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规划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商贸服务业规划范文

河东区商贸服务业“十一五”规划

根据天津市商务委《商贸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和河东区发展计划委《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筛选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特制定河东区商贸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河东区传统的商贸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截至今年元月份统计共计2337户,营业面积430592.2平方米。其中,餐饮业692户,营业面积118954.6平方米;小百货、小食品、小便利店564户,营业面积47023平方米;大中型超市16户,营业面积119800平方米;物回点29户,面积4192平方米,物回车辆326辆;五金、土产、修配行业324户,营业面积19337.6平方米;美容美发、洗浴业621户,营业面积4839平方米。全区原有国营、集体商业公司9个,独立法人单位95个,自然网点524个,从业人员1959人。2004年全区零售额完成15.5亿元。

全区16个大中型超市万米以上的5个,经营面积6.3万平方米,中型的11个,经营面积56800平方米,从业人员3987人。全区农贸摊群市场37个,总面积142682平方米,其中改造提升为菜市场的4个,面积9555平方米。

近年来在“优二强三”战略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的环境中,个体、民营、内外投资势头不断升温,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格局。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经贸委系统统计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47026.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1058.46万元,增长51%。社会商品零售额由2000年的7363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54549.04万元,增长109.8%。税金由2000年的2370.85万元增加到2004年2500万元,增长5.4%。

(二)存在问题

l、总量规模小,比重低。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全市第四,与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地位不适应。

2、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较慢,实力较弱。我区的餐饮业、超市占的比重较高,而交通邮电、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3、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行业较多,而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非常少,商业中心未形成气候,造成我区高档消费外流,对区域外消费没有吸引力。

4、辐射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很少。商品辐射功能较弱。

5、开放程度不高,外资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很多服务领域没有完全放开,一些重要的服务业领域也没有完全放开。

6、服务业设施分布不合理。偏远地区和大部分新建社区缺乏商业、服务业网点。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机遇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我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提供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业六大体系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我区位于中心市区东部,傍站、沿河、近港,是市区与滨海相联接的前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内有客、货两站,快速公路即将竣工,具有优越的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优势。工业战略东移,为商贸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大力发展传统商业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集中优势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商贸流通载体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商业布局,加快连锁经营的发展,拓展新的经营业态,加快社区商业服务业建设,营造现代化社区商业环境,努力使我区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区尽快成为天津市经济

最重要、最富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之一。

(二)发展机遇

当前河东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全市工业战略东移,腾出大量的

仓储和工业用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国际产业的发展重点趋向服务业。我国

加入WTO进入过渡期,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将陆续对外开放。河东区邻近港口、机场,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对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十分有利。三是海河综合开发是全市经济发展

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作为海河综合开发的重要节点,为打造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

带,为全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制造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的迅速提高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五是信息技术、高科技的迅猛发

展为提升现代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创造了条件。奥运经济也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面临挑战

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现代服务

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内许多地区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

服务业发展先机;我区的基础较低,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要快速

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全区上下齐心付出更加辛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我区

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

进,实现全区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

越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定位,赋予滨海新区以振兴北方商

埠为目标,以海河综合开发为重心,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满足群众服

务需求,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为主线,以发展高聚集、强辐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注重外向

型格局,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沿河、沿路、滨海前沿的优势;着力构建以现代商贸、现代

物流、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服务功

能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强规划和政

策引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和“三个基地”

建设的规划设想,尽快建成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五

个聚集区”、“三条发展带”。即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洋务溯源”旅游区、天津环球交易中

心智慧城、新开路商务商贸服务区、津滨大道集散物流区和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卫国道商

贸商务发展带、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扩大服务总量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

亿元以上,年增长24.5%,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以上。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5.99

万人,累计达到11.2万人。

(三)重点任务

1、五个聚集区

①南站CBD中心商务区。位于六纬路、海河,十一经路、六经路之间区域,占地29.68

万平方米,是天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河东区现代服务业最具亮点的聚

集区。规划定位:在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投资100多亿元,建设1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办

公设施、数码城、高级酒店、金融中心、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海河艺术中心、餐饮娱乐等

设施,使其成为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②“洋务溯源”旅游观光区。位于中环线、十五经路、海河、京山线之间,占地3.11平方

公里。该地区是海河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是天津市最早的聚落和商埠漕运之地。规划定位:

充分挖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洋务溯源在直沽”主题,投资67.4亿元,建设“一街两片”,

即直沽文化旅游街、北园公园和柳墅行宫。在“一街两片”上重点开发建设17个项目。即:

洋务文化技术中心、天妃宫二期、海河图书大厦、津沽大戏楼、体育场馆、商务会所、东城

商务坐标、直沽文化商贸城、海峰商贸楼、酒文化大世界、现代娱乐城、武备学堂近代军事

展览馆、北洋水师学堂会馆、北洋机器局、洋务运动纪念小品、天妃码头、柳墅行宫花园酒

店。总建设面积47.8万平方米,总投资67.65亿元。采取文旅结合、商旅结合方式,构建

水景旅游线和以展示洋务运动等中国历史文化的多点景观。形成集洋务文化、休闲旅游、建

设娱乐、商贸餐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区,成为天津市“洋务溯源”旅游板块。

③天津环球交易中心智慧城区。位于武当路、月牙河、河东区界、津塘路之间区域,总

占地面积5.44平方公里,其中河东界内1.23平方公里。规划定位:工业战略东移后,置换

出大量的发展空间,德国赫尔佐科国际公司拟在该地区投资12亿美金,开发建设“天津环球

交易中心智慧城”。在河东界内重点建设技术支持、物流中心、世贸中心、俱乐部中心。在

中山门轻轨站,投资3.5亿元,建设5.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1楼用于停车场;2—4楼为

综合性超市;5楼为餐饮和娱乐场所。

④新开路嘉华商业聚集区。位于京山铁路复线、新开路、华昌大街、华龙道之间区域,

占地2.1平方公里。是天津市铁路、汽车客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它连接中心市区和滨海

新区,辐射河北区和东丽区,已基本形成现代商业、商务中心的雏形。规划定位:按照建设

商业新区的目标,拟投资33亿元,建设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商务、

商贸、星级酒店、高级公寓的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二期工程,与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一期融为一

体;投资3.28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7.82万平方米若干个商务楼宇。通过新建、改造提升,

使该地区大型商贸设施占地面积达34.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形成与

和平、河西老商业区“三足鼎立”的新的商业聚集区。

⑤津滨大道物流集散区。位于月牙河、东风立交桥、京山铁路线、程林庄路之间区域,

占地2.85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市较早的仓储物流区域。目前,该地区云集了劝华商贸广

场、家乐福超市、家世界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商贸设施和以家具家居、装饰灯饰、花鸟鱼虫、

精品展卖为特色的登发、平河、天津家具街、南方灯饰城、花鸟鱼虫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

了面向全市,辐射三北的地区物流集散中心。规划设想:改造扩大现有5个专业批发市场,

开发近40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

方米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集购物、娱乐、文化、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SHOPPINGMALL

大型商贸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85万平方米的天津

首家涉外展卖中心“欧亚国际展卖中心”。通过改造提升,该地区将形成7个大型商品批发专

业市场和2个大型超市,总占地面积达73.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3.05万平方米,

预计市场年总成交额可达15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1个,超10亿

元市场3个,超3亿元市场1个,超1亿元市场2个,成为天津市商贸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物

流集散区。

2、三条发展带

①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南起光明桥,向北至津塘路,全长约1500米。规划设想:依托

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新建三联大厦、新亚大厦等商务楼,调整置换十一经路两侧非金融

属性的公建设施,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总部入驻,形成功能完善、聚集度高,具有现代

服务功能的金融发展一条街。

②卫国道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顺驰桥,全长约6000米,是连接

滨海国际机场的重要迎宾线。规划设想:以迎宾线道路拓宽改造为契机,充分挖掘沿路土地

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商务楼宇、商业设施。重点建设“顺驰·又一城”项目,该项目坐拥地铁

二号线、紧邻奥运迎宾大道卫国道。拟建规模达8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落。由国际美食街、

酒吧文化街、风情地中海、健康娱乐城等别有风韵的商业设施组成,“又一城”以水为出发点,

建设10000平方米的水面,形成水景相融的商业新形态。同时建设帝旺星级酒家和华津商贸

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形成以商务办公为主,汇集商业、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的

商贸商务的发展带。

③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沙柳路,全长约4600米。规划

设想:依托现有的商业设施,改造提升现有的商业网点,投资1.3亿元,进行名家装饰城三

期工程,扩建4.6万平方米。由世界五百强欧尚家族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建筑面积20万

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主营百货、体育用品和建材装饰。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2.2万平方

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星期八商业街”,发展商场、旗舰店、星级酒店、专卖店等,

融合发展商务楼宇、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以商业为主,商务服务为辅,满足居民生活

消费需要的商贸商务发展带。

3、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围绕建设“五区三带”,着力打造、培育一批为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商务楼宇。一是科

学规划。依托南站CBD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整合盘活一批现有楼宇;重点培育好新亚、三

联、冠福、城建、福建、裕阳、福望、津海、欧亚、嘉华10余幢标志商务楼,精心打造十

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三条楼宇经济带,形成多种类型并存,点线面结合的楼宇经济集群。

二是打造五大品牌楼宇。重点打造航运货代品牌、现代设计港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品牌、总

部经济品牌、中介服务品牌五大特色楼宇。以天星河畔大厦、逸庭院为载体,借助天津港口

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动力,吸引航运、物流、货代等类企业的总部和高级物流人才入驻

“天星”、“逸庭院”,将其打造为航运物流类总部企业基地的特色楼宇;以新亚大厦为载体,

吸引国内外各类设计公司入驻,将其培育为集工程、广告、装潢、建筑、服饰等设计为一体

的特色楼宇;以万隆大厦、巨福园商务大厦为载体,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进驻该楼宇,

将其打造为总经销、总代理的特色楼宇;以三联大厦、冠福大厦为载体,吸引企业总部入驻,

将其培育为金融、保险、国际集贸集聚的总部经济特色楼宇;以兰海大厦、福信大厦为载体,

吸引各类中介组织入驻,将其打造为现代中介服务业的特色楼宇。

4、“新天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河东区新开路东侧、华昌道北侧,总规划用地近20公顷,规划建设高档住

宅、生态园林、商务广场、五星级酒店和城市商业街等设施。“新天地”建筑将成为海河东岸

大型地标性建筑,建筑内涵立足于同时满足现代人群生活、文化与精神三方面需求,在更大

范围内提升天津建筑文化,繁荣海河东岸的区域经济发展。其中规划的商业街临近新开路,

立足于满足个性化时尚消费,为本市又一条特色鲜名的商业步行街。

5、六纬路一条街

六纬路和十一经路十字街现有商贸企业56家,新建高档购物中心、专卖店6.9万平方

米,形成商业繁华区。依托东坡酒家、天府老妈、翠亨屯、湘君府在六纬路、八纬路、十一

经路至十四经路区域内,分别建设1.4万平方米和7900平方米两个餐饮组团,形成餐饮繁

华区。

6、九经路机电特色街

现有机电市场一个,机电商店20户,抓住大同桥和九经路拓宽的机遇,兴建商业网点,

并向北长路延伸。

7、汽车专业市场

把东兴汽车交易城和旧机动车市场迁入新仓库,建设成集汽车博览、销售、装具、美容

为一体的大型汽车市场。使其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汽车专业市场。

8、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用两三年的时间建立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有区、街和社

区组成的集商业、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商品配送、物资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服务网络。

构筑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新型社区服务平台。

①认真组织好“民心工程”,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发展225个社区的放心

早点网点,使全区“放心早点”总数发展到300家。便民超市、便利店由目前的180家发展到

280家,为群众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商品。

②按行政区域人口计算,建设20个菜市场,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市场配备食品检

测仪器,保证食品合格。

③建设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行业齐全、经营配套的

商业聚集区,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四个商业中心是六纬路、新开路、大直沽、中山门商业

中心;十个社区商业中心是红星路、丽苑、唐家口、万新村、大直沽、中山门、新仓库、真

理道、卫国道、世纪大道社区商业中心。

9、培育骨干企业,狠抓品牌效应

通过企业改革加速资本运作,通过吸纳社会法人,内外引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

投资主体多元化,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搞好老字号无形资产开发利用,通过科技载

体,恢复和扩大传统品牌优势。我区商业发展壮大大桥道食品店、锐新暖气片、威力克酒店

用品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如十香斋麻花、芝兰斋糕点、启源茶店、玉生香糕点等,扩大

规模,增加知名度。

10、发展中介服务业

在家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延伸服务,同社区商业服务相结合形成服务网络。还

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中介服务业发

展到280家以上。重点培育“五大特色”服务。即以航运、货代、物流、为特色的货代服务;

以各类工程设计为特色的设计咨询服务;以总经销、总代理为特色的代理服务;以金融、保

险、典当、拍卖、国际贸易为特色的融资服务;以会计、咨询为特色的中介服务。抓住服务

业对外开放和CEPA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评估、技术监测和认

证等中介机构来我区执业。

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为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目标,要认真贯彻市、区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基

于现有的基础求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需要扎扎实实地

进行一系列基础工作。其一要推进流通企业的改革调整,构筑现代化流通企业的规模优势。

其二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其三要加强载体设施建设的力度,

兴建一批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设施。其四是政府转变其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其五是加强人

才智力开发,转变用人观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培育、人才选

拔、人才储备的力度,完善用人措施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

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商贸流通业摆到重要位置,努力搞好服务,紧紧搞

好围绕“十一五”发展战略。在组织保证工作到位,目标落实责任明确,要加强指导,认真研

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涉及全局和整体的突出矛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

应发展变化的情况。加强运行中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进度情况,把握运行质量,努力实现

战略目标。

(二)科学规划,政策扶持

要统筹谋划,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

服务业门类,用规划引导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加强扶持。要加强和工商、财

税、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电力、交通、市容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研究优惠和扶持政

策,为发展我区的商贸流通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发

进一步开发招商资源,全面放开“五区三带”和楼宇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东投资,

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全面做好安商、助商和跟踪服务,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招

商服务平台,确保招强引优。

(四)强化管理

认真吸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在管理上要

创新,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注重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定

期培训,为管理者加压充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以新的思路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整合资源

打破旧框框和传统界限,加快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地理资源、人事资

源,以资源聚资金,经过资本运行,实现资本整合,为区域经济发展,为壮大企业实力,奠

定物质基础。

(六)转变职能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河东区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二篇: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精选]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4~2010年) 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为加快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之与建设绍兴百万人口大城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适应,根据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市政府五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结合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04~2010年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所指商贸服务业包括传统商贸业、专业市场、旅游餐饮娱乐业、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会展产业等。本规划区域为绍兴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绍兴市区和绍兴县柯桥。

第一篇 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绍兴的商贸服务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3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1.47亿元,市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44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98亿元,市区达到74.04亿元,市区地方税收中商贸服务业实现的税收已占到18%以上,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

2.骨干商厦扩张提升,竞争性商业网络结构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营、集体商厦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化和外地商场的进驻,绍兴商贸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两年来,好又多、雄风电器、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商业企业纷纷进驻市区,一方面促进了市区商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本地商厦的改造扩张步伐。国商大厦、华联商厦、华谊商厦等几家骨干商场都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竞争力不断提升。

3.各类市场发展迅速,逐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近年来,绍兴的专业市场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注重质的提高,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市场357家,年成交额798.41亿元,有42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绍兴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的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省第

二、五位。市区共有专业市场82个,年成交额94.71亿元,有1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

4.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商贸服务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初步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绍兴商贸服务业呈现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个私经济在近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个私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4.6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4%。

5.新型商贸业态迈出可喜步伐,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区连锁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规模不断扩大,供销超市已拥有门店总数100家,在全国连锁超市排名中名列第57位;连锁经营的范围从百货、副食品开始向餐饮、医药等多个行业延伸。通过近几年的筹备建设,绍兴已有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和绍兴市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三家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开始起步。会展经济已经成为绍兴市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由各级政府或部门主办的会展活动约12次,累计成交额超18亿元。

目前,绍兴的商贸服务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1.布局不够合理。由于规划滞后,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2.整体层次不高。现有商贸企业多数结构单一,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网点品位偏低,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特色不明显,规模实力不强,没有形成既体现大城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块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解放路上的几家大型商厦营业面积没有一家超过2万平方米。

3.现代商贸业发展缓慢。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传统经营形式网点占多数,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至今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购物中心,缺少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市区物流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的现代物流尚有较大差距。

4.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商贸业管理职能尚未完全到位,相关机构、力量配置与商贸业发展要求相比相对薄弱,尚难以对商贸流通业进行专职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同时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行业管理组织也不健全。

二、发展趋势

1.实施“发挥多个积极性,建设一个大城市”的战略,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绍兴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7年绍兴市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将成为绍兴经济上台阶的主要增长点及第一大产业。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绍兴大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袍江工业区形成了60平方公里的市政配套区,镜湖新区核心区域整治工程全面展开,柯桥组团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越城区生态产业园一期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既给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也对商贸服务企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商贸服务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规划期内,绍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日益增强,要求商贸服务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3.旅游业的发展,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绍兴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功能上有着较强的优势,2003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国内游客分别为8.68万人次和1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亿元,随着“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品牌战略的实施,绍兴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境内外来绍游客的大幅度增加,为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必须与此相适应。

4.加入世贸组织后,商贸服务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销业逐步全面开放,国外新型流通组织方式和新型业态会更多、更快地进入国内市场,流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绍兴商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外资企业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给绍兴商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推动绍兴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服务企业品位,优化层次组合,完善业态功能,提高商贸服务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5.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绍兴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处于杭州湾南岸杭甬城镇聚合轴上的中枢位置,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嘉高速)的建成,绍兴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绍兴必须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长三角市场共享、产业共兴中,实现绍兴商贸服务业量的拓展和质的提升。

第二篇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满足绍兴大城市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着力构筑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机制,尽快建成与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与接轨国际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网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作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建舒适的购物环境为目标,符合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与大城市规划纲要相结合原则。要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社区划分,立足城市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商贸服务业布局。

3.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要与绍兴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相适应,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现有状况及交通设施条件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既要着眼于长远,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总量、规模、档次和业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4.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原则。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充分考虑一定地域内的同业竞争状况,进行合理规划。网点建设应大中小型、集中与分散、综合型与专业型合理配置。

第三篇 发展目标与布局

一、发展目标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总的发展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有序建设,优化商贸服务业的结构与布局,提升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到2010年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商贸服务业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绍兴市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人均占有商业服务网点营业面积1平方米,总面积控制在80万平方米左右;构建1个城市商业主中心、1个城市商业副中心和2个城市商业圈(区域商业中心),建设6条城市商业特色街区;成为全市电子商务的重要汇集地,商贸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水平。

二、空间布局

根据绍兴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布局形态以及商业发展趋势,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要逐步形成“一主、一副、两圈”格局。

“一主”:即规划建设以越城区为核心包括城东、城西在内的城市商业主中心。

“一副”:即规划建设柯桥商业副中心。

“两圈”:即规划建设袍江、城南两大城市商业圈。

1.城市商业主中心。城市商业主中心是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超区域的商业中心。其功能特征为:行业齐全,功能完备,形成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等有机集聚。其商业特征为:网点相对密集,市场最具活力,商业最为繁华,辐射力极强。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商业繁荣发达的标志,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市区解放路为核心的城市商业主中心是历史形成的,它由南北走向的解放路、中兴路和东西走向的鲁迅路、人民路、胜利路等主要商业街交汇而成。这里是绍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为城市商业主中心,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精心打造解放路这一绍兴城市商业品牌,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布局战略调整,不断增强辐射功能,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休闲)中心发展。

要利用城市商业主中心周边地块,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利用占地近50公顷的原绍钢地块,规划建设将“历史、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的现代商贸型城市CBD区域。经济开发区北块,要积极“退二进三”,发展商贸服务业。要依托金时代广场和国际广场,吸引国内外著名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大型服装商场、超市等,做好解放路商贸业的延伸文章。城西区块要利用家具城和建设中的摩尔城、黄酒城,形成新的商业区域。镜湖新区要依托北湖风光和湿地风光发展旅游休闲业,依据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建设商贸区块。

2.城市商业副中心。商业副中心一般位于交通枢纽地段、旅游以及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对繁华商业主中心客流起分流作用,又兼有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商业发展的功能。服务人口20万,能基本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绍兴大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在大城市西部,具体就是指柯桥商贸区。柯桥商贸区主要分三部分,轻纺城老市场区域要积极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建成“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的目标,转变商品交易方式、结算方式和物流模式,以“网上轻纺城”为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柯北以大型仓储式超市及大型综合性商场为主,在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绍兴华联国际商贸城,引进现代流通企业乐客多超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华联商贸城二期工程华联宾馆和商务区;柯桥老城区以笛扬路商业步行街为基础,辐射周边区块,形成一个以中小型专买店、个体商铺为主的商贸区。

3.商业圈。商业圈是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地区商业中心。其商业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规划期内,将构建两个商业圈。

——袍江商圈。规划定位为绍兴大城市现代化城市景观的展示区和杭州湾产业带的后方基地,主要发展代表现代商贸业态发展方向的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要抓紧做好美国普尔斯马特仓储式会员制超市、香港美安居大型街铺式家居主题购物中心和浙江元通机电公司绍兴国际汽车城等项目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商贸龙头企业落户开发区。同时抓紧做好区内商贸规划的制订,鼓励特色化经营和相对集中开发,建设“服装一条街”、“五金一条街”、“休闲一条街”、“汽配一条街”、“家具装饰一条街”、“电器一条街”和“金融一条街”等等。

——城南商圈。以城南新区为区域范围,规划商贸用地150公顷,要依托周边优美的环境和高等院校,积极发展休闲、文化、电子信息等商业,吸引国内外著名商贸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

4.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商业街是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街区,它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商业街建设要坚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与整合提升街区品位相结合,注重特色培育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期内,城市商业主中心要重点抓好6条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

——府横街商业步行街区。要积极引进知名度高、信誉度好、质量有保障、品位档次较高的服装品牌,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和配套服务需要的餐饮、休闲及停车设施。

——县前街文化娱乐特色街区。依托鲁迅电影城和第一医院地块,发展文化娱乐商业,在县前街、劳动路及周边区域逐步形成文化娱乐特色街区。

——东街小商品特色街区。根据现实情况,进一步明确街区定位,并进行充实、提高。要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形成有特色的小商品经营特色街区。

——仓桥直街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在仓桥直街作为历史街区修缮保护和改造的基础上,以荣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为契机,以富有特色的越艺馆、戏曲馆、黄酒馆、书画馆等,吸引外地游客,形成以展示绍兴历史文化及工艺品、礼品、旅游商品、古玩商品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

——书圣故里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由西街、肖山街和蕺山街组成。以王羲之故宅(戒珠禅寺)为中心,串连题扇桥、蔡元培故居、蔡元培广场和附近的孑民电影院、新华书店等,开发具有明清时期地方特色的小型店铺,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购物氛围。

——鲁迅路旅游餐饮特色街区。依托鲁迅故里

一、二期保护工程,着力发展以传统特色为主的各种手工艺、土特产商业店铺,同时以咸亨酒店扩建工程为主体,向府河街延伸,建设餐饮特色街,形成一条与景区结合的旅游商业特色街区。

三、业态结构布局

1.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是在一个大型建筑体(群)内,由企业按规划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以上;一般选址在城市商业中心、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交汇点;经营服务辐射半径10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流动人口为主;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大型综合超市为核心,配置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功能齐全,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设不低于营业面积40%的停车场。目前绍兴还没有大型购物中心,根据绍兴大城市发展趋势,可规划建设一座购物中心。由于其选址一般应具备占地面积大、地价较低和一定的人口集聚度三个条件,可在原绍钢地块规划建设。

2.百货店。百货店是在一个较大建筑体内,根据不同商品门类设销售区,以销售日用工业品为主,提供相应服务,能满足对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和副中心;目标顾客以流动顾客为主;门类齐全,以经营穿着商品、家庭用品、化妆品、儿童用品、文化用品为主;设施现代豪华,店堂典雅明快,柜台销售与开架销售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设有相应的停车场。目前绍兴百货店密度已较高,特别是市区解放路一带,但规模档次不高,因此要通过改造,显示特色,错位经营,扩大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

3.仓储商店。仓储商店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以储销一体化、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为特征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要道旁;经营服务半径5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饮店、团体购买和流动顾客为主;自有品牌占相当比重,以低价批量销售为主;设施简朴、实用、空间大,设有相当于营业面积的停车场;信息自动化程度高,一般实行会员制管理。目前绍兴还没有建成的仓储商店,可在袍江、城南等有计划发展。

4.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一次性购全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和大型住宅区附近;经营服务辐射半径3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经营大众衣、食、用商品,品种齐全,满足一次性购全要求,注重自有品牌开发;设有不低于营业面积50%的停车场。目前绍兴大型综合超市布局疏密不均,城市商业主中心要控制发展,袍江、城东、城南、镜湖可有计划发展。

5.超市。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居住区;经营辐射半径10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一般步行10~15分钟可到达;日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目前绍兴超市数量发展较快,但连锁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规划期内,要积极整合提升,向连锁规模型企业旗下集结,逐步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要在现有超市辐射不到的地区、城市新扩区域、专业园区、居住区、集镇开设一批连锁超市。

6.专业店。专业店是以经营某一类商品为主,并配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副中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目标顾客以有目的选择某类商品的流动顾客为主。目前绍兴专业店行业分布不够广,专业深度不够,布局欠合理,要鼓励发展连锁专业店,扩大专业店的行业范围,增加深度,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7.专卖店。专卖店是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品牌或中间商品品牌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副中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目标顾客以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消费者为主;注重品牌信誉,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性知识服务。规划期内,要根据居民消费追求个性化的趋向,鼓励开设以经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为主的专卖店和发展连锁专卖店。

8.便利店。便利店是采取自选销售为主,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居住区、交通要道旁、车站码头、加油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公共活动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单身族为主,以销售食品、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特征,能有效提供多种服务项目。要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基点。规划期内,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鼓励规模型连锁企业开设便利店,加快把传统的杂货店、食品店整合为连锁便利店。

第四篇 重点工作与项目

一、坚持对现有商贸服务业的调整改造,在改造中寻求发展

1.加快骨干商厦的改造升级。市区的几家商厦如国商大厦、华联商厦、华谊大厦、供销大厦等,应结合商厦周边改造,提高档次品位,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休闲)中心发展。

2.提高商品市场的规模水平和档次。市区主要发展规范化的、专业的、规模大的专业市场,对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要从提升商业现代化水平出发,通过整合兼并、迁移、停办等,以解决市场重复建设和改变“低、小、散”的状况。要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做好服务工作,以适应农村农产品交换的需要,对农贸市场要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农改超”、“农加超”。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办市场,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同时通过拓展省外市场,增强绍兴市场的辐射力。

3.加快发展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社区商贸服务业。住宅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商贸服务业的设施布局配套。社区商业,要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中心,以发展连锁便利店为主进行合理布局,开展交费、购票、送货、家政、邮政等诸多服务项目;要依靠多方力量,引进多元资本,对街头巷尾的低档杂货店、食品店全面整合改造,通过加盟、直营、特许、入股、租赁、重组等方式,发展连锁便利店;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适当设置大众餐饮、理发、洗染、维修、缝纫等服务设施;改善购物消费环境,实施“放心早餐”工程,逐步将中心城区马路早点摊退路入室;增添街灯、绿化设施,形成社区商业新风貌。建设各种养老机构和与社区配套的各类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或连锁的家政服务公司和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组建各种类型的有限公司,提供家政、餐饮、托老、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积极鼓励个体、私营和社会各方共同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扩大就业渠道,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周到的社区服务。

二、积极开拓商贸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名牌战略,开发特色产品,着力做好越国古都、名人故居和山水风光文章,重点培育旅游拳头产品。要打响“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的“三看”品牌,重点推进鲁迅故里二期、会稽山旅游度假休闲中心、柯岩风景区、兰亭保护整治、东湖扩建等项目的建设。适时推出特色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文化修学游、水乡风情游、名城访古游和市场商务游。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业供给规模和综合配套功能,形成以

二、三星级为主,四星级为辅,五星级点缀的旅游饭店格局。建设美食街(城),恢复兰香馆、聚丰园、望江楼、沈永和等绍兴菜点老店,展示绍兴特有的餐饮文化。结合东湖扩建等建设项目,抓好东湖天地夜公园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夜生活。依托大禹陵、香炉峰、若耶溪、宛委山等越中胜景,发展融合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现代旅游、民俗风情,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商务居住和度假娱乐商业。利用绍兴名人优势,开发一批有纪念意义、有文化品位的地方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促进相关行业的互相融合,组建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和发展包括演出、娱乐、音像、电影、书刊、体育、文物和美术市场在内的文化产业。

2.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商贸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绍兴连锁经营发展要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加盟、管理输出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发展多业态,构建多层次,把连锁业做大做强。在规模上,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向连锁经营发展,形成规模优势,以带动整个连锁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鼓励餐饮连锁业创出品牌,实行品牌经营、特色经营;在业态上,从超市向便利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以及百货店发展;在行业上,从传统零售、餐饮业向医药、家电、家居、汽车、装饰材料、图像、音像制品、旅游、运输以及家政服务(保姆、家教、清洗等)拓展,推动连锁向更广泛的行业发展和延伸;鼓励中小店铺通过各种途径实行加盟和特许连锁经营;推进超市和生活服务连锁企业向社区发展,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小型综合超市和几家餐饮服务连锁店,尤其要鼓励方便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连锁企业向农村乡镇延伸,使连锁商贸业遍布城市社区和乡村;发展“大企业小店铺”和特许连锁网,引导连锁企业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体系。

3.统筹建设物流会展业。要充分发挥绍兴现有的运输、仓储、配送网络等潜在优势,以整合、改造为主线,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现代物流企业,逐渐形成绍兴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借助“两港”(萧山航空港、宁波深水港)、依托“三路”(铁路、公路、水路)和城市路网,加快绍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发展现代物流需要的基础设施框架,充分利用绍兴通讯基础设施较好、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着力构筑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以目前绍兴市国际物流中心、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轻纺城物流中心这三家物流企业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建设绍兴大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会展场所,整合节会资源。加快建设柯桥以纺织产品为主的会展中心,规划建设高档次的绍兴会展中心,开拓会展领域,扩大会展市场;利用绍兴黄酒的品牌优势,建设中国黄酒城;依托大型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和特色产品,办好鲁迅文化艺术节、兰亭书法节、中国纺织博览会、绍兴家具博览会、绍兴汽车博览会等节会,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绍兴会展业,成为绍兴对外交流、宣传的一张名片。

三、切实加强相关服务业的建设,推动商贸服务业更快发展

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关的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等服务业发展作支撑。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实用、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要积极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保险市场,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投融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支持商贸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顺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客观要求,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速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带动商贸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各类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

四、积极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是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物质载体。规划期内,要视土地、资金等要素与市场、人民生活需要等情况,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原则,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包括一些重点改造项目,以便扩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流通规模,为进一步满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积极实施国商大厦、华联商厦、供销大厦等商厦的改造升级;加快普尔斯马特、易初莲花等新型商业业态设施项目的建设;加快绍兴家居城、中国轻纺城老市场改造升级一期工程、中国轻纺城国际服装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市国际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亚五国陆路直通关和陆运信息平台等现代物流项目的建设。

第五篇 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观念

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促进生产的助推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把发展商贸服务业作为全市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重大举措,把构筑重点突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贸服务业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依法治商,规范流通秩序

加快制订和完善绍兴商贸服务业建设和运行方面的政策意见、行业标准,强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完善监督机制,促进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证市场机制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强化农产品和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强化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经营,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控,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和标准的管理,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制度。

三、加强规划,促进结构调整

要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一经政府批准,即应严格实施,同时要提出商贸服务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阐明鼓励支持与限制发展的项目,使商贸服务业建设有序、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布点、结构失调、同业过度竞争、浪费社会资源现象的发生。凡在市区兴建3000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都要实行听证制度,对项目进行咨询评议和可行性论证。

四、多元投资,加强基础建设

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发展绍兴商贸服务业。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投资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新居住区市场空间;利用绍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发展现代商贸业,对符合规划要求,不论项目主体性质,一视同仁给予享受有关政策,实行统一税费。建立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重点扶持影响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示范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增强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后劲。对符合发展方向、居民需求迫切的净菜超市、便利店及“老字号”保护、商业街建设等,在政策上要给予积极支持。

五、科教兴商,建设现代商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商战略,积极推进商贸服务业信息化工程,大力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改造商贸业设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贸服务业建设、运行、服务的技术含量。推广供应链管理、商品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网上采购、交易、服务。抓好人才的开发和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队伍,制订鼓励商贸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措施,提高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六、注重协调,营造良好环境

重视对商贸服务业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商贸服务业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商贸服务业形势分析,建立健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特别是要及时研究一些突发性事件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出台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亲商、爱商、扶商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七、内拓外引,提升规模档次

积极鼓励绍兴商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现有百货商场加大硬件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经营面积,改善购物环境,集聚人气商气,做强企业实力。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步伐,尽快形成一批实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集团。抓好一些知名大企业和项目在绍兴的落户。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停车场地,缓解交通压力。鼓励符合条件的商贸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积极有序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按照《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鼓励类行业和领域应给予优惠条件,主动引进外资到绍兴投资。

八、争创品牌,提高质量水平

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创建品牌商店、品牌企业,大力发展品种丰富、服务优良、质量可靠、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促进现有品牌企业提高水平,扶持有潜力的企业跨入品牌行列,积极推进“老字号”企业的改造和发展,开展创建绍兴商业服务名牌活动,促进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篇:商贸服务业情况汇报

一、2004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乡镇、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商贸服务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打造“浙皖区域商贸中心”的目标,克服缺电缺资金等要素制约,着眼于大手笔搞活大流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市场定位更加准确,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商贸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1-11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市级消费品零售额14.86亿元,同比增长16.1%;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12.9%。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43.5%,占社零总额比重从去年的11.5%上升至14.4%。

2、三产税收:第三产业上交地税27066.2万元,同比增长35.6%,占57%;上交国税6955万元,同比增长50.7%,占16.76%。

3、规模企业:11月底规模企业达48家,比去年增加24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30家,同比增长76.47%;餐饮企业18家,同比增长1.6倍。销售额超5000万元企业8家,新增4家;销售额超亿元企业8家,新增2家。

4、新增就业岗位:商贸服务行业今年新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000个。

5、新增投资:今年商贸服务业新增投资超过5亿元。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特点

1、现代业态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现有连锁门店98家,1—11月销售总额增长48.88%,其中连锁超市门店已达34家,营业面积已超过4.7万平方米。同时,餐饮、家电、汽车、石油、洗涤、医药、咖啡连锁发展也十分迅猛,世界著名品牌肯德基1月份进驻临安,5月份开出第二家门店,第三家门店也已于11月28日开业,在县级市一年内开设三个门店,出现了全国少有的“肯德基”现象;7月份,我们适时开通了“临安商贸网”(),其中设置了“网上商城”板块,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这一新型的商品流通方式。

2、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今年以来,临安商城、浙皖农贸城、锦天新天地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进展顺利,其中临安商城

一、二期、锦城新天地已于森博会期间成功开业,浙皖农贸城目前主体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华兴汽车城自去年森博会开业以来,已引进汽车销售公司4家。

3、行业管理规范有序。一是编制商业网点规划。年初,我们委托浙江工商大学对我市的商业网点布局进行规划,目前初步确定临安市域“一主二副三基础” 的商贸发展格局。同时主城区的布局框架为:一主核、一副核、一景观商业带、二大市场功能区块、五大区域性社区商业,五横五纵商业街。二是继续抓好“放心肉”管理工作。1-11月份,全市进点屠宰生猪76871头,市区“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以上,稽查大队共开展执法检查161次,1058人次,重点打击捣毁了9个私屠滥宰窝点,基本实现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肉”的工作目标。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市商业总会已发展会员企业130余家,组建行业分会15个,今年以来共举办连锁超市、美容美发、屠宰场场长、屠工等从业人员培训班17期,受训人员达950人次。

4、农村市场日趋活跃。我局以高虹镇为试点,积极配合高虹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制定规划、整顿市场秩序、开展商家培训,高虹镇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特色餐饮、茶楼、咖啡、美容美发等商贸服务行业呈现多层次、多业态、多主体的发展势头,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将于近期在高虹镇召开由各乡镇(街道)商贸工作分管领导和三产办主任参加的开拓农村市场工作现场会。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引导连锁超市向农村集镇延伸,全市已有16个乡镇(街道)引进了连锁超市,今年新增连锁超市门店14家,其中11家在农村。

5、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在做好商贸服务业等三产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工业、农业等项目。今年以来,成功引进了浙江航空食品配送中心、肯德基、苏宁电器、杭州嘉诺、杭州青山湖豆芽厂等多个项目,吸引内资11282万元,外资46.9万美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82.05%和117.25%。回顾今年以来商贸服务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得益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是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市四套班子领导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今年以来高度重视商贸服务工作,经常组织对商贸服务业的调研和考察,重大活动亲临现场指导给予支持与鼓励,并成功召开三产发展会议,出台政策,象重视支持工业经济一样,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我们全局同志和商贸企业干部职工深受鼓舞,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同时,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商贸服务业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各乡镇街道都确定了三产工作分管领导,设立了三产办公室,落实了有关工作人员,

并把商贸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商贸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延伸。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重视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乡镇街道积极抓的良好发展氛围。二是得益于抢抓了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严把了土地和资金两个闸门。现在回头来看,临安商贸服务业几大重点项目,如临安商城、华兴汽车城、浙皖农贸城、锦城新天地“三城一区”的建设已抢到了发展的机遇,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必将为临安商贸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三是得益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保证。我们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创满意活动,在全市商贸服务业组织开展了“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和“亲近临安、享受消费”主题营销活动。我们提出要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再创新业绩,促进机关政务高效化、事务制度化、服务人性化,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想事和办事做到用心和用情,全局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我们以商业总会为平台,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商贸服务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通过举办商贸论坛、组织外地考察学习等活动,并通过引进外地来临的商贸投资创业者,使我市的商贸企业家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回顾今年来的工作,在看到商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影响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许多商贸项目建设受到影响,如创远物流和航空食品配送项目的建设。二是城区、农村商贸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商贸流通设施落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新型业态向农村延伸困难还较大。三是今年开业的几大市场街区,由于刚起步,对外知名度不高,对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效应还不是很明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认真重视,加以克服。

二、2005年的工作思路和打算200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强市名城胜地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实现我市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之年。2005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按照构筑“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要求,积极实施《临安市商贸业及网点发展规划》,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浙皖区域商贸中心。2005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增长14%。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

1、围绕一个重点。就是围绕《临安市商贸业及网点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这个重点,在今年制定初稿的基础上,抓紧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搞好规划的修编和论证工作。同时,围绕这个规划,充分发挥商业总会作用,搞好商贸流通各个行业的子规划,并组织实施,力争在规划的实施上起好步、破好题。

2、打造两大亮点。一是培育专业市场。重点是要抓好城西工业品市场功能区和城北农产品市场功能区两大市场区块的建设和培育。加快浙皖农贸城的建设进度,打造促进农民增收的平台,坚持建设和招商两手抓,确保在明年9月之前建成开业,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争取2005年浙江农博会在临举行。加快临安商城三期建设,力争在明年元旦开业。同时,抓好几大市场的对外宣传力度,使亮点成为卖点,扶持培育市场集聚人气,特别是临安商城、华兴汽车城和浙皖农贸城三大市场要注重向周边地区,特别是要向皖南地区发挥出辐射功能,提高三大市场的集聚功能。二是提升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是现代消费场所,是城市的金名片,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胜地目标,继续以锦城为中心,着力培育商业特色街区。重点是做好锦城新天地、锦江路、黄金水岸商业特色街(区)的管理、培育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培育休闲特色,打造精品亮点,提高中心城区的休闲功能,努力接轨2006年杭州休博会。

3、破解三大难点。一是抓好“农村千万”工程。以规范农村流通秩序、营造安全消费环境为指导,实施省政府提出的“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新型业态,推进“百店连锁”,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消费品领域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连锁便利店的目标。在继续抓好高虹镇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配合各乡镇(街道)制定一个商贸发展规划、打造一条商业街、发展一家连锁超市、改造一个农贸市场、整合一批放心店,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努力突破要素制约,加快浙皖农贸城和航空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畅通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二是抓好“食品放心”工程。继续抓好以“放心肉”管理为重点的食品放心工程,改革和创新生猪定点屠宰的区域化管理、一票制、执法联勤等管理机制。按照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的要求,改建、兴建机械化屠宰场,逐步完成星级化评定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生猪、小黄牛养殖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畅通流通渠道,实现肉品进超市。进一步推广全市的绿色标准化管理模式,强化执法监督和宣传,力争“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 以上,确保全市老百姓吃上优质“放心肉”。三是抓好“社区服务”工程。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坚持以民为本,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领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社区服务中心,设立“1890”(一拨就灵)服务热线,使之成为与老百姓沟通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成为我市服务型政府、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发展

一、二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一、二产业发展,并取得快速

第四篇: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贸业,在我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商贸业的发展,对于我区GDp各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我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贸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在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对我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我区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促进商贸业发展—推动我区经济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巩固我区的商业地位,实现商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本着振兴xx区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贸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整体战略思想。特制定本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以“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为总体目标,依托我区商业优势为基础,坚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发展原则,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区的商贸业强区,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构建具有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商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我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集群经济为支撑,依托xx商圈,拓展新的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商业体系,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 代化发达的商贸区”。

现代化发达的商贸区功能定位是:成为我市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性商业强区。建设好商贸强区,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商贸聚集”的辐射战略:巩固xx商圈及火车站传统商圈,融入河医经济圈,培育西出站口“临站经济”圈和大学路商圈等,五大商业区域将为我区实现商贸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开放型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xx区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区、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全省、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我区在投资环境、土地资源、配套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商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引导力度,做好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多元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商业体系。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商业布局结构。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服务区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商业网络结构。

(2)优化商业网点规模结构。既要考虑到必要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又要考虑到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规模结构。

(3)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以挖掘传统业态潜力为辅助,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有机结合。

4、协调发展,合理超前。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发展,认真吸收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商业发展经验。商业发展规划要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并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商业与交通运输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中心与社区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和商业业态之间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目标。

二、我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4亿元,增长23%,占xx市县(市)、区总体目标的13%,低于金水区6.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二。同期,我区三产比值占全区GDp的80.7%,07年为82.3%,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09年前两个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7.1%。

我区商业是以传统百货零售商业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支撑,以特色步行商业街为亮点,以社区商业为补充的布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百货零售商业正朝着国际化、连锁化发展。以xx商圈为中心的百货零售、专卖店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和现代商业为主导,如:大商新玛特、北京华联、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五星电器等商业企业近50家,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xx旗舰店即将开业经营,将不断完善xx商圈功能。

2、批发市场朝着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全区共有专业市场39家,农贸市场22家。以火车站地区的小商品、服装批发为主,有xx国际小商品城、万博商城、金城服饰、世贸商城、天隆服装城、恒泰服饰、钱塘衣城等10多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以万客来、华中食品城为主的食品、糖酒批发市场;以金泰成灯饰、西建材、新家园建材超市为主的西部建材装饰市场等是我区商业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已成为省内外著名的批发市场聚集地。

3、特色街朝着一超多能方向发展。德化步行街承载着xx商业的百年沧桑,将进一步进行升级改造,巩固其百年名街及城市名片的中心地位。淮河路餐饮街、铭功路机电水暖街、奥特莱斯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各具特色,发展步伐加快逐步成为我区的亮点。

4、社区商业逐步形成特色和规模。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商业格局,如长城康桥、亚星奥特莱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升龙国际中心等,成为了西南城区经济发展的活跃地段,优化了商业发展结构。

(二)存在问题

我区商业发展是以“片”和“块”的模式进行的,即“片”是xx广场以及火车站周边形成的名街商圈集群。“块”是大学路长城康桥、碧波园世纪联华、嵩山路华润万家、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等周边形成块状商业区。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状态趋势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1、规划问题。xx商圈、火车商圈发展逐渐出现饱和状态,商业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整体的管理,xx商圈、火车商圈整体业态单

一、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楼宇资源匮乏,购物及周边交通环境较差,不适应现代商贸中心地位的需要。随着xx商圈周边的丹尼斯、大上海城、百盛广场等商业崛起和东西大街的扩宽,形成强大的拉力,xx商圈逐渐东移北扩偏离我区。我市其他商圈也在快速发展,xx正进入多商圈时代,金水区天旺广场、燕庄商业广场、花园路商圈等逐渐的扩建发展,使得我区的商贸业优势在减弱。在商业街区上,基础设施缺乏空间衔接能力和经济联动能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圈产业链条化的生成,商圈规模效应、辐射能力和联动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2、聚集问题。全区商业聚集区数量偏少,新的次级商圈发展慢,目前还属于零星的商业形式,没有形成强大的商贸企业聚集效应,消费结构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区域化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吸引城区人口,应该向多极化、次中心格局演变。

3、消费习惯问题。城市分流人口过度集中在xx广场及火车站地区,使得主干道通勤功能过度,容易导致交通阻塞、商业地价过高等“城市病”现象,商业辐射功能偏弱。而打通的大学路、医疗资源丰富的河医、开发中的南部城区等居住、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对人流、商流的吸聚力强,却缺乏相应的商业集群,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4、经营模式问题。功能分工不清,特色不明显。xx商圈和正在形成的次级商圈功能化差别小,特色不明显,产生相互恶性竞争。商圈内同质化商场业态布局突出,不能实行错位经营,造成雷同、无序竞争的现状。

5、配套设施问题。商圈行业的黄金比例应是购物占40%,餐饮占30%,休闲娱乐占30%。目前,我区现有的商圈购物占了较大的比例,休闲娱乐设施较少,缺乏不同层次的规模餐饮,制约了消费者一站式消费,影响了商圈整体功能的发挥。

6、市场问题。市场过于分散,配套不够合理,导致集群效应不强,辐射能力偏弱。同时,规划程度低,产权结构复杂,升级改造困难大,市场功能和竞争力逐步在减弱,受资金、土地、规划、政策等因素制约,升级改造步伐慢,市场优势逐渐减弱。

以上致使我区商业存在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为解决xx商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商业发展有利条件

1、随着城中村改造,商贸服务业布局、规模、结构、效益等基本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商业发展的新载体不断出现,为我区商贸业发展带来了空间。

2、商业次中心逐步形成。大学路沿线的升龙商业广场、长城康桥、河医等区域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京广快速路的建设也为京广路两侧发展带来机遇,为商业次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我区城中村改造使南部房地产开发兴起,形成了新的商贸业发展机遇和空间。世纪联华长江路店、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华中水果市场、中陆物流等一批南部城区的商贸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活跃了商业氛围。目前,南部城区消费市场仍在培育发展阶段,搞好南部商业氛围是关键,需要大量的宣传、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和政策扶持。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xx商圈为核心,火车站商圈、火车站西广场商圈、河医商圈和大学路商圈相呼映、以城市改造为契机、以建设名街商圈商业集群为目标,立足xx商业实际,到2013年,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商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化的大商业奠定基础。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市级商业中心为中心、以区级商业中心为主体、社区商业网络为基础、特色商业街为亮点,研发经济、创意经济、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体系。

(二)具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2010年底),力争我区商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011年底,在巩固xx商圈以及火车站商圈的同时,打造三大商圈经济、培育四条商业特色街,社区商业、楼宇经济和西南批发市场,使我区商业发展区域初步形成,按照整体规划,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

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0年初,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全区重点商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巩固加强我区商业优势,充分发挥项目带动辐射作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008年146亿元为基数,每年递增按18%。

第二阶段从2010年初到2011年底,我区商业集群初步走向成熟。通过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投资力度,抓好重大项目,以及培育我区特色街建设和商圈建设,使得我区形成发达的商贸业集群。

到2013年底,基本形成商贸、娱乐、文化、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集群、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商业中心,最大范围地满足本地和外地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化商业集群。

通过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招商引资,开发和联合开发,基本形成商务、展览、会务、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聚集、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xx商业中心,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营造出集一流的商务、居家、购物为一体的生活、投资环境,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商贸业体系。

四、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建设“现代化商贸强区”,是xx区商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本次规划的战略重点。要把xx区建设成全省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际化、区域性现代商业区,并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关键在于建设富有特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具有强大集散功能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大商业体系。本规划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效应,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物流中心。为此,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抓好“

1、

2、

3、

4、

5、6工程”,即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升级改造五大批发物流市场中心;培育六大社区商业中心。

(一)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

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从空间结构和服务功能的角度规划,包括以下五个系统:

1、与历史文化相适应,与旅游观光相匹配,并具有商业发展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商业区系统。

以xx广场中心为主体,将德化商业街与城区主要历史景点、宾馆、商场联成整体,形成以德化步行街为轴线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区。这个区域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境外的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条件;为广大市民和周边地区客商提供零售、批发业务;以多品种、多层次的商品和服务,吸引各种类型的顾客,形成具有综合性、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服务系统,和全市的商业辐射中心,并拓展到火车站西广场周边。

2、提升产业发展聚集效益,构建新商圈经济系统。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火车站西出站口的改造,郑大一附院周边项目的开发,小李庄、路砦、新长城等城中村的相继拆迁,南部城区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火车站西出站口、河医周边、大学路沿线、南部城区等新的商业次中心,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新的活跃地段。为此,要抓住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火车站“临站经济”商圈、河医商圈、大学路商圈新的商业经济带,提升商业聚集层次,努力扩大我区商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3、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多功能社区商业系统。

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社会商业升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未来几年内应抓住机遇重点完善社区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新建社区从规划开始,就要把社区便民商贸服务中心的设置列入重要内容。这类社区商贸服务中心的业态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服务项目要涵盖日常生活用品、餐饮、洗浴、医药、家政、邮电、理发、照相扩印、书报、家电维修等小型农贸超市。乡(镇)、南部城区,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设立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流业态,同时考虑满足当地居民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中心。

4、积极培育发展农村商业服务网络。

xx区乡镇是发展商贸业薄弱地区,必须抓好乡镇商业的发展,这是拉大商业空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好农村商贸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体现为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服务,另一方面要将商贸业与当地的特色产业(例如:侯寨的樱桃、葡萄、农家乐,马寨的食品加工等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力的多功能产业结构和商品集散地,把优质的现代化商贸服务逐步扩大到农村薄弱地区。

5、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立足xx,辐射全国的专业市场系统。

市场众多是我区优势之一,加强专业市场系统建设,对丰富商贸业产业经济内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专业市场要继续推进升级改造,加强辐射全国力度,确立市场经营特色的道路。要在现在的专业市场基础上,扬长避短,与时俱进,逐步改造完善现有专业市场。整合市场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机制,扩大规模,最终提交市场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

1、完善xx商圈功能

规划范围:xx广场周边

定位:市级商圈、高档购物、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和功能完善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辐射能力是商圈地位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标志,要在不断增强“商圈”的辐射能力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展示“xx商圈”周边项目,吸引容纳国际国内时尚前沿的商业企业,积极推进民主路商业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不断提升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经营理念,推动了整个中原地区商业不断创新蜕变,上台阶;从硬件上大力提升“xx商圈”的功能。加快商圈内xx时代广场、印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不断调整商圈经营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引进相关娱乐设施、餐饮、楼宇经济等项目,充分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在购物中休闲、在休闲中购物的消费需求,使得消费多样化,更有吸引力;在软环境上,不断制定绿色服务政策,支持商圈内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商圈的品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提升xx商圈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

2、火车站传统老商圈提升改造

规划范围:火车站东出站口周边

定位:传统商业、商务办公、小商品批发为主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火车站地区批发业优势和对周边经济的拉动辐射作用,依托商圈内服装、小商品市场和酒店众多的优势,把握商圈整体发展趋势和布局,挖掘潜在的优势,突出商务、餐饮、批发的特色,加强周边商业项目建设,引导市场资源整合,推动高标准市场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宾馆、写字楼建设和餐饮、娱乐、休闲、商旅等基础设施整合,引导商家进行联合开发,建设具有商旅休闲、餐饮娱乐、服装、小商品批发零售的火车站传统商圈。

(三)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

1、河医商圈

规划范围:xx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周边及建设路、棉纺路地区

定位:商务办公,发展医疗经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

发展要点和目标:以xx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核心,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周边重点项目,重点发展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医疗服务、总部经济产业、研发产业。要加大招商力度,对周边中投国际广场、金三角、国际密码城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2、火车站西广场商圈

规划范围:以火车站西广场为中心,以京广路两翼为重点

定位:商务楼宇、零售业、商务、旅游业、高档次服务业态商圈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西出口建设机遇,将商业活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与公共绿地水系有机融合,将火车站商业功能有效、有序西扩,铸造新的商业服务业商圈,着力打造新的商业服务业亮点,使xx商业服务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增加商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重点开发周边商业地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使其尽早形成“临站经济”应有氛围,这个区域尤其是京广路的拆迁,规划要有前瞻性,硬件设施建设有超前意识,起点要高,定位要准,要出招商优惠政策,创造一处生态环境良好,功能齐备、商业服务业兴旺,地域特点鲜明的现代城市窗口形象和城市新风尚的场所。

3、大学路商圈

规划范围:中原路以南至航海路区域

定位:拉大西南城区消费能力,整合社区商业资源、现代服务业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大学路作为xx区的中轴交通主干道,商贸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基础,是大学路商圈建设的有利条件。是未来xx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路砦、小李庄、王胡砦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南北相连,将为其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对提升xx城市品位和形象,扩大xx聚集辐射能力和城市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新型商业业态,增强开放意识,将城中村改造项目长城康桥、升龙国际中心及城中村改造项目与商圈建设结合在一起,是未来新的商业发展旺地,因此要加大招商力度,科学布局商业购物金融区、市场贸易区、餐饮服务居住区、休闲娱乐文化区,形成相辅相承,互融互补、各具特色的功能布局,力使商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成为城市商贸业新的增长极。

(四)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

1、德化步行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德化步行街区升级改造,利用“百年德化”文化底蕴,突出本地特色氛围和历史地位,打造商业文化街。将德化街向南延伸至钱塘路,向周边发展,扩大其规模,建设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使其彰显独特的文化标志。要弘扬传统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德化街的渊源历史和商业文化做文章,将其提升为xx的社会文化中心,并建立街区特色网站,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街区文化特色,把德化步行街打造成富有浓郁历史文化色彩的文化商业街;要科学规划,凸现功能分区化,特定的区域定位上要找准特色理念,使得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分区,错位经营,相互支撑。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德化商业步行街是比较繁华的地段,道路交通问题阻碍商业街商业的提升,要增加停车位,集中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街四周的进出通道;严格整顿商贩违法乱占行为,避免影响交通。

2、淮河路餐饮文化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对淮河路餐饮街的投资,改造街道绿化,增加立体绿化和空间绿化;增加亮化设施,完善夜间亮化工程,使其夜晚流光溢彩;开发增加可视性建筑,如:特色明显塑像、温馨提示牌、路面的色彩,道路两旁建筑的式样及色彩,修建果皮箱、美化电话亭,优化消费环境,提高街景品位,营造特色氛围。在路口应该建造相应的塑像,标识特色餐饮文化。如淮河路餐饮一条街要将古玩城、灯城融为一体统筹规划,使人们在用餐之余能欣赏古玩文化,参观灯饰文化,在欣赏古玩、参观灯城文化时又能享受美食。

3、奥特莱斯商业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奥特莱斯作用新型商业业态驻入我区,基础设施良好,环境舒适,是西南商业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培育沿嵩山路为餐饮街,沿汉江路为步行街,沿兴华南街为超市、家具街。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帮扶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商户入驻,形成西南消费市场。

4、金水河酒吧休闲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定位于休闲娱乐、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休闲一条街,主要经营酒吧、茶艺、陶艺、字画及其他休闲娱乐产业。依照“水绿融城”的发展理念,将金水河的自然资源与河岸的人造绿化景观相结合,努力打造xx市独有的水绿交融的特色景观。同时,规划沿河岸建立一个定位高端、服务一流的高级病房区,将病房搬出医院,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创立xx市第一家高端医疗服务场所。

(五)加快现代化市场建设,推动五家市场升级改造

1、以二马路为中心的机电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二马路机电市场对周边零星机电市场整合,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优势,引导沿街经营商家向升级改造机电市场聚集。现有的二马路机电市场要进一步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抓好市场经营管理,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搞好管理服务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品牌商家入驻,提升市场档次,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

2、以眼镜城为中心的五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依托已形成的眼镜城市场,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档次,增强辐射力。加强市场改造整体包装宣传,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和零散商户向其聚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建立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一个全市最大、辐射面最广的区域性五金综合物流市场。

3、以中原百姓生活广场为中心的服务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服务中原百姓生活广场项目,引导企业以批发联合体为主,三方互动,采取订单式、包销式、主题式商业地产多赢模式;三链齐动,拉动产业链、构筑市场链,创造价值链;努力打造为xx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龙头市场,中部地区最大的集娱乐、休闲、餐饮物流信息、物流配送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零售批发购物中心。

4、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京广路皮鞋、鞋材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市场整合和升级改造。依托现有鞋城建设,在周边沿线带动新建和扩大鞋业、鞋材批发市场,引导京广路鞋业市场聚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包装、宣传和招商引资,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形成全国最大的鞋业、鞋材批发市场,为我区的鞋业产品创立品牌、打入国内市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优越的市场条件。

5、以金泰成为主的灯饰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以金泰成灯饰广场为龙头的专业灯饰城的优势,大力促进灯饰传统产品生产流通。加快中原灯具大厦的建设步伐,提高灯具大厦的组织化程度,发挥重点企业的领航“旗舰”作用,推行连锁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产品的特色效应和品牌效应。引导我区灯具行业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经营,引导市场向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名牌产品,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形成品种齐、档次高、辐射广的中原“灯具之都”。

(六)重点培育六个有特色的社区商业

发展要点和目标:力争2013年前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机遇规划建设6个社区商业比较发达的社区,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目标,按照商务部相关标准和要求,引导鼓励新建社区和改造升级的社区,建造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的与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相一致的社区商业网络,重点培育佛岗、菜王、路砦、王胡寨、冯庄、小李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各具特色,便民利民服务更贴近居民的社区商业。

五、重点培植的行业及商业形态

(一)重点行业

1、南部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开展物流企业、物流技术、物流设施、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动物流业发展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高。鼓励物流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继续加强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物流企业高级高管人员培养。

2、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构筑xx信息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在整合和发展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大力构筑功能完善的xx信息港。整合社会信息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应用系统,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通信资源,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建立为全区和中原地区发展服务的统一开放、高效快捷的多媒体公用信息综合传输平台。

3、大型综合性零售业和专卖店。日用消费品贸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可缺少。要按照城市和居住区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改造和调整传统经营结构和建设好新的经营网点和超市、专卖店、专业商场等新型业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重点推进品牌专卖和系列专卖,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促进商业服务业的日趋繁荣。

4、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的繁荣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宾馆酒店,丰富内容,提高档次;二是按时代发展要求,新建一批高档次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以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倡导新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行业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

5、社区服务业。发展直接为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服务的服务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要按各类居住小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做好服务网点规划布局,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建立社区服务和医疗中心,完善小区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科华北路,振兴特色商业,在科华路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丰富街道生活,美化净化环境。建造优良的服务设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除搞好生活日用品贸易外,积极发展美容美发、快递、清洗、保健、代购、代办、家庭绿化、家教以及家庭法律顾问、家政中介等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业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营造便民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质量。

(二)重点商业形态

1、大型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大型专业市场是我区已有的优势,今后发展要避免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重在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现代物流是新兴业态,要加强探索发展,抓好西南城区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与现代化模式物流、现代连锁商贸和集团化经营,建设好物流中心,完善规范专业市场,加强物资流动,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基地。

2、大型商业设施。近几年我区引进的一批国内外大型商场,已成为商贸业态的支柱。打造商业强区,还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商贸业态的支柱地位,提高我区商贸业的整体形象。

3、专卖店、连锁店。专卖店是特色化经营的一个明显标志,专卖店具有品牌强,专业化水平高,产品宣传集中的特色,是零售商业的重要业态形式之一。

4、便民利民社区店。按照社区服务发展思路,合理布网,重点面向社区发展。经营上要拓展规模,坚持引进、加盟、联合的原则,采取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多种形式,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为全区社区利民店网络的配置做好引导工作。

5、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载体,集科研、生产、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因其所占建筑空间小、经济容量大、经营质量高,以及在提升我区形象上的作用,将成为商贸业的重要支撑,是我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因此要加强对楼宇经济的研究与服务管理,为其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要在楼宇建设中先期介入,全程介入,注重楼宇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吸纳商务、科研、金融、证券、保险、电信、科技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行业的海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力争有外资金融机构或其他资本形式的外资企业落户,引导其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区城市现代化和商务现代化。

6、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利用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大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把电子商务与建设城南商贸圈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商业网络工程。引导传统商业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企业收银管理系统(pOS系统)、商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和无店铺销售,逐步提高商业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推广以实网为基础,以电话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电子商务,提高区域内的商业信息化程度。

六、发展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

1、加快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业运行管理和网点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货畅其流。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商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要引导商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商业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3、建设流通安全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商业。要强化其它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促进绿色生态商业的发展。

4、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商业运营安全、高效。在人员和商品集中的商品流通场所和物流中心,要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防范和处理预案,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建立稳定的商业秩序。

(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1、结合我区商业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对商业发展与商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xx区商圈商业设施总量趋向饱和,但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强化对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的管理,防止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店,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同时应注意发展社区居民集中地的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2、抓好居民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促进社区商业健康发展。在规划期内,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建筑要相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其余面积分散在居民区里发展小型店铺。

(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变革发展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商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推进。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

2、选准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作为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团队,独特的进货渠道和稳固的销售渠道,富有特色的商品,良好的硬件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享有盛名的字号和商誉,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培植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是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商业企业长期努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优化市场定位、增强服务功能、采用新型业态和网络化、连锁化经营及计算机管理等。

(四)弘扬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

1、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增强我区吸引力。xx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实施名牌战略,打历史文化名街牌,拓展德化步行街的影响,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外来游客一进入xx的商业网点,就为我区商业具有的浓郁历史文化特色所吸引。

2、实施形象战略和名牌战略。大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市场和业态形象,凸现xx区商业整体形象。结合形象战略,重视培育名牌市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市场和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业态,重视企业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和包装、宣传,努力通过创立品牌,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出台激励市场、企业创品牌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品牌、名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大型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信息网络等,要实行政策性倾斜和支持,以加快商业区街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

2、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xx、美化xx。尽管现有商圈的商业设施众多,但亮点不突出。需要从政策、资金上对市政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化设施给予支持,对重要商业区位的网点设施和经营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让xx区以现代商业为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促进第三产业乃至全区经济的发展。

(六)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坚定不移地走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应逐步改造传统商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辟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品代理、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主力业态发展,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七)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扩大开放、有序开放,实现大开放、快发展。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既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商业领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的投资,是我区商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对于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第五篇:十二五商贸流通规划思路

宝鸡市“十二五”商贸物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场流通科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任务,按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建设城市新区的商业中心,并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城乡流通新型业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据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上水平、上规模,生产领域出精品、出效益”的双赢共荣。

一、 总体思路

全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城乡商贸发展和区域内外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扩大消费和服务生产为出发点,围绕“一个目标”(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两个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 “三个重点”(市场主体、综合信息、仓储配送),完善“四个体系”(农副产品销售、日用工业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工业品物流),加快推进“86双12工程”(8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6大城市新区商业中心街区、12个县区日用品配送中心、12个市级农资配送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大流通、网络化、全覆盖的商贸物流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重点建设涉及全市85%工业生产

的原辅料供应、产成品运销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80%以上的果蔬外销冷链物流系统。

——在进一步打造和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的同时,在代家湾、高薪东区、南火车站区、福谭区、蔡家坡区、千渭新区等各新区,建设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商业中心街区。

——在各县区新建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一级配送中心12个,乡镇区域二级配送中心6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2500个,覆盖全部乡镇和行政村。

——建设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2个,发展网点1500个,覆盖全部乡镇和85%以上行政村。

——扶持农产品流通配送龙头骨干企业15个,新建果蔬、鲜奶、肉品等生鲜类储存保鲜冷链系统库容5万吨,形成5个以上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搭建新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在80%的行政村推进农村商网建设。

——培育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35个,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个以上,新建、改造市区和县城农贸市场50个。

三、工作重点

1、加快物流业发展。加快完善陈仓物流园核心区功能,抓紧实施宝鸡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加快华誉物流基地、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配送中心、中国钛产业交易中心、宝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西北机电物流园、西北煤炭物流园等物流园和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我市汇集,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经济辐射力。重点扶持西部物流、华誉物流、宝鸡天润金属材料公司、东岭集团贸易公司、宝鸡

东运物流公司等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领物流业快速发展。

2、加速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随着城市的东扩南移北上,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 要进一步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建设代家湾、高新东区、南火车站区、福谭区、千渭新区、蔡家坡等城市新区商业中心街区建设。培育和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贸物流企业,提升全市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商业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鼓励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式会员店、折扣店、网上购物等零售业态发展。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商贸流通业,支持其参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

3、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在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工程的基础上,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新网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大力推进农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以冷链仓储、集散配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为主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宝鸡市农产品经营网络、日用消费品配送经营网络、农资商品配送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二是培育壮大农村流通主体。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产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四是推动农商联动,促进产销对接。

上一篇:卫计局检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我家节水小妙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