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就业申请书

2024-04-25

调整就业申请书(共8篇)

篇1:调整就业申请书

调整就业观 就业天地宽

朱元富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有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同学,一方面要充分准备、积极应考,努力考出好成绩。另一方面,在考试结束后,应马上转入第二手准备,即寻求就业岗位,为万一没被录取找新的出路,力争自食其力,努力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二、先就业后择业

家境好的同学可以先择业再就业,但建议更多的同学能够先就业再择业,因为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待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市场挑战越来越严峻。

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客观确定就业目标

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择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四、分析信息、有的放矢

应多方收集就业招聘信息(详见群共享中《外语系毕业生就业和考研指南》),并对信息做认真分析,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就业目标的信息,并前往应聘。

五、适时调整心态,勇于挑战挫折

应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要着眼现实,不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求职绝非易事,不一定一次就成功,要不怕挫折,不消极退缩,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越战越勇。

六、认真撰写履历表,精心设计自荐书

认真撰写一份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信息(包括求职意向、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实践兼职创业等工作经历、奖励情况、外语及计算机水平、兴趣特长)的履历,并将其纳入精心设计的自荐书。

七、把握时机、主动出击

每年的3-5月份是全国各用人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多数招聘会也在这期间举行,切莫错失良机。要积极前往招聘,不可坐地等花开。出击有好位、坐等失良机。

预祝同学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篇2:调整就业申请书

大学生就业心态要调整

。下面四点建议供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借鉴。

一、先端“泥瓦盆”,再捧“金饭碗”。求职首先要理智地判断自身的价值,降低择业标准,先端“泥瓦盆”,解决离校后自身的生计问题,以便找到立足之地,积累较丰富的就业经验之后,再考虑去捧“金饭碗”,另谋高就,

二、先进“加油站”,再上“高速路”。把所从事的前一份或几份工作当成“加油站”,从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建立人际关系网,待“油”加足了,便可直驶“高速路”,谋求更理想的职业,实现价值。

三、先做“小保姆”,再当“大管家”。树立从基层的一颗螺丝钉做起的理念,掌握最基础的技能,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小保姆”到“大管家”便是质的飞跃。

篇3: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整

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同时强调,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国家建立健全了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体系, 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要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 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这就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高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 有社会的需求, 就业时再摆好心态,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可以在就业时争得先机。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好基础, 练好基本功

要想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 不打“无准备之杖”。学生以学习为本, 因此, 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这样在就业时才能有自信, 胸有成竹, 掌握主动权,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公司在招聘人才时既要考察求职者的专业知识, 还要注重能力和人品。因此, 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人,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平时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学校活动, 同时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掌握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如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使自己成为适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二、认真剖析, 准确定位

找工作前, 首先要认真的自我分析一下, 比如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达到了何种水平, 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和别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点, 有哪些不足之处?自己还有哪些潜能可以被挖掘?剖析完后进行总结, 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一列举, 优点将形成自己的优势, 这就是自己在就业时脱颖而出的法宝, 列举的缺点能弥补的及时弥补, 同时在就业时尽量避免。

在跟学生聊天时发现一个问题, 学生不去考虑自身能力, 一味地去找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工作。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因为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频繁跳槽。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很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在就业时首先要避免盲目自信, 眼高手低。有些学生自恃基础好, 能力强, 找工作时挑三拣四, 嫌单位大材小用, 埋没自己的才能, 没有伯乐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 挑来挑去眼都花了, 还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 在面试时也容易曝露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殊不知, 考官往往很反感这种面试心态。面试的结果往往是心仪的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具备, 有意向的单位自己有不愿去。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优势估计过高, 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从而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觉。最终导致情绪低落, 心态不稳, 求职道路坎坷不平, 弄得自己也是心力交瘁。当然, 在求职时也不能过分自卑, 信心不足。很多原因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 学习成绩不理想、性格特点、生活环境、求职道路上屡屡碰壁等。过分的不自信会导致自己的能力、才华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出来, 使很多就业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此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也要学会肯定自己, 分析自己的优势, 正视自身价值, 克服自卑心理, 同时了解一些面试技巧, 努力建立起积极的就业态度。

三、先就业后择业, 正确对待薪酬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 如工资与待遇、专业、个人价值实现、地域、人文环境等, 其中工资与待遇是大多数毕业生首先关注的因素。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得到一份高薪工作,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也是如此, 这无可厚非, 毕竟这是每个毕业生的现实要求, 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 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就业时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比如, 企业的发展前景、自己在企业里的发展空间等, 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高薪, 适当降低标准, 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几年, 不论是大学生还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就业压力都越来越大, 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毕业生要争取先就业, 薪酬待遇要考虑, 但不能作为就业的唯一标准, 否则将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因此, 在求职时应理智地对待工资与待遇, 首先保证就业, 摆脱“啃老”, 等自己有了“本钱”之后, 才有为追求工资待遇增加 “筹码”。

四、踏实工作, 切勿盲目频繁跳槽

通过与毕业的学生交谈了解到, 很多毕业生到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辞职不干了, 辞职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待遇低、工作枯燥乏味、专业知识用不上、工作脏累等, 当然也有盲目跟风的。殊不知, 每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从刚进单位的新鲜感到由于工作与自己预想的存在差别而导致的心烦气躁, 再到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 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能坚持, 频繁跳槽, 屡次加入求职大军中, 跳来跳去, 往往最后还是觉得最初的山头最高。因此,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 尽量找到工作的满足感, 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件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所带的几届毕业生中, 频繁跳槽的也很多, 但是只要能在单位坚持下来的, 发展都不错。其中就有一些学生因工作突出, 在单位很快得到提拔。是他们工作能力强吗?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我认为还以后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坚持。

要调整好就业心态, 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提供帮助。学校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课, 对目前的就业形式、就业技巧、就业心态等方面进行指导, 同时带学生对企业参观,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作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就业前紧张焦虑、浮躁不安等情绪,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只要摆好心态, 就可以在就业时争得先机。要调整好就业心态,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打好基础, 练好基本功; (2) 认真剖析, 准确定位; (3) 先就业后择业, 正确对待薪酬; (4) 踏实工作, 切勿盲目频繁跳槽。

篇4:解决就业需调整教育思路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600万,达611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为699万。自2001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大都在70%以上,但2008年、2009年低于70%。到2012年,有些地方提出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70%以上的目标。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加不容乐观。今年2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500家用人单位计划招聘岗位数比去年降低15%。因此,前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当环卫工、研究生当城管等“大材小用”的现象,未来估计会越来越普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是中国特有现象,甚至不是中国以前就有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生以前是包分配的,就业率百分之百。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看到不少国外“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报道。那时候以为这种事情离中国挺远,没想到,外国发生的事情、面对的难题,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很快也在中国出现了。近年来,美国大学生的“就业不足率”在40%以上;希腊、西班牙青年失业率达60%,当然,其中未必都是大学毕业生。韩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约40%,与日本差不多。青年失业也是欧洲各国共同的问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发表文章称:“这是失业的一代”。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失业青年人数为2.9亿。德国、法国最近推出“青年就业计划”,德国宣称要打一场“青年就业保卫战”。虽然“青年就业”未必等于大学生就业,但因为欧美国家大学生占青年的比例较高,因而其中失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欧美国家重视青年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关键涉及到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从中东的“茉莉花革命”到欧洲的骚乱,都与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关。2010年突尼斯发生骚乱进而引发街头革命,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个小贩引发的革命”。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那位小贩的确就是失业的大学生。英国前几年发生的骚乱,瑞典最近发生的骚乱,都与青年失业有关。所以,包括欧美在内的各国注重解决青年失业问题,首要因素是为了社会安定。如果我们同时观察另一现象,对此就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欧美国家面临的另一个社会问题是劳动力不足,需要大量移民。但是,欧美国家又不愿给移民正式身份,因为一旦给他们正式的国民待遇,这些人又不愿工作了。所以,欧美国家只好一面清理非法移民,一面维持大量的非法移民秘密打工。与此同时,本国还有大量青年失业,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可见这些国家的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出了严重的问题。

欧美国家面临的难题,如今一定程度上也在中国出现了。与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比,中国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中国近5年来劳动力数量减少了3300万,与此同时,行业岗位增加了3000万。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供应量还将减少2000万,到2020年再减少2200万。近几年来,国内企业想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就业,但是,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很难用提高工资来解决。按理说,在劳动力数量减少,企业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青年就业应该不成为问题。然而,偏偏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中国与欧美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原因各有不同,但本质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出问题了。

据报道,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为75%,也就是说今年全国高校还将录取近690万大学生。2008年,全国报考高校的人数达到最高峰,为1050万,此后不断下降。这一下降与人口政策、人口结构有关。对于一些非重点、非著名高校来说,考生数量下降对它们造成了生存的威胁。这一现象使我们看到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拼命想扩招以维持大学的生存;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难以保证就业,而社会上又缺乏劳动力。这些汇总在一起,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大学培养了很多无用的人才。

有人说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不能等同于普通劳动力,这不是没道理,很多人考大学就是为了摆脱“劳动力”的命运。然而,纯粹从收入来说,“劳动力”的收入未必比大学毕业生低。“文革”期间上海的技术工人月工资有的过百元,比很多干部要高。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某些熟练工月工资已经上万。2011年浙江在线报道,杭州的快递员月收入过万元的不在少数,有些快递员年薪达30万元。报道还说他们的工作强度不大,每天工作时间不满8小时。这些热门工种的工资都高过大学毕业生一般的工资。至于很多私企老板根本没上过大学,就不用多说了。但是,很多人考大学是为了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人上人”,因此,单从收入作比较,未必能解释争考大学的原因。虽有少数大学生、研究生去做“档次”较低的工作,但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希望从事更体面、更有前途的工作。他们不愿放弃高高在上的自我期许,实事求是地去找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短缺并存,问题出在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因此,一个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应有计划。然而,西方制度在两个方面导致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日益走样。一是教育商业化,教育成为赚钱的手段,就业与教育的关系就变得畸形。教育之所以能够大赚其钱,关键还在于诱发人们受教育后能做人上人的心理。以美国教育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律师是做“人上人”的上选,大批青年涌入这个行业。90年代后,MBA之类成为热门,进入21世纪,金融行业又趋之若鹜。造成美国工程师人才日益缺乏,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出现年龄老化,人才青黄不接。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后,华尔街出现大批失业。因此,在美国的高端领域,无用人才泛滥与有用人才奇缺,两者同时并存。人们曾经以《范进中举》来批判中国古代教育弊病,事实上,西方现代的商业化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是重犯中国已经犯过的错误。而中国近几十年的教育则跟在西方后面重蹈覆辙。传媒领域是一个例子。本人以前从事电视行业时,国内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呈爆炸式增长,大都不堪任用。我当年录选新人,基本不考虑传媒专业毕业的。如今电视领域工作的年轻人以“电视民工”自嘲,这是事实。他们干活比快递员辛苦,收入不见得比快递员高。但他们所受大学教育的成本却比快递员高得多。

二是为了选票而许诺。给更多的年轻人承诺提供高等教育,有助于获得选票。为了选票,顾头不顾腚,公立大学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端岗位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于是造成大学毕业就业难。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家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潜规则”。公立教育原则上是免费的或收费较低的,私立教育收费较高。因此,有钱人的子弟大多进入私立教育。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在公立教育领域,西方往往宣扬所谓“快乐教育”的理念,本质上就是大学生爱学不学。很多傻乎乎的年轻人接受了这种观点,在大学教育期间尽“快乐”了,没学到什么真本事,就业当然也困难。这就是选票许诺导致给你一点甜头,但并不给你真本事的后果。当然,由于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开支困难,公立教育现在也很难再“快乐”下去了。中国虽然没有为选票而轻易许诺的现象,但所谓“快乐教育”在当今盲目扩张的大学教育中也同样出现。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把西方的一切都当成真理标准,跟着瞎学,然后抓瞎。

盲目畸形的大学教育有很多危害。一方面导致社会资源极大浪费,有用的领域缺乏足够的有用人才,不太重要的领域却充斥没多大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的大好青春浪费在没用的教育里,度过大学教育,要么没学到什么知识,要么高不成低不就,跟废人差不多。此外,社会还面临大学毕业生失业所隐含的社会危机。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危机就是盲目畸形的大学教育造成的,或者说是教育制度不合理给社会带来的潜在危机。这一教育和整个社会的观念偏差及制度性缺陷所造成的社会潜在危机,在盲目崇拜西方的大氛围中,正传染到中国。

当年我在上海读大学时,特别喜欢徐家汇附近的一种葱油饼。后来离开上海,偶尔回上海,还会抽空到那里去寻找这种美食。十多年前,做葱油饼生意的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看着他们很辛苦,我问:为什么不带徒弟?老夫妇说,年轻人宁愿呆在家里无事可干,也不想学这门手艺。这些年再去上海,这种极具特色、当年被评为徐汇区特色小吃之一的葱油饼已经找不到了。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就业岗位没人继承,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今教育偏向导致的不合理。前不久去浙江,在一个传统丝织品工厂参观,发现在那里实际操作的都是中老年妇女,年轻人要么做销售,要么做导游,要么做管理。我问年轻人会操作吗?她们大都摇头,但年轻人说起来都是一套套的,反而显得那些实际操作的中老年妇女笨嘴拙舌。这种现象也是近年来社会舆论普遍以“财富英雄”为榜样,大学教育随之在白领方向上推波助澜的结果。我们过去以劳动为荣,如今,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以摆脱劳动、坐办公室为理想。

篇5: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

姜苏容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显得较往年困难了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既与宏观因素,诸如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也与微观因素,诸如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尤其是就业心态等因素息息相关。从学校步入社会,无疑是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转折的顺利与否,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许多大学生抱着充分挖掘自身价值、竭力回报社会养育的心态在诸多岗位勤奋踏实地工作着;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到一些挫折,产生了不少的迷茫与困惑。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们能及时有效地对自身的就业心态作一适当调整,扭转不同程度上的角色错位,以较好地适应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笔者就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A某:曾为学生会干部,校多项活动的优胜者。工作后,工作能力较强,但工作热情不够。

B某:校学生会干部。在校期间,学习、工作均有特色。工作后,因人际关系及工作实绩问题,几易其职。

C某:校学生会干部、班长。在校三年三获一等奖学金。工作后,因小节问题易职。

D某:普通同学。在校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驾驶、电脑操作等技能,但在实习期间遵章守纪欠佳。

大学生就业初期为何会出现诸多波折?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自我标准下降。身为在校学生,基本都明了应以校规

校纪为准绳。一些学生干部的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业后,原来的闪耀之星淹没在单位同志的人海中,一时失去了闪光的舞台,于是对自己的标准开始下降,既而将自己变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普通一员。而普通学生失去了校规校纪的制约,又不熟悉厂规厂纪,在遵纪方面似乎出现一个纪律的空白地带,自我标准亦有下降。

其二,从众心理作祟。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样样走在前。就业后工作意志不坚,开始产生从众心理。普通同学告别了大学生这个熟悉角色,走上了“劳动者”这个陌生的岗位,角色体验的转变需要有一个新的标准来参照。然而,单位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一些学生则倾向于学习那些“鱼”而非“龙”的工作人员。见到有些同事懒惰些,那我也偷偷懒;一些该份内做的事勉强为之;一些可以附加做的溜之大吉;一些不须做的更是置之不理。今天学张三的迟到,明天仿李四的早退,后日效王五的旷工,天长日久,将自己变成一个上班不准时到,到班不抢着干,下班早早溜之的不符合企业行为规范所要求的劳动者。

其三,呆板的人际关系。大多数大学生经常以人才自居,傲骨和傲气同在。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恃才傲物,必然会孤立一批人、得罪一批人、打击一批人。缺乏宽泛的群众基础与密切的领导联系,如此,人际关系陷入僵局。今天叫你不应,明日喊他不睬,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及自身发展。

其四,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就业后,许多同学将“大学生”三字忘却,飘飘然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一员,样样求民主,喊平等。车间班组的地面懒得一扫,污秽没篓的纸屑懒的一倒、脏水四溢的面盆懒得一泼,至于办公室内烟缸中的烟灰、同事杯中的茶水,更是懒得去管,缺少谦逊的品质、学徒的作风。工作上的疑难问题,或想当然处理,或滥竽充数,偷梁换柱,缺乏不耻下问的精神。

其五,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业后,学生知晓了单位的某些实

际情况,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态。而具有后者心态的大学生总希望另找高明。相对而言,学生干部较普通同学更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但这些,也容易成为迷惑他们的障眼。由于自视甚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爷不留,自有留爷处。许多同学缺乏埋头苦干,扎根单位的思想。多看到单位的短处:工资不高、路途太远、强度太大、专业不对口、无休息日等,而看不到人权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其次才是发展权、爱教育权等。所以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要跑的现象。

其六,害人的不拘小节。成为单位一员后,一些大学生自由散漫的本性渐渐暴露无遗。单位有电话的,不分公私,1234567890,乱揿一气,与亲朋好友,一顿神聊;单位有便车的,今天请你运个货,明日托他载个人,只图自己方便;单位提供食宿的,饱了自己还不算,拖朋带友,狂飚暴食。甚至有的众目睽睽之下,剔个牙、扣个鼻、挖个耳、抓个痒、丑态百出。其结果只能是既毁了自我形象,又断了锦绣前程。

以上种种,主要是角色的错位问题,或者说是就业心态未来得及及时调整。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经常关心大学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各种苗头,适时教育处理,防患于未燃,将错误消灭在摇篮之中。

第一,加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一条,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不可否认,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对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跳槽”成为近年来非常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再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似乎显得有些过时。但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爱一行、干一行”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但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也只有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所以在工作中,强调

“在岗一天,爱岗一天”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强化主人翁观念教育。单位离不开个人,个人也依赖单位。奉献社会最基本的就是奉献单位。奉献有两个层次:一是为谋生而劳动,要捧好这一碗饭,就必须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奉献社会还指一心为社会作贡献,在这一层次上的人就是绝巧弃利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所以在就业中,要多看光明面,多关注先进的人,应排除上下左右的不良干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具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的作风;有了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地为单位、为社会工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作出成绩;生活,也一定会为你捧出美酒琼浆。

第二,注重人际关系教育。应向大学生讲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注意工作作风,注重个人小节。上班强调早出晚归,乐于加班、奉献。自己的物品应摆放整齐。平时多添一杯茶、多泼一盆水、多清一缸灰、多倾一篓屑。与同事相处,应随和主动,不应恃才傲物。既不要踌蹒满志,锋芒毕露,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三下四。注意与领导、与同仁保持平等的关系,忌搞小圈子,忌背后议论他人。要学会宽恕、容人、尊重人、与人为善。

第三,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高校大学生源中农村学生仍占较大比重。想当然地,他们应具有较好的吃苦耐牢的精神。其实不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农村娃向城市在读生过渡的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牢等传统道德也随之循迹。而城区学生在这方面更令人堪忧。多数企业反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高校应通过开展以军事训练、劳动日、“青年志愿者”、勤工俭学等为载体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抗风浪、耐苦寒的教育。对学生干部、建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则更应明确要求,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提高个人道德涵养。人个道德涵养的提高不外乎两个途径:第一,注重理论学习,第二,注重实践提高。前者可供学习的书籍极多,如李聃的《道德经》,《尚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洪应明的《菜根谈》等,加强宽恕、爱人、谦逊、慎独、夙夜在公等方面品质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的归宿,注意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美与丑等方面的关系,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六,以身作则,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上工作的种种,皆需要高校辅导员实施教育。“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具有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公私分明、谦逊善良等素养,如此方能使教育收有成效。在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及时反省自身存在的若干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教学相长”,师与生本来就是一对可以相互转换的概念。

篇6:调整就业申请书

根据甬政发 [ ] 112号和甬人社发 [2017 ] 182号文件规定,从1月1日开始,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相应条件进行调整。原这两项社保补贴覆盖范围为失业登记六个月以上的女40至50周岁、男50至60周岁人员,新的政策调整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按现有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即女45周岁、男55周岁以上的人员才可享受。

在12月底前办理灵活就业登记并符合申报补贴条件的人员,仍按照“老人老办法”享受相应补贴政策。

温馨提示:居民户口(男1966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女1976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的)如单位没在交社保的,是自由职业交养老保险的,需在206月30日前做出失业证,方可在半年后(即年12月1日――20日)做灵活就业证。若超过2016年6月30日的居民户口来做失业证,从201月1日起,新的政策调整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按现有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即女45周岁、男55周岁以上的人员才可以做灵活就业证,才可以享受补贴。

北仑区联系电话:86784035

小港街道联系电话:86785667

篇7:调整就业申请书

陷阱一:落脚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担负着如何找到工作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档案存放、户口迁移等具体问题,因此在多重压力下产生了“落脚心理”。

表面上看,这种心理使学生降低了就业姿态,但其中隐含着两种风险:一是减少了认真寻找工作的动力,易丧失更合适的工作机会;二是过于重视“进入”用人单位,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造成用人单位的疑虑,并增加适应工作的困难。其实,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那些懂得自己价值的毕业生。如果毕业生抱着“只要你让我进来,做什么都可以”的心态,单位多半是不乐意接受的。即便单位给怀有“落脚心理”的学生提供了职位,也不会提供良好的薪水待遇以及进修机会。

陷阱二:一步到位

一些大学毕业生期望第一份工作便能达到理想状态。从表面上看,这些毕业生非常重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选择,但由此带来了潜在问题:一是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挑剔,容易错过一些好机会;二是选择工作的标准过于严格,缺乏决策弹性,更易造成患得患失的心理。

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由于阅历、年龄的限制,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他们的挑剔往往缺乏客观依据,比较片面。比如一个学技术的学生只想从事管理工作,于是他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彻底迷失了自己。其实,稍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用人单位通常会提拔有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的人承担管理职责,很少给毕业生提供管理岗位,

所以,大学毕业生除了应多向有职场经验的人请教外,还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既不要过于浮躁,也不可固执己见。

陷阱三:追求名气

希望工作单位有名气及影响力是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求职心理。无疑,名气大、有影响力的单位有更健全的工作与人才培养机制,个人发展空间比较大,毕业生心向往之乃人之常情。但问题是:一些毕业生只瞄准这种定位并不切实,要么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要么出现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任何单位都希望求职者能更多地从能否胜任该单位工作、认同单位文化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冲着名气和待遇而来。名气大、有影响力的单位往往会经过好几轮的筛选,对毕业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毕业生求职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认准这类单位,激烈的竞争只会让他们尝到失败的苦果。

陷阱四:增长见识

在工作中增长见识是大学毕业生较为普遍的期待,这种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但同时也存在着两大风险:一是此种心理会导致毕业生更多强调获得而不是给予,从而使用人单位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二是过于看重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而忽视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

非常优秀的毕业生小满在面试时告诉聘任方,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另一家单位的原因是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少了,不足以增长见识。结果该单位未选择他,聘任方认为像小满这样目的性很强的求职者在增长了一定的见识后会很容易跳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其实在工作中更需重视的是提高素质――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等等。这些才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更为核心的内容。

篇8:调整就业申请书

会议指出在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上升的同时,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需尽快建立和完善;三是针对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机制仍不健全;四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五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 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 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 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 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笔者于2005年1月有幸参加了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香港实习, 对于香港高校就业工作有颇多感受。现着重结合香港科技大学的就业工作做一介绍, 希望对我们的高校就业工作有所借鉴。

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于1991年, 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大学, 并非传统意义上所谓名校即历史悠久综合性大学。但其自成立以来, 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

一、香港科技大学就业工作的整体架构

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辅导及就业服务工作属于学生事务处 (SAO) , 学生事务处下设三个部门, 分别负责总务及学生活动、体育、康乐及运动设施、学生辅导和就业服务, 学生辅导和就业服务是学生事务处的重要内容。单就学生辅导和就业服务这部分工作而言, 又包括学生辅导、就业服务、就业教育、就业提升、网上通讯、训练研究以及行政事务等工作内容。

二、香港科技大学就业服务的理念和特色

(一) 八校联合就业网 (joint institution job informa-tion system)

八校联合就业信息网 (简称jijis) 是一个由香港政府出资270万港币, 香港八所高校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教育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联合筹办且日常共同甄别就业信息, 中心服务点设在香港科技大学, 由该大学负责网络平台的日常软硬件维护与保养, 专门为高校毕业生、雇主和就业指导相关机构而建立的免费网上就业信息交互平台, 雇主与毕业生可以通过该网站获取所需服务。帮助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各类情况, 获取雇主信息, 招聘工作类型, 企业宣讲会内容, 就业辅导信息, 可在线投递简历, 参与就业论坛, 方便、快捷地找到企业招聘信息;帮助雇主可在线登记, 发布招聘信息, 在线查阅求职简历, 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招聘毕业生, 并能通过jijis数据库做到特殊要求, 如指定院校毕业生的筛选;帮助相关就业指导机构收集第一时间的毕业生相关信息, 节约了就业信息发布过程中的大量资源, 便于做出权威统计与分析报告, 同时利于雇主与学生数据填写及求职能力辅导的在线进行。近十年来, jijis已为超过30万的香港毕业生提供了服务, 逐渐成为香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首选途径, 总点击率近200万人次, 获得了全社会好评, 广大毕业生、雇主及就业指导机构对jijis的普遍评价:高效、方便、准确。

(二) 祖国职情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

面对世界经济转型及祖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 香港大学生需要更多学习机会, 充实自己, 以配合祖国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内地工商业机构面对无限商机的同时, 也要面对种种挑战。香港大学生可为香港及内地工商业效力, 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及知识上的贡献。特别是面对眼前的多种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有潜能参与和推动祖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更希望善用暑假, 到内地的工商业机构, 通过暑期实习工作及亲身体验, 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实习学生而言, 可以开拓视野, 通过亲身体验及观察, 了解内地的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各类型企业在内地的运作模式, 为毕业后为祖国发展效力做好准备;对提供实习机会的工商业机构而言, 使香港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 他们也把香港特有的国际视野带给公司的员工, 使内地员工更了解香港的行事风格。推行祖国职情计划以来, 参加实习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系年级, 弹性配合提供实习的工商业机构个别不同的需要;另外, 参加实习的大学生在实习工商业机构员工宿舍居住, 可切身体验内地生活, 更可同时增强与内地员工的沟通和认识。

(三) 卓贤汇与卓贤行

创造机会让香港大学生与社会各行业的领导接触, 面对面交流, 分享生活及工作经验, 探讨人生与就业哲学。所谓卓贤汇是给香港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教育节目。每周四一次, 在校园内的南北小厨, 每次为300人左右, 每桌学生8至9人, 宾客23人, 晚上7时茶餐, 7时半入席, 中菜中吃, 围桌畅谈。通过这一活动的参与, 学生的人生视野更广阔, 社交技巧更熟悉, 领导才能更突出, 就业路向更清晰。为进一步巩固卓贤汇的积极成果, 在卓贤汇的基础, 推出一年制的师友计划——贤行。即由一位有经验的导师带领学生, 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引及协助学生在教育、社交及个人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鼓励学生主动约见导师, 用电子邮件、书信或问候卡与导师联系和分享, 从导师身上学习不同种类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通过一年的相处和沟通, 协助学生建立信心, 挖掘潜力和拓展能力。最显而易见的益处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有机会和社会各界人士接触, 在面临企业面试时, 不会出现过于紧张导致发挥失常的情况。类似地, 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传统的就业项目“选毕业生”即推荐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学校坚持企业在就业中起积极作用的同时, 在新生入学的面试中, 也邀请部分企业工作人员, 以他们的视角筛选将来易于就业的学生入学。整体香港高校教育还是比较类似于精英化教育。

(四) 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 采用网上测试、网上调查、网上课堂的方式, 突破了传统的就业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举行常规的就业招聘会 (形式类似于上海高校的企业宣讲会) 或一些有关的就业讲座时, 把它制作成video的形式, 放置于网页上供学生自由点播, 从而扩大影响面, 使得网络资源使用最大化。此外开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诸如面试、情绪商数、迈向成功学习等, 介绍一些相关技巧之后, 给学生模拟、实践的机会。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毕业后不继续深造, 直接就业的人数也相应增加, 因此香港科技大学SAO的就业服务延伸到研究生, 考虑到他们担任着本科生助教及导师工作, 单独对研究生进行培训或把相关就业内容以电子形式出版, 发电邮给研究生。

(五) 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专业的就业辅导中心直接面对学生咨询, 辅导员需要具备心理学或社会工作经历和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的就业辅导与心理咨询合并在一个部门, 一方面可以精简人员, 另一方面, 追根究底, 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更好的就业, 两者应是统一的整体。例如, 由于父母的就业期望与自己的意愿不协调, 就业不明朗, 产生迷茫, 此时就需要心理咨询就业辅导中心。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学业困难与人际关系困扰两个方面, 都属于补救型心理咨询, 帮助学生走出学业与人际关系的困境, 顺利毕业。此外, 还有成长型的心理咨询。提供的成长辅导为就业教育部分, 在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 卓贤汇就是绝佳的例子。每年的10月份, 为培养学生的信心、胆量、互助精神, 组织全人之旅, 让学生在训练有素的导师指导下, 进行跳海与攀岩活动。对有志自主创业的学生, 成立顾问团协助。邀请各行业校友参与就业教育, 聘为荣誉就业导师, 学生可通过就业辅导中心网页上Caremail版块, 电邮询问各阶段面试的注意事项, 由SAO (Student affairs office) 负责整理, 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与辅导员预约咨询时间或参加指导活动的席位, 可以通过面谈、电邮、公开答复的方式进行交流。

(六) 就业工作与全人教育理念

所谓全人教育, 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协助同学开拓包括情绪 (Emotional) 、社交 (Social) 、职业 (Occupational) 、智能 (Intellectual) 、体力 (Physical) 、和心灵 (Spiritual) 等领域的能力, 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 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是其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并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作为学生的全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学生事务处各个部门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达到“全人发展、身心康泰”或“个人成长、全人发展”的目的。

就业辅导同样如此, 在卓贤汇和卓贤行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就业市场方面的信息, 而且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企业界精英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人生经验, 达到人生事业更广阔、社交技巧更熟练、领导才能更突出、就业路向更清晰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 就业服务工作服务于学生事务处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 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启示与借鉴

(一) 增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系统化

“就业辅导”应成为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中重要的公共课, 列入到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应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适用指导性, 从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方向规划、人格、就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就业心理准备及调适、求职技巧, 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分析研究、职业分类与匹配等多方面讲授;教学对象应覆盖所有学生, 并应根据不同学业阶段开设不同课程,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形式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效, 可采用授课、报告、讲座、讨论、辩论、测试、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 重视心理辅导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

进行具体的就业辅导、培训和心理辅导就业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检验, 也是机遇的把握, 往往有一些很细小、具体的因素会决定人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就业辅导中, 在重视对学生求职技能、技巧的具体指导和训练的同时, 重视心理辅导, 使毕业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境, 如何在求职中取得成功。针对学生在求职中出现的挫折心理、恐慌、焦虑心理等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惑, 调整好心态, 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职员角色的转变。

(三)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充分利用在校教职员工的社会关系网络, 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实习等一系列活动, 以达到锻炼、培养学生就业力的目的。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参与就业教育, 并提供最新市场信息, 可以效仿香港科技大学聘请校友担任荣誉就业导师, 为就业教育提供多种咨询服务和帮助的做法。

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提供信息反馈。同时, 各个学院与相关企业也保持固定联系, 拥有自己的用人单位网络, 如经济类学院与银行联系密切, 工科学院与相关工程部门建立密切联系。总之,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做好就业工作。

(四) 善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

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反馈系统,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毕业生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也是重要的就业信息资源。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为就业服务。通过互联网与毕业生建立就业跟踪信息反馈系统, 加强情感联络, 送去母校的关爱、鼓励, 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发展适应的情况、用人单位的需求等, 也可以定期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 对学校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提出建议, 使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需要之间形成一个链式开放系统。

摘要:据教育部统计,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香港科技大学就业工作的特色和经验, 提出内地高校可以借鉴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就业理念,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上一篇:疏影,疏影吴潜,疏影的意思,疏影赏析下一篇:带徒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