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

2024-05-05

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精选6篇)

篇1: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根据《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舟委办发[2014]42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人才安居工程包括免费赠送住房、购买人才限价房、实行购房补贴、提供周转住房、发放租房补贴等五种保障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新区各类人才住房需求。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市级(含新城管委会、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部省属在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注册地在市本级的企业。大学生村官参照全额事业单位享受相应的人才安居工程政策。部省属在舟高校人才住房保障办法另行商定。

第四条 享受《实施办法》规定的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申请人必须事先进行相应的人才认定。人才认定办法参照《舟山市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实施细则》(舟组[2013]10号)。《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八条中所指学历学位、职称以及人才荣誉等按以下标准界定:

(1)学历学位是指全日制教育期间获得的相应学历学位。留学人员须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职称是指经人事部门认可并发文公布的相应职称。

(3)人才荣誉、奖励等是指经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认可并发文公布的各类奖励、荣誉等。

(4)年薪以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为准。

第二章 住房保障申请

第五条 申请受理。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申请实行“一口受理”、“流转办理”,申请人只须向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流程进行流转办理。

第六条 人才安居工程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享受由人才个人提出,如实填写相应的申请表,经用人单位审核后报送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并附本细则中所规定的相应材料。

(2)受理审核。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受理后,分别送市人才办、市经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等部门进行审核。

(3)集体研究。定期召开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对经部门审核后的申请进行集体研究,确定可享受的人员名单及相应的政策。

(4)统一公示。经研究符合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将申请人姓名、人才层次及享受标准等内容,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在舟山市人才网和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时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

(5)兑现政策。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告知申请人所在单位,并及时办理兑现相应的人才安居工程政策。

第七条 申请时间规定。人才安居工程政策中的免费赠送住房、人才限价购房、申请购房补贴可实时申请受理,人才公共租赁房、租房补贴采用定期集中申请方式,一般每年二次,具体以市人才办公告为准。

第八条 工作年限界定。

(1)第(一)至

(九)类人才工作年限以市人才办出具的工作证明为准。如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作年限以正式入编当月开始起算;如在企业工作的,工作年限以正式入职并开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当月开始起算。

(2)第(十)、(十一)类企业人才,享受购房补贴时,须已在该企业服务1年以上,时间以出具的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为准。

第三章 免费赠送住房

第九条 享受对象。免费赠送住房对象仅指《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八条所列的第(一)类人才。

第十条 赠送方式。采用先住后赠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第(一)类人才,在舟山工作期间,由市住建局提供2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由其无偿使用,在舟山连续工作满8年后,所住住房作为奖励,无偿归其所有,并可办理完全产权。

第四章 人才限价房

第十一条 申购对象。人才限价房的申购对象为《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八条所列的第(二)至

(四)类人才,且本人及配偶须没有在舟山享受房改房、限价商品房、购房补贴等优惠购房政策。

第十二条 申购标准。享受限价购房的面积标准为120平方米,第(二)类人才申购价格为同期同类地段市场成交均价的50%,第(三)、(四)类人才申购价格为同期同类地段市场成交均价的60%,成交均价以市住建局委托专业机构评估为准。超过标准面积部分按市场价格交易。

第十三条 申购房源。人才限价房的房源仅限于市住建局提供的指定房源。

第十四条 申购材料。符合条件的人才申购人才限价房,应提供下列材料:

(1)市人才办出具的引进人才认定文件;

(2)《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人才限价房申购表》;

(3)申请人身份证(护照)及复印件、有效婚姻状况证明;

(4)企业人才须出具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证明。

第十五条 住房回购。对在舟山连续工作未满8年的人才,其所购买的人才限价房由市房管局(市公共住宅建设有限公司)按申购价格加利息(按回购时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回购,所需资金及相关税费由市人才专项经费列支。

第五章 购房补贴

第十六条 申请对象。购房补贴的申请对象为《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八条所列的第(二)至

(十一)类人才,且本人及配偶须没有在舟山享受房改房、限价商品房、购房补贴等优惠购房政策。第(十)、(十一)类企业人才,申请购房补贴时,须已在该企业服务1年以上。

第十七条 新购商品住房认定。

(1)新购商品住房区域应在舟山本岛范围内(含朱家尖、鲁家峙和长峙岛,下同)。

(2)新购商品住房包括房地产企业新开发的商品住房(现房、期房),以及市场上出售的二手房(不包括申请人购买本人及配偶双方父母持有的房产)。

(3)新购商品住房的时间以房屋所有权证时间为准。

(4)新购商品住房须是申请人本人完全产权或是夫妻双方共有产权。

第十八条 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人才申请购房补贴,应提供下列材料:

(1)市人才办或市人力社保局出具的人才认定文件;

(2)《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购房补贴申请表》;

(3)申请人身份证(护照)及复印件、有效婚姻状况证明;

(4)申请人及配偶双方父母户口本复印件;

(5)房屋所有权证及复印件,新购商品住房尚未交付的,还须提供购房合同;

(6)企业人才须出具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证明。

第十九条 产权管理。第(二)至

(九)类人才享受购房补贴购买的房屋入市交易的(改善性购房除外),在办理过户手续时,除提交存量房转移登记所需的材料外,满8年的还应提交市人才办出具的工作证明;未满8年的提交市人才办一次性收回购房补贴的缴款凭证。

人才享受购房补贴购买的预售商品住房,在尚未交付前,若需办理变更或退房手续的,需征得市人才办同意。

第六章 人才公共租赁房

第二十条 申请对象。人才公共租赁房的申请对象为《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八条所列第(二)至

(十一)类人才,且本人及配偶在舟山本岛范围无住房。企业人才的入住条件可适当放宽,具体由市经信委负责审核确定。

第二十一条

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人才申请人才公共租赁房,应提供下列材料:

(1)市人才办或市人力社保局出具的人才认定文件;

(2)《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人才公共租赁房申请表》;

(3)申请人身份证明(护照)及复印件、有效婚姻状况证明;

(4)企业人才须出具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证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配租。人才公共租赁房配租要向龙头骨干、特色优势型等企业倾斜,在每轮人才公共租赁房配租过程中,根据企业申请和人才公共租赁房供给情况,确定一定数量的人才公共租赁房,由市经信委按照企业规模、利税等实际,负责制定具体的配租方案,并确定租住对象名单报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

第二十三条 租住流程。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根据人才公共租赁房申请公告规定,研究确定每轮人才公共租赁房租住人才名单,并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出具《舟山市人才公共租赁房配租资格证》,由市住建局配租相应的人才公共租赁房,并与租住人才、所在单位签订三方租住协议。

第二十四条 租金标准。租金标准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共租赁房租金标准确定并予以公告。承租人应根据合同约定按时缴纳租金,无正当理由迟延缴纳租金满3个月的,市住建局或委托的运营单位可按租赁合同约定通报其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负责催缴。

第七章 租房补贴

第二十五条 补贴对象。租房补贴的对象仅指符合人才公共租赁房申请条件,但因房源不足未配租到人才公共租赁房的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才(不包括部省属在舟机关事业单位)。

第二十六条 补贴标准。租房补贴标准为公共租赁房租金的1-2倍,具体标准由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确定并公告。

第二十七条 申请方式。租房补贴作为人才公共租赁房供给不足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形式,与人才公共租赁房的申请一并进行,不再单独申请租房补贴。

第二十八条 申领方式。租房补贴采用先租后补的方式。租房补贴一般每年领取两次,由符合条件的人才向所在单位领取。所在单位在发放租房补贴前,应认真核查申领租房补贴人才的实际租住情况,对不符合条件或弄虚作假的,要及时停发租房补贴,并及时上报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汇总后报市人才办。

配租到人才公共租赁房的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如放弃配租资格,则不得享受租房补贴。

第八章 资金保障

第二十九条 资金保障。人才安居工程政策兑现资金由市人才专项经费列支。人才限价房、人才公共租赁房等政府产权资产产生的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安排人才所需的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和运营管理等相关支出。

第三十条 补助标准。用人单位根据《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兑现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党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的,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补助;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补贴资金由市财政补助50%。

第三十一条 补助方式。补助采用“房票”和“资金”相结合的方式。企业补助资金可在税前列支。

(1)人才申请购房补贴的,由所在单位凭本细则规定的材料向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申请相应额度的房票(主要适用于购买房地产企业新开发的商品住房)或购房补贴(主要适用于购买二手商品住房)。对于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应先由人才所在单位支付相应的购房补贴,再由市人才办凭各单位购房补贴支付凭证,发放房票或与各单位结算。第(十)、(十一)类企业人才还须提供服务满一年的证明。

(2)租房补贴的补助,一年集中补助两次,市人才办每年根据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汇总的各单位上报的租房补贴应发放总额(附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的租房协议书),按照规定比例一次性拨付给所在单位。

第九章 管理监督 第三十二条 产权限制。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对人才限价住房和享受政府购房补贴的第(二)至

(九)类人才的住房核准登记时,应在房屋登记簿和房屋所有权证的附记栏内注明“人才限价住房”或“补贴购房”字样。

第三十三条 加强动态管理。实行人才流失报告制度,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流失到市外的人才,要及时上报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备案。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底,由市住建局对人才公共租赁房的租住情况进行审核,市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根据人才认定权限分别对租房补贴享受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分工不定期进行抽查。如不符合规定的,则取消相应的资格,并不得再纳入人才安居工程保障范围。

(一)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住建局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有权解除租赁合同,收回承租的人才公共租赁住房:

1、采取隐瞒事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租人才公共租赁房的;

2、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实际居住的;

3、累计6个月以上未缴纳租金和其它相关费用的;

4、擅自将人才公共租赁房转租、出借给其他人员居住的;

5、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或装修现状的;

6、在人才公共租赁房中从事违法活动的;

7、不再符合规定的申请条件,未按时办理退出手续的;

8、存在违反人才公共租赁房使用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它行为的。

承租人违反前款所列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才办或市人力社保局取消其租房补贴享受资格,责成所在单位收回已享受的租房补贴:

1、签订虚假租房协议的;

2、将租住的房产转租给他人的;

3、其它不符合享受租房补贴条件的。

第三十四条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故意克扣购房补贴或补助不到位的单位,或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货币补贴或住房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除追回货币补贴或实物住房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人才在舟山本岛获得住房的,应当及时退回人才公共租赁房。确有需要,可最多再续租人才公共租赁房或享受租房补贴3个月。享受租房补贴和人才公共租赁房的合计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以两者实际享受时间之和为准。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享受本细则所规定的人才安居工程政策,均必须全职在舟山工作。

第三十七条 《实施办法》施行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由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另行商定。

第三十八条 《实施办法》规定之外的专门面向企业人才的住房保障办法由市经信委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由市委组织部商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等部门解释。

篇2: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河委发〔2016〕8号)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任务分工安排的通知》(河委办发电〔2017〕10号)“完善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精神,为加大人才安居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困难,持续改善人才居住条件,促进我市人才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措施

根据《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完善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精神,具体有4项任务内容:

(一)未来五年争取建设800 套左右人才公寓。(牵头单位:市住房保障办,共同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江东新区管委会、市高新区管委会)

1、具体措施。按照“规划建设一批、政府购买一批、在新出让商住用地中配建一批”的方式筹集房源。人才公寓的需求数量由市委组织部或市人社局结合人才住房需求确定,每年制定计划数,按“以需定建”筹集房源。

2、人才公寓地点分布。人才公寓重点分布在江东新区约200套(建设方式)、市高新区约300套(配建方式)、钓鱼

22、补贴标准。博士毕业生享受3000元/月,硕士毕业生享受1500元/月,不足标准的,按实享受;超过部分,按标准足额享受,贴息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3、资金来源。一是市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二是用人单位、上级有关补助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4、资金发放。经市人社局认定符合该政策的人才,由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对提交申请材料初审后,由市人社局和市住房保障办复核,市人社局统一进行公示后提出审批意见,并形成资金计划报市财政纳入年初部门预算。市财政根据审批意见和预算计划,将补助资金划拨至市人社局或各申报对象用人单位,再发放给相关对象。

(四)在我市工作的外籍人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才和港澳台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在缴存、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牵头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外侨局)

具体措施。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责任单位: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完善人才安居工程工作落实,成立河源市人才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的起草、统筹决策、协调解决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叶少军 市政府副市长 副 组 长:何志锋 市政府副秘书长

吴志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文胜 市人社局副局长

傅运光 市住房保障办主任 成 员:邓卓文 市发改局局长

郭剑玮 市财政局副局长

阮伟东 市公安局副局长

黄国全 市住建局副局长

邵卫根 市国土局副局长

谢海航 市外侨局局长

黄文彬 市科技局局长

叶 豪 市房管局局长 孙宇红 江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孙 锋 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住房保障办,负责工作具体落实和进展情况汇总报送,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保障办傅运光同志兼任。

篇3:如何推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1 企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1.1 职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高低差异较大, 难以适应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在老国企中, 此类现象尤为明显, 除因企业历史时间长、职工平均年龄偏大、适应企业外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明显滞后外, 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 如接受复员及退伍军人等, 势必造成职工素质高低不等。

1.2 人才培育行为短期化, 走过场, 流于形式。

据媒体报道, 2011年有76%的企业“培训费用占工资比例1%以上”, 而“培训费用占工资比例在2%以上”的企业占27%, 依然有24%的企业培训费用占工资总的比重小于1%。与外国优秀企业相比, 国内企业培训费用偏低仍是普遍现象。建立了管理岗位和安全生产关键岗位后备队伍, 缺乏后继的培育力度, 造成岗位人员缺失。

2 人才培育发展的基本前提

职工教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要发展人才培育工作, 就要重视职工教育, 注重并优先兼顾以下条件:

2.1 要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 企业职工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 适应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设, 拓展职工培训的多功能渠道, 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上述工作如果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就很难开展。

2.2 要在人才培育机制上有所突破。

实行职工素质与竞争上岗紧密挂钩, 达不到素质要求的不能上岗, 工资待遇相应降低。同时, 可探索职工素质与职务晋升挂钩, 以此促进职工的培育质量。对管理人才培育以集中培训为主, 集中优秀教育资源, 降低投资成本, 发挥职工培训中心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特殊工种, 一定要集中起来有职工培训中心统一来进行正规培训。要把职工培训和现场结合, 办成流动型教学模式, 有时还可请现场有实际经验的操作人员来讲解或示范,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职工培训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要经常保持与企业生产部门联系, 建立一至两个以生产基地为主的教学实习基地, 以便经常了解主要生产部门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情况, 使职工培训、教学组织更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

2.3 人才培育模式多样灵活化。

挂职锻炼。对后备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挂职锻炼培养。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锻炼结束要上交干部挂职锻炼调研报告。所在科室要对锻炼的干部做出工作鉴定, 并以此做为干部调整、任用的依据。实行AB角。对关键岗位实行AB角制度, 实现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定期轮换, 管理方式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技术人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导师负责制。建立科研开发、项目管理小组, 实行导师负责制, 通过科技带头人、拔尖人才等专家队伍带领一批技术人员组成科研攻关团队, 推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

3 人才培育应依制推进

企业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 就应从主要岗位的需求出发, 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特点的人才培育制度。

3.1 从企业实际出发, 建立适应型培训考核与学习制度。

首先, 要从加强职工教育入手, 在职工中营造一种学技术光荣, 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氛围, 大力宣传学习技术的重要性。其次,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达标后方能上岗。再次, 企业要给职工定学习目标, 使职工愿望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再实行分阶段考核, 按理论基础, 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岗位培训四个阶段进行考核。让职工真正明确自己的目标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来进行培训, 从而自觉地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

3.2 从提高整体素质出发, 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一是建立竞争上岗制度, 以培训考核成绩作为上岗的先决条件;拉大上岗与下岗人员的工资、奖金差距, 增加职工岗位的危机感, 使在岗人员必须精心操作, 下岗人员努力学习技术。二是建立择优配岗机制。根据各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异, 按培训考核成绩安排每个人的岗位, 把考核好的职工安排到工资奖金高的岗位, 把职工的技术水平直接体现到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实行优者上, 劣者下, 以激励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4 人才培育要搞好三个结合

4.1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工道德教育相结合。

企业要从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 通过多种渠道和寓教于乐的形式, 开展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对职工进行正面灌输和正确引导, 帮助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识别良莠的能力, 自觉抵御外来的不健康的思想文化侵蚀。

4.2 要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增强职

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社会公德、家庭伦理意识, 培养他们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养成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

4.3 开展技术等级培训技能培训相结合。

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培训是对生产岗位培训的一种形式。根据企业的实际, 要把开展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并积极配合企业人事部门做好职工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工作。一方面, 要引导技术工人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坚持组织开展操作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活动, 使技术尖子、能工巧匠脱颖而出, 岗位成才。要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赛活动, 掀起学技术、强素质、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热潮, 鼓励职工在立足干好本职的基础上“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 人人争当技术操作多面手。

营造职工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氛围与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相结合。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还需要营造一种氛围, 从而激发职工认清“今天不学习, 明天被淘汰”的危机, 让职工懂得在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时代,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充电, 才能与时代合拍而不落伍, 才能具有岗位竞争实力;同时, 还要开展学习型职工竞赛活动, 让职工树立学文化学技术的理念, 鼓励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建立促学、助学奖励机制, 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大力表扬职工在自学成才方面的先进事迹, 通过舆论和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使之成为大家看齐学习的先进榜样。

摘要:分析了企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进而论述了如何开展适应人才的培育工程。

篇4: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

关键词:人才工程;创新;理论功底

党校科研的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的发展。党校科研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党校人才发展的过程。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能够在新时期,根据市委党校目前的人才状况,以创新的思维,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工程,夯实人才基础,使党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绩显著,具体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科研人才建设的方向。

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通过认真研究,仔细探索,制定了党校科研人才发展方向,即科研人才必须有深厚、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有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学术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夯实理论功底,坚定理想信念,勤于调查研究,勇于创新进取,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社科理论人才。

强化科研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

党校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单位,它有异于专业的科学研究机关,同时,不同于实际工作部门。党校教师介于两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都占据很大优势,但并不是强项。要提高党校的科研水平,必须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素质。市委党校科研办重点需处理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培养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政治素养。针对党校科研人员来说,首先具有稳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做好科研工作必要的最基本的脑,这样才有可能在自己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素养。为此,科研办积极组织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上成熟,政治素养得到加强。二是提高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党校科研人员还应该具备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尤其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要具备根深蒂固的系统理论基础。因为,党校的科研成果不但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还要有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在科研成果里,其理论色彩和理论深度不是一般原理的简单阐释,不是现象的罗列,也不是实践经验的单一介绍,而是对实践有新探索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升华,它能使读者看到,作者的认识具有现实中足够成立的论据、作者运用科学的推理证实出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很难完成如此高水平的作品。因此,科研办在重视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积极组织理论学习,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普及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通过学习和培养,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在专业领域里都有深厚、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有很强的科研感悟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能够做到学的深、钻得透,在实际研究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能够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升华,在理论上有深度广度;在实践上有新发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积极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

市委党校科研办在科研人才培养上,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科研办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搭建科研人员交流发展平台,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形成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合力。科研办鼓励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拓展科研空间,充分发挥党校科研思想库作用,实现科学资政。科研办还大力发展党校科研基地,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媒体宣传活动,为党校科研人才队伍成长提供良好的理论平台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定期举办科研培训,提高教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科研办为了提高广大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还定期举办科研培训。成立了市委党校科研人才培训班,安排科研水平较高的老教员传授经验,陆续开设了“如何认识党校科研”、“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如何进行资料检索”、“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同时,培训班还邀请资深专家学者等前来讲座,通过培训,全体教研人员受益匪浅,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打造党校科研三级人才梯队机制,推动科研人才队伍发展。

篇5: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舟山创新创业,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安居工程坚持多点布局、多元投入、多种保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的安居需求。

第三条 成立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人才安居工程的总体领导,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各项政策,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新城管委会组成。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负责人才安居工程的总体协调,并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才保障住房分配和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的发放;市经信委负责企业人才限价房申购和人才公共租赁房配租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市住建局负责人才保障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市财政局负责人才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资金的筹集、安排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市级(含新城管委会、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机关事业单位(含部省属在舟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注册地在市本级的企业。部省属在舟高校人才住房保障办法另行商定。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五条 总体布局。人才保障住房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合理布局人才住房,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人才居住需求。

第六条 建设模式。人才住房建设坚持多元投入,主要采取以下模式:

(1)市场运作。鼓励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利用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经营人才保障住房项目。鼓励人才在舟山购买商品住房,并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购房补贴。

(2)政府自建。政府根据城市空间布局,专门建设一批适合人才居住的公共租赁房,也可以视情在新推出的普通商品住房地块上配建人才保障住房。同时,政府可通过购买商品住房以及租赁、改建存量住房等方式,增加人才住房数量,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安居需求。

(3)单位自建。支持、鼓励企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企业自建方式,在厂区内建设相应的人才周转住房。人才比较集中的系统,如具备条件的,也可自建人才周转住房。

第七条 公共配套。专门建设的人才保障住房小区要同步规划建设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第三章 范围条件

第八条 人才安居工程保障范围。主要包括:

(1)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与其相同层次的国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2)引进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点学科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含经舟山申报入选的)等国家级重点人才;

(3)引进的省特级专家、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千人计划”专家(含经舟山申报入选的)等省级重点人才;

(4)引进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等重点人才;

(5)引进的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

(6)入选舟山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和海洋经济高端科技创业领军团队的领衔人员;

(7)引进的具有副高职称且40周岁以下人才,特别紧缺急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

(8)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企业高薪引进的年薪在25万元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含高级技师)、35万元以上的技术型人才和80万元以上的管理型人才;(9)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1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1)“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第九条 人才享受安居工程政策的,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必须在编在职,如果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还须在聘;企业人才须在舟山正常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2)享受人才限价房和购房补贴政策的,其本人及配偶须没有在舟山享受房改房、限价商品房、购房补贴等优惠购房政策。在企业工作的第(十)、(十一)类人才,享受购房补贴时,须已为该企业服务一年以上。

(3)人才享受周转住房和租房补贴政策的,其本人及配偶在舟山本岛(含朱家尖岛、鲁家峙岛和长峙岛,下同)范围内无住房。

第四章 保障模式

第十条 免费赠送住房。对第(一)类人才,在舟山工作期间,政府提供面积2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由其无偿使用。在舟山连续工作满8年后,该住房作为奖励,无偿归其所有,并可办理完全产权;未满8年的,收回住房。

第十一条 推出人才限价房。第(二)至

(四)类人才,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购人才限价房,申购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其中第(二)类人才申购价格为同期同类地段市场成交均价的50%,第(三)、(四)类人才申购价格为同期同类地段市场成交均价的60%。购买人才限价房后,不得再承租人才公共租赁房。在舟山连续工作满8年后,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未满8年的,由政府按申购价格加利息(按回购时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回购人才限价房。

第十二条 实行购房补贴。对在舟山新购买商品住房的,由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标准如下:第(二)类人才90万元,第(三)、(四)类人才70万元,第(五)类人才40万元,第(六)至

(九)类人才30万元,第(十)类人才15万元,第(十一)类人才10万元,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标准执行。第(二)至

(九)类人才在舟山连续工作满8年后,产权归个人所有,房产可以入市交易;未满规定工作年限的,由政府一次性收回市财政补助的购房补贴。

第十三条 提供周转住房。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人才公共租赁房作为周转住房。标准如下:第(二)至

(四)类人才120平方米左右;第(五)类人才90平方米左右;第(六)类人才根据领军人才项目不同层次,分别为100平方米或60平方米左右;第(七)至

(十一)类人才25平方米左右,其中第(七)至

(十)类人才结婚登记后,承租面积可增加至60平方米左右。

企业中第(十)、(十一)类人才公共租赁房的配租,由市人才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根据企业规模、利税和人才公共租赁房的供给情况进行分配,并由企业租住给符合条件的第(十)、(十一)类人才。享受人才公共租赁房的企业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

人才公共租赁房租期一般为五年,租金标准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共租赁房租金标准确定,具体以当年发布为准。

第十四条 提供租房补贴。租房补贴享受对象为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因房源有限没有配租到人才公共租赁房的各类人才。租房补贴标准为公共租赁房租金的1-2倍,面积参照同类人才公共租赁房标准。享受租房补贴和人才公共租赁房的合计时间-7-最长不超过5年。

第十五条 资金保障。用人单位按上述标准兑现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的,党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由市财政全额补助;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市财政补助50%。人才限价房、人才公共租赁房等政府产权资产产生的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安排人才所需的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相关支出。

第十六条 保障原则。经认定的同一名人才,涉及不同层次时,按“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夫妻双方经认定都符合条件的,只允许夫妻双方按“就高”原则申请一套人才公共租赁房或申购一套人才限价房;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均按“一人全额、一人减半”标准享受。第十七条 加强住房公积金对人才购房、租房的支持。开辟专门通道,建立服务信息库;缩短申贷缴存时限,调高贷款可贷额度;简化租房公积金支取相关手续。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十八条 人才认定。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对象的认定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人才办负责第(一)至

(九)类引进人才的审核,市人力社保局负责第(十)、(十一)类人才的审核,并统一报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认定。

第十九条 实行统一受理。人才限价房、购房补贴、周转住房和租房补贴的申请均实行一口受理、流转办理。市级统一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受理。

第二十条 加强动态管理。实行人才流失报告制度,对人才-8-流失到市外的情况,要及时向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报告。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定期对人才享受周转住房和租房补贴的情况进行审核,对不符合租住或补贴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加强责任追究。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货币补贴或实物住房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骗取的货币补贴或实物住房外,还要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并取消所在单位享受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人才安居工程实行统一标准、分级保障原则,按人才所在区域,由市、县(区)各自负责保障。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企业自建的人才周转住房,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享受本办法所规定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人才,均须全职在舟山工作。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前,相关政策已兑现的,不再溯及;尚未兑现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舟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解释。

篇6: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人才在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巩固我省传统产业发展优势,提高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的意见》(鲁办发〔2014〕36号),现就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工程的目标任务是:从2015年到2020年,面向海内外遴选180名左右传统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形成180个左右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引领和支撑。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传统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根据省政府《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鲁政办发〔2013〕37号)确定的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传统产业。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支持产业领域。

第四条 本工程的申报主体为:山东省行政区划内,主营业务处于六大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

第五条 本工程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委组织部统筹协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组织实施,省财政厅负责资金保障和监管。用人单位负责落实政策、管理服务等日常工作。

第六条 对入选的领军人才,由省政府确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4年。

第二章 标准条件

第七条 人选及团队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领军人才研发方向处于相关产业发展前沿,与我省发展需求一致,拥有国际一流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其中,国内人才须在近5年内主持过相关产业领域省级以上重大产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或领衔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或担任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负责人,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的奖励;海外人才须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级职务,主持过相关产业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

(二)领军人才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本领域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指导、培养高水平研发团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合作紧密。

(三)人才所承担的项目符合我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要求,属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能够实现重大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带来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领军人才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或工作协议,每年在申报单位工作时间至少2个月以上。省外领军人才全职来我省工作,须与申报单位签订4年以上劳动合同。

第八条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单位须拥有相关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二)申报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5%。

(三)申报单位投入人才团队申报项目的资金不低于申请省级财政资助金额。

第九条 管理期内的泰山学者不得申报本工程。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和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曾被取消称号的,不得申报。

第三章 遴选程序

第十条 部署申报。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下发遴选通知。各市企业报所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市财政局并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属企业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第十一条 资格审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对申报人选的资格条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人才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形式要件审查。

第十二条 评审遴选。

(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拟定评审方案,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后,组织会评工作。

(二)省委组织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省外同行专家进行人才网评。

第十三条 综合考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有关方面对通过会评的人选进行综合考察,提出初步人选名单。

第十四条 组织公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初步人选在有关新闻媒体、网站和申报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研究审定。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会评、网评、考察、公示情况,论证确定人选名单,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第十六条 签订合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申报单位与人选签订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作合同,明确规定工作任务、合作方式、产业化时限、效益目标和资金使用等,并给予配套服务。工作合同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未签订工作合同或者工作合同审核未通过的,暂不提交省政府发文公布。

第十七条 发文公布。报省政府发文公布人选名单。

第十八条 对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领军人才团队,可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基本程序为:

(一)申报单位与人才充分接洽,签订意向协议。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进行研究确认后(省属企业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确认),提出引进申请,报省委组织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二)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人才及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论证。

(三)省委组织部组织公示。

(四)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签订工作合同,报省政府发文公布。

第四章 支持保障

第十九条 资助经费。

(一)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建设资金给予每名领军人才启动工作支持经费100万元,分项目启动期、中期评估两个阶段,按6:4比例拨付至用人单位,由领军人才支配使用,主要用于团队建设、技术交流等;省外领军人才全职来我省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4年以上劳动合同,经认定后,再发放一次性补助100万元,直接发放至本人,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期满验收优秀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发放给领军人才及团队。对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方式引进的领军人才及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持力度。

(二)省级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专项资金给予每个领军人才团队2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支持合同确定项目及任务的实施。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按预算级次逐级一次性拨付到用人单位。领军人才申报书应明确提出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申请使用方案。对由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承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有关专项申报条件的有关项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给予优先推荐。

(三)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省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重点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规定,对省级财政资助经费专款专用,强化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金融投资支持。领军人才团队参与的传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优先给予资金支持;通过与商业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增加金融信贷扶持。

第二十一条 配套支持。管理期内,用人单位应给予领军人才团队不低于省财政经费资助数额的配套经费支持,遴选配备若干名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产业创新人才组成团队,并在工作环境条件方面提供支持和配套服务,允许领军人才在高校院所、企业兼职。支持领军人才在科研立项、经费使用、选人用人、薪酬分配、考核激励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

第二十二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政府采购、科技项目、分配激励等方面,对领军人才给予优先支持,并在领军人才居留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医疗保健等方面,按省级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从海外引进的领军人才,享受《关于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09〕15号)规定的居留、出入境等各项生活待遇。

第二十三条 加强联系服务。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领军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有关需求,协调和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优先安排领军人才团队成员参加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重点指导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所在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落实。

第五章 管理评估

第二十四条 绩效评估。依据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作合同,分阶段开展绩效评估。

(一)评估。每年年底,用人单位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指导下组织评估,评估结果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

(二)中期评估。人才项目实施过半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及相关部门,组织中介机构开展中期评估。对达到中期评估要求的用人单位拨付中期支持资金;对未达到评估要求的用人单位,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中期评估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三)期满验收。管理期满后,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实施。验收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根据期满验收结果拨付奖励资金。因自然灾害、政策变化、市场风险等不可抗力造成任务目标未完成,用人单位可提前申请延期一年验收,延期验收结果只能为“合格”或“不合格”两个等次。期满验收评估实施方案和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审定。

第二十五条 动态管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建立领军人才和项目档案,对领军人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支持资金拨付,情节严重的,按规定收回所拨经费,暂停用人单位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资格:不履行工作合同规定的用人单位义务和承诺的;不按规定进行评估、中期评估、期满验收,中期评估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或者期满验收不合格的;支持措施和配套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领军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发生重大调整,没有及时报送备案的;在领军人才管理服务中出现弄虚作假或其他重大问题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留领军人才资格,停止支持资金拨付,不再享受有关待遇:管理期内不再从事专业技术岗位、产业一线岗位工作的;管理期内调往省内其他单位,不再与申报单位保持合作的;管理期内调往省外其他单位,主动退回一次性人才补助资金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领军人才资格,停止其相应待遇,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回所拨经费,暂停人才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资格,用人单位未及时报告或未及时纠正的,追究用人单位责任:不履行工作合同规定的人才义务和承诺的;公布后超过3个月未正常开展工作或管理期内调往省外其他单位,不主动退回一次性人才补助资金的;不能保证全职在我省工作或者本人表示不再担任领军人才的;有违法违纪行为或有弄虚作假、谎报成果、违规使用资金等情形的;在评估、中期评估、期满评估中不合格的;存在其他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军人才行为的。

取消领军人才资格等重要事项须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出意见,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六条 抽查监督。省委组织部委托专业机构,不定期组织抽查,重点了解督查领军人才工作情况、用人单位支持措施和配套经费落实等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未尽事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管建刚作文教学法评析下一篇:新车交易平台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