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心灵的感受

2022-07-20

第一篇:幸福是心灵的感受

幸福是停留在心灵的感觉

——读毕淑敏《提醒幸福》有感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 韩俊蓉

我们每天都在追寻着自己的幸福,我们也常常祝福他人永远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细细品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我突然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作者细心地提醒我们,“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幸福是朴素的,是亲切的,是宁静的,它更是简单的,简单得可以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仔细想来,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随手丢掉的幸福太多太多。

毕淑敏对幸福的诠释,体贴、温馨,抚慰着每个人的心灵。她提醒着每一个追寻幸福的人,“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是啊,幸福其实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触摸它,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幸福有时就在我的手心里捧着,慢慢张开双手,一幕幕的幸福就会顺着指间溢出。18年的教学生涯,有太多难忘的记忆,有太多幸福的回味。今年是我做老师18年后的又一次别样的体验,我品味到了职业带给我的无限幸福。当我得知要在“家长开放日”那天提供一节示范课时,我心里是“咚咚”直打鼓,做老师18年,上过多少节课,已难于用数字来计算,而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真的好紧张,但在紧张中我又有一种说不清的幸福。当一百多双眼睛注视着我时,一丝慌乱涌上心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刚开始的紧张慢慢荡去,随之而来的是感动。50多名学生,50多个家长,紧紧地围坐在一起,静静地注视,满眼的期待。我一下子轻松了,完全投入到了我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亲切地交流,共同感悟文本《秋天的怀念》带给我们的次次震憾,丝丝温暖,母亲用无私的爱呵护着因双腿瘫痪而绝望的儿子,母爱似秋风轻拂我和学生的心头。母亲的匆匆诀别唤醒了儿子,他怀着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坚强地活下来了,而且活得精彩,如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深沉,那是母爱创造的奇迹。语言文字的美丽在学生深情的朗读中绽放着它独特的魅力,那是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深怀念,那是作者在告慰远方的母亲他活得好好儿地„„文中的母子深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当下课铃声响起,我的课却没有按计划完成,我犹豫了一下问在场的家长:“我们的课继续下去吗?”一个孩子脱口而出,“继续下去。”我笑着说:“我可是问的家长哟!”“我们也同意,请你继续吧!”我心头一热,带着这份感动,满怀激情地再次走进文本,尽情享受着课堂带给我的幸福。

我只想说,幸福是停留在心灵的一种感觉,当我走进课堂,来到孩子们中间,我就是最幸福的。因为那里有我辛勤的劳动,那里有我真情的付出,那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成长,能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在课堂上,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一种幸福;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充满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在课堂上,我倾情演绎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一种幸福。我将幸福写在我精心设计的备课预案上,我将幸福批在学生整洁的作业本上,我将幸福洒在学生快乐的笑脸上,我将幸福装在学生成长的书包里,我将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有惊喜出现,更不可能每天创造奇迹,但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不知不觉的暖洋洋亮光光。”那就是幸福的感觉!

第二篇: 我们的幸福家园 (幸福是心灵的享受与满足)

上个月,我家的电视罢工了,结果通知家电维修的,说要拉走更换零件,结果,几天没有电视看,周末与儿子在家,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不就是一个电视机没有了,好像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儿子也说,家里没了电视,也感觉浑身不自在的!别扭!!心里总感觉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是儿女们很久没有回家看望年老孤独的父母,结果在外工作的儿女孙辈好不容易回家与老人团聚,在一大家团圆吃饭的间隙,这些儿女晚辈本该其乐融融的与难得一见的老人唠唠嗑,摆摆家常的,结果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儿女晚辈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手机,只顾自顾自的把玩着自己的手机,打游戏,聊天,每个人是忙的不亦说乎,却冷落了这对年老的父母的心!!最后,是气得老人,把餐桌一翻,来了个底朝天!!好端端的一个难得的一家人团圆的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团圆场景,却最后因为这些不懂事的儿女,闹得是这样一个哭笑皆非的收场!!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时,说真的心都凉了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还是用我们的真心来唱唱那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的歌吧!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你看,这歌词说的多好,那是真的用心去与我们年老的父母做连接,是真的心心相印!!一些细小的动作,一些微不足道的举止,却温暖了父母那长期孤独寂寞和思念的心!!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物质话越来越现代,而我们的那个心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我们的那个心却越来越感到烦恼,不安?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所谓的物质的现代化,我们的心灵也被物化了,心灵被迷失了!进而最终迷失了我们的那个心灵的家园了!

我们的现代高度现代的物质化生活,均因为我们的头脑对电视,电脑,手机,小汽车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的过分依赖,我们的那个真心也逐渐的被物化了!心灵开始被物化,为什么现今的世界逐渐的失去了和谐,也失去了与天地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因为我们这个万物之灵的人类过分的重视了头脑,而忽略了这个万物之灵的人类的那个真正的主人---心灵!反观我们现今的教育,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恰强调的都是那个头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发展到今天,根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那个心灵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教育,哲学都忽略了这个!

现实生活中,家用电器,若全部被取缔了,那不就是跟我家的那几天电视机被拉走去维修了,总感觉生活没意思了一样!对于现在的人类而言,要是没有了电脑,手机,那更是要了我们的命!不断依赖科学技术的发明,不断的依赖身外的东西来生存,这种依赖性的结果怎样呢? 势必造成我们头脑的这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如同吸毒的毒瘾一样,难以最终摆脱!真的如同一个吸食了大麻的伪君子一样,对它愈来愈离不开了!因为那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了!而相反,我们的那个真的主人---心灵却愈来愈萎缩!这样一来,我们作为这个万物之灵的人,就越来越丧失了其存在的独立性了!

要是一个人生活在山中,生活在远离城市现代化,具有城市现代化设施的地方!他会感觉到活的很无聊!就由于这种依赖性,导致了他心灵在不断的萎缩,这就是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甚至于人类头脑不断的发达,是人类不断的被物化!

而人类不断被物化的结果会怎样呢?

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似的,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而不懂得真正的享受生活了!

而要懂得享受生活,就必须靠我们的主人---心灵!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在做头脑的培养,很遗憾的头脑培养的结果!

而心灵丧失的结果,则是过分的现代化,机械化,科学化!所以我们的心灵就丧失了!那就更没有情和爱可说了!

现在的物质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但情感,情爱方面却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的人的幸福感指数反而是降低了,幸福不是吃饱了,穿暖了,又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享受!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非拥有物化的东西,而是在于我们的那个心灵的感受!情与爱是强了还是弱了,是淡了还是浓了,这才是我们衡量你心灵的一个快乐的标准!

快乐,幸福,不是外在的东西,非物质的拥有与满足,而是在你内心深处的心灵的感觉,在你的心态!!

第三篇:挫折教育是为了培养对幸福的感受力

幸福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培养孩子对幸福的感受力,才是挫折教育的根本目标。

您谈到痛苦是快乐之门,我觉得不合适。实际上痛苦是一种无奈的情况,只能说面对无奈的情况,高兴是这样不高兴也是这样,我还不如高兴一点。现在对于挫折教育,很多文章说,有不少人是经历了痛苦才能幸福,似乎不经过痛苦就不能幸福。事实上,纵观历史,还是在和平安逸富足的家庭环境中,人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我们虽然提倡抗挫折能力教育,但是不能偏颇。

我的理解是,并不一定要经过大的挫折,才能获得幸福获得成功。我们不需要把孩子推人灾难之中,孩子更需要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我并不提倡办吃苦夏令营。功利化的教育不会有好的结果,吃苦夏令营就是太功利了。我觉得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是很好的,但不要特意去吃苦。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农村的田园风光,山河湖海的壮丽。人只有真心喜欢,才会产生情感,这种情感才会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比如我喜欢家乡青岛,因为它美丽,如果是穷山恶水,能喜欢它吗?在和平社会,要让孩子在美好的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怀和幸福感。

我所说的痛苦是快乐之门,是有特定意义的。人在生活中有时会面临一些挑战,它并不是你所愿意的,但又不得不面对,比如考试不及格等。这些挫折有可能成为你的不幸之门,因为你被吓住了。但如果你闯过了这一关,你的能力可能就增强了。痛苦是快乐之门,是说人战胜挑战后会有一种成功和幸福的感。觉,但仅限于这个意义,不能绝对化。

目前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呼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您觉得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呢?

首先,父母应重视营造家庭宽松的氛围,在把握大方向或大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如幼儿偏要吃辣的东西,但他们可从辣的痛苦中”„晤”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要到社会上去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战胜挫折的基础。

其次,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目前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我们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一类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类孩子却很快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灵活地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的孩子尤其重要。

第三,“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受挫后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应该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总之,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他们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我要特别提醒父母,你们对生活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挫折的认识。

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父母不要把生活中的小事看得太严重。我读过日本女中学生写的《十七岁》一书,当他们兄妹在学校屡受欺负,自信心几近崩溃之时,妈妈决定带两个孩子去参观世界奇观——科罗拉多大峡谷。妈妈说,去大峡谷只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世界很大,人很渺小,只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和了解大自然。这种母爱太不同了,它成为孩子永远的精神支柱。当你遇到一点小挫折时,不要钻牛角尖,不要陷进去。只是一个小问题呀,生活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机会无限。生命多可贵呀,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体验呢!小小的挫折算不了什么。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让孩子心胸如海,一次考试不好算什么,心中有太多的美丽就不会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

第四篇:感受心灵的阳光

初三(2)班

走近心灵,倾听心灵的跳动;走近情感,感受情感的炽热; 走近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受心灵的阳光》。

我们曾经关注小草,体味小草的妨著;

我们曾经关注小鱼,体悟小鱼的呼喊;

我们曾经关注生命,咀嚼生命的坎坷;

我们曾经关注历史,思考历史的静默。

读书是生命的需求,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把读书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需求,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弹床! 古往今来,勤苦读书总是风流不辍,总为人津津乐道。汉匡衡把家中的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看书;晋孙康在晚上映着雪光苦读;车胤在夏天捉九十只萤火虫,装入绢袋,照览卷册;南齐江泌,则携书上房顶,随月而观。他们俱以刻苦读书,取得成就。

书似一面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从金庸的侠骨,琼瑶的柔情,余秋雨的苦旅,鸟尔克斯的孤独,乃至泰山之巅,秋毫之末;南飞的雁阵,故枝的新叶,悱恻缠绵的少妇春梦,隽永曲折的真人妙谛,都是书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诗宋词,唐代的环佩,宋代的衣

裙,在字里行间轻灵飞动——读书,仿佛听到了幽远的天籁,看到了水日的姿影,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读书增补感知的不足,使人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去浮躁。读书使弱者获得知识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小长工高玉宝,靠着书籍的滋润,写出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圆了同代人不敢奢求的梦想。卓文君、李清照虽无西施之貌,却留下了千古美文,字字句句,感动后世。

知识可以弥补身上的缺陷,矮个的鲁迅,残疾的张海迪,都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写就了惊天动地的篇章。

当人间的繁华与我们擦身而过,当权势的倾轧在世间上演,知识使人挣脱了世俗的困惑。宽和的心,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放松的不能再放松,曹雪芹的《红楼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使我们度过了精神虚空的时光,咀嚼出平凡岁月的恬淡。

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

一滴露珠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请走近书,她为你开启智慧的天窗;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

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请走近书,她让你感受心灵的阳光;

一段平凡的对话意味着伟大;

一组生活的特写造就了永恒;

请走近书,她让你感受心灵的阳光。

第五篇:走进心灵 感受心灵 培育心灵 ——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

走进心灵 感受心灵 培育心灵

——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

垂杨柳中心小学 郑丹娜

大象拔木桩的故事: 大象拔木桩的故事:大象是最有力气的动物,能用鼻子将大树连根拔起。驯养大象的人,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将它拴在一个它暂时还拔不起来的小桩子上,这样,等象成年了,虽然已经有拔起大树的力量,可是,它从不尝试去拔束缚身体的小桩子。它不是从身体上克服不了它,而是从心理上,接受了“克服不了桩子”的概念,就再也不去尝试拔起它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孩子的年龄越小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越弱,不良的情绪或心境对孩子地影响越大。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克服心灵的障碍。给孩子创设快乐的情绪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 感受心灵,倾听“心”的呼声

如果说 “ 真爱 ”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而“倾听”,则是“了解”最便捷的途径。

1.倾听孩子的诉说,寻找教育的契机

“倾听心声”要做到“四要”:

要注视的“听”,

要专心的“听”。

要倾心的“听”。

要冷静的“听”。

总之,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等于你纵容他。恰恰老师是要通过倾听,帮助他逐渐增长应付重要挑战的能力,学会控制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2.倾听家长的心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 1)阅读教学,激发爱得情感。

( 2)体验活动,感受父母的辛劳。

( 3)作文课上,书写心中的感动。

遇到不被理解时——沉住气,冷处理,感动家长心

遇到过分要求时——多理解,换位想,体谅家长心

遇到向您求助时——不推辞,热情助,赢得家长心

二、走进心灵,进行“心”的对话

1 、“写话”交流,沟通心灵。

 悄悄渗透做人的教育:

 悄悄和学生交上朋友。

 悄悄让孩子提高能力。

“悄悄话”要写在以下几点:

一是:写在学生的品德迷失处。

二是:写在学生的心灵阴郁时。

三是:写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

四是:写在学生的喜讯进步时。

三、 培育心灵,扬起“心”的风帆

听话型——聚合鼓励促进步

冲动型——启迪理智可制怒

散漫型——发现优点促提高

表现型——因势利导来改变

低沉型——唤醒自信促成功

1. 爱心教育、塑造集体

关注弱者

谦让意识

责任意识

公德意识

2. 家校协同、

真爱孩子,了解需要

满足合理需要

真诚付出

退一步海阔天空

思考题

1.午饭时,班里一个男孩,把同学吃不了的馒头,都放到自己的饭盒里,准备带回家。请讨论:面对这一情况老师是该批评还是表扬?

2.针对如何做智慧的班主任,您是怎么理解的?

3.您在培养学生“友好交往习惯”上是怎么做的?

上一篇:消防演习报告免费下一篇:消防演习审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