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2022-04-16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1: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预防医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临床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四方面对预防医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教改精神,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 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

任何一项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学生“学”上。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就意味着“平等”,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作为高职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从护理专业的需求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适合护士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护士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如具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与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能力,这样就能使预防医学课程“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因此,我们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和各章的学时进行了调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学科不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夠透彻,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2]案例讨论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这是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是我们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课前先设计一些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授,在讲授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申出授课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一环扣一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掌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的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就某个题目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就学习、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本门课程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教师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也在实践性教学中认识了预防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科研题目进行,同时把一些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四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对预防医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培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 占60%,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4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在对学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使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2):22~25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48-49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2-: 75

作者:李晓亮 石欣怡 叶晓芹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2: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预防医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医学护理的要求更加高端、更加严格,预防医学课程的设置,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预防、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这一学科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学习内容和实践内容,切实有效地掌握学科相关知识,锻炼综合性的护理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尝试。

[关 键 词] 探究式教学模式;护理专业;预防医学

探究式教学是近些年被大力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或者任务设置,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这一教学模式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一体化教学、角色扮演法、实践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各学段的学生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就得出的结果讨论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以及开展方式和途径,希望对我们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用的调查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护理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22名,均为女生,实验组一班60人,对照组二班62人,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上课,共一个学期。入学时属于随机分班,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调查内容采用问卷及考试两种类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汇总和对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二、结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按照等级顺序用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两个班级在期末成绩方面没有差距。但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高,两极分化现象比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程度较轻。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分析,一班学生对试卷内容当中主观性题目的答题情况明显优于二班,而二班学生对客观性题目的答题情况较好,从中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较好。

在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环节,将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过程均列入问卷范围,一班学生普遍认同教师的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大多具有浓厚兴趣,二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形式认同度较低,综合之后的结论,两班在对学科兴趣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见表2)。

三、讨论

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确实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基于学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维方式的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都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1]可见,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在中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一)保证学生主体地位,鼓励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例如,在展开探究学习以前,可以首先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以四到六人为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适当的分工,确定组长、记录员、小组代表、观察员等角色,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法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根本途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当前探究式教学方式具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现就其中典型的教学方式举例说明。

1.角色扮演法

这种教学方式属于舶来品,最早的应用者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他提倡将人暂时放到被研究者所处的角色之中,用被研究者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增进对被研究者个人体验、内心情感等各方面的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为被研究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基于这一方法的基本理念,在中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病人,同时请另外一些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医患角色,了解病人的真实诉求,为病人设计可行的护理方案,并展开护理。通过在训练过程中模拟不同角色的表现,体会这一技能的实践操作过程,感受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体会患者及家属对待护理人员的矛盾心理,从而更加注重这一技能的练习,更加体会到所谓的“医者父母心”。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更加活跃,交流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与之相对应的真实的临床病例,针对病例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分组展开对案例的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探究性,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但要注意不能急于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请学生就案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置预设,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各自的分析和解决情况,找出自己小组对案例解决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比如,“三级预防”知识的介绍,教师可以提供我国“SARS”流行期间的真实病例,为了预防感染,控制疫情,在接触患者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好预防措施,结合当年抗击“SARS”过程中出现的感染情况,使学生意识到三级预防的重要作用,同时加深学生对内容的了解。

3.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即理论和实践共同开展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理论内容和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师通过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边学、边看、边做,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对技能的掌握更具有理论基础。例如,教学心肺复苏的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演示现实中的心肺复苏实例,针对不同的情况,请学生设计心肺复苏的具体过程,例如,对溺水患者和煤气中毒患者,應当给予怎样的急救措施和心肺复苏处理,然后请学生结合讨论开展相关的实验,验证自己对问题处理方式的合理性,通过验证,学生会将书本上学到的步骤和过程进行真实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理论结合实践,全面评价学生

中职学生来源于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群体,其共同的特点是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但动手、动脑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广泛地开展探究性、实践性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在拓展学生实践途径的前提下进行,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近临床、进入卫生护理一线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前往社区门诊、疗养单位、防疫站、养老机构、自来水厂、各级医院进行参观和见习,使学生真正体验临床护理以及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从而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护理工作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建立社区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或者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健康状况的调查等。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探究,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中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课题。应当利用这一模式拓展教学空间,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2014(2):82-85.

[2]王琪,王慧,官杰.探究式教学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6(6):784-786.

作者:文晖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篇3:

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实证研究

【摘 要】改革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方案,将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导入高职护生学习中,强化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科研一体化,结果表明,通过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测试,比较试验班与对照班护生的学习效果,试验班学生成绩显著优秀于对照班(P<0.01),由此可见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有益于高职护生成长。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 社区实践教学

医学门类各专业大专毕业生(临床、护理专业)大都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培养面向社区基层(或农村)高素质的医疗、护理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预防医学是培养医学生(护生)具备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实践是掌握及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和技能的重要举措。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可行途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笔者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利用南宁市北湖区、青秀区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社区教学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高职生2011级1班62人和2班60人,其中女生107(87.7%),男生15(12.3%);年龄17~20(平均18.7);均为普通高考录取入学的高中毕业生。以护理1班62名学生为试验班,护理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班。

(二)方法

1.改革教学目标。彻底改掉长期以来理论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纳入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创建预防为主导的“六位于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跳出教材框框。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工作任务,我们大胆跳出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材框框,如增强计划免疫、健康促进、妇幼保健等立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容;适当压缩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的理论教学,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建立、疾病管理等具体工作有关的内容,从而使教材更突出高职护理预防医学教学特点,促使高职护生预防医学社区实践能力提高。

3.将社区实践导入高职护理(试验班)预防医学教学方案(见表1)。目的是通过社区现场教学,使理论紧密结合预防工作实践,边教边学边实践,通过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既不理论脱离实践,又避免重在实践而削弱必要的基本理论,做到两者有机结合。

高职护生即将面临就业,通过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患者和居民,让学生找出差距,并在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空缺知识,为将来就业及早做好心理准备。

现场教学后,对试验班及对照班学生进行预防保健能力测试和理论成绩的比较。

(三)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进行录入,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试验班62名学生预防医学成绩(87.37±7.35分)与对照班60名学生(76.05±9.91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预防医学课程认可和态度的比较,见表2。

在预防保健服务水平提升方面,91%的护生认为社区现场教学既是社会实践,又是社会调查,能开阔视野、见多识广,为今后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和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讨论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服务将转为卫生保健型体制。正如陈竺部长所说,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靠看病吃药打针来解决,预防大于保健,保健大于医疗。因此,我国护士必须培养从医院个体的临床护理扩大为社区群体的“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保健康复”的全科医学思维。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社区预防医学教学实践。

(一)实践先行,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效果显著

预防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都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极少接触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局限在学校,光学一些理论谈不上掌握技能,由于无实践体验学生所学的理论难以理解和体会,也很容易忘掉。尤其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部分,大家学得很费劲,但效果却不理想,学到后面忘掉前面,知识不易掌握,关键是理论脱离实际。通过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请进同行专家一起开发预防医学实践项目,如幼儿园儿童体检、营养状况调查、妇女保健、家庭访谈等,借助社区案例,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使抽象晦涩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而形象,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和提高

在实践中,护生学会了收集社区信息,并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如给病人设计合理膳食、锻炼、心态调节等行为干预的处方,通过健康咨询、个别沟通、集体示教、专题讨论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了解了社区慢病预防和管理的系列程序,同时,还寻求预防发展的新动态,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理论,还学会了课本以外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到社区幼儿园亲自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会了科研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科研的一体化,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预防知识在社区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三)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增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预防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入户进行家庭访视,并参与实践设计,不但可以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还能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参与免疫接种实践准备,增强了动手能力;让学生对完成实践后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讨论,可以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做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走出校门到社区的大课堂,现场教学易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培养,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发现,大家既学活了课本的知识,又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对未来职业岗位有用的知识,达到既能学懂又懂学的目的,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渐过渡到后来的职业教育。

(五)深入社区,了解基层,转变观念

1.高职护生树立了预防为主的观念。使高职护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是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这次社区现场教学,学生亲眼看到预防保健工作的显著成效,的确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真正从思想深处体会并接受了“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核心的观点,加深了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团队精神。现场教学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有机会了解到社会不同层面,发现社区卫生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家居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保健观念和知识匮乏以及一些居民有病难医、无钱看病,使学生感到自己肩上担子重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96%的护生学会了与人团结协作,勇于锻炼,服务社会意识增强。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1.社区实践基地不够健全。在考察实践基地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部分存在资金短缺和全科医护人员不足的现象,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工作仍放在日常的诊疗上,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是一个小型医院,并未真正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益性服务。

2.社区预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我国人口众多,都市家居环境不够理想,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保健意识薄弱,有病就院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社区预防普及不够、社会认识不足。因此,学生入户访谈工作时多数感到有较大难度。

3.就现阶段医学院校建设社区实践基地,我们提出以下建

议:学校必须取得社区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社区预防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卫生部门、医学院校和政府及多个部门的共同职责。学校在筹建社区实践基地时,应事先与社区各级管理部门如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生活小区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联系,取得有关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建设实践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由娟.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

[2]李源源.社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技能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2010JGB202)

【作者简介】黄丽玲(196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

(责编 何田田)

作者:黄丽玲 磨传真 王潮临 陶立新

上一篇:初中音乐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子设备谐波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