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法律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建筑工程法律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在这一期间还会有很多危险的因素。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规模较庞大的工程项目中,若其因某些突发因素而发生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有效性,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前的合同签订阶段就做好对应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

第一篇:建筑工程法律论文

建筑工程“黑白合同”法律监管的思考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甚至成为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核心元素,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黑白合同”问题的重视。本文从法律监管角度对建筑工程“黑白合同”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希望能够为“黑白合同”法律监管效率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黑白合同”;法律监管

我国建筑工程相关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就业问题的缓解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着相应的推动性影响,甚至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兴盛,建筑工程相关行业已经日渐成为拉动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经济力量。而在建筑工程领域中“黑白合同”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产生了特定的影响,甚至在我国司法实践领域“黑白合同”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实践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领域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黑白合同”法律监管工作的研究,进而结合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一、“黑白合同”的基本概念

现阶段,在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对“黑白合同”这一术语加以限定,因此“黑白合同”仍然局限于对一种特定社会现象的概括。具体来说黑白合同就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出于某种特定的利益考虑,为了有效规避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同一合同同标的物签订的价款存在明显的差额,或者合同的履行方式不同,其中一份合同进行登记和公示,被称之为白合同;另一份合同则由交易双方共同持有,并将其作为实际履行合同的参照依据,被称之为黑合同。而在建筑领域,随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发展,我国工程建设工作出现了相应的高潮,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在建筑工程市场得到了极致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公司签订“黑白合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建筑市场秩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黑白合同”的危害性

在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同一个建筑工程中签订了两份存在实质性差异的合同,并且黑合同中往往存在大量违法的内容,隐蔽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为“黑白合同”地方法律监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难度,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刻意对“黑白合同”进行隐瞒,则法律监管部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则很难判断这一建筑工程是否存在“黑白合同”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的现象较之于其他国家较为突出,严重限制了我国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工程的“黑白合同”存在严重的暗中抬价危害。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下我国建筑单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发生了分离,因此经营者和管理者在相关建筑工程的项目建设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一般会联合投标人签订隐蔽的“黑白合同”,进而通过抬升工程垫款来从中获得一定的回扣。这种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建筑单位的利益,会造成建筑工程企业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其次,建筑工程中的“黑白合同”还具有规避垫资禁止性规定方面的危害。在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卖方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建筑企业资金不足,一般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求承包方对工程资金进行垫付,但是受到我国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影响,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还没有对垫资的相关工作进行明确规定,最终造成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市场恶性竞争行为屡禁不止,不仅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障,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建筑工程的“黑白合同”还具有规避压价禁止性规定的危害。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单位为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在合同中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造成施工单位不得不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进而获得相应的盈利空间。而承包企业与建筑单位签订相应的“黑白合同”,就可以先接下工程,再以较低的价格对相关建设任务加以承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违规行为的产生,在建筑工程中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后,建筑工程中的“黑白合同”也具有规避非法转包、分包禁止性规定的危害。在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往往在内容上会涉及到一部分非法承包和建设工作的内容,而借助黑合同的隐蔽性能够规避法律监管,不仅会影响建筑安全,还严重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三、建筑工程“黑白合同”法律监管优化措施

(一)对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完善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依法开展招投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具备较为健全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现阶段,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和招投标法律都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单位开展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并且国家针对具体问题也出台了一部分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办法,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参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开始出现一定的问题无法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解决,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必须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各项建筑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法律参照,促使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制度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贯彻落实。

基于此,国家立法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建筑市场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首先,在遵循和完善当前现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将招投标工作作为核心,并积极制定与之配套的工作细则,特别应该注意针对以往法律条款中界定模糊的地方,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修订或者补充性法规,全面弥补法律监管方面的不足,促使法律的可操作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其次,对政府监管职能和监督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在具体操作方面,相关单位可以借助对部分条款进行完善或增设条款,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在招投标工作重点监管职能,并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政府工作行为加以约束。如结合建筑市场工程“黑白合同”监管需求,可以适当的增加“统一监管”方面的条款,并积极建立相对统一的专业化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保证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工作都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最后,对较为重要的建筑监管行为加以规制,并且积极在监管处罚、许可审查等方面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在保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争取实现严格、科学、有效的执法,为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筑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建立相对统一、独立的招投标监管体制

在建筑行业中,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服务以及监督是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并且三项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想有效对我国建筑市场中的招投标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规避“黑白合同”的危害,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按照我国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的实际制度要求,分别设置相应的招投标工作执行单位和监督管理单位,并赋予监督管理单位独立行使监督权的权力。同时,监管体制的构建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建立招投标管理机构、建立招投标监督机构以及建立招投标服务机构,保证招投标监管体制更为完善,并且各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制衡,共同发展。

在招投标监管体制的具体建设方面,首先,基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的考虑在国家、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等地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分散在各级行政部门中的监管权力,保证招投标工作更为清晰和明确。其次,对当前现存在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和整合定位,设立相对独立并且能够对监督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的监督机构,对各级招投标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相关建筑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工作管理办法等负责,保证建筑企业招投标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避免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的出现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最后,保证招投标监督服务工作的质量。招投标服务机构可以在有形的建筑市场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公开的程序和管理办法等加以细化,进而建设完善的交易服务信息平台,为招投标工作中“黑白合同”的法律监管创造相应的条件,促使法律监管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对监管途径加以拓展,建设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

公开透明是防止腐败的最重要武器,只有让建筑工程中相关招投标单位的权力都在公众的监督下运行,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腐败问题的产生,有效降低“黑白合同”的发生几率。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工作实践中相关部门应该对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渠道进行有效拓展,并保证招投标工作的信息、程序、流程和结果全方位公开,为监管部门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创造条件。

首先,应该进一步增强信息公开的力度。对于信息公开力度的强化这一问题,有关单位各项业务的制定可以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在市场上及时的对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全面发布招投标各方行为主体在招投标工作中的诚信记录,进而集中力量对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黑白合同”等非法活动加以曝光和处罚,为建筑工程行业诚信信息交流平台的制定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黑白合同”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所建设的诚信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借助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黑白合同”实施合理的法律监管,并及时对合同中各方进行全程追踪监督,最大限度的杜绝建筑工程中“黑白合同”现象的出现,在维护建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为我国建筑市场的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在建筑企业的合同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建筑企业“黑白合同”监管的法律效力,可以积极探索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以及各企事业代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机制,面向全社会招聘相应的监督管理评议人员,对建筑行业中招投标工作行为主体和主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保证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同时,可以对信息传播渠道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加强对建筑行业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为全社会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管效力,有效避免“黑白合同”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问题已经开始对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建筑行业的规范性发展,促使建筑市场稳定运行,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黑白合同”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黑白合同”的法律监管,规避“黑白合同”的危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常栋.试论建筑工程施工“黑白合同”的法律适用及规制措施[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6):148-149.

[2] 李婷.“黑白合同”的法律效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338-338.

[3] 李燕.基于“黑白合同”问题探索与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4):496-496.

[4] 刘松涛.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法律问题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

作者简介:江威,男,山东聊城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作者:江威

第二篇: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在这一期间还会有很多危险的因素。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规模较庞大的工程项目中,若其因某些突发因素而发生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有效性,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前的合同签订阶段就做好对应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合同通常都主要存在两类法律上的危险:第一类的危险出现在合同签订的时候;第二类危险出现在合同履行的时候。在合同签订阶段,签合同的甲方乙方通常都会一定程度地存在资质问题,如合同内容不清晰、合同上標注的转包方出现问题、阴阳合同、施工周期规定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会从一开始就导致施工变得不顺利,甚至会造成该工程项目的失败,进而出现资源浪费等情况,影响了社会利益。

因此,建筑企业应在清楚建筑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合同在签订或履行阶段的顺利进展,以最终达到保护甲乙双方利益的目标,让每项建筑工程都能够顺利进行。

1案例分析

在2009年3月12日的一次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109012510元中标某填海护岸工程。在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对于合同内容、合同履行周期、合同价格、付款方式进行签署约定。付款方式分为四次,分别在合同签署之前、施工完成后、施工验收合格后、结算完成审核后、质保期内。付款金额分别为工程价款的10%、80%,结算价款的95%、5%。在2009年的4月1日投标人开始履行合同,直到2012年一月份完成施工。但是因为招标方没有及时进行查收,导致投标方有一部分工程款没有支付。表1和表2分别为双方的观点和法院的态度。

2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表现

2.1施工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风险

现阶段,由于在我国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的相关法律仍有很多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的内容,因此难免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的法律风险。例如,在关于担保合同的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就如何签署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应该说明的具体内容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合同生效前的几个阶段,往往会因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产生法律风险。

当前,我国在建筑领域通常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合理地规约建筑市场,这一定程度地导致很多相关政策并没有完成全面的配套工作,十分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所以导致社会上很多类似于本案例中拖欠工程款项负面情况的出现。

由于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故而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是保证社会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施工合同作的重要性,让其能够为甲乙双方的合作提供基础保障,并避免违背法律法规或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与各方的经济利益。

2.2签订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张,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满足项目需求会在各个地区开设分公司。然而,业务的快速发展很容易导致发展与管理不配套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合同管理必要性的被忽略,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的法律风险。合同管理具有专业性与严谨性,但是部分建筑企业过于往往只高度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无视了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地会造成因合同管理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如本案例中对被申请方资质审核不到位、发生约定不清晰的合同条款问题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后期工程款项的结算。

对此,要想更好地实现合同的执行情况,完善落实条款的各项内容,发包方与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合理考虑各方利益,签订并执行施工合同的各项内容。在实际情况中,施工合同一般都由案例中的被申请方即发包方拟定草稿,如果施工方没有仔细阅读与把握合同的内容与细节,就非常容易忽视不利条款,从而在影响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2.3合同订立履行不同阶段的法律风险

建筑合同的订立阶段、履行阶段或终止阶段,都可能出现法律风险。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个合同流程的顺利进行,采取防范措施尤为必要。

2.3.1订立阶段

在合同的订立阶段,易发生对合作单位资质审查审核不到、合同内容未按法律法规与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这最终都将导致该合同出现无效或产生其他的法律风险。

2.3.2履行阶段

(1)在合同履行阶段,建筑企业如果缺乏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全面监控,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的违约行为,从而导致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2)部分建筑企业在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处置措施,那么仍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3)虽然我国目前已有关于建筑工程配套的合同违约机制,但是合同执行不全面、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严重时会导致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出现无法彻底弥补的损失。

2.3.3终止阶段

(1)在合同终止阶段,如本案例中的情况,因为被申请方没有及时向申请方结算工程款,所以致使申请方的企业成本增加,由此不仅需要被申请方支付工程款利息,还要支付本案的仲裁费用,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所损益的。

(2)部分建筑企业也在工程结束之后就通常都会忽视对于合同的保密管理工作,进而造成合同内容相关资料被泄露的,直接危害公司安全。

3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策略

3.1完善法律制度

要想彻底改善现存建筑工程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完善且明确的法律制度将其规范化。这是因为,法律制度的规范可以有效降低矛盾纠纷的发生概率,以保证合同内容已明确签订各方应履行的实际义务,并按照合同处理纠纷,从而更好地维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与推进。

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要从两方面规范本行业的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以全面保证各方主体的利益,尽可能地避免法律纠纷的出现,使项目工程既能顺利展开也能完美结束。

3.2加强签证管理,重视工程索赔

以本案例中申请提出的诉求为例,索赔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依据法律、合同等规定,对由因对方过错产生损失而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提出的合理补偿请求。其对于本案例中的申请方来说,既是一项转移风险的途径,也是合理履行合同与法律赋予其权利,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进而提升企业利润。

但是,建筑企业要做好索赔这项工作来保证利益,前提在于做好合同签订工作。对此,可采取的措施具体有:

(1)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尽量确保内容的精确性,主要包括:工程签证的范围、人员、签证权限、程序,以及工程索赔的相关内容、程序、期限、方法等。

(2)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建立保管制度,以防在發生如本案例中需要索赔情况发生时,可以拿出实际证据来支撑企业的合理索赔要求,补偿企业的经济损失。

3.3建立合同主体方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方除了要做好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内容包括:对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源头的认知、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结果的把控以及建筑工程合同风险防控等。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加强企业高层领导、中层经理以及基层员工关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构建,以全面促进并且落实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工作的开展。

建设工程合同主体方要想使全公司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企业员工的法治意识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此,建筑企业可做到:

(1)企业的法务部要加强法治企业的宣传力度,逐渐构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无论高级管理层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在共享企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具备预防法律风险的职责意识。

(2)合同主体根据合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法律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定期到企业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并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法律履行情况规章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员工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水平。

(3)对于制定好的规章制度,要有配套的奖惩机制。对于贯彻执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优秀的员工,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奖赏;当企业内部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良行为的员工时,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从而通过全方位的管理与规制,来创建企业优异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氛围。

4结语

综上所述,以期货交易为主要交易模式的建筑行业,因其施工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投入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往往会被认定为是一项风险很高的行业。对此,建筑施工合同作为明确规定双方责任与详细义务,且具有公平法律效力的基本利益保障性文件,对于维护工程双方发包方与承包方合理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施工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或利用合理转移风险的方法,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姝莉.建设工程分包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实务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117-118.

[2]李璞.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8,(27):99-100.

[3]赵子明.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92-93.

作者:李莹

第三篇: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及法律纠纷的防范

摘 要:对建筑工程合同的特征以及法律效力进行简要的阐述,同时针对建筑工程合同当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纠纷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并提倡建筑施工单位应当认真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合同要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发生合同纠纷,对自身合法权益做到有效的维护。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律纠纷;有效防范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出许多弊端和问题,而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就是合同纠纷的问题,这不但给建筑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对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 建筑工程合同具体特征和要求

1.1 建筑工程合同即是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的具体建设,而发包人负责支付价款的一种合同。

1.2 建筑工程合同的主要特征

1.2.1 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建设单位以及相关各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注册资本;拥有所从事建设工程的相关资质以及工作人员;拥有从事建设工程的技术装备;以及相关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一些其他条件。

1.2.2 工程项目的合同中的标的需要是基本建设的工程。

1.2.3 国家进行行政干预,也就是国家要针对建筑合同进行有效的监管。

1.2.4 应为要约式的合同,合同需选择书面的形式。

2 建筑工程合同的法律效力

2.1 合同效力进行确认的原则

2.1.1 签署合同需要遵循的原则。建筑工程合同应当属于民事合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遵循:平等原则;民事的权益享受法律的保护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禁止滥用权力的原则以及共同协商的原则等。

2.1.2 合同效力确认需要遵循的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以下的审查:合同具体内容是否合法;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格;当事人表达的意思是否真实;合同是否具备相关审批的手续。

2.2 如何确认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效力

针对承包方和发包方的从业资质进行审查;针对合同的具体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规定及行业政策和是否违背了国家与社会利益进行审查;针对当事人表达的意思是否真实进行审查;针对合同是否通过了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查;针对建筑工程的总分包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2.3 有关建筑工程合同效力的分述

2.3.1 存在以下情况的,签署的建筑工程合同视为无效。(1)工程承包方或个人不具备从业资质。(2)工程投资计划没有按照国家相关的程序进行。(3)工程承包方把所承包的所有工程转包于第三方。(4)工程承包方在将全部工程分解之后,然后借分包的名义进行转包第三方。(5)工程承包方没有经过建设企业的允许,私自将工程分包出去。(6)工程分包的单位又将所分包的工程分包出去。

2.3.2 承包人和发包人签署没有取得相关土地及建筑规划等许可以及手续的建筑工程合同,视为无效。

2.3.3 承包人所承包工程超出了自身的建设资质,但是承包人实际达到了工程所规定的要求,并最终通过验收合格,合同则视为有效,应当按合同规定执行。

2.3.4 需要公开进行招标的工程,没有进行招标,合同视为无效。

2.3.5 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对于工程款如何结算,或是有过约定不过合同双方私下完成结算的协议应当有效。

3 建筑工程合同中存在的纠纷

3.1 工程建设质量的纠纷。对于工程完成以后存在的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按照预期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使用,这类工程质量的纠纷十分常见。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明确责任的归属。

3.2 工程工期上的纠纷。工程建设的进度较为迟缓,无法按合同中规定的时间顺利完工,导致了经济上受到了损失,这种拱起纠纷也较为普遍,这方面的责任通常来自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

3.3 工程价款以及结算引起的纠纷。导致这类纠纷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合同中的工程造价要低于工程实际的造价,或者是因为国家的相关政策导致了工程加大了投入以及由于地质等出现了变化以致在建筑设计上产生了变更,工程承包人不能依照原有的价款完成建设,进而要求发包人对差价进行补偿。

3.4 分包产生的纠纷。近些年,由于分包发生的纠纷是施工单位面对的比较普遍的法律纠纷,一般产生于工程的承包人和分包人两者之间,同时也存在工期、质量以及价款等方面。

3.5 “黑白合同”导致的纠纷。这种“黑白合同”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事人想要逃避相关建筑监管部门的约束,进行逃漏税行为以及在工程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对同一个工程项目签署两份或者更多有关工程质量以及工程价款等在内容上不统一的合同。

4 针对工程合同出现纠纷的防范措施

4.1 落实好合同的评审工作。在未签订合同以前,对于合同的审批要按照程序嚴格的进行,法律顾问应当尽早参与到合同的拟定中去。必须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仔细研究,认真同合同内容进行对照。工程合同的签订,一定要保证无违法的条款,以保证工程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2 对合同的对方自信进行认真调查。一些重大的工程合同,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定程序以及投资计划等进行制定。所以,先要对所建项目的相关准建手续、具体的投资到位、业主实际的资金情况、业主的经营范围以及相关的证照期权与否等一系列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

4.3 强化履行合同期间的监管。合同进入到履行的阶段,一定要随时参照工程合同与相关法律做好监控,加强同各方的协调,给合同履行提供一个最佳的外部环境。

4.4 工程款回收进行的法律监管。施工单位在完成规定的建设任务以后,根据合同收回约定的工程款,这是企业所获经济效益的最好体现。需要按照合同以及相关规定,尽可能快的获得工程款。按照具体需要,可选择诉讼以及非诉讼的手段。

5 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切实落实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好自身的权益,掌握工程合同具体的特点,对于可能出现的纠纷,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对合同加强管理,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红兵.浅谈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28).

[2] 杨伟终.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综合管理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3(3).

作者:张晓玲

上一篇:社会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大学生与手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