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23-03-07

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项资产管理方式。其具有广泛性、长期性以及深刻影响性。

1.1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外部条件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外部条件促成了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一方面, 公司信息不透明, 市场中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这直接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掌握信息的一方可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 公司自身体制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股权结构无法体现全部股民的意愿, 公司的决策大都掌握在拥有大股权的几个较大股东手里。公司的监督机构监事会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监督力度不大, 很多公司不合法的行为监事会并未发现或采取措施。除此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会计准则与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由于现实原因会计准则与制度并不是统一的, 因此企业可自行为企业选择相应的准则与制度, 这就导致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利益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会计准则, 并且, 由于会计准则更改所需成本是较低的, 企业便可根据利益趋向随意更改使用会计准则, 进而改变公司的盈余状况。

1.2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作为理性人, 公司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 无非盈余管理将会给公司或个人带来比所付出要多得多的利益与好处。当企业出现个别突发事件使企业面临与合作人进行谈判并进行相应赔偿时, 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业所要付出的契约成本;盈余管理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内容向股市传递有利于企业的信息, 从而稳定企业的股价, 给企业带来利益;在我国, 公司想要上市必须要满足几个必要的条件, 其中之一就是公司要在连续三年内盈利, 这以条件促使一些想要公司上市却盈利条件达不到的公司开始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达到盈利的标准, 这对于想要上市的公司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手段;有时公司也会为了避税而调整财务报表或者是公司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进行盈余管理以方便公司的融资进程。

1.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过度带来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利用市场规则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了过度的公司盈余管理。由于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外界尤其是相关利益方对公司的评估, 因此过度的盈余管理无疑将会损害很多利益相关方的切身利益, 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严重的话,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超出法律的框架, 直接构成违法行为, 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对于公司股东来说, 虽然公司股东是公司所有者但实际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是公司的管理层, 由于股东对公司的信息掌握的并不全面也就在信息掌握上处在了劣势, 这样一来公司的管理者很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改变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向股东、投资人传递虚假信息, 进而使自己获得利益。对于公司外界来说, 认识一个公司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情况, 若公司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 无疑将会影响外界对公司的评价与估量, 这对外界来说也是一种欺骗, 很有可能损害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2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成因、现状、影响, 我们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

2.1 优化公司权力结构, 增加信息透明度

为避免公司管理层或个别大股东为追求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司整体利益, 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完善, 在公司设立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通过客观的判断做出相应的指示来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侵犯;增强股东大会、监事会的决策、监督作用, 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 将公司的财务状况、股权变化情况以及公司的营运状况定期、及时的公布, 加强公司相关利益人及责任人对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更好的监督;公司类似于测算、审计、审批等部分要严格的分开, 避免同一部门权力过大, 便于其弄虚作假。只有将公司内部的结构合理化, 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度的盈余管理、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对准确、真实。除了公司内部上的调整之外, 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也是重要的治理对策, 这种信息的披露不仅是对公司内部也要对公司外部。只有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才能减少现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让外界对公司有一个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外界对公司的认识偏差, 决策失误, 切实保障利益相关方的自身利益。

2.2 改革企业上市等相关规定

目前企业上市、配股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企业最近三年内的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比率, 由于指标的单一性, 各企业就会利用这一条件, 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操纵, 甚至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 使得企业的收益率达到标准, 从而获得配股权, 进而顺利上市。同样, 企业停牌的条件也很单一, 只要企业连续三年内都亏损企业就要摘牌, 这使得很多亏损的企业为了避免被摘牌而弄虚作假, 通过盈余管理将支出、费用提前摊派, 而将利润更多的计入下一年中, 这样就能保证最后一年不至于亏损, 从而避免被摘牌。因此, 针对企业上市等问题国家应制定更为全面合理的衡量指标, 去除指标单一性所带来的问题, 从而减少企业利用制度体系的漏洞进行弄虚作假, 大肆进行盈余管理。

2.3 健全会计准则与制度

目前国家虽然有会计准则与制度, 但这一准则与制度并不够完善, 企业可选择性过多与准则不全面同时存在, 企业更换准则代价低。虽然准则可对盈余管理起到部分控制作用,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 企业根据自身利益更换会计准则, 造成会计信息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完善工作。一方面, 对会计准则的适用条件规定具体、明确, 对会计准则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详尽、条理化, 避免一些模糊不清的说法出现, 从而减少企业对会计准则的过多选择性以及应用上的不规范性, 使的会计准则更具有针对性与约束性。另一方面, 还要保障会计准则能够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 及时地适应市场的新要求。当出现之前准则中并没有包含的情况出现时, 我们要对准则做出及时的补充、完善, 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使得新事物在账务的处理上有准则可依。此外, 还要加强企业随意更改使用会计准则的成本, 避免企业通过更改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过度盈余管理。

2.4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作用

会计从业人员是公司财务的主要负责人,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从而规范公司内部的盈余管理行为。制定相应的道德考核制度, 并将考核结果在网上予以公布, 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应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 从而提高会计从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并在公司内部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认真负责工作的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 注会对公司的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若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工作上的职责, 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公司财务事务那么公司的违法行为也就能得到遏制, 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也就无法进行。因此, 要切实加强注会审计的独立性, 与其公平公正办事的意识。首先, 要建立公司定期更换会计师的制度, 同一会计师若在一个公司工作时间太长很容易与公司合伙弄虚作假, 严重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纵容了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其次,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公司与会计事务所合作关系的监管, 并对注会的不合法行为加强法律惩罚, 严厉整顿目前注会与公司合伙的行径, 为注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上市公司过分的盈余管理会使其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使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大大下降, 从而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判断。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概述, 剖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新, 刁宏悦.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7 (04) .

[2] 钱晓岚.试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

[3] 白蔚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9) .

[4] 龙雨.上市公司关联企业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09 (11) .

[5] 孙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11) .

[6] 张琴, 郑少锋, 何凤平.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特区经济, 2006 (03) .

上一篇:盗割死鲸,该当何罪?——以江苏省“3·16”搁浅抹香鲸事件为例下一篇:关于构建高校新校区办学管理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