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2023-02-10

第一篇:让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一)让孩子感受数学好玩

孩子天生就爱玩,甚至可以说,我们根本不用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身边随便拿一个石头、木棍都是孩子的玩具。而且,孩子对生活中各种图形的理解也是靠是摸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源于动作。触摸得到的经验叫直接经验,看到的听到的都属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成绩特别弱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手的动作不够精细,动作笨拙,原因多是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学长常常嫌孩子动作慢,就给孩子喂饭、穿衣,甚至刷牙;怕脏,就限制孩子玩,甚至不让孩子拿钱,这样就变相地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结果孩子直接经验少,理解力差,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经常不活动,孩子逐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不足,又导致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慢、注意力不集中、自信不足等问题。所以,让孩子多玩,不但能玩出乐趣,还能玩出聪明与自信。下面,我们就说说怎样让孩子玩。

搭:孩子总喜欢搭积木,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形状及空间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描:让孩子使用立体图形的面去画个漂亮的圆或方,从中感受方圆的特点,并体会到利用工具的神奇力量。

捏:让孩子用橡皮泥、用面团捏糖葫芦、饺子、小人等,让小手的肌肉更灵活,发展手眼及双手协调能力,不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还能培养注意力。

切:把苹果横着切开和竖着切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切面完全不同,横着切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五角星,用不同的切法会发现不同的图形,激发孩子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同样,我们让孩子观察多角度切黄瓜、切莲藕、切西瓜等。还有用刀等分蛋糕、分饼等,让孩子学习到从中心点等分图形的学问。

折:就是折纸。折纸需要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要多种形式的切割与组合,在这种图形的变化中去体会各种图形的特点,比如,正方形可以等分为四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不断地再分成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纸不但能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培养专注力与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与神奇。

钻:孩子总喜欢到处钻洞。喜欢钻在桌子下面,喜欢钻到盒子里。这很好,只要安全,多让孩子玩玩吧,让孩子在钻的活动中体验空间感觉,从中还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画:多让孩子画画吧,画画本来就是图形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有机玻璃板去画图形,就是隔空描图形,是透视画的本源。隔空描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立体图形被画成平面图形的感觉,从中感受立体图形与所画的图形之间的对应能力(注意,画的立体图形也还是平面图形)。当然,我还多了一个副产品——观察能力。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或用头顶书包,或用手端盆水,从中体会水的重量,让孩子快跑与慢跑体会速度,跑步时再给孩子记个时间,体会速度、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陪孩子拍球、跳绳,并记录个数„„

我们生活中数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说“万物皆数”,我们生活中图形的世界中,也可以说“万物皆形”,我们生活着,陪孩子玩着,玩就是在体验数学,玩就是在学习数学。

(二)让孩子感受数学有用

数学是什么。告诉孩子数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数字是数学,你想吃个大点的水果,大小是数学。我们想吃个长长的水果,长短是数学。过几天就是宝宝的生日,早晨八点起床等,时间是数学。桌子是圆的,椅子面是方的,图形是数学。我们要出去玩,得知道方向,方向是数学。买东西要算帐,算帐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问孩子你能找到不是数学的东西吗?

1、让孩子猜想没有数学会怎样

我们可以让孩子想像,如果没有数字宝宝会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数字宝宝,看钟表也不知道是几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有几岁,出门也不会做公共汽车,因为汽车没有号码了„„

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不懂图形会怎样?如果我们不懂图形的特点,桌子做成球形的,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房子做成三角形的结果会怎样?这些搞笑的设想,一定会能激发无尽的想象。

还可以让孩子随便说说如果我们不会方向怎么样?不会计算会怎样?不会思考又会怎样?这样让孩子轻松随意的想像,不但能让孩子从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价值的,还可以激发思维。因为,好多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就是因为思维没有启动。启动思维就是最简单的思考开始。简单才让孩子敢于思考,然后才能乐于思考,继而才能擅于思考。

第二篇: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 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学生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值日分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二、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热爱普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第三篇:唤醒——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学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人格特质。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与背景】

上海市崇明县三星中学是一所位于崇明西部的农村初级中学,共有教师40多名。由于地域的关系,导致交通不便,这些老师工作之余,几乎很难有机会到市、区观课和外出学习。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生源数急剧下降,目前只有210位学生,师生比出现了严重倒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种种原因导致教师队伍分化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一批五十岁左右的当地教师,由于年龄的关系,已很难适应现代学校优质教学所带来的挑战;二是一批三十岁左右的新上海人,他们肯干想干但缺乏能干的方法和有效的引领。导致在一段时间内,教师在专业发展领域中缺乏自信和智慧,教师的职业信念受到挑战。

【方法与策略】

2013年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委托管理崇明县三星中学,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委托管理的抓手。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是教育信念,我们强调每一个教师需要具备对专业的尊重和对发展的认同,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力图在两年的委托管理期间:植入新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植新的课堂文化,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温馨教室。

【路径与行动】 1.愿景引领,目标规划

组织教师根据《三星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和委托管理的目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激发成长动机,落实课堂改进。并在追求高一级学历和职称的同时,积极参与“崇明县骨干教师”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的评审。 2.专家指导,引领成长

两年委托管理中,我们先后邀请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上海市语文教研员曹刚、市教研室科研部主任王月芬博士、上海市特级教师王莹,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吕波校长、龚尚勤、刘伟超主任,虹口区骨干教师邬明敏、林海、李学莉、陈素梅、虹口区班主任协会李莹老师等先后来校指导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他们分别以报告、上示范课、同课异构、课堂点评等多种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3.校长讲座,激励发展

胡培华校长两年中为教师先后做了主题为《我们都需要成长》、《教育服务》、《一学生 一世界》、《做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合作共赢 同筑梦想》等讲座,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与老师沟通思想。并以虹口实验学校教师发展的案例生动说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而推动三星中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4.师徒对接,经验分享

骨干对接:依托虹口实验学校骨干教师队伍,我们与三星中学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研组长签订了骨干带教协议。语文特级教师王莹老师带教舒其燊老师,全国英语教学能手邬明敏带教黄凯娟,虹口区十佳青年、骨干教师林海带教朱利敏。通过公开教学、教研组活动、教学月研讨等方式,提升三星中学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研组管理能力,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崇明县骨干教师”。 教师对接:除了三位教研组长之外,我们还带教了三位年轻教师。我校资深语文教师沈沧桑带教蒋莉老师;数学高级教师朱子敏老师带教司先锋老师;虹口区初中听课专家组成员、英语高级教师陈健带教范爱敏老师。基于委托管理互动共赢的宗旨,我们邀请三星中学总务主任蒲建东老师带教虹口实验学校年轻的总务主任晏维群老师。师徒之间不仅是一种协议上的签约,更重要的是日常教学的完全对接,师徒之间定期活动,共同备课,同上汇报课,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师傅们将他们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娴熟的专业能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这种坦诚的交流、细心的磨课和同课异构助力了三星中学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 5.创设平台,展示交流

结合崇明县“主动•有效”工程,开展联合教学月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教学魅力的平台。活动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课堂改革的勇气与热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素养。

2013年11月22日开展主题为“聚焦能力导向,提升教学品质”的两校联合教学月活动。内容:1.师徒签约仪式隆重举行,通过师徒对接、教研组对接,实现教学交流无缝连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有效性;2. 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3.中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4.青年教师技能比赛、实验课展示和论坛;5. 邀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教研员进行课堂点评;6.邀请上海市语文教研员曹刚老师作微型报告《设计初中语文作业的可视化路径》。这次教学月活动的举行,使得一批青年教师走上县级公开课的讲台,专业发展的信心和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014年12月12日,在上一轮教学月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主题为“改进学生作业,提高教学效果”的全县教学展示活动。学校九个班级全部参加公开课展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教研员进行课堂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教学开放活动得到了市教委教研室的亲临指导,也得到了崇明县和虹口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更获得了崇明县各个学校教育同仁的高度赞赏。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勉励三星中学全体教师在为农村学生提供真诚服务的同时感受职业的幸福感。市教研室科研部主任王月芬博士作主题报告《提升作业品质》。教师在研读王月芬、张新宇等著的《透析作用——基于30000分数据的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以校为本,提高作业设计有效性”研讨,着力提升学生作业品质和教师专业素养。本次开放活动见证了三星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树立了全校教师办优质学校的信心和勇气。

【影响与成效】

两年委托管理,给教师们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帮助,极大地鼓舞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信心。2015年4月,由于第一轮委托管理即将结束,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再次组织专家全面听课,在反馈报告中显示:通过委托管理,三星中学教师专业进步明显,全校教师优课比例由初态评估为零到现在的33.3%,良课达到41.7%,中等为25%,优良比率高达75%,已经远远高出县同类学校的水平。正如徐淀芳主任勉励大家的那样,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了根植于农村教育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

第四篇: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飞飞妈妈:

我有一难题,想问问大家的高见。是这样的F女儿4岁,昨天从幼儿园回来,告诉我说,班里的小朋友请她吃糖了,因为当时我很忙,也没多问,今天早上,女儿又说,妈妈我想去超市买好吃的,我以为女儿乱要什么东西,就说不能天天去超市的,妈妈没有那么多钱。今天我看了网站上她班上别的小朋友也有回家和妈妈要糖的,去分给小朋友吃,我才意识到可能女儿吃了别人的糖也想买点好吃的给别人吃,所以我很后悔,女儿当时说的时候没问清楚,我和她爸爸商量也给她买点好吃的,让她也分给小朋友们,体会分享快乐。爸爸怕这样引起女儿的攀比心理,或是让她觉得通过分好吃的才能交到朋友等类似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很急….又避免孩子的攀比意识。

我觉得可以这样做:就是让分享受得无意。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吃小饼干,觉得很好吃,可以建议孩子:“真好吃,明天拿去给同伴点儿尝尝,你要不要带点儿去给小朋友尝一尝?”但是不要硬让孩子分享,更不要用这样的语言:“你看人家都给你吃了,你也得买点儿给人家吃。”这样不利于孩子对分享产生快乐的体验。

活动既然已经过去了,当孩子再说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体会与分享给她带来的乐趣:“别人和你一起分享,你是不是很开心?”

当然,可以分享的可不止是好吃的。比如好听的故事,比如好看的书,都可以带去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分享……

只是,刚刚接触分享的孩子;请不要让他们分享玩具,他们很在意自己的玩具,因为那是唯一,分享了就意味着他自己没有了……

第五篇:让孩子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 本报记者

冯永亮 教育要为生活做准备

中国教师报: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减负喊了许多年,但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根源在哪里呢?

张志勇:我们的家长甚至学校一直都搞不明白,上小学是为了什么,上中学为了什么,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没有为生活做准备、为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孩子还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国教师报:这是否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张志勇: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已经扭曲了。实际上中国有两个很好的教育传统,基本上都丧失殆尽了。一是孔子所讲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的教育传统,首先是教人做人,然后再去读书。但现在一切都以学习为核心了,所以党中央才提出德育为先,要恢复这个传统。

二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读书和社会实践的平衡关系。但是现在,当我们丢掉这两个传统的时候,我们的整个教育就只剩下功利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多年前就说过,教育要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要为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是我们最赞赏的教育。教育,就是为了让教育对象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上谋生,为了终生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做准备的。但现在的教育,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

此外,现在都是以统一化的考试进行人才选拔,其与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绑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就只剩下——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一切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运转,教育就变得急功近利和浮躁了。

中国教师报:是不是也跟现行的评价体系有关系?

张志勇:另一个扭曲,与我们现行的政绩观有关系,与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也有很大关系,这要看主管教育的人用什么来考核学校和教师?教育面对的问题跟经济面对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今天,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清洁的水,吃不到安全的食品。为什么?都是GDP崇拜带来的,一切都要有增长。只有经济总量增长了,才会有政绩。因此,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不管任何环境问题了,有了政绩就好。

当一切都围绕这个操作的时候,其他的任何科学发展就没有了。可以说,现在的教育就完全走上了这样的道路。要求的就是数字,就是升学率。当我们把数字看作高于一切的时候,就没有人管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也没有人管学生的道德和培养了,更没有人能够冷静地坐下来,等待发现孩子的兴趣,也没有人去跟孩子谈心了……所以说,政绩价值观又推波助澜,和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绑在了一起,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教育局面。

改变学生的学习性质、结构和状态

中国教师报:您说的两个扭曲这么严重,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教育改革将困难重重?

张志勇:放在历史的长河里面看问题,我对中国的教育还是有信心的。任何事情都要放在相对长的时间段里面去看,我们才能看得相对清楚一点,才能找到破解的办法。比如说,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甚至到了人人逐利的阶段。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背反的阶段,到了最后都会慢慢地走向科学、法治和文明的。

所以说,中国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当大家都能发现问题的时候,离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来越近了。整个社会普遍感觉学生负担过重,感觉教育扭曲的时候,也就是曙光在前的时候了。

中国教师报: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张志勇:我不同意把减负当成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我们所说的减负,应该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性质”,是指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负担重就是因为学习是被动的。“结构”,就是学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有书本学习,也有实践学习;既有课堂学习,也有校外学习;既有制度化学习,也有自主学习。减负的要求是,学校控制下的学习少一点,自主的学习要多一点;统一化的学习要减一点,个性化的学习要增一点,并从书本学习中抽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实践学习。“状态”,学习不是时间概念,要有好的状态和效率,没有效率的学习和负担是无意义的。

可以说,减负要减的是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要加的是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各种各样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和正常的交往之外,剩余的时间就要让他过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这才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目标。

中国教师报:减负之后,您对学生的成长有怎样的期待?

张志勇:我对中国教育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今天,中国的学生热情、独立、开放、自信,但却严重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学习素质,是引领、促进、保障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独立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生活的自主处置能力、对问题的自主判断能力,等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所担负的自我使命。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差别。而这三个要素又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曾经提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一个人就不会有大智慧。一个人的情怀和境界,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 规范办学,让教育回归正常的生态

中国教师报:我们知道,山东一直在强力推动规范化办学,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张志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山东之所以从规范办学做起,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坏在了没有规矩。当没有任何规矩约束的时候,一个地方的教育规矩就会被破坏殆尽了,各级教育工作者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有在一个规范的秩序里,教育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态。

教育首先是保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一项事业,我们为什么要求全面开足开齐课程?就是要保护最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才能保护大多数孩子的利益。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因材施教和让学生个性发展。

理想的课程应该包含必修、选修和个别化三个层面,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必修是保证公平的,保障每个人的发展基础;选修是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而个别化课程,保护的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或者身体、心理等方面有缺陷的学生的利益,特殊学生要给予特殊课程和特殊教育。教育,应该是由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组成的。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您如此注重办学的规范?

张志勇:在中国做教育,只要我们信奉了时间加汗水,相信“白加黑”,白天黑夜都要干,相信“5+2”,周末也要干,那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任何科学可言。教育本来是一个非常辩证、综合、科学的事业,当我们这样极端化地看待时间这个变量对于人的影响和发展的时候,整个教育就都是扭曲的了。

规范,就是要回到教育的科学框架里面去。不从规范做起,改革者是没有胆量和空间去探索的,所以必须保证改革者是安全的,才能讲效益。只有回到规范的框架里面,才能给改革者以科学和施展的空间。规范办学,其实就是规范教育的过程,规范学习形式、作业、考试等。这包含了几个方面的统一,把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制度化学习,统一化学习和个性化、差别化学习都统一起来。

当山东打出规范办学的第一枪的时候,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后,我们会有很多改革的后续措施和制度设计层面积极的探索。

中国教师报: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如果您离开了教育厅,山东的规范办学还能继续下去吗?

张志勇:目前,山东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山东省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支持是非常坚定的,从中国的国情来讲,领导的坚定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并且在山东,你可以听到很多校长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我们都回不去了。教师和校长都已经不愿意在节假日上课,不愿意回到没有节假日的状态了。这是山东规范化办学后的一个积极变化。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规范化办学能够持续下去。作为一个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哪个地方换局长和高中校长我都非常关注。如果是一个有专业背景的校长,一个有教育经历、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和局长上任,他们所在地区的教育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这是个规律。如果说这个地方教育很健康,发展很好,突然换了一个不懂教育的局长,没有教育经历也没有教育情怀的局长,那这个地方的教育水平不用三年就会下去。所以我们要明确地方教育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标准。

这指的是市县教育局长必须要有专业资格标准。比如说你做过教育工作,有教育工作的经历,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的专业管理知识,还要有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要求,要掌握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我们目前正在按照山东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配合山东省委组织部建立教育局长的任职资格标准,我们希望各市县在任命教育局长的时候,要按照标准来选,教育要由懂教育的人管,可能就能有一个好的局面。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尽快地推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就是无论是谁做校长,必须先拿到任职资格;选校长,必须在具备校长资格的人才库里面来选。因为没有干过教育工作的,自然不懂教育,更没有教育情怀。什么叫教育情怀?就是爱孩子、爱教育,你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就是基本的教育情怀。

培训,要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

中国教师报:我们今天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有关减负的,现实中教师的培训也是五花八门,很多教师也是疲于应付,教师是不是也需要减负呢?

张志勇:在培训上,确实应该适当地给教师减负。以传统的作报告进行培训的方式为例,作报告的时候要看是谁来做,如果不分对象,这种培训方式确实是失效的,因为教师已经过了概念接触的阶段。要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这是检验培训是否有效,是否有价值的一个标准。培训的理念和理论,只有触动了教师的心灵,教师能够自觉地转化为行动,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要做这样的培训,关键是要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如果我们的教师天天疲于应付工作,着力点只是教好课本知识,提高学生成绩,不回归到整体教育的本质,那培训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说的整体教育,是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是育人的,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学科和载体进行育人,如果对教师的培养,不回到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那任何的培训都不会走进教师的心灵。

中国教师报:那如何让培训走进教师的心灵呢?

张志勇:在当前,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山东这几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以高端培训为例,我们有“齐鲁名师”的培训,这是基于教育家层面进行培养的。这些教师通过山东省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学习,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经验上会经常产生碰撞,促生教育智慧,从而带动市县一级的教师高端培训。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名校长、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各种资源,带动日常的团队研修。目前我们就是想通过1万名骨干教师和校长的示范作用,带动10万名教师的研修。还有第三个层面的全员培训,每年有2000名教师进行脱产研修。这种研修,除了有传统的专家报告,更多的东西由培训的过程动态生成,以观摩专家报告、同伴研讨、反思作业、每天发布一个简报等6种方式极力推进,教师就可以周而复始地学习了。

中国教师报:除了外在的培训,教师自身还应该经历怎样的成长?

张志勇:除了培训,教师自身要进行“内生革命”,自主地看待教育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没有这个认同,一切的教育变革就将无从谈起。曾经有校长问我,如果搞规范办学,升学率降低了怎么办,我说这不是彻底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坚信规律和科学的力量。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规范办学两年来,教育质量上去了,升学率也上去了,学生的近视率还降低了7个百分点。今年,山东省将注重引领每个学校走内生发展的道路,要让校长和教育局长们认识到,依靠教育规律办事是大有可为的——遵循教育规律,依靠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一样也是高的。因为彻底的素质教育,升学率肯定是高的,不怕考的。

上一篇:润滑油大客户销售技巧下一篇:如何做到学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