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

田野调查(首都博物馆展品)

田野调查作业

——首都博物馆展品

2012年暑假的时候去北京玩,去了三次首都博物馆,自己看了,听了介绍之类的觉得挺有趣的,回来之后也稍作整理(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希望有机会自己也能去考古。

错金银牛形铜灯 东汉

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墓出土的东汉(25~220年)文物。通高46.2、牛身长36.4厘米。与早期铜灯相比,设计更为合理,制作更为精美。除具有一般铜灯的烟尘导管装置外,圆形灯盘上可推移开合的灯罩已由原来的封闭型变成镂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通体遍饰精细的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错金银图案,作品线条流畅飘逸,工艺相当精湛,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这类象生形灯具在汉代十分流行,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的颈等,反映出汉代人为防止燃油灯对室内造成污染的环保意识。

虎牛铜案 西汉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高

43、长76厘米。 主体铸成一头大牛形状,为处理好巨大的牛头带来的不平衡感,设计者在牛尾连铸了一只猛虎,使案在左右平衡、力度对比、节奏变化、画面安排和气氛渲染方面显得十分和谐。大牛腹下与足间还另铸了一头小牛,使案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稳重。大牛的沉稳、小牛的胆怯、及老虎的残暴,在此形成强烈对比。

成化斗彩葡萄杯 明代

明代瓷器珍品。1962年北京海淀出土。高4.8厘米。胎骨薄至透明。外壁用彩色绘葡萄纹,青花勾线,微带绿色的鹅黄,熟葡萄一样的紫色,显得娇艳透亮。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款。

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 明朝

明朝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王氏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从图案的设计看,所绣百子画面精彩生动。各组画面上的童子从1至6人数不等,共组成40余个场面。每个场面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斗蟋蟀、戏金鱼,有的练武、摔跤、踢毽子,有的爬树摘果,有的站凳采桃,有的放风筝、玩陀螺,有的放爆竹、捉迷藏,有的扮作教书先生处罚弟子,有的学武松打虎姿态揪打花猫„„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前后襟及两袖还以金线绣有九龙,其姿态有升、有行、有坐,富于变化,体现出了明代宫廷艺术中龙的造型特点。 铜人头像 商周后期

铜人头像是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出土的一组铜像, 造型特别,人像被塑成杏状立眼,蒜头鼻,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风格。

嵌错金银铜编钟 战国时期

1972年出土于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该器物一套14枚,尺寸依次次递减。最大一枚高27厘米,最小一枚高14.6厘米。这套编钟,长方形鼻钮,两铣下垂,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精美的花纹。 妇好铜偶方彝 商代武丁时期

1976年发掘于殷墟妇好墓,该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偶方彝,是商代酒器中绝无仅有的罕见器形。 器身两长边口沿各有七个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设计的。

史墙铜盘 西周恭王时期

1976年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通高16.2厘米,口径47. 3厘米,深8.6厘米。史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部饰两端上下卷曲的云纹,全器纹饰以云雷纹衬地,显得清丽流畅。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

击鼓说唱俑

东汉

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天回山。高56厘米,做明器用,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 铜猪尊 商代晚期

一九八一年在该省湘潭县出土。尊长七十二厘米,高四十厘米,重十九点七五千克。从口两侧獠牙来看,属于一只野公猪,又具有一些家猪的特点。猪背设带盖椭圆形口,为酒的出入口。尊盖上缀凤鸟,肘部饰夔龙纹。前后肘部有横穿的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为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惟一以野猪形象作为整体造型的器物。

青花凤首扁壶 元

1970年,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高18.7厘米 口径4厘米。此壶为鸾(雌),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

金漆菩萨立像 清

高172厘米

底坐高18厘米

金漆菩萨立是18世纪时清廷为承德避暑山庄的佛寺大规模制造的佛像中的一尊,融合了汉、满、蒙等不同民族的风格。

这件立像高1.72米,一般如此高大的立像都是铜等金属材质的,而这件造像是漆器的。众所周知这是最难保存的一种文物,而这件17世纪的漆雕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难得。 白玉团龙嵌宝石带饰、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 明 白玉团龙嵌宝石带饰,长9.7厘米,宽5.1厘米,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此器出自万历棺内,正中心嵌白玉团龙,两端如意形金托上嵌红、蓝宝石和珍珠,底部为花丝云纹,四壁在花丝上嵌“八宝”花纹,造型新颖,做工精致,华贵富丽。

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钩长3.6厘米,腹宽2.5厘米,通长14.2厘米,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此器出自万历棺内,龙首形,背上四个金托中分别嵌红黄蓝宝石,龙额饰绿宝石,龙睛饰猫晶石。该器玉质细腻润泽,线条流畅,华贵富丽。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 一对2件,高5.1厘米,口径9.2厘米。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金翼善冠

明万历

定陵出土金质冠饰。出土时放置在万历帝棺内头部北侧,装在一个圆形木盒内。金冠由前屋、后山(分前后两片)、角三部分组成。金冠通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冠高14.7厘米,冠口径20.5厘米,重826克。金冠全部由金丝编结而成,各部分由粗金丝连缀而成,外面用双股金丝编结成的辫形条带压缝,两个折角单独编成,下部插入长方形管内,后山镶嵌二龙戏珠。后山下沿围绕一周卷草纹花边,宽0.3厘米;后山下部制成的冠形帽饰。冠口略呈椭圆形,嵌有金口圈,内宽108厘米,外宽0.2厘米。金冠制作工艺高超,纹饰生动有力,是明代金银细工的精品。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 元

1972年出土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元代遗址,高 :6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7.5厘米。口沿外折呈五瓣花形,长颈、丰肩收腹,下连五孔座,颈与肩部附摩羯形双耳,瓶腹贴模印兽面衔环,兽面的上额有一“王”字,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肥厚凝润,有大量的缩釉孔口沿、腹部和器座点缀着大块紫斑,形制高大饱满、气势宏大、华贵,胎质坚硬,坯体厚重,底部露胎处因烧制时的氧化过程呈现赭红色。展示了元代瓷器造型的力度之美,瓶身与器座连为一体,不可分离,瓶座为直口,束颈,颈部有兽头探出,器座五面镂空。连座瓶多见于宋元时期的龙泉窑,钧窑极为少见,该器出土了两件,均已破碎,后经粘接修复而成。 景德镇窑青白瓷缠枝牡丹纹温凉缽 南宋

高11.3厘米,宽18.6厘米。1998年征集于重庆奉节。此缽造型少见,唇口,鼓腹,平底。外壁有一圆形孔,专用于注水至夹层空处,起隔层保温的效用。缽内腹凹下,无纹饰,为盛酒之处。通体施釉,釉色青中略带白,釉面晶莹润泽。外壁工艺极精,刻饰缠枝牡丹纹,花枝线条流畅,写实性强。论其造型、工艺堪称时代佳作。

吉州玳瑁纹碗 宋 口径18.5厘米,高7.2厘米。重庆荣昌窑藏出图。玳瑁釉,是以铁为呈色剂,仿海龟背部褐色和淡黄色斑块花纹烧制的窑变结晶釉。饮食用具。2004年荣昌县窖藏出土。口敞,弧形腹,近足处无釉,白色矮圈足。碗胎质细密,外型美观,制作精致,施黑釉,釉质肥厚,晶莹滋润,釉中呈现多个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色彩柔和绚丽,为宋代瓷器珍品。

龙泉窑玉壶春瓶 宋

高26.5厘米,口径13厘米。重庆忠县出土。又名玉壶春壶。该作品在宋代大量出现,多用作酒器。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诗句,即用玉壶打“春”酒,故“玉壶春”是酒名。该瓶外形秀丽,线条柔和,曲线变化圆缓,敞口,细颈微收,颈部以下渐次扩宽,腹呈下垂瓶胆状。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莹润,釉色类青玉。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越窑青瓷人形柱盘口灯 六朝时期

高15.6厘米,口径111厘米,地径10.7厘米。1951年西南文教部移交西南博物馆博物院。盘口平沿,人形灯柱,人物胖面、高眉、鼓目,嘴下存胡须,双手置胸,人端坐于承盘中央,背有一孔,承盘外底一孔与灯柱相通。通体施青釉,釉面光洁、润泽,釉色青中泛黄,口沿四方各存一黑色斑块。此灯造型独特,是同类器中的珍品。

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 清

高66厘米,此器器型高大美观,豪华富丽,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掐丝细腻流畅,制作工艺复杂精致,表现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物向多种技法发展的倾向。

鎏金铜面具

长11厘米,宽19.5厘米。这只鎏金铜面具是依据死者的面容锤揲而成的。五官与死者真容相像,眉毛刻画精细,紧闭双目,鼻梁高挺,闭唇,高颧骨,面目清秀,耳垂上有穿孔,从上述特征判断死者应为女性。面具周边穿连有细密的铜丝,便于和头部网络连缀,是覆盖于死者面容上的葬具。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 明 洪武

通高66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23厘米海淀区学院路邮电学院出土。此器器身作十二瓣瓜棱形,绘饰仰莲纹、折枝花卉和朵云纹;荷叶形盖与花心状纽,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青花色泽有别于元,是洪武早期景德镇官窑产品。 景德镇窑粉彩茶梅纹盘 清雍正

高51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5.5×10厘米。此盘为景德镇官窑烧制,侈口,浅腹,圈足。以豆青釉为地,从外足绘茶、梅各一株,枝干由盘底经口沿直至内壁及盘底。这种过枝装饰,是雍正时期的特色。纹饰以淡粉、褐、杏黄、珊瑚红等色彩渲染。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所绘纹饰浓淡不一和阴阳向背的质感。外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是为宫廷、王府餐宴用器。

景德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清雍正

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底8.2厘米。此瓶通体以珊瑚釉作地,以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颈部各有一只小鸟,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珐琅彩瓷耗工费时,彩料大多依赖进口,烧造极其珍秘稀少,传世品罕见。目前所见,如此瓶形制纹饰,国内仅此一件。

景德镇窑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清乾隆

高45厘米,口径24.2厘米,足径16厘米。这件百鹿尊造型规整,胎体厚重,颇有气势。器形硕大而不见笨拙,雄浑之中尽显精致。器身绘百鹿图,运用粉彩红、绿、蓝等色,色料纯净,色调柔和。采用勾勒、皴擦、洗染等中国画传统技法,将烟云缭绕的山峦、浓荫蔽日的苍松、神态各异的小鹿描绘得淋漓尽致。山涧流水潺潺,谷中芳草如茵;咿咿鹿鸣,盈谷布野,或追逐嬉戏,或凝神伫立,或溪畔酣饮,或林间小憩„„百鹿尊雍荣华美,多陈设于宫内御前,用以称颂帝王统治下的歌舞升平。 双鸟朝阳纹牙雕 新石器时代

该牙雕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图案刻于象牙上,是打磨得很光滑的一件堪称国宝的文物精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间为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太阳纹,外围周边刻着炽烈蓬勃的火焰纹,象征太阳光芒。两侧对称刻出一钩喙双鸟(鸡),面向太阳,成对称形,似在引吭啼鸣。蝶形器的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除了鸟(鸡)和太阳纹中心以圆锥浅钻之外,两鸟(鸡)两侧各对称钻通三个圆孔。这样,蝶形器上就一共有六个圆孔。 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 鸟盖人足铜盉 西周

高34.6厘米、身径20.6~21.8厘米。1993年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扁椭圆体曲流形盉,顶有长方形口,口沿外侈,上为圆雕的振翅鸟形盖,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后为兽首形鋬。器足为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背负器身,形象极其生动,非常逼真传神地表现出这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两侧饰三周圆形纹饰,中间是蜷曲的团龙纹,其次是一周鳞纹,外圈是斜角云纹。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有细雷纹为地,两侧为鳞纹。这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 龙虎四环铜鼓座 春秋

残高

29、直径80厘米,重约100千克,1980年安徽省舒城县孔集出土。此器造型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龙盘绕一周。虎竖耳,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器身满饰蟠虺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形象生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

跪射俑 秦

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

凤鸟莲花漆豆 战国

尺寸:通高25.9、盘径24.8厘米 2000年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全器器表皆髹黑漆为底,用红、黄二色描绘花纹。豆盘内髹红漆,豆盘口沿外壁一周绘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莲花瓣上绘二方连续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凤鸟的身上绘龙纹、凤纹、蛇纹、蟾蜍纹和鸟羽纹。凤鸟的背上和尾上绘一双首凤和二条龙。两龙的头在凤鸟的尾部、龙身相互交叉,龙尾摆向凤身,两龙各有四足,每足有三爪。双首凤绘在鸟背的两侧,凤头向前,凤嘴鸟喙呈鹰勾状,且肥厚,舌头较长呈红色外露,凤身后部与龙尾相互交替叠压盘绕。平张的双翅上又各绘一龙一凤,龙头在后,凤头在前,龙身在下,凤身在上。龙有五足,每足上有三爪,龙头上尖长鼻前撮,两只龙角向后盘旋,龙眼圆形,龙头下部侧面呈斧钺状。凤嘴张开,似捕食状,双翅展开上扬,呈飞翔状。在鸟身的两侧腹、凤腿上沿,用红漆各绘一龙一蛇,龙蛇交替,蛇头在前,呈扁三角形,蛇身细长随凤腿的弯曲而后拖;龙头在后,龙嘴张开,龙身全部被蛇身遮挡。在凤鸟圆鼓的前胸脯上绘有一金色蟾蜍,蟾蜍头呈三角形朝上,双眼似柳叶形,蟾身宽扁状,两只前腿向上攀爬,后身较小,后腿较细长,双腿张开呈弓形,与人腿很相似,蟾蜍后背被上面的两只龙后爪抓住,犹如两只手抓住金蟾,蟾蜍背腹和鸟爪上绘鳞甲纹。底座的蛇身脊背绘黄色鳞甲纹,侧腹绘红色蛇鳞纹。

第二篇:中国广告设备展展品范围

广告行业的人士都听过中国广告设备展,中国广告设备展自1994年创办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辐射中心,因此中国广告设备展讲成为行业不可多得的品牌展会之一。

中国广告设备展展品范围:

一、广告与数码影像制作设备

1. 数码喷绘设备

2. 影像写真设备

3. 雕刻切割设备

4. 压克力吸塑设备

5. 桌面打印技术与设备

二、广告制作材料

1. 喷绘布、灯箱布,写真相纸

2. 各种反光材料

3. 喷墨写真墨水

4. 广告膜贴、胶贴、及时贴

5. 灯箱片、灯箱贴

6. 各种板材,有机玻璃

7. 广告设备零配件

三、标识系统

1. 标识型材

2.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与制作

3. 标识系统配件、材料 4. 指示招牌、标牌器材

四、展览展示系统 1. 各种材质的展具展板系列,球架、桁架、太空结构架、便携式展具系列等

2. 展览展示高新技术应用、动态多媒体灯箱;

3. 多轴转动展台;展具表面处理装饰技术

4. 新型展具、模型生产技术及设备、

5. 展览展示设计与展示专业软件、展览综合服务:展览工程装潢公司、展览服务公司、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

五、户内外广告媒体

1. 各种新型灯箱、导光板、光显设备

2. 三面翻、户外广告牌、各种照明设备、

3. LED光源、各种新型广告媒体、载体

六、 大众传播媒体技术及设备

七、广告制作与广告礼品

1. 数码影像制作、喷墨写真输出、 广告平面设计、输出打样印刷、数码短板及个性化印刷、广告礼品、广告促销品、户外广告工程制作、热转印、霓虹灯工程设计安装、立体图像制作、丝网印制作。

本届中国广告设备展继续刷新前面的脚步,想要了解更多清关注广告买卖网或者广告设备专题,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第三篇: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林旭平雕刻《麦香万里,生命之源》,作为中国馆重要展品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林旭平雕刻《麦香万里,生命之源》,作为中国馆重要展品

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以4590平米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精彩亮相。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中国馆吉祥物“和和”“梦梦”紧扣主题,可爱友善。

2月27日,中国参展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之后的最新一届注册类世博会,其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

据介绍,在本届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以4590平米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精彩亮相。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中国馆吉祥物“和和”“梦梦”紧扣主题,可爱友善。林旭平雕刻《麦香万里,生命之源》,作为中国馆重要展品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展期长,规模大,国际影响深远。米兰世博会强调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下加强交流合作,推进科技进步,保证食品供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主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2015世博会首席执行官朱塞佩·萨拉表示:“中国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一个重要参展国。这次预计有约100万来自中国的游客参观米兰世博会,我们希望他们能顺利抵达意大利。2015米兰世博会将进一步巩固加强我国与各国的商业关系,并且为中国提供传播其文化、传统和技术的战略机会,以此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对的挑战作出贡献。”

据了解,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将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米兰举办,展期共184天,预计吸引游客2000万人次。

第四篇:揭秘军博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16万件藏品。每一件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程,折射着一种精神。纪念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中心与中国之声联合策划,从展品中精选了反映我军诞生、发展、壮大的不同历史时期的10件珍贵文物,采制了10集特别节目《大国军藏》。限于版面,我们在这里刊登其中3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中国论文网 /7/view-13001164.htm

冲破黑暗的驳壳枪

静静地展现在你面前的这把驳壳枪,是朱德的贴身武器,曾多年系在他腰间,转战南北。这把枪是人民军队90

年峥嵘岁月的起点,象征着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的第一枪。

看上去,这是一把普通的德国造毛瑟1896式7.63毫米驳壳枪,有6条右旋膛匣可装10发子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上世纪20年代列强对华禁运武器,这种驳壳枪被认为“不好用”而不在禁运之列,大量进口到中国。它连续射击时枪口容易上跳,但中国人把它横过来打,克服了这一缺陷。连它的创造者毛瑟都惊呼:中国人找到了它的正确用法!

让我们回到90年前的那个不眠夜。大战前夜,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剑拔弩张。周恩来和起义领导小组成员们正紧张筹谋,朱德却带着国民党第三军的一行人大摆宴席。席间没人知道这酒酣耳热之际,朱德正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国防大学教授李银祥介绍,“因为朱德是滇军出来的,党给他的任务就是把核心的两个团长和一个副团长请出来喝酒。有人来报要暴动了,朱德就说现在谣言

都很多,我们只管喝酒。这样就牵制住敌人的指挥力量。”

喝酒、打牌,滇军的几个国民党团级指挥官“牌战”正酣,他们挂在衣架上的枪支早已被悄悄解下。凌晨两点,起义在南昌城头打响。激战持续4小时,全歼守军3000多人,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起义几天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但是起义还是失败了。起义军决定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南下广东,直奔潮汕作战;朱德则奉命带着剩余兵力断后,阻止敌人从背后抄袭主力部队。这支部队完成了阻击任务,但也损失过半。后来他们得到消息,南下的主力部队失败了。怎么办?朱德站出来:要走的走,要革命的就继续跟我走,他宣布了两条纲领:第一,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第二,革命必须自愿。最终,他为革命留住了这最后的800人,他们走到井冈山,和毛泽

东会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主力军,也称“朱毛”红军。

传递军情的六面密印

这不是一枚普通印章,而是人民军队早期的秘密联络工具――六面密印。对于长征时期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红军来说,是荒山野岭中彼此验证的印信。

所谓“六面”密印,其实是五面刻花,花纹类似于星星,大大小小一共有八颗,只有一面虽然四周有花纹,但中间是空白。这些花面和空面的暗语是什么?它们在保守着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1935年,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的红军挺进师在福建东部、浙江南部牵制敌人,展开游击。当时红军主力已经相继转移,只留下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南方8省坚持斗争。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钳制国民党力量,掩护红军主力长征,保存革命的种子。

1935年2月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要说底下的游击队,就是南方的中央分局,实际上与长征中的大部队也失联

了,项英和陈毅领导的中央分局要从苏区突围,被国民党层层包围。突围时电台没办法带出去,一个是因为它太重,再一个在突围时是生和死的最后搏杀。

失联,恐怕是这世上最令人不安、动摇的处境。失去了电台的游击队,简直是蒙着眼睛在打仗。中央红军走到哪儿了,他们不清楚;十倍于我力量的敌人会否突然出现在眼前,他们无从知晓。甚至,同一战区的兄弟是生是死,他们都不知道。

1934年秋到1937年冬,这就是几乎与外界失联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那段时间,红军游击队不仅要和强大的敌人殊死搏斗,还要同内部动摇分子不懈斗争。当时好不容易拿到的珍贵情报,却很可能是假消息,而眼前这枚毫不起眼的印章,就是当年浙南红军游击队保证情报安全的“护身符”。它的五个花面,其实没有含义上的区分,都是加密信息,代表“自己人”;中空的一面则暗示“军情十万火急!!”

“泰南区党委、政府,二位同志:本日我交本队伍送来六面内章一颗,内有空面填名字一个,不是太急不要用空面。用别面,即有苏干队到区;有空面印到,即有大队伍来。此印不可失落。如有白匪进功(攻),加盖空面印。切切�橐�。专此顺达,祝尔平安。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九月十四日第七军团刘英付。”

军史记载,在南方坚持战斗的游击队,直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才逐渐恢复通讯。那3年里,他们承受了和长征红军同样的苦难和牺牲。这些游击战中的骨干力量,后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北平解放的城门钥匙

这几把钥匙和北京城的历史息息相关,它们是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由国民党守军交到人民解放军手里的城门钥匙。钥匙开启的,不只是北平的城门,更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北平白天开门,晚上锁门。你仔细

看,这一城之门的钥匙,其实和现在家家户户的门钥匙差不多。钥匙原件一共有10把,收藏在军博内,展出的是复制品,按原件大小、形状、材质一模一样打造。这里我们看到的7把西式钥匙上的小木牌上分别刻有:复兴门、阜成门、西直门,还有西直门站台、西直门车站、西直门站台北和西直门前。还有两把钥匙是中式的。这些钥匙是如何传递到解放军手中的呢?

取北平城之前,人民解放军用29个小时解放了天津。北平成为一座孤城,海淀、青龙桥、香山,到处是人民解放军。为使这座千年古城免于炮火,中央军委决定通过谈判,争取以和平方式进行接管。一边是数十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一边是北平地下党和开明人士的耐心工作,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最终选择起义,国民党部队25万人全都撤到城外,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编。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解放军从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入城接防。

那天中午,四野第41军政委莫文骅带领121师从西直门入城。从后来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两辆吉普车停靠在城墙下,一名排长带着两名战士,与傅作义的防务人员互相立正、敬礼,交接就这样完成了,数百万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进了西直门,就进入了北平。整个下午,北平城内各机构都在有序交接。电台的接管也从那几天开始,北平广播电台停止播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此后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

为了让老百姓过个好年,在聂荣臻的提议下,解放军于1949年2月3日正式入城。聂荣臻的老部下范济生后来接受采访,他清楚地记得北平早上的空气很新鲜,久经战火洗礼的战士们大多第一次进城,非常兴奋。老百姓都在欢呼,把路围得水泄不通。

不要以为有了这几把钥匙,解放军每个人都可以进城。当年部队宣传队特

地编排了《闯王进京》的节目,背后可大有深意。闯王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居功自傲、军纪涣散,短短42天后就兵败如山倒。当时毛泽东说,我们是进京赶考,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把几串钥匙“递”到解放军手中的傅作义后来回忆:如果说我这一生还做了点什么,只有始终坚持抗日和北平和平改编这两件事。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人民解放军的强大。29个钟头解除天津武装,让毫无希望的北平,决心走“打一打”之外的第二条道路。

据《大国军藏》节目整理

第五篇:科技馆展品细读(DOC)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四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血管墙”,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技术细节。

新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800多件展品绝大部分可参与动手。

虽然科技馆门票要到本周末才正式对公众发售,但是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阵地,这里昨天还是迎来许多特邀观众。

今天,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记者提前参观了这座“参观者当家作主”的科学殿堂,下面就把观感奉献给读者。不要害怕“剧透”,因为这里有太多精彩和奥妙,纸面上描写的内容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体量巨大展品丰富,强调动手性,可看可玩

一层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装置就是这面巨大的“机械墙”。

第1层 进来被“震”了

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间。从东门看过去,整体建筑让人想起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不对称的几何切割具有律动感和秩序感,正符合科技馆应当具有的视觉形象。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面看过去,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巨幕影院球形建筑会在水面上留下色彩斑斓的倒影。

步入一层大厅,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的“机械墙”。这面墙极有形式感,看起来像一个机械主题的浮雕,但却可以运动。仔细看,发现墙面的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有意地选择了几种能够转换运动方式的机械结构,比如连杆-曲轴机构、快门机构、万象联轴节等等。机械墙就像具有“磁力”,让人在把目光移走时会感到“黏滞感”,这更增加了看到大厅里巨大的“生命螺旋”时的惊奇感。这座玻璃钢雕塑用手拉手的男女人体造型来表现DNA的双螺旋结构,高达47米。

虽然横在面前高高的扶梯让人很想立刻冲上第二层,但是且慢!第一层还有三个大展厅等着你。“华夏之光”展厅专门表现我国的古代科技成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众多复原的水力机械装置在展厅里不停忙碌着,哗哗的水声和“碌碌”的机械声相映成趣。强调“参观者自己动手”在这个厅里体现得很充分,“鲁班锁”、“九连环”、“鱼洗”,各种中国古代益智玩具让参观者玩得不亦乐乎。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两型“地动仪”,一个是我们熟悉的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倒立杆”模型,一个是冯锐先生“复原”的“悬垂摆”模型,一立一垂的两个杆,让观众可以自己参与到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当中。而同在一层的收费厅“科学乐园”用色彩斑斓的卡通形象引导儿童认识一些科学道理,这里有很多梯子可爬,很多水可玩,还有一个小舞台让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另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厅,这回展示的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三十年”成就展。

第2层 和科学家一起探索

二层公共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具恐龙化石。除了恐龙,气泡成像和动态变形墙也是二层公共区域的亮点。气泡成像靠机械电子装置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气泡,这样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就能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而动态变形墙利用一系列气动结构让一面墙像波浪一样动起来,甚是惊人。

二层的展示厅是科技馆传统的“戏肉”———基本科学原理的展示和趣味小实验。这里并不乏大型的视觉效果,A厅主要讲述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巨大的晶体模型和天体模型,还可以看到很Q的可以动的科学家塑像。很多互动的展示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旋转的金蛋”,一个金属蛋可以在一个圆盘上不停转,就像着魔了似的。原来圆盘的下方有通电线圈,会在空间产生旋转磁场,而金属蛋是闭合的导体,线圈所形成的旋转磁场会在金蛋中产生电流,并形成磁场,两相作用,就让金蛋着魔似的旋转。而探索与发现B厅主要介绍数学、声学和生物学的知识,里面有大型的生物组织模型,包括神经元细胞、肌肉细胞和精卵结合模型等,效果很奇幻。

第3层 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中国科技馆新馆顺应世界科技馆发展潮流,不是呆板地按照学科划分展示区,而是强调了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三层展示区的总标题就叫“科技与生活”,分别介绍了交通机械、农业、健康、居住和信息传播中的科技。这一层是多媒体互动技术用得最多的区域。在A厅“健康之路”展示区有一个“血管墙”,巨大的可以走人的血管模型上有两个瓶子,以不同的速度注入红色液体,以演示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区别。为了说明人体中所含的大量水分,有一个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站在一台电子秤上,电脑计算出他身体里水分的大概重量,然后参观者往另一台电子秤上放水桶,直到和自己身体里的水大体相当,参观者会在气喘吁吁地忙完一通之后惊讶自己“含水量”如此之高。

在B厅展示了吸尘器、抽油烟机、抽水马桶等用品的抛面模型,其原理清晰呈现。C厅展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里有一个“数字水墙”,通过精确释放水滴,可以让落下的水幕在空中承现各种形状或字样。C厅另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项目是“打击病毒”,孩子们可以用一个造型很夸张的玩具枪打击屏幕上闪现的病毒、蠕虫和木马。D厅展示了交通和机械方面的科技,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候机楼”的模型,机场的全景画非常精彩。满厅的飞机、火车、潜艇模型会让喜欢机械的孩子们欢呼鹊跃。

第4层 人类如何面对未来

看过三层的展厅,亲身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参观者来到四层“挑战与未来”主题展厅。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基因技术、太空技术、海洋科学是会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而地球环境的恶化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涉及很多新概念,设计者想出各种办法来增加易懂性和互动性。在A厅里,巨大的中国气候变化沙盘模型让人印象深刻,而核聚变原理的演示则非常巧妙,参观者需要用相当大的力气挤压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挡板”,屏幕上的卡通化的氘原子随之越挤越近,等到一个临界点时,氘原子会化成一团火光,形象地阐示了“高压引发核聚变”的难度。而B厅的基因技术和航天技术的演示强调了中国人的贡献。

中国科技馆的新馆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旧馆的2.5倍。在里面走上一圈会让人感到“腿软”。让人这样“过瘾”的大馆真不多见。

恐龙广场首次揭幕

在科技馆二层的中央大厅,记者看到,三具来自云南楚雄的珍贵恐龙化石都“站”了起来。

身高15米的“阿纳川街龙”依着大厅南墙,正低头看着脚下,身材精瘦的肉食“双脊龙”正整备攻击温顺的“许氏禄丰龙。这三具化石分别来自云南楚雄,其中“阿纳川街龙”绝对是目前北京展出最大的恐龙。

除了地面三只恐龙化石,空中还有两只恐龙飞艇,其中一只看上去有点像乌龟的是大板龙,一只嘴巴尖尖看上去像海豚的,是一只鱼龙。这两具恐龙飞艇里面充满氦气,依靠雷达飞行。他们与恐龙化石一动一静,一真一假相互呼应。

四层展品全是高科技

位于科技馆新馆四层的挑战与未来展厅,一定是整个馆内最高科技的一个展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上天下海的一切最高科技设备。

如果觉得只看不过瘾,你可以“操控”核裂变与核聚变,也可以亲自“操刀”进行神经干细胞微创手术。

天文爱好者在这里还可以化身宇航员,“参与”空间站对接,并在空闲的时候去看看盖有蔬菜大棚的月球基地。

临走时,穿着咱们神州七号的出舱服留个影吧,照片可以及时发到你的电子邮箱。

所有这些操作,你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

据介绍,新馆此次增加了互动展品,希望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还能在动手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5名小志愿者上岗解说

昨天的参观现场,还有25名10岁左右的小志愿者充当讲解员,充满童趣的讲解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据介绍,这批小志愿者从暑假就开始培训,新馆开馆后,他们将在每个周末轮流来“值班”。任务主要是在儿童展厅“科学乐园”进行科学表演,以及在二层的恐龙大厅进行恐龙知识的讲解。

科技馆表示,将长期开设小志愿者的培训,下一批小志愿者将在春节前后招募。

除了这些小志愿者,整个科技馆还有140名讲解员在各层服务观众。

■ 体验

乘坐潜艇经历深海探险

想过把潜水瘾,跟我来吧。“海底剧场”展览项目,实际上是一艘名为“中科号”的深海潜艇。

潜艇里,有船长位,在这里可通过手杆操作潜艇,进行上下升降,左右转向,以及停顿前进。船舱可容纳10位乘客,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乘客可在艇身旁边的观景窗,欣赏海底沿途风景。

航程大约7分钟,第一站到了美丽的珊瑚礁海域,我马上手动打开探照灯,透过潜艇前方,两侧以及脚底的观景窗,看到美丽的珊瑚礁、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我们身边。

第二站是海底热泉,在这里享受短暂的“海底温泉浴”之后,潜艇迅速驶入拥有丰富海底生物的海域,突然,前方有一头巨大的鲸鱼冲过来,所有乘客屏住呼吸,幸好,船长高超的驾驶技术使我们安然度过危险。

接下来,潜艇还把我们带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探险。

穿过时间隧道,最后一站,我们置身100年后的海底城市。这个城市有海底酒店、海底住宅、海底工厂。

当然,这段旅程不是真在海中,而是通过艇内配备的屏幕和音效,让观众有置身海底的感受。

科技馆展品细读:生命的魔戒 陨石之“王”

2009年09月20日 08:41:41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中国科技馆新馆全景扫描 重装上阵可看可玩

在波澜壮阔的生命长卷中,有一个神奇的角色,“意外”地出现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各个篇章———它就是陨石。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人类还无法回答。科学假说林林总总,其中一种就与陨石有关:科学家从和太阳一样古老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被誉为生命基石的氨基酸,而且其中一些种类从未在地球上发现过。也就是说,在地球诞生之前,这些氨基酸就已经随着陨石在太阳系中游荡———极大地开拓了科学家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地球生命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家一直在思考全球灾变对进化的推动作用。陨石学家分析陨落地球的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发现它们其实是数十颗类地小行星的残骸———我们周围天体的毁灭性碰撞并不罕见。依据这一线索,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物种更替进化与地外物质的撞击有很强的关联,特别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很可能直接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的中生代物种大灭绝(大约70%的物种被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而恐龙的意外灭绝,却赋予哺乳动物快速进化称霸地球的机会。天体撞击作为进化的推手,对地球生命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生命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面对这个科学终极问题,陨石这枚生命的魔戒给了人类很多的启示。

Brenham橄榄陨铁

陨石之“王”

命名:Brenham橄榄陨铁

分类:石铁陨石PMG-an

发现时间:1882年

发现地点:美国堪萨斯州

标本重量:3250克

尺寸:164mm×229mm×85 mm

共同收藏: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太阳系类地行星和小行星母体为近似球粒陨石的松散岩石。在星体形成的过程中,融化的金属和硅酸盐质的岩石,就像不相溶的油和水,逐渐分成金属内核和硅酸盐幔。在核幔的过渡区域,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发生混合。突如其来的剧烈天体碰撞,星核分崩离析,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包裹体也一并被抛进宇宙空间,形成橄榄陨铁。

橄榄陨铁极为罕见,至今只发现了84次,再加上奇特的艺术形态、宝石级的橄榄晶体和不平凡的来历,它们被誉为“陨石之王”。更为重要的是橄榄陨铁的科研价值———人类至今无法直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而天上掉下来的橄榄陨铁是研究我们脚下的地球的天然标本。

所展Brenham橄榄陨铁由差不多等量的宝石级橄榄石晶体和铁镍合金组成。它是世界上极少数有伴生陨石坑(10米量级)的陨石。陨石学上,Brenham 陨石还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20世纪初Harvey H. Nininger(1887-1986)通过收集和研究Brenham陨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职业研究陨石的人。在他之后,大量科学家开始专职研究陨石,使得本来只在科学角落里偶被问津的陨石,最终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科学分支。

太阳系的第一场“雪”

命名:NWA碳质球粒陨石(待编号)

分类:碳质球粒陨石CV3

发现时间:2009年

发现地点:摩洛哥

标本重量:8克

尺寸:38mm×31mm×3mm

在所有球粒陨石中,碳质球粒陨石最为原始。它们诞生于太阳发出光辉之前。当太阳系还是一个旋转着的尘埃和气体吸积盘时,球粒陨石就开始在其中诞生了。如今它们偶然落到地球上,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幼年太阳系的机会。

太阳系起源于超新星爆发———母恒星彻底灰飞烟灭,抛射出的部分气体尘埃慢慢降温凝结成了今天的太阳系。而碳质球粒陨石堪称“太阳系的化石”,承载了“前太阳时代”的大量信息。炙热的太阳系气云首先产生的固态物质———富钙铝包体(简称CAI,见陨石上白色不规则部分)———被封印在CV3型等碳质球粒陨石上,我们因此知道了太阳系的准确年龄;在碳质球粒陨石形成过程中,各种奇异的氨基酸也混了进来。他们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生命起源的理解。最原始的球粒陨石上还保留了大量太阳的母恒星爆炸瞬间形成的纳米钻石和其他微粒,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的父辈。

触摸行星之“心”

命名:Gibeon铁陨石

分类:铁陨石IV5

发现时间:1836年

发现地点:纳米比亚大纳马夸兰地区

标本重量:121克

尺寸:91mm×65mm×3 mm

共同收藏: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意大利缪斯自然博物馆

铁陨石是远古小行星在数十亿年前碰撞碎裂后的核心遗物。和地球一样,一些身形庞大的小行星在形成过程中,较重的铁镍等元素向中心下沉,形成金属核心。后来因为天体碰撞碎裂,部分核心碎片落入地球成为铁陨石。

大部分铁陨石的剖面上具有交错纹理,是由镍含量不同的铁纹石和镍纹石二种矿物条带组成的花纹。在这些小行星形成的早期,熔融均一的液态铁镍星核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凝固,铁镍两种原子先凝结成镍纹石,然后随温度降低,铁纹石沿一定方向析出,形成了这种纹理交错的维斯台登结构(Widmanstatten Sturctures)。小行星金属核的化学组成和冷却历史不同,因此形成这种交错纹理的宽度也不一样。

目前,世界上一共发现铁陨石995次。通过对这些铁陨石的化学元素分析,科学家确认它们来自超过60颗遭受毁灭性撞击的天体。

搜寻天外来客

中国科技馆新馆生命之秘展区的展示项目中,包含三块“冰冷”的岩石。它们是陨石,但不“冰冷”。近些年科学家发现陨石与生命现象有着很强的关联。

全球主要的科学馆和自然博物馆都有专门的陨石展厅。当中国科技馆筹划陨石展项时,科普作家张旭毫不犹豫地决定捐赠两块陨石标本(Gibeon铁陨石和NWA碳质球粒陨石),并提供了标本的相关说明。“它们来自于非洲。”张旭不无遗憾地说,“本来,首选中国陨石,只是中国陨石发现量太小,中国陨石坑更从未发现过。”

中国真的缺少陨石吗?最近十多年,中国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在南极洲荒漠蓝冰区发现了近万块陨石,后来居上,成为陨石存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迄今为止,只有96个中国陨石获得国际命名。而美国有1530个陨石获得国际命名。展览的CV3陨石来源国摩洛哥,也有449个陨石获得国际命名。因为有较好的陨石科普传统,这些国家的大量陨石是由民众发现的。中国本土不乏保留陨石坑和陨石的地貌,民众的搜寻力量也会对科学有所贡献。张旭本人并不收藏陨石,标本是向德国岩石学家订购的。他希望起捐赠的示范效果,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旭很早就因为生物大爆发和大灭绝问题,开始关注陨石科学。从2005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巴彦淖尔陨石和兰州“火球事件”的落点分析,并得到实地调查结果的支持。当时中科院地物所和北京天文馆的专家给予了很多支持。

“既然我能做点事情,那就不妨多付出一些。”他实地考察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几处陨石环形山和陨石多发区,翻阅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并且通过全球开放的卫星影像,编写了相关的搜索程序。本来要跋涉千山万水的前期踏勘,如今,敲击键盘就可以了。

目前,张旭和一些合作者在国内选定了超过70个候选点,包括千米级的疑似环状地貌和疑似陨石多发区。他们正搭建网站公布热点地标示意图。会不会有人去呢?这些地点无一例外都在青藏高原和戈壁荒漠的人迹罕至区域内。对于荒漠探险的难度,“三年前,我向天文台的研究员请教阿拉善陨石搜寻的经验,就被打过‘烧钱’和‘丢人’的预防针了。”

但“无论怎么样,都值得试下去。”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说:“人类太空探索从其他星球取回岩样,耗资巨大,风险极高。如果掉到家门口的陨石都不能回收,就太遗憾了……”

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巨大的暴龙被唤醒,追着自己的肋骨到处跑。这个神奇的情景会出现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当中吗?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三具恐龙化石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三具恐龙化石的各个“看点”。

看点1

是化石,不是复制品

在科技馆里展出的恐龙化石的主体是真正的化石———生命体化成的石头,而不是化石的复制品。中国科技馆负责公共区域展示的朱幼文表示,任何恐龙骨骼展示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化石,总有一些缺失的部分是树脂做成的。不过,通常在展览中更常见的是化石复制品,即将化石翻模以后制成的树脂复制品装架制成的。

对一般观众来说,很难分辨化石和化石复制品的区别。1994年,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发生火灾,殃及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市博物馆,烧毁黑龙江在该馆巡展的1具7000多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当时有人为此痛心疾首,其实那次烧毁的是一具恐龙化石的复制品。事实上,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中国古动物馆里展出的恐龙骨骼装架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复制品。一般观众很容易知道哪些是复制品,用手敲一敲就知道不是石头。至于真的化石,观众基本是没有机会摸到的。

中科院地质所研究人员邢立达表示,虽然涂上颜料的复制品看起来和真的化石很像,但是它们的价值区别很大。真的化石里面有很多信息是很难复制的,比如骨骼的内部结构。而精细度比较低,品种也比较普通的化石复制品价格也比较便宜,一件中小型恐龙也就几万元就可以买到,但是真品就很难衡量价值了。

看点2

巨大恐龙挖了10年

在这三具恐龙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纳川街龙。这具阿纳川街龙长达27米,光肩胛骨就有2米长。虽说阿纳川街龙的头部和身体比起来小得不成比例,但其实也长达60厘米。

“阿纳川街龙”这个名字也很奇特。原来,第一具阿纳川街龙化石是在云南禄丰县川街乡阿纳这个地方发现的,所以就叫做“阿纳川街龙”。川街龙是这个属的属名,阿纳是种名。

阿纳川街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史上最长的动物,最大的体长可以超过30米。已知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是阿根廷龙,即使往小了估计,全长也有35米。地震龙和超龙的全长都达到33米,另外比较大的蜥脚类恐龙还包括腕龙、梁龙、迷惑龙、峨眉龙、蜀龙等。中国盛产蜥脚类恐龙,其中最著名的是马门溪龙,它体长超过22米。2006年在新疆奇台县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被认为是马门溪龙,经测量其体长也可能达到35米。阿纳川街龙化石的出土时间比较晚,所以不如马门溪龙有名。

亲自指挥发掘这三具恐龙化石的世界恐龙谷展馆部经理王涛说,阿纳川街龙的化石是1996年一个农民偶然发现的,农民把一块骨头献给博物馆,于是王涛去现场看,发现一个巨大的尾椎。后来这块地方被保护起来,陆续挖了10年才把这个巨大的化石挖出土。

看点3

脖子姿态有争议

中国科技馆新馆的中央大厅长、宽各40米,高约26米,是中国科技馆新馆中最为高大、宽敞的展示空间,四周是

二、

三、四层的主展厅,观众可从不同角度观赏恐龙化石。阿纳川街龙的脖子高高扬起,几乎垂直于地面。它高昂的头从二层一直伸到三层,可以在三层的走廊上好好欣赏。

那么,蜥脚类恐龙的脖子有可能竖立得这么直,这么高吗?

邢立达表示,曾经有专家表示受颈肋(颈骨上类似肋骨的结构)限制,恐龙的头不可能抬那么高,而且如果它高扬着脖子,心脏可能不能提供那么高的血压保证头部供血。世界上大部分博物馆都把蜥脚类恐龙的骨骼装架成脑袋向前伸出的姿态,一般的影视作品中也注意不让它们的头超过肩膀太高。不过今年英国朴次茅斯大学教授泰勒(Mike Tyler)领导的小组发文指出,蜥脚类恐龙的脖子可能是向上弯曲的,就像天鹅脖子的S形曲线。泰勒和他的同事们对很多动物都进行了研究,比如猫、兔子、海龟和鳄鱼。他们发现,几乎每一种动物都会尽量保持脖子垂直,并呈现S形曲线。单独分析恐龙骨骼也发现,它们的脖子应该是与地平线垂直的。如果这么说,中国科技馆新馆恐龙骨骼的装架方式还是有道理的。当然,阿纳川街龙平常或许不会把头抬这么高,但它可能会在有必要时暂时保持这样的姿态。

看点4

“中国第一龙”

阿纳川街龙的脚下,就是禄丰龙和中国双脊龙的化石。禄丰龙属于“原蜥脚类恐龙”,它们在恐龙里算是“其貌不扬”的一支。它的后肢粗壮,看上去可以用两只脚走路,但是却没有霸王龙,或者鸭嘴龙那样个性鲜明的头,反而如同蜥脚类(阿纳川街龙就属于这一类)的小脑袋。它从头到尾约6米长,站起来约有2米高,体重和马差不多。禄丰龙头顶上却戴着一个“光环”:它是中国科学家描述并命名的第一个恐龙属。1941年,杨钟健先生命名了禄丰龙的模式种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

原蜥脚类恐龙是恐龙中灭绝比较早的。它们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曾经相当繁盛,但是一般认为原蜥脚类恐龙在早侏罗世末期也就灭绝了;过去认为原蜥脚类恐龙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很繁盛的大型的蜥脚类恐龙的祖先,但是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它们并没有祖裔关系。原蜥脚类恐龙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就消失在侏罗纪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了。

看点5

虚幻“三龙会”

比起禄丰龙,中国双脊龙长得就神气多了。这种恐龙最早在昆明市附近的晋宁盆地发现。中国双脊龙体长大约有5.6米,头上有顶部耸起的两个高脊。双脊龙曾出现在1993年上映的著名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在电影中被描写成一种小型恐龙,颈部拥有可收缩的皱褶,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猎物失明且瘫痪。实际上,没有证据可以显示双脊龙有这种行为,而且电影中的双脊龙比实际存在的双脊龙小得多。双脊龙是食肉恐龙,也有专家认为它是一种食腐动物,因在其上颔介于前颔骨和颔骨之间接合处有深深的沟槽,所以前颔骨或许具有秃鹫那样的钩状喙,用来撕扯食物。

一位现场讲解员说,布展场景是“中国双脊龙和禄丰龙打架,阿纳川街龙抬起头看着”。中国双脊龙和禄丰龙打架谁会赢呢?邢立达说:“肯定双脊龙赢,它是肉食恐龙嘛。”那么在历史上,这个“三龙会”的情景真的出现过吗?邢立达说,不会。阿纳川街龙是出现比较晚的中侏罗世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虽然中国双脊龙和禄丰龙多半会碰面,但它们都灭绝后阿纳川街龙才会出现。“三龙相会”的场景,我们只能“虚构”一下了。

看图识新馆

这座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馆之一,占地面积有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2万平方米。在新馆4层展馆之中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5大主题展厅。此外,新馆还设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共四个特效影院,在地下层则设有观众餐厅。

中国科技馆的新馆比旧馆着实大了不少。想在短时间内走遍新馆的每一个角落,欣赏、操作这里陈列的每一件展品、装置,还真是有一些难度。借助这里的新馆平面图,让我们来看一看,这5大主题展厅究竟包括哪些具体的展览,每一个展览中又包括哪些可看、可玩的展品吧。

华夏之光展厅里的“两版复原地动仪对比”。一个是立柱,一个是摆柱,古代发明引起现代人很多争论。

观赏性:★★★★★ 参与性:★★★☆☆

科学乐园展厅里的“可调错觉画”,同一个图案,可以是鸭子,可以是兔子。

观赏性:★★☆☆☆

参与性:★★★★★

探索与发现里的“高空自行车”。看似惊险,实则平稳,让参观者认识“重心”。

观赏性:★★★☆☆ 参与性:★★★★★

■ 展厅介绍

华夏之光

科学乐园

一层 科学乐园和华夏之光

科学乐园为10岁以下儿童设置,展示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科技内容,注重儿童和家长的互动,让儿童在展览和游戏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华夏之光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文明的融合及相互激荡,让公众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探索与发现

二层 探索与发现展厅

探索与发现展厅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公众体会科学探索与发现带来的乐趣,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

科技与生活展厅中的“巨大八音盒”,参观者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以体验机械的奇妙。

观赏性:★★★★★ 参与性:★★★★☆

科技与生活展厅中的“绿色”屋顶。这是活的植物,可以触摸。

观赏性:★★★★☆ 参与性:★★★★☆

挑战与未来展厅中的国际空间站模型,参观者可以体验太空旅行的感觉。

观赏性:★★★★★ 参与性:★★★★☆(本报记者 秦斌 摄)

■ 不要错过

公共空间也精彩

科技馆各个展馆精彩,公共空间也毫不逊色。这里的展示品虽然没有互动性,但是其视觉效果和观赏性却是展厅项目无法比拟的。备受关注的云南恐龙化石、机械旋律可动装置、气泡成像装置、生命螺旋大型雕塑都处在公共空间。图为三层公共空间的可动装置“时间之轮”。

■ 展厅介绍

科技与生活

三层 科技与生活

展示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传播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使公众感受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的福祉和恩惠。

挑战与未来

四层 挑战与未来

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展示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展示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使公众认识到创新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引导公众对未来科技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体验新奇与玄妙——漫步中国科技馆新馆

2009年09月17日14: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李大庆

中国科技馆新馆生命之秘展区的人体细胞模型。本报记者 洪星摄

说起去科技馆,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带孩子去玩。自己都老大不小的了,上那地方看啥?今天,借中国科技馆新馆开馆之机,记者在里面“转悠”了半天,感到科技馆的展品不仅吸引孩子,而且也吸引了许多成年人。

新 奇

多数人都有荡秋千的历史。但如果你在新馆荡秋千,一定会有新奇的发现。当你坐在秋千上,你的对面有一个“摆”随你荡

漾。它的频率与你荡秋千的频率一致。

如果在“摆”以一定的频率荡起后,你再让自己乘坐的秋千以不同的频率荡起,过不了一会儿,你的座椅会和“摆”的频

率一致起来。通过这个互动的展品你会了解共振频率的现象。

你的身体里有多少水分?可能你不会想到,它约占你身体重量的2/3。一位一米七多的男子占到了“生命之水”的展具前,在屏幕上选择了自己的性别、年龄,马上显示出这名男子体内含有49公斤的水,其中自由水为46公斤,结晶水为3公斤。旁边的容器里开始从上往下流水,49公斤的水哗哗地要流很长时间才能流尽。

在新馆二层的“探索与发现”厅里,大量让人感到新奇的展品展具会呈现在你的面前:“与门捷列夫对话”会向你展示元素周期的发现过程;“手指推大厦”能让观众用一根手指推倒一座摩天大楼,从中体会指数增长的力量……

玄 妙

在新馆三层有一具“贴”在墙上的展品:“时间之轮”。一个小齿轮在不停地转动,它相当于我们常见时钟的“秒针”。在它的带

动下,墙上各个齿轮会显示出秒、分、小时、星期的变化。

同样,在一楼大厅也有一件镶嵌在墙上的展品“机械旋律”,其中,齿轮、凸轮以及汽缸、蒸汽机、光圈等在墙上不停地运转,甲带动乙,乙又拉动丙,丙再影响丁。这里的机械充分揭示了机械的运转过程和联动关系,展示了人类发明的机械之美。

在新馆三楼还有一件纯粹为成人或大孩子准备的“玩具”:铿锵锣鼓。有20个50厘米见方的机械模块,里面是各种各样的齿轮等传动零件。每个模块都有两个接口。如果你能把20个模块都联接在一起,摇动第一个模块的手柄,就能使力量传递到第20个模块,从而让一个小木锤敲击顶部的一面鼓。模块的组合会让你动脑筋并出点汗,但当鼓声响起时,人人都会有成功的感

觉。

体 验

在新馆里你能随着“深海机器人”下潜。这个展品是按照中国开发并制造的“和谐号”载人潜水器的实际尺寸制作的。“和谐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机器人(水下7000米)。在这个机器人里,你能模拟,体验深度下潜过程,还可观看播放的深海奇景。

除了深海机器人,你还可以坐进驾驶舱开飞机,也可登上塔台指挥飞机的降落,还可在“宇宙飞船”里坐上10分钟,待关闭

舱门后体验升空、航天遨游以及返航着陆的感觉。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告诉记者,这次新馆的展品没有一件是从旧馆带过来的,都是新开发的。中国科技馆确定的办馆理念为: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主要引导观众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进入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激发

公众的科学兴趣,启迪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馆新馆游记

牛栏山一中高二(8)班

钟志洪

在进入科技馆前,先给人以视觉冲击。正门右侧为一个金属的银白色球体立于楼前,主楼为一个个长方体、正方体组成的鲁班锁。此乃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之说,意为科技乃乘天地造化之说。

主楼内有四层,分别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虽然奥运已过,但当你置身于科技馆时会从走廊、大厅等处,感受到奥运的气息,其间每隔五步便有一个精致的小雕塑。预示奥运虽已过,荣耀留心中。

科技馆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展厅,除了馆内有些不能用,设通电的设备,其余皆亲身体验,受益匪浅,获知良多。

当你踏入二层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恐龙化石,然此化石为云南省政府所赠,为此馆的“镇馆之宝”,以走路、觅食、搏斗的“真身”精彩亮相。二层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科学思想和方法,给人以科学的兴趣和最初的启迪,其天文学、化学、电磁学、运动学、数学以一个个简单却又经典的模型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你身临其境。

三层是最有意思的,还记得那个“时间之轮”吧,当你站在他的面前会感叹、会惊奇、会沉思。在三层停留了很久,我和张照邻合力去用一个个正方体机械去把鼓弄响,经过千辛万苦最后把鼓运用一个个机械齿轮敲响,不过我还是不由的沮丧,这馆里的东西都老化了,好多都坏了,我也不禁为中国人的素质而胆寒,人们就不能爱护一下吗?一点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层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展示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展示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是公众认识到创新是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引导公众未来科技发展问题关注和思考。

试问我们此行去科技馆的目的何在?不就是在那偌大的场馆内找到那一角属于我们自己的闪光之处,让我们有所惶、有所知,不是没有目的性的,我们化学组的课题大多与四层有关,如果不是我们拖延了时间,我们就不会踏上四层,也不会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地方,倘若我们没在四层流连忘返就等于空欢喜一场,顶多是热闹热闹、乐呵乐呵。所以我觉得迟到是我的错,但当你身在馆中,看到那一个个新奇的东西,一定会使你忘记时间观念,那才是真正的身心结合,只有那样才能从一个个直观的现象中发现真正不同寻常的知识。

牛栏山一中高二(8)班

张照邻

纯科学部分的展览,如化学、天文、航空、生物、机械等,基本上都属于寓教于乐类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尚属新奇事物的实在不多。现就单谈谈生活馆C、D馆——即绿色环境生活馆。

依稀记得的,首先是见到的洗衣机的发展过程,从木桶搅拌式洗衣机、到最初的原始型的电动洗衣机、再到最新的静音滚筒式洗衣机,全都介绍了一遍。

之后进入了一个概念房间,里面有多个智能电脑控制操作平台,房屋之内的电子设备、窗户以及窗帘的改变全都能电子化控制。里面还有多种现代化设备,其中有负离子臭氧自动启动器,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状态健康;有七彩灯,既能满足平时的照明要求(效果甚至比普通日光灯还要好),也可以做装饰器;有自动化吸尘器,能经红外扫描之后,自动吸尘。

往后走,看到了一个地下集热散热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夏天天气较热时,可将房屋之热通于地下,将地下之寒通于房内;当冬天天气较冷时,将房屋之寒通于地下,将地下集热装置之热通于房内,实现类空调的效果,就理论上而言,效果应比空调还要好。

再后来,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节水装置。如节水式喷头,喷出来的水柱为圆台形,而常规的喷头喷出的水柱为圆柱形,喷出同样的时间,虽肉眼看上去水量差不多,但事实上以节约了许多水。

旁边记得有一个带自动盖得马桶,其控制开关在垫圈上,若人坐上去,在马桶连通到下水道之间的盖子会开启,若无人则会关闭,这样的方法应比回水弯的防异味效果更好。

之后有一个能源发电比较器,就同质量的能源来说,氢能的开发潜能巨大,但若是同等的驱动来说,氦能量比氢还大,而氢的能量与铀等价。

其实绿色环保的东西应当还有很多,只不过是我们还没有想到或是没有展出而已。

上一篇:中国桂林市委员会组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朗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