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的核算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物流成本的核算范文

浅析物流作业的成本核算及管理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物流自动化日趋普及,物流技术不断更新。在这种环境下,直接人工费用下降,物流费用提高,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形成了所谓的“物流冰山说”,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作业成本法有效地弥补了以上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英国论文格式增强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本文把作业成本法引入物流成本管理,建立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模型,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规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流; 作业成本法; 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所谓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货币表现。从某种角度看,现代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围绕着物流成本展开的,物流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实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或以一定的物流成本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在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更是贫乏。笔者通过对顺德顺特电器、顾地塑料公司进行调查、实验,将作业成本法引入物流成本管理,就教于业界同仁。

1.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必由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物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自动化日趋普及,物流技术、物流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在这种环境下,直接人工费用下降,物流费用提高,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形成了所谓的“物流冰山说”,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及企业进行科学的物流成本控制。

传统的会计方法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这种计算方法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下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满足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许多费用常常是跨部门发生的,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它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不利生产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而作业成本法有效地弥补了以上不足。

它把物流看作是一个起始于企业供应商,经过企业内部,最后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物流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作业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物流成本则是各项物流作业的消耗,是物流作业链环节所有成本之和。如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就可按物流作业进行分类,然后把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计入各项物流作业中。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其分配的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汇集各项物流作业的成本,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不需要在大量的会计账目中搜寻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这大大简化了企业的核算工作。 现代成本管理越来越深入到作业层次上,进行作业计算与管理。与此相应,要求物流成本管理也要深入到作业,进行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明细的信息系统,提供更客观、更及时、更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依据。传统成本核算法主要适用于传统的标准成本制度,反映业绩计量信息,从总括的物流成本信息中不易发现具体问题,难以带动企业整体工作的改进和长期目标的实现。而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物流作业的追踪及动态反映,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对各个物流作业进行成本考核和绩效评估判断该项作业是否高效,从中寻求改进的机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2.物流作业成本核算

物流作业成本管理包括物流作业成本计算和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两方面,它是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物流作业成本计算通过物流资源动因将物流资源分配到各个物流作业,形成物流作业成本库,再依据物流作业动因,建立物流作业与物流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

联系,把物流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将计算出的物流作业成本与总体目标成本分解的物流作业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找出低效率、高耗费的物流作业,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从而实施物流成本的控制[1]。

2.1物流作业成本构成

(1)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源泉。

(2)物流资源动因:物流作业引起资源的消耗。物流资源动因是将物流资源分配给各个物流作业,是形成物流作业成本库的依据。它在资源的耗费和作业成本库之间建立起一个因果联系。

(3)物流作业和物流作业成本库:物流作业是企业将投入转变为产出的一系列物流活动,它是一些紧密联系的业务的集合。依据物流资源动因将物流资源分配给作业后就形成了各个物流作业成本库。

(4)物流作业动因:物流作业动因是将物流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它在物流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对象之间建立起了因果联系。

(5)物流成本对象:物流成本对象是物流作业成本分配的最佳归宿。常见的成本对象有产品、服务、批次、客户、推销渠道、销售地域等。

(6)物流直接成本:指那些易于追溯到成本对象上的成本。

2.2物流作业成本法的计算

(1)分析和确定资源。企业的资源一般有人工、材料、机器设备、厂房等。在分析和确定资源时,有时需要把一些账目和预算科目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资源库,有时需要把一些被不同的作业消耗的账目或预算科目分解开来。

(2)分析和确定作业。在分析和确定作业的过程中,要分清服务和作业的各个环节,把组织的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可理解的基本作业。在确认作业时,范围太大会影响作业成本计算的效果;作业划分太细,则加重作业成本计算的负担。并且,作业不一定与传统的职能部门一一对应,有时作业是跨部门的,有时一个部门可完成几项作业。因此,在确认作业时,有必要对作业进行整合和分解,还可利用作业流程图来描述组织的作业及其相互联系。

(3)建立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把物流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作业(第二阶段确定的)形成物流作业成本库[2]。例如,某生产性企业产销A、B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上:A产品实行的是大批量低频率的物流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4 000件。B产品实行多频率小额配送服务,每批数量为10件。所涉及的作业主要有七项:定单处理;挑选包装;包装设备调整;运输装卸;质量检验;传票管理;一般管理。某月该企业共销售A产品5批,共计20 000件;B产品140批,共计1 400件。本月耗用的各类资源价值为:工资23 400元;电力4 800元;折旧24 400元;办公费8 500元;一般管理7 170元,本月人员及设施等利用程度为75%。A产品每件消耗直接材料1.5元,B产品每件消耗直接材料1.8元。

(4)分配成本至成本对象。一旦将物流资源价值分配给物流作业成本库后,就可以开始确定物流作业动因,物流作业动因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作业的产出。所有物流作业动因确定后,便可依据这些动因,给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其应得的作业成本。

3.物流作业管理

作业成本法虽然起源于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动机,但其意义已完全超越了成本计算精确性要求这个层面,深入到企业作业链-价值链重构, 英国论文格式乃至企业组织机构设计问题。但是,作业成本法只是认识作业链-价值链的手段,作业管理才能改造和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因此,从作业成本计算发展到作业管理就成为必然途径[3]。

3.1重构作业链

物流作业管理的目的之一在于企业物流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而物流作业链的重构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重构作业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改善措施,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是改善物流经营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对所有不必要的作业予以消除,对于那些无法彻底消除的非增值作业,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成本及所消耗的时间。

(2)合并被划分过细的相关作业。对于那些被划分得过细的,却又关系密切、属性基本相同的作业应予以合并,以便减少成本动因的数目,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实行成本,提高作业过程的总体效率。例如,可将“出库计划”、“出库管理”“出库调度”等作业合并为“出库协调”作业。不同作业是否有必要进行合并应视拟合并的各项作业的复杂程度、相互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能否适应管理的要求。

(3)作业分解。如果某个作业包含了不同类的业务,而这些业务中的每一项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就应将该作业按业务的性质进行拆分,以便能提高作业效率。例如,“材料采购作业”中包含了“购货”、“验货”和“收货”三种不同性质的业务,可以按上述三种不同业务类型,相应分解为三项不同的作业。

(4)改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的改善即是从作业层次上重新设计组织的各项工作,由于作业是组织的基本活动,所以重构作业,也即重构了组织,重构了物流。如果说设计和开发作业成本系统的过程能揭示物流的现状的话,那么改善作业流程便能使物流向更佳状况发展,使物流从“现在是什么样”走向“该怎么样”。

在改善物流作业流程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努力寻找引起成本的根源。有些时候,有的非增值作业,如移送原料不能完全消除,这时许多企业就会想方设法使这个非增值作业更有效率。然而,企业的注意力更应集中在移送原料作业成本产生的根源上,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二,保持简单性。简单性是改善物流作业流程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说来,复杂性都会引起成本的增加。企业中通常有下列一些引起复杂性的因素,如过多的供应商,过多的购货单,过多的应付账款,过于频繁的计划改变,作业功能和附件过多等,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管理者找到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

3.2合理配置资源

在企业物流活动开展过程中,资源总体利用效果未能最优化的原因在于不同作业的产出水平相差较大,致使个别作业利用率接近饱和,而其余作业利用率却与达到饱和状态相距甚远,由此造成人员空闲、机器设备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企业只有首先明确各项作业利用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资源总体利用效果。利用作业成本法,企业易于获得作业利用率的有关信息,进而找出“饱和”作业和“过剩”作业。例如,利用前例中的信息,很容易计算出各项作业的资源利用率。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容易发现“包装”作业的资源利用率接近饱和状态,而其他作业则存在明显的闲置,特别是“质量检验”作业,有近一半能力未能利用。这表明,“包装”作业是“饱和”作业,而“质量检验”作业是“过剩”作业。包装作业成为充分利用整个经营能力的“瓶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改进物流服务方式,降低物流活动中需要消耗的包装作业;(2)提高包装效率;(3)增加包装设备。

3.3优化作业

优化作业的目的在于降低作业单位产出成本,缩短作业时间和提高作业质量。实行作业优化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选择优化潜力较大的作业。企业物流的经营过程包含许多作业,在对物流作业进行优化时,应重点选择那些潜力较大的作业实施优化。属于这类作业的主要有:①无法彻底消除的非增值作业;②成本较高的增值作业;③作业时间较长的增值作业;④对其他作业影响较大的作业。

第二,缩短作业周期,降低作业成本。作业周期的缩短有利于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可提高作业产出能力,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缩短作业周期的途径主要有:①提高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②改善作业方式;③优化作业安排;④与其他相关作业相协调;⑤进行技术设备更新。 第三,提高作业质量水平。作业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客户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为此,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树立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②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③加强设备维护;④进行设备更新。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付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285-306.

[3]付桂林,袁水林.物流成本管理[M].2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51-276.

第二篇:物流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

2007-02-04 19:56

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

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企业物流总成本

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可以向管理者提供更多对决策产生影响的细节问题,但企业的物流活动是按照功能的不同来组织进行的,如订单处理、运输等,而且大多数企业采用帐户划分成本,物流成本无法单独列示,因此,划分物流成本任务艰巨。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总和。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的一项经营目标。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所有运输活动所造成的费用,包括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为降低物流总成本需要严格控制在运输方面的开支,加强对运输的经济核算。

存货持有成本: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20%以上。存货持有成本有些概念区分模糊,难以确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当前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

仓储成本: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批量成本:批量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物料搬运成本、计划安排和加速作业成本以及因转产导致生产能力丧失等。

缺货损失: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满足客户订单或需求所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

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IT成本指与物流管理运作有关的IT方面的成本。包括软件折旧、系统维护及管理费用等。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其它管理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包括与物流管理及运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主要指标,但物流总成本本身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物流运作好坏。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

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R.Cooper与R.S.Kapl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 )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不全面,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的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等。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企业内部物流费等。

从核算内容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专项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由于常常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没被列入成本核算。其结果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决策。

2.物流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的披露混杂。从物流会计信息的披露看,由于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因而对于相关物流费用的核算基本上并入产品成本核算之中,与其他成本费用混合计入相关科目。例如,对于因取得存货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进而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总销售收入中扣除以得到总利润。物流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混杂,致使有关物流的数据信息需从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过程复

杂且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

3.部分物流费用是企业间接费用的一部分,其分配方法依然沿用传统会计方法。随着物流费用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加大,传统会计方法中间接费用依据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分配不仅歪曲了产品、服务成本,不利于生产业绩的考核、评价,而且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所做的决策也是不正确的。

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1.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

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也可以了解什么经费项目花费最多。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

2.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

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而且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3.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

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

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

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用来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

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积的交叉比率。

4.采用ABC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

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法是被人为确定和控制物流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

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

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订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2)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以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

(3)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4)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例如,问题最多的产品会产生最多顾客服务的电话,故按照电话数的多少(此处的作业动因)把解决顾客问题的作业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去。

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1.通过采用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订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降低成本。

实行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可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要实现企业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的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正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的物流经营系统。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4.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情,即追求本企业的物流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例如,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然而,随着零售业界便民店、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户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的设备。显然,这些投资尽管从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5.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对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尽力短时间、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客观要求,但是,随着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要求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取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就可以使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进行,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能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和进货成本。

6.通过削减退货来降低物流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和各种事务性费用,特别是存在退货的情况下,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担退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而退货方因为不承担商品退货而产生的损失,因此,容易很随便地退回商品,并且由于这类商品大多数数量较少,配送费用有增高的趋势。不仅如此,由于这类商品规模较小,也很分散,商品入库,账单处理等业务也很复杂。由此,削减退货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第三篇:猪场的成本核算:

当前养猪不同于过去的副业养猪,而是把猪当做商品出 售,取得盈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副食。盈利和成本成反比,成 本高盈利少,成本低盈利多,所以必须搞好成本核算。另外通 过成本核算分析,可以弄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断考核自己 的经营成果,挖掘猪种和饲料配方的潜力,寻求节省人工的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依 据。以便制定改善经营的措施,提出今后发展养猪的最佳方 案。不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一笔糊涂帐,找不出经营中的问题, 无从着手改进,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吃败仗,被淘汰。 1.养猪成本的构成

养猪成本主要包括仔猪费、饲料费、人工费、防疫和医药 费、房屋和机械设备折旧费、零星用具购置费、借款及占用资 金的利息。销售费用、运费、水电费和零星死亡损失费等。在 成本中不包括大批死亡的意外亏损。 在计算成本时要把每项费用支出均摊到每一头猪的成本 中,才能看出这批猪各项费用所占成本的比重,否则不易弄清 这批猪的成本构成。 各项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1)仔猪费同批仔猪的总支出费用除以仔猪总数,得出 平均每头仔猪的费用。

(2)饲料费把同一批猪所耗的配合饲料、副产物和青饲 料的实际用量,一项项按单价计算出来,再把各项饲料费相 加,得出饲料费用支出总金额。用饲料费用总金额除以同批 出栏猪头数就得出每头猪饲料费。

(3)人工费专业养猪户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一般都 不计算本户耗用的人工,只计算雇用工人的工资。在养猪商 品化的情况下,一年出栏成百上千头猪,每个劳力一年的费用 理应分摊到每头商品猪。对养猪大户来说,人工费用是养猪 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项目。 一批猪共用多少工日÷出栏猪头号数=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 一个工日平均工资×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每头猪人工 费。

(4)折旧费将固定资产如房舍、机具等设备的购入价÷ 使用年限÷当年出栏总头数=每头猪的折旧费。

(5)利息一般只把贷款所支付的利息打人成本,对占用 的自有资金不计利息支出,这种计算不合理,因为自有资金如 果不用于养猪而存入银行就有利息收入,养猪占用的资金和 应付的利息较多,因而应把自有资金计算利息支出,并把利息 打入成本。 占用资金按借款利息计算出利息支出总额÷全年出栏猪 总头数=平均每头猪分摊的利息支出。

2.如何发现成本中的问题

(1)养猪场(专业户)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选择与自己经 营类型相同的猪场进行比较。对比时应具体分析,不能简单 从事,以便于相互对照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对自己的养猪成本构成,应分期分批、精打细算逐项 考核,分批核算便于计算每头猪的平均成本和项目成本,用前 后两批出栏猪的成本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各项费用支出的效 用和问题。为了搞好成本核算,必须建立帐目,制订明细表,

记录每批养猪的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记录不仅对当时成本核 算有用,也对今后长期分析比较提供资料。通过养猪成本分 析看出:仔猪和饲料费约占总成本的90%左右。而饲料费不 应超过60%。在实际支出中如果超过60%,就应检查超出的原因,如饲料价格高,饲料质量差用量多,浪费的多,损耗增加 等,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毛猪价格与饲料粮(玉米)价格比为1:5时 是养猪平衡点。比例越高盈利越多,低于1:5时就亏损。一 般养猪毛利应是猪价的20%。 3.养猪成本核算

要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养猪场进行精细管理,降低养猪场的生产成本非常重要。养猪场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饲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单位人事费用的成本,结合饲料转化率,可对猪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由近十年养猪综合出厂成本得知,饲料所占比例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其仍占总生产成本之62%,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两者合计为83%,其他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及杂项支出仅占17%。

故此,降低生产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头数及肉猪平均日增重。

(2)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每公斤肉猪所需饲料单价,降低饲料成本。

(3)人事成本必将随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呈升高的趋势,从改进管理作业模式做起,有效运用人力,强化每一生产作业环节之间的连系度。

(4)目前政府对养猪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为减轻和消除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部分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这部分费用是无法减少的,但我们可做到的是加强猪场的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和消毒工作,降低猪只的发病率,改善环境卫生,切断病源传染途径,达到降低猪场的医疗费用,并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4、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 1. 变动成本

(1)混合饲料∶约占成本60 ~ 75%左右,比重很大,因此须注意饲料原料价格的涨跌,灵活调整饲料配方以降低养猪成本。 (2)青饲料∶怀孕猪含有此项成本。

(3)直接人工∶包括经常人工和临时人工薪金,加班费等,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变化工资上涨,此项成本已有逐渐增加趋势。 (4)医疗费用∶包括医疗用品及其他医疗费用。

(5)其他饲养费用∶包括猪舍用具损耗、水电费及公害防治费用等。

(6)摊销母猪身价∶( 母体种猪帐面结存单价×1/8 )×生育胎数。

2. 固定成本∶

(1)管理费用∶包括用人费用、折旧费、修理维护费、事务费、税捐、保险、福利等等。

(2)厂务费用:维持整个猪场正常运转的费用。

5、成本核算流程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四篇: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因素

摘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的综合性指标,只有把控制成本摆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企业才能适应市场要求,取得经济效益。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许多施工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资金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人把企业比作一个人,资金就好比人体内的血液,身体内没有血液,人就不能生存,企业没有资金也一样无法生存。可见资金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企业要想加强控制成本,首先要找出资金短缺的基本原因。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的综合性指标,只有把控制成本摆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企业才能适应市场要求,取得经济效益。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

许多施工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

资金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人把企业比作一个人,资金就好比人体内的血液,身体内没有血液,人就不能生存,企业没有资金也一样无法生存。可见资金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施工企业要想加强控制成本,首先要找出资金短缺的基本原因。造成施工企业成本不好控制、资金短缺,既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配套机制不健全等企业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十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号召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并要建立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但是,推进的速度缓慢,改革没有到位。首先是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企业的优化组合没法实施或实施得不彻底,人员过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如果采取强硬的裁员措施,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其次,宏观调控不够,物价不稳定,企业负担加重。近几年来,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无常,使企业承担的风险成倍增加,企业难以接受。再次,社会负担过重给企业增加困难。社会负担的增加,使企业费用加大,成本增多,效益越来越差,资金更是供不应求。另外,银根紧缩,

资金不到位。建筑单位不能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款或拨付不及时。近些年来,施工力量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就匆忙开工,致使施工单位资金链断裂,无法履行合同,不按进度付款,甚至合同约定付款比较低,造成施工单位大量垫资,使企业的流动资金被挤占,流动资金紧张,而垫出的资金长期被拖欠,资金回笼困难,形成施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恶性局面。

企业受决策层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家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施工企业也是如此。主要原因:一是先天不足。一些企业领导未受正规系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所以对市场经济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败仗;二是唯我独尊,贪图名利。为了个人利益,视企业生产效益及企业生死存亡为儿戏,遇事先替自己打算,为完成指标,虚报产值,弄虚作假,自己获利,损公肥私,造成成本不实,资金无处可收,企业效益低下;三是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一些施工企业的领导只抓工程进度,忽视成本管理。规章制

度不健全,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重产值,轻成本。人工费在整个工程成本中所占比例增大;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周转材料存在浪费现象。为了企业能承接到施工任务,不惜贷款或内部集资来垫资施工,使企业工程垫款严重,成本加大,资金被挤占,应收工程款收不回来。综上所述,是企业成本不实,造成资金紧缺,经济效益不佳。

面对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让企业“血液”流动起来,当务之急,必须强化队伍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务的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的方法。

应强化成本控制意识,确立资金管理在企业整个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强化成本控制的意识,首先要认清成本的组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按核算科目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费项目在工程成本中占70%左右,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否降低材料消耗,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水平,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行。因此,强化成本控制意识,首先要抓好材料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有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做好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盘点等工作,完善各项计量检测设施,加强施工材料出入库,领验收制度;抓好材料管理,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不浪费一块砖、一片瓦、一根针、一袋灰,减少或杜绝返工损失和浪费;严格控制人工费开支,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杜绝施工现场水、电、气的跑、冒、滴、漏现象,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支出。

成本指标,是反映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的综合性指标。因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只有以强化成本控制为中心,才能严格控制资金的去向。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要推行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竞争上岗,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确立控制成本目标在企业管理者心中的位置。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企业员工都要树立“钱能生钱”的观念,更新价值观、效益观。教育员工以企业为家,以节约一块砖、一片瓦为荣。深入挖潜,增收节支,减少浪费,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支出。

加强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求财务人员除了熟练和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企业管理等知识,学会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要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严格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定岗定则,形成约束机制。加强成本控制,强化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形成一整套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为提高企业效益打下基础。众所周知,企业资金运动总是随着企业的产、供、销整个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而引起的不断运动。如何使各项资金占用变为合理有效,尽量减少占用时间,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工作,是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缓解资金紧张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决策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成本控制,把成本控制摆放在最突出的中心位置上。同时,企业要激励员工齐心协力,苦练内功,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使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指标相结合,变被动走向市场为主动走向市场。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闯大市场,增大效益的目标。

第五篇:我的成本核算方法

有感于各会计教材上对成本核算这块介绍得过于烦琐而不切实际,特结合自身经验写一点出来,可能过于简化,不过应该更实用。

一、适用范围

适用财务人员较少的中小制造企业。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

4.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我只设过一家,本文中按不设描述)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机器保险费记入管理费用。

9.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若需要设,入帐同时即分配。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四、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这块不知怎么估计才科学,我心里没底,不过每次结果也没离过谱,很接近实际)。

五、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

2.在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心中一直不踏实,感觉没有理论依据,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范围很广。我感觉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应属一路,效果应是一样地。

4.关于工资核算,不知大家所在的企业采用的什么法,我经历过的企业都是按当月产成品入库数量计算各工序职工工资。

上一篇:实训室建设规划范文下一篇:数学王国历险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