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

2022-04-18

【摘要】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及毕业生能力胜任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培养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调查问卷建立在能力胜任模型和专业方向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问卷指标体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够将企业需求与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有效联结比较,进而发现不足并持续改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 篇1:

浅析工业工程人才培养

摘 要:根据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急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作者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意见,包括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工业工程教学方法、建立校办实习工厂、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技能竞赛相结合等,旨在提高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数量和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工业工程 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

1 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现状

工业工程在工业化发达国家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使这些国家的生产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我国工业工程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我国自从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我国从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给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有些企业开始应用其中的一些单项方法,取得了成效。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型企业中只有上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获得显著效果的只有30多家。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汽车、钢铁、电子、建材、家电等十几个行业。同时,在华合资的许多企业都已开始使用工业工程技术,设立了专门的工业工程岗位和部门。如天津OTIS公司制造部就采用了专设工艺、生产、设备一条龙管理的大工业工程系统的现场管理;日本丰田公司在华合资的30多个企业也在推行工业工程为技术支持的丰田生产方式。[2]

工业工程的应用效果及工业工程人才的奇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从1992年国家教委首次批准设立工业工程专业以来,迄今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这是扩大最迅速的专业之一。但由于时间短,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和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不同,导致培养模式尚不一样。

随着WTO的进入,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制约我国工业工程应用的颈瓶,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各高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各高校在抓紧培养该专业人才的同时,都在积极寻找探索最合适的发展工业工程专业的路子,使该专业更快地成熟与完善。

2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1 工业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使培养出来的工业工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师资是关键。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现在我国学校教学的授课形式大多是强化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有关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教师队伍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采用在职进修,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应该是既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应该定期让授课教师参与到教学实验和实习环节中,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中实习,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多做课题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培养出优秀的工业工程人才。学校还应聘请一些企业优秀的IE人才走进学校,讲授实践经验,在学校内举办相关的企业运用工业工程成功的案例讲座,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中优化工业工程专业的方法

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原来采用的传统的教育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级、各类院校已经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CAI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各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教学实习上应有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也有如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采用借助系统仿真甚至是虚拟技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学校添置昂贵设备的经费。这方面国外也有先例,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地区的具体情况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工业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如美国的MIT、哈维马德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以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辅助性的服务,为工程教育提供一个高新技术的教育培训平台,使学生在经过高起点的先进技术培训后,可以很快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求。这些优化专业的方法适应培养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

2.3 建立校办实习工厂,增强学生的实践环节

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综合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属于应用学科。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人员经常到企业深入生产现场,对生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科学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生产现场的活动,所以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工业工程实践中的各种作业定额、作业方法都是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收集,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后制定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工业工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要重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低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这种实践环节就要求教学中教师知识的构成和试验设备的配套。我国尚未建立发展学校与工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机制,虽然各高校都有与企业联系的实习基地,但由于企业必须考虑自身利益,要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很难。因此,笔者认为还是高校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最为有效。

2.4 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技能竞赛相结合

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不断修订完善,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工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创新及技能竞赛融入进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学生才能学有所用,提高专业能力。[3]

课程考核可采用多种方式,成绩考核应加大生产实践的权重。考核内容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更要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对于一些多次参加科研项目和技能竞赛的学生,在本课程结业时应酌情加分。这样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的设立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加强硬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进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切实有效地优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范中志.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

[2] 张占国,于淑玲.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及创新体系探讨[J].人才教育,2009,5(9).

[3] 施进发.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1).

作者:杨英慧

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 篇2:

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及毕业生能力胜任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培养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调查问卷建立在能力胜任模型和专业方向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问卷指标体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够将企业需求与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有效联结比较,进而发现不足并持续改进。

【关键词】工业工程  人才培养  能力胜任模型

工业工程(IE)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通过采用系统的方法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工程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10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不少学校还设立了工业工程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科点。随着中国制造改造升级,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学院通过学生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毕业生和在校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不断提升工业工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济南大学历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通过本次调查,了解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与企业需求协调一致。

一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问卷本着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工业工程教学特色的原则进行设计。问卷共分4个部分:

第一,调查问卷的导语和调查对象的个人和工作信息。本部分设计的原由是便于分析各个主观因素对学生答题倾向的影响。

第二,能力胜任模型。该模型从毕业生的能力与技能、知识、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对于上述能力胜任模型的三个方面,分别从对企业需求的重要度、学校专业培养的达成度以及与其他院校工业工程对比的水平度三个维度进行问题设置。

第三,基于我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分别从重要度和水平度两个维度设计问题,主要目的是评价现有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达到优化培养方案的目的。

第四,关于毕业生对改进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从工作的角度提出更实用的建议。

整个问卷的主题问题构成三层指标体系,采用5级量表。整个问卷的问题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共在5届毕业生中抽取样本135人,通过网络问卷与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最终回收111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有效率为92.8%。

二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工业工程毕业生任职的岗位情况,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分别占到30%和43%,销售岗位占到13%,操作岗位占1%,其他岗位占到13%。数据说明工业工程毕业的学生,大约73%的人在管理和技术岗位,很少一部分人在操作岗位。

图1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

图2  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由图2可以看出,103名工业工程毕业生从事与IE相关工作的为53人,占到51.5%,与工业工程无关的有47人,占到45.6%,自主创业的仅为3人,占2.9%。说明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只有一半的人从事工业工程的工作,这种形势不容乐观。

图3  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图3对毕业生工作性质进行了统计,工业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各种性质的企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图4  工资满意度情况

图4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工资满意度情况,有24%的人对于现在的工资不满意,有6%觉得非常满意,70%的人持满意态度。

2.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企业对IE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通过胜任能力素质模型来进行分析,并通过重要度、达成度、水平度3个维度按照5级量表进行统计分析。重要度能够给出此项要求对企业的重要性程度,即权重;达成度反映了学校在此方面的专业培养完成情况,即满足要求的程度;水平度用于横向对比,反映学校在此项与相关学校和专业对比的情况。

从上述三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在能力需求方面企业对于创新、计算机操作、组织沟通能力需求的重要度值很高,而我校在这几个方面的培养达成度值是比较低的;在知识需求方面企业对于机械方面、生产运作方面、企业优化方面的需求度比较高,我校应该加强相应知识的培养;在素养需求方面企业对于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主动进取等方面的重要度值很高,我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主动能力以及诚信意识、责任感。

三 调查反映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和就业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工业工程就业形势逐年好转,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让人满意,但限于本专业就业比例的50%左右,这说明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认识和使用依然不足。

在国外,工业工程部门是每个企业重要的组成部门,工业工程师也是重要的系统改进和提升的人才,他们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生产的效率和降低生产的成本。在我国,对工业工程在企业中应用的认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在逐步提升。对IE工程师的认识,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从外资企业独有到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开始设置的过程。从就业情况来看,工业工程在我国仍然未达到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工业工程师依然存在着就业面窄、未被普遍认可的境况。

第二,我校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发现与思考能力尚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与其他高校之间略有差距,有待提高。

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通过调查也发现,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问卷也反映出学校在这些选项的达成度与重要度相比不是很高,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我校IE专业的培养方案急需改进,尤其要重视企业需要的专业软件操作、工程实践、学生的主动性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

根据调查反馈意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强化实践教学,不能仅限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于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的运作、产品的生产流程等有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生产实习让学生动手参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感受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毕业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生产中,对现场生产实际进行详细观察,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并在毕业论文中系统设计某一制造系统或者优化系统。(2)强化师资力量配置,注重实践教学的保障就是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去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创新等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师资力量的配置分为理论师资和实践师资两个不同侧重点,对于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3)教学方案的实施,首先应该是教材的选用,传统的教材选用陈旧、更新缓慢,甚至个别课程没有教材,部分教材急需更新,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需要增强,落实教学方案不能仅限于课时,更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4)加大学校对学生创新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促进组织沟通协作、团队合作、道德规范、主动进取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5)加强对在校生的学习、就业指导,根据问卷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比较低,老师应定期为学生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加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志斌.论新时期工业工程学科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1)

[2]魏广巨.高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J].今日工程机械,2012(17)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作者:赵林 杨景祥

人才培养工业工程论文 篇3:

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在工业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等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合作教育

作者简介:余建国(1979-),男,湖北安陆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冯梅琳(1979-),女,陕西合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西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资助项目“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研究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XJG-06-6-45)的研究成果。

工业工程(IE)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科学,会进行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设计和对工程产品或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及优化并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的学科。[1,2]2005年汪应洛等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在《关于现代IE的建议书》中指出:“IE人才是既要了解产业技术,又要熟悉生产管理,并经过IE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十分匮乏,急需加强培养。”IE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应用能力为本位,而在应用能力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和运用来培养。[3]本文结合江西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IE人才培养方法,为我校IE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即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4]产学研结合在IE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5-7]

1.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赢得质量与社会认同度

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课程,使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研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模式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必将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所培养的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必然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度。

2.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赢得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由此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就业困难等日益突出;国内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不了解,除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个别国有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和单位中没有设立相应的IE部门,也没有设立相应的IE师技术职务;IE专业宣传不够,社会上几乎没有IE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构建起IE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才能赢得广阔的教育市场与发展空间。

3.产学研合作为IE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办学生机与活力

IE教育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同企业的科技协作。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学校智力因素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同企业开展全方位、高层次的产学合作教育,为工业工程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生机与活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方案、途径、模式及质量监控机制

1.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设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IE教育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研究与思考,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办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本着“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多层次、全过程”原则,按照“强化应用、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专业涵盖的岗位、业务范围、基本能力要求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深入论证、认真研究、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四系统构成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系统,以IE第一线技术人员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综合类课程,弱化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实施了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向“机械设计基础”;“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向“ERP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建模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高级语言”、“软件工程”向“制造系统WEB开发技术”等30门课程的整合,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在课程内容上积极引进学科与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

2.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在深入企业广泛调研并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借鉴国外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经验和“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提出了“3+1”的培养模式,即在四年制的3年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最后的1年主要侧重于毕业实习与能力培训,学生以顶岗实习、预就业、技能鉴定等形式深入生产与技术第一线,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训练。“3+1”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的改革思想,更加突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效应。目前我们与江特电机、新余钢铁厂、华茂钨材料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为“3+1”的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项目依托,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专业教师通过带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机会,去生产一线学习了解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三是通过项目依托和开发,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目前在研的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WEB平台的钨业智能MES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GJJ10158)”为例分析项目依托在“双师”培养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该项目的开发流程可以从多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覆盖的专业课程较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项目的开发、实施和推广使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4.质量监控机制

以前我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涉及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具体运作方式如下:对新进教师进行试讲的检验;建立院、系领导及督导、巡视员听课制度,以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建立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实施学生评教工作,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运作方式无疑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整个教学监控的机制来看,还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不足、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在质量监控方面我们进行了改善。

(1)将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纳入质量监控范围:包括教学计划制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进行全范围的监控,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的执行情况及质量进行监控。

(2)以学生为本,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重点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师德师风、科研和学术水平等;在评价方法上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教及同事、领导、家长、企业共同参与;在评价标准上,根据学科类别与教师职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分析、反思,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建立高效健全的质量监控机构: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合作教育院务委员会和院产学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产学合作教育教学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定期研讨产学合作教育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及其他奖励荣誉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效果

针对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通过研究,对全校各专业2007级、2008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系统修订,按照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制订了2009级新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使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从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了一个与理论教学系统相互平等、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促成了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了解和接受了最新及前沿知识;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促成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课外科技活动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了解和熟悉了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其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和生产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和强能力的IE复合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48-149.

[2]金寿松,蒋美仙,王亚良.关于工业工程学科定义的进一步研究[J].工业工程,2006,9(3):1-3.

[3]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90-92.

[4]唐小恒.产学研结合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38-39.

[5]王义全,赵金洲.以“产学研”战略实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4-36.

[6]于溯,刘红琳,陈运辉.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38-40.

[7]安江英,安连锁,杨凯,等.产学协同: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持续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38-40.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余建国 冯梅琳 黄鹏鹏 伍建军 张启忠

上一篇:科学开发水能源论文下一篇: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