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2022-07-04

第一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诗歌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

母亲》。

二、读“荷”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明确大屏幕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歌,请允许我为大家朗读一遍。那么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老师如何处理朗读的轻、重、缓、急,并且在老师朗读完之后,给老师做个评价。

如果说到抑扬顿挫,那么就说,知道老师为何这么处理吗,是因为老师根据作者的情感来处理自己的语调与语速的。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合乐朗读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和着这悠扬的音乐,朗读这篇美文。 (生读)

三、疑“荷”而知“荷”

同学们深情的朗诵非常好!大家看到题目《荷叶 母亲》是作者加的,后来人认为应该取名为《荷叶 红莲》更加适合。同学们你们的意见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注:在此学生可畅所欲言,通过对荷叶红莲的认知,感受托物言志的这种表达,也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解释了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1、 情感的认知,主旨的把握

2、 荷叶红莲与我和母亲的关系,点析托物言志

3、 精彩词句的赏析,教师指点

四、析“荷”

母爱的赞美,冰心给予诗歌的表达“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同学们,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深情呢?

(自选方式,可写下文字,可表演,可绘画,可讲述你感受到的母爱)

五、听“荷”

1、课文配乐朗诵听读

2、多媒体播放雨打荷叶配乐

六、小结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最后一段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为母亲做一件事,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读和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诗歌,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接受诗歌中的情感,感悟不可强求,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对诗歌的解读。相对在知识性和基础性的地方用时用力较少,这需要课下做好预习。

第二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体会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四、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一、整体感知

(一)感悟母爱

1、吟读入诗,初读悟爱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范读诗歌,学生点评。

(3)教师指导朗读,并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范读。(要注重朗读的停顿和节奏,把握重音,并且要读出感情。)

思考: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4)学生齐读诗篇。(背景音乐)

2、研读入思,整体感悟

学生再读全诗,思考: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三看红莲。

3、品读入境,探究思考

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

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让学生找出渲染情绪的文字,加以品读

明确: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菡萏(),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涉及的面广,内容纷繁,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2、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5、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三、拓展训练:

(一)感恩母爱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了,说出了自己所感受到的母爱,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母爱呢?(由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四、课堂小结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烦闷

雨打红莲 不适意

荷叶遮蔽红莲 不宁的心绪散尽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4

第三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遮拦:zhē遮挡,阻挡。

4、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 (生读课文。)

师:读完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对母爱的赞美。)

三、研读赏析,品味母爱

1、品味重点语段,品味情感。 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或者说,找到“过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因为荷叶保护红莲。)

师: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师: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读出轻重。 (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 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 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 (荷叶 “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还是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

师:梳理一下,在看红莲被荷叶保护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师小结过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感到烦闷;白莲凋谢,红莲亭亭,害怕红莲也遭受白莲的命运,不适意;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敧斜,无法可想;红莲被荷叶保护,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亲身边,于是作者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什么?(母亲爱子女)

文章写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应该情不自禁的高声赞美谁了?(母亲) 师:课文在哪一段赞颂母亲的?(最后一段。) 师: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要用温婉的语调,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读快了是读不出味道来的。 (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谁能对这段话进行赏析?(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最后一句是反问,语调也非常好。)

师:嗯,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赏析文章,就应该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生活中的困难,磨难。)

师:对了,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间的摩擦„„)

师:“荫蔽”是什么意思?(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帮助,鼓励,支持„„) 师:当心中“雨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母亲就给我们呵护,帮助,鼓励,支持。你能谈谈母亲都给过你怎样的“荫蔽”吗?

(生讲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温温的牛奶;发烧时额头温柔的手„„)

2、品味文章写作的妙处。

①文章最后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你能不能用“语文术语”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老师再介绍一个术语:这种借托某种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抒情”。 如果借托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志向,则叫做“托物言志”,如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我,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思考一下: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铺垫?(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对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

四、感情朗读,颂扬母爱。

师:这篇文章文辞兼美,情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就是那口渴时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丝凉风,是冬日的一束暖阳。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乐,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激情朗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最感人得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母爱的味道。并试着背诵课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学生诵读课文,抽生朗读并点评)

五、拓展延伸,抒写母爱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歌唱家阎维文在《母亲》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 学生讨论,抒写,展示。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师:大家写得都很好,再认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因为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正在付出母爱,同时,我也是一个女儿,我还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

六、课堂小结,珍藏母爱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叶 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表达我们的祝愿:祝我们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红莲

对母爱的赞颂 母亲

子女

( 托物抒情

借物喻人)

第四篇: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春风化雨,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

——《荷叶 母亲》教学反思

刚刚执教完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冰心用心铸就的爱的颂歌,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对于这样一篇美文,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让作品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了我这堂课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作为执教者,心中有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为此,我深入钻研文本,潜心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沉情感,让自己先被作者打动,然后再去感染学生。所以,我反复地朗读课文,仔细地品析课文,深入体会“荷叶护莲”这一诗化意象里所蕴含的冰心的感恩之心。其次,我拜读了冰心的《繁星》里关于母爱的颂歌所有的诗作,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并多方探究冰心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让自己的教学既紧扣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力争做到教学的高屋建瓴。

反思二: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制定教学流程,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学科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空洞说教往往让学生心生反感,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为此,我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走近名家”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爱的哲学”;“赏文入境”让学生开始进入作品的情感氛围;“品文知心”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和品味,让作者的情感力量自然而然地沁入学生的内心;“心有所悟”让学生从作品里走出来,走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手写我心”则是在学生充分酝酿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文本诗化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此教学流程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严格遵循了课程育德必须紧扣学科实际,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育德的要求,让学生“读——品——悟——写”,在全面完成学科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反思三:为了要让爱的种子能够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我还注重了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资源,结合学生感受深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最近学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孩子,你知道父母的付出有多少?”的德育主题活动,许多家长都给学校做了反馈,对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有意识地利用了这一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的感召下体会父母为自己的爱与付出,学生受到的心灵震动很大,不少学生是满含泪光地写作,哽咽抽泣地诵读,让我也深受感动,忍不住潸然泪下。

反思四: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前提下接受情感的熏陶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本味,体现语文教学的精髓,才有可能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依然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本和生活中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方面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德方面的巨大作用,争取教学的最大成功。

总之,参加这次课程育德比赛,加深了我对语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磨练了我驾驭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艺术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在课程育德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语文育德的巨大功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更多爱的种子,并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五篇:《荷叶 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母亲》新入选教材不久,可借鉴经验甚少。又因为其本身短小易懂,故而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删繁就简,抓住“朗读美文”和“体味深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细读,含英咀华,辅以朗读示范、美图欣赏,让他们自然理解作品的构思、语言、情感三美。

实际教学中,得失兼之,反思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①准备到位

上课之前准备充分,亲手制作课件,一张一张地慢慢充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搜集素材,甚至为了克服教室投影仪色彩失真的不利条件动手PS图片作为背景。教案也是在参考了有限的资料后独立设计的(相关资料不多,因为本文07年才进入人教版七年级上的教材)。这样细致的备课过程使自己对教材足够熟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环节清晰连贯,内容交代清楚,展开完整。没有出现拖堂、冷场、中断这样的尴尬情景。

②多媒体运用实效和美感并重

坚持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兼顾实效性和对学生美的震撼,尤其是为白莲红莲命运的对比设计了一组美轮美奂的全景大图,直观展示了雨打白莲、白莲飘散、荷叶挡雨、红莲无恙这几幕在文章中

4、5自然段表现得的最为让人动情的画面。此外,教参上写的祖父说家中开了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大家庭里面添了三个姊妹是“花瑞人祥”,这样的过于书面甚至带文言色彩的词汇实在难于让学生理解,于是笔者寻找资料,对比众多信息,查到了多条有关三蒂莲的新闻和相应的图片,择优使用。同时,又发现有材料说三蒂莲的出现概率竟然是百万分之一,虽然难

1 / 4

于证实,但是,这种情况出现极少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物以稀为贵,由此向学生说明这样的稀罕物儿出现了,在老人的眼里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怪不得他过了多少年都记得,也就很容易说通了。

③真情动人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不仅仅选用配乐朗读,缓缓将学生领入课文的情境中,还在讲授结束后播放《母亲是最美的春天》这首优美抒情,词曲皆极为扣题的歌曲。升华了主题,更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不少学生跟在后面哼唱,有的则动笔记下来歌词,真正做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④师生互动率性、深入

在预案中精确设计了多处互动环节,在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喜爱的原文中描写莲花、荷叶的语句这个部分,学生认真地做了,很快就能够发言,富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选择的好句好段,并且独立分析的有声有色,比设想中的效果还要好。在播放完歌曲后,已经临近下课,笔者即兴问学生母亲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无私的爱,你以后要怎么回报她呢?学生都很激动,纷纷发言,有的想为母亲做点小事,有的认为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行动、最好的回报。笔者总结,不管你想做的事情是大还是小,都请你记住今天说的话哦。在会心的笑声中,这一堂课圆满结束了。

二、不足之处 ①课堂容量过大

其实本课就如一开始的时候分析的那样,并不算难懂。在讲前面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已经能咀嚼出更深层次的“味道“了,后面的那个分析三看红莲的图表,就很多余,完全可以分散在前面讲解构思之美的时候带过,不需要过多关注,因

2 / 4

为学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都在书上),教师只要稍加点拨一下即可。

②图片用的还不够“尽情“

虽然用大图片展示莲花、荷叶,让学生深深体味到了美的震撼和母爱的深浓。但是这还很不够,在后面播放歌曲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展现母爱的温馨画面就更能够融情入境了。可惜思虑未周,没有想到这方面可以进一步慢工雕琢,失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三、危机应对

授课之前,就已经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色彩失真得很厉害,三蒂莲的图片投影上去,像是黑白底片一样(实际上是颜色比较艳丽的彩色图片),同时多张文字幻灯字也显示得不甚清楚。因此,特地设计了一张浮雕效果的偏浅灰白色的图片作为背景(是用一张荷叶莲花的摄影照片作为原版底稿的),并且在打铃之前,还稍稍对个别地方做出了修改。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绝对不为了所谓的美观而买椟还珠。此外,由于身体不适请假,其实在上课之前,笔者并未有任何时间来督促学生自习,故而在讲课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深入文本,循序渐进,而不是纯粹完成知识点的讲授来展开环节。有一个细节颇为有趣,一名女生过于紧张,在读课文的时候竟然难以连缀成句,连词语都读破了。教师在这个时候,始终都是对她微笑,缓解她的不安,在她磕磕绊绊地读完后轻松地说:“有一点点紧张,没关系噢。“既能够安抚她的心情,又立刻让已经窃窃地想要笑话她的个别同学立刻停止小动作。

四、创新和改进

本课的教学,以读来带动学生感受课文的美景深情,是比较成功的。可能过

3 / 4

去的不少关于母爱的课文在讲授的时候教师喜欢用一些激昂的歌曲结束,但是笔者选择了《母亲是最美的春天》这一首舒缓深情的歌曲,取它既写出了无私的母爱,又表达了儿女对母亲的牵挂这一点。它比什么样的渲染都更能表达我对这一课的理解:母慈子孝——母亲的勇敢、慈怜让儿女更加依恋、孝顺。强调这一点,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他们能够不仅仅是作业里面,更能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感到应该要孝敬母亲,应该要学会感恩。这,恐怕比一味褒奖母爱的伟大更加有意义。

未来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更加注重情感和美景的融合,同时,虽然在讲授构思美的时候有所提及,但毕竟没有展开,我觉得能够把这样一篇动人的小文变成每个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能够借鉴、模仿的范文,更加有价值,若是能够列举几例类似的文章,就更能让学生顿悟了!这样的文章并不难找,例如史铁生的《合欢树》。

五、总结:

本科教学效果不错。源于有预案,工作细化,但是百尺竿头更进一筹并非很困难的事情,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实践起来方明白许多地方还是考虑不周,还是没能放开手脚。知不足,而后改,教学若能有一点一滴的进步,也是一件足乐的美事,谨以自勉。

4 / 4

上一篇: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下一篇:化妆品公司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