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操作模型构建与应用

2022-10-03

1 培训绩效与绩效技术操作模型

绩效技术在其产生之初便与培训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佳培训效果, 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双赢, 这就是一个绩效问题, 培训中的种种问题于是也转化到讨论培训的绩效上来。我们关注的问题便是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绩效, 并尝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培训绩效。国际绩效改进协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以下简称ISPI) 于1992年发布了HPT模型, 其简化操作模型如图1所示。

2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技术操作模型的构建

上述模型是绩效技术应用的一个简化模型。但针对不同的绩效问题, 应用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要适当的调整和改善。

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Harold D.Stolovitch于1992年在对各类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多年对企业培训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如下的培训绩效曲线, 如图2所示。

从上面的培训绩效曲线图中, 我们可以发现: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往往存在于培训后期。培训后期, 即实际工作过程中, 学员不可避免要遇到种种困难, 应用新技能的积极性必然受挫, 长此以往将导致最终学员的水平与期望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在教师回到课堂中去验证。虽然导致培训后期培训成效无法维持的原因较多, 但培训后期支持缺乏责无旁贷。基于此种考虑, 在应用ISPI的HPT简化模型的基础上, 笔者构建了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操作模型, 如图3所示。

3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技术操作模型的应用分析

下面结合整个培训过程具体谈谈该模型的实施。按照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操作模型构成要素, 我主要从绩效差距分析、信息技术培训后期支持——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和培训结果评估三个方面来分析。

3.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由理想状态的分析和实际状态分析两个部分, 通过这两个部分确定绩效差距。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分析是我们开展培训的开端。

结合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 (试行) 》和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理想状态:1) 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2) 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3) 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初步掌握继续学习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随后, 我们需要分析中小学教师实际状态。参训学员地理位置分散、数量巨大, 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这里我们采用折中的方式, 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部分普通学员作为考察的代表, 开展课堂教学考察和访谈, 最终确定学员的实际水平作为当前状态分析的结果。完成了理想状态分析和当前状态分析, 我们便可以找出培训的绩效差距。

3.2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后期支持——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缺乏后期支持的培训是不完整的, 或者说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Harold D.Stolovitch的培训绩效曲线中得到证明。提供后期支持的方式也有很多,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目前信价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简称EPSS) 是在工作场所工作辅助更广、更深的发展的产物。EPSS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技术形态, 也并不完全是指某项特定技术, 而是一个软件系统, 这个软件系统“将培训、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程序等等联结在一起, 会对组织的设计和运行以及人类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3.3 培训结果评估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技术操作模型, 由六个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闭环结构, 与直线型的绩效技术操作模型比较而言, 培训结果评估的意义便深入了一层。它不仅是本次培训的总结, 判断是否已经消除绩效差距同时也是下次培训的基础, 在两次培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结果评估可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3.1 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评估

培训结束之后, 我们应该关注学员本身对培训过程的评估, 这种评估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可以为下一轮培训提供较好的意见和建议。这里可以简单设计评估维度表后进行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评估, 了解他们对培训过程的满意程度, 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 在下一轮的培训中可以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3.3.2 学员基本技能评估 (学习环境中的评价)

教师基本技能评估, 这是目前很多培训部门在培训后期进行的评价方式, 通常是以试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 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通过纸质考试的汽车驾驶员, 我们能否放心让其驾车上路?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同样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 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检测其技能获得效果如何。由于这种评估是在培训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进行的, 这里笔者建议以下评估三步曲:自评、说课与反思。首先是自评, 即自我考察新的教学理论、信息技术能力情况, 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在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下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后是说课, 即根据教学需求, 每位教师都尝试着将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整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完成一份上课用的教案, 利用小组内说课的方式进行探讨和修改;最后是反思, 即结合自己和小组内成员说课的情况, 反思实践中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 并思考如何将其完善, 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教师利用Blog写反思日志。

3.3.3 教学实践评估 (真实环境中的评价)

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评估培训绩效, 是了解教学培训成效的最好方式, 这也是对整个培训的总结性评价。然而, 目前的培训评估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这个步骤。由于教学实践评估, 是对教师在真实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因此, 评估者必须要深入到真实的课堂中去, 掌握最真实的教学情况。然而因为参加培训教师地区分散、数量庞大, 评估工程将耗费相当的精力与财力;并且, 对每位评估者不能一次性完成, 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多次评估来实现。这就成为教学实践评估中的最大难题。笔者建议采用地区抽样的方式, 利用远程教学工具, 让评估者足不出户了解到课堂教学的实况, 然后对其作深入的评价。

摘要:本文从HPT简化模式, 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培训实际, 提出了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操作模型, 并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分析、培训绩效差距原因分析、培训干预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培训干预方案的实施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后期支持——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六个组成要素进行了此模型的应用分析,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绩效技术,操作模型,信息技术培训,干预

参考文献

[1] 梁林梅, 叶涛.从培训向绩效技术的转变:提高教师培训绩效的新思路.中国电化教育[J].2003 (12) :27-31.

[2] 郭文杰, 王洪录, 何江.试论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对教师培训的支持.项国雄.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308-310.

[3] 林君芬, 马宁, 林涛, 何克抗.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J].2005 (4) :21-28.

[4] 汪晓东, 胡三华.教师培训中信息技术培训的问题与对策.项国雄.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739-742.

[5] 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中国电化教育[J].2000 (7) :18-21.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