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数学课从做“秀”开始

2022-09-10

1“秀”在师生沟通中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 师生的和谐统一是非常关键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否则教师只能唱独角戏, 学生不配和你;或者学生和你唱对台戏, 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在师生感情沟通上, 想办法、做文章。实现师生的情感沟通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

1.1 感官的传递和无声的语言

老师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这信息能拉近或疏远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所以老师在用肢体语言的时候要做“秀”, 要传递积极的信息, 控制不良信息的传递。如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 用欣赏的眼光, 甜美的微笑, 大拇指的竖起等方式来传达,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认可和关爱, 进而激起学生内在的潜力。

1.2 有声的话语

有声的话语是直接传递信息的桥梁。所以老师在用此媒介的时候更要做“秀”。讲的话要得体, 在它传递出去后, 能使好的方面更好, 不利的方面得到控制, 而不至于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还能打动犯错误的学生的心里。如对一个犯了错的学生来讲, 他最不怕老师的批评。此时他们心里是最脆弱的, 我们要的是攻心战术。可以给他讲, “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你只是想用一种方式表达你的思想, 你把你的思想说给老师看看可以吗?”这样可以攻破他的心理防线, 并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1.3 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的做“秀”也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针对不同的学生本节课或这次作业给予评语、给予激励的语言。达到师生沟通的目的, 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2“秀”在课堂引入中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要有龙头凤尾。一节课就相当于一篇好文章, 只是他的作者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一半。例如, 我讲黄金分割这节课之前, 向同学展示了几张同一景物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一张是他最欣赏的。学生七嘴八舌, 8 0%的学生同意其中的一张最好。我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它最好?”学生回答:“有神韵, 有立体感。”我说:“这就是达到了黄金分割点。”下面我开始了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同时, 也使他们知道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也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秀”在课堂提问中

数学课离不开提问, 有老师发出的问题, 也有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进步和提高, 才能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著名数学家G.Polya (波利亚) 曾经讲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说明问题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心脏健壮了, 数学也就健壮了。一个老师要设置提问, 设计的提问点在巧处, 是学生易忽略的地方。这样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一方面,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关里, 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提问, 学生解答, 热热闹闹, 师唱生随, 学生成了“消化”的机器, 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往往学生听明白了, 而再做同类问题又不能自己解决。而现在的教学观就不一样了,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在讲多项式加减法时, 两个多项式之间我没有添加括号。学生说:“老师你们没有添加括号。”我顺着问:“有必要添加括号吗?”学生说:“加法不添加括号, 就体现不出是哪两个多项式相加;减法不添加括号, 减去的只是第一项, 题目就错了。”通过这样的提问, 使学生在细微处注意到了, 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如, 讲几何的时候, 给学生画出一个图形, 并给出结论, 让学生添加已知, 并完成证明。或者是把结论及证明留给学生, 这样使知识既能系统化,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4“秀”在课堂应变中

任何一节课都可能有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 对突发事件老师要因势利导, 把学生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 这就要求“秀”在语言和思维上, 而不是生硬的批评和说教。生硬的批评和说教只能伤害师生的感情。如:我在讲实数时, 讲到无限循环小数时, 让学生举例讲解。下面一个学生突然说:“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课堂秩序非常混乱。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同学, 而是面带微笑的夸奖了他。你的文学水平这是不错, 用一句话就把无限循环小数说到了点上, 也同时说明我们的诗人也懂数学, 更说明我们的历史文化非常的悠久, 也说明我们各学科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整体。我同时布置了一个任务, 让这个同学写一篇这节课的数学作文, 那个同学积极应允, 写的非常不错, 我给了他一个嘉奖。这样既没有伤害师生感情, 又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5“秀”在学习方法运用中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数学这门学科, 是一门自然课科学, 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数学语言和传统语言是相同的。如:中位数、众数、平行线等概念都是和它们的内涵相联系的。所以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 从中找出规律。对易混难记难理解的问题, 可以用形象化语言解答。例如:讲不等式组的解集时, 不等式组的解集对于学生来讲很难掌握。我就编了一个顺口溜:“大大取较大, 小小取较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找不到”。“大大取较大”是的解集为x>5;“小小取较小”就是的解集为x<3;“大小小大中间找”就是解集为3

6“秀”在课堂小测评价中

每节的课都有一个课堂小测, 小测是有针对性评价学生本节课学生掌握的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不要怕学生出错, 从出错的地方可以看到学生预习的深度、广度和本节掌握的程度。因题目的内容由学生预习过程中找出。老师针对问题做出选择 (再选中的题目后面注上学生的姓名, 以此鼓励) , 作为本节的测评题目。课堂小测应该是面向中下游学生, 它的目的是提高中下游学生, 巩固中上游学生, 也可以有一两道选做题 (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的) 。要使课堂小测发挥作用, 一定要注重课堂小测的讲评。测而不改或练而不评, 犹如水过鸭背, 走过场, 根本发挥不了什么教学效果。所以要测要评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在学生课堂积分表中写出成绩, 留下作文每人写出本节分析。

总之, 一节好的数学课在各个环节都要“秀”一把。目的是注重情感教学, 挖掘学生潜力,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创新, 积极参与的能力, 使他们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体制, 完成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这是时代的需要。

摘要:数学美与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 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但“烦”的背后, 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寻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拯救数学课堂必须从做“秀”开始, 这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里讲的做“秀”不是数学课形式上的摆“花架子”, 不注重实效, 而是通过在数学课的每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 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问题, 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 充分肯定和认识自己的力量, 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而获得美感体现。

关键词:数学,创新教学

上一篇: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试论高中英语的整体性教学下一篇:高压氨泵运行中振动故障分析及处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