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发展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农村沼气发展范文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

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我们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我们在鼓励、支持的同时,明确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四不原则”,即没有养殖业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具有沼气生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择技术过硬、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人员施工;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岐峰、周家、石古元、上坪等村从本村抽出了几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资格建设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要领和操作方法,然后由具有沼气生产资格施工人员牵头,把他们组成分队,帮助农户建沼气池,

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标准,“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实施进度。

第二篇:大力发展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沼气既可以增加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又能减少农村薪柴消耗,减少由石化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

沼气不同于柴和煤,是一种可再生、绿色、优质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成份是甲烷,比空气轻,不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燃烧,火焰为蓝色,燃烧值高,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沼气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发展沼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一是可改变农村燃料结构。建一个沼气池,每天可产气1.5m3,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生活需用。同时沼气还可以应用于贮粮灭虫、瓜果保鲜等。二是可提高肥效。粪尿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肥效明显提高,可以用于进行叶面追肥,特别适合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治虫害,同时还可用于喂猪、喂鱼。沼渣可用于种磨菇、养鱼。三是可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从卫生效益来讲,建沼气池后,人、畜粪尿自流入池,减少了蚊蝇滋生场所,粪尿发酵后,得到了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虫卵、病菌死亡,蚊蝇减少,同时农村兴建沼气池,可作为纽带,把改水、改厕、改栏、改浴结合起来,能使农民告别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促使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益于农民的身心健康。从能源效益来讲,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建沼气池当年投资,次年可收回成本,建一个沼气池,可以使用20年以上。从生态效益来讲,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品质。从社会效益来讲,可以改善农村卫生,减轻劳动强度,带动养殖业,促进种植业。

二、我市沼气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目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分别在蔡子池、水东江、灶市街、仁义、余庆、坛下、大和圩、永济等乡镇办事处20余个村新建了沼气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农民群众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求建沼气池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现有经过国家培训,获得国家颁证的沼气施工技术员57名,建沼气池的成功率、合格率都可达到100。当前,我市发展沼气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就将沼气建设列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力度。2004,我市争取了省小型公益项目资金,今年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市委、市政府决定,14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入户率不少于30。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建沼气池1.3万个,其中2006年要新建1500个。

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宣传沼气生态农业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村沼气的决心和措施。宣传推介典型,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二是强化领导力度。市委、市政府对沼气建设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抓,各村要落实专人专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任务到组到户。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力度。沼气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建。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把改栏、改水、改厕、改厨、改浴等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强化沼气池质量督查力度。为了确保新建沼气池的质量,全市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技术员施工、统一全市补助标准、统一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施工标准,由经过国家培训,具有沼气池生产资历的技术员,持证施工。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池户全市统一补助标准为800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农户购买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人员建池工资。要在建池前农户与技术员签订建池合同,建池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新池建成使用运行正常一个月后验收,验收合格农户满意签字盖章后,技术员才能拿到建池工资。五是强化资金筹措力度。建一个沼气池约需2200元。今年建池任务大,资金缺口大,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我们要采用“三点子”的办法筹集资金,即上级项目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后盾单位扶一点。首先要努力向上争取,多争取国家项目和省市专项项目资金。其次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再次是各部门特别是工作组后盾单位要大力支持。

第三篇:(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浅谈临夏州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玉中

(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731100)

【摘要】临夏州沼气建设从2003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0年底,临夏州完成了“一池三改”沼气池91474户,普及率达到26%。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97个,县级服务网点1个。存在的问题:1.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6.科研资金严重缺乏。对策:1. 强化管理、科学建设;2.整合项目,突破投资不足的发展瓶颈;3.完善服务,持续发展;4.综合利用、长效发展;5. 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关键词】沼气 可持续 问题与对策

以农村户用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200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临夏州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沼气建设方面的产业政策,在全州农村能源建设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之下,截止到2010年底,完成了“一池三改”沼气池91474户,普及率达到了26%。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97个,县级服务网点1个。各项目县(市)都有了能源办公室,管理干部87人。全州已培训了1186名沼气生产技工和379名后续服务维管人员,为项目的建设和后续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当前,全州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一池三改”沼气池需投资6500元左右,但中央投资仅有1500元,由于我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一池三改”的系统配套建设,

难以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而暖圈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沼气的年使用时间和产气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方采用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1.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

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方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投料后漏气不能使用。

1.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使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点不着,出现较多的启动故障。由于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因此无法处理这些故障,直接影响到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1.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落实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

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的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我州已经建成沼气县级服务站1个,村级服务网点397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行也因维管人员的报酬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而困难多多,维管人员普遍年龄过大,文化程度偏低,单纯的依靠市场运行是无法保持沼气的维修与管理的。

1.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1.6,科研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我州对沼气池的产气规律没有进行过系统完整的研究测定,对适应临夏州建设的螺旋底池型、太阳能暖圈及多种发酵原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滞后,仅做了少量不全面的试验示范。因此,沼气池虽经过了多年建设,但没有形成基本的系列性技术资料,基础性试验系列资料严重缺乏,制约着临夏州沼气技术的进步和沼气建设的发展。由于没有沼气建设的科研资金投入,使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研究试验,而是靠老办法,旧经验来解决,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池型得不到推广应用,沼气建设缺乏应有的创新机制。

2,对策

2.1,强化管理、科学建设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机制,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通过采用太阳能畜禽舍、太阳能暖圈或和温棚进行保温增温,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在池体外加衬两层以上的厚塑料膜来提高池温。

采用螺旋底旋流布料式池型,利用其自身的大落差特殊结构,在产气与用气的过程中,使池底料液的产生流动,使原料不发生沉淀,实现动态发酵。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做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避免大进大出,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2.2,整合项目,突破投资不足的发展瓶颈

在沼气项目的建设中,全州各县(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了畜牧、发改、爱卫会等部门的建圈、改厕等项目,有效的克服了国家对沼气项目投入不足的困难,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项目正在从职能部门小范围的整合向州、县政府部门主动积极地协调整合过渡,使相关项目在申报阶段就实现了有机整合,提高了项目的整合程度。

项目整合应作为沼气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研究,努力提高项目的整合程度,扩大项目的整合范围,从部门整合向政府协调整合过渡,将项目下达后的后期被动整合变为项目前期的主动整合,建立项目整合的长效机制,来突破沼气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发展瓶颈。

2.3,完善服务,持续发展

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三级网络的服务功能要各有侧重,县级服务站要以技术支撑为中心任务,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解决沼气建设、使用中出

现的技术问题。乡级服务站要以“三沼”综合利用为重点,实现产业化发展。村级服务网点要以服务农户、维修管理为工作职责,保证农户沼气系统的正常产气使用。

建设一个高效运行、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提高农村沼气系统的使用率,延长沼气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沼气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4,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综合利用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要将沼气产业化建设做为沼气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的步伐。

2.5,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沼气工程是连接养殖和种植的纽带,是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今后加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这些技术包括:前后处理与厌氧消化一体化沼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太阳能主动式加热和整体保温装备与技术研究;沼气发酵营养调配机理与高产发酵技术研究;沼气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与施用技术研究;沼肥特性及其对农作物品质和生产特性的影响研究;低温、高产沼气发酵菌株接种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地域特点,建设相应的产气规律测试试验点,并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试验,不断总结、试验、示范和推广适合临夏州建设的池型和建设推广模式,对全面推动临夏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简介:杨玉中,1960年8月7日,1988年2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工作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农村能源。通讯地址: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临夏市红园路新闻大厦,731100,电话:13993061375,E-mail:13993061375@139.com

第四篇:发展沼气池建设新农村经验材料

近年来,我乡把沼气池建设作为践行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仅去年全乡就完成沼气池建设240口,今年又完成35口,是全县沼气建设最多的乡。到目前止,全乡已建沼气池429个,建立沼气示范村4个,沼气入户率达到了10%,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既解决了群众燃料难的问题,又净化了村容村貌,增加了

群众收入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立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沼气能源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抓。二是明确奖惩,对驻村乡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务到人并与下乡补助等挂钩;对建池积极性高的群众在资金、物资上倾斜扶持;对沼气建设任务完成好的村优先考虑评优评先并在乡党委经济工作会上给以重奖。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中,我乡在乡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万元对松西、桑坪、新坡下杨、寿水、郭家6个沼气建设先进村进行了表彰通报。通过完善机制,形成了全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抓沼气的工作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我乡沼气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多轮驱动,强化资金筹集。

一是宣传发动。我们通过全乡村主干会议、集中培训,通过张贴广告和标语、新闻报道、组织干部和业务骨干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沼气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燃气体,不需钱买,家家户户都可用来烧水、做饭、取暖、点灯的新型优质可再生能源。同时给农民兄弟算好三笔帐,即政策帐、经济帐、生态帐,政策上,省、市、县都在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号召大家抢抓机遇抓紧建池;经济上,现在的煤、液化气都在涨价,而农户只需一次性投入一点钱建一个沼气池通过综合利用,就可长期受益,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生态上,沼气池建成后,农村的厕所、畜禽圈舍等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状况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且用沼气池,不用再受烟熏火燎之苦,能有效保护好森林植被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示范带动。我们先后建立了松西、下杨、新坡、寿水4个示范村有200户示范户,并召开了5次全乡的沼气建设现场会,先后有3000多群众到示范村参观考察,通过示范户的现身说“法”,让沼气建设带来的实惠摸得着、看得见,极大地调动起农民兄弟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从原来的“不敢干、不愿干”,变成了“争着干、抢着上”的新局面。三是政策推动。建一个沼气池平均约需资金2500元,在推动过程中,我们积极研究、分析上级政策,制定了“向上争、财政挤、农户筹”的措施,多轮推动沼气建设。向上争:我们主要是抢抓我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机遇,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与扶贫等项目进行“打捆”,实行建沼气与改厕、改畜、改圈、改水、改电、改路同步进行,整体开发。共争取各级各类资金70多万元。财政挤:我们在乡财政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建设好沼气池的农户给予100-200元不等的奖励,以提高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农户筹:主要是引导村集体和农户筹资投劳,两年来农户筹资就达15万元、投劳近万个。

三、严格管理,强化服务保障

一是严格监督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坚决做到“四不”:不划线不开挖,不备料不配套,不配套不给灶,不产气不给报,实行质量包干,确保建一池、成一池、用一池。二是物资发放实行公示。物资发放由驻村干部和村组物资监管员共同负责,并定期在项目村村务公开栏公布,确保建设物资足额到户,对上级的扶贫和补助资金在建池验收合格后,采取直补方式直达到户。三是建好技术服务站。积极配合县能源办在市场建好一个沼气技术服务站,为建池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提供沼气器材服务。积极搞好建后服务工作,给建池户吃下“定心丸”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发展富民池建设新农村

中共延寿瑶族乡委员会 延寿瑶族乡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乡把沼气池建设作为践行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仅去年全乡就完成沼气池建设240口,今年又完成35口,是全县沼气建设最多的乡。到目前止,全乡已建沼气池429个,建立沼气示范村4个,沼气入户率达到了10%,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既解决了群众燃料难的问题,又净化了村容村貌,增加了群众收入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立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沼气能源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抓。二是明确奖惩,对驻村乡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务到人并与下乡补助等挂钩;对建池积极性高的群众在资金、物资上倾斜扶持;对沼气建设任务完成好的村优先考虑评优评先并在乡党委经济工作会上给以重奖。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中,我乡在乡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万元对松西、桑坪、新坡下杨、寿水、郭家6个沼气建设先进村进行

第五篇:关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考

方忠敬

●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家园、减少污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支增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能推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坚持“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沼气建设视为新时期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以沼气建设构建和谐生态家园,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三是抓规范化、标准化建池技术推广,把好建池技术质量关,完善建、用、管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四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农民受益,利国利民”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要把这项利国富民的事业办好,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农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的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发展农村沼气能避免大量焚烧作物桔杆和树木,一口沼气池就可保护一片青山绿水,可有效地保护大面积的绿化成果。沼渣、沼液可以改变农田肥料结构,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桔杆、人畜粪便"农村三废"的利用,极大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全面消除污染源,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新能

源,也就是说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变废为宝,降低能源的公益工程,在农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快速发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纳入农业发展目标之中,发展沼气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任务之一。我们应该把沼气建设视为新时期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坚持“小沼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以沼气建设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立足“三农”,把小沼气建成大产业。发展农村沼气既是一项符合农村实际、能使农民真正受益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又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调查,农户建一座8-10M3的沼气池投资1200-1500元,使用期15年以上,年可节省做饭用煤、照明用电开支近800元;使用沼液、沼渣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年节省化肥、农药开支200元左右;沼液喂猪节约饲料成本按20元/头计算,养畜增效150-200元;种植业增效也在150元左右。一座8-10 M3沼气池每年直接效益在1200元以上,通过建设沼气,形成家庭庄园式生产格局,既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为此,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大力发展沼气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作为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载体,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完善机制,形成沼气建设的整体合力。沼气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发展沼气产业的强大合力与动力。为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开展,我们把沼气建设作为农民办实事中的第一件实事来抓,建立并实施“三个工作机制”:一是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应广泛开展沼气建设帮扶活动,通过分包到乡、分包到村,实施集中帮扶,带动所包乡、村沼气建设全面发展。二是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出详细的奖惩办法,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并召开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拿出资金对先进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各级发展沼气、建设沼气的积极性。三是“五有工作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沼气建设有领导、有机构、有经费、有车辆、有目标奖惩,保证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用制度与措施推动沼气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政策扶持,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一是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二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村沼气建设;各乡镇、办事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三是各相关部门应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村建设、农民新村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移民建村、村庄整治、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示范村,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四是加大信贷投入。各级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为建池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四)面向市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沼气,重点在技术、关键在服务。我们认真总结历史上沼气建设几起几落的教训,感到要想使沼气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建池的技术含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力度。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

采取以建代训、实地操作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掌握和使用沼气技术的水平。其次,推行专业化施工。组建专业施工队、管道安装专业队和沼气建设服务组织,由施工队与建池农户签订协议,向建池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包建、包修、包赔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建池速度、降低建池成本,还可以激励施工队的工作热情,提高沼气建设质量,更好地服务农民。第三,推广模具建池技术。实行标准模具建池,能够提高沼气建设质量与速度,提高沼气建设的成功率,降低沼气建设成本。通过面向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沼气产业向市场化运作、标准化施工、专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五)加强宣传,营造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搞好宣传发动,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农民增强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发展农村沼气的关键。我们采取领导带头搞示范、新闻媒体搞宣传、群众现身说法、专家技术人员现场讲课、组织版面巡回展、农民互相交流等措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沼气建设与使用知识和省内外沼气建设动态,并在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为广大群众了解沼气、发展沼气、安全使用沼气,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同时,通过实施典型引路,组织群众特别是妇女同志,到沼气建设示范村现场观摩,实行示范带动,在全国上下形成大力发展沼气的浓厚氛围。

(六)养殖跟进,为沼气建设提供配套保证。沼气建设既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又离不开养殖业发展,发展养殖业、为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是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应把发展畜牧养殖业放在与沼气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其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出台一系列鼓励农民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对沼气普及率达到50%的村,市、县畜牧部门设立综合服务点,免费供应动物疾病防治疫苗;对发展沼气的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提供包括疾病防治、品种改良、

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同时,每个乡镇配备3~5名畜牧防疫员,组建防疫队伍,健全防疫网络,为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七)统筹兼顾,推动文明生态建设。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切入点,以此为契机: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典型示范,辐射推广,综合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二是要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工程、植树造林绿化、发展庭院经济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沼气生态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方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