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引导和管理

2022-09-11

教育部和团中央在今年早些时候颁布的文件中已经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更为广泛和深远, 也是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利用得当可有效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体育社团的经历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独立生存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身心锤炼,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速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等等。

现结合体育社团指导的实际, 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 就大学体育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展开初步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常州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中, 随机抽样调查50名社团成员。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访问法:对被调查学校学生处、体育课部, 及体育社团进行访问、座谈: (3) 问卷法:共发出问卷5 0份, 由社团组织成员填写, 回收有效问卷4 7份, 有效回收率9 4%。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社团形成原因及条件

通过对社团成员参与动机抽样调查分析, 形成原因有: (1) 娱乐目的:源于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 对高水平运动技术的渴求。世界性大赛也是体育社团形成的外来影响之一, 例如:足球、乒乓球的世界杯赛, 篮球的NBA赛事等。 (2) 社交目的:源于学生扩大交往, 缓解学习造成的紧张, 减肥、美容等需求。 (3) 学习目的:源于学生对自身体质的提高需求。

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还不是很多、分析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限制和影响: (1) 外部限条件主要来自于所在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条件。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娱乐成分高低也是社团种类、数量上的主要外部成因和条件, 例如:田径场各校都有, 但以田径运动项目形成的社团没有一个。 (2) 内部条件最为关键的是经费及管理经验。社团的存在时间受其影响十分严重。其次是学生自身运动水平高低, 有无理论、技术指导也是原因之一。 (3) 理论引导不足, 目前体育社团的名称和活动内容都大多都还以基本的体育项目划分, 仅仅是结合体育项目的活动型社团而没有更为广泛的体育理论或体育社会学方面的探索型社团出现。

2.1.2 社团的组织形式

目前, 高校体育社团均以单项运动形式构成, 有些项目学生意向虽强烈, 但受场地、设施和训练指导的条件限制, 一时难以达到愿望, 如:拳击、体育舞蹈、武术、游泳、网球等项目。社团中, 绝大部分是男性社团, 只有占调查总数1 0%的几个女性社团, 主要以健身操为基本运动形式, 且存在时间较短。多数社团成员多由有共同爱好的同学组成, 也有成员为朋友拉来参加以壮声势的, 部分社团还有专门的后勤服务人员和啦啦队。有少数社团则按地域以“老乡会”形式构成。前者有稳定的成员, 存在时间较长, 后者多为临时性组织, 成员较为复杂。体育社团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 但绝大多数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 管理水平低, 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 成员包干各自的基本费用 (服装、器材等) , 活动时公共部分实行AA制。在运动上, 业余训练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指导, 运动水平普遍不高, 女性社团尤为明显。

2.2 体育社团效应分析

2.2.1 运动效应

体育社团的存在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自发地组织在一起, 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 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采, 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可能。它反映了大学生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位转化, 运动方式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整体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等特性。

2.2.2 社会效应

高校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存在积极推动了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体育社团中涌现出许多体育专门性人才, 提供了普通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人才基础。

3 结语

现在,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因为学生社团的定位不清, 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健身不足, 娱乐成分过高, 大多注重短期效应, 没有长远规划, 缺乏管理和管理不善, 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纪律约束, 社团内部有时是“无政府”状态发展, 矛盾和隐患较多。

少数社团成员学业上不求上进, 只在项目活动上争强好胜;部分社团正发展成深入学生生活、学生中的“团伙组织”,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个别社团甚至发展到在社团间利用赛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 小到中餐、晚餐、电影票, 大到几十、几百上千元的现金, 在校园内、外造成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 给学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和负面效应。

体育社团的产生, 体现了大学生追求体育运动的积极需要, 且运动娱乐、扩大交往、增强体质的需要要强于体育求知、全面发展需要, 形成了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人才基础, 但体育社团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女生运动兴趣及实践行动有待提高。

促进了高校群众性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丰富了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但校际体育交流渠道还不够通畅。

4 建议

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并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思想品德教育。

创造必要条件,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进行活动, 进一步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强化训练体育社团骨干成员的体育技能和服务意识, 以点带面, 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培训班、运动俱乐部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提高水平, 使之向提高整体运动水平和文化素养方向转化。

(5) 鼓励大学生社团加强校际交流, 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多组织起校际比赛, 或者参加社会各界的相关体育比赛, 以比赛带动活动的开展。

摘要:大学生体育社团能有效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开展, 是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但如果管理失当也可能引发诸多负面效应。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而消除其不利因素, 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使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斌.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J].湖南体育科技, 2007, 5.

[2] 学生社团.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课堂[J].中国教育报, 2005:610.

上一篇:电子汽车衡检定技术探讨下一篇:暖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