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究

2022-09-11

一、法律框架内人肉搜索的法理分析及解决方式

(一) 概述人肉搜索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相关事例的借鉴

人肉搜索是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的舆论监督方式。它使中国人民在社会人治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有了技术性的话语宣泄渠道, 并且能于无形中让公权力暴露于阳光下。但是, 在人肉搜索过程中, 由于被搜索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姓名、单位或者与事件无关的个人信息被公之于众, 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 人肉搜索必须受到法律强制性的监督。以防止网民的话语权、监督权与被搜索者的隐私权的权利冲突。

(二) 探讨人肉搜索法制建设的出路

再接着, 我们来探讨一下人肉搜索法制建设的出路吧!众所周知, 言论自由与隐私权是一对互相矛盾但又缺一不可的公民基本权利。虽然对于这两个权利的平衡的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 在当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社会里, 信息的膨胀和无限的扩展使这两个权利的平衡问题需要得到更急切的重视与解决。况且, 网络本身就是个新鲜事物。对于它的管理机制还没有稳定成熟。所以, 很有必要首先采取强制性的立法措施来维持秩序。

当前, 我国对于管制和规范人肉搜索的法律条文已经出台并在逐步完善中。不过, 笔者发现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来谈谈我对理想中的人肉搜索法律建设是怎样的。1.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来维护:因为网络隐私权不单是指隐私权的范畴, 它比较特殊。由于网上的个人信息可以被非法利用于买卖, 因此也属于财产权。其次, 一旦这些个人网络资源被利用, 那么受害者的人格就会受到损害。因此网络隐私权还属于人格权。这么多权利集于一身的网络隐私权一旦受到侵害, 那么比起传统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隐私权侵害是严重得多的。所以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对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平衡的必要措施。2.对于人肉搜索的侵权判定应该借鉴案例:在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环境日益变化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不可能单凭纯粹的理论来制定人肉搜索的法律和判定案例的性质。因此, 无论是在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行业自律、网络技术管理工作中都要根据过去发生的案例来判定行为人的责任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3.对公民的隐私权意识的加强:虽然当下人们对于隐私权意识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肉搜索案例后已经有所反思和逐渐加强。但是明显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 这方面的素质显得良莠不齐。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来进行统一的指引。指导的方式主要是: (1) 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制作相关的专题, 对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进行科普教育; (2) 在网络社区播放提示, 明确表明在网络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 (3) 制作专门的公益性科普小册子, 在居委会等基层政府组织里免费派发给大家阅读了解。只有加强了公民的隐私权意识, 才能在刚刚爆发性寻求话语权的网络环境中带来有序的隐私权监督体系。这可以说是人肉搜索法制建设的土壤。

二、网络舆论建设中人肉搜索的解决方法

众所周知, 人肉搜索的利用在理性基础上是会促进社会正义的。而一旦遇上了不分青红皂白和将理性务实置之度外的网友参与进来,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场人肉搜索会演变成一个网络事件甚至是介入到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在政府与民众利益对立的事件中很容易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所以, 人肉搜索的使用明显是与网络舆论环境相挂钩的。对于网络舆论环境的建设和导向也就是对人肉搜索的发展和改善。

由于网络舆论建设是人肉搜索发展的基础, 因此先对网络舆论建设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社会政治背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 由于改革开放的红利得不到相对公平的分享,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但大部分人还是为柴米油盐所忧愁。所以阶层的对立情绪异常激烈, 社会的秩序由于富人的干预而变得混乱, 权钱交易每天都在上演着。众所周知, 社会舆论是由人民的现实生活际遇所决定的, 反过来也影响着社会的秩序和政治的发展。而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 网民数量急速增长, 而且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异常高涨的情况下, 网络舆论的作用更是巨大无比的。尤其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征途的这段时期里, 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刚刚完成, 而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转型才刚刚开始。经济上的不平等与政治转型的刚刚起步注定了网络舆论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 西方国家的很多官方的、非官方的组织机构和个人都在我国的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帐号。虽然有些民主友好人士是纯粹为了中国的人权与人民的民主权利在呼喊、奋斗, 也带来了很多国际上的多方面资讯与知识。但是, 更多的西方人士都是仗着人权与民主的幌子在微博上发表一些敌对的言论。试图通过混淆视听和是非的方式来干预中国的内政, 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制造不当的网络舆论氛围来激起非理性的、不明真相的群体性事件。从而扰乱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在当今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 文化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人们的思想受到全球不同国家各种方面的影响, 文化可以说是空前的多元化。再加上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平台使文化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也使一些人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文化认同和道德标准。他们对于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两个主导思想的偏离越来越严重。而这样就等于是失去了自身特色的全盘西化。因此, 如何在保持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基础上保留与继承这些主导思想是我们在网络舆论建设中的一个主要课题之一。

三、网络舆论建设的原则

接着就要谈谈政府在引导网络舆论建设中的角色和原则吧!首先政府的作用本来就是对社会进行宏观的、强制性的干预和调节, 使社会秩序趋于合理。但是, 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贫富差距拉大、权力分配不合理、文化思想多元化和道德沦丧的环境下, 网络作为新的也是唯一的草根话语平台, 政府不能一味地固守己见, 用权威的姿态来进行疏导。所以必须用善治的理念来与网民共同进退。所谓善治, 是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即指政府通过起表率作用, 并且与民众共同沟通、治理国家, 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它强调社会管理的多方参与, 并且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与民争利, 一心为民众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这是在当今贪污腐化的中国官场最需要提倡的一种精神。因此, 政府要改变过去一味强调社会维稳大于一切的“华而不实”的口号。用善治来对网络舆论环境进行理性的引导和管理既能让政府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又可以维护网民自由的话语权利。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做法。这就是政府在未来网络舆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而政府在善治理念下对网络舆论建设的原则可以归纳为:1.开放与多元化对话:首先开放就是指网络空间的宽容度与包容性。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政府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一直采取“封禁”的方式来回避。例如对网民相关的讨论进行删帖、封号, 对境外一些进步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封堵甚至是利用防火墙将其隔绝。其实这样无异于掩耳盗铃, 因为当今网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与普及, 而且网民的知识素质也比较高。所以一味的封堵只会激发人们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 觉得更加的不解与愤怒, 就像汹涌的潮水一样挡也挡不住。除非是涉及国家的核心机密, 否则应该将公共信息置于阳光下供人民了解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与国际间的信任与支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只会两败俱伤, 加剧社会的猜疑与制造混乱。2.网络与现实的接轨:网络舆论作为现实舆论的延伸, 使得网络舆论对现实环境具有反作用。因此, 政府在进行网络舆论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更加重视网络与现实的接轨, 而不能将网络舆论孤立地置于网络环境下观察和管理。具体的做法有:在微博等网络舆论集聚的新媒体中建立专门的政务微博, 及时注意网民对于相关事件和问题的看法, 做出统一的回应。对于特殊且合理的建议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络上访程序进行采纳。还有就是对于人肉搜索中影响力较大, 但是其真实性受到质疑的事件应该通过成立专门的网络督查组进行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调查取证。又或者对网民的人肉搜索行为进行理性且合理的引导, 防止道德沦丧的行为出现。就像女高中生事件中, 服装店老板对于该名女高中生涉嫌偷窃的行为发起人肉搜索。这时, 我们的网络督查组就应该对女高中生的行为做出分辨。其次是对网民公布的信息进行审核, 防止泄露女高中生的个人隐私, 以致其受到不必要的骚扰。只能公布能够起到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信息。这样就能防止人肉搜索审判的发生。3.引导与接受监督相结合原则: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 其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而是利用公权力服务社会的公仆。因此, 政府一样有其权利与义务。在网络舆论建设工作中也一样, 政府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 才能促进网民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与引导。具体的做法有:网络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建立全面及时的联络机制, 及时回应网民在社会生活中对于政府的各种质疑与建议。从而减少网民对政府工作的疑虑与敌对情绪。还有就是网络管理部门自身也要将自己的工作定时汇报与公开于其官方网站和各大网络社区中供全国网民参阅。只有通过这种引导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才能使政府与网民之间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的和谐格局。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与人肉搜索中积极面的发挥起到效益最大化的功能。

摘要:对人肉搜索纯粹性、基础性理论的罗列与探讨已经多有著述, 研究人肉搜索中的法治问题, 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也就是说讨论人肉搜索的作用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麻烦。这部分我们分成三节来展开。即:1.概述人肉搜索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相关事例的借鉴;2.隐私权的立法问题;3.探讨人肉搜索法制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人肉搜索,法律问题,伦理建设

参考文献

[1] 叶雪美, 李杰.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透析[J].青年探索, 2009 (05) .

[2] 陈飞.互联网“人肉搜索”伦理审视[D].重庆师范大学, 2010.

[3] 全凤英.“人肉搜索”问题的伦理思考[D].中南大学, 2008.

上一篇:浅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视野下的网络著作权保护下一篇:高等数学在工科专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