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英语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商贸英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以培养全面的新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皮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分析了皮革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皮革商贸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一篇:商贸英语论文范文

城乡商贸统筹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商贸流通业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向“外需、内需共同发展”战略转变难以逾越的障碍。近年来在政策“介入性”助推和市场内生驱动双重作用下,我国城乡商贸获得统筹发展的同时,商贸流通业也从整体上得以转型升级,重庆市城乡商贸统筹的实践也检验了这种良性关系的存在。在市场内生动力尚未真正形成之前,推动城乡商贸统筹的各项举措都是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城乡商贸统筹;商贸流通业;介入性;内生驱动;转型升级;重庆

New Thoughts on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rural Busines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Business Circulation in China

-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WU Hua-an

(Research Center of the Econom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Key words:urban-rural business coordination, business circulation, intervening, internally-generated dri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Chongqing

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城乡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城乡生产与消费顺利对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发健全和完善的今天,更加依赖于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均衡、和谐与现代化。但是,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城镇发达、农村严重滞后的现状,导致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不健全、通路断裂较多、城乡落差较大,直接影响了工业品“下乡进村”、农(副)产品“进城入社”、信息及其他要素物资(含再生资源)在城乡之间有序快捷的双向运动,也导致扩大内需始终没能在“出口拉动”和“投资推动”都乏力时,发挥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因此,要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城乡商贸统筹的视角研究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我国城乡商贸统筹的相关研究回顾

改革开放前,受苏联商学理论的影响,“无流通论”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教条,国营商业则执行着国家计划分配实物的职能。改革开放后,孙冶方、卓炯、薛暮桥和刘国光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先后从不同视角对“无流通论”进行了批判。伴随改革的深入,纪宝成(1997)认为,我国流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将逐步从部门分割向公共规制管理转变,流通渠道将从计划条块分割演变成市场竞争主导,流通体制改革将成为我国体制转轨的前导和基础。[1]特别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高涤陈(2003)认识到我国零售业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改革发展阶段,将放开小型国有零售企业,扶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2]而黄国雄(2006)认为,加入WTO使得服务业更是进入了全面开放阶段。流通领域虽被视为竞争性领域,但流通产业对于经济有着先导性、基础性作用[3],国有商贸流通组织的作用将再被重视。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判定“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统筹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乡商贸流通和谐均衡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已有文献更偏重于城市商贸流通业的研究,认为城市与流通具有互动关系。谢朝斌(1995)认为,城市化过程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量,而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城市化过程。[4]晏维龙、韩耀和杨益民(2004)认为,城市发展促使简单商品流通向发达商品流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差异造成流通水平差异,实行“流通先导”战略将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根本道路。[5]因此,柳思维(2004)认为,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结构将有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与满足居民消费需要。[6]

近年来,有较大部分学者认识到城乡市场一体化或城乡双向流通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具体举措。周万钧(2001)较早认识到城乡一体化与商贸流通之间的关系。[7]高铁生(2005)注意到城乡双向协调的流通需要政府介入和参与,更要注重发挥农村流通业在城乡互动的先导、联结和资源配置及收入再分配中的功能。[8]原梅生和弓志刚(2005)则探讨了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是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和实现城乡双向流通的有效途径。[9]丁俊发(2007)则指出,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从流通模式到组织体系上解决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特别是物流体系。[10]程国强(2007)认为,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对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有重要意义。[11]王崇举(2008)认为,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环境营造、产业集聚、城乡沟通、人才培养和增加消费等功能在城乡统筹进程中起着基础媒介和桥梁作用。[12]夏春玉等(2010)认为,构建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降低流通成本,而消费品“下乡进村”与农产品“进城入社”中对物流设施、店铺网络、人力等流通要素的共享则是有效降低流通成本的最重要途径,其中的关键是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规划、建设与整合等问题。[13]

综上可见,我国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相关研究经历了从建国到文革的“重生产、轻流通”阶段,从改革开放到十七大的“重城市、轻农村”阶段,以及十七大之后城乡统筹下的“城乡并重”阶段。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及作用正逐渐“由末端产业升位为先导性行业、一个基础性产业”。但要在理论、实践及政策层面形成这种共识,还需依靠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从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和高级化来支撑。因此,如何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中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转型升级,或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介入性”转型升级中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外需、内需共同发展”中成为现实,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城乡商贸统筹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个分析框架在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也不会出现人为的或体制上的分割。我国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城乡分治、城乡对立,几乎漠视了农村消费群体的意愿,只是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在外向型增长受阻、靠市场行为的内需拉动又乏力时,举国上下都将目光和责任寄予农村、农民,长期相对分割的城乡商贸流通市场才引起大家的关注,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和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被提上日程,二元结构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则更显迫切。

与业态结构日渐丰满、网点布局日趋合理、规模不断扩大、流通技术不断升级、配送系统渐趋完备、人力资本供给近乎无限的城市商贸流通业相比,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远、小商品色彩较重、市场化程度偏低、商贸流通设施设备简易、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曾经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却十分落后且极其脆弱。由于城乡基础设施及环境的巨大差距,城乡商贸流通业呈现相对断裂和严重失衡,根本不能发挥“连接城乡生产与畅通城乡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的功能,更不用说通过“整体转型升级”去承担“先导产业”的功能。

然而,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所产生的“市场势能差”,却为相对发达富裕的城市借助商贸流通业发挥“以城带乡、以商助农、商农联动”创造了条件,给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商贸流通业向农村延伸及扩张提供了动力,进而为农村商贸流通业带去了“设施设备标准、业态新兴现代、技术信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机会,也为城乡市场的均衡、融合到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正是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过程,也正好推动了城乡商贸流通业朝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见图1)。

2005年商务部在全国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等,依靠财政补助或贴息方式,“介入性”地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现代流通企业“下乡进村”,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仓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及冷链系统等解决农产品“进城入社”,培育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农村商贸流通业进入“介入性”全面加速转型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生产方式不断改进、消费更加方便放心、商品经济意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三农”问题不断改善。在此过程中,城乡商贸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加速形成。

从图1反映的关系来看,城市商贸流通业在不断高级化和现代化的过程,由于城市消费容量的增量增加趋缓、行业竞争加剧和业态网点布局空间有限,在政策介入情况下,基于利益驱动和担负社会责任的双重考虑,城市商贸流通主体将选择几乎如同处女地的农村市场作为扩张的“第二主战场”。新兴业态、现代经营管理、先进技术、信息和设施设备等将被“介入性”地引向农村市场,农村商贸流通业在城市商业资本“下乡进村”中跳跃式地升级转型,农村消费市场也在整体消费环境快速改善过程中成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在连续八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的支持下,市场内生的驱动力逐渐显现,农产品流通模式已从传统单一渠道快速地向依靠专业市场、农超(餐)对接、商务信息网、现代物流配送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人才等组合式、多元化、现代化演进,农产品“进城入社”的多渠道快捷网络基本形成。

由此可见,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内生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城乡商贸流通的差距不断式微,农村商贸流通业不断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了整个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而这也是我国实现城乡商贸统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商贸流通业之间由此将形成一种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共生的互动关系。

三、城乡商贸统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互动关系的印证:以重庆为例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是一个人多地少、城镇化进程滞后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相比另外三个直辖市或其他人口规模相当的独立行政区域而言会更大。自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商务部批准为全国城乡商贸统筹试点区以来,重庆抓住这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在统筹城乡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城乡商贸统筹与较快实现商贸流通业整体转型升级之间良性互动的道路,为中西部其他同类区域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业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一)统筹城乡消费市场,挖掘商贸流通的增值空间商贸流通业是畅通生产和消费的最关键一环,长期的“城乡断裂、产需脱节”使得商贸流通没有完全发挥引导生产、引领消费的基本功能。而城乡商贸统筹试验给重庆商贸流通业挖潜升级提供了契机。发掘商贸流通业尤其是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的增值空间,提升城乡社会消费的价值内涵,成为重庆实现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村消费升级是重庆商贸流通业整体转型升级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主动抓住这个机会也是重庆商贸流通业快速提升整体水平的成功之处。2009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79.01亿元,是“九五”末的3.44倍,“十五”末的2.02倍①①本处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0)》,后面的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与本处数据来源相同。。而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有较大比例的增加,2009年为626.06亿元,占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5.25%,分别为“九五”和“十五”末的3.24倍、1.85倍。同时,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6年的50.2%下降到2009年的37.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6年的63.2%下降到2009年的49.1%。消费升级为“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提供了直接的支撑,也为农产品“进城入社”、“农业产业化”等带来强有力的支持,这也是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通过拓展商贸流通增值空间后实现内涵式增长的必然结果。

(二)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设施,构筑城乡双向互动的流通网络体系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第一环节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体系,而城乡流通统筹的关键又在于城乡交通及物流设施的一体化。因此,能否建成城乡一体的物流基础设施,搭建城乡双向互动的流通网络平台,对实现工农商品要素在城乡之间无缝对接与低成本流通至关重要,对农村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有决定性作用。

为加速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重庆市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不仅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10年9月底重庆市“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全面建成,使重庆的省际出口通道达到10个,到周边省会城市贵阳、西安、昆明、武汉、长沙的时间,缩短为8小时以内;同时,“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使重庆市40个区县中,有38个区县均能在4小时内到达主城,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物流成本迅速降低。另外,重庆市公路网密度从2005年的119.2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09年的134.6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此期间,重庆市高速公路密度从1.03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2.46公里/百平方公里,已跃居西部第一。借助“畅通重庆”工程建设,城乡双向互动的流通网络体系也基本成型,这为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进城入社”搭建了快速、有效和低成本流通的平台。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区)为龙头、镇(乡)为骨干、村为基础、大中型商贸服务企业为主体,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商务信息服务“六大”新型商贸网络体系。初步建成了区县商贸发展“十个一”工程(即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或专业或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或园区或基地、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三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乡镇商贸发展“五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商业中心或商业集聚区、引进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或专业市场或特色市场或边贸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三)统筹城乡商贸流通载体,实现业态、经营及管理转型升级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规模小、实力弱;夫妻店、杂货店多,业态传统、经营方式落后,流通组织化程度不高;设施设备及经营方式的现代化程度低,城乡商品与信息流通不畅。重庆通过改造传统或兴建新型零售网点,同时将现代商贸流通业态与经营管理方式引入到村镇社区,实现了城乡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的“介入性”转型升级。

为打通城乡之间双向有效流通的阻隔,重庆市选择了连接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流通和生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作为实现城乡商贸统筹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市、区(县)、镇三个层级原有的经营网络优势,以改造传统店和引入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新的经营业态为抓手,以盘活存量为纽带,通过连锁经营整合供销社网络,在各个区县分别培育了一些带动力强、具有产业优势的连锁企业;通过合作制与连锁经营联动,以全新的零售业态构筑城乡双向互动互通的流通网络。经过改造升级或新建的镇级便民放心超市、村级便民放心商店(农家店),附带承载农资、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功能,实现了由供销系统企业改造创新后的县级中心超市(设配送中心)向镇级超市配送,镇级超市(兼配送功能)向农村配送的新型业态和连锁经营方式的有效结合。到2007年底,重庆市已改造、新建区县配送中心50个,改造建设农家店3472个(乡镇连锁超市269个,村级便民放心商店3203个;日用消费品店2339个,农业生产资料店1133个),覆盖重庆市897个乡镇的30%,覆盖重庆市9065个行政村的35%。[14]在缩小城乡商贸流通经营管理差距的同时,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四)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多元、内生、现代的市场力量商贸流通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内生性作用,培育多元化的现代流通主体不可或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城乡商贸落差较大,农村商贸流通面临着跨越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多元化现代流通主体的作用就更加凸显。

目前,重庆在推进城乡商贸统筹过程中已呈现多元化现代流通主体的格局,多种性质的商贸流通企业较好地联结了城乡,特别是现代化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对农村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和城乡商贸一体化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在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非国有和集体经济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75.68%上升到2009年的94.26%,其中个体及私营的比重从39.67%增加到68.37%。在工业品“下乡进村”过程中,以重庆商社集团、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等一批现代化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和加速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目前,重庆商社集团已有经营网点313个,经营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9万人,位居中国500强第256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80位,重庆企业百强第2位。[15]重庆百货集团已开设连锁经营门店120多个,遍布重庆20多个区县以及贵州遵义、四川的泸州、广安、武胜、岳池等多个县市,涉及百货、超市、家电等多个领域。[16]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以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渝惠食品集团为核心,通过江苏华西集团、深圳布吉农产品集团公司、新世纪超市、新大兴集团、永辉超市、人人乐、家乐福等市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积极参与,三级联动的市场体系已基本成型。该体系即以重庆主城区的观农贸、万吨冷冻品、三亚湾水产品、上桥粮油、菜园坝水果、九龙坡蔬菜六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以万州宏远、渝东农产品、永川农副产品、荣昌饲料兽药、石柱黄连等一批区域性或专业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骨干,以潼南、梁平、南川、南岸、荣昌、石柱、巫溪等农产品批零市场为重要节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经纪人等多方积极广泛参与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到2009年底,观农贸市场的交易量已占主城区农产品批发的80%左右,交易额达167亿元,带动了1.2万人就业,在2009年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上,被商务部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评为“十佳突出贡献市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十强市场”[17]。重庆市已形成10158个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9341个,占92%;有专业合作社5681个,其农村专业合作社4864个,占85.6%,入社入会农户达到216万户,农民入合率达到30.1%。[18]

(五)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制度设计,引导城乡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作为较早与市场接轨的产业,其发展源自参与者对市场的灵敏嗅觉,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利润最大化的追逐者,纯粹依靠市场机制短期内还难以吸引企业主动进入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都比较薄弱的农村市场,因而如何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制度并辅之以政策支持,合理定位好企业和政府的职责功能,就成为实现城乡商贸统筹的关键环节。重庆在城乡商贸统筹试验中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制度设计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在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动介入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助推农村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的作用。

由于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庆城乡之间商贸流通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商业相对于城市商业仍显落后,尤其是农村市场网络体系不健全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此,重庆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区县(自治县、市)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关于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重庆市支持连锁经营发展的实施办法》、《重庆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经营超市建设与改造规范》、《重庆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便民放心商店建设与改造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推进设计和商务部、财政部及重庆市商委、财政局等出台的资金扶持政策。在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助统筹、促转型”的导向作用。到2009年底,重庆市已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商农互动的 “四个层次”(包括城市商圈、商业特色街、乡镇“五个一”设施、街道片区型和住宅小区型商业中心)。商业设施,建成县级配送中心55个,乡镇超市1728个,村级便民店18256个,商业社区161个(网点3460个),新增商业面积39.6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有商品配送中心,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网点、社社有便民网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8亿元,商业增加值657亿元,占GDP比重的10%,占第三产业比重的26.5%,支柱产业作用明显。

四、对策建议

重庆的实践表明,依靠政策推动的城乡商贸统筹试点,已经“介入性”地改变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传统面貌,城市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和高级化特征的“根”开始在农村市场成长延伸。与此同时,在政策持续引导下,市场内生驱动力也开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作用。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等,无缝对接、双向流动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开始加速形成。但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在较长时期内还缺乏自发缩小城乡商贸流通差距和转型升级农村流通业的基础条件,因而我国城乡商贸统筹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笔者立足于扩大内需的长远考虑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就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和加快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五点建议。

(一)创新和调整商贸流通产业组织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现代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建立面向世界的分销体系的同时,扶持和引导城乡连通互动的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应以现代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以中小商业为基础,坚持“城乡并进、内外兼顾”的市场开拓原则,不断探索城乡市场一体的商贸流通企业组织模式。

(二)科学规划并合理布局沟通城乡的交通、物流配送及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和农工商一体化流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市场分散、农民买难、农产品卖难与城市市场拥挤、工业品大面积滞销积压的“双重不对称滞销”难题。而城乡交通及物流配送设施和信息网路平台配置失衡或供给不足是造成城乡市场通路堵塞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规划和布局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设施和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网络设施,将有助于以新兴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尤其是服务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为依托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在农村的快速成长壮大。

(三)着力培育农村从事现代商贸流通的专业人才。人力资本缺失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而专业经商人才严重不足是城乡商贸流通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收入差距及工作环境差距等诸多因素。农村市场很难吸引到城市商贸流通人才。因此,应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本土化的经商人才,尤其是熟悉现代商贸流通的专门人才。这是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构建城乡连通互动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和“以商哺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积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农村商贸流通领域支持的杠杆效应。商贸流通领域是否存在公共品、哪些可归属为公共品,目前还鲜有界定。但笔者认为,农村商贸流通领域的区域性物流配送设施、信息网络设施、大型特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可视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公共财政政策应该倾斜性地给予支持这类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这远比单纯地给农民购买某类耐用消费品、给一些补贴,或在农村建几个网点所产生的效应更持久,其对农民增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消费能力、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也更可持续。

(五)因地制宜地推进不同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城乡商贸统筹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以商助农、哺农、富农”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而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和规模化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现代商贸流通网点布局、激发消费欲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为卖而买”、“为卖而耕”,能从根本上革除小农经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长久持续地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纪宝成,李辉华.关于商品流通秩序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3):1-7.

[2]高涤陈.解决“三农”问题与发展我国新型合作经济[J].中国经贸导刊,2003(12):6-8.

[3]黄国雄.充分发挥我国商业在促进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J].市场营销导刊,2006(3):16-17.

[4]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

[5]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4(2):75-83.

[6]柳思维.努力实现城乡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3):64-68.

[7]周万钧.城乡一体化与商贸发展战略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8]高铁生.关于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5(3):4-8.

[9]原梅生,弓志刚.论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5(3):81-83.

[10]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流通经济,2007(2):8-11.

[11]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4):59-62.

[12]王崇举.现代服务业与城乡统筹[J].社会科学,2008(3):112-116.

[13]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14]重庆市商委.重庆推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解读[EB/OL].[2008-10-17].http://www.cq.gov.cn/zwgk/zcjd/119773.htm.

[15]童辰,王小妆.重庆“商社现象”考问中国国企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 2010-01-21.

[16]陈斌.重百60年连锁店开了120多家[N].重庆晚报, 2009-08-12.

[17]周克勤.在全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2010-07-05]. http://wsy.cq.gov.cn/html/2010-07-05/402880bc299e32640129a18ac3e20016.html.

[18]黄奇帆.供销系统应成为联系城乡市场的纽带[N].重庆日报,2010-03-16.

责任编辑:吴锦丹

作者:吴华安

第二篇:浅谈皮革商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方法

[摘 要] 本文以培养全面的新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皮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分析了皮革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皮革商贸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皮革商贸英语;轻化工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课题(QGJY2019016,2019);齐鲁工业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9zd24,2019);山东省新

旧动能转换教育专项(2019)

[作者简介] 田荟琳(1985—),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蛋白质改性及资源化利用;付丽红(1961—),女,山东济南

人,工科博士,齐鲁工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植物纤维改性及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皮革行业涵盖制革、裘皮加工、制鞋、皮化材料及配件等领域。中国皮革企业,在出口大量商品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或在国外投资办厂。此外,裘皮加工的原料皮也多以拍卖的形式购于国际几大知名拍卖行。在处理国际订单或复杂的拍卖活动等一系列的国际贸易过程中,皮革专业的背景知识对商贸活动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在国际皮革贸易蓬勃发展,皮革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当今社会对可开拓国际市场、具备用英语进行有效商务沟通能力的新型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皮革商贸英语课程应运而生。

以轻化工程专业教育为背景,加强工科学生的国际商务教育,两种专业特点取长补短,有助于培养具备缜密的工科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兼具对国际经济变化具有敏感性和前瞻性、对商务实践具有开拓性的多维复合型人才。

皮革商贸英语为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方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本课程中有关皮革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使学生熟悉主要的皮革英语文章类型,提高阅读皮革商务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正确的商务信息并对其分析、歸纳、理解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掌握阅读和理解皮革商务英语信息的基本能力,为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皮革商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皮革商贸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轻化工程皮革方向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后,已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商务知识、商务惯例等的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对轻化工程皮革方向学生而言,国际贸易理论和商务知识是弱项,这无疑放大了学生学习皮革商贸英语课程的难度。

再者,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工科专业学生熟悉工科专业知识,符合具体国际商贸工作对思辨能力和系统化、全面的专业知识需求,劣势在于思想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足,英语说、写和译等实际运用能力偏弱,轻视英语知识的输出;虽也接受过系统的基础英语教育,但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普遍较弱;学生毕业后若想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说、写、译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材分析

虽然商务英语课程在各大高校均较为普遍,但皮革商贸英语课程属于一类专业性强的专用英语课程,目前开设此课程的院校及可参考的教材均较少。单纯地使用商贸英语通适性教材不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和熟悉皮革商务活动,较难实现培养优秀的涉外皮革商务工作者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分析

当下专业类英语课程主要借助书面文字资料,授课方式仍以词汇学习、阅读和翻译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较低,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1-3]。

(四)考核方式分析

皮革商贸英语课程从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表现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表现得分据学生到课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情况而定。期末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可查阅所整理的参考资料。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应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方法

开设皮革商务英语课程强调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务知识的输入或英语知识输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故从多元化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基于轻化工程专业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来探索培养“轻化工程+商务英语”这一类具有工程商务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实现本目标,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伊始通过介绍当下经济形势、国内和国际上知名皮革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国际几大毛皮原料皮拍卖行的交易模式等较易调动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活跃度的话题,引出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唤醒学习本课程的热情。此外,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皮革商务英语课程不仅是知识性地掌握了商务活动的英语表达,更有助于提高其就业后的核心竞争力[4]。

(二)丰富授课方式,拓展教学素材,拓宽课程内容广度

直面皮革商务英语教材短缺的现实,打破学生订购一本教材即可完成本门课程学习的常规,立足于整合商务活动各个环节,推荐学生借阅或合作购买3~5本商务英语的优秀国家级规划教材,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线索更为清晰。

此外,引入一些国际商务活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适量引入一些皮革行业相关的多种文体,如商务协议,市场调研报告,公文函电、新闻报告等。依照皮革商贸交易与皮革商务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围绕业务环节和工作流程,将语言学习、语言使用、人文素养和商务知识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技能和研究能力。通过学习皮革商务英语,使学生可以用英语了解简单的商务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皮革商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放眼商务世界,拓展全球化视野,同时为以后的皮革商务工作奠定一定的商务基础。

在整個课程学习期间,建立小组学习模式,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针对轻化工程皮革方向学生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薄弱的现实,引导学生加强课堂外延伸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复习讨论每次课程对应的国际贸易理论和相关商务知识。要求学生不仅关注语言应用能力,更注重英语沟通原则和技巧。

课程后期,引入优秀皮革企业的实际国际贸易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进行演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强化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本课程评价提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使用英语来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能力,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商务英语函电沟通情况等,故增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至50%。改革后,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更侧重考核学生在日常课程中的专题汇报完成情况,如资料搜集是否全面,PPT制作是否合理,英语表达是否有所进步,汇报后回答提问是否正确等。

期末成绩比重为50%,虽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但更注重考查学生使用商务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三、小结

皮革商务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英语和商务活动与皮革专业相结合的专用途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向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刘婧,罗小林,黄六莲,等.《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8):123-124.

[2]姚兰,杨海涛,谢益民.浅谈轻化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的现状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12-113.

[3]李书卿,王华金,程凤侠.皮革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皮革,2012(22):32-34.

[4]孙戒,袁爱琳,王国伟,等.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2):129-131.

The Problem and Reform Method in the Field of Leather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IAN Hui-lin,FU Li-hong,KUANG Wei,WANG Xin,LIU Dong-lei

(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inan,Shandong 250353,China)

Key words: Leather Business English;light chemistry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

作者:田荟琳 付丽红 匡卫 王鑫 刘东磊

第三篇:商贸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摘 要] 近年来,商贸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激化了企业间的竞争。这对中外商贸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商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短板。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目前商贸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健全商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29

1 引 言

商贸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确立了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对中外商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黄金发展机遇。然而,随着我国逐步开放对零售业的政府管制,商贸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冲击。机遇与挑战面前,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商贸企业内部管理、接受外部监督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力、资产、工作流程等的预测、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正常有序、合理合法运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是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的保障,也是企业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

2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人员内控观念淡薄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多采取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中“以权带控”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企业中老板是唯一的决策者,其他人员只能服从,“一支笔”审批现象尤为严重。由于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管理者往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即使许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不受管理者重视。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的淡薄使企业缺乏系统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不仅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严重地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有效性、合理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不仅要关注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要注意横向部门的沟通协调。很多商贸企业往往偏向前者,忽视后者。同时,管理控制由各个部门分别进行,企业没有专门的、独立的管理控制机构,导致整个内部控制较为分散、缺乏全局性。在职位设置上,权责的不明晰导致很多错误可能被掩盖。

2.3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①表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上的片面性和逻辑上的不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只对个别受利益驱动的部门起作用,控制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②商贸企业对经济业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差,缺乏预见性、管理滞后,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市场工具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③事后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对违规违纪事件事后才想办法给以惩罚,不仅增加了控制成本,也失去了内部控制事前控制的效力。

3 健全商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3.1 设立管理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置管理控制机构,从总揽全局或“局外人”的角度对整个企业或企业的关键部门进行监督与控制,保障企业“不栽跟头”。例如,目前一些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尝试,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开启了新的篇章。一些规模较大、采取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设立了价格委员会来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提高采购的科学性。

在企业内部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按照职务不兼容原则,明确地划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杜绝交叉任职,同时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要规范授权批准制度,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保证商贸企业权责明晰,管理科学。同时,在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方面也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商贸企业主要的职务分离表现在:

(1)商品销售环节。商品购销活动的授权职务与执行该项职务要分离,如商场采购决定权的所有者不能同时兼任采购人员;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与审核职务要分离,如销货发票的填写人员不得是发票的审核人员。

(2)商品存储环节。库存商品及其他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

(3)会计核算环节和财产保管环节。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库存商品、收入与费用、资本基金等明细账和总账的记录职务分离;保管商品财产物资和对其记录的职务不兼容,如会计职务和出纳职务要分离。

3.2 从各个环节入手,控制关键点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运作流程,将内部控制细分到各个环节,以控制各环节的关键点来达到降低整个企业风险的目的。对商贸企业而言,其经营运作控制的主要环节为内部环境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内部信息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等。企业通过全面梳理各个环节的流程,查找薄弱环节,健全和落实管控措施。

以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为例,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在于企业在经营管理過程中,因固定资产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更新改造不够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的风险。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2.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点

企业要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审批制度,经办人员不得超越授权范围。对固资的业务流程,要明确固资的预算、采购、适用和维护、盘点、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作相应的记录以确保固资管理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3.2.2 固定资产预算环节的控制点

企业编制的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应由工程技术、计划、采购等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并且将机会成本、资本成本、投资预算额、预计现金净流入等因素考虑进来。

3.2.3 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控制点

该环节主要在于建立固资采购管理办法,划分采购与审批职位的权限,防止越权导致的错误。如宝山某公司化整为零、逃避审批的案例。该公司规定:建造材料一次性采购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低于30万元的由供销科长张某审批。2004年张某收受贿赂2万元,通过多次采购逃避30万元的尺度限制购买450万元材料,只是固定资产建造项目的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在本例中,采购和批准没有分离,分级审批控制不到位,导致张某最终酿成苦果。

3.3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强化风险意识

商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通过独立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检查、专人打分等多种方法,测试和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和完成情况,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促進企业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对于较大型的商贸企业,可以选取样本单位,通过对样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健全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推断出企业总体水平。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采购和销售、投资、筹资、高风险业务、财务体系、财务预算、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19个大项,417个小项。商贸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基本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的结果,商贸企业可以从会计系统、控制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审计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加强薄弱环节、弥补管理漏洞。

3.4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商贸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设置行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并通过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①要加强内部审计。商贸企业应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加强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的监督、评审。内部审计机构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对各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商贸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管理人员的绩效等。②强化外部监督,利用强大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

4 结 论

商贸企业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商贸企业只有抓好内部控制,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并解决,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与完整,促进商贸企业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容易,实施很难。所以企业在建立制度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2]钟莉萍.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在国有商贸企业中的应用[J]. 工作研究,2012(11).

[3]陆颖. 试论零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天津经济,2009(2).

[4]毕小文. 浅议商业零售企业内控管理[J].现代商业,2010(35).

作者:陈敏

上一篇:数字信号论文范文下一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