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小学生不具备任何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激趣引入,乐于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如此。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上课之初,创设情境,通过气球的谜语引入:受到吹捧就自大,不吹不捧便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一遇打击便爆炸。然后出示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组的气球图片,让学生说号码,教师来猜颜色,学生会思考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其中一定有奥秘。这时,笔者恰当地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在结尾时,教师给出了红、黄、蓝為一组出现的气球图片,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是老师“猜”颜色,此时就可以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来推断气球的颜色,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体验,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效果显著。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激活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在《元、角、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清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一年级的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之内,还要运用到课堂之外。

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设置冲突,乐于思考 1. 复习旧知,引起认知矛盾

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后来的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当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时,就可以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暗藏”的新知识,当学生不能顺利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思考。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组织学生计算:14÷7;15.5÷5;15÷9;10÷3。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前面两题,但在计算后两题时,怎么也除不完,还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中的一些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指向了新知识。

2. 基于经验,引发思考

小学生如果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能相互交流和进行积极的思考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不断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甲、乙两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水杯中的水量也相同。在甲杯中加入半勺糖,在乙杯中加入同样的一勺糖,问哪杯水会更甜?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同样容积的水中,加入的糖越多,含糖量越高,水就越甜。接着继续出示,在甲杯中有20克的水,加入了3克的糖。在乙杯中有25克的水加入了4克的糖,问哪杯水更甜?这就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引导到本节课百分数的主题中。

三、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自主探究,乐于钻研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领会到知识的本质,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关键就是教给学生新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权。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时,老师如果只是在黑板上进行绘制,学生就很难想象展开的过程。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幻灯片进行动态的演示,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

2. 探究方法的指导性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便会自由讨论,合作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并不会完全顺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在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比较适合用“操作—发现”的方法,在数的整除特点的总结、周长概念的得出等一般采用“分析—归纳”法,而在乘法交换律、商不变性质等性质得出过程中一般可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把这些方法加以渗透、运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此时教师必须扮演好“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启发渗透方法;及时指导,纠正偏差。

3. 探究过程的体验性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知识,更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要重视探究过程的体验。好的探究过程可以使知识化繁为简,突出其中的数学因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厘米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完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段1厘米长的绳子,再用尺子量一量绳子的长度,看看自己剪的是否接近1厘米,如果误差较大,还可以剪一次。如果还不行,就再剪一次。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巩固了1厘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4. 课堂氛围的和谐性

师生关系比较融洽的课堂,学生会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

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勤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勤提问,敢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问:“动物园里的骆驼占所有动物数量的1/4,斑马占2/7,鸵鸟占1/5,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动物园里总共有几只鸵鸟?鸵鸟和斑马占所有动物数量的几分之几?骆驼和鸵鸟占所有动物数量的几分之几?鸵鸟占斑马总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解决问题。

五、重视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现在新版本的数学教材,每个数学模块之后都有相应的实践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时间优化的知识,具体来说是要求学生明确同时做几件事情时,怎样做所用的时间最短。这主要涉及数学统筹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学任务的内容,所以只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解决,教师尽量放宽限制,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对这类问题进行尝试,还可以就这些问题寻求家长的意见。在这样实际的操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

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善于反思,乐于总结

在反思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又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时,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以后,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我们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学生通过反思交流后,总结出经历了“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然后提出猜想,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这六个步骤。由于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归纳过程有了深刻的感悟,本节课的后一环节“加法结合律”的学习可以根据前面总结“加法交换律”方法来自主学习。这样的反思和总结环节,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素养也得以提升。

数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逻辑性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游刃有余。

第二篇:在初中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学生必须具备的有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品质。近年来,国家对核心素养逐渐重视,核心素养也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中生作为基础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但现在基于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还处于理论阶段,没有实践的经验。因此,就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这一问题进行实际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思维素养为主要目标。经过长时间的系统性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主要以学生分析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主。初中只有建立了这种思维模式,才能更好地灵活利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夯实基础,创新方式

初中生年龄尚幼,没有太多生活方面的体验,且数学知识不够系统化,学科素养和抽象思维能力都缺少进一步的训练,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最易懂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除了对教学内容的重视,也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再是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再利用数学文化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学习。在这里,利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发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趁机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二、体会文化,满足期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重视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只有明确学生的期望,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最开始要做的就是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现在最想学的东西,对此采取一定的行动,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时一定要渗透相关的文化,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积极地挖掘相关文化中可以应用到教学中的内容,如,数学的公式美、图形美等。

在教授“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已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通过该知识点逐步引入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例如,先引入我们日常婚庆的“?帧弊旨糁剑?之后再给出“双鱼”剪纸,都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成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个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使两者重合?然后学生会回答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拥有了更深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同时让学生感受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益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趣味教学,思维培养

数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是影响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问题之一是抽象性的知识点应当通过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在保持趣味教学的基础上,也要善于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方法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性的教学工具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抑或是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做游戏,协助教学。另外,给学生讲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并将学习方法一并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抛物线的图象和性质”为例,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喷泉的形状进行讲解,利用PPT对这一路线进行动态演示,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抛物线函数的特征,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四、借助多媒体,实现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中来,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

除了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也要培养学生总的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必将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形成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龚美玉.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

[2]??亚国.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140.

[3]吴静文.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高中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为例[J].学园,2016(10):105-106.

编辑 赵飞飞

第三篇: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摘 要:?Z文的核心素养及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语文学科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及能力。文章主要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文能力;人文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42-01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色彩及工具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素养的重要科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及应试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价值的实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及学习方法、人文素养等方面。而核心素养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帮助学生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及融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态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对字词句的积累及语感、语文思维、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方面,其与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及交际能力息息相关。这些内容是语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汉语作为人们的第一语言,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而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语言素养技能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所在。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及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精神。

三、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进而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课堂教学协同性,改变以往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客观世界的研究放在重中之重,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打开学生的未知世界,加强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教学体验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情境,保证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内化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其主要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因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新字词、查询工具书等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要会进行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将好词好句进行摘录及记忆。

在全新的语文教学背景下,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上的两个大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加强语文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所在,语文教育更是被视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意识的摇篮。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这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战略实施。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改进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语文课堂本身,深挖课堂,设计各种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生活与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4).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3]郑巧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4]王芳.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阅读教学内容[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第四篇: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对初中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教学必须注重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讲究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文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常见教法为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应对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品格,能够持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适应其一生所生存的社会,这种能力和品格就应当是抽象的、可指导解决众多问题、处理很多事情的思想、方法,教师都知道,这些非具体的内容是需要化为具体并假以时日才能为学生所内化的。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地图的判读能力、区域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谐人地关系的观念、发现地理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不比其他学科少,但时间不多,每周只有两节课,这更需要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掌握各种规律作延伸,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等,就成为课堂上的必然。常规的教学环节则常常蕴含着很多可供挖掘的培养机会,所以探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深入研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与效果,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鼓励花式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的共识。初中地理虽然课时少,但内容不多也简单,若能推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很有用的,因此我十分注重这一学习方法。根据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特点,我采用榜样法、活动法、分散法等进行示范和推动。例如,我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学习方法,把文字有趣有用的,按照原文读给大家听;或把既视感强的内容做成视频放给学生看;再把效果不错的、自己也有心得的,整合后介绍给大家。比如“复习黄河,你想象自己从源头巴颜喀拉山脉,乘一条小船出发,两岸长满了绿油油的青稞、豌豆,山坡上有奔跑的藏山羊,有低头吃草的牦牛,为啥呢?因为人家海拔高啊,很快顺流而下来到了一片‘桃花源’,那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会我掉下一个瀑布,一会掉下一个瀑布……”这是原文介绍的。又如整理了一下某位老师的经验:如果要梳理各地的相关地理知识,可以对照地图,首先按照气候条件进行划分,区分常规的和特殊的进行排列,这样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了,又比单纯地看文字记忆印象更深。当然,这样的介绍并非最终目的,主要还是想鼓励学生们,以模仿继而创新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学得轻松的方法。所以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以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能吸引他们高质量完成的兴趣点,且每次安排的量都不会大,一定限于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时,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其中一个是“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认识它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接着,我让学生课后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在中国地势图上的位置,并说说这一地势对家乡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这既能帮助学生读图和认知区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

二、注重质量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有鼓励学生向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同学寻求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符合学习及时性特点;另一方面也寄托着教师能以小团体的形式,带动好学上进、主动多思的班级学习风气的希望。但要让这种方法运行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做好花费一定时间的心理准备,这对于每周只有两节的地理课是比较奢侈的,但考虑到一般在新生入学不久,摸清学生情况后就可以开始了,初期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四人一组交流时,虽然说了交流的内容,就是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可很多学生就一句话“没问题。”我说:“如果没问题我就问了。”问题一出口,我就感觉到自己对学生的逼迫,当他们急忙回答“不不不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方式,给他们更具体的指导,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先做‘同步练习’,或者‘课课通’,把其中不会做的提出来,就是最好的问题;还有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放慢一点速度,不要一晃而过,那么其中就可能会有一些不懂意思的词句,这也是问题。”在这个提示下,学生们的提问思路日益清晰,随着对这两种提问熟练程度的增加,问题的来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因发自学生内心而有质量。然后我再结合练习上、作业上的题目,与学生们分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需要我们掌握的,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善于发现有用的问题并知道怎么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我不仅让学生探究教学内容,也会抽时间让他们讨论学习方法及其运用。我从来不会用记录的方式,约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来,因为这就是另一种逼迫,所以我一般会在学生学会交流什么、什么时候交流后,建议他们建立一本优秀收藏本,里面记录自己平时遇到的优秀解题思路、别人好的学习方法、经自己整合后的适合自己的学法等,上课时,若遇到学生没有答题思路、需要新的启发,忘了学过的内容,需要复习弥补等的时候,我就会适度地“开启优秀”,让学生们想想他们的收藏中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引导深思寻找规律

深度思考是学习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方有的活动,学生必须十分熟悉地理知识,形成一定能力后才可能有独立的深刻思考,而不仅只是借助别人的想法。目前初中生学习地理,多只重视对教材上现有结论的记忆、理解和运用,通常不会脱离课本进行实地的观察或对媒介上看到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对生活中的地理关心的不多,关联的少。对此我非常注意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梳理,在他们解答问题后,通常会问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当他们养成了注意思维过程的时候,培养核心素养的“基肥”也就培育好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讲的是从往常工业中剥离出来的“高技术产业”,独立成节说明它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与工农业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在教学第二个内容“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分别是“分布在哪些地区”和“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为了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我继续追问:“你能发现它跟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良好底子。

在入行不久教学时,我经常会考虑到多占用地理学习的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中考科目的学习,因为平时确实偶有听到有类似的议论,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发现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各学科之间的学习是相通的,不仅学法可以通用,就是知识也是相互帮衬的,因为我也听到学生说,某某老师上课会说,我现在要先帮你们补地理、补历史,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现在我的教学完全处于放开状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引导他们思考寻找规律,这些全都不怕占用课外时间。我相信,只要教学不采用“题海战术”,只要它是思维性的,各科就只会相辅相成,而且这种辅助还会出现在学生步入社会后,甚至延伸至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应该就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7(25):292-293.

[2]夏大莉,董进国.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0):58-59.

第五篇: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核心素养”从提出到今天,不断被广大教育者解读,并将其渗透到实际教学之中。当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是教学开展的关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地区很多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特属群体――留守学生,同时还有一些优质的生源流入城市。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缺乏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以及文化场所,以致于初中学生很少会有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时间则是集中在网络社交以及游戏平台上。整体来讲,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阅读整体肤浅、理解不够准确、分析不到位、表达欠妥当等等。面对整体质量较差的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倘若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阅读教学现状,其难度可想而知。本文尝试以核心素?B为导向,改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开展。现阶段,核心素养之所以被广大教育者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核心素养的内涵是面向未来教育为主的,并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化”教育环境之中,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能够体现出独有的人文价值。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是以初中学生发展规律为基础合理构建,涵盖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以及社会参与等等方面,具体包括思维发展以及提升、语言建构以及运用、文化传承以及理解、审美鉴赏以及创造。[1]

二、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提出了建议:

(一)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学生是否具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力,是否具有主动积极的阅读意识,将直接决定其阅读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从事一切学习活动的源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善于将学生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方面,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特点,可以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现有的阅读需求选择阅读方面的喜好,经过统计之后,再集体订阅、购买相关的书籍,以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订阅《少年文艺》、《智慧背囊》、《少年文艺》等等,这类书籍具有教育性、社会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不仅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思维发展。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每一位学生购买或者携带一本自己喜爱的读物当学校,并建立“班级图书馆”,以便大家可以共享书籍资源。除此以外,笔者还认为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其自身文学修养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同样重要。应该不断提升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擅长发挥个人魅力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综合运用知识,善于应变,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趣事、新闻、现象等等,给予旁征博引,让学生能够融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爱上阅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2]

(二)牢固基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每一次接手新生时,都会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朗读基本功,提升语言建构以及运用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朗读必须做到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即达到“以语表情、以情传神”的效果。笔者在训练学生朗读时,从《朗读者》这个节目中挑选了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且尝试模仿,并对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

另外,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精读文本、细读关键词、把握作品主题”。例如,在《故乡》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豆腐西施”杨二嫂与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等关键性内容,并深入分析他们当时各种的内心世界以及性情,从侧面了解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导致当时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艰苦的真实原因,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问题讨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民精神的束缚,从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同时,还推荐学生就课文提出的观点与当前生活进行对比,通过不断实践,获取更多知识。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要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落后的现状,教师应该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爱上阅读,达到终身受益。其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质疑意识非常重要,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并主动积极的发问,这其实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当笔者讲到菲利普一家要去吃牡蛎时,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认为菲利普一家并不是真心想吃牡蛎。”此时,笔者并没有马上打断他,而是顺着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个问题:“既然菲利普一家不喜欢吃,那又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地去吃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其中一名学生很快想到:“因为他们喜欢的是吃法”;还有的学生回答到:“他们就是想装扮成有钱人那种姿态,让自己感觉良好一点。”笔者综合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到:“对,他们就是想把自己装扮成为富豪,其实就是在期盼他们的叔叔于勒。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可谓是望眼欲穿啊。”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且找出“让菲利普全家感到心乱如麻的事情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善,确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身为一名在农村初中一线教学的教师,并不会选择放弃,而是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改善,让农村初中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长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32+234.

[2]曹招生.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34-36.

[3]周红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07):55-56.

上一篇:书香家庭读书计划下一篇:实习报告上海之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