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见习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5

[摘要]为了改进现有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趣味性不足以及学生的食品工程背景知识缺乏的现状,建议结合传统板书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兴趣。开设食品工程实验先驱课程是加强学生工程背景知识的有效手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助学见习工程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助学见习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篇1:

天津:大学生培训见习就业创业有保障

天津:大学生培训见习就业创业有保障

在天津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将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到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動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

福建将新建50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福建省目前已建立了58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6000余名毕业生获得见习机会。

据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让待就业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工作的实践性活动,见习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生活补助和意外伤害保险。从2006年起,福建开始探索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共有6000多名毕业生得到见习机会,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见习后被见习单位录用。

2009年,福建将新建50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并鼓励设区市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此外,该省还将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办法,在就业推荐、转向技能培训、困难补助、助学还贷等方面提供支持。

云南:做好基础工作力争应届生初次就业率达7成

为有效推进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认真细致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力争各学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该省精心组织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村官计划”等项目。同时,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各院校将组织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完善一批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助学育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培训。通过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调整培养方向,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变化。

青岛出台大学生就业新举 自主创业最高可贷20万

青岛约有七万名毕业学生需要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岛日前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多举措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据了解,青岛拨款一千万元,设立“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两人及以上团队创业的可放宽到二十万元。

助学见习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篇2: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驱实验改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

[摘 要] 为了改进现有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趣味性不足以及学生的食品工程背景知识缺乏的现状,建议结合传统板书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兴趣。开设食品工程实验先驱课程是加强学生工程背景知识的有效手段。

[关 键 词] 食品工程原理;信息技术;工程先驱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1]。本课程涵盖了食品工艺学、物理、数学和机械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与食品加工工艺学等课程相同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食品工程相关学习内容,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难以生动、形象且富有乐趣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绝大多数知识内容都拥有定律、公式和图表,教师难以为每一个知识点设计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当的生动事例。通常这门课程的教学通过反复强调重点内容和机械式地重复讲解知识难点推进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易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脱离,使学生难以快速理解。

(二)缺乏直观的工程基础

食品工程原理虽是为工程实践奠定基础的理论课,但其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内容涉及多种设备及其机械运作原理。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食品工艺学,但对食品加工机械及其组成的生产线缺乏科学认知。特别是地方普通二本院校,因实践条件限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工程设备供学生直观地学习,使学生学习工程理论时难以联系实际。虽然食品生产线设备或某一单元操作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但简单的二维平面展示远达不到三维实物观摩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的潜在方向

(一)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可能已具有食品生产见习经验,但大多属于走马观花,仅对生产线有肤浅的认识。如何在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前提下引入情境和激发兴趣,这对创造与工程实践有关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T课件、动画与视频、QQ和微信等逐渐融入教学中[2]。通过给学生观看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教学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要求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并在课前提出问题,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重点讲解。课后,学生通过QQ或微信等通讯手段及时向老师反馈知识点掌握情况,并由教师进一步答疑。

公式推导和理论计算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难以规避的问题。当前PPT课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而纯PPT教学对美术设计和园林鉴赏等课程或许是可接受的,但对有大量公式和计算的食品工程原理仍需结合板书教学[3]。特别是在流体静力学方程、伯努利方程、管路计算和傅立叶定律等内容的讲解时,板书通常比PPT更具逻辑性。因此,结合PPT课件与板书进行教学,可有序推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三传理论内容的教学。

(二)工程实验引导理论教学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与其理论教学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内容,利用大型成套设备培养学生解决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工程问题。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安排中,食品工程实验都晚于理论课程教学[4],这有利于学生在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认知心理学分析认为实践情境和实训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食品工程认知结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若合理地在理论教学前开展食品设备结构及生产线设计等食品工程先驱实验,或许可有效强化学生的工程背景知识。通过先驱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工程原理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随后进行系统的食品工程实验教学,将学生习得的理论变为实践,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上述方式有效规避了学生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前背景知识缺乏的问题。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传授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笔者提出传统板书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食品工程实验先驱课程开设等方式或许是提升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趣味性和易习得性的重要手段。这些改进对学生内化食品工程原理理论知识及发展相关应用能力都有较大助益。

参考文献:

[1]范方宇,阚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农产品加工,2017(3):74-76.

[2]王双辉,陈致印.翻转课堂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3-224.

[3]胥偉,刘亮,汪洋,等.关于提高本科生食品工程原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2016(1):162-163.

[4]纪俊敏,魏安池,刘玉兰.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初探[J].大学教育,2014(6):126-127.

作者:李文峰,张慧

助学见习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篇3:

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阐述了高师院校构建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黄培森(1978- ),男,四川南江人,四川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和教师心理。(四川达州6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ER2007-010)

一、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

(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

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是专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其体系的构建应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应从现代社会对师资素质的要求出发,而基础教育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师资。目前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现实情形是:一方面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另一方面高师院校毕业生掌握从师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种“矛盾悖反”的教育现实迫使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对解决我国高校扩招后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作出反应。这些成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增强各门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新课程提出的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即教师要主动开发和设计课程,而不是被动实施和执行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发展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积极组织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认识、适应和融入社会。这就对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高师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设置,改革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具备强烈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①这是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背景。

(三)高等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契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并受到普遍关注。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实践教学。”②200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在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也曾强调,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有效转变。要树立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促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已经关乎高师院校的生存发展,如何能够构建切实可行的适应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当前高师院校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为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带来了有利契机。

(四)先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是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无论是在基本的理念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化教师培养的需要,主要原因在于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忽视教育理论课程;其次,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和相对有效的督导,导致教育见习和实习内容太少、形式过于单一、时间过短、安排不够科学,使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再次,实践缺乏正确的指导、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考核,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较差。这些成为高师院校构建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

驱力。

二、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师范性原则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区别于高师院校非教师教育和其他形式高等教育的特定性。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扎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化教师。坚持师范性并非意味着否定学术性,而是要坚持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应将合理的知识、良好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三个结构维度作为对未来教师内涵的具体要求,科学设计课程结构,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的师范性。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学应该以知识学习为基点,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此对知识进行理解,并注意运用知识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始终坚持把实践性原则作为首要性原则,它正确处理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针对原有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知识的针对性不强,指导教育实践的实效性不高的弊端,提出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从而为将来从事实际教学工作培养训练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目标性原则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应服从教育培养目标,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紧紧围绕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培养优秀的专业化教师的目标,立足于塑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专家型”教师来设计教学体系。③目标性原则要求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层次、各方面均应服从于这一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实际教学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四)技能性原则

这是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考核师范生。④对于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来说,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学实践,因此,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也必然应当加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忽视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要解决以上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必须构建起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五)多样化原则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构建能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专长设计出多元化实践方案。如同一次教育专业见习,按照因人制宜的原则,可以安排长线多点见习,以满足经济条件宽裕而又想到较远地方见习的学生的需求;也可安排短线当地见习,以解决一部分确实无法筹足实习经费学生的教育见习问题;教育实习可安排多种实习方案,由具有相关专长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这样,学生就会如鱼得水,从而能够实现全面、自由、充分的个性发展。

三、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据此,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定位为由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构成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形成。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综合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技能迁移能力等。通过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达到实践教学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基础教育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高师院校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基础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践三大模块组成。

1.实践教学基础课程模块。(1)基础理论课程。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实践教学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教育类、现代教育技术类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三部分课程。⑤学科教育类课程由学科教育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专题、学习理论专题、教师心理专题、教学设计、发展心理、心理测评、诊断与辅导、管理心理、教学艺术等构成;教育技术类课程由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等构成;教育科学研究类课程由教育科研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教育评价等构成。(2)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形成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三门课程均属必修课程。其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教育见习至少分别占3学分,教育实习至少占10学分,实习时间至少10周。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师职业技能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技能。按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话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书写规范汉字,教育工作文本写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⑥

3.教育实践模块。教育实践是学生获取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根本路径。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部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见习。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见习活动,让师范生对中小学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构成,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性格特征和活动形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增强其对未来职业的情感。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每年1周时间。第二阶段是教育见习。要求学生在对教育理论进行学习之后,结合学科教学法课程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到中小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见习,并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大约4周时间。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等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学会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学习做好个别学生的引导工作,在充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完成教育调查报告。⑦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大约10周时间。

(三)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高师院校应该以中小学校的实际为基础,以考核的项目、方法和评定成绩的办法为主要内容,让中小学校共同参与对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以确保考核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通过课程考核、职业技能展示、竞赛活动和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形成性评价主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阶段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有步骤的矫正。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评价,是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总体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应当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估。建议把教师职业技能考核与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钩,这将有利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四)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高师院校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实现的途径有:高师院校可以设立附属中小学校,由高师院校和附属中小学校共同建设教育实习基地;高师院校要与各实习学校加强联系,定期开展学校之间的座谈会,交流和反馈相关信息,建立互惠互助机制,巩固教育实习基地。同时,高师院校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组织实施的指导思想;二是可以从中小学校选拔一些具有深厚实践背景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充实到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也可以派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的从高校到高校的教师到中小学校支教,以保证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三是要确保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尽量拓宽实践教学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

[注释]

①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43.

②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5.

③朱洪祥.试论模拟实习中的“说课”[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76.

④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3.

⑤喻淑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8.

⑥申作青.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29.

⑦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2(10):45.

作者:黄培森

上一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改进论文下一篇:石油化工焊接管道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