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休息体位对mPCNL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3-01-03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mPCNL)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和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目前已逐渐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手段[1]。mPCNL术中手术体位的改变对循环呼吸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改善患者的手术体位有助于减少其术后并发症[2~3]。目前国内外有关术后休息体位对mPCNL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术后休息体位mPCNL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旨在探讨两种休息体位对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mPCNL) 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为临床上采用合适的术后休息体位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入住我院拟行mPCNL的肾结石患者100例, 均经B超、腹部平片 (KUB) 、静脉肾盂造影 (IVU) 或逆行尿路造影、CT检查确诊。其中男50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 (38.6±10.2) 岁, 结石平均大小 (2.4±0.8) cm。排除鹿角状结石、肾多发结石患者及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体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麻醉平面控制在T3~L3以内。患者先取截石位行逆行插管, 后改用俯卧位经皮肾穿刺, 术中压力灌注泵盐水灌注冲洗。取出结石后常规放置F5~F6双J管、留置F16的肾造瘘管并保留导尿。

1.2.2 术后休息体位

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在常规护理的同时, 观察组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术后休息体位, 对照组则采用仰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术后休息体位。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 (2) 观察2组患者术后发热、伤口疼痛、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拔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t=6.325, 11.180, 9.806) , 见表1。

2.2 2组患者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热、伤口疼痛、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χ2=5.983, 34.313, 10.714) , 见表2。

3 讨论

在泌尿外科手术过程中, 合理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mPCNL术常规采用的体位是俯卧位, 但临床上也有侧卧位、斜卧位、平卧位等多种体位。陈鹏等[4]研究发现, 在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上, 平卧位、侧卧位明显优于俯卧位, 是使患者舒适、安全性高的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孙香莲等[5]认为, 围术期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微创治疗, 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其机体的恢复, 提高其满意度。肾脏手术术后主张卧床休息为主, 以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mPCNL术后仰卧位常会压迫肾造瘘管, 患者仰卧位移动身体不但使造瘘管刺激伤口, 疼痛加剧, 而且还可以压迫、折叠造瘘管, 使血凝块无法排出, 尿液引流不畅, 导致肾内压力增加, 出现尿瘘、伤口感染。术后仰卧位拔除导尿管, 膀胱内压增加时可使尿液顺双J管返留至肾盂, 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再加上仰卧位使肠蠕动减弱, 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拔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提示mPCNL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 本组资料还显示, 观察组术后发热、伤口疼痛、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mPCNL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可明显减少mPCNL术患者术后发热、伤口疼痛、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提示mPCNL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mPCNL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比较2种休息体位对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mPCNL) 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拟行mPCNL术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观察组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 对照组采用仰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拔造瘘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t=6.325, 11.180, 9.806) 。观察组术后发热、伤口疼痛、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5.983, 34.313, 10.714) 。结论mPCNL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为主、健侧卧位为辅的休息体位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经皮肾取石术,肾结石,体位,康复

参考文献

[1] Morris DS, Wei JT, Taub DA, et al.Temporal trends in the use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J Urol, 2006, 175 (5) :1731~1736.

[2] Papatsoris A, Masood J, El-Husseiny T, et al.Improving patient positioning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ron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J Endourol, 2009, 23 (5) :831~832.

[3] 朱映霞, 马育璇, 蒋玉梅, 等.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体位对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9) :59~60.

[4] 陈鹏, 苏秀霞, 丁红彬, 等.不同手术体位对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 (2) :88~89.

[5] 孙香莲, 彭学叶, 王欣丽, 等.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1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4) :20~22.

上一篇:浅析工业造型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运用下一篇:网络团购平台的垄断定价问题规制研究——基本双边市场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