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2022-10-23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创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创新服务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大力加强交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对于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高效率、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交通运输属于服务性行业,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人文关怀。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用文化建设引领交通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以集约化为重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按照二级治超站标准投资18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 1100 ㎡的监察大队办公楼,并且有效整合办公资源,投资2600万元建成了以监察大队为中心,与运管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所、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实行集约化办公,总占地面积50亩的综合办公场所,为运输业户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二是不断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按照“站所合一”、“四位一体”的要求,先后投资980余万元,对西河、寨里、岭子、昆仑、杨寨、洪山、罗村、磁村、太河、峨庄、商家、东坪12个乡镇交管所和客运站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形成了“乡镇交管所、客运站、地方公路管理站、货运源头管理办公室”四位一体的交通管理模式。

三是办公场所在外观设计、上墙图版等方面全部导入省厅统一的VI视觉识别系统。按照“职责明晰化、业务程序化、形象统一化”的要求,制作了统一规范的政务公开栏板,办公桌统一放置工作牌,挂牌服务,持证上岗。推行了“七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外观颜色、统一办公桌椅、统一政务公开栏、统一执法装备、统一上墙刊板、统一内业档案。

二、以规范化为目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全区交通运输中心任务,以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实施了35项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交通管理业务逐步规范,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抓好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

实际不断修订、补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编发了制度综合文本《淄川区交通局制度汇编》。该汇编包括交通运输的运管、修管、稽查、公路管理等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局机关办公制度等,内容涵盖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方方面面。为了加强局办公车辆管理,降低车辆费用开支,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制定实施了《淄川区交通运输局车辆使用管理规定》,从车辆的购买和处置、管理职责、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责任处罚五个方面对办公车辆的使用作出了明文规定。特别是对车辆使用管理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责任人明确了相应处罚措施,按照责任程度大小分别规定了惩处标准。在全局实施禁酒令管理规定,严禁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酒后上岗;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严禁驾驶公车或着标志服饮酒;严禁到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场所饮酒;严禁酗酒。对违反禁酒令的行为,分别制定了通报、警诫、降职、撤职等处罚措施。

二是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的学习宣传,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制度内容和要求,达到从内心真正重视,从意识上保证自觉执行。利用局机关每周一的集中学习时间,由专人带领学习制度内容,讲解制度制定的背景及相关要求,指出贯彻落实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参加学习人员充分了解制度制定的初衷,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以科室站所为单位,开展自学活动。给予大家充分的学习自由,根据各自学习能力和自有空闲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积极开展制度知识竞赛,通过参与四项制度学习教育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重视制度,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领导带头,减少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强化制度执行的制约力。提高执行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不断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谁触犯了制度,都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按照“全面覆盖、全程监督、全员执行”的要求,科学设计制度的运行程序,配套实施监管措施,以加强制度运行的过程化管理为抓手,对制度制定、制度发布、制度公开、制度落实、制度修订等环节进行了规范统一,理顺了信息沟通和反馈途径,完善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体系,达到了“制度运行到哪里、监管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

三、以人本化为核心,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在全局树立了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学习、服务、廉政、和谐” 团队的发展理念。设置各类文化展板160多块,建立文化长廊2处;建成“淄川交通辉煌五十年”公交车展室;开通了网站和党务博客;创办了《淄川交通》信息刊物;自行设计、制作完成了交通卡通形象,并在基层服务场所亮相;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淄川交通建设五十年” 书画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般阳桥记》交通史书结集出版,为交通运输行业又增添了一份精神食粮。该书详细记载了古般阳县境内78座古桥的概貌及其结构形式、地理位置、所经道路,或重修情况和历史作用,对现存的40座拍了照片,并介绍了许多历史路桥知识。这是一部桥文化的专辑,也可作为一部交通地理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外,《般阳桥记》对淄川古今志书没有记载的41座桥梁作了详细调查记录,对其中现存的23座拍了照片,填补了我区交通志书的空白,这对于古桥的发现、挖掘、保护亦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还记载了与桥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桥梁轶事、故事传说,既具史料性和实用性,又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两个方面,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外塑和辐射等基本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化而为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所感受,并将激励我们为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

淄川做出贡献。

第二篇: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转型升级、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信访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信访工作理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顺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认识,强化领导,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一)提升认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信访工作承载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对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基础起着重要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也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与过去相比,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观念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前提。群众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信访,改变“群众信访影响社会稳定”的错误认识。社会有纠纷、有矛盾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总是相伴而生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不满情绪。要通过化解矛盾和疏导情绪的过程,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从群众信访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反思我们的群众立场、政策制定、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把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现实举措,使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群众感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首先要有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权利意识,在抓经济发展和制定完善方针政策的同时,认真解决好群众的现实诉求,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摆正位置、端正作风,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寻找解决困难的措施和办法。第三是要具备深厚的群众感情。站在坚持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党的执政宗旨、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高度去认识、谋划和推进信访工作,把其作为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切入点,将化解矛盾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执政能力、打牢执政根基的过程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生动实践。绝不能简单地以没有政策为由对群众的诉求一推了之,以超出职责范畴为由把信访群众拒之门外,更不能将改革发展与保障群众权益对立起来。

(二)加强领导,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

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个现实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去统筹部署,把群众工作的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信访规律、深入剖析信访成因、科学制定工作举措,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的主体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制观念、搞好示范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抓好领导包案、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复查复核、督查督办、非正常上访处置等日常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

第三篇:创新 协调 绿色 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开放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3、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5、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6、构建发展新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

“协调发展”

1、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2、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

“绿色发展”

1、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倡导合理消费,反过度包装;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放发展”

1、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共享发展”

1、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五大任务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

“五大任务”是性的,主要针对明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分解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去掉的就是无效供给,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本着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

“去库存”,去掉房地产库存要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 “去杠杆”,强调的是防范经济风险。 “降成本”,体现了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成本。 “补短板”,体现了要尽快弥补在劳动力供给、技术供给上的欠缺,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4个歼灭战和4条主线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

供给侧改革应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一、优化劳动力配置: 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二、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 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 其次是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

四、政府自身落实供给侧改革

一是通过改革行政体制、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1.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患政策。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政策对此类汽车供求的影响是 (注:D、S为变动前,D

1、D2为变动后)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家积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表明 A.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更新 B.要坚持物质消费与栉祌消费相协调的消费观 C.国家提倡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的绿色消费 D.消费行为的更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目前,我国已确定将器官移植作为大病救助的主要项目纳入医保范畴,成为全民享受的基本医疗权利。包括移植费用和移植后的维持费用,都由政府财政负担。这表明 ①生产要索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②运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④商业保险提供的是驻本生活保障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提出,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下列调节手段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进城落户→增加住房需求量 ②严格土地审批→减少土地供应量→减少新增商品房数量 ③降低银行利率→降低贷款购房成本→增加商品房购买量 ④征收房地产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我国高铁全方位拓展海外市场,其影响力和发展力不断提升。中国高铁“走出去” ①增强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能力

②避免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摩擦

③提高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④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 规划的建议中,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科学发展理念的继承,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战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破解发展难趙,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接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析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9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才能走好创新之路。(9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材料一: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先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1)结合材料一说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经济意义。(8分)

材料二:某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方资源,多点发力,共同给力,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译大合力.该省坚持分类施策,将贫困户纳入省级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和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支持范围,落实搬迁安置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起付线,探索扶贫线和农村低保线合一的 实施办法„„举抽分门别类、细致入微,“四个一批”扶贫行动扎扎实实落了地。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省是如何实施扶贫的?(6分〉 1A 2C 3C 4 A 5C 6.(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根据中国30多年的实际发展状况而提出的,是对中国30多年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3分)

②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我们党对发展提出新的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3分) ③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正是建立在30多年改革实践基础上的新认识,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2)①走好创新之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3分) ②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走好创新之路,必须继承过去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3分)

③走好创新之路,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3分) 7.(1)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分)

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2分)

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扩大就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2分 (2)①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该省善于抓工作重点,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2分)

②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该省坚持分类施策,举措分门别类,落实“四个一批”扶贫行动,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分)

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从全局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该省集聚各方资源,多点发力,共同给力,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分,如从系统优化角度分析也可得分)

第四篇: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省连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对此,江苏上下并未因骄人的成绩而满足。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一段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黄莉新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黄莉新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力抓好“两个化”、建设“三个载体”、推进“五个转变”。所谓“两个化”:一个是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另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收入。所谓“三个载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所谓“五个转变”:即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黄莉新说,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江苏客观要求,也有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创新和转变我们的发展思路,以思路的创新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莉新认为,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只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武装农业,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据记者了解,江苏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近年来,江苏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

新”工程,积极培育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着力研发一批节本、高效、安全新技术,加快开发普及了一批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江苏农业院校多、科研机构多、科技成果多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和入户率。目前全省已经组织34家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38个县(市、区)进行了挂钩对接,1055名科技特派员已经驻村进行科技指导。

第三,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增强现代发展农业活力。“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黄莉新说。她为此向记者列举了江苏近年来在五个方面的的机制创新: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五个一体化”,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和环境。二是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积极发展劳务合作、供销合作、富民合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三是健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更大力度地促进农民就业创业。2003年以来,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0多万人,目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已经达到66%。四是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江苏近年来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五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目前已在全省10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同时,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农业因灾损失,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大力推进政策创新,持续增加“三农”投入。黄莉新说,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要求,江苏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建设安排向“三农”倾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让农民得益受惠。2006年至2009年,省级投入321.68亿元用于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向“三农”倾斜。

在实行“四项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对高效设施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三是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等各项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城乡范围。

第五,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就要突破就‘三农’抓‘三农’的局限,大力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让农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黄莉新说,创新工作方式,必须坚持计划安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用工业的理念抓“三农”,用项目的办法管“三农”,提高“三农”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分配形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分解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科学考核发展成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推进。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江苏省安排了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现代农业考核奖励。

黄莉新最后充满信心地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我们在目标定位上要体现率先,工作思路上要勇于创新,改革实践上要大胆探索,这也是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要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农民日报 》

2010年7月20日

第五篇: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城市管理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与转变,保障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要有城市管理的“当家人”意识,把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纳入自己思考解决的范畴;要积极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维护城市环境秩序为主线,以人为本,以变求变,以新对新,努力拓展城市管理新领域,切实营造亲民爱民、全民参与、共建和谐城市、共享管理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实现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提前管理、全程管理意识,让有效的城市管理贯穿于规划、审批、建设和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有计划地对城市管理各类部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不断赢得城市管理工作上的主动权。要冲破思想“禁区”,从“等布置、等安排”转变为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根据城管工作实际和广大市民的需要力求工作上有独创性、超常性、开放性,促使城管工作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实现从分散向合力转变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要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工作联动机制。要建立规范和标准,建立协调体系和巡查监督机制,实施条块结合、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合力推进、良性互动、积极谋划、多方举措,抓好城市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实现从经验向科学转变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要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全新的思路来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要着眼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致力于规范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向体制变革要效益,向机制创新求突破。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开创城管工作的新局面。

五、实现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要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环境持续改善。要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六、实现从突击向常态转变

要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与运营市场,建立城市公用服务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管养和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实现城市这块特殊的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和手段,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把工作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长效预防和治理措施上。要立足于“城管所能、社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完善法规、出台政策、加强监管手段等措施,积极推行长效型管理模式。

上一篇:城西小学减负实施方案下一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