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2022-11-10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开制度,制度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你接触过什么样的制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黄洼初级中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教,进一步推动怀远教育健康发展,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暂行规定》和区委、区政府的有关要求,以及《怀远县教育局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怀远县黄洼初级中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一、问责意义

党中央指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教育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廉洁奉公、勤政高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正确引领。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党政领导对中层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这是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行为的控制和监督,促使领导干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履岗尽责的重要举措。

遵循权责统

一、责罚适当、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和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干部监督与干部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问责制,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树立良好教育形象,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二、问责对象

对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发生问责行为时进行的问责,其范围为全校。问责对象为学校所有领导和教师。部门的负责人对岗位职责内发生的问责行为承担直接责任,而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则承担领导责任。

三、问责内容

(一)官僚主义,作风不实,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1、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地方教育法规,或者违反市、区、局有关规定;推进素质教育或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下降。

2、不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政领导部门的指示、决定、命令,有禁不止,有令不行;对上级党政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大事项,消极对待,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3、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和谐;工作无成效,不求进取,干部群众意见大。

4、不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

5、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不认真履行职责,拖拉、推诿或顶着不办致使工作延误。

6、工作讨价还价、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对工作职责范围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调查研究,不认真解决。

(二)滥用职权,违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1、决策错误、违规操作,导致学生、家长、教职工群体上访、重复上访;执行师德建设“五不准”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对师生员工所反映情况、检举问题不接待、不受理,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敷衍搪塞,久拖不决,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违反限时办结制度。

3、失职、渎职造成安全事故或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4、安全保障措施不力,或者组织师生开展活动,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致使国家、集体、员工、学生财产受到损失,发生安全事故甚至人身伤害事故,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在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不积极组织救助或救助不力。

5、教育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6、由于主观因素,导致仪器、设备损坏、丢失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弄虚作假,暗箱操作,逃避监督,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1、对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纪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包庇、袒护、纵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事件、安全事故或者其他重要情况。

2、在处置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欺骗上级和师生员工。

3、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在国家级升学考试,推优工作中违反规定,造成不良结果。

4、对应当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造成不良后果。

5、在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等工作中,违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6、不接受党组织、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不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履行监督职责。

(四)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进行问责。

四、问责方式

1、诫勉谈话。指定专人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由两人以上进行,并做好谈话记录,经被谈话人核对并签字后,归入干部问责档案。

2、书面检查。责令在指定范围作书面检查并纠正错误,检查不认真、纠正无效果,可责令其重新作出书面检查或采取其他问责方式问责。

3、通报批评。以书面文本通报批评,发出《整改通知书》。

4、取消资格。当年不得评优,责令组织整改或采取补救措施。

5、公开道歉。责令向社会公开道歉,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6、调整岗位。建议调整工作岗位,经问责主体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后,由人事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7、停职检查。按照组织程序,提出停职检查的建议,经问责主体集体研究后,作出停职检查的决定。

8、劝引辞职。按照组织程序,提出劝其引咎辞职的建议,经问责主体集体研究批准后,指定专人与被问责人谈话,由被问责人以书面形式向人事提出辞职申请,由人事报问责主体集体研究后,作出是否同意其引咎辞职的决定。

9、责令辞职。按照组织程序,提出责令辞职的建议,报问责主体集体研究批准后,由人事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10、罢免职务。按照组织程序,提出免职或建议免职的建议,报问责主体集体研究批准后,由人事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五、问责程序

1、发现应该问责的线索和情形,经问责主体集体研究后,启动问责程序。

2、成立由有关人员参加的问责调查组,按照办理违反党纪政纪案件的有关规定,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问责调查报告。

3、由问责主体集体研究,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任享有的权利。

4、在规定时限内落实问责决定,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人员。

5、被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问责调查组提出申诉,作出问责决定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复议、复查并作出决定。

6、受到问责处理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作出问责决定的科室提出申诉。

六、有关说明

1、上级机关对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学校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参照执行。

3、本问责制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中共怀远县黄洼初级中学支部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康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康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问实施办法(试行)》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含其内设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四条 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坚持依法有序、公开公正、权责统

一、责罚适当、依靠群众、实事求是、惩教结合、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五条 有下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二)违反《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行为;

(三)不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导致政令不畅;

(四)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贻误工作;

(五)项目建设中未按相关审批规定进行审批,擅自变更计划、更改建设规模和内容,违反招投标有关规定等行为。

第六条 有下列独断专行、决策失误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涉及本乡镇、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或者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评估和论证、听证、公示、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和报批;

(二)个人擅自决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违反相关规定个人擅自审批资金和处置资产。

(三)因工作失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或者引发其他严重社会矛盾;

(四)因决策失误,造成国有或集体资产损失、资源浪费、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等重大损失; 第七条 有下列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授权或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不依法对受委托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在法定的条件和标准外附加条件或变更标准,要求或授意下属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交与申请办理事项无关的材料;

(三)截留、滞留、挤占扶贫和救灾、救济等款物,以及其他政府专项资金和物资;

(四)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或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

(五)干预、阻挠、对抗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和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执法权、执纪权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

(六)利用职权向行政相对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获取不正当利益。

第八条 有下列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拖着不办、顶着不办;

(二)对要求限时办结的事项,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三)对公开承诺的事项不兑现;

(四)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故意拖延,久拖不结,影响招商引资等工作进程;

(五)对应当由多个部门或跨乡镇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乡镇)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部门(乡镇)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

(六)在督查中连续三次发现同一问题未解决,无正当理由的;

第九条 有下列不求进取、平庸无为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消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二)对本乡镇、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调查研究,不认真解决;

(三)对工作拈轻怕重、讨价还价、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影响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度;

(四)工作实绩差、干部群众意见较大;

第十条 有下列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处置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

(二)编报虚假数据、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机关和社会公众;

(三)瞒报、谎报、迟报公共突发事件、重大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

(四)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态度冷漠、作风粗暴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不实施或不组织救助,或组织实施救助不力;

(二)对下属请求汇报或反映要求解决的问题置之不理、故意刁难或者有其他不文明行为;

(三)对群众检举、控告、申诉、投诉等,未按规定接待和受理。

第十二条 有下列铺张浪费、攀比享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群众意愿,搞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违反规定装修办公用房,或超标准购买、更换公务用车;

(三)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或公款旅游或与单位工作无关的活动。

第十三条 有下列暗箱操作、逃避监督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执行党务政务公开规定,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

(二)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政府投资、产权交易、矿业权审批、城乡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活动中,不按有关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办理有关事项;

(三)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第十四条 在所管辖范围内,有下列监管不力、处置不当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领导班子成员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

(二)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包庇、袒护、纵容;

(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重大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四)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激化矛盾;

(六)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事件时,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其他给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

5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应当问责。

第十六条

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应当问责并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

(一)诫勉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责令公开道歉;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第十八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的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二十条

责任划分。

(一)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承担直接责任;

(二)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三)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四)2人以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

7 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

(五)一年内被问责2次以上(含2次);

(六)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加重情节。

第二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所列情形,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

(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从轻情节。

第二十三条

受到第十七条第一款第

(三)项至第

(十)项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整工作岗位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重新明确职务,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 问责程序

8 第二十四条 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一)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及其领导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三)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投诉;

(五)在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巡视、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六)新闻媒体的报道;

(七)其他渠道反映的。

第二十五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获得问责线索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六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通过核实,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或加重问责。

第二十七条 调查组一般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 给予党政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

9 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等问责,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作出问责决定;给予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报经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九条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三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一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二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指定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三十三条

给予调整工作岗位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谈话。根据问责决定机关的决定,组织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工作岗位手续。

第三十四条 给予停职检查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谈话,并督促其作出深刻检查。停职检查期结束后,问责决定机关可根据其认识情况和具体表现,做出重新担任其原任职务或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决定。

第三十五条 给予引咎辞职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在接到问责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应当引咎辞职而不提出辞职申请的,问责决定机关予以责令辞职问责方式处理。组织人事部门接到干部引咎辞职申请后,根据党委批准决定,直接作出同意辞职的答复。答复意见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辞职干部所在单位和本人。

第三十六条

给予责令辞职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在接到问责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手续。党政领导干部受到责令辞职问责后拒不辞职的,问责决定机关给以免职问责方式处理。

第三十七条 给予免职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免职手续。

第三十八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给予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九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受到第十七条第

(四)项至第

(十)项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回复问责建议

11 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给予第十七条第

(五)项至第

(十)项问责的,应当在县级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

第四十一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次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

第四十二条 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查,在30日内做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四)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四十三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 与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调查组成员,应当依法回避。调查组成员滥用职权、

12 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做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问责决定机关做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并撤销原问责决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县管领导干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本文由kpzwx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 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和执政水平, 《中国共产党章程》 根据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等党内法规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 《 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 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 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 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 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 依照有 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 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 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 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 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 响的;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 恶劣影响的;

(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 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第六条 本地区、 本部门、 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 按照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 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 责令公开道歉、 停职 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 并且具有下列情 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 并且具有下列情 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 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 类先进的资格。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 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 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 、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 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

2

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十一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纪检 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规定中的有关职责。 第十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或者其 他方式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

当问责的线索, 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 序进行调查后, 对需要实行问责的,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 出问责建议;

(二) 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 组 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 对需要实行问责的, 按照干部管 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 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 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

(四)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 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三条 纪检监察机关、 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 应当同时向 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 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 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五条 对于事实清楚、 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 问责决定机关可 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六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 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应当制作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 决定书》 。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 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 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

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 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十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 应当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 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 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 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第十九条 建议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 可以自接到 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 之日起15日内, 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 申诉。 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 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三条 行。 第四章 附 第二十四条 则 对乡 (镇、 街道) 党政领导成员实行问责, 适用本规定。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 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 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 回复问责

对县级以上党委、 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 国有金融企业领 导人员实行问责,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 (中发〔2008〕9号)的 有关要求, 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维护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现就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 题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 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 的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钱权交易、商业贿 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是, 必须清醒地 看到,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 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 索贿受贿; 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 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 积率;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 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 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 损

害群众利益、 破坏生态环境、 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 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 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豆腐渣” 工程。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 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中央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集中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 原则,推动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促进科 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紧紧围绕扩大内需、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任务,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 目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统筹协调,标 本兼治、惩防并举,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力解决工程 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 进一步落实 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进一步推进决策和规划管理工作公开透明,确保规划和项目审批依法实 施;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政行为、市场行为更加规范;进一步深 化有关体制机制制度改革, 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进一步落实工 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确保建设安全。

(三)阶段性目标 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活动依法透明运行, 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 市场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完善, 相关改革不断深化, 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领导干 部违法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 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

三、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认真进行排查,找准突出问题 认真进行排查, 深入开展自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6

认真查找项目决策、城乡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土地审批和出让、环境评 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 施工监理、 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实施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 题。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自查,摸清存在问题的底数,掌握涉及问 题单位和人员的基本情况。 深刻分析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 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的根源,查找存在的漏洞 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求, 增强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实效性。 严肃自查纪律。对不认真自查的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督导;对拒不自 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对自查出的违纪问题,要根据 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作出处理。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认识和纠正的,可 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 减轻或免予处分。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书面 报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适时对自查 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二)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果 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果 突出监管重点。 着重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 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 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工程造价 和标准, 认真落实开工报告制度、 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确保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依法合规、 公开透明运行。 着重加强对招标投标 活动的监管,规范招标方式确

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 评标定标、招标代理等行为,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 开、公平、公正。着重加强土地、矿产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完善 土地及矿业权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着重加强控制性 详细规划制定和实施监管, 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着重 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拆迁,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标 价、合理标段,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规范设计变更,科学组织施工,加 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着重加强工程质量与

7

安全监管, 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质量与安全 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细化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监理,防止重、 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监管职责。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 认真 履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 项目管理、 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方面 的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 城乡建设、 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 认真履行对项目决 策、资金安排和管理、土地及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 响评价、城乡规划审批、安全生产等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责。发展改革、工 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电监等部门要按 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财政、审计部门要重点做 好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规范、 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行政过 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 要严肃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 的责任。 创新监管方式。 充分发挥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 健全招标 投标行政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对招标投标从业机构和人员 的规范管理。 加大工程建设项目行政执法力度。 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 项目的跟踪审计。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扁平化管理。 发挥工程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督作用, 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过程 监管。推行管理骨干基本固定、劳务用工相对灵活、职责明确、高效运作 的劳务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 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机制制度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改革步伐。加强重大项目决策管理,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 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 发布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抓紧研究起草政府投资 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 、 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加快编制完成行业标准文件,实现招标

8

投标规则统一。 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加强工程项目政府采购 管理。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 土地使用权、 矿业权出让审批管理。 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 法,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 执行力和落实度。 加强市场建设。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 则,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和利用好 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 为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发布提供平台,为政 府监管提供条件。 按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统一进场、 集中 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等要素市 场,大力推进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建设,探索显化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 转让市场的有效形式, 规范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市场交易行为。 充分利用 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 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 加强评标专家库管 理, 提高专家的职业道德水平。 制定全国统一的评标专家分类标准和专家 管理办法。 加强中介组织管理, 严格土地使用权、 矿业权价格评估的监管, 规范招标代理行为。 健全诚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 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 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

信用信息资源, 建立综合性 数据库。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 逐步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 诚信体系, 实现全行业诚信信息共建共享, 并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 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 严格 市场准入。

(四)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惩治腐败 加大办案力度,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要坚决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 发现 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重点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 职权插手干预城乡规划审批、 招标投标、 土地审批和出让以谋取私利甚至 索贿受贿的大案要案。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审批立项,规避和虚假招标,非

9

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变更规划和设计、改变土地用途和提高容积 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在工程项目规划、立项 审批中因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案件。 依 法查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既要坚决惩处受 贿行为,又要严厉惩处行贿行为。坚决杜绝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行为。 积极拓宽案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 门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 形成有效的举报投诉网络, 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 制。注重在审计、财政监察、项目稽察、执法监察、专项检查、案件调查 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 深挖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 败问题。 健全办案协调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部门和金融 机构等要加强协作配合,完善情况通报、案件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 共享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对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依法查处。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入剖析大案要案,严肃开展 警示教育, 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做到查处一起 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

四、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央纪委牵 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 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铁道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工商总局、安 全监管总局、 国务院法制办、 电监会等为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承担日常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 把治理工作作为一项 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 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 各职能部门主要领 导同志负总责,确定1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落实责任分工。各级纪检监 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作出总体部署,搞好任务分解,推 动工作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 加强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 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方案, 确

10

定治理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方式方法和时间要求。要深入排 查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好专 项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 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适 时组织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相结合,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 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将专项治理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 工作相结合, 依法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 序,维护公平竞争。要将专项治理工作与推进政务公开相结合,利用政府 门户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 向社会公示项目建设相关信息, 明 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实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要将专项治理 工作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相结合, 大力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 设,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分类指导,督促工作落实。 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对组织领导不到位、方法措施不得力、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地方、部门和单 位要提出整改要求,重点督查,限期整改,

确保治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11

第四篇: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文件

穗办〔2009〕6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纪委、市监察局反馈。各区、县级市要结合实际,相应制定和实施问责制,形成上下衔接的问责制体系。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四日

1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政令畅通,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 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区(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市委和市政府各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

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市委或市政府对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 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党政领导干部追究责任。

已调离岗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存在问责情形的,应予以问责。

第三条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予问责。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除对分管领导问责2 外,还应对主要负责人问责。

第四条 问责事项的决策机关为市委或市政府,承办机关为市纪委或市监察局。

第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按照权责统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六条 在决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发布与党章 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决定或命令。

(二)超越权限擅自决策。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拔干部,用人严重失察、失误。

(四)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

(五)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六)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照规定公开。

第七条 在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贯 3 彻执行不力。

(二)不积极履行职责,影响和妨碍党内法规和法规法规正确实施。

(三)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第八条 在履行执法执纪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设定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

(二)违法违纪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

(三)违反规定干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或金融机构信贷活动。

(四)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造成司法、执法不公。

第九条 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二)发生影响投资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事件。

4

(三)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损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或社会治安案件失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五)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

第十条 在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

(二)对本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

(三)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 在接受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

(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行政复议决定。

(四)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上级机关、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

5 机关要求纠正违法违纪行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在履行其他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公众场合或媒体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

(二)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或所掌握的工作秘密。

(三)利用工作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亲属谋取利益。

(四)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或包庇纵容。

第十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有本办法之外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当予以问责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四条 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限期整改。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6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或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或建议免职。

问责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新任命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承办机关在调查处理问责事项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或其他人员涉嫌违法违纪的,应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或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

第十六条 被调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坚持过错行为,使损失、影响继续扩大。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处理人员。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的其他从重情 7 节。

第十七条 被调查人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或主动承担应负责任的,可以从轻问责。

党政领导干部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职责的,免于问责。

有问责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八条 问责线索:

(一)上级机关和市领导的指示、批示。

(二)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计机关等提出的问责建议。

(三)绩效考评和工作考核结果。

(四)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

(六)其他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第十九条 问责线索初核后,需立项问责的,由承办机关作出立项决定并报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8

第二十条 承办机关负责问责线索的收集和整理,问责事实的调查和核实,问责文书的制作和送达,以及向提出问责提议的单位或个人反馈办理结果等。

承办机关应当依法依规、全面客观地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第二十一条 承办机关应当在立项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调查通知送达被调查人,被调查人应在收到调查通知后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据。

被调查人阻挠、拒绝或干预调查工作,使调查工作无法进行的,承办机关可提请决定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暂停被调查人的职务。

第二十二条 承办机关调查结束,应将调查结果书面告知被调查人,并听取其对调查事实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三条 承办机关应当在立项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决定机关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问责事项复杂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调查报告应当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是否问责和采用何种问责方式的具体建议。

第二十四条 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根据调查报告,作出问责或不问责的决定,并确定责任追究方式。

情况特殊的,市委或市政府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被调查人可在讨论该问责事项的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五条 问责决定由承办机关制作,具体内容包括:

(一)被问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责情形的事实和证据。

(三)责任的认定。

(四)问责的依据。

(五)决定机关的问责决定。

(六)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途径、期限和方式。

(七)承办机关和日期。

问责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撤销问责事项的,应作出撤项决定。

第二十六条 承办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按相关规定将问责决定或撤项决定送达人被问责人,报市委或市政府,并送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机关和被问责人所在单位。

第二十七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10 定进行申诉。

第二十八条 接到申诉请求后,承办机关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核报告,或由决定机关另行组成调查组进行复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查报告。

复核、复查期间,原问责决定可以暂缓执行。

第二十九条 决定机关根据复核报告或复查报告,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问责决定的复核决定或复查决定。

第三十条 承办机关应在问责决定生效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决定机关。

承办机关应将有关材料送组织(人事)部门归入被问责人的个人档案。

被问责人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有关工作 人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被调查人有权申请有关工作人员回避。

第三十二条 问责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或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区(县级市)党委、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对管辖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对市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纪委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干部,以及市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12

第五篇:黄骅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注:王书记已批示“择机上常委会议讨论”。

黄骅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2010年4月7日)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制度执行力与工作效能,保障2010年全市75项重点项目将和重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保障“五个黄骅”的顺利推进,根据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科级领导干部以及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第三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五条 在决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发布与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决定或命令;

(二)超越权限擅自决策;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拔干部,用人严重失察、失误;

(四)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

(五)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稳定风险评估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六)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照规定公开。

第六条

在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的决策和部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对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作出的决定、决议,制订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领导作出的重要批示,不按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及时办理;

(二)对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以及交办的事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导致 2

政令不畅或影响工作的。

第七条 在履行执法执纪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设定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

(二)违法违纪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

(三)违反规定干预黄骅新城建设,特别是在重点领域的正常推进,如土地招牌挂、城建工程、道路修建、政府采购或金融信贷等活动;

(四)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造成司法、执法不公。

第八条 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二)发生影响投资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事件;

(三)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损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处臵突发公共事件或社会治安案件失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五)虚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 第九条 在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

(二)对本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

(三)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 第十条 在接受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示人、证人打击报复;

(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行政复议决定。 第十一条 在履行其他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问责:

(一)在公众场合或媒体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

(二)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或所掌握的工作秘密;

(三)利用工作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已或亲属谋取利益;

(四)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或包庇纵容。

第十二条 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1998】16号),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与适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的问责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十四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的责任。该三种责任的划分参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界定。

第十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坚持过错行为,使损失、影响继续扩大;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处理人员;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六条 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第十八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 5

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可以考虑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素,由党委、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 问责的程序

第十九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二十条 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发现领导干部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依据下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上述问责情形的线索,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检举、控告材料;

(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县级或县级以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考核、民主行风评议结果;

(六)处理重大事故、案件查处、审计等工作材料;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八)其他反映领导干部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 发现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情形,纪检监察机关应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决议。

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情形,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第二十二条 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拒绝或干预调查工作,调查机关可提请决定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暂停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

第二十三条 调查机关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应在3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工作;情况特别复杂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第二十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五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六条 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七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代问责决定机关草拟。具体内容包括:被问责人的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并督促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第三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应当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对经县级及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手续。

第三十二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关工作人员与被问责(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被问责(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权申请有关工作人员回避。一般工作人员的回避,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决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回避, 8

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第三十四条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五条 问责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六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七条 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党支部下基层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子警察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