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贸易战的矛盾所在与中国应对思路

2022-09-11

自2018年3月以来, 美国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以限制中国发展和对外出口, 不仅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增加特别关税, 限制中国企业对美贸易投资并购, 还公然背弃贸易谈判共识, 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挑动其他国家对中美贸易战双方进行战队, 试图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历史在中国重演。自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 日本出口极速下滑, 从1985年的贸易顺差6.7万亿日元降至1990年的贸易逆差3.8万亿日元, 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强烈的震荡。

然而从2019年1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数据来看, 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元, 比2017年增长2.7万亿元, 同比增长9.7%。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233.2亿美元, 创2006年以来新高。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1.3%, 从美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长0.7%。中美贸易战似乎对中国的影响不大。有学者认为一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美国在本土或别国难以找到有价格优势的替代品, 所以增加少量关税不会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 二是因为中美贸易战的激烈时期集中在2018年的下半年, 此前已经有不少进出口订单形成, 且由于中美一直在进行双边谈判磋商, 新消息不断, 中国的出口商都急于在贸易限制政策生效前备产, 所以形成“抢出口效应”, 导致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不降反升。这种观点仅仅是从贸易战的短期效应来解释, 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与美国的贸易互补模式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日本的竞争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对美贸易保护措施的应对策略也与日本差异明显, 所以今天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必然与之前美日贸易战的结果不尽相同。从长期来看,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在产业结构的战略领域出现重叠, 两国在国际分工方面势必出现竞争, 这也是美国迫切发起贸易战的原因。

现今中美贸易的主要矛盾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里, 中美经贸关系呈现互补状态。美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依托于以服务为主的工业化上, 专注于研究与开发, 向全世界输出高新技术产品, 信息技术产品, 服务产品和金融产品。因而其制造业呈现萎缩, 无法满足本国内对相关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而中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依托于低价劳动力创造的制造生产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加工工厂,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 据2017年美国商务部统计, 美中双边货物进出口额高达6359.7亿美元, 其中美国主要对中国出口机电产品, 植物产品和高技术运输设备, 对中总出口额为1303.7亿美元;而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 其次为家具玩具、纺织品、贱金属及制造品等。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5056.0亿美元。

虽然由于世界技术革新和发展, 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增加, 但是货物贸易依然主流, 占世界总贸易额的近80%。因而美国不仅对华形成了巨大贸易逆差, 对其他经济体也存在巨幅贸易逆差。正是因为美国注意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一点, 金融危机后, 美国将再工业化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力图“脱虚向实”。美国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 2011年对智能制造、生物技术、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就占到了全球份额的33%, 推动纳米技术、高端机器人、能源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特朗普上任后, 更是通过税改和补贴政策, 强推传统制造业回流,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随着中国制造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不断加大, 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中国应运而生的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 逐渐摆脱中低端制造地位, 向世界产业链的高端区域靠近。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定位中, 与美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高端技术领域重叠性增加, 如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中美原有的互补型贸易关系逐步改变为竞争型贸易关系, 中美矛盾日益激化。2018年3月23日, 美国宣布对中国至少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涉及产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等。这种针对性的关税壁垒印证了美国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不安和戒备。

另一方面, 一直以来, 美国不惜以巨大贸易逆差为代价来限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国家安全”考虑为借口, 禁止向中国出口包括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和军品。虽然有数据指出如美国放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美国却为了抑制中国高新技术发展始终严控对华高科技出口。一方面他们指责中国的市场准入限制过多, 对本国企业在采购、补贴等方面偏向, 使外资产品难以打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他们限制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出口和中国对他国的投资收购, 试图减缓中国高新技术的萌芽和发展。众所周知, 中国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一直以来秉行的思路是“以市场换技术”。利用国内庞大消费市场的订单的规模和潜力吸引外资企业, 并实现外企企业的技术转让。通过对外资公司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创新, 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产业。“高铁模式”就是这一政策下的优势产出。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攀升和竞争力的提升, 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发展卧不安席。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冲突逐渐升级。

美国未来可能对中国采取的措施

纵观美日贸易战的历史过程, 由于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变, 和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宏观领域等发生贸易摩擦升级, 美国对其的解决手段从强制性关税、配额到签订自愿出口限制贸易协定, 汇率压制, 迫使其扩大、开放市场。由于现阶段中美之间的产业结构重叠性并不高, 且从我国自与美国贸易战打响以来的强硬表现来看, 美国强制性关税壁垒、配额管制的贸易保护政策收效甚微, 对我国较大出口量的生活必需品加征高额关税还会将压力转移到本国内消费者头上;历史以来我国的战略定位和日本根本性不同, 迫使中方签订自愿出口限制贸易协定的手段更不适用。因而美国对中国在汇率层面施加压力更为可能。改变现有的强美元格局, 限制人民币贬值甚至强推人民币升值, 以缩小两国贸易逆差。另一方面, 美国很有可能继续优化本国税收政策, 吸引跨国企业回流, 把国际工厂搬回本国内, 创造就业, 使本国制造业回暖, 增加国内供给, 减少对外进口。

中国对中美贸易战的应对策略

面对中美激烈的贸易冲突, 中国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前景选择。一是继续加强谈判, 和美国在全球治理框架下加深合作, 维持和平稳定;二是逐渐实现中美经济脱钩, 摆脱依赖和制约, 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在国际贸易方面重新确定平衡关系,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保障全球和平稳定和经济的有序发展不仅是中美双方的责任也是最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中国应和美国就双方贸易往来问题加强沟通和协作, 创造新型双边自由贸易模式, 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促进双方企业的发展。同时, 完善国内法律, 如反倾销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 维护我国正当权益, 保护我国企业利益不被侵犯;利用WTO相关机制和条例, 有据可循, 有理可依的解决贸易争端, 增强话语权和主动权, 提高国际影响力。

我国应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提升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和国际竞争力, 提高中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低易替代的劣势, 减少反倾销贸易风险和由知识产权带来的贸易问题, 应对他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抵制美国的出口政策歧视。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构性和长期性, 中国应与更多的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力争在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中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中国在对美国加强谈判的同时, 也在避免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严重受制于美国的方面做出努力。现行“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亚欧非三大地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了贸易经济往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抵制美国单边主义压力的最有效手段。

摘要:2018年3月23日美国发布301调查结果, 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 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此后中美针尖对麦芒, 各自对两国进出口贸易下多名目商品增加关税。然而从2019年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 中国出口贸易似乎并没有遭到重创。本文剖析中美贸易矛盾的深层原因, 并辅以和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对比, 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形式和结果, 并对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贸易保护,再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多边贸易

参考文献

[1] 刘建江.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三维成因.武汉大学学报2018, Vol.71 No.5

[2] 董德志, 金佳琦.贸易战之危与机:美日贸易战史鉴.金融史话, 2018.04 Vol.71

[3] 林名臻, 郭真.中美贸易战的根本-贸易失衡问题探析.湖北社会科学, 2018.09

[4] 王勇.论中美贸易战与双边关系的未来选择.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03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下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