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破解用工难

2022-09-07

第一篇:政府如何破解用工难

破解市企业用工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我国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纵深推进,经济发展从沿海主导的增长转变成沿海和中西部更为均衡的增长。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方企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xx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如何在承接沿海更多工业的同时,加快引进人才,让输出的人才回流,是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进程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大课题。笔者近期就破解xx企业用工难的课题,实地调研了汉寿、桃源等地方,通过座谈会、走访工人等形式了解了一些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企业缺工基本情况

1.xx市的用工难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的缺乏,导致了企业无法满负荷运转,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市企业用工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量上缺乏。通过调研的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165家的样本来看,工业企业用工缺口超过2万人。比如,xx经开区缺口2000人,占比60%;鼎城区缺口2000人,占比20%;汉寿县缺口1500人,占比52%;鼎城区缺口2000人,占比20%;其他地方除西洞庭用工缺口较大以外,都在1000—2000人之间,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达不到年生产预期。

2.质量上不高。企业用工缺口虽然较大,但是关键是许多重要岗位和技术岗位根本找不到人,有时必须要从沿海引进过来。特别是熟练工、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人才、企业高管等都是行业紧缺资源。比如,桃源县112家规模工业企业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302人,占从业人员的10.6%,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8人。汉寿县徕木电子有限公司专门把部分工人送到上海总公司进行技能培训,回来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仍有很多达不到合格标准,导致企业出现较大损失。

3.流失率严重。企业在不断招工的同时,也面临着员工流失的“阵痛”。一方面是自然流失。很多企业的工人,为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环境,把本地企业看成是“练手”的平台,一旦掌握熟练技术后,就像候鸟一样飞往沿海发达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出路。据统计,我市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失比较严重,普遍流失率在2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能够长期供职于一家企业的老员工很少。比如,桃源的龙行天下2017年共招录员工1840人,而流失员工达到了1880人,出现了负增长。另一方面是季节性流失。由于大部分企业招录的员工都是本县市的员工,离家近。所以,部分员工一到农忙的时候就回家帮忙干农活,导致企业用工紧张。

二、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我市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员工的原因;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总之,剖析原因做不到面面俱到、针针见血,只能从能够着力的方面去剖析。

1.用工待遇不高。xx市属于三线城市,不临海不临边,经济条件、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和沿海大城市的企业相比,员工的工资待遇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很低,根本留不住人才。比如,汉寿的兴昂鞋业,职工平均工资只有1600一个月。而且很多企业,没有提供完善的“五险一金”,导致员工难有归属感,很难长久留在企业工作。

2.用工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环境:一是企业内部环境。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条件比较苛刻,工作时间较长,生产环境较差。比如,部分纺织企业工作环境差,高温、高湿、高噪音、高粉尘,很多员工根本无法长期工作,很可能滋生职业病。二是员工生活环境。部分企业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好的上学、就医、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导致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特别是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招不进来。比如,xx高新区还没有通往市区的公交汽车;汉寿太子庙工业区企业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等。三是人才成长环境。部分企业在人才的管理与建设机制上不完善,企业干部成长晋升速度缓慢,缺乏正常的人力资源专业培训,缺乏人才工作激励举措,导致人才留不住,梯队断层。

3.用工氛围不浓。留住人才,关键在尊重人才。即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普工,也是当前各个企业为之渴望和珍惜的人才。当前,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希望回家创业、就业,但是政府的引导、重视还不够,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让他们还是感觉自己是一个“打工仔”,还没有把普通员工的就业地位提升起来,还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业热情。

三、对策建议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企业文化等条件的限制,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市各部门、企业家共同着力、逐项解决,促进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全市上下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浓厚氛围,让外出务工的xx人像候鸟一样,一群一群飞回来,有工作,留得住。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进。建立健全xx市人才引进新政,根据企业的需要,大手笔、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各区县(市)要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市人才引进政策。打破惯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建立实用性人才储备库,完善各类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让人才来常工作有

“回家”的感觉。对回家乡务工的人员,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在工资待遇、奖励福利、住宿交通、子女上学、医疗保障、五险一金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二是要加强人才培训。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是增强岗位匹配度、提升工资水平的保障力。政府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制定实用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确保能培训上岗。政府也可以和企业合作,或者委托企业培训的模式,增强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积极支持回乡人员创新创业。政府要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平台等方面给予回乡创业者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行政审批程序、创业活动组织、创业项目支持等方面要让创业者充分感受到“主人公”般的热情,形成“企业只管内部事、政府专管外部事”的良好氛围。

2.政府引导。一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大数据共享平台。要及时了解企业的招工情况,畅通政企信息互通的渠道,以政府人才资源主管部门为窗口,通过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的招工情况,让企业随时有人可用。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企业或者个人建立更多的劳务派遣公司,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派工。二是要分时段分批次召开大型人才招聘会。各级政府要利用春节、清明等回乡人员较多的节日,组织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帮助企业搭建招工平台。三是要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重才、稳才、留才的活动。比如,要经常举办一些创业创新大赛、企业人才高峰论坛等活动,引导企业形成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举办一些五一劳模表彰活动,让企业员工有成就感、归属感;举办一些遵纪守法、诚信企业、优秀企业的评选,让诚信经营、员工稳定的企业受到重奖,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四是加大对用工纠纷的处理力度。政府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凡是涉及企业用工的问题,一律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优先,让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的正确导向。

3.政商合作。一是要提升园区配套能力。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园区三产业的引进,特别是对务工群体所需要的娱乐消费等场所,用降低条件搞引进,或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舒适、方便的务工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对园区公交、道路、医院、学校等设施的配套,加快产城融合的步伐,让企业员工引得进、留得住。二是要积极支持企业建设可以交易的员工宿舍。有恒产方有恒心。政府要在企业审批预留地上,给企业划拨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让企业建设员工住房,企业再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出售给本企业的员工。三是要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对企业引进的内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给予奖励性政策。

第二篇: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1、医院里与“看病贵”有关的人谁最关键?

答:医生。医生说:“你吃某某药吧”,你敢不吃吗?医生说:“你去做个某项检查吧”,你敢不去吗?因此医生是解决“看病贵”的关键环节之一。

2、医生为什么让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呢?为什么要你吃一些高价药呢?

答:说到底是利益驱动。医院一般都是把医生的工资奖金直接与医生的业务挂钩,或者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提成或回扣等),把医生的利益紧紧帮在医院的整体利益上,从而使医生不得不听从医院的安排,相对地减少了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3、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呢?

答:实行“医院分家”,即医生和医院分家。现在人们一般是建议“医药分家”,即医院和药店分家。如果实行“医药分家”能解决药品贵的话,那又怎样解决“滥检查”的问题呢?而实际上在医院里,“滥检查”与药品贵相比分不出高低,有时候“滥检查”比药品贵的问题更突出。

4、怎样实行“医院分家”?

答: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医院里成立一个“医生管理部”,把有医生资格的并从事医生职业的医生都划归到医生管理部,其工资奖金暂且由“财政负担”,不与医院的整体利益挂钩,单独核算,实行与医院其他部门不同的管理方式。医院的其他部门(包括药店)都可维持现状,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5、实行“医院分家”后,如何体现“多劳多得”?

答:我们可以实行“医生的报酬和挂号费相挂钩”的制度。就是每个医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能力、知名度等制定自己的挂号费,然后把挂号费收入都划归到医生管理部,再根据医生的挂号费收入的多少决定医生的具体报酬。

6、医生的报酬只与挂号费挂钩吗?财政呢?

答:不是。在基层医院,为什么留不住医生?答案是待遇太低。如果财政不给医生负担一部分工资,医生的待遇只与挂号费挂钩,那基层医院将永远留不住好医生或者根本就留不住医生,那“看病难、看病贵”就永远解决不了。为了彻底解决医生的压力和基层医生的去留问题,为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财政必须负担医生的一部分的报酬。即财政把资金直接拨到医生管理部,医生管理部再结合医生的挂号费收入具体确定医生的工资奖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财政到底应该负担多少,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但必须制定医生的最低待遇是多少。

7、实行“医院分家”有什么好处?

答:一可以树立“医生是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医院服务”的观念;二是可以切断医生与医院的经济利益,避免发生医生为了给医院创利而采取“滥检查、滥用药”的怪现象;三可以提高医生的服务质量,因为服务质量越高,吸引来的患者将越多,随之收入将越大;四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因为实行这种制度后,医生将再也没有了医院的压力,从而没有了“滥检查、滥用药”的动机;其次(这一点最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建立这样一种市场:医生技术服务市场,即找

谁看病最划算。医生为了自身的利益,自身的知名度,不得不采取“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费用”的措施,以不断增取更多的患者,占有更多的市场。

8、医生和医院是什么关系?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医生和医院以及患者的关系是:医生为患者服务,为患者负责,医院为医生和患者二者服务,为医生和患者二者负责。医院主要精力是管理除医生以外的其他医院科室(包括药房),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以更高的质量为医生和患者服务。

9、医院的其他科室怎样改革?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与医院相关的要素必须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行“医院分家”的目的。医院要素市场化就是指医务人员市场化、医疗服务设施市场化、各种检查市场化、药品市场化等。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就是一条:不能人为设限。如:医务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医院也可以自由选择医务人员;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自由决定到哪里检查、到哪里购药、到哪里治疗等。实行这样的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必然增强,服务质量必然提高,费用必然下降。

10、如何解决“药品贵”的问题?

答:实行“医院分家”后,医院药房将变成医院的一个普通科室,“以药养医”将转变成“以药养药、以医养医”,“以药养医”将从此结束,更没有必要“医药分家”了。当前“药品贵”的关键不在医院,而在药品流通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市场化。但是药品比较特殊,不能采取一般的市场化。笔者认为,建立一级药品批发市场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药品批发市场只建一级,不建二三级,以彻底减少中间环节。即有选择地在中心城市建立一级药品批发市场,各药品制造商只能在一级批发市场批发销售,而不能到其他任何场所批发销售,各医院、药店也只能到一级批发市场批发购药,而不能到其他任何场所批发购药。这样做既可以增强药品的竞争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费用,又可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因为药品监督部门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批发市场上就可以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杜绝药品制造商直接到医院销售,以致发生各种各样的回扣现象。这样做就可以让药品制造商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成本上,让他们在批发市场上充分公开竞争,以降低药品价格。

只建立一级批发市场,还可以理顺医院和药品批发公司的关系。只建立一级批发市场后,医院和药品批发公司将处于同等地位,都可以直接到一级批发市场批发购药。医院的药店将不在是内部药店,可以公开办成零售药店,以增加收入。药品批发公司也不在是批发公司,也将转变成零售药店。这样药品流通领域将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

11、如何破解“看病难”?

答:“看病难”主要发生在大医院。原因是患者一般不太放心基层医院的水平,遇到大病时往往都想到大医院看一看。解决的办法就是严格实行基层医院首诊负责制和大医院基层医院互动机制。基层医院首诊负责制就是患者患病时首先必须到基层医院就诊,基层医院感到需要转往大医院时,再开介绍信转诊到大医院。大医院基层医院互动机制就是大医院的高级医师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基层医院的医生每年也必须得到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到大医院学习的机会。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基层医院的可信度,同时也可以创造普通百姓直接接触专家的机会,从而减轻大医院的负担。

12、如何解决基层医院设备不足的问题?

答:社会融资解决。对于基层医院设备不足、没资金购买的问题,完全可以实行社会融资解决。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由医院和社会共同决定购买。

13、如何加大政府的投入?

答:政府投入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热点之一。政府投入也需要改革。政府投入要向“项目投入”转变。即政府投入的依据是医院的“项目”,如:医生的培训资金、医生的报酬、医院的设备购买等,而非其他。加大政府投入,主要是加大“项目投入”,而非其他投入。

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赢利性医院、非赢利性医院,是否没有必要区分。如果你得到了政府的投入,你的成本就应该有所降低或医疗水平有所提高,收费自然就应该低点或医疗水平高点,在市场上就应该更具有优势,更具有竞争力,自然就会有“公立”的意思,而不要人为地加以区分,以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如果你得到了政府的投入,但仍然没有竞争的优势,没有达到政府所希望看到的成绩,那政府的投入又有什么价值呢?

14、如何区分大医院、基层医院、社区医院?

答:我想只要把医院分成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就行了,而不要根据行政级别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

第三篇:如何破解基层纪委办案难

如何破解基层纪委办案难

制约镇区纪委办案难原因

镇区纪委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职能的神经末梢,查处的对象主要是乡镇和村党员干部,这些党员干部习惯思维较强、法制意识较弱,小圈子、小团体意识浓厚,给办案带来一定的难度。

从客观上分析。一是体制的束缚。现行体制下,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才拥有党章和法律赋予的完全行政权、调查权和调查手段。镇区纪委主要做什么、拥有什么样的调查权限和手段,没有明确界定,调查取证时也经常受阻,为顺利查办案件带来困难。二是权责不对等。镇区纪委内设机构事实上只有监察室,面对上级纪委及其内设室组下派的各种任务,权小、责大,机构设置不足以支撑其所承担的责任,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违纪违法案件呈攀升态势,镇区查办案件面临严峻考验。三是没有反腐败协调机构。在现行体制机制中,只有县以上党委才建立反腐败协调机构,乡镇一级没有,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从主观上分析。一是思想认识偏差。部分镇区纪委书记对案件查办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发展好就好,查办案件做好做坏对评优评先没有影响,但却会影响党委、政府形象,遇到查办案件总是找借口推托,甚至只说不做。二是政绩观有偏差。他们认为查办案件多少与自身利益无关,但却存在“吃力不讨好”的风险,会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三是怕得罪人,不敢办案。查办案件触碰各方利益,有些人认为因工作得罪人没有必要,更怕以后遭到打击报复,甚至殃及家人。此外,由于基层纪检干部在测评和民主评议中不以查案政绩来考核评价,导致有些人只想做“老好人”,不愿当“黑包公”。

破解镇区纪委办案难对策

镇区纪委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党风政风建设的成效,所以,镇区纪委既要向上级纪委报告情况,又要多向镇区主要领导汇报和沟通,争取镇区党委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使镇区纪委查案工作轻装上阵。

明确责任,突出主业。真正落实镇区党委在党风政风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把镇区党委主要领导对纪委工作的支持和保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使党委主要领导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查办案件,为查办案件工作排忧解难创造条件。突出上级纪委在镇区查办案件中的主导作用,将涉及镇区中层以下和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处置、案件查处和处分情况报上级纪委,并以上级纪委的处置意见为主,为镇区纪委办案排除阻力。探索在镇区纪委建立反腐败协调机构,形成纵横联动,整体协作的办案格局,凝聚力量查办案件。

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建立健全“办案人才库”制度,由纪委牵头组建办案人才库,保障查办案件人才支持。建立健全办案协作区制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均衡、地域相近原则,科学划分为办案协作区,指定相应纪检监察室全权负责案件调查的业务指导、人员抽调等具体工作,突出异地交叉、联合办案,避免“熟人社会”对案件查处的干扰。实行挂案、督办制度,对镇区纪委查办难度大、阻力大的复杂疑难案件,可由市纪委指导督办,必要时直接指挥查办。

加强培训,考核上移。镇区纪委委员是由镇区党代会选举产生,由镇区内部干部兼职,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能力较弱,今后应尽量选配专业对口的人员,纪委委员的候选人应先由镇区拟定,报上级纪委把关并审核后再进行选举。此外,镇区纪检监察干部有时会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在民主测评、考核中得分相对较低,也会导致有些人积极性不高,在查办案件工作中“避重就轻”,造成预防、监督、惩处不到位。因此,对镇区纪检监察干部考核测评应以上级纪委意见为主,特别是镇区纪委书记考核应由上级纪委负责,以利于纪检监察干部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万延生)

第四篇: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

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 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

第五篇:如何破解城区征地难的问题

“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其政策敏感、矛盾多发且涉及面广,一直都是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追踪的焦点。同时也是制约我县项目落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县城区征地难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农民认为补偿标准太低;二是部分农民认为补偿标准不公平;三是失地农民没有什么出路;四是存在土地非法买卖,违法乱建现象。

针对于上述几个问题,本人认为要突破屏南城区征地难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党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征地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屏南大部分农民就守着一亩三分地生活,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家庭困难,征地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我们干部要加强党性宗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必须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做工作,我们要深入群众中调研,对被征地拆迁群众的所想、所盼、所虑,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补偿安置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又要有灵活性。要坚持用足政策,凡是政策规定必须补偿的,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可补可不补的,要坚决补偿;凡是被征地农民提出的合理请求,都要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

二、加强宣传,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我县经济落后,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不仅打破现有生存方式和利益格局,而且征地拆迁要征农民的土地,迁农民的祖坟,拆农民的祖屋,群众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此外,群众传统的土地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有土地才有饭吃、有土地生活才有保障,征地后农民土地减少,对后代不利。因此,将农民传统观念转变过来,是我们开展征地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阔农民视野,强化农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组织被征地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农民的视野,强化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感性认识,是转变农民传统观念的有效方法。吸收先进经验,转变落后观念j使他们理解和支持征地开发。二是引导农民算效益账,强化群众对长远利益的期待。一些地方农民对征地开发的认识不深,往往比较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征地开发直接损害了他们的眼前收益,影响了他们的生计。因此,我们要学会与农民算效益账,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到征地开发前后的收益差别,促使他们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自我认识、自我改变传统观念。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正面导向。重点以开好工作组培训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四个会议为切入点,广泛宣传补偿安置政策和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给拆迁户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使群众对征地拆迁后的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预期。

三,统一标准,做得一碗水端平

征地拆迁实质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必须依法进行。要把依法足额补偿放在征地拆迁工作的首要位置,在补偿标准制定和安置方案的确定上,往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上靠,确保征地拆迁后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实事求是、人性化拆迁的原则,依法解决分歧和矛盾,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堵不避,不拖不压,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安排专人跟踪联系和协调解决。要建立与村民代表座谈协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快捷的利益表达通道和协调解决机制,真正变“对抗”为“对话”,使拆迁户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个别村民小组担心在征地工作中吃亏,专程请来律师进行非诉代理,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并积极利用这些难得机会,与其代理律师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让律师理解有关补偿安置政策进而达到让群众理解的目的,并积极帮助做好征地拆迁群众的息诉劝访等工作。

四、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违纪行为

上一篇:镇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下一篇: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