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项目部

2022-08-14

第一篇:基层党建工作项目部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总结

建立和发展党员志愿者队伍,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实践并不断探索完善党员志愿者队伍、项目和机制建设,对于强化基层党员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高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今年4月,经xx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决定,选报《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项目和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作为我镇2010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并获区委批准实施。半年多来,通过持续有效的探索实践,我镇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脉络渐成,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现就我镇实施该项目的具体措施、主要成果、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四个方面作如下总结:

一、项目实施具体措施

1. 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党员志愿者队伍结构。对全镇党员进行认真梳理和规整,充分发挥好机关、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工作优势,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原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分布的党员志愿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编队,使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组成结构更加多元化,配置更加优化。

2. 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党员志愿者服务特色。镇党委专门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根据不同阶段党政工作重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由镇直机关及相关部门对各类志愿者分队进行专门对口指导,确保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3. 强化支撑,保障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开展。确保做到“四到位”,即成立组织到位,指导激励到位,建立台账到位,活动实施到位。目前我镇正在探索建立可行性强、全面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体系,努力搭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平台,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保障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开展。

二、项目实施主要成果

1. 网络基本健全,队伍不断壮大。以xx镇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镇党委统领,镇机关、村(社区)党总支主抓,各支部组织实施的三级组织网络,夯实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基础,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教育,激发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坚持以党员为骨干,以党内带动党外,推动党员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镇7村1社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共9支,吸收志愿服务人员357人,其中党员129人。

2. 服务范围扩展,社会认同提升。本着“党政所想、社会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工作原则,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自下而上,分级分类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项目从最初的慰问孤寡老人、清洁社区卫生,发展到目前5大类共10余个子项目,服务范围涵盖了环境保护、扶贫救助、医疗义诊、抢险救灾、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志愿者们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3. 载体不断创新,服务特色彰显。加大服务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推进载体创新,是推进党员志愿者活动长效化发展的关键。我们在依托社区服务机构、敬老院等传统服务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放式社会化服务渠道,以服务困难党员和群众为重点,开展结对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助老、结对助残等上门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xx镇综合文化站先进电教资源,定期免费为镇、村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电化教育等服务,努力满足群众个性化精神需求。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一是党员志愿者队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我镇党员志愿者队伍以离退休老党员为主体,总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服务内容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力量未能广泛参与,服务宽度和深度的拓展空间有限,制约了党员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是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体系有待探索完善。目前,我镇已建立起党员志愿者的吸纳、管理制度,但行之有效的培训、激励等配套制度仍属空白。在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中,成员的吸纳、培训、教育、考核、退出等程序随意性仍然较大,对党员志愿服务的有序健康发展有一定阻碍。

三是党员志愿者服务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资金主要来源于镇、村(社区)和有关部门的党建工作经费,用于提供志愿服务的资金没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或其他优惠政策支持,影响到企业、个人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支持,从总体上看党员志愿者服务仍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融资渠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与社会有利资源实现平台共享、成果共建的工作模式,主动与高校志愿者协会进行双向合作,力争尽快挂牌建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用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为我镇党员志愿者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集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培训教育、评价激励为一体的工作制度体系,着力搭建好社会服务和网络服务平台,为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强与社区、村共建单位、共建部门和社会公益团体的协同合作,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经费的开源节流。

第二篇:项目部开展走基层活动工作情况汇报

集团公司工会号召开展的“走基层、进项目、访职工、办实事、强管理、促发展”活动是倾听职工心声,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为公司发展打基础的一次活动,更是xxx年建筑公司各级工会的重点工作。xxx客站项目部工会在上级工会的组织安排及项目党政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建立组织机构,详细制定活动方案,紧密围绕重点调研课题,扎扎实实开展“走基层”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定活动目标。按照活动要求立即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支部书记王成军担任,工会主席刘志勇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综合部。活动小组成立后,通过多次讨论,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项目走基层活动目标:确保在“走”中倾听职工呼声,了解哪里是职工最急、最难、最忧、最盼解决的问题;在“访”中秉持务实作风,维护群众利益,真正做到解职工之忧;在“实”处体现工作成效,做到职工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将职工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切实提高生产一线职工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二、传达活动精神。目标确定后,项目通过公示公开、个别座谈和组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建筑xx发〔xxxx〕xx号文件内容,传达活动精神及项目活动实施方案。帮助职工了解活动目的及意义,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献言献策。

三、广泛开展活动。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白天休息时间短。活动小组合理利用时间开展活动。一是利用晚上下班时间,走访职工宿舍,与职工单独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二是采用现场职工分组调休,开展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大家集中讨论,畅所欲言。三是发放调查问卷,项目信箱不记名回收问卷三种方式收集职工意见,倾听职工心声,了解职工困难,为下一步的办实事工作确定努力方向。

截至目前共搜集职工意见xx余条,其中当即解决xx条,限于权限解决不了的x条:

1、项目职工xx购房困难。由于工作性质,我公司大部分职工跟随项目四处漂泊。新入职的外地大学毕业生及家在四川边远地区的老职工的共同难题,就是在xx购房。他们在xx有亲属,少有朋友,而由于工期紧张休假困难,回xx机会少之甚少。这样他们无论在了解房源咨询还是办理各种手续上面,都存在很大困难。希望公司能够成立职工服务站,集中为职工办理各种手续。最好能够组织团购商品房,享受优惠政策。职工在xx安家,才能在企业安心工作,增加企业凝聚力。

2、项目职工培训考试困难。项目职工常年在外,参加业务培训的名额有限,甚至有名额都没有时间参加,由于路途远,时间长而被

迫放弃。虽然项目能够组织业务培训,但是毕竟师资力量有限。如果想让项目上的职工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需要公司帮扶。比如请讲师定期到某一片区进行短期培训。这样临近项目就近安排。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外地项目的年轻职工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

3、项目职工与家人团聚难。项目很多职工家境普通,负担较重。由于长期漂泊,终年不能回家探望。家属到项目探亲又存在路费开销困难。希望公司出台政策,因工作不能回家探亲的职工,享受每年规定次数的反探亲,解决家属往返路费。职工家庭和睦,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投入工作,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4、项目职工年休探亲假延续困难。目前新上项目多,职工流动性大,有可能上半年在x项目,下半年在x项目,按照规定,在一个项目不满半年无探亲假,新项目不认,老项目不接,导致职工个人又没休假又没享受待遇,能否让休假制度在公司不同项目有延续性,以适应现目前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让职工安心、舒心到在哪上班都一样的感觉。

xx客站项目部

xxx年x月xx日《项目部开展走基层活动工作情况汇报》

第三篇: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课题方案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课题研究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流向分布:大区域相对集中但小范围分散流动。流动党员流向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一般是从农村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兴山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目前全县流出党员218人,能证实身份的流入党员仅5名。流出省外的130名,流出至省内的88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59.6%、40.3%。党员主要流向 等地。从行业上看,全县大多数流出党员分布在挖煤、建筑、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二)流动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增幅随改革而波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膨胀。我县2005年底流动党员为137名,2007年流动党员数达218名,同比增加了59%。我县流动党员外出主要集中在几个时期,在农村科技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时期,农村出现大批剩余劳动力;国有集体企业普遍改制时期,使大量下岗职工党员外出;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而使许多党员干部离岗待退或提前退休后变成流动党员。

(三)党员构成: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身份,全县218名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204名,占93.6%,明显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年来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年龄,全县流动党员仍以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下者180人,占82.6%。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149名,占流动党员数的68.3%。

(四)思想状态:主流突出但消极趋向也很明显。流动党员思想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流动党员党性意识强较强,迫切希望有个“家”。企业业主和群众多数认为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强,影响较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教育管理的松懈和滞后,流动党员的思想防线正经受严峻的考验和冲击,整体思想水平存在明显下滑趋势,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意识、组织观念日益淡薄,

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蔓延,流动党员不“亮证”。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二)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不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

(三)管理难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

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四)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一是不想转。因流动不定、不愿受监督约束、缘于利益顾虑不想转移,还有的认为用人单位对党员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不愿转移。二是转移组织关系程序复杂。目前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往往要经过“三上三下”,如一名农村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到县外,要经过村支部——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外地某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接收党支部这样一个复杂过程,流动党员感觉费时费力,干脆不转。三是用人单位未建党组织,流动党员不知道党组织关系向何处转移,转出单位与接收单位缺少沟通衔接,党员组织关系是否实现转接存在管理上的脱节现象。

(五)身份难明确。一是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成为“隐身党员”,不“亮证”。

(六)作用难发挥。一是部分流动党员认为流动党员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视为负担,担心影响自己打工和

挣钱。二是一些流动党员感觉“报效无门”,有的想报效家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要求,混同一般群众,放任自流。四是有的流动党员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认为自己是改革的受害者,对党心存怨恨,思想抵触,牢骚情绪大,在群众中反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三、指导思想

依托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纽带,推行服务承诺制,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用党组织的真情关怀,吸引流动党员主动办证、亮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服务承诺”主要内容

就业指导。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政策咨询。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劳动、工商、税务等方面政策咨询服务。

权益维护。根据诉求,协调司法等部门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协调用工单位为流动党员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

困难帮扶。对特困流动党员实行生活、创业、家庭

困难救助。

(二)、“服务承诺”主要措施

1、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县、乡、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抓好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落实阵地、人员、经费。在相关单位实行流动党员出入登记制度。二是成立关怀理事会。农村和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关怀理事会在社区(村)无职党员中、社会工作人才中确定一批理事成员,为流动党员提供思想、工作、生活关怀服务,切实解决“流出党员外出之忧、流入党员居家之难”。

2、规范服务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分类教育制度;三是持证管理制度。

3、拓宽服务方式。立足主动服务、真情服务流动党员,采取三种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一是代理服务。服务站点都提供证照代办服务。二是上门服务。服务站点上门送政策、送信息、送书籍。三是专人服务。安排在家党员与流出党员、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开展“一联一”服务。

4、健全服务机制。推行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实行“四结合”。一是服务与持证管理相结合。承诺的五项服务,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享受。二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抓好流动党员分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和服务相互促进。三是服务与

发挥党员作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四是服务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招收流动党员,既解决流动党员就业问题,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五、研究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一是构建县、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县、镇、村三级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库。基层党组织为每个流动党员建档立卡,掌握党员各方面的情况;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工商、计划生育等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配合搞好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双向互动管理体系。一方面,县内主要依托县流动党员管理领导小组、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建立镇村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关怀理事会。建立健全关怀服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青年的网络。四是延伸管理链,实施“红色阳光”工程,培养关怀外出务工青年和在校学生的网络。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基层党支部每季度将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登记情况上报上级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实行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一联一”结对。

三是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结合党员承诺制目标责任书,要求流动党员做出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分类教育制度、持证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关怀理事会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承诺服务体系。一是着力营造环境。对流动党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引导和保护党员合理流动。同时,通过劳动等部门,及时为外出党员提供劳务信息服务,并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开展劳务输出。及时了解外出、外来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流动党员安心务工经商。二是努力提供保障。为流动党员提供技能、物质等方面的保障,既提供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也及时与流入地党员组织取得联系,使流动党员外出有依靠。流动党员外出前,基层党组织指定专人进行行前谈话教育,重点引导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三是积极打造平台。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力度,通过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流动党员的家乡观念,激发他们回乡创业、发挥作用的激情和愿望,真正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商会、专业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外来流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诚信经营、守法致富、扶贫济困。四是积极吸收外来流动

党员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党员代表会议,推荐优秀外来流动党员进入企业(协会)管理层,把外来流动党员纳入各级评选表彰范围,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权利。

四、工作步骤

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组织调研阶段。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数量、去向、来源、组织关系接转及个人基本情况等;建立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加强跟踪管理,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化管理。

2、组织实施阶段。召开专门会议,明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选择2-3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3、总结阶段。认真总结工作做法和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

五、组织领导

成立创新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修武同志为组长,分管副部长杨四龙同志为副组长,抽调相关科室和相关乡镇、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将创新项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强化流动党员领导小组相关

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创新项目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工作所需经费2万元。

加强对创新项目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六、课题研究人员

第四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型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一对一”结对帮扶

项目所属领域:结对帮扶

项目实施单位:xxx社区项目拟实施时限:2012年

项目背景:xxx社区根据上级党组织有关精神和要求,在社区的党建积极分子中发展了批新党员,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有不少人纷纷向社区反映,自己对于党员发展以来党建工作等很多方面的业务知识还掌握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希望得到有关指导和培训。同时,社区还敏锐发展这次未被发展的一些党建积极分子情绪有些低落,士气有些消沉。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社区一方面迅速联系区委党校的老师,组织开展了社区基层党务知识培训暨社区书记结对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机关党员与建党积极分子“一帮一”实施方案》,通过这两个层面的结对和帮扶,充分发挥社区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并让建党积极分子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帮助和培养。

项目设计与基本思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党支部的优势,大力发挥社区党建活动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了党员与建党积极分子“一帮一”活动。同时,搭建了学习锻炼的三人平台。是自学平台。社区开展了党员十部读书竞赛活动,平时党员十部坚持自学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 1

策,建立自学日志以及“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鼓励党员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种函授学习。二是理论平台。开办了“大家讲坛”系列讲座,内容涵盖了党的理论、党建知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电子政务、民政社保等主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培训的菜单。让党员干部和建党积极分子,共同感悟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认识和实践理念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三是实践平台。建立了社区制度,部分建党积极分子联系社区,积极帮助社区重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结对帮扶,强化素质。党员和建党积极分子“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确定一帮一帮扶对象、调查摸底、实施帮扶等三个阶段进行。积极帮助了建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建立起双向沟通机制。如党员了解帮扶对象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思想状态,帮助分析原因,明确帮扶的内容和目标,认真制定帮扶领域。以解决思想问题为切入点,从强化工作措施入手,对帮扶对象进行全程服务,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支部还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和通报总结结对共建活动的进展情况,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沟通、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推进了结对帮扶和结对交流活动。

集思广益,共同发展。今年结对交流仪式上,社区书记,分别就《社区党员教育和管理》、《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等

方面的工作特色作了经验发言,社区书记现场签订了结对交流共建责任书,明确了目标和责任。经过几个月来的运作实践,社区党支部打造了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共建体系,通过社区共建、警民共建、企居共建等多种形式,使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计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来。探索了社区共同管理党员加强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预期结果:“一帮一”活动是有“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使用党内帮扶和个人帮扶的结对的形式除了帮扶党员困难户,对社区的贫困居民户,孤寡老人、下岗失业职工等需要帮扶的对象,支部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做到重要时刻资助钱物,平时送智力送技术,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

实施计划与工作措施:积极创新党建理念和工作方法,以结对帮扶与结对交流为结合点,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推出了系列制度和措施保障。

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例会制度。党员和社区书记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结对帮扶的党员和社区党务工作者,交流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并就“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探讨专题研究。

二是找准结对帮扶交流的结合点。党员建党积极分子和社区书记,围绕结对帮扶交流的具体目标任务,加强沟通协调,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打造亮点、创新品牌、共同发展。

三是强化考评考核。社区党委、支部具体分工,建立活

动记录制度,对开展活动的次数,办实事的件数,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及时督查、通报情况,并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工作落实、措施明确、特色创新的给予表彰;对敷衍塞责,推诿拖拉、效果不明显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项目领办领导(第一负责人):xxx

负责主体(直接负责单位):xxx社区

市委组织部审核意见:

注:该表申报项目,主要是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拟从点上进行创新探索的党建工作项目。

2012年4月

第五篇:项目基层党建工作的“三抓四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国核电建设的生力军,面对蓬勃发展的核能事业,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指导性,为公司“二年振兴发展、五年跨越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是项目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党建工作已经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而工程项目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基地、对外交流的前哨、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传播企业文化的阵地,项目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的企业的社会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创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项目党建工作,要努力做到“三抓”和“四为”。

一要抓思想认识:要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为契机,打造“学习型”团队建设,要深入项目基层调查研究,让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组织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把现场思想认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中来,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行为规范,建设先进的项目文化,同时要把思想认识工作由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由管理团队向协作队

伍延伸,在现场形成思想统一,精神振奋、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要抓能力建设:“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胸怀开阔、经验型和知识型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企业政工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项目管理正朝着“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则、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及在队伍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和先进性建设,本着“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引导和培养力度,把“党员培养成核心员工,把核心员工培养成党员”,为项目的经营发展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要作风改进:要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以四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项目作风建设,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把作风建设产生的巨大动力,切实转化为推进项目经营发展的具体行动。要求广大干部职工以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戒骄戒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三创精神”,把项目工作难点重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实现项目党建工作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性,赋予“创岗建区”、“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工程”等争创活动新内涵,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党员队伍攻坚克难的示范带动作用。

除了做好党建的三抓工作外,项目党组应该着力引导和培养

党员干部的四为能力:

一是敢为:“敢为”就是要解放思想,开阔胸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做群众最期盼的、对项目经营发展最需要的事情,要有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思想的大解放开创工作新局面,引领科学发展新跨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多想怎么能行,少提怎么不行;多想方法办法,少提为难困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要把党建的重点放在项目工作的难点重点上,围绕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开展各项工作,发挥党员队伍攻坚克难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能为:“能为”是指党员干部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要求不断提升,施工中的新难点、新管理、新技术问题不断涌现,项目党组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加强能力学习,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上来,合理使用起来,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培养引进项目建设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用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是甘为:“甘为”是指党员干部要有甘为孺子牛的品质。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项目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要时刻心系群众、行为群众、耳听群众,把项目基层和群众的需

要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项目建设的“硬骨头”交给党员干部去做,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四是有为:“有为”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提升执行力、实现项目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的建树。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形成一种蓬勃朝气、一种昂扬锐气、一种浩然正气!必须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雷厉风行、高效运作、全面增强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快而有力推进,确保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落实;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踏实,对工作倾注心血,为事业燃放激情。

项目是企业的效益源泉,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基层,只有抓好项目党建,企业党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三抓四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调查问卷下一篇:酒吧品牌推广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