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算核算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项目预算核算范文

改进我国预算控制和预算会计核算的设想

一、引言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于公众利益非常重要,但通常不存在外部市场对其进行评价和调整。与私营 企业 的运作相比,预算在政府的计划、控制及业绩评价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预算不仅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机制,而且是约束政府财政行为的制度框架。首先,预算是公共政策的表达方式和政府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是政府取得和使用财务资源的主要依据。其次,预算是政府运作中广泛使用的控制工具。预算对特定用途的资金既有授权也有限制,政府单位必须从预算授权和预算限制两个方面证明其受托责任。(注:gasb, codification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30.2002,pp. b-13.)同时,预算是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立法控制和行政机构上级对下级行政控制的一种工具。立法机构根据拨款分类的详细程度,对行政机构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行政机构也可以对下属单位规定更详细和更具体的支出分类和月度及季度支出上限(也称为分派),从而限制其下属单位。再次,预算提供了一个业绩评价的基础。将实际结果和法定预算相比较,能够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评估资源是否已经获得以及资源是否按预期目的使用的信息。最后,预算也是一种财政资金监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手段。

考虑到预算和预算控制的重要性,除了强化预算的法制性——预算编制和批准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外,政府 会计 还需要运用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的匹配以及保留支出会计对财政资金进行控制,并提供财务信息,以便:(1)在行政机构内部,行政机构在机构领导设定的限额内支出,并证明与该限制是一致的;(2)行政机构在立法机构设定的限额内支出,并证明其遵循 法律 、法规、预算和财务限制条款的情况。(注:弗里曼、肖尔德斯著:赵建勇等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理论 与实务》(第7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62页。)这通常由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来执行。

然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核算不充分,只记录各个预算科目中的实际发生数,并不记录估计收入数和预算授权数,更不用说进行预算控制和提供预算比较信息了。在这种框架下,无论是支出机构还是核心财政部门,都难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踪各种收入来源和每个支出类别下的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而这种追踪却是对预算批准和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的前提。因此,实现政府会计(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合规性控制变得极为困难。针对以上 问题 ,笔者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应设置与会计账户相匹配的预算账户,将预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拓展为责任制,使用保留支出会计,提供预算比较信息,以改善预算控制,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账户的设置

鉴于政府预算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的刚性约束,政府应采用预算会计 方法 来追踪政府预算的批准和执行全过程,并提供预算比较信息。政府需要在实行法定年度预算的会计主体(如采用固定预算的政府基金或特种收入基金)账户体系中同时设置相匹配的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包括估计收入、拨款和保留支出(保留支出是指已订购但尚未收到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三类总分类账户及明细分类账户,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预算的批准和执行情况;会计账户包括收入和支出两类总分类账户及明细分类账户,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 经济 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设置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账户是为了对每一种收入来源和每一种拨款实施更详细的预算控制。明细账户的设置由法律和有效的财务管理决定,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的设置要匹配和一致,会计账户的详细程度应不低于预算账户,同时要注意对法定预算中的每一种收入来源和每一种拨款都设立一个独立的明细账户。此外,基金转账(注:政府会计中,基金指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务和会计主体。每个基金主体都与某一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和发行债务收益要在两个附加的预算总分类账中记录和核算,估计其它筹资来源和估计其它筹资用途。

为在账户中直观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需要进行融合,即估计收入账户和收入账户相匹配,拨款账户、保留支出账户和支出账户相匹配,估计其它筹资来源与其它筹资来源相匹配,估计其它筹资用途与其它筹资用途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政府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中,需要同时记录和反映来源于预算账户的预算数额以及来源于会计账户的实际发生数额。通过 计算 账户余额,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就可以随时反映出预算的待执行数额,包括收入的待收取数和支出的待支付数或剩余开支授权数额。设立预算账户,并对预算的批准和执行全过程进行会计记录,这是政府为加强预算管理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从而形成了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除了需要设置估计收入、拨款、保留支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外,还需设置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作为保留支出总分类账户的备抵账户。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余额表示这一部分基金不能用于拨款,故应从拨款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以便得出拨款的剩余可支用余额。换而言之,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余额是下一年度拨款的可用资源,但只给过去约定提供资金,而未保留基金余额是可为下一年度新发生的支出约定提供资金。总分类账中包括预算账户并不会 影响 资产和负债账户,因为资产和负债账户只记录实际资产和实际负债。“预计收入”和“收入”账户,分别用于记录会计主体预算年度的预计收入和实际收入。“拨款”、“保留支出”和“支出”账户,分别用于记录会计主体法定预算的拨款数、预算年度所发生的保留支出数和实际支出数。这些总分类账户除了提供有关预计收入、拨款和保留支出、以及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数据外,也可作为更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

三、改进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预算控制

我国预算会计 目前 采用收付实现制预算基础,无法对政府在某一期间内形成的法律责任和承诺进行监控,也不利于年度支出的控制和现金管理。针对现阶段我国腐败不断滋生、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低下等情况,笔者建议将预算基础拓展为责任制,利用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的配比和融合,使用保留支出会计,强化预算的法制性,以确保合规性目标的实现。责任制预算是在发出定单、签订合同和发生其它类似的要求当期或未来发生开支交易时记录交易,并通过保留支出会计来进行核算和控制。政府的预算控制包括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两个方面。

(一)政府收入的预算控制和核算

在预算意义上,收入包括所有财务资源的流入——增加净资产的全部金额。政府收入的分类首先按资金的用途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按资金来源进行细分。取得授权的个人或部门可以使用收入明细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并对各收入来源、收入情况进行监控。因此,估计收入明细分类账和收入明细分类账的可比性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定期比较各种来源的实际收入与估计收入,账户余额是各种收入来源的待收取数。行政管理者应 研究 估计收入与实际收入的重要差异以确定现实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估计收入是否可实现,以便采取行动确保合理估计收入的实现。改进后的政府收入会计核算具体如下:

(1)预算通过时:以预计收入总额借记“预计收入”,贷记“未保留基金余额”,并把各种收入来源的预计数过入到各自收入明细分类账的“预计收入”列中(借记)。该时点的收入明细账户余额代表本年度预计要实现的收入金额(或待收取数)。当预算年度内对预计收入进行修订时,如果是增加预计收入,用以上方法进行记录和核算;如果是减少预计收入,则借记“未保留基金余额”,贷记“预计收入”,同时在相应的收入明细分类账的“预计收入”列中贷记各自的金额。

(2)收入确认时:以实际收入总额借记“现金”(或“应收账款”),贷记“收入”,并在相应的收入明细分类账中的“收入”列中贷记各自的金额。此时收入明细分类账户余额,是截止当日的收入预计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代表了本预算年度未实现的估计收入额。

(3)控制关系:在预算年度内的任何时候,收入明细账户余额的合计数应该等于总分类账户的“预计收入”余额与“收入”余额之差。

(二)政府支出的预算控制和核算

预算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控制公共支出。当预算通过时,拨款就是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支出授权——在特定期间内履行拨款条例或法令指定目的和数额的支出义务。当授权的支出义务发生时,即发生了拨款支出。如果政府管理当局导致支出义务超过指定金额、超出指定范围以及在授权期限满后仍发生支出义务等行为,法律将加以处罚。因此,依据谨慎性原则,在每项购买定单和每项合同签订前要复查,以确定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有足够的拨款可用于支出,即使用所谓的保留支出会计。为实现对支出的预算控制,拨款、支出和保留支出三类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必须完全协调,以实现它们间的配比和融合。支出明细分类账应包括年度中有关明细拨款的数据,以方便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对每一种明细拨款进行监督和控制。

第二篇:浅析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

作者:任元红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仅在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域和部分交易事项中采用权责发生制。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收付实现制预算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因此,会计确认基础也应予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会计核算基础

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运用了权责发生制,其中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一半以上的成员国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采用了权责发生制。本文重点介绍西方国家预算会计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当前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现金制基础。现金制基础也称为收付实现制基础,这是最古老的会计基础。它要求会计的一切记录,无论是收入、支出,还是资产、负债,都应当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时间为准。现金基础会计核算是最简化的,它避免了那些本月应收未收、应付未付款项的核算,因而不需要通过应收和应付款项来进行时间调节。 修正的现金制基础。修正的现金制基础是指原则上采用现金制基础,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应计制基础。如对某些有明确期间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按应计制基础加以确认。

应计制基础。应计制基础即权责发生制基础,是指在判定收入和支出上,以会计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发生的时间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修正的应计制基础。修正的应计制基础是一种现金基础与应计基础的混合物或者改进基础。是指原则上采用应计制基础,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现金制基础。在收入上采用谨慎原则,而在支出上采用应计基础加上契约责任基础。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高估收入或少算当期支出所造成的虚假结余问题。

由此可见,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仅是确认时间基础的两个极端,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则是混合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将成为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

二、世界各国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通行做法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各国政府会计环境不断变化、政府在社会经济中角色重新定位、政府管理职能发生重大改变以及会计国

际化,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局限性日益暴露,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优势不断被各国所认同。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各国面临不同的经济、政治和财政环境,改革的具体方式、实施的范围和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早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之后芬兰、希腊、瑞典、美国、意大利、冰岛、英国和加拿大等多数国家在改革中根据本国的国情和财政管理的需要,部分地采用一些权责发生制方法来弥补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缺陷,或者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同时,保留了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收付实现制做法,从而形成了多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模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1996年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公立单位委员会,着手研究制定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的国际公立会计准则,还专门制定了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轨的工作指南。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引入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新趋势。综观各国的改革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 以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的“一步到位”式。政府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改为权责发生制。这些国家对政府的活动采用了与企业相同的核算方法,在政府部门管理中实行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同时,政府的预算编制、财政报告也采用权责发生制方式记录、编报。

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分步到位”式。部门会计和预算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编制、财务报告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这些国家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沿着“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轨道运行,一步步实施改革。

以美国为代表的“逐步扩展”式。政府财务报告、部门管理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实行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政府会计科目。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财政报告虽然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报告所反映的政府控制、运用资源等内容,建立在完整的统计、分析系统上,并不完全通过预算编制取得,部门管理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而预算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反映本财政内资金来源及政府运用资金的情况。

国外改革的经验表明,许多政府会计已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应用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的是纯粹的某一种会计基础,而是以某一种会计基础为主,应用其他会计基础进行某些修正。如各国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中均有一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在揭示现金信息方面的不足。

三、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基础应用探讨

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优点。1.可以提供政府资产的全面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权责发生制基础应用于预算会计上,可以较好地区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有效避免资产一旦购置或建造完成就脱离公众的监督视野,提供关于政府资产的全面信息,有利于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同时,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政府不计算成本,以及即使计算,也因不计提折旧等费用而造成成本不真实问题,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价值及其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有利于对所拥有资产的持续管理。有助于有效控制财务和经营成本,可以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业绩更加透明,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

2.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预算会计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能够为政府编制预算提供有用信息,因此预算会计与政府预算管理的协调是推行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应考虑的重要方面。我国预算编制正用“零基法”取代过去的“基数法”。基数预算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它主要根据各部门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这一变化要求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样才能保证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比较和控制,促进政府的绩效管理。

3.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财政风险日益加剧。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收入支出方面更全面、准确的信息,能够对政府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地反映,还可以使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财政成本以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例如可以对目前已发生的负债,将来才产生支出的项目,如直接贷款、贷款担保等进行成本核算。能揭示社会保险、雇员养老金等政府长期承诺形成的负债,避免了收付实现制下“隐性负债”藏而不露的问题,便于政府加强负债管理,有利于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提高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设想。通过对世界各国改革模式的了解,以及借鉴各国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还没有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的特殊情况,我认为我国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应采用“分步到位”的渐进式方式。

1.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初级阶段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对某些特定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如预算支出中的退休养老金、政府采购中跨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核算、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等。

2.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不断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如事业单位会计可以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某些特定业务,例如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奖励支出、赞助支出等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预算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即预算文件中按收付实现制基础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样有利于信息处理的简化和预算制度的稳定。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会计结果,以现金基础为主的预算表面平衡将会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预估的、尚未发生的债务,例如政府未拨付的转移支付款、未退库的税收、未弥补的企业亏损补贴等。这就是说,现金基础下的表面平衡将被实际赤字所打破。随之而来的是,预算赤字加大而产生的政治风险。因此在我国的法制不太完善,个人诚信的征询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或个人拖欠国家税款的现象较为普遍的情况下,预算会计基础的改革可以分别按照两种会计基础报告政府会计结果,先小规模、小范围试点,然后再扩大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国贤.预算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2004,(2). [3]王淑芳.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预防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3):108-109.

第三篇: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的核算

某市财政2010年发生的部分业务如下:

1.收到同级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及附表,列示一般预算收入8.9万元。

2.收到同级国库报来的“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表,列示当日收到基金预算收入 10万元。

3.收到上级安排的电力建设基金80万元,根据银行报来的收款通知入账。

4.用基金预算结余12万元购入年息为5%的3年期国库券。

5.3年前用一般预算结余买的国库券到期,本金为20万,利息为3.6万元,款项已存国库。

6.拨付市教育局当月经费15万元,已收到国库预算拨款回单。

7.元月5日,收到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表,列示上年12月份一般预算收入43万元,收回上年度某单位的预拨款7万元。

8.市卫生局向国外订购的医疗卫生设备集中到货,向市财政局紧急借款18万元,经批予以借款。

9.市机电局向财政申请临时借款5万元,用于该局下属单位的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予以借款。

10.市卫生局归还借款12万元,款项已存国库。将借款余额6万元,转作当月卫生事业费。

11.借给所属甲县财政局临时用款31万元。

12.收到甲县财政归还借款20万,余款转作对该县的预算补助。

13.根据批准文件,年终预拨98万元给市科委,作为下年度的科研经费。

14.按计划拨给市建行基本建设贷款资金850万元。

15.根据市建行报来的报表,将已支出的基建资金832万转列支出,交回多余的基建资金18万。

16.根据年终决算结算单,所属乙县财政欠解的预算款50万元,转作往来款项予以入账。

第四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展

[摘 要]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方案,将有助于建立起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因其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会计系统,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因此,应在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对相应会计科目进行改进,从而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微观基础。

[关键词]政府收支分类;预算收支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科目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

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收入分类,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使政府各项收入来源得到清晰反映;新的收入分类还对类款层次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第二是支出功能分类,涵盖预算内外等所有政府支出,改变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政府预算科目之外的状况;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改变过去按部门分类,从而集中、直观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使预算更细化和透明。第三是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建立起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其基础数据主要来自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系统。健全而良好的预算和会计建设是良好的公共部门治理基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缺乏微观基础。[1]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导致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尽管收付实现制是各国主要采取的核算基础,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NPM)运动推动下, 已有不少国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运用了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表明,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对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鉴别财政风险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管理等有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部1997年发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虽然在2001年印发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中规定:“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这些事项并未涉及直接隐性负债、或有事项及政府产权等处理。以财政负债和财政资产为例:

1.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过窄

核算财政负债的会计科目有三个:“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借入款”。前两个反映财政与其他部门或财政间的往来,不属于通常探讨的财政负债的范围。“借入款”反映财政向社会举借的债务,属于直接显性负债。而直接隐性负债(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缺口等),或有直接负债(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政府未决诉讼等)和或有隐性负债(国有企业的潜亏,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的坏账等)则没有反映。[2]截至2003年底,我国政府积欠企业出口退税金额超过3000亿元。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因没有为职工计提养老金而遗留下来的隐性债务,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到30000亿元,仅“十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3].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或各类以公司基金的名义借钱、代发债券等途径筹集资金,由财政提供担保,这些负债都没有如实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规模,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的压力被低估。[!--empirenews.page--] 2.政府债权和股权的增减变动未反映在财政资产中

(1)政府债权的发生和收回未作为政府资产反映。现行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列为“一般预算支出”,收回贷款本息列为“一般预算收入”,而对贷款发生和收回导致的债权变动不进行核算。缺点是,政府债权的规模和增减变动没有反映,虚减了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财务资源,不利于加强贷款的回收管理。

(2)政府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本金以及缴存国际金融组织的股本未作为政府产权反映。结果是政府资产状况和结构无法反映。[4]对外投资核算时仅列为“一般预算支出”,未作为产权反映。同样,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所得款项,列为“一般预算收入”,不反映投资资产的减少。未核算和反馈国有股权的运营状况,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新的资金运作情况未系统反映在会计核算范围内

预算外资金未包括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内,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外,由《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来规范。目前预算外资金已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预算外资金与一般预算资金在收缴领拨和预算编制上已趋于一致的状况下,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既不利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也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与预算单位会计报表反映的资金口径不一致。此外,社会保障基金核算不统一,财政部门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及增值情况。[5]

(三)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过于简略

如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当年结余和历年累计结余没有分开,不便于财务分析和资金调度。

(四)会计科目与政府预算科目尚不甚匹配

政府预算科目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预算的批准情况,同时,政府会计科目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与预算科目相匹配,且其详细程度应不低于预算账户,以便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口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可喜的是,在《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财库「2006」25号)[6]中,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取消净资产类“专项预算外资金结余”、“一般预算外资金结余”和“乡统筹资金结余”科目,取消收入类“专项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预算外资金收入”、“乡统筹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取消支出类“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乡统筹资金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而增设净资产类“预算外结余”、收入类“一般预算外收入”和支出类“一般预算外支出”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科目均要求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分设相应明细账。

随着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目前急需拓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解决预算明细科目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明细科目分类不一致的问题。从长远看,预算外资金与一般预算资金应融为一体,统一核算。作为过度,目前应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内设置单独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等科目进行核算。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应渐进式地引入权责发生制[!--empirenews.page--] 首先,对于预算收支及结余这类基本业务,按收付实现制核算,以全面客观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其次,对与揭示和防范风险相关的项目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或披露。除国内外借款和发行债券此类直接显性债务外,还要对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做到较为准确的确认、计量和反映。再次,对部分项目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制。[4]对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应当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预算支出,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政府产权、债权增加;对于出售长期资产取得收入的项目,应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预算收入,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政府产权、债权减少;对于借入或归还外债的项目,一方面应当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债务收入或债务支出,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应付债务的增加或减少,以全面反映政府债务的形成及变动。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的改进建议

结合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改进如下:

(一)资产类

1.增设“政府股权投资”科目,反映政府投资股权的情况。

2.增设“贷款”和“转贷款”科目,政府对境内外贷放有偿资金记入支出的同时,核算所取得的债权。

3.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取消原有的“待处理财政周转金”,反映无法收回的资产,如无法收回的贷款、转贷款及财政周转金等。

(二)负债类

1.增设“应付款”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期末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当期支出而形成的应付款项(此项不再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2.揭示政府“隐性负债”,重点提供“或有负债”信息。对重大的或有负债,如行政赔偿事项的未决诉讼、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等,应评估金额并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三)净资产类

1.在原有“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基础上,增设“预算外结余”、“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核算各类财政资金的当年结余。此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这五个结余的期初数栏,反映各类财政资金的历年累计结余,有别于各类资金的当年结余。

2.增设“政府投资基金”科目,与政府投资取得的资产、产权保持平衡。如政府以产权参股投资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一般预算支出”等,贷“国库存款”等;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政府股权投资”,贷“政府投资基金”。

3.增设“政府贷款基金”科目,与“贷款”和“转贷款”科目保持平衡。若逾期贷款无法收回,则冲减“政府贷款基金”科目金额。如政府贷出款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一般预算支出”等,贷“国库存款”等;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贷款”,贷“政府贷款基金”;贷款无法收回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贷款”;转销无法收回的贷款时,借“政府贷款基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增设“政府偿债基金”科目,与“应付款”、“借入款”科目保持平衡。

(四)收入类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科目划分过于粗略,反映的会计信息过于概括。[!--empirenews.page--] 1.增设“债务预算收入”,核算政府境内外举借债务所得的收入。如政府向社会借入款项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国库存款”,贷“债务预算收入”;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政府偿债基金”,贷“借入款”。

2.增设“预算外收入”科目,核算政府预算外资金收入。

3.增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核算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4.扩大“调入资金”核算范围,核算各类财政资金之间的调拨,如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等。

(五)支出类

1.增设“债务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

2.扩大“调出资金”核算范围,取消《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政府调剂支出”科目。目前“调出资金”只核算财政部门从基金预算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结余中调出的用于平衡预算收支的资金。“调出资金”应可核算各类财政资金之间的调拨,如从预算外资金中调入一般预算内资金,则借“国库存款”,贷“调入资金”,同时,借“调出资金”,贷“财政专户存款”。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3 6. [2]邢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69 72. [3]陆建桥。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4(7):3 9. [4]课题组。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J].会计研究,2006(3):34 44. [5]王庆成。建立科学合理的的预算会计科目系统[J].事业财会,2004(4):2 3. [6]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R].财库[2006]25号。

第五篇: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并逐步实施,主要有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些措施对原有的预算会计核算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政府采购会发生货已到,款未付的业务,会计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这就触及到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遵循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作为一种会计核算基础,对收入和费用的确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准。因而在会计核算上,以设置的科目少,会计记录方式简单,易掌握占优势。“收付实现制”目前仍是我国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基础。在预算会计功能主要侧重于为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服务时,“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的优势占据上风,基本满足了国家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当会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预算会计提出了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和结果的新要求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的弊端在许多方面开始显露:

(一)财政支出反映的内容不全面。在收付实现制下,财政支出仅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如当期支付的基础设施、当期发放的工资、当期归还的债务本金和利息等,不反映那些本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拖欠的工资。也不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国债及借款利息等。这样,在客观上,一方面造成了财政支出被低估,虚增了国家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与之相关的债务被掩盖,不利于国家财政风险的防范。

(二)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准确。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支付,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对本期发生尚未支付的费用不予反映,如固定资产折旧费在目前的预算会计中就得不到反映,使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不能进行完整地核算,不利于对部门实施绩效的考核。对从事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来讲,虽然 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两种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极不准确,这既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不能使预算内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方式上,可采用一次付款、分期付款,或按合同规定在采购完成后,要保留一部分尾欠由以后支付等方式。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另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是按国库实际拨出的款项列报的,但执行部门因种种原因发生了本年不能付款的事项,若在权责发生制下,采取“列支出,增付款”的方式就可解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则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只好当作“结余”转入下年,这种作法极不规范,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

(四)引发不同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的支出规模不一;同样,有些收人是本期一次性收取,但要涉及若干期如培训费收入,在培训费收取的当期,收入有大幅增长,以后则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特别是在各期培训费收入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

(五)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报告项目过于简单,反映的内容不全。在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单位会计报告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说明书组成,其格式、项目及编制方法均分别在《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以规定,而且各成体系,表中均未涉及应付未付的项目。另外,总预算会计与单位预算会计报表中,有些项目缺乏必然的联系,如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中反映,但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却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料。当然,这与原有的预算会计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有关,同时,也说明目前的总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因财政资金的使用而形成的大量的固定资产及其现状、不能全面揭示政府的债务状况,无法披露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和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一)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权责发生制也是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与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差异是,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以权利和义务(责任)是否在本期实际发生为标准,而不管其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付。因而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水平,是国际公认的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目前,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也开始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能从各个方面记录和反映政府拥有的各项经济资源,有利于政府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果,并对资产的维护、过剩资产的“处置、毁损或陈旧资产的重置作出最佳的决策,便于对财政支出实施有效的控制。二是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现实和潜在的债务,便于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政府各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一方面有利于政府作出合理的预算安排,确定那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应享有的政策补贴数额。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对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世界各国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通行做法。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开展这方面改革的国家有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你拿大等。由于各国面临不同的经济、政治和财政环境,改革的具体方式、实施的范围和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就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做法来讲,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1.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法律框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前提,各国在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时,均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保证。如新西兰在1986年至1995年改革期间,先后颁布了《公共财政法案》、《财务报告法案》,确立了政府各部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澳大利亚在1997年颁布并实施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告法案》,法案中明确指出权责发生制应作为政府预算、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基础;英国议会在2000年通过了《政府资源与会计法案》,确认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法律地位。

2.颁布了适当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会计改革既要有法律保障、又要有具体的操作准绳。各国在推进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进程中,均选择或制订适当的政府会计准则。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来单独制订政府会计准则,而是遵循由私营部门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制订的相关准则,只对政府的特殊业务进行补充规定;英国,由财政部制订了政府各部门遵循的会计准则—-《资源会计手册》,规定了政府和政府机构会计处理的具体要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也由不同的机构制订了政府会计准则,作为指导政府会计核算的指南。

3.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政府会计改革不同于企业会计改革,各国的改革并未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之上,而是立足于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新西兰为代表的“一步到位”式,即政府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改为权责发生制。二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分步到位”式,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沿着“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轨道运行。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逐步扩展”式。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实行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政府会计科目。

4.建立了较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各国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以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从改革较彻底的两个国家来看,政府报告体系的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新西兰: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分两个层次,一是“部门报表”,由各政府部门编报,有资产负债表、运营表、现金流量表、服务业务报表、目标表、承诺事项表等;二是“整个政府报表”,由各部门报表合并而成。澳大利亚:政府会计报告体系由经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本表构成。

5.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不排斥收付实现制。目前,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会计,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但这并不意味收付实现制基础将退出政府会计。国外改革的经验表明,许多已实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如各国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中均有一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在揭示现金信息方面的不足。

三、对改革我国预算会计基础的思考

基于目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诸多弊端,以及国际政府会计改革的新趋势,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基础进行改革。但会计基础的改革不单纯表现为技术问题,同时也反映一国的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推进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要渐进式进行。

(一)权责发生制引入的时机。

在预算会计领域,要全方位地实施权责发生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为其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则、制度,作为操作指南;最后,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的人员与技术的支持。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还未制订,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有待提高,因而,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不能“一步到位”式地将预算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先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步向较高程度的权责发生制过渡。

(二)权责发生制应用的程度。

权责发生制应用的程度是由政府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决定的。如为解决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下,“年终结转”事项合理不合规的现象,我国财政部曾于2001年,印发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确定了中央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若改革目标定位于加强部门的绩效管理,对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进行考核,就需要选择在服务费用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实施权责发生制,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若改革目标是为了充分揭示政府的隐性债务,以防范财政风险,则应选择在社会保障收支、国债收支、政府担保支出等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

(三)权责发生制的推进方式。

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能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会计信息,二者应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改革已明显落后于预算管理改革,出现了许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宜或无法处理的业务,我们应区分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稳步推进权责发生制。对于因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流向的改变。使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收入增加时,工资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也同时增加的业务,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基础下。通过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对于需要转换会计记账基础才能处理的业务,如跨期收支的业务,则应在相关科目中部分推行权责发生制。而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且确认又不经济的事项,则应暂缓或不实行,以保证预算会计核算的正常秩序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政府会计体系的建立。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政府会计标准也趋于国际化,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加快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换的进程,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一要合理界定政府会计的范围。可以按政府活动作为划分的界限,凡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如总预算单位和行政单位涉及的业务,应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反之,非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则不属于政府会计的核算范畴,如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就要从现行的预算会计中分离出来。二要明确政府会计的目标。政府会计的目标即确定政府会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在确定政府会计目标时,可考虑以下几方面: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首先要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状况;其次要反映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情况;再次要反映政府对所使用资源的受托责任、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最后,要反映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效率。成本和业绩。以达到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要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制定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在制定时,可以按照,凡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已作出规定,且已被广泛应用,效果较好的原则和方法,在与我国法律规定不冲突的情况下,要加以借鉴;对于一些我国特有的业务,再制定相应的条款来进行规范。四要建立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就政府财务报表的种类来讲,要考虑编制与国际相符的报表。如“财务状况表”、“财务业绩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

上一篇:小升初的简历范文下一篇:学期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