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文献综述

2024-05-19

零售企业文献综述(精选6篇)

篇1:零售企业文献综述

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模式文献综述

前言: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缩短,企业生产正向多品种、[1]小批量方向发展,经营管理过程日趋复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从管理上下功夫,才会求得生存与发展。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以人为本,以竞争为核心,同时树立适时而变的战略管理思想,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一、零售业的发展

1.国内:

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

[3]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准确的说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许多成功的零售企

业在白手起家时并不懂零售经营之道,靠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创造了新时代的神话。但这些经验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却让企业家们对于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感到无所适从。

在当今时代,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形成了不同经营形态,称之为零售业态。我国的零售业态可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7种。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

2.国外:

美国是近代管理的先驱者,管理通论和管理原理大部分都是在美围创造出来的。日本企业一直向美国学习,并通过改良和积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管理方法。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中表现的是一种西方科学主义的文化背景,科学丰义思维的基本要求就是依靠法规、制度来进行管理,其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日本企业价值观强调以忠诚为核心的集团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家族制度和等级观念,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松下管理模式”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杰出代表,重视员工心灵苇塑,在管理中注重以情感人,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亲和力,使之成为充满人文精神是它的明显特征。因此日本企业员工比较团结,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6]合作与团队精神突出,反映了日本企业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为重的价值观。[5][4]

二、零售企业管理模式:

1.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7]但从本质上看则是造就这种独特的产品价格与性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

争力是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三者的集合,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的知识化,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创新:一是管理意识创新。企业需建立以知识为轴心的竞争优势观,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它在整个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保证

地位,它使企业运行更加合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化运作能力的提高 [8]。

2.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管理是现代零售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

[9]理念和模式,它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核心机能.基于常规管理并将常规管理导向深入。精

细管理追求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加入WTO后时代,中国零售业正将面临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粗放管理方式已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不少零售企业大而不强,低利运营。在管理模式

[10]上存在细节问题和缺陷,正将不断困扰着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零售业必须从外资零售企业的启示中完善自己,牢固树立精细管理的现代零售企业理念,努力健全真正以顾客为导向的细节管理制度。

3.市场导向管理模式:

所谓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是根据市场信息能快速、有效作出反应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方式;通过充分调动和合理使用企业现有资源,[11]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达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标准。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价

[12]值回报。市场导向食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于段,无疑将带给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从而引导企业管理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4.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21世纪是一个“客户经济”的时代,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以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为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分布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模式和知识,支持连锁商业企业经营决策,将零售业的“商品经营”演绎成“信息经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客户资源、同业务伙伴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最大化零售企业的客户价值进而赢得和保持企业良好的竞争力。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而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由以前的争夺优秀的商品供应商转变而成了争夺有效的客户资源,最典型的就要数百货商场与大型超市的短兵相接了。同为大型零售企业,目标客户都是广泛的社会群体,为了赢得客户的认可,百货商场采取了高档装修、精美陈设商品等方式让客户感到购物过程的舒适,而大型超市则采取了低价竞争的策略来吸引客户,通过不问断的促销活动来赢得客户的青睐。[14][13]

5.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一些企业管理模式(如家庭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新型的柔性企业管

[15]理模式和知识企业管理模式则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之大可谓是史无前例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主力军,它能否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一个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16]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的灵活有效的运作机制,是其立足于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的各类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需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就必需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就必需遵循国际

上的规则或惯例,符合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6.中国式企业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的成功企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于中国情境

[17]下管理学的研究和创建中国式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李占祥认为,中国式企业管理就是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务界需要不断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也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跨越式地创建中国式的管理。

曾仕强认为,真正的中国式管理,其目的就是有效。中国管理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论语,流传的相当普遍[18]。

7.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儒家管理思想以其人本主义管理哲学,初步建立了以“爱人贵民”为中心的伦理管理模式,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主导地位。因此,现代管理者除了应该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管理经验中适合中国文化的内容,还应重视开发古代经营管理智能资源,发挥长人

[19]才干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取其智慧运用于管理之中。

2l世纪初,以人为本获得了更完整、更深刻的涵义,成为了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20]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本质论”上的管理哲学,是企业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员工,还要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企业中的人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首要标志。

8.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职能管理,而是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职能管理的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的管理。知识管理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要素是人,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

[21]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尔希雷思首次提出知识资本概念,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现在流行的以知识产权入股的做法,就是对知识持有人最大的认可。知识资本化,将激发更多的知识拥有者创造更新的知识,更多的发明者进行更新的发明创造,这样,知识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共分和利用,社会资源

[22]也将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22]

9.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反映。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是站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批判发展起来的,是企业管理的深层体现。该管理模式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

[23]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员工的生理上的需要,还应经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员工能够切实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在注重自身企业工的培养的同时,还应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客户

牢牢“控制”在企业的手中。因此,企业应将“用户至卜”的理念融入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形象、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24]。

10.存货管理模式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由于商业企业的特殊性,它可能比现金更容易产生损失,因此商品类存货不但承担着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而且还可能是造成损失提高商业成本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对存货进行有效性的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综合运用市场、财务、储存、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基于市场预测和企业销售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各种商品的“进一销一存”状况,从而进行安全、有效、合理的采购。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也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呆滞、积压)。加强对存货的有效管理,是商业企业管理的重点[26][25]。

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变大,企业主会意识到现行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内的行政管理成本在不断升高,而各部门的行动效率却在不断下降。其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就是组织的运营成本上升、销售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不得

[27]不考虑通过改变现行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型”。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自2009年以来中国零售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利润锐减等。以上的种种弊端,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企业的侵入,究其根本,还是企业自身竞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销售下滑,引起一系

[28]列反应。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商务部原新闻发言人姚坚曾说,外商投资零售业不仅弥补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大型超市、高端百货店等新型业态,引进了国外零售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零售行业的竞争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多样化消费需

[29]求,带动了国内消费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即管理上的竞争。这意味着,谁对市场

[30]变化反应敏捷,谁拥有管理网络及销售网络,谁就能赢得市场和顾客。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化集成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现代化集成管理”思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传统工艺和职能部门尽量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并减少库存,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的能力。现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发展,它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对企业来说,惟有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速度全面上升,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1] 王传友,浅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教育,2009(10),,94

[2]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2009

[3]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beautyquick,2010-4-14

[4] 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与分析,2010

[5] 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创新状况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4)

[6]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进化路径 张玉来 现代日本经济 2011年第2期

[7]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无忧论文网 2008.11

[8]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郑利群 商场现代化 2008.9

[9] WTO后时代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又寸华投资取向及其精细管理模式的启示,李怀政,商场现代化,2006.9

[10] 零售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证研究 吴锦峰 商业时代 2005(03)

[11] 试论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王东山,企业经济,2007(8)

[12] 市场导向的理论研究综述 张婧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5)

[13] 面向连锁零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型(R-CRM)研究 刘东升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2008

[14] 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白玉国 统计与决策 2005.9

[15]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刘思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论文 2009

[16] 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 付泳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97.99.

[17] 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创建研究 李昆 南京社会科学2009(7)

[18]《我国管理者职业化胜任素质研究》,赵曙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研究 惠绍英 中国商界2010年第8期

[20]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2010 4

[21]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知识管理 李静杰 企业导报 2010.7

[22] 创新与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刍议 黄少儒 文精毅 企业园地 2010

[23]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陈燕霞 现代商业 2011,8

[24] 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朱朝伟.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5期

[25]完善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胡建华 商业经济 2011年第3期

[26] 浅议企业管理创新 王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4)

[27]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及传导机制 艾丽 贺伟 西北师大学报 2010(2)

[28]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前景beautyquick2010.4

[29] 未来零售竞争战场转至二三线城市 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1.11

[30]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 李莉 企业经济 2008年第5期

篇2:零售企业文献综述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完善,我国企业在这一时期既有激烈的竞争生存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改进与提升,物流管理是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新的方面。并且随着超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加强对超市的经营和管理,是成功的关键。计算机的普及,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超市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超市,会方便、及时、快捷许多,以前单一的手工检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为了便于超市的管理,更加需要有效的超市管理软件。而这一时期,我国的零售企业的发展经营也存在许多问题,物流管理则对零售企业的经营与运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背景: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消费的增长,伴随着国内各种品牌超市的崛起,以及国外众多大型超市集团挺进中国大陆,成功的占据了有利的市场,为适应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特别是摆脱管理中的繁琐,提高客观信息对管理者的决策支持。超市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超市商品信息的维护、库存商品信息的查询、商品的入库、出库、采购后,及时录入商品信息、报表打印功能等数据等。从而,对进货、销售及员工信息等,都能够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

关键词:超市;物流信息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信息管理系统(Mam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以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基础建立的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维护 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设计企业、管理、组织等多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的出现,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沃尔玛超市等。

一、传统管理

1930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家超市,创办者是美国人万克尔•库耸。以前的超市的管理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手工的方法对超市的进、销、存信息进行查看、记录并分析。超市管理经营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不能准确、及时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系统结构

随着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的增加,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超市管理系统是基于web,数据的庞大,所以采用Microsoft SQL2005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的,大部分逻辑是由visual studio 2008环境开发的。开发过程中,是按每个功能模块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整个系统的完成时一个个功能模块垒起来的,能为以后系统的功能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系统采用B/S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B/S建立在广域网上,可以面向不同的用户群在地域分散,且与操作系

统平台的选择关系简单;

2)B/S建立在浏览器上,因而有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与用户交流,并且系统设计难度小、开发成本低;

3)B/S中网上信息和数据的内容采用集中管理,便于系统的修改和扩充,不需要将修改的新程序和数据内容下发到各个客户端,系统维护的效

率高、费用低;

4)B/S模式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比C/S面膜是简化了客户端程序,减少了

终端用户的投入成本;

信息系统体系包括:

1)超市商品信息的维护:当我商品入库时,系统允许管理员添加新商品的记录;商品出售或者产品过期需要清理时,管理员可以删除产品信息,当记录有误时,管理员可以手动修改数据表中的记录;

2)库存商品信息的查询。信息查是超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可

以按照商品编号和商品名称等查询条件浏览库存中的商品信息。在需

要时(每隔一个时间进行库存查询),生成商品库存报告,实时报告

商品库存情况;

3)商品的入库、出库、采购后,及时录入商品信息等数据,在数据库中进

行数据更新,货架上商品卖到一定数量时,实时生成提货报告,并提

供商品的库存信息、剩余信息报告;在收银处,随时录入卖出商品信

息,如名称、数量、单价等,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超市客户大批

量需要某商品是,允许直接从商品仓库中提货,此时系统应及时跟新

库存信息;

4)报表打印功能。可以打印库存表入库、出售、及每个时间段的利润统计的报表;

信息管理系统拥有以上庞大的功能,分析超市的经营情况和环境条件,及时推出、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确保超市正常运行,以便提高效率。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物流信息系统研究缺乏宏观整体观念,按照物质物流、外贸流通、商业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等各行业进行分工,研究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国内偏向战略性的规范化研究,对数量化的技术性实证研究较少,原因是我国经济和物流体制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对物流的研究与实际也结合得相当紧密,但大多是对政策进行解释与论证,造成中国的物流研究热点此起彼伏,但没有一热点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只是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等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模式,没有系统分析针对不同企业电子商务采取何种物流模式.由于物流系统涉及的因素很多,受制约的因素也很多,国内已有的研究远不能满足许多企业实际需要,如对超市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研究就比较缺乏,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四、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大型跨国零售集团已经拥有强大的品牌和成熟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已经构建起先进成熟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为降低营运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此外各零售巨头凭借强大的品牌支持,以及物流配送、产品储备基地和稳定的供货商等资源优势推出网上超市,形成一定的规模.国外偏向数量化的技术性实证研究,对战略性的规范化研究较少.国外对物流的研究与实际结合紧密,对物流优化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基础设施、供应链及市场竞争机制等角度,立足于企业实际,为企业提供优化策略.国外对电子

商务物流研究较少,原因是发达国家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期,物流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国外对物流技术的研究应用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现代物流系统,如准时供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有效客户响应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等.五、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超市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高科技物流信息技术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超市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六、总结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如果决策失误,那么再好的管理师无济于事,而决策的质取决于信息的质和量。正确、及时、适量的信息是减少不正确因素的根本所在,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加强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相信通过我国各行业的努力能够将我国超市的物流运作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七、参考文献

[1]浅谈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及其发展_李小龙。Caj

[2]福建省网上生鲜超市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_林贤福.caj

[3]我国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_王彬彧.caj

[4]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陈沛立.caj

[5 ]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

篇3:零售企业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概念研究

商业模式概念众说纷纭, Osterwalder等询问参与者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理解, 62个被调查者给出54种定义, 有44种定义是可以区分的, 其中价值顾客导向型的定义占55%, 45%的更接近于一种企业模式, 从企业的角度看前者是一种外向型的观点, 后者则是一种内生型的[1]。商业模式概念模糊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学者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并不是意味着同一件事[2], Osterwalde等认为学者们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种类[1]: (1) 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抽象的支配性概念可以描述所有商业;商业模式是一种有关产品流、服务流与信息流的框架结构, 描述不同的商业参与者以及它们所扮演的角色, 它们的潜在利益以及它们的收入来源[3]。Jonas和Thomas则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要考虑战略、组织结构、交易过程、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4];商业模式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 包含一系列的目标, 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的是表达某一企业的商业逻辑[1]; (2) 不同类型的抽象的商业模式, 每一种都可描述一些有共同特征的企业。商业模式描述了消费者、顾客、联盟、供应商还有商品、信息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5];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的投入要素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出并且顾客为此付出的一种方式[6]; (3) 某一特定真实的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或概念;这一类型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指那些企业特定的商业模式, 如Dell商业模式、Amazon商业模式、e Bay商业模式等。

Michael等通过对30多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关键词进行了内容分析, 指出商业模式定义可分为三类, 即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经济类定义将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的经济模式, 是指如何赚钱的利润产生逻辑, 相关变量包括收益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和利润等;运营类定义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问题, 相关变量包括产品或服务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等;战略类定义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性, 相关变量包括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和网络等。商业模式的内涵正由经济、运营层次向战略层次延伸, 因此, 商业模式是创业战略、企业构架和经济领域相互关系的一组决定变量, 在特定的市场上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7]。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作出了自己的界定, 翁君奕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 核心界面包括客户界面, 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之所以是“有意义的形态组合”才算商业模式, 是因为不能排除在某种组合下, 不同要素的形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8]。罗珉等则认为商业模式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1) 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 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2) 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 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 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 (3) 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 是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 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因此,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以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9]。总之, 商业模式在企业规划与运作中起到在概念上连接企业战略和其实施的作用[10], 其基本定义都强调企业如何赚钱[11]。

二、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

商业模式概念的不统一导致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众说纷纭。Jonas Hedman等认为一个普遍的商业模式应包括以下相关要素:顾客、竞争者、供给品、活动和组织、资源、产品投入和要素的供给、纵向的过程要素、各期间的商业模式动态、认知和文化限制, 并总结了权威学者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阐述[4], 见表1。

加里·哈默尔关于商业模式及其要素组合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他将商业模式分为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2002) , 其中客户界面包括回应处理与支持、信息与洞察力、联系动态和定价结构;核心战略包括经营宗旨、产品/市场范围和差异化基础;战略资源包括核心竞争力、战略资产和核心流程;价值网络包括供应商、伙伴关系和联合[12]。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和电子商业模式的差别在于商业规则和怎样进行交易的假设不同[13]。Applegate基于I/O原理, 指出一个商业模式的框架包括三个要素:概念、能力和价值, 即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了一项交易的市场机会、产品和服务、竞争动态、维持市场地位的战略和演进商业的战略选择;能力则是通过人员、伙伴、组织结构、文化、运作模型、营销和销售模型、管理模型、发展模型和基础结构模型来建立和传递;价值是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回报, 包括组织的回报, 市场占有率, 品牌, 名誉和财务绩效[13]。Amit和Zott给出了电子商业模式的三个要素:内容 (商品和信息的交换) 、结构 (相关利益者交易的联系) 、交易的控制 (对产品, 信息和资源之间的控制) [14]。Afuah和Tucci则认为一个电子商业模式的要素包括:顾客价值、范围、价格、收益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和持续性, 这些要素不仅可以利用在网络企业, 而且也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15]。Osterwalder等提出了一个电子商业模式有四个支柱: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伙伴的基础结构和网络, 客户关系, 资金和财务方面[1]。

尽管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表述不尽相同, 但是可以看出, 商业模式的要素基本上是围绕着价值创造体系和价值获取体系, 以及与这两个体系有关的价值网络所组成的。因为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企业用来创造和经营价值的逻辑[1]。

三、商业模式的类型研究

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起源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一般将电子商业模式一般可分为企业到顾客模式 (B2C) 和企业到企业模式 (B2B) 两种类型。此后, 学者们发展了可适用于所有行业和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别。Machael Morris等根据企业的成长过程将商业模式划分为三个层次:规则层、特有层和基础层。每个层次都由六方面的要素组成。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 每个层次所充当的主要角色也不同:基础层代表着企业处于导入期, 特有层则在企业的成长期起主要作用, 规则层的完善标志着企业进入成熟期。商业模式具有生命周期, 包括规范期、强化巩固期、适应期、修正期和再造期, 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从基础层向特有层, 规则层演进[7]。我国学者黄培、陈俊芳将商业模式分为三个层面:内层 (核心动力层) , 中层 (业务组合层) , 外层 (实现模式) , 外层的实现模式包括资源模式、收入模式和运营模式[16]。从根本上讲, 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17], 曾楚宏等运用价值链理论总结出反映商业模式价值创造逻辑的三个衡量维度: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定位;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的竞争优势;企业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进而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并按照聚焦型商业模式、一体化型商业模式、协调型商业模式和核心型商业模式顺序进行演化[18]。原磊对国外9种比较著名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进行考察, 利用商业模式分类思路和商业模式分类效果建立一个二维坐标轴, 将这9种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在该坐标轴中进行定位, 说明这些商业模式分类采取的思路和存在的问题[19]。

Thomas等人对10 970家企业进行调查衡量商业模式的绩效, 利用了两个维度 (企业出售何种权力和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资产的性质) 构建了十六种商业模式。两个维度中, (1) 出售的权力种类包括创造者、分销商、店主和中间商。创造者是将购买原材料将其转化为产品出售给购买者;分销商是购买产品并将其转售给他人;店主出售的是使用权;中间商则是对潜在的购买者和出售者进行匹配, 从而推进销售。 (2) 资产的性质包括金融资本、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创业者创造和出售金融资本, 通常是创造和出售企业, 如“孵化器”企业;发明者创造出售无形资产, 一些技术企业是用这种方法获利的, 如一些实验室, 但是那些出租无形资产使用权的不归为发明者, 而是知识所有者;金融资本所有者是让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现金, 这类模式有资金借贷和保险公司两类子模式;有形资产所有者是出售有形资产的使用权;承包人提供人员服务如咨询、教育、个人护理、快递等;金融经纪的代表是股票经纪人和保险经纪人;有形资产经纪如易趣, 21世纪这类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匹配, 猎头企业就属于这种类型。研究得出某些商业模式比另一些模式运营得更好, 更能获得高绩效和利润[11]。

四、零售商业模式研究

传统零售业正经受着各种挑战, 新兴业态的不断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传统零售业必须进行变革, 只有创新才能得到生存。那些使用旧的商业模式, 用旧的方式对待顾客的零售商将会失败, 那些发展了新的商业模式则会存活下来。同时, 生活方式的转变使消费者的需求更多、更广泛, 购物也从以往的疯狂血拼 (shop til you drop) 转向有选择的, 较为理性的购买 (drop shopping) [20]。传统零售业的商业模式理论认为商业口岸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有将商店建在靠近住宅区的地方或建在最好的大型购物中心当中才是第一位的商业模式。新型的商业模式则不同, 主要有定向超市、电子商务、24小时售货亭、品牌专卖、边玩边卖[9]。

在传统的砖头加水泥模式 (bricks-and-mortar) 中, 店主 (店员) 与顾客直接接触, 商品直接陈列在商店中, 顾客可看单个商品, 试用商品, 购买并可即刻带回家。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零售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网络零售商出现的初期, 传统零售商并没有将其作为自己的竞争者, 忽视了网络营销。而现在传统零售商不能再忽视在线销售的重要性和网上销售的迅速增长。当然, 单纯的网络零售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寻找新的方式吸引顾客和保持顾客的忠诚度。网上零售商和传统的零售商都试图通过扩展商业模式来获得新的渠道即“鼠标加水泥” (clicks-and-mortar) 弥补了传统模式和网络模式的不足, 顾客可到传统商店接触产品或请售货人员指导购物, 同时也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互联网浏览并搜索商品[21]。传统与虚拟并行模式在所有模式中失败率最低, 存活率最高[22]。成功的零售商不再将顾客能力视为威胁而是一种机会:他们将会跨越行业界线, 不是为了金融多样化而是为了更方便地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他们会打包产品和服务, 不是为了交叉销售而是为了解决顾客的问题让他们生活更便利;他们会发展新的经济动力不是为了创造更高的份额, 而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20]。

黄培, 陈俊芳将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两大类:成本主导型和价值主导型。超级市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都属于成本主导型商业模式, 这类商业模式的特点是依靠价格手段扩大销售收入, 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 从而实现利润。专卖店、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属于价值主导型, 这类商业模式的特点是依靠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扩大收入, 虽有控制成本的措施, 但不作为重点, 主要依靠收入的提高获得利润[16]。

篇4: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最早的时间已不可考,根据学者田祖海在2005年提出的观点,早在19世纪晚期就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1899年,美国钢铁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出版了一本名为《财富福音》的书,第一次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这一观点。在多年后的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正式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一理论的提出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一直到1953年,Bowen 出版了一本名为《商人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的书,企业社会责任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正式关注。近年来,对这一理念的争议越来越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CSR的涵义作出了阐述。

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以Friedman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十分重视“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企业行为中的作用。他曾在1973年说过:“一个公司执行官的责任是为股东赚尽可能多的钱,只要他在游戏规则内经营。当一个执行官决定以社会责任的理由而采取行动时,他是在骗取其他人的钱:以更低的红利的形式骗取股东的钱;以更低工资的形式骗取雇员的钱;或者以更高价格的形式骗取消费者的钱。一个公司执行官的责任是履行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如果他不能以良好的道德心做到这一点,那么他该辞职并找到另一种方式去做好事。”从一方面来看,单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尽可能地赚取利润,努力实现供求双方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义务,最大化的财务回报才是他们的唯一目标。

显然,有很多学者不这么认为。以Carroll为代表的经济学者们不完全赞同前人的这一最大利益理论。他认为:“CSR是整个社会希望企业履行义务的总和”。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器官,企业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持续运转,不能只专注于个体的最大利益,相对地要承担除去经济责任以外更多的社会责任。于是,在1991年和1996年,他提出了一个被学术界广泛接纳的四维模型理论,也被称为“金字塔”结构理论。他将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由低级到高级归纳为四个层面,包括:

1.经济责任。企业只有在维持自身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才会腾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其它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法律责任。法律是社会关于对与错的法规集成,若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比作游戏的话,那么法律就是游戏规则,若是企业触犯了游戏规则,那会受到来自管理员的严惩。因此,企业要保证一切行动都是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的。

3.伦理责任。伦理虽然不像法律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和惩罚措施,但是企业作为在社会上存在和发展的一份子,社会公众的影响必需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要符合社会主流伦理道德,才会被广大群众接受,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下去。

4.慈善责任。一家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为社会、为社区捐献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能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同时对社会也有正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寻找到一个普遍被接受而没有人有质疑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实非易事,与其相关的观念和态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科学家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而本文比较认同“利益相关者”这一观点。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法律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那么既然这样,企业为何要如此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呢?换句话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将这些观点进行简单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一类是被动承担的理论。详细说来,有以下几个:

①社会契约理论。Donaldson在1982年从社会契约传统方面考察了工商业与社会的关系。在洛克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他假设社会与工商业之间有隐含的社会契约的存在,而这一契约的存在,暗示着工商业对社会肩负有某些义务。因此,他与Dunfee提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整合的社会契约理论(ISCT)”。这个理论包括对所有理性契约人有要求的社会宏观契约,和大量地方社区成员的微观契约两方面。

②最大化股东价值理论。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企业的利润目标和其社会目标是冲突的、不可协调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其财务绩效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有些学者就提出:在某些条件下,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有助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花费一定的资源进行慈善和社会活动,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而或许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③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联合国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发表了一个命名为“Brutland Report”的报告。这一报告旨在寻求满足现在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尽管这个报告的初衷只包含环境的因素,但“可持续发展”这一论断的提出,给经济学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考加以整合,从而为长期发展目标做出均衡判断。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企业做出贡献,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④战略管理理论。Porter and Kramer在2002年采用Porter模型来考量竞争环境领域的投资。他们认为,企业投资于慈善活动可能是惟一一条改善一个企业竞争环境的方式,而且通常能比单个的捐赠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当公司的慈善活动更靠近公司的使命时,它们往往比其他类型的捐赠创造更大的财富。

nlc202309012031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谨慎、理性地进行选择,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具体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CSRO(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是指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取向。Schon曾提出,领导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企业的道德环境,而企业高管的社会取向又很有可能是由他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相关学者的调查下发现,高层管理者越是重视经济责任,就越会忽略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也就是说是成负相关的;而CSRO与企业绩效之间却没有关系。他们还发现,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会影响员工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基层员工不如高层员工那样重视经济责任,但不同组织层级的员工在法律等方面的态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似乎争议颇多。Mahon和Griffin在1997年统计了1992-1997年间的51篇论文,其中主张正相关有33篇,认为负相关的有19篇,无相关的有9篇。有人认为:企业财务绩效与其社会责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还有人认为,不合法的表现或不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而我国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晚,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供选择的样本量少,分析结果难免会带有片面性。并且,我国学者更多关注社会责任的披露,对其实际承担情况研究较少,难以说明问题。

(三)国家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尽管如今的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但是国家背景不同、文化的不同也呈现出很大差异。Pinkston等人对7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CEO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国家的CSR符合Carroll的金字塔模型,但对于四部分的重视程度各有差异。Ramsamy和Yeung在2009年对中国的公司(主要是上海和香港)进行检验,发现结构仍然成立,但各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同。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四)公司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公司特征包含了行业类型、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财务杠杆等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学者选取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证明这些公司特征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例如:Ernst和Whinney提出公司规模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接近型”和“行业敏感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反应也各有不同。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

什么是效应?效应就是:作用、结果、效果;功效、成效(《牛津现代英语双解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对“效应”一词作出了以下两个解释:①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如:热效应、光电效应、化学效应等。②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如:明星效应。结合效应的概念,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和带来的诸多效果即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思想理论的不断成熟发展,受不同经济思想的指导,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的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以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指导思想的效应研究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都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函数。Friedman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作如下叙述:“在自由经济中,企业有且仅有一个社会责任——只要它处在游戏规则中,也就是处在开放、自由和没有欺诈的竞争中,那就是要使用其资源并从事经营活动以增加利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增加了经营成本,则这些成本会以较低的边际利润由股东们承担,或是以高价转嫁给消费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行为。而曼尼认为,大公司管理者之所以支持企业社会责任,是因为他们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商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改善经济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

尽管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但他们也意识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改善企业发展的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而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即:拥有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的。

(二)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效应研究

何为企业竞争力?即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培育自身能力和资源,获取外部可利用资源,并加以综合使用,不仅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即是企业拥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产生赢利和得到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是还能够使企业形成并维持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竞争力理论”则是针对现实中企业间存在绩效差异以及产生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讨中发展起来的。

Michel Ogrizek认为“那些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策略制度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市场优势,还可以取得竞争优势。”随着公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责任投资的增加,更多的人接受“只有那些短期经济目标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平衡的企业才能成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这一认识。另有学者 Ospel也早已研究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关注社会责任,其股票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世界经济论坛宣言,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沃利克(Henry C.Wallich,2003)也分析到,“现代公司追求的是持续生存,更关注长期的利益”。

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考虑社会责任则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基于“与利益相关者观”的效应研究

利益相关者,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对其下了最早的定义:“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到目前为止,可以查到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将近30种。Subroto (2003)列出的企业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商业伙伴(供应商和竞争者)、社区、环境、员工、顾客、股东等。Clarkson (199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供应商等)需求的能力。世界银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有关者的价值观、关系、遵纪守法以及尊重社区、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利益相关者观”认为管理者应该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强调以多重价值最大化,而不单单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应,Dacin和Brown (1997)研究得出:“较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企业价值,而且企业价值影响企业产品的价值。”Auger等人(2003)调查得出消费者愿意为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生产的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Mathews和Crawford (2001)在对消费者所进行的访谈和调查中得出“消费者更加关心公平和忠诚的价格而不是最低价”。基于“相关利益者观”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的实践更为丰富,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四、结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和现实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中西方学者的极大关注,提出了众多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整个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也逐渐成熟完整。但是,大多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相关的理论数据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化。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篇5: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 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篇6: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前言

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中,一直将内功心法列为上乘,视拳脚功夫为皮毛,素有内功杀人于无形、摄敌于千里之说。试观各绝世武功,不论是九阳神功还是九阴真经,不管是葵花宝典还是如来神掌,无不注重提升内力,研习心法,可见这内功的重要性。以上或许是作家们的杜撰,但就现今的各路武术,也都尊崇着一定的理念原理,并将其融入拳脚套路中去,使得功夫拥有灵魂,不至于死板乏力。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推崇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因此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无不带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特点。

功夫如此,企业亦如此,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如何庞大,赢利如何丰厚,支配其运转的还是企业的文化。这里我说说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企业、企业的分支或者一个团队内部共有的价值观、标志、信念和行为规范。这是一个非物质的、精神层面、意识层面的范畴,因此并不容易去建立、完善和把握。正是如此,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是难能可贵的,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各国企业文化综述

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很多,大体可以归纳为民族特性、企业家理念、员工认同等方面,而这些因素无不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一个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不同,那么它的企业文化亦有不同。接下来我将按国家划分描述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美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创立于1914年的IBM,一直贯彻着他们的“沃森哲学”即:

1、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正是老托马斯·沃森的这几条行为准则,促成了今天IBM年收入逾千亿美元,雇员近40万的庞大商业帝国。

微软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企业文化:

1、汇聚优秀专才,注重才尽其用;

2、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待留住员工;

3、聘用人才方针,须符微软精神;

4、管理方式:长期性的承诺和支持;使命和大方向的启发;自由、真诚、平等;雇用最有才华的人。同时微软还根据自身行业特性形成了独特的理念,例如尊重失败,释放信息,不需要再开一次会,工作任意小时,建立电子邮件系统,无等级的安排。

作为世界排名500强第一位的沃尔玛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的企业文化,其框架为:

1、信仰、法则与理念

沃尔玛追求“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等理念,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总结了“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忠诚你的事业;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2、原则、规范与行动

沃尔玛有一套十分健全的企业文化制度,保证了“口号与行动一致性”。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日落”原则、“比满意更满意”、“十步服务”、“薄利多销”等原则。

3、激励、沟通与氛围。

总的来说,美国的企业文化强调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为员工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发掘他们的潜力;同时关注客户利益,力求达到双赢。

二、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早在1937年他就提出了“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不断进取、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企业精神,它们至今仍然是指导松下电器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价值体系。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哲学是“事业在于人”,“丰田纲领”还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等等。丰田公司正是靠这种企业文化形成比较和谐的劳资关系,吸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创造出先进的管理方法———丰田工作方式,从而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成为日本第一大企业。

“人要有创造性,决不摹仿别人;要有世界性,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增强相互的理解。”这是著名的“本田精神”。

从整体上看,日本企业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促进团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同时日本企业注重家国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以社为家、国家至上,重视创新与借鉴学习。

三、德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德国企业文化的最突出特点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务实的员工培训,牢固的质量意识,优质的服务。

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使它立于小败之地;凯乐玛公司提出:“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戴姆勒克莱斯勒一条很有气魄的广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一万美金。”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应了德国企业的文化。

大众汽车公司在经营当中尤为强调服务:首先,大众汽车公司服务客户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以好的质量来体现好的服务;其次,注重在营销中,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获得顾客的信赖,让顾客放心;第三是服务的快捷。

这些无不与德国文化密切相关,即相互尊重但不亲密、重视私人空间、严谨、创新。

我国企业文化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开展,我国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能够跨入国际大公司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无疑为之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以及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带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小事”、“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新”。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并追求“敬业报国”的信念。海尔模式已被写入哈佛大学MBA课程,成为中国型企业文化的典范。

房地产巨头——万科始终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始终将人才引进和培养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不惜成本建设人才培训机制,良好的人才储备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

雅戈尔是我国知名的服装企业,他们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亲人”的亲和文化,这就是增加员工归属感的最好写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以顾客为本,以服务社会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良好声誉,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海信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其企业文化是“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海信集团建立了完整的激励机制、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要求人人遵守。同时海信的企业文化倡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怀,有浓厚的人情味,让很多员工对海信都不忍割舍从而放弃高报酬的其他工作机会。海信将标准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员工人人争先,在把握创新和质量两个关口后,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这些优秀企业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的文化可大致归纳为:重视人才,以人为本;保证质量,追求创新;尊重员工,赏罚分明。

然后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似乎只是一个口号,每一个企业都在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然后这些文化要么只是空乏之谈毫无实施意义,要么就是抄袭一气没有创新。因

此我们会失望地看到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一个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要知道企业竞争分为四个层次:产品竞争、营销竞争、战略竞争和文化竞争。企业产品竞争的成功是一种短期成功,营销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期成功,战略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长期成功,只有文化竞争的成功才是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

因此企业若希望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有自己独特而有力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IBM的企业文化》

2、《奔驰的企业文化》

3、《德国企业文化的四大特色》

4、《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5、《微软的企业文化》

6、《沃尔玛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启示》

7、《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上一篇:电机绕线实习报告下一篇:简单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