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与安全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用户已经被连为一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以前人们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变成了现实。在互联网中,不仅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等来传播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来传递信息,这样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全世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空间。信息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该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不仅应用了数字技术、移动技术,而且是和Web2.0、3G、4G等技术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行对信息进行制作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信息传播让人们体会到了另一种虚拟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上每日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接触到民主、法制、平等等现代伦理意识信息,这对于拓宽广大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鱼目混杂,涉及到很多不利于大学生浏览的内容,如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等对大学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给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法制判断等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信息网络所带来的虚拟世界冲击,如何加强广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自律性,这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成败。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境遇中创新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重点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信息网络的特征与功能,以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来进行阐述,探讨针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开展法制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共分九章,系统讨论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概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概况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本章理论概念的解读与论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从解析网络传播环境的概念出发,进而提出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类型、特征与功能。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环境下信息传播之间的迥异。传统环境是根植于传统媒介载体之上,表现为书信报纸,虚拟信号的电视与广播传播,具有信息传播单项性特点。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主要成为了以0或1为主的数字化信息,其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以不特定人群信息发布为特征,其产生的信息交换方式是双向互动式,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被模糊化,没有绝对的界限。其次,探讨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与范畴。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本研究中的“法制”内涵,以此来区别其他研究语境下的“法治”的不同,进而详细论述法制教育的内涵,最后引导出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与主要内容。其三,对本研究中的创新部分进行概念阐述,即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通过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关系解读,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研究的交集部分,进而发现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功能及和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最后将本研究视野拉回到宏观层面上,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解读。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源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因此,只有深深把握好经典著作及经典著作中关于法制教育的理论,才能形成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目标,才能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当代大学生。本研究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著作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教育观点与经典阐述,并从其中找出与本研究相适应的经典理论从而获得理论上支撑。其次,本研究也探讨了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教育观点,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卓越领导人与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的大家。因此,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法制教育观点与理论进行挖掘,将给本研究带来启迪。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部分的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发展”与“中国梦”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全面的转型与发展时期。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成为时代主旋律。在我国全面开放之后,法治社会建立是当务之急,并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但是,法治社会如果仅仅依靠单一法律惩戒手段不足以达到,因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法制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领导核心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因此剖析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教育理论,从几代领导人的理论中寻找到当代我国法制教育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非凡。第四章主要探讨的是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原理,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需求理论等四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支撑,阐述了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来源及思想基础,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做了分析和阐释,同时对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第五章主要讨论国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经验借鉴。首先讨论美国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政策与体系。美国是互联网科技发源地与发展强国,其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出现较早,相关研究与政策也较为全面与深入。互联网一方面带动美国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互联网中的数字版权盗版问题,黑客盗取网络信息与各种社会化问题网络肆意传播,造成美国社会中的不安定状态。据调查发现,美国所发生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案件中,由大学生或具有大学学历以上公民犯罪的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大学生往往比其他人接受更多现代化知识,所以其更容易从事互联网犯罪,这引起美国社会深深忧虑。因此,美国开始探索一系列的大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政策、方法与法案,希望借此遏制互联网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所以,本文从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解析入手,分析其制度的特点总结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日本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较好融合的国家,同时其也是最早发展互联网的国家之一。全球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日本也是较早做出反应的国家。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主要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再与日本实际相结合而形成。因此,分析日本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找出其如何将外来制度与方法与本国国情结合,对于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六章是关于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互联网客观基础日益完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网络传播环境逐渐形成。但是,由于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呈现“跨越式”增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问题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互联网过杂的信息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可能出现正反两个方面,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很有可能被不良信息所侵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是因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本研究首先从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和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两部分实证调研入手,通过向6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所需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完善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体系。同时再从社会、学校、家庭与同辈人几个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讨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现阶段,根据信息网络的特点,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径的选择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各大高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新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在法制教育方面运用信息网络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没有充分将信息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其次,对于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等还没有深入探讨,没有把握住其规律。因此,把握好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途径、规律,根据规律提出相应教育内容与形式,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研究根据信息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大学生法制教育规律,提出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分阶段与分内容,具体为:大学生懂法教育、守法教育、网络维权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并且详细地分析与阐述了各个阶段教育内容与表现形式。第八章讨论了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和现实共存的多元化环境,面对这个新的教育领域,我们在法制教育的理念以及方式方法方面都应当有所创新,要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要在继承传统优良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信息网络的特点,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要建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现代法制教育的立体形态。此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法制教育必须要赋予新的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创新教育方法,结合信息网络自身的传播优势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创新法制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伦理规范建设,加强传统教育媒介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建立多管齐下的教育途径;同时也要根据网络环境特点来细化法制教育途径,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规律,本研究将其分为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通过不同网络环境特点,细化教育成果实现路径,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多载体样式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预期成果。第九章是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其师生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把握信息网络环境下法制教育的关键,从而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也对本研究的未来及相关研究提出展望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方向)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

2.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基本概念

2.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

2.1.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类型

2.1.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特征

2.1.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功能

2.2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

2.2.1 法制内涵

2.2.2 法制教育内涵

2.2.3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及主要内容

2.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问题

2.3.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概念

2.3.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

2.3.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

2.3.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与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

2.3.5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的思想基础

3.1 马恩列法制教育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法制教育思想

3.1.2 列宁法制教育思想

3.2 毛泽东法制教育思想

3.2.1 加强立法,重视法制建设

3.2.2 贯彻群众路线

3.2.3 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特权

3.2.4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立足改造罪犯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制教育思想

3.3.1 法治中国:思想的承继性

3.3.2 法治中国:实践的开拓性

3.3.3 法治中国:理论的创新性

第4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考量

4.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论域

4.1.1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

4.1.2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4.1.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1.4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

4.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4.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

第5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国外经验借鉴

5.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5.1.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5.1.2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特点

5.1.3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5.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

5.2.1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

5.2.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原则

5.2.3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

第6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

6.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状况

6.1.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设计

6.1.2 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6.1.3 当代大学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

6.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教育者观念的问题

6.2.2 大学生心理的问题

6.2.3 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问题

6.2.4 教育环境的问题

6.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3.1 学校教育管理原因

6.3.2 家庭教育原因

6.3.3 社会综合原因

6.3.4 同辈群体的影响

第7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7.1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内容和形式

7.1.1 以提升网络道德与法律为内容的懂法教育取向

7.1.2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具体形式

7.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内容和形式

7.2.1 以开展诚信守法为内容的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取向

7.2.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具体形式

7.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7.3.1 以心理行为引导为内容的网络安全教育取向

7.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具体形式

第8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1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1.1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网站

8.1.2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课堂

8.1.3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电子阅览室

8.1.4 建立多媒体网络技术法制教育应用平台

8.2 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2.1 建立法制教育社会网吧

8.2.2 建立法制教育商务网站

8.2.3 建立“BBS”网络舆论引导法制教育平台

8.2.4 建立“E-mail”法制教育网络交互式交流平台

8.3 “微时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

8.3.1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微平台

8.3.2 建立QQ法制教育传播微平台

8.3.3 建立博客法制教育培养平台

8.3.4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媒体、IM和SNS网络移动平台

第9章 展望

9.1 强化政府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

9.2 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突显法律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认知

9.3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国外互联网部分重要法律法规目录

致谢

上一篇:安徽建筑论文提纲下一篇:伦理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