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日本经验视角

2022-09-11

一、引言

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事实上,中美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的范围,对全球各方面事物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下行、贸易停滞和需求的全面萎缩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提出了“美国优先、就业至上、重构美国的中产阶级、重建伟大美国”为原则的经贸保护政策。2018年1月,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演讲中提出:“我们支持自由贸易,但必须是公平且对等的。”由此,在“美国优先”、“美国伟大”的原则和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公平主义”理念指导下,中国成为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目标。美国“接触+遏制”的战略框架开始快速向单纯“遏制”演变升级。

吴其胜提出,“鉴于短期内两国在实力对比和发展模式上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除,战略竞争将会成为中美关系新常态”。中美贸易摩擦已不可避免,并且表现出长期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对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经贸政策,中国需要进行理性的研判,审时度势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努力实现双方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

本文旨在梳理分析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经贸遏制措施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探讨中国目前所处局面、未来发展和应对方法。

二、美国对华遏制政策背景

(一)历史背景

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美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不满,实际却是对中国20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之势的担忧。9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最终确立了美国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世界老二并不好当,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和日本。美苏冷战时期,当时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这场四十四年的对立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1978年,日本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一新威胁,美国同时对日本实施“301调查”,将其列为了“不公正贸易国”。在签订“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史上“失去的20年”开始。

为维护自身地位,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着警觉的态度,将中国视为全球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相比较于奥巴马执政时期对华构建的“软遏制”,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强硬、手段多样,有利益色彩浓厚的特征。

(二)近年中美货物贸易现状

中国是美国出口的第三大市场,也是美国进口的第一来源国。美商务部称美国整体贸易结构呈逆差,出口额约占40%,进口额约占60%。201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8786.8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逆差额为4191.6亿美元。

然而,中美货物贸易巨额逆差的原因是多样的。第一,现行的“原产地”统计原则,以“报关登记”为数据采集途径,实际上夸大了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第二,美国十分重视在出口管制上保持自身科技优势,长期奉行利用审批、许可证等手段限制技术出口。若美国放弃或放松这种管制,货物贸易逆差将会大幅改善。第三,经过第三、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内地制造业迅速发展,由此美国对中国从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并不断扩大。第四,陈继勇和杨格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民众“超前消费”的生活常态和作风,加上政府庞大的投资支出,很难实现经常账户的盈余。

美国单从货物贸易逆差角度来指责中国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政策,认为美国“吃了亏”。没有真正认清数字背后的多重原因和中美贸易的实际情况。从结果上看,一系列加征关税的措施,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信心和状态。

表3 2013-2019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三、美国对华遏制的根本成因

(一)是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性遏制政策

中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后持续加速,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增速略显缓慢,中美之间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威胁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美国已不满足于“合作型施压”的战略,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遏制中国发展。

(二)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第二版《外交政策百科全书》中提到意识形态提供外交决策的氛围,指导决策者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理解,并使外交决策合法化。而共产主义,似乎对美国人来说是美国建国以来意识形态受到的最大挑战。苏联解体后,美国自然而然的把这种矛头指向了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几十年来,美国一再干涉中国内政,怂恿和支持西藏、新疆、台湾和香港等分裂势力,企图分裂中国。美国不断实施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战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中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从贫穷的农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有力的证明了美国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另外,中国的制度自信正不断增强,相比较而言,美国和西方的政治模式频频遇阻,引起了美国等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敏感和不满,使得美国反共的立场更为坚定,反共行为更加激烈。

四、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对比分析

中国已进入战略性贸易摩擦期。许多学者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摩擦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日美贸易摩擦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研究日美贸易摩擦历程和经验,分析与中国的异同之处,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日美贸易摩擦回顾

日美的贸易摩擦发展演变轨迹可划分为起始阶段、升级阶段、全面冲突阶段、结构性摩擦阶段和缓和阶段。战后日本迅速恢复与发展,扩大了对美出口,引发了“出口型摩擦”。紧接着是以纺织品和钢铁为代表的原材料产业以日本自主限制出口暂告平息。而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摩擦也更多转向了电视机、汽车为代表的产业,这一阶段的摩擦也是通过日本限制对美国出口数量协议的达成缓解。最后一阶段,摩擦由货物贸易转向航空运输和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美国联合欧洲多国发表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日元三年内相对美元升值近1倍。最终,这场摩擦争端以日本在21世纪后陷入经济增长停滞二十年而画上了句号。

(二)异同比较

1、相同点

首先,非常直观地可以看到不论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是日美贸易摩擦,直接原因都是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增加引起民众不满,从而对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贸易遏制政策。其次,中方和日方在摩擦发生时期都在经济领域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同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均具有较大差距。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使其处处占优,中日两国处于防御被动的地位,因而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加以应对。

2、不同点

第一,时代背景不同。日美贸易摩擦正处于冷战时期,与前苏联的世界格局之争是美国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待日美摩擦美方不得已也会牺牲自身利益。而当今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中美之间的经济领域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第二,日美摩擦不存在意识形态不同的问题。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民族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更涉及到“体制异己”的问题。

五、结论

(一)吸取日美贸易摩擦教训

日美贸易摩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1.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往中国持有美元,往往去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国债利率较低,近年来利率更是不断下降,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已不再是中国政府与企业的首选,而直接投资不仅有机会换取技术,还有机会取得相较国债更高额的利润。2.不断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行业主要还是中低端制造业,其低附加值的特性,注定了它不是贸易制胜的关键因素,反而容易引起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所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竞争优势向高附加值行业转移,才是中国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最终出路。日本便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把美国要求减少出口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生产,名义上是对美国减少出口,实际上则是扩大对美国的输入。

(二)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

中美关系回不到80年代的蜜月期。应当意识到,尽管中美当前且未来仍然有着合作的空间,但是中美两国在过去四十年内建立的合作模式已然难以持续。中美关系之变,是整体的国际大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两国自身国情变化的结果。中美关系将进入战略博弈为主的新阶段,不会因人类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上的必然性。因此放下中美尚能融洽友好地合作的幻想,看清事实并准备好进行长时间战略博弈的准备才是中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三)中美博弈会对未来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要有足够的觉悟,中美的战略博弈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实力占优的超级大国,始终是中国开展对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由于以往中美两国政府与企业利益的深度纠葛,中美之间的博弈会深刻影响到中国的内政外交。而由于中美两国是现今世界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博弈势必会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述,中国在追求本国的利益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同时,也要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贸易摩擦是考验也是契机,我们要在学习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的消除解决贸易摩擦带来的危害。

摘要:2018年以来,出于国内政治需要,美国本着“美国优先”和“公平主义”的原则发起中美贸易摩擦。中美之间巨额的货物贸易逆差是美国对华全面遏制政策的直接原因,而在这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战略性遏制,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回顾中美贸易摩擦和中日贸易摩擦历程,有相似之处值得借鉴,中国需要理性研判,做好有效且长期应对贸易战准备。

关键词:美国对华策略,中美关系,贸易战,成因

参考文献

[1] 王栋,孙冰岩.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前瞻[J].现代国际关系,2016(12):15-23,63.

[2] 张玉环.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贸政策与中美经贸博弈[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03):12-36.

[3] 朱琳慧:2018年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全景图,参见网页:https://www. qianzhan. com/analyst/detail/220/190617-f6a11a64.html#comment

[4] 陈继勇,刘威.美中贸易的“外资引致逆差”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2006(09):42-48,96.

[5] 凌辉.美国出口管制对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2014(01):21-24,29.

[6] 林毅夫,第110次“朗润·格政”论坛“中美贸易摩擦新进展与应对策略”上的发言,2018.

[7] 陈继勇,杨格.中美货物贸易巨额逆差的真实原因[J].江汉论坛,2019(01):15-21.

[8] 王旭阳.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贸关系在摩擦中前行[J].现代管理科学,2018(02):54-56,93.

[9] 金海斌.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0] 樊勇明,贺平.经贸摩擦与大国崛起——日美经济战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学刊,2006(03):99-110.

[11] 王琳.日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41-43.

[12] 王勇华.从“何草不黄”看大国博弈[J].董事会,2019(06):96-98.

[13] 王鸿刚.新阶段的中美战略博弈与中国对美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9(03):7-19,63.

上一篇:多给学生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下一篇:基于品牌文化视角下的奢侈品艺术营销策略——以古驰Gucci时装品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