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文献综述

2022-07-03

第一篇:红色旅游文献综述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叶月翠 王晓琳

2013-3-28 10:11:06 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11期

摘要:自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红色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学术研究也广泛开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和建议以及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和市场开发、区域合作等。本文结合现有的学术研究,就上述方面展开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评述。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中国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七省市签订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开始与日俱增,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关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学术研究分为全国范围红色旅游研究和地方红色旅游研究,尤以后者较为丰富,侧重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研究范围涵盖中国若干重要的红色旅游省份和城市,如湖南、山东、江西、陕西、临沂、韶山、南昌、长株潭、泛珠三角、“红三角”等省市和地区。

全国范围研究方面,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市场需求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何烈孝等,2011)。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开发、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张颢(2007)认为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欠缺、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资源开发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行政区划壁垒阻碍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欠佳,可进入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等也是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余凤龙、陆林,2005)。

地方红色旅游研究以红色旅游重点省份湖南、山东、江西居多。湖南是全国红色旅游之源,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但良好发展态势中依然存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旅游产品单

一、文化内涵不深、旅游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唐闪光,2008;杨洪等,2010)。长株潭开展发展红色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要持续发展还应解决基础设施欠缺、投入资金不足、开发层次不高等问题(陈雄根,2007)。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红色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存在产品结构单

一、文化内涵缺失、景区功能不全、未与绿色生态和特色民俗有机结合等问题(左兴俊、张永胜,2009;贾开美,2009)。江西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但因忽视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开发简单化、过度商业化,导致产品开发、景区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出现旅游企业规模小、市场管理水平落后、旅行社推荐红色旅游不积极等问题(林巧、戴维奇,2007;潘占辉,2008)。秦美玉(2002)认为井冈山、延安、遵义、邓小平故居等旅游景区存在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教化功能过分突出、旅游基础功能重视不足、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

二、关于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客源市场研究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马波,1988),因此,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对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李曼(2011)认为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应坚持保持历史真实性、全面重点开发、可持续性、尊重市场需求等开发原则。陆军(2006)认为除广告宣传、形象传播、价格促销、媒体网络、展览会等常规性营销策略外,还应综合运用整体联合推进、旅游产品动态营销、主题特色化营销等独特性、创意性旅游营销策略。

部分学者运用TOPSIS法、双因素价值评价系统、市场竞争态图、气候舒适度测算模型分析了井冈山、延安、遵义、韶山、广安、瑞金、邓小平故居等旅游景点的品牌树立、旅游绩效、客源市场和旅游发展态势(秦美玉,2002;张河清、陈宁英,2008;王忠、阎友兵,2009;戴欣欣,2010;龙兴茂等,2011)。王发中(2006)认为湘粤赣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应采用政府引领、企业包装、专家策划、行业联合促销等策略。山东红色旅游发展应实施组合和精品化战略,开发以缅怀学习、参观游览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以军事体验为直观感受教育方式的综合性产品,采用捆绑式、“点—线—面”滚动式开发方式,打造临沂“一心三线七区”格局和祖徕山“一心两翼三结合”模式,形成网状多样化红色旅游产品格局,塑造“抗日烽火地、华东小延安和支前大文化”为主体的山东红色旅游形象(党红星,2006;左兴俊、张永胜,2009;肖杉,2011)。张君(2007)用GIS技术分析后认为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为中心实现规模化开发。

三、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

Gunn、Inkeep、Steven等学者对旅游区域合作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区之间的组织行为方式上,Selin首先就旅游区域内部组织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Tazim和Donald探讨了旅游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Alberto Sessa的计量研究为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Sheela Agarwal研究英国海滨旅游地生命周期时提出避免旅游地走向衰落的应对措施,即产品重组、产品转化、劳动力转化和空间迁移(张万华,2008)。红色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的道路(戴欣欣,2010)。然而,目前各红色旅游地区独自建设、竞相开发,加之行政区域分割明显,行政壁垒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联合协调和互动发展。因此,有关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方面的研究大都属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实践发展相对滞后。

郭信艳、钟滨(2006)认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包括旅游产品合作、旅游品牌合作、旅游客源合作、旅游资本合作、旅游管理合作、旅游人才合作等内容。孙海燕、董明辉(2006)以泛珠三角红色旅游资源的区位接近性、资源组合合理性、经济互补性、客源充足性等区域合作开发条件为基础,探讨了该区纵向深度结合、横向广度组合、综合适度整合的合作开发方向。位于湘粤赣三角地区的郴州、韶关和赣州,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摇篮,其山水相连、地域相通、人缘相近,使该区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具有区位相似性、资源底蕴深厚、交通兼容并举、政府扶持政策等区域环境特征(王发中,2006)。

四、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体而言,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升旅游地品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红色旅游服务;综合宣传推广、树立红色旅游地形象;开创多种融资渠道;建立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加强区域联合开发;适度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尹晓颖等,2005;余凤龙、陆林,2005;杨安宁等,2006;邵秀英、王向东,2006;张颢,2007;涂水香,2007;王忠、阎友兵,2009;戴欣欣,2010;李曼,2011)。

在坚持总的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前提下,地方红色旅游景区应根据本区资源特色和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湖南提出坚持品牌化、产业化、精品化、差异化战略方针,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市场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提高极化功能、构建红色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升级红色旅游(黎明辉等,2007;陈小春、陈志辉,2009;杨洪等,2010;何烈孝等,2011),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以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唐闪光,2008;杨洪等,2011)。川黔渝红色旅游开发应积极建设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打造旅游精品,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邓志强等,2010)。临沂红色旅游的提升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内涵,以市场需求实现“红绿古俗”结合,发展多色彩旅游,完善产品体系,并实行“红红”联手,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大沂蒙山红色旅游区(贾开美,2009;左兴俊、张永胜,2009;左兴俊,2010)。陈建(2006)认为江西红色旅游要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积极促销和品牌营销,强化市场管理,促进区域联动(潘占辉,2008)。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以地方个案研究为主,侧重对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现状、问题和对策方面的探讨,区域特色明显,尤以对井冈山、延安、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为主。这些地区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广泛、地区特色迥异。同时,现有理论研究属于定性描述的规范研究,个案研究偏多,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一般理论模式、模型和定量的论证,相应的对策大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此外,从红色旅游基础、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地核心竞争力、区域协作联合开发模式等理论角度探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少,这些都将是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

作者简介:叶月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晓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黄细嘉,龚志强,宋丽娟.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88:33.

[3]左兴俊,张永胜.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4]陈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6,(9).

[5]党红星.山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张君.基于GIS的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研究[J].旅游学刊,2007,(4).

[7]王忠,阎友兵.基于TOPSIS方法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以领袖故里红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09,(3).

第二篇:旅游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外以往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日后国外对会展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会展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对会展业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国外现状

国外的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著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弗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琳〃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国外著作主要从会展商务运作、会展后续工作、前期策划和会展营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卡琳〃韦伯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克劳德〃赛尔旺和竹田一平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世博会和国际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的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工具。

(二)国内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会展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会展业市场营销、资源管理、财务状况和战略决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如何做好会展营销和策划深入分析,从多方面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理论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整体上形成了分析会展经济和研究会展影响的系统理论,从会展业的战略管理上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二、简要评论及展望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会展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政府机制、会展业发展现状、会展旅游业和其关联行业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方针、现有的会展机制、法律规范与会展业最新发展趋势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篇: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其发展一直与电子商务保持着同步性。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探索的空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坚定了人们顺应旅游战略创新趋势、探索新旅游业务模式的信念。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综述

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旅游电子商务从诞生之初便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保持了同步性的特质,为世界呈现了连续多年以350%以上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气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时新旧思想的碰撞到后来盲目发展的尴尬再到现在逐渐理智的探索,使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人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坚定了人们发展好旅游电子商务的信念,使其为满足旅游市场发展要求、顺应旅游战略创新趋势、探索新旅游业务模式作出更大贡献。 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相关阐释

旅游学界对旅游电子商务概念已做出较为详尽的阐释。王欣(2000)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杜鑫坤(2005)的阐释是,旅游电子商务就是旅游业以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手段进行旅游系统中各个部门的运营与管理。杨宏伟(2006)的说明更加具体,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旅游电子商务:一是互联网上在线销售,即旅游网站即时在线为每一位旅游者提高专门的服务;二是以整个旅游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

1.2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

旅游电子商务集合了客户信息学、消费者心理学、商户心理学、计算机网络等多门学科,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旅游产品的交付基本不需要物流环节,使得旅游电子商务摆脱了像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中对网下物流环节的依赖而可将其网上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随着网上第三方认证流程的完善,旅游产品网上交易合同将发挥出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大的对预订行为的约束力。这种新的交易渠道提供的虚拟化交易因不需真实发生或可修正调整,而为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丰富选择。 1.3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与旅游网站分类 1.3.1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都秉承了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站点将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在数据服务器上,把相关信息置放在网站主页上,选择流行的浏览器作为主界面与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实现网上制订线路与网上银行收付结算的统一的模式。 1.3.2旅游网站的分类

现有的旅游网站主要分为第三方公共旅游服务平台、旅游中间商网站、旅游供应商直销网站、政府旅游机构等四类。也有学者将网站分为由旅游产品(服务)的直接供应商所建网站、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所建网站、地方性旅游网站、旅游信息网站、政府背景类网站、门户网站六种,并从服务功能角度将旅游网站内容划分成旅游信息的汇集、传播、检索和导航,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个性化定制服务三大块。 2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旅游业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对旅游电子商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人们越来越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了如何将旅游电子商务因地制宜的问题上来。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更增加了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及迫切需求,纷纷开始研究本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对浙江省及其重要旅游城市的研究成果较多。詹兆宗(2005)指出,浙江拥有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并且其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型旅游企业如网络旅行社开始出现,再加上良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基础,使这个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走在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列。马林(2005)、陈硕(2005)则分别对宁波和杭州这两个城市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作出了总结。对于杭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学者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来杭州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尝试,如杭州旅委的“三网一库”改造,但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陈硕(2005)经过深入调查指出,杭州的旅游预订在提供优惠、便捷服务上做得不够突出,且网站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对于广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林卫红(2000)认为虽然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也高不出多少,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还是非常微弱的。林中燕(2005)则客观分析了福建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指出其旅游企业网站建设不够成熟、政府指导思路不够开阔。 2.2旅游业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颁布后,西部地区的旅游企业纷纷开始在网上寻找商机。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省市虽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网站,但缺少能够迅速抢占网上旅游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现相关旅游企业强大的交互功能的专业性旅游网站。政府应以电子商务大发展为契机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腾飞。

3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学界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大致从旅游电子商务的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看存在着如下问题:网络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政府引导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范不健全,网上交流所需的信任机制还没建立起来,电子支付观念及安全条件有待提高,因旅游企业委托的网络中介公司对旅游企业服务不精通造成的网络预订系统设计不完备。从旅游电子商务自身发展角度看,运营机制不完善、旅游价值链系统改革力度不够、行业网络化实施中整合资源不到位、缺乏良性互动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过分强调技术,忽视对盈利模式的深入研究,一味追求时尚、与传统产业脱节,重复建设、内容匮乏也是众多旅游网站易犯的错误。 4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具体地说,一方面旅游企业在线上较快扩展其影响力,并与此同时组建网站周边线下单位,通过采取并购、合作、加盟、自办等手段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递增。另一方面,在保留传统经营长处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推出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张文(2005)通过对现存的几个较成功的旅游网站的深入剖析总结出两种具体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渗入传统旅游业的“鼠标+水泥”模式及依托传统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水泥+鼠标”模式。以携程为代表的“鼠标+水泥”模式组建的旅游网站主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合作平台吸纳大量合作伙伴,以产品品种和定购数量的不断增加来获得更高利润。而以春秋为代表的采用“水泥+鼠标”模式的旅游网站则通过提升购买同一产品的客户数量来获得采购规模和较低的采购成本,并得到较高的利润率和价格优势。

5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新技术应用

在旅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在不断为这一方兴未艾的业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徐素宁(2001)介绍了具有“3I”(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imagi-nation———构想)特征的能将远在万里的旅游景观动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近十年以来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全球分销系统(GDS),李云霞(2005)认为,如果将其在中国推广应用,将有利于保护民族产业,有利于国家对民航业的宏观调控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吴海珍(2005)介绍了如何使用网络挖掘技术跟踪网站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单击行为,并指出网络挖掘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结合必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6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的研究侧重于政府作为和旅游企业自身发展两方面。周霓(2005)从政府作为角度指出政府应大力推动旅游网站建设,引导传统旅游企业积极触网,实现规范化、网络化和特色化经营。赵雪芹(2005)提出政府应尽快着手设立行业经营的保险与风险基金。林卫红(2000)则认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乃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突破行政管辖局限、重组旅游市场结构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另外,各地应由当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建成、完善当地权威性旅游综合信息网,从而为目的地的营销提供良好平台。杜鑫坤(2005)认为政府有责任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观念。吴海珍(2005)从旅游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只有创新旅游信息管理工作,才有可能高效、准确地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网上。对于具体的产品策略,吴东(2005)提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饭店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在不改变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马林(2005)也根据旅游电子商务的特性提出了新的“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策略。

7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秦效宏(2005)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将形成如下发展趋势: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个性化服务凸现,规模化经营成为致胜根本,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覃建雄(2004)认为未来将出现全新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如XtoX.另外,现在正应用于科研的网格技术将很快用于传媒、电子商务、娱乐等必将掀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张琳,等.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交流与组织———中美比较的启示[J].情报杂志,2005,24(1):125-127. [2]于干千,等.旅游电子商务信任途径的构建[J].经济问题分析,2005,(11):118-121. [3]陈锋仪,等.网络时代的旅游业[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1,9(2):98-99. [4]谌亚民.旅游电子商务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武汉工业学业学报,2000,(3):33-34. [5]张文.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现状与发展方向[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5):27-29,34. [6]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J].社会科学家,2000,(3):30-32. [7]吴东,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9):10-11. [8]徐素宁,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92-96. [9]李舟.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新论[J].商业研究,2005,(17):181-185. [10]杜鑫坤.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A):17-17,23. [11]李运东.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长江航运集团的机遇[J].水运技术,2000,20(9):7-9,23. [12]刘桂芳,等.以旅游电子商务促进西部旅游业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232-234. [13]杨平波.对旅游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5,(9):64-65. [14]贾滨.发展新疆旅游电子商务的对策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1):10-11. [15]林中燕,等.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05,(9):52-53.

第四篇:红色旅游概况及国内外案例综述

2011-01-05 02:13

一、红色旅游概况

1、红色旅游的总体情况

从《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到2010年,中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综合收入已接近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红色旅游已经全国性的政治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红色旅游的内容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了雷锋精、铁人和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学、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提高展览效果和感染力。

红色旅游精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据调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和职业群体,青少年学生占三成以上。入境游客参加红色旅游人数不断增多,《亚太旅游协会指南》专题报道了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有新进展。 呈现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区域联合发展的新趋势,增强了特色产品的影响力。

2、红色旅游的作用意义

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以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居民释放休闲旅游需要拓宽途径,可拓展旅游

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可满足多元化需求,拓展消费市场。

3、红色旅游存在问题

周边环境不到位,缺乏有效支撑和依托。对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不力,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主体周边的环境往往配套建设不完善,难以开展好旅游。

品牌特色不鲜明,主题口号雷同,同质化竞争突出。多数特色不鲜明,缺乏主线,旅游口号大都如红色摇篮,红色圣地、红色故乡等,表现形式也大多相同,同质化严重。

与现代价值的融入不够,集中于革命价值大小的比拼上。较少挖掘红色旅游的普适性价值,如何与现代精神文化价值的融合,而多数集中于对于革命价值的挖掘,与现实缺少交集。

形式不够丰富,现代感不强。博物馆和纪念馆是目前的主要形式,枯燥、乏味,互动性和体验性差。

过于政治化,亲近感不强。目前红色旅游大多还是国家和地区从精神层而的指导工具,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种旅游产品,融入人们的旅游需求。

攀比之风盛行,贪大求全。仅博物馆这一种形式,各地都有,且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与原历史文化脱节,偏离了红色旅游真正发展的意义。

4、红色旅游发展趋势

区域品牌差异化。全面体现品牌特色,走差异化道路,深化发展。

旅游发展国际化。站在我国革命战争历史的角度,吸引的客源和市场有限,但要站在国际、世界的立场上,可以赋予它更加广阔的含义。

产品规划体验化。用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强化旅游者的参与意识,使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经历心灵震撼,得到精神文化感悟。

市场促销多元化。强宣传促销,用促销手段的多元化方式让消费者了解红色旅游。包括在红色旅游主题下和绿色旅游、蓝色产品的结合。用市场运作去开发市场。

区域运营日常化。要丰富手段,活跃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日常化运营;要淡化景区,淡化开发。将景区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

开发融合联动化。一是产业融合,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结合,全面发展;二是产品和线路融合,红色为引,与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显特色;三是精神融合,将红色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会,焕发活力; 四是空间融合,全面整合红

色旅游资源,从地域类型、产品类型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发展效率; 五是科技融合,将科技手段融入旅游发展中,增强时代感;六是层面融合,从区域发展层面和旅游发展层面来发展红色旅游业,跳出旅游发展旅游。

5、红色旅游发展前景

从国家层面重视红色旅游的政策和精神引领。一是国家政策或以在红色旅游当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二是红色精神是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从旅游业发展层面重视红色旅游在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一是以红色产业为主的产业融合,可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新的旅游增长点;二是红色旅游可充分体现低碳、绿色、生态的理念,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可促进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从游客需求层面重视红色旅游文化渗透。红色旅游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精神文化特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助于红色旅游的全面开展。

二、国外革命史迹旅游开发的情况和借鉴

1、分类

(1)爱国主义类:美国费城的自由钟、莫斯科红场、欧洲波兰的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 (2)重大历史事件类:诺曼底登陆、滑铁卢,美国战争题材的国家公园。 (3)历史人物类:林肯纪念堂、马克思墓地。

(4)政治斗争类:柏林墙、巴黎公社,尤其是欧洲地区的一系列共产主义政治斗争。

2、开发的特点

主题性强。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题材作为鲜明的“故事”主题。

符合大众偏好,具有国际价值。体现了“自由、爱国、奋斗、信仰”等人类普世精神,契合大众的消费胃口和偏好,市场涵盖面广泛。

形式多样,体验性强。重视展览或游览方式,“历史现场感”浓郁,具有很强的“现场体验震撼性”,引起游客内心世界的精神共鸣。

全面配置,均衡市场。全面培育周围的各类资源,对当地的拉动力也会比较大。 节事突出,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

3、借鉴和启示

依托红色资源做出的国际价值。做出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普遍价值”,以此作为基点,吸引国际市场,以“国际牌”来大幅提升红色旅游城市自身的综合价值与吸引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历史现场感形成核心吸引内容。需要革新展示于体验方式,着重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挖掘发挥来营造“历史现场感”。

“红”“绿”结合。纵观世界经典“红色旅游”景区,许多都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拓展市场。“红”、“绿”结合,正是我国红色旅游“重陈列,轻环境”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中国的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

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

本身红色资源品级高,国家扶持力度大,已基本发展成为“红色旅游目的地”。

延安。把旅游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决胜未来的第一产业,以“民族圣地,梦里延安”作为形象口号,倾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

大西柏坡。构建以西柏坡为核心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以“圣地西柏坡、魅力新平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作为形象口号,打造特色名牌旅游产品。

井冈山。以“中国革命摇篮”为主题形象,依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地,结合井冈山绿色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品牌。

遵义。以“遵义会议”作为红色旅游的首要品牌,以“红色经典,锦绣遵义”为主题形象。推出以“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乐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2. 其他

嘉兴,革命声传画舫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诞生,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圣地。湖心岛边停靠着修缮一新的革命红船,被视为党诞生的摇篮,革命的起点。南湖旁的革命纪念馆,一大代表12座铜像,这些景观已经形成了嘉兴最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区。

红旗渠精神财富。进入90年代,红旗渠人秉承红旗渠精神,依托资源、区位、品牌等优势,叫响了红旗渠旅游品牌。红旗渠作为时代精神的象征,红旗渠品牌经无形资产评估,品牌价值超十亿元。

区域合作。继湘潭韶山、井冈山、延安三地举行“一号工程”之旅,鄂豫皖6市36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川黔渝三省四市(重庆、广安、遵义、贵阳)西南红色旅游精品线,湖南韶山-宁乡-湘潭伟人故里“红三角”等成功的区域合作品牌逐渐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新一轮区域合作正在兴起。

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像井冈山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延安的“革命圣地,黄

帝故里”,遵义的“四渡赤水,茅台文化”,四川冕宁县的“长征路上,彝族风情”等,形成了复合型旅游产品,更加有利于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旅游休闲消费。

参考文献:

1、《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亮点纷呈》,中国旅游报,2010年11月29日 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3、《旅游发展变化与红色旅游十化》,魏小安

4、《旅游的蓝海战略》,河南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公司

5、《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与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一文,引自专著《大别山旅游发展研究》;

6、《历史怀旧产品与人类普世精神》,魏小安PPT; 7、《国外红色旅游发展概况及其启示》,徐仁立

第五篇:【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撰写的程序

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选题、收集阅读文献、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 选题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为从事某项科研、学术会议的专题、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撰写综述选题通常不宜过大。可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与其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果是初学,最好从一些较小的题目开始。

2. 收集、阅读、整理文献 综述题目确定后,围绕题目收集和阅读文献。收集文献要求尽可能的齐全。要写好综述,收集文献是基础,阅读文献是关键。

收集和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文献以掌握丰富的资料,这是关键的一步。在浩瀚的医学论文中收集有关专业或专题的文献,需要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便尽快找出需要的文献。文献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类:查阅方法可参阅有关检索的专著。

对查到的文献首先阅读摘要或小结,了解该文献的主要内容,衡量其对所写综述的价值。然后,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对原文进行精读摘录。阅读文献时要吃透原文的精神,掌握要义。阅读文献时还应围绕主题组织整理材料,整理文献应包括: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页码及内容(如核心内容、主要资料、数据和观点),以便写综述时引用。所写文献综述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文献阅读的质量来决定。写好「读书笔记」和「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中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材料,而且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3. 拟提纲 文献综述必须在精读大量文献、结合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列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写出大小标题,做到有纲有目。然后将主要资料、结果及主要观点分门别类列于其下。这就是「搭架子」。应尽量做到标题与内容一致,注意逻辑性,使撰写综述的框架结构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 撰写 拟好提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3)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上一篇:护士节院领导讲话下一篇:护士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