、美丽天津活动中来。我们社区服务站获得国家级先进服务站称号。

一、用新机制解决新问题,拨动制度创新总开关。

“一站七园”是张月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项创新成果,也是铁坨里社区管理创新的主要举措。根据标准化建设服务站的使用功能,将社区服务站整体划分为“七个园区”,采取了“园中园”的管理模式。这七个园区起名为“健乐、康乐、佰乐、和乐、民乐、福乐、同乐”。健乐园--为社区百姓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康乐园--融残疾人康复锻炼和全民健身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佰乐园--为社区居民提供108项公共服务事项,并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和乐园--作为为民办事、化解矛盾、群众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咨询的三个平台;民乐园--社区开展各种会议、讲座培训、远程教育、社团排练演出的多功能活动场所;福乐园--老年人就餐、茶聊休闲、娱乐活动的幸福乐园;同乐园--亲亲宝贝乐园、茶聊吧、阅览室、书画轩等成为老少同乐的温馨乐园。“一站七园”模式融服务与管理为一体,为社区百姓提供了开心、舒适、优质的服务。集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站,能

1 够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只需把相关材料交到社区服务站,剩下的事就由社区代办员统一办理,老百姓特别省心。2013年铁坨里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暖心工程项目,把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有机结合,在服务管理模式上做出了创新和探索。

二、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打造智能社区建设新样板。 2012年劳模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寨上做法”的先行先试任务,按照寨上街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打造美丽社区,幸福家园,2013年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出了“寨上做法”升级版,提出了20条新的服务举措。把实施 “IT服务”,让居民享智能生活作为新的创新项目。通过三维立体的网络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经过艰苦攻关,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率先在铁坨里社区上线运营。反映社区脏乱差的问题、想要在街道开张证明都需要什么材料、最近社区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等等,这些问题只要在家打开电脑通过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就能全部解决。在办事大厅内新增设了一台终端设备——智慧信息机。面对智慧信息机屏幕,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与另一端工作人员进行视频沟通。居民或者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视频直接找到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而不需要跑到街道办事处,既减少了办事中间环节的麻烦,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对社区中的人、事、物、社会组织等进行管理,完成网上办公,具有高效、低碳的双重优点。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社区新闻、动态,反映社区问题、享受社区服务。其中,设置了“我有话说”“身临其境”“舞文弄墨”等多个环节。居民点击“我有话说”后,可以直接将问题或意见反映给社区,社区管理员立即就会收到信息提醒,派人前去处理,并同居民沟通。通过“舞文弄墨”板块,居民可以在网上晒作品、办书画展,与当今的网络社会并轨,形成独具特色的网上文化广场。

伴随着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的建设,一个新的便民服务项目——“IT服务”应运而生。由社区工作者义务担任“IT服务员”,为老年居民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家电技术服务,让

2 他们在信息化网络里寻找快乐。“社区不少老年人不熟悉电子用品的使用功能,比如数字电视不会调台、音乐播放机不会备份戏曲等问题成了‘常见病’,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是摸不着头脑。他们经常到社区工作站求助。为此,社区设专人提供多媒体电子消费品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寨上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区服务站将开通无线路由器,提供学习无线上网。“IT服务员”将指导居民使用智能信息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让老年人也更多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乐趣。

三、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输出高能量精神动力和学习标本。 今年4月,滨海新区集中选派200余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100多个社区(村)实践锻炼。这是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决策,是实施强街强镇战略、推动街镇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我们感到帮助选派干部落实好实践锻炼工作,也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为指导帮助选派干部尽快适应社区环境,融入社区服务工作,劳模创新工作室向街道党工委提交了《双向承诺互学互促活动的建议》。按照这个立项计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将与新区选派到寨上街道七个社区的实践锻炼干部,结对互学互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双向承诺机制互学互促,实现共建美丽社区的双向目标。在寨上街党工委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劳模大讲堂”第一课在铁坨里社区服务站开讲,新区选派到寨上街道的13名实践锻炼干部,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学习体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我们向选派干部介绍了工作室的组成、工作特色和今年的创新目标。在服务站体验各个活动室的功能和主题活动,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贴心完善的社区服务,给身临其境的选派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利用好这个舞台,发挥劳模的创新能力、创造潜力和传帮带作用,典型引路、创优争先,指导帮助选派干部,熟悉社区情况,示范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实践锻炼中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到建设美丽滨海活动中来。担任社区副书记和主任助理的年轻干部反应,劳动模范引领示

3 范,互帮互促,这个活动对选派干部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是基层实践锻炼的“助推器”,“推”着选派团队争先创优,明确角色定位,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找到工作着力点,尽快成为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

劳动模范与选派干部双方签约的《互学互促双向承诺书》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与街道党工委一道,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劳模创新团队成员为骨干,扎实开展团队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选派干部搭建起锻炼成长的广阔平台,把“劳模大讲堂”活动,延伸到选派干部挂职的各个社区,进一步发挥劳模的旗帜作用,在“创先、创新、创效”方面的作出引领带动。热情支持选派干部在社区锻炼中增长才干、展现才华、体现作为、成长成才;热情支持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自己部门的好经验好作风,带到街道和社区来,在社区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劳动模范是从平凡岗位中成长起来的,劳模精神是在平凡工作中彰显出来的。劳模精神的内涵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随着人们劳动活动、工作实践的深化和拓展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建设美丽天津,需要广大劳模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历程和基层的实践中我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劳动模范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向社会输出精神动力、提供学习标本。以榜样的力量、崇高的精神,树立社会价值的导向。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就应该从社区实际出发,在坚持知行合

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应该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说,社区就是我们创新的舞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基地。

第二篇:依托劳模工作室 创新劳模文化时代内涵

——新形势下弘扬劳模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电信分公司 陈尚勇

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长期以来,一代代的劳动模范脚踏实地、勤恳不懈地努力工作,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集中表现,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

那么,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或者结合我们企业来说,新形势下如何诠释、定位、弘扬劳模精神?随着中国电信又一次面临凤凰涅槃——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一去两化”的艰难转型,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从企业工会工作的角度看,必须在倡导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的同时,重点挖掘“创新”主题,引领时代劳模精神,激发奋斗动力,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文化建设发挥正能量。这应该是工会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定位。

从常州分公司近年来这方面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建设等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黄国庆IT技术支撑班”等多个江苏省学习型班组,以及全国知识型职工范志刚、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黄国庆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就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能力,引领创新活动、扩大创新成果提出一些思考。

基本思路是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展、成果推广为主轴,开展技术、营销、流程等项目创新,引领职工科技生产创新活动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扩散“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效应,结合“工人先锋号”等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在生产一线日常工作及各类劳动竞赛中树立先进群体和个人典型,弘扬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根本,以“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为重点的新时期劳模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劳模精神内涵的传承、发展,充分发掘、

1 体现其价值,逐步完善企业文化中的劳模文化子系统。

具体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 完善劳模工作室机制

(一) 构建纵向整体规划模式

主旨是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作为一个企业工会战略性项目来考虑,形成覆盖全局各个层面的整体工作机制。特别在项目挖掘方面,需要有整体的战略。

从近年来分公司黄国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活动情况来看,开发的项目成果很多,其中“基于CDMA的无线低速率保护路由”、“后端运维大网平台安全接入系统”、“一线工程师FTTH自主带业务验收及装维人员自主安装、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商务光网业务自动开通系统”、公安警务“110精确定位系统”等大型项目成效卓著。其它更多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成效。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工作室的项目开发,使之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一线的需求,也尽量用好工作室有限的人才资源?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在整体的项目规划上提前介入,建立一个纵向的整体规划模式。

首先是顶层的思考,需要分公司前后端、管控部门通力协作,从全局上跟踪从集团公司到省公司、分公司各个条线、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准确定位创新工作的大方向,总体规划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

其次中间层,要与各生产部门保持沟通,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具体的创新目标。

最后是底层与一线人员的密切联系,了解一线的实际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个性化的项目创新。

(二) 完善内部长效管理机制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客观上从属于企业的管理,但却又游离于主体系统之外,兼有文化的内涵,不属于经济利益导向的管理模式。新形势下,完善长效管理,必须考虑到经济、文化等多元因素。据此,考虑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应可从几个方面实施。

一是完善组织保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由工会牵头组织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以合适的组织架构来保证工作机制的运行。

二是落实创建目标,明确和规范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之间的顺畅衔接和执行。结构上考虑分级创建、分步提升,形成劳模工作室梯队。

三是完善考评奖励制度,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

2 果评估标准,以鼓励个体个性化的创新为原则,兼顾物质经济方面和精神层面的奖励,打破标准框框,个案个议,在奖励模式上适当加大力度,有所突破,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是对学习培训、交流制度进行充实,充分利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成果展示、集体培训、交叉培训等方式,提升工作室的综合实力。特别要支持骨干员工参加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充分调研他们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并与他们的岗位素质模型相对比,形成个人能力和岗位要求的对比,设置专项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个体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度。

五是落实工作环境硬件的保障和部分活动经费的保障,保证各劳模工作室的设施、资金、制度、活动经费到位。

(三) 拓展横向多元交流机制

交流学习是拓展思维的良好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有利于活动的长期深入。

一是逐步展开与兄弟分公司的交流,在具有行业可比性的范围中,从专业的角度开展研讨,取长补短。

二是适时开展本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间交流。常州分公司多年前与当地上市公司黑牡丹集团就有过很好的合作。当时计算机中心黄国庆IT技术支撑班与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的名字命名的黑牡丹集团“邓建军科研组”结对创建学习型班组,取得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和社会效应。今后将考虑分别针对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不同方向,与制造业、信息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借他山之石创新攻玉之道。

三是大力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劳模工作室之间的经验交流、研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同步提升内部员工的精神动力和创新能力。

二、 推广劳模工作室成果

(一) 建立成果内部推广机制

工会牵头偕同发展规划部和各条线专业部门,适时进行项目成果的鉴定、评估、评优、表彰工作。同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组织分公司范围内的复制推广工作,主要在项目适用范围、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复制推广成功的项目择机向上级推荐。

考虑设立劳模工作室创新项目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难题的员工和效益显著的项目。

(二) 探索成果外部达成机制

在成果的价值实现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近年来,分公司一线员

3 工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技术能手。像武进区局的黄敏,自掏经费研发了用于光纤宽带维护的“天翼宽带测试仪”,其中“普通型”在全省光纤维护交流会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MINI型”得到了广大装维员工的高度评价,被列为常州电信2013年创新上报项目。产品已提交了专利申报。

在这一方面,不能靠单个员工一己之力,更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在形成对外的产品、专利申请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推进。

三、扩展劳模工作室效应

(一)扩散劳模工作室效应

扩散效应,是要将活动向前端的营销服务岗位、后端的支撑服务岗位扩展,在分公司各条线全面推进劳模工作室的创新工作模式,促进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劳模工作室的效应不应知识体现在运行维护部等后端技术部门,应该多元扩展。在营销岗位上,分公司也有一些表现突出的个人。如钟楼区局的徐杰,自费买了辐射测试仪,在3G手机营销过程中用数据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类似的情况,包括在后端支撑、前段窗口服务等岗位上的一些创新工作,都要纳入劳模工作室的开展工作的范围。

在宣传方法上实行舆论引导与整体推动相结合,在建设方法上实行广泛宣讲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在学习方法上实行理论辅导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着眼效果扩大影响。

(二)完善劳模工作室文化

完善劳模文化体系,结合创建“工人先锋号”,联合党团组织的“党员模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在营业服务、业务营销、行业服务、客户维系等不同岗位树立各种不同的劳模典型,形成覆盖全公司各条线的创建体系。

在弘扬劳模精神方面,既要保持传统价值中吃苦耐劳、勤恳奉献的基本特质,更要着重发掘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

工会牵头定期、不定期通过各种手段开展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有行动就有鼓励、有事迹就有褒扬、有经验就有推广、有荣誉就有奖励,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创新争一流的思想深入人心。

同时要切实形成关心劳模及后备群体的成长氛围。既要关心关爱

4 劳模的身心健康,也要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更要关注劳模群体的分层培养,使之形成梯队,确保后继有人。对学习成绩突出,并在企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劳模荣誉与个人晋级提升、业绩考核、入党考评、选拔骨干等挂钩。分级开展项目评优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对应分公司的年度先进评选,享受低一级的先进待遇,并作为优先评选更高一级荣誉的条件。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时代标杆特征,决定了它在今后一阶段工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借助这一优质工作单元,工会参与企业发展将有一个更好的着力点,最终成为发挥工会作用的重要平台。

第三篇: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目标

发挥劳模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为学校的创新与发展发挥正能量。

工作职责

1、工作室应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教师在团队协作、实践技能、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2、工作室应面向全体教师开放。为进入工作室的教师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相关的课题项目。

3、工作室应加强队伍建设,要有一支思想端正、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一线教师开展工作。

4、工作室应加强实践、应用研究工作,保证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工作室应在培养教师素质的同时考虑到学校的社会效益

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维护团队的声誉及利益。

2、工作室成员除完成工作室分配的任务外,还必须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不得拒绝、推脱和延迟完成工作任务。

3、工作室成员之间要互相团结,相互协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工作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记录,必须按要求严格存档。

5、每年对工作室创新课题进行一次总结分析,对下年工作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技术骨干进行经验交流。

6、年终对工作室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来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第四篇: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全

探寻劳模创新工作室

忽闻单位工会专职老王谈到一件稀罕事,大大吃了一惊!他说刚刚与领导考察了江苏电力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猛听消息为之一怔,忙问:“什么概念?”

老王慢条斯理介绍起来,“简单地说,就是以单位里一些先进工作者或劳模的名义,组成个人工作室。”“比如说你是做新闻报道的,或者你对单位某方面技术业务有所悟,可以组织单位里若干有这方面爱好的职工,共同在这些方面作些课题研究,展现才华,实现价值,与企业共赢!”

忙里偷闲,赶紧上网查找“劳模创新工作室”资料。原来“七一”前夕,受国资委监事会15办党支部邀请,国网公司组织江苏南京供电公司于6月29日赴京参加了监事会15办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会上,南京供电公司就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基层供电企业科学发展上的工作实践,向监事会做了专题报告。监事会领导对南京供电公司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南京供电公司通过建立“五大机制”(劳模创新工作室机制、先进典型培育机制、“双培养、双激励”机制、劳模文化构建机制、岗位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五项作用”(在创先争优中的“发电机”作用、在优秀人才培育中的“孵化器”作用、在队伍建设中的“推进器”作用、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催化剂”作用、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加速器”作用),让劳模更有创造力、党员更有影响力、员工更有凝聚力,搭建了基层供电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

看罢,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能想出这样奇招的人真了不起!”这对任何国营垄断大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天大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电力企业来说,由于其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为踏入电企就业,各路英才趋之若鹜,天南地北、硕士、博士“汹涌”而至,这种情景在10年前难以想象!与此同时,另一个困境却逐渐凸显,“单位里高职位毕竟有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坐冷板凳的人才大有人在!“人才”在排队现象中熬白了头。无怪乎有人戏称““哥做的不是工作,是寂寞”!大大领先社会平均人才结构水平的电企,理论上应该能创造更好的效益,但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电企创新创效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出路在哪里?凭直觉“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为大家开辟一片广阔天地。 感慨之余,若有所思,不免对“劳模创新工作室”议论一番。 反思一:“工作室”现象从形式上看,使得工人富裕劳力,从松散的个体劳动上升到团体劳动,并与企业价值相融合相接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补充和发展;从内容来看,它解放了工人智慧,使得无序工人智力,通过组织有效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职本位”壁垒,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健康协调发展。

反思二:“工作室”现象对于普通职工来说肯定是件大事,“推动力”无疑至关重要,从国企行政效率来看,只要我们决心做成此事,没有不成功的。

反思三:“工作室”现象对于“创新型”社会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这样的信息需要仔细加以甄别和传播,若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增强应对,可能是一种更先进的策略。(变电工区 单佩军)

第五篇:***劳模创新工作室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发挥劳模引领效应和教授级高工的专长,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推进单位创新管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引领单位建设,根据上海市“科技兴市”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现“****”的愿景,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工作室在单位行政和工会的领导下,立足“四个一流”植物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作用,带领职工,加强科研创新、园艺创新和科普创新等。工作室制定年度及阶段工作目标、计划,建立课题,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刻苦钻研,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一大批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

第三条

工作室努力实现“三个一”目标,即出一批科研创新成果,出一系列科普专著,出一支高技能园艺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条

工作室设在111室。

第五条 本工作室弘扬社会道德风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单位规章制度。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六条 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协助各级主管部门做好劳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扬劳模的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展示劳模风采,扩大单位形象;

(三)发挥劳模的技术、技能优势,总结推广劳模的先进工作经验,定期组织科研研讨、技术交流与协作,开展攻关和咨询服务活动;

(四)加强与同行业工作室的联络渠道,构筑劳模学习培训、沟通信息、交流技艺和经验的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五)通过高师带徒、导师带教、授课教习等形式,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有志上进的职工尽快成长,培养、扩大劳模先进的根基;

(六)组织工作室成员对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了解劳模在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和要求,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劳模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单位行政在双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顾问。工作室可组织有志于钻研科研、园艺、科普等技术人员、志愿者和大、中实习生参加相应的课题研究。

第八条

工作室认真开展各项园艺方面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查阅活动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等。

第九条

工作室可以列席单位有关涉及各类科研、园艺、科普的专业会议,了解和掌握相关会议内容和专业技术。

第十条

工作室可向单位领导提出各种技术创新的建议,单位工会帮助工作室推广技术创新的成果。对申报创新先进奖项给予支持和

关心,并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一条

工作室教育所属人员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编制有关教材,协助单位进行职工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工作室的最高机构是全体成员会议,行使以下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吸纳、罢免成员; (三)审议工作室的活动计划和总结报告; (四)决定重大变更和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三条 工作室成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成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四条

工作室设主任1名,下设3个专业组,聘顾问若干名。工作室领导小组由主任和各专业组组长组成。

第十五条

成员申请加入或退出工作室,需经工作室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对不能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活动的成员,由专业组组长及时上报工作室领导小组,经审定后做出调整,同时根据需要及时增补人员。

第五章

工作制度

第十六条

工作室主要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跟踪等,负责创新工作的安排、分解、实施、总结工作。

第十七条

工作室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1、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攻关立项,年底对照总结;

2、半年一次的专题专业推进会进行研讨;

3、各专业组可根据课题进行情况随时召开项目专题会;

4、组织各类相关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技术观摩;

5、每年一次技术创新成果的汇报,注重资料积累;

6、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第十八条

工作室建立台账制度,会议记录台账、创建活动台账、创新成果台账和成员发展台账等。

第十九条

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对具体业务工作给予认真指导。工作室提出的有关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应仔细研究并给予明确答复。

第六章

经费来源

第二十条

工作室经费由上级工会、单位行政和单位工会联合拨款。

第二十一条

单位工会将经费纳入单位工会财务统一管理,并对日常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指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自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单位

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

上一篇:零起点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理论中心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