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预防医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维护教育公平前提下,以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专长、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为原则,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学生学籍管理第三节规定中,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也明确了转专业的各项规定。

第一篇:预防医学专业论文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 高职医学教育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提高基层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围绕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从课程整合、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及提升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及措施,从而培养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基层卫生人才,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

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

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 “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對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

四、完善教学评估方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探索和建立形式多样的、规范化的教学评估方法,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以理论闭卷考核为主,平时课堂表现、单元测验和实践分值占比较少[8]。对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采取题库随机选题的方式。平时进行单元测试,使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掌握,适当增加课堂的考核比例。适当加大实践内容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对于实践技能考核,可通过案例分析、资料收集、调查报告撰写等方式进行多方面考核。另外,开设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见习和暑期社会实践考核,以见习报告的形式作为实践考核的一部分。

课程的考核体制和方法,应为课程全过程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技能等,从而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更好地反映考核的公平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深刻地领会预防医学的专业内涵,为提升今后的工作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好准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临床医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将预防理念融入临床医学课程,强化、践行预防为主观念,树立大健康、预防为主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新时代条件下卫生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牛亚冬,张研,叶婷,等.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与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6):35-37.

[2]刘瑜,贺莉萍,周勇.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9(27):105-106.

[3]彭金,李庆云.新时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8):648-651.

[4]王素梅,何炜.以健康为中心促进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184-185.

[5]徐刚,王小合,张艳青,等.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6,37(6):86-88.

[6]范亚慧,李昭芳,张鲍明,等.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196-198.

[7]叶洋,王铁英,李君荣,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思路与出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33-136.

[8]湯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88-189.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杨淑丽 陈冯梅 孙妍珺 李琦

第二篇: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学业指导工作探究

摘 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维护教育公平前提下,以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专长、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为原则,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学生学籍管理第三节规定中,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也明确了转专业的各项规定。通过学生的再次选择专业,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 医学专业 学业指导

1 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的现状

当代医学生应具备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三要素,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医学关系到人身命脉,所以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需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关乎人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学校颁布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以来,每一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转专业的程序,从其他非医学专业转入医学专业。这些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转入医学专业之前,几乎没有人学习过相关的医学类课程,进入到新的学院、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从而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 轉专业情况分析

以2016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转专业为例:共有115名转专业学生,各学院分布情况见表1。

在115名转专业学生中,转入医学院学生70人,其中有8名学生是医学院内部转专业,其他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经统计分析,共有11个学院的115名学生转专业,其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经管学院转出学生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33.91%、30.43%;在所有非医学专业转入医学专业学生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和经管学院的法律事务专业转入医学院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3.08%、16.67%(见表3);在转入医学院各专业人数中,护理、助产专业转入人数最多,都是27人,分别占转专业人数的34.62%、34.62%(见表4)。

3 转入医学专业后课程分析

以护理、助产专业为例,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见表5。

以法律事务、园林技术专业为例,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见表6。

在转入医学院19个专业中(除去医学院4个专业外),分析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以法律事务和园艺技术为例):在第一学期的课程中,这些专业基本上以开设思政概论、基础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一些通识课程及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对于医学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都没有开设。而医学类专业,除了开设通识课程外,还在第一学期就开设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转入的学期是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又没有学过,明显出现了课程上的脱节,对于这部分转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不仅要完成转入专业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学习,还要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对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补修,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学业的指导尤为重要。

经过统计分析,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医学专业第一学期需重新补修的课程各专业累计共有13门,免修课程5门,最多是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机能各有69人。

4 针对性开展学业指导

4.1 营造转专业学生学习的氛围

由于转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个性,在面对新学院、新专业、新同学、新课程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态度,学院领导—教科办—专业—班主任4个层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及学业指导,学院领导主要进行学生的动员,渗透学院的育人理念;教科办负责学生学籍管理、补修课程的统计、课务及考试安排;专业主任对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规划、专业思想的教育;班主任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开展分科式学业指导

分科式学业指导是指按照专业、课程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指导、专业认知指导。教科办根据前期统计的课程补修信息,安排任课教师对这些转专业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指导,任课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等都很熟悉,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4.3 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邀请受学生欢迎、喜欢、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参加转专业学生的座谈会,师生沙龙、个别答疑辅导等方式,向非医学转专业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方法、各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制定规划学习内容,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方式,在平时,学生可以通过QQ、电话、微信等方式向老师求教学习方法。

4.4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回补

学生需补修的课程门数较多,在第二学期要完成所有第一学期没上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需花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学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自修课程、节假日辅导班等方式,在不占用正常课时的前提下,对转专业学生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辅导,从而让转专业同学能尽快回补第一学期的课程,为接下来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于助产专业的转专业同学来说,因为是独立组班,可以在教学时间内开展课程的补修,方便学生。而其他转专业的同学是插班,没有独立成班,开展补课需要凑所有医学专业学生有空时间开展补课。

4.5 开展朋辈互助

班主任可以运用朋辈之间互助的方式使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能及时得到帮助,动员班干部、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互助模式,同时也可以进行班级的学习经验交流,不仅可请本班及其他班学习成绩好的,也可以请上一届转专业学生中学生成绩好的来参加。班级可以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使转专业的同学尽快融入新学院、新班级,感受到转专业所带来的新的学习活力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遇到学习或生活困难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转专业的同学进入新学院后,必定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有一护理专业学生因课务太重,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整天闷闷不乐,晚上睡不着觉,坚持了一个月,还是提出休学,针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班主任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定期对转专业同学进行排查和跟踪。

转专业后的学业指导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使学生摆脱过去被动学习和强迫学习的局面,通过对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指导,使每一位转专业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完成转专业后的各项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郑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转入临床医学专业适应情况的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3(4):1-6.

[2] 李永春.对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艺术视角,2012(4):25.

[3] 赵宗更.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对策建议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4(1):81-84.

作者:肖宁 王岚 楼晓 应佩蓓

第三篇: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预防医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临床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四方面对预防医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教改精神,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 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

任何一项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学生“学”上。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就意味着“平等”,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作为高职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从护理专业的需求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适合护士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护士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如具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与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能力,这样就能使预防医学课程“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因此,我们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和各章的学时进行了调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学科不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夠透彻,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2]案例讨论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这是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是我们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课前先设计一些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授,在讲授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申出授课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一环扣一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掌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的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就某个题目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就学习、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本门课程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教师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也在实践性教学中认识了预防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科研题目进行,同时把一些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四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对预防医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培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 占60%,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4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在对学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使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2):22~25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48-49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2-: 75

作者:李晓亮 石欣怡 叶晓芹

上一篇:光电检测技术论文下一篇:机电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