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24-05-06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精选6篇)

篇1: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学号姓名学院班级

摘要: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互联网宽带已经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智慧江门”、“无线城市”的助力下,城市信息化也逐渐渗透到政务应用、农业应用以及安保等各个领域,造福和惠及了成千上万的侨乡居民,这恰与“上善若水”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与我们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 医疗 国防 物联网

Moder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ent number(ID)namecollegeclass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ur human life's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Key words: Multi-mediaMedical careNational DefenseThe Internet of things

1.多媒体,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现如今人类的生活愈发的丰富多彩,宅在家里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了解我们感兴趣的事,而走在外面,巨大的广告荧幕,广告牌也为我们提供者各种信息,这些都有、可以归为一个词——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发展是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有了电子信息技术来发展多媒体,即使足不出户,我们也不再是信息闭塞的,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满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人们只能悲痛的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互交是其精髓。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呢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

2.电子技术与医疗保健

电脑病历管理。昔日患者的病历的介质是纸张,尤其是长期病患者,其病历都是很厚一大摞,看病时医生翻阅,也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保管起来也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那一撂撂的病历占据了一个很大的“病历库”,患者挂完号之后,病历库的管理人员,还得一一

按号索取。如果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时,还得把病历借给新转到的那个医院。如今的病历已经不用纸了,而是一种新型的病历——“电子病历”,病历上所记载的全部内容,包括X光照片、心电图以及各种化验单据等,一揽子都存储在专门的“病历数据库”中,那原先庞大的“病历库”,也只好改作他用了。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只要轻轻摁一下电脑按键,或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病历数据库”里该病患者的病历调出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前后自动翻页。当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新的医院医生根据转院单,也可以从原医院的“病历数据库”中,把该患者的病历借来使用。当然,“病历数据库”为了安全起见,由电脑进行管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调用”病历的。上面讲到的转院治疗的“转院单”,实际上还起到允许调用该病患者病历的“通行证”的作用。

电脑诊断。有的还称其为“电脑医生”。这是医疗领域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首先,向值班人员叙述症状,随即值班人员把这些症状,输入到电脑中去,“电脑医生”根据症状,立即从显示屏上显示出要化验或检查的项目,同时,从打印机上打印出化验单、检查单(如血、尿、便的化验,X光胸透,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化验、检查结束后,化验及检查结果,由化验室及有关检查部门的电脑,直接传递到电脑医生那里,“电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化验及检查的结果,又结合病历,最后做出“诊断”,诊断为什么病,开出了医疗“处方”,如果需要休息时,它还可以开出“病假条”,这些诊断书、处方、病假条都由打印机打印出来。

如遇到疑难病症,而需要由远处的专家治疗时,电脑医生可以把患者的病历、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身在远方的专家的电脑中,请其诊断,最后专家会将诊断结论及处方等再传回“电脑医生”那里。这样,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得到身处远方的专家治疗。如果不是电子时代,做到这点,只是痴心枉想,“天方夜谭”罢了。

电脑管理病床。病床是病患者住院治疗必备的设施之一。采用电脑管理病床,使其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病床按病区分区管理,它记录着患者姓名、何种病症、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空床情况等信息,同时向住院部电脑计费系统,提供患者占用床位的有关信息,以便其计费时应用。另外,还能实时显示全院病床的利用情况。

电脑药库管理。采用电脑管理药品库以后,可全面反映药品库存情况及药品流动信息;可打印全部药品清单、指定部分的药品清单、三个月内将要失效的药品清单以及急需购进的药品清单;编制采购药品辅助计划表;提供进库数和出库数账单、发往下属药房的药品账单等。电脑药物咨询。可为医生提供以下咨询服务: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每张处方最多可达15种药;②药名翻译,可任意输入中、英、拉丁文及代码中的一种,便可得到其它几种文字的药名,包括别名;③查询药物用途、规格、常用量、极限量及注意事项;④查询药物学的有关数据;⑤查询抗菌首选及次选药物和使用这些药物的指导性说明;⑥查询在某些疾病、生理状态下慎用和禁用的药物;⑦查询能够引起尿颜色改变的药物,查询使用麻醉、神经、毒性药物的有关规定等。查询时可任意选中、英、拉丁文或代码,可查询到4万种以上药品的各类信息,查询结果只需1分钟,显示或打印均可。

3.国防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国防成了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越来越重视国防,各种先进武器都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各类枪支,坦克,战斗机,航母,不得不提的就是雷达了,雷达充分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战斗时期需要的信息,雷达是20世纪人类在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雷达的出现为人类在许多领域引入了现代科技的手段。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雷达的组成部分有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由于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高度等。最初雷达主要用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海岸线上建起了雷达防

御网络。这些早期的雷达使英国人能够不断地成功抗击德军破坏性的空中和海底袭击。雷达被人们称为千里眼。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雷达技术的进步,使交战双方在相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人还互相看不到,就已拉开了空战序幕,这就是现代空战利用雷达的一个特点――超视距空战。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改进,如今雷达被广泛用于民航管制、地形测量、气象、航海等众多领域。面对日益拥挤的天空,拥有精密的雷达监测系统至关重要。使用雷达设备可不受天气的影响,不分昼夜进行监测。民航管制员通过雷达直接获取飞机的位置、高度、航行轨迹等信息,及时调节飞行方位和高度。在雷达的使用科学原理中,雷达与目标之间有相地运动,回波信号的频率有多普勒频移,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求得其相对速度。这也是交通警在公路上测量汽车速度的测速雷达工作的原理。

我国在雷达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就。探地雷达就是我国研制的,它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地下探测。目前,探地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城市建设、水利、考古等领域。中科院电子所研制成功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拟样机,并对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监测,获取了受灾地区的图像,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准确的灾情数据。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将在21世纪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互联网与物联网

互联网与物联网在接入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计算机或手机、PDA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阅读新闻;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结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认为,移动互联网(Mobinet)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它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大要素,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数十亿的用户规模,正在开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所改变的不仅是接入手段,也不仅是对桌面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从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影响和变革、发展模式与特征、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只要能够正确应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产业链定位等挑战,我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全行业共同努力,在移动智能终端基础软、硬件、终端应用软件、移动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服务等各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中国信息化的进程。物联网认为,物联网(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其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从物联网内涵与架构体系、国内外物联网应用现状及趋势、物联网的产业体系和发展现状、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全球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布局和应用上处于领先位置,我国物联网应用处于初创待发阶段,未来物联网应用将向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孔学东

《雷达系统导论》:(美)斯科尼克

《电子让人们梦想成真:现代电子技术》张孝澄

《大众传播学》李彬

《实用网络新闻学》程栋

《信息与电脑——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万斌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院药品库的电脑管理》齐明 《探地雷达理论与应用》

《物联网: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

《物联网与泛在通信技术》朱晓荣 齐丽娜 孙君

篇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即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及形态的描述,是事物状态的体现形式。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文字、数据或一些特殊的符号、声音等形式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子信息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媒介。电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含义是指使用电子技术获取、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达到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的目的。由于通过电子技术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所以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视频音频产品甚至是餐饮企业等各个生产生活的产业均有涉及。

二、电子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人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运用电子技术表达和传递出来的信息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知识涵盖面广,且使用价值高,使得接受的一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在生活上为人们提供便捷,如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器应用上的特点。家用电器技术的提高,产品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功能不断出现,使用操作简单,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家用电器应用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一体化特点,即将传感技术、接口技术、系统化、微型模块化等技术相结合。机电的一体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自动监视能力、报警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如过载、过压、短路之类的电力故障时,能够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一体化机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节省能源的消耗,加快生产速度,使得机械性能得以改善。

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快捷的应用特点。(1)智能化,集约化。计算机智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计算机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人的思维活动及感觉行为进行模拟,然后对其展开集约化逻辑分析及综合处理信息。(2)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在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的高清晰数字处理技术和运行的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及共享得到了实现。(3)高效化,快捷化。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其开发应用来说,是以整合和存储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用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上的各类管理实现高效化及快捷化。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化,智能化。

媒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关于“多媒体”的概念并不统一,一般人们将其解释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而多媒体,即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进行组合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特殊音效等,以及程式所能够提供的互动功能。使用起来方便迅捷。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汇集,最终形成一种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数字化智能化的高低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越高,智能化效果也就越强。智能化的产品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智能住宅小区,监管系统等都应用到了智能化技术。

2.网络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各个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设备相互连接,按照一定的网络程序软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使得所有用户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共享各种数据、图片等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能更好地传送数据和文本资料。用户可随时随地拨打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网络化使得电子信息的应用更为普遍化。目前,计算机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如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教学、商业交流等各行各业均有涉及。数字化就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或数据,再将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来,进行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将其引入计算机的内部,再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的优势在于:首先,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前者其信号有加工能力。加工过的信号对有杂波或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来说,稳定性较好。在长距离的传送过程中数字信号传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数字信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且计算机系统更容易处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的方面的处理能力也较传统方式强。其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无需在模拟电路里进行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时较为稳定、技术人员也能够减轻工作负担,总的来说电子信息数字化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扩大经济效益。再次,数字信号更加易于压缩。例如,在模拟摄像机里,需要使用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有些地方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彼此之间又相互有微妙的影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够使摄像机接近于完善的工作状态。在电视广播设备里,摄像机还算是较小的电子设备。如果摄像机100%地数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调整了。对厂家来说,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对电视台来说,不需要熟练的工程师,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四、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应用方面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只有科学水平进步了才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改进,可以说它的发展趋势是依赖着人类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的。因此,要想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就必须提高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j].商业研究,,(01).

[2]祖远.互联网,正在颠覆时代[j].办公自动化,2017,(04).

篇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

1 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在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对信息处理的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社会必然的结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这场技术革命下,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推动第三类产业发展, 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1.1 信息技术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快捷方便非常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人们对国家、政府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使其政府公务公开, 提升其透明度。我国广大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各大网站对我国的政策进行清楚的了解, 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进而方便在日常生活使用。

1.2 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从而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有部分新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并且还促进了很多新兴产业的诞生, 进一步提升提高社会生产力。

1.3 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其资源过度消耗, 导致经济发展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传统的产业逐渐开始衰落, 沦落为“夕阳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4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 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工作时间, 同时还提升了工作质量。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对各种资料与信息进行处理。信息技术的进步, 改善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查阅各种资料、新闻, 能及时获得重大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另外, 网络信息技术能实现各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 展开一些娱乐活动等等,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5 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融入信息技术, 将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转化为网络授课的方式, 这是对信息传播手段的一次改变, 并且让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习在信息技术应用下变得更加灵活实用。

2 信息技术造就了多元文化的并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更加愿意追崇精神生活上的享受。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进而使其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而为文化消费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不断的发展又推动当前经济进步, 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功将网络媒体打造成为“第四媒体”, 互联网环境不仅能够实现图像传播, 同时还可以实现文字的配对, 这种模式下便能让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同时存在, 而且可以用于关于科研、教育、国防, 可以用于商业信息、商业活动等等方面的传播与报道。整个网络传播途径中,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化, 只要可以转化成为“比特”便能在网络上顺利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与互联网传播的方式主要区别于, 互联网具有平民传播的方式, 因此, 互联网也有“平民兴办媒体”之说。

互联网造就了新的文化模式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交流与传播, 并具有一定的文字符号、语言符号, 具有自身的特色。网络文化能将种族、相貌、性格、年龄与身体等等各方面的差异抹去, 进而能有效吸引更多的用户, 当代网络文化, 例如:网络音乐、网络聊天、网络文化等等就发展的很好。

3 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 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 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这些负面影响必然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的发展。

1)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 却降低了人们自身能力。信息技术发展越快, 就会导致人们对先进信息技术越依赖, 久而久之, 就会导致人们出现懒得去思考现象;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网络环境的拥堵。网络发布信息比较随意, 而随意性之下也必然造成各种信息的存在, 进而让网络环境更加拥堵。无论什么信息都充斥在网络环境中, 让更多并不了解的读者更加混淆, 更加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 造成日常生活中出现极端的意识, 尤其是虚假网络信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大;

3)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造成人类伦理道德的缺失。网络环境日益壮大, 广大用户可以不用出门便能对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 久而久之, 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最为简单的交流, 日常生活中“宅男”、“宅女”的存在非常普遍, 使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网络中传播的淫秽黄色信息、网络犯罪以及高科技犯罪等等信息都存在于当前网络环境内, 因此, 信息技术下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沦陷方面的问题。

4) 给人类带来生存压力

网络环境中, 人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一个非常具有隐蔽性的个体, 不知道年龄、性别、性格的一个符号代码。网络环境下, 人们是无法亲身体验到当面交流的情感, 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带来的默契, 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在对自己感官进行延伸的过程中, 同时也在“自我截除”。信息技术融入生活, 改变着生活, 导致人的活动方式也机械化、工具化,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必然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

4 结论

总之,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方便, 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 加强了学习的灵活性, 而且还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尤其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也必须得到重视, 这样才能带给我们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每次科学技术上的进步, 必定给社会带来进步, 进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时代到来,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捷, 人类逐渐有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社会面貌, 不仅为人类带来一定的物质财富, 而且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影响,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锋.自然科学的历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浅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化的现代产物,它将电子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对其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例如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该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電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2、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2.1 居民生活信息化。以前,人们接触网络一般是在自己的工作单位,现在,下班后在家中可以在网上冲浪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鉴于此种需求,房产开发商已经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在智能小区中,居民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工作学习、家庭保健、家庭娱乐等问题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2.2 教育信息化。当今,有两种力量决定着时代的命运,一是互联网,二是教育。而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就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极强的时代必然性。第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第二,教育具有基础性,教育信息化会带动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第三,教育人口是接受信息化最快的入口;第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最容易推广。互联网起源与教育,当年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四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引发了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今,学校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推行,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信息教育,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应用势必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3 日常设备信息化。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汽车工程界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对四个轮子的操控,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

3、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

3.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在所有关键技术中,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又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计算机的CPU到各种IC卡,都需要运用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于1995年进入极大规模(G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未来10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3.2光电技术的发展

光电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技术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等等。

光电技术涉及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领域。这样就催生了软性显示器,软性显示器不但画面精细清晰,色彩炫丽明亮,3D显示以假乱真,还具备像传统的纸一样能弯能折的特性,不用时可以折起放进口袋,需要时如纸一般展开就可以使用于各种场合,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快捷轻松。在现今全球能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问题,LED 作为一种绿色光源产品,不仅节能、环保、多变换,还具有寿命长、高新尖等特点。近几年随着LED 技术更加成熟,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工业、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LED路灯、LED 电视等。随着现代材料设计、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的发展,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光电信息新材料,将不断推动光电技术的快步发展,我们将会拥有更加环保与多彩的生活。

3.3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业务,高性能及大容量是目前网络计算的发展方向。随着IP业务的爆炸式的增长趋势,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重点将转向超高速因特网和B—ISDN(综合业务宽带数字网)。第一代因特网单一的数据网络将被融合语音、影响及数据的第二代多用因特网网络所取代,网络传输的成本由于DWDM(分多路密集波复用技术)的采用,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在用户中实现了无线宽带的提供使用以及多媒体的实时通信。在同一网络中,使所有媒体的成份数据实现有效传输,是网络多媒体通信主要的任务。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在应用的领域上,电子信息技术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就其的发展趋势来说,其进步也必然要依赖着人类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所以,要让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的社会与生活服务,必须将其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好好把握住。

参考文献:

[1] 王林.试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J]. 硅谷,2010,(03)

篇5: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 要: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教学方法,我国的信息技术课在小学的应用还在向成熟阶段过渡,然而其创新性教育模式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而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以抽象的道德教育模式为基础,课程教学枯燥、单调、乏味,常使学生昏昏欲睡或者避而远之;同时,也缺乏感官的刺激。所以,科目间的交错和整合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学生品德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21-01

伴随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技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生与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信息技术教程已转变为小学阶段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融合的基本科目。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都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单调的讲授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所提出的疑问也较为艰涩,极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明白,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思想品德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连接互联网,上网玩游戏、冲浪,可谓不亦乐乎;但是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却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一点应引起老师和其它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一、恰当留白,点到为止

学生在信息技术层面的接受能力与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开始厌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点到即止,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品德教材中的《话说社区》一课中,教材只需要学生认识社区的大概情况以及各类设备的方位、功能,培育学生我为社区、社区为我的意识。恰巧三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有一篇《漂亮的教学楼》的文章。这时,老师应让学生先行观测自身所处的教学楼,不必生搬硬套教材中的教学楼框架;而是与《话说社区》的内容相融合,在计算机上可以画出学校的模样,同时画一画社区,拓展眼界,将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付诸笔端。

在该教学过程中,老师用不着每一步都亲身示范,学生自然会告知老师房屋的画法,以及处理细节上的内容。学生一旦来了兴趣,就自然会提升自学能力。特别是男生,他们有着与电脑交流的敏感性,许多家长可能都比不过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老师讲、学生学,而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热爱社区、热爱生活。

二、沟通合作,激励创新

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是很关键的,生生间的沟通更为重要。在教授信息技术课时,也应使师生间的沟通以及生生间的沟通变得顺畅起来。老师每一堂课的讲授时间应管控在10分钟上下,而学生讨论、沟通与实践的时间则要控制在20分钟上下。老师应激励学生描述出自身的独特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措施,培育学生互相沟通的思想或理念。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中掺入图像、艺术文字标题等的学习后,可以将其与品德课中的《七彩的社会生活》融会贯通,激励学生分工协作,收集文字、图像等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提炼,并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在整个流程中,每位学生都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的材料,并实施实际操控,同时也使自己与人的沟通时间增多。

他们在分享自身经验的同时,也汲取了知识的养分,最终的沟通变得极为踊跃。学生不再受到教材理论的限制,并发掘到了有用的社会信息,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常规,使其想象力得到了释放。

沟通是一种技能,合作发展同样也是,它是社会对栋梁之才的基础性要求。小学生应懂得聆听同学的建议,同时学会阐明自身的论点,在沟通和合作中汇集自身的优势,这也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完美展示,多样评价

学生的作品均是透过自身的付出来获取的,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与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才能,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努力是得到认可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讲,也起到了领导带头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

此外,老师还应对其作品实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一定全部是老师,还能够让其他的同学参与到评论中去。透过学生的角度,作品的优缺点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之后老师再进行“总结陈词”。此时,老师应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作品,只要有其独到的风格,都应该承认学生的劳动成果。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作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学生提升对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品德教学课中的《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文的讲授的过程中,恰巧信息技术课中有一篇《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一文,笔者认为可将二者进行融合,收集一部分家乡的土特产品信息,或者引导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也可展示家乡近年来的沧海变化。这样,信息技术课程将变得多姿多彩,不单单限制于“修改作文”这个范畴,学生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之后,在课程的教学中,应预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操控、演示和推介,学生们给出的作品也是独具匠心的,家乡的魅力也被学生近乎完美地描述出来。而其中的文字简介更是在学生的描述中被施与了“魔法”,学生使文字描述更为精彩,也更有活力,之中穿插了一部分以前学到的知识,例如:画图用具的利用。

可以想见,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会持续地复习旧知识,开拓其创造性思维。在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准的同时,又增长了见闻,使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越发浓郁。

四、自由发挥,合规想象

执教品德课中的《说不完的家乡故事》一课时,可以将其与语文课文中的《20年后家乡的变化》相融合,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工具去描绘家乡的变化,从而根据图面说说自己家乡的变化,生在画树的过程中,还可以简介了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有能力的学生还能推此及彼,还能绘画出一幅家乡变化的漫画。

自由发挥,合规想象,是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典范。通过电脑制图,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想象力,并画出自己所期望的图画。

小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讨论,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完善小学生品德教育制度,是摆在每位学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6: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尹叶子 赵图华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医学科技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医学科技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促使I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工程、医院管理和卫生管理等各方面学科知识和实际丁作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本文从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机构信息化和医疗诊治远程化三方面阐述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1 医疗设备数字化

医疗设备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化技术是: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电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技术;临床检验数字化技术[1]。1.1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

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主要是指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直接利用计算机对影像数据快捷地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目前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设备有: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C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为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等高科技治疗手段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医学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是沟通医院影像设备和医生的桥梁,也是未来数字化医院的组成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PACS将成为影像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电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技术

电生理技术是指以多种形式的能量刺激生物体,测量、记录和分析生物体发生的电现象(生物电)和生物体的电特性的技术。临床检测中的脑电图(EEG)、肌电图(EMG)、脑阻抗血流图(REG)等均是电生理参数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1CU等监护室中的多导生理监护仪、24h动态监护仪、胎儿监护仪、睡眠监护仪等仪器

都是电生理监护技术的成熟产品。1.3临床检验数字化技术

临床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在临床需求的推动下,是应用电子、信息、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最多、发展最快的医学临床学科之一。如:血细胞分析仪,血液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分子生物学义是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功能、遗传、调控、相瓦关系和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2]。2 医疗机构信息化

2.1数字化医院e—hospital)[3]

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实现临床作业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它使医院简化、加速了临床流程并实现了临床数据的在线存储和查询。临床信息系统结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e—hospital。

2.2电子病历(eleetronie medieal record,EMR)从技术发展和应用内容上看,电子病历应具备三个内涵:一是包含了患者的完整信息并能进行共享;二是能提供医疗提示和报警;三是能提供资料库支持[4]。电子病历的目标和意义并不在于要取代纸质病历。电子病历的发展目标主要是:(1)方便患者信息的即时共享和获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5-6]。(2)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快速检索数据的同时接受多个终端访问,在相关医学信息处理的帮助下,可以轻松地实现病历资料的分类、统计等工作,为临床、循证医学等研究提供原始材料。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满足长期存储病历的需求。电子病历技术能带来的核心价值更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医疗诊断信息如果能够在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这不仅对个人的医疗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将给公共卫生和医学科研带来巨大效益。通过信息共享挖掘和运用这些信息,将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常见病、流行病防治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7]。3 医疗诊断治疗远程化

远程医疗是医疗信息网络化的核心内容,其目标包括建立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会诊系统、教育系统和以家庭病床为目的的远程病床监护系统[8]。远程医疗系统实际是远程通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和信息学技术的结合,这三大技术构成了远程医疗的支撑技术。3.1远程医疗技术开展现状

目的远程诊治、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它是指借助远程通信的途径实现对远程治疗对象的诊断、治疗、会诊和咨询的过程。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的核心内容,因此远程诊治实际是远程医疗最重要的功能[9]。在特殊环境下,医护人员难于或无法在现场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如极地探险、航天、航海、交通事故现场等,此时可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把患者的病理信息传送给医疗中心的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其中远程会诊对传输的医学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而远程会诊与远程咨询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为离线方式(非实时),而后者为在线的实时运作。目前开展的远程咨询主要是病理咨询、影像咨询、社区诊所与中心医院间的诊治咨询等模式。远程监护是通过通信网络将患者端的生理信息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远程医疗模式。远程监护的意义在于: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实施远程监护,缩短医患距离,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节省患者开支的同时也缓解医院的空间压力。3.2远程医疗技术开展的进展 3.2.1远程手术

远程手术是指外科医生通过远程医疗通信设备在本地对一个遥远地方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这一方式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外科专家共同攻克疑难手术,在一些微创外科手术中用更精密的仪器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小手术创伤,在放射性外科手术中对医生的健康加以保护,这些是人们目前共同关注的热点。世界上第一个远程手术试验已于1993年在意大利和美国之间成功地完成。在这次试验中,试验者对一个动物器官模型进行了成功的组织切片。远程手术作为工程科学和医药科学的结合提供了互相结合的平台,也为许多生活在遥远或者相对孤立环境中的患者提供了希望和机遇。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遥控操作系统应用中最重

要的问题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而对于柔软组织来说,机器人和环境之间力反馈的真实性也显得非常重要。在手术中,由于地域的隔离,外科医生会失去力 的感觉和操作能力,而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遥控操作系统就是为了恢复这些失去的能力而没计的。从遥控操作器到主操作器的直接力反馈能够增加操作的灵活度。与通常的遥控操作系统应用不同,远程手术任务要求非常高的灵活度和真实度,这是因为外科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他们的运动力感觉和触觉以完成高精度的操作并检测隐藏的组织。在远程手术中就是对遥控操作系统的敏感度和系统性能的量化,这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指标非常重要。目前用于远程手术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有:(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2)ZEUS宙斯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远程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由控制台和操作臂两部分组成。控制台是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核心,由计算机系统、手术操作监视器、机器人控制监视器、操作手柄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术者坐在控制台前,通过机器人控制监视器设定器械动作的幅度、张开角度的大小、器械闭合后锁定与否等,利用操作手柄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前需对操作臂活动范围进行设定。术者的手术操作转化为电信号,传导给机器人的操作臂,从而实现远程手术。远程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普通腔镜手术无法替代的优点:(1)可进行精细操作,计算机系统可将术者在操作台上易于完成的大幅度动作通过缩小传输到机器人双臂手柄上,并可将术者的动作进行高频波过滤,消除器械的抖动和震颤,使操作更平稳准确。(2)术者可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从容地进行手术操作,不易疲劳。(3)手术通常由术者1人就可以完成,有时仅需l位助手医师,帮助安装、更换手术器械,协助止血,术后卸载器械装置等,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10-11]。实现远程手术其操作的核心技术是双向操作控制器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决定遥控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起了主要的作用。除了性能以外,作为对任何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个遥控操作器必须能够在其工作所处的变化动态环境中保持稳定。系统的性能取决于系统的硬件设计、控制器设计和要完成的任务。一般而言,为了获得满意的性能,遥控操作器应当能够给人类操作者提供足够的输入带宽(大约20 Hz)以及操作者的输出带宽(大约5 Hz)到远程环境[12]。因此,透明性被量化定义成主操作器与从操作器之间的对位件[13]。在研究中发现系统的真实度和稳定性是遥控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问题。今后,通过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以及生物医学理论方面的进一步探索,可为远程手术系统的推广应用带来良好的应用前景。3.2.2 远程战地救护

战争总意味着有伤亡,而战争不允许战地医院离战场太近。如果给部队配备无线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就相当于把战地医院的触觉向前延伸,后方医生能及时、对前方医护人员进行指导,以保证危重伤员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治。在具体的应用中,目前使用较多的单兵远程伤情监视器、前沿医疗阶梯伤员医学信息系统及相关软件[14-15],还有野战远程会诊车、机动医疗调器(M3V)、野战医疗协调器(FMC)、创伤救治服务器(TCC)、智能型担架、远程医疗诊治系统等。从远程医疗出现之日起,它就与加强军队的卫勤医疗救护保障能力和现代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远程医疗在军队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成为高科技条件下发展军事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4 参考文献

【1】 89—90 【2】 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社,1997:3—4. 【3】 吴祈耀.医疗仪器的现状与发展[C].全国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专业论坛.2003. 【4】 李华才.电子病历基本概念及研究进展—访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薛万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3):11-14. 【5】 易彦伶.HiS在医院综合管理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2):16—17. 【6】 沈伟·电子病历给医疗行为带来的变革[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4):346-347.【7】 杨伯泉,金国建,莫经刚.等试行开展电子病历的紧迫性[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3(10):102—104. 【8】 鲍淑娣,张元亭.远程医疗: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5):1—3. 【9】 唐忠,欧旭.医院远程会诊系统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J].广西医学,2008,30(9):1401-1402.【10】 李宁,普通外科学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6):424-427.【11】 杨江根,肖克峰,李索琼,等ZEUS机器人系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4):253—255. 【12】 Brooks TL Telerobotic response requirere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199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rms1990 113-120 【13】 Lawrence D A stablity and transparency in bilateral tele-oper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3,9(5):624-637.

【14】 Marinez R,Smith T W.Assessment of navy telemedicine services over navy communication systems Availabele from:U Rh http://www-nhrc.med.navy-mil.【15】 Pattichis CS,Kyriacou E VoskaridesS,et al Wireless lelemedicme systems:an overview [J]·IEEE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2002,44(2):.143—145.

上一篇:心灵的港湾中学作文800字下一篇:中班图形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