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2023-03-19

第一篇: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和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和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和健全的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8.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的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的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的基本感情需要是(对爱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对责任感的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其中一个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的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的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的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2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幼儿特定的反应。这是根据哪种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幼儿园教

育活动的设计思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3.鲍姆林特在研究中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性和父母的教养)

24.幼儿学习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5.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面有(教师-学生关系、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的指导、幼儿园的材料与设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

26.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和社会合作) 27.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心智技能)

28.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义)

29.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 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1.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以下三大领域(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

32.教师在幼儿发现学习中的指导可分为(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指导和幼儿的自我指导)

33.儿童游戏动机系统由以下几种动机构成(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亲合性动机)

34.一般我们把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以摸清幼儿的底细,更好地安排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叫(诊断性评价) 35.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7.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技能形成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和动作的熟练) 38.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39.游戏的情感特性有(.内在动机、内部控制能力、假装)。 4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

41.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这就是(学习准备)。 42.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

类)。

4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44.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叫动作) 45.早期最全面的游戏理论是(剩余精力说)。

46.在学习理论产生时期形成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7.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与领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8.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9.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50.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即(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不合理地扩大了概念)。

5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以(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

学》作为标志)。

52.布卢姆把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3.游戏的认知特性有(自我导向、心理主动性、灵活性)。 54.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9.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将教育活动情境分成(认知型、行为型和能力型)。

10.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关键属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2.第一个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剩余能量与游戏关系的学者是(席勒)。

13.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步骤为(目标的筛选确定、确定活动主题、选择与分析教材、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空间和环境的安排、教学策略、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15.提出假设阶段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的创造性体现为(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1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为(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

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个体的心灵与自我是互动的产物;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

17.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操作学习可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和创造性操作学习)。

18.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实践性)。

19.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即(情绪维度和控制维度)。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主要有(联结理论与假设理论)。

2.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3.米德从社会上时时刻刻互动着的个人角度来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

的生成与变迁,这种理论称为(符号互动论)。

4.加涅提出的学习记忆模型由哪三个系统构成?(加工、预期与执行控制) 5.心理学上是用哪个术语来说明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的?(发展敏感期) 6.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8.在系统观指导下,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学者是(罗米索斯基)。

9.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 10.下列选项中描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正确的是(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11.根据冯忠良教授的观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依次经历哪四个阶段?( 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与动作的熟练) 12.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以下哪两方面而实现的?(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13.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六种,是(观察学习法、强化评价法、体验思考法、语言传递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

14.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16.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发现学习)

17.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的类型包括(信息加工、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与行为训练)。

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包括(呈现模式、行为模式、探究模式)

18.根据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维度,可以把游戏动机理论分为(生活预备说、生长说与“新瓶装旧酒”说)。 19.普林格尔在其《儿童的需要》一书中指出儿童有哪四种基本感情需要?( 对爱与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与认可的需要及对责任感的需要)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的是(.以儿童教育儿童)。

1.布卢姆把认知学习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下列哪种说法,是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4.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两种成分?(认知与情感) 5.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可把游戏分为哪两大类?(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性游戏)

6.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

7.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一个概念可以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

9.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特征说与原型说)

10.柯尔伯格提出了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其中3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与后习俗水平)

11.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12.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13.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14.从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方法包括(向幼儿传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与提问的方法)

17.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互动性、效用性、特殊性与安全性)

18.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的亲子互动类型的是(拒绝型、支配型、过度保护型、服从型)

2.下列选项中属于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化)。 8.关于操作和学习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活动)。

9.在长期幼教实践基础上,我国习惯于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二类,它们是(.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膝跳反射)。

11.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教师的示范)。 12.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是(联结理论)。

17.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连续体中,下列选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指导性学习、归纳性讲解、训练和练习和自由探索式发现)。

18.个人成绩与同一团体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成绩适当等级的评价属于(相对评价)。

19.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分为外显行为要素和内隐心理要素。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显行为要素的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20.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教养的四种类型是通过二个维度二二组合而获得的。其中纵容的教养类型的组合是(温暖、接纳和放纵、不要求)。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 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提及的是(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学习、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9.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托尔曼)

12.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3.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的是(动作定向训练、动作模仿训练、动作整合训练、动作技巧训练)

14.下列选项中,关于技能与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技能和知识有区别、知识是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

识的掌握)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幼儿错误概念原因的是(感知错误)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性判别标准的是(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17.柯尔伯格用来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理论的是(道德两难故事)

18.在下列选项中,与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依恋、移情、羞耻感与罪恶感)

11.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12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自我中心、只能片面地看实物、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能做出延迟模仿)

19.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学习“环状结构理论”认为,学习由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和反馈环节) 18.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是属于(类创造) 18.根据对幼儿影响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分为(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和隐性的教育活动情境)。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知识经验、讲解与示范、练

习)

二、名词解释

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3.学习(广义的理解):学习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就是伏努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仙湖影响。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6、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

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19、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20、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2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2、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

23、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

24、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伴有在内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25、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26、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

27、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

28、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29.相对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统一团体的平均成绩获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称常模参照评价。

30.广义的学习定义: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

3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

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32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之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3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34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35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36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37效果律: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的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38操作条件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39顿误说: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41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42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

43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44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45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

方式。

46迁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48技能:(狭义)指技能的初级阶段获初级水平。(广义)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

49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50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51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52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53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题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54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55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56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5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

的单位。

58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 59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60守恒法:是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61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62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不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63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4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65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66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67角色扮演:个体通过社会角色,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68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体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9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70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71主观评定性:是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72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73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74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的多种

形式的教育过程。

75生活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的一切活动。 76游戏活动:包括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77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78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79递进式:是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80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

81立体式:是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82网络式:是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83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

84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85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86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7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88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谦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试述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 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

什么是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良性的家庭互动具有的特征。

1、稳定性

2、凝聚性

3、适应性 4支持性

5、滋润性

亲子互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爱的基础”犹如亲子互动的地基。在“爱的基础”上成长,要让子女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又成功地体验,即经常有一种“成长的喜悦”。没有这种体验的孩子,今后就不可能接受“健全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从父母的爱心开始,桌布过渡到父母的“教育心”,并在以后的“教育心”中包含父母的“爱心”,使二者关系平稳、包容地向前发展。 试论不良亲子互动关系的类型及其心理辅导。

1、拒绝型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多余子女接触,,多听孩子倾诉,少拒绝,多理解;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地加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要求父母设身处地为子女着想,站在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2、支持性亲子互动与心理辅导:要求父母不要动辄使用命令行为,而采用温和方法引导孩子;要求父母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要求不要以大人的

尺度衡量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

3、过度保护性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孩子要有让孩子吃苦、长见识的心理准备;要求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成长速度、成都、兴趣、能力大小做出恰当的判断,制定和市的发展目标;要求父母把尊重孩子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让子女有余其他同龄孩子交流的机会。

4、服从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母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矩和守则;要求父母一定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能迁就孩子的不当要求和不良行为;要求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个人的私有财产。

5、矛盾型亲子互动与辅导:要求父怒在对子女教育态度、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自相矛盾;要求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安定性,最好在新平气和市教育孩子解决问题;要求父母在夫妻生活上有个和谐的气氛。 试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心理健康

2、教养类型

3、亲子关系

4、家庭结构

5、家庭气氛

6、家庭生活情境

幼儿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心理误区,应如何克服?

1、私有性心理

2、情绪性心理

3、主观性心理

4、虚荣性误区 5补偿性心理 6侥幸性心理 独生子女教育的心理学原则有哪些?

1、“以儿童教育儿童”

2、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简述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

3、个体的心灵与自我三互动的产物。

4、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 简析师幼互动行为的构成要素。

1、外显行为因素:包括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性质、主题与结果以及类型等。

2、内隐的心理要素:包括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等。

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欲细致性

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4、教育方法的主体性与示范性

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幼儿教师为什么经常处于应激之中?(简析当代教师的职业压力)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有效互动型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较幼儿园教育过程的三种评价方式。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试述皮特斯根据知识分类思想所提出的教育指导模式。

1、呈现模式:主要涉及呈现信息和操练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分为认知、联系或整合、自动化三个阶段。

2、行为模式:强调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

3、探究模式: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如何在幼儿的发现学习中实施教师的指导作用?

1、在一端是系统的教师指导。

2、在中间是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制度。

3、在另一端则是幼儿的自我指导。

你认为威格拉塞关于个性化教学的五种类型中哪一种最适合于幼儿园的个性化教学?P377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4、适合于初始能力的方占和不同学习模式的方法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简述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互动性原则

2、效用性原则

3、特异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简述创设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素。

1、教育活动的时间

2、教育活动的时间

3、教育活动的内容

4、教育活动的材料

5、教育活动形式与气氛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

1、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2、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3、能力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简述游戏的心理结构

1、游戏的认知结构——心理主动性维度。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他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及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幼儿园骄傲与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论观点为基础。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系统的方法。 游戏所共同具有的基本心理成分是什么?(心理特征)

1、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 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什么是意向性活动?作为一种意向性活动,游戏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 特征:

1、活动冬季的内源性

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活动主题的积极性 游戏有哪些表现形式?

1、认知行为

2、交往行为

3、宣泄行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是指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主要有

1、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社会学基础

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上。

2、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幼儿创造性发展、学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发展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1、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2、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测量? 1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学习的指导 2幼儿创造性测量服务于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戴维斯学习系统设计观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在形成教育活动设计决定前应具体明确教育活动系统的目标和资源。

2、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过程应保证逐渐修正完善

3、教育活动设计过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活动。 简述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模式

1、递进式

2、放射式

3、立体式

4、网络式 简述教师应激的个体人格因素。

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急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并且认知风格和对具体教师环境中的应激源过于敏

感也有联系。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 简述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1、自然:自然环境、科学现象、数量、形态。

2、社会: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民族文化。

3、语言:语言、儿童文学作品。

4、健康:健康生活指导、体育活动指导。

5、艺术

论述独生子女不良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心理特点:

1、独立性较差,总想依赖他人;

2、自我中心,

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较差;

3、办事缺乏狠心,坚持性不强;

4、撒娇人性,固执;

5、自私、嫉妒性强,有较强的独占欲;

6、胆怯,不善交往;

7、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爱撒娇。 原因:

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

2、家长过度溺爱。

3、家庭教育不一致。

简述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试述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

1、 综合渗透性原则

2、 生活随时性原则

3、 实践参与性原则

4、 适宜发展性原则

简述幼儿道德情感发展(情感的形式发展)的三阶段及相应的年龄。

1、 原伦理转台带的情感时期(0岁-1.5或2岁)

2、 迁到的情感阶段(1.5或2岁-3岁或4岁)

3、 道德情感的他律性阶段(4岁-

6、7岁) 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

1、 前道德时期或适应性社会行为发展期。

2、 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3、 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4、 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对概念进行分类并作简单的分析。

1、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 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3、 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1、 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 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 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

1、 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 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 受经验局限

4、 学法时便能力,容易受骗

5、 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 活跃的想像

7、 语言理解错误

消除错误概念的方法:

1、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

2、多提供具体本质特征的变式。 试举例说明概念与语言的关系。

1、概念与语言都是社会产物,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儿童概念内容的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 内部语言阶段

试述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P213表格 技能学习的特点

1、 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话”双向构建的过程

2、 合乎法则的联系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内化

2、过渡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 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 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 游戏所用的时间,遂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 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 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 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幼儿学习的种类有哪些?

内容分: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方式分: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言语学习、操作学习、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 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4、 幼儿学习思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类型及其指导。

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类型:(学习目的)

1、探究性操作学习

2、形成性操作学习

3、强化性操作学习

4、模仿性操作学习

5、创造性操作学习 (互动关系)

1、示范性操作学习

2、指导性操作学习

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

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指导:

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试论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1、 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2、 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

1、 奖励和恰如其分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2、 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 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幼儿学习的需要 影响迁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相似性

2、 原有的认知结构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简述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 教育性原则

简述布鲁纳提出的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

1、新知识的习得

2、旧知识的转换 3试述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 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活动主题

3、选择与分析教材

4、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5、制定完成可以的进度表

6、空间和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

、知识的评价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试举例分析罗杰斯对学习本质的解释p97

简述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构成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p86 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对游戏进行分类,并加以具体的说明。P186

第二篇:文化管理学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小抄(新)

文化管理学

一、单选

1.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产品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合配的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服务。

2.文化产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有如下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文化事业的本质在于(公益性)。

5.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6.文化事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经的(公共性)。 7.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直接性、明确性的特点。 8.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经济方法)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

9.指导性管理与指令性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较少使用行政命令)的手段。

10.受文化的政策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文化政策目标团体)。

11.(方案设计)是确定文化政策的中心环节。 12.(文化政策功能的终止)是指文化政策自身所具有的和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发挥和行使的作用,效力和职能的局部或全部的终止和结束。 13.(文化政策机构的终止)指由于某项政策功能的终止而导致的机关组织机构的撤销或职能的转变。 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5.文艺创作政策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

16.中国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17.文物工作政策——(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18.中国对文物实行的分级保护,对于可移动的文化,按文物何时何地分为三级进行科学保管与收藏。

19.文化市场政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0.加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属于(群众文化组织)。

21.党内主管文化的最高领导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22.中央政府主管文化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3.(文化中介机构)是指在文化经济市场中,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文化服务机构。

24.我国最早成立的文化行为协会之一是(宁波北仑

文化行业协会)。

25.文化事业组织是种免税组织,有严格的免税规定,表现的是(非营利性)。 26.国际标准书号由(“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位”)四组数字组成,其英文缩写依次是“ISBN”。

27.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我国图书出版的集团化建设开始实施。

28.在国内出版公开发行的报纸都有国内统一刊号和邮发代号。(CN)为中国代号。 29.高校报纸的统一刊号形式是一般的统一刊号后面加(F)

30.(文化市场的经营立体)是指在文化市场上依法从事文化商品经营和进行文化服务活动的个人和组织。

31.(执业注册)是在国家实行准入控制的行业内,从业人员取得法定的职业资格后,还须办证执业注册登记手续方可开业。

3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3.“六五”计划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34.“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

35.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阿多诺)。 36.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它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外国层)。

37.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生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38.(网络游戏)属于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

39.2004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40.实现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 41.实施的法规、传统、道德和标准、伦理关系扩大到社会之后,就使得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了(家法社会)的特点。

42.城市文化特征的(多代性)反映了文化历史的演进。

43.城市的重要特点或者本质特点是(集聚)。 44.(城市建筑)作为物质文化的一种,被人们比作城市的名片。

45.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还要考虑它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46.(城市的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

构。

47.城市人口文化也就是(市民文化)。

48.(培育具有现代化素持的市民)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

49.城市文化建设在工具取向上存在分歧,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

50.“三馆二宫一厅”中的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

51.其中“三馆二宫一厅”中三馆是指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二宫是指文化宫、少年宫、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 52.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

53.地域性:这是社区文化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54.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实际遇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55.市场调节模式的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56.我国的文化事业法律本系是宪法为核心。 57.《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58.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所有优先原则。 59.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1)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基本制度规则,(2)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经费支持。 60.20世纪80年代没有进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的是广播电视业。

二、多选

1.文化行政的主要特点:宏观性、间接性、多样性。 2.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文化管理部门:由主要办文化向管文化较多、由主要是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较变、由主要是直接管理局间接管理较变。

3.先进文化建设的两个目标:一是树人的目标,二是社会目标。

4.文化政策立体指:执政党、国家立法机关、政府、文化政策研究人员。

5.文化政策方案的确定包括三个阶段:确定文化政策目标、方案设计、方案抉择。

6.我国文化事业总政策包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服务。“百花齐放、百家包鸣”两部分。 7.我国文化行政管理组织存在的弊端:组织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行政管理手段不规范。 8.文化市场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传递信息的功能,2.知识转化的功能,3.教化引导的功能,4.整合凝聚的功能。

9.文化市场按照不同标准较为不同类型:1.营销

环节,2.营销区域,3.营销内容。 10.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分为三类:制片者、发行者、放映商。

11.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公益性、教育性、非营利性。

12.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公有性、社会公家性、社会公用性。

13.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表现:1.文化设施日益完善,2.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繁荣发展,3.民间艺术抢救活动声势浩大,4.群众文化事业异彩纷呈,5.文搏事业卓有成效。

14.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

15.新兴文化产业管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会展业。

16.我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1.以农业为基础的村庄经济决定了传统农村文化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2.以农族关系为基础的组织群体特征,3.以孝梯和勤俭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道德,4.以舆论和情感作为主要的农村社会控制手段。 17.农村文化的功能:认识功能、整合功能、调适功能、导向功能、教化功能。

18.城市的物质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城市人文景观文化。

19.社区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2.群众性,3.多样性,4.交融性。

四、判断

1.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自身文化经济活动的管理是文化事业的宏观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问题决定了文化政策的所属,即文化政策代表谁的利益、反映谁的要求。(√) 3.执政党是政策的主体中的核心力量。(√)

4.文化政策制定是指文化政策问题界定到文化政策议程的建立再到文化政策文本确立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事发展的正确方向,简称“二为”方向。(√) 6.“古为今用,评为中用,推陈发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 7.以拥金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文化服务报酬,它通常为中介交易双方承担。(√) 8.文化事业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服务”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者与社会公众的“契约关系”,不以公共权力的基础,也不具有强制性。(√)

9.《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学科分为五大部类,2

2个基本大类。(√)

10.我国的期刊发行模式主要有:依靠邮政系统发行,杂志社会自办自行,通过第三发行公司发行的三种模式。(√) 11.随着信息的潮流的涌起,出现了期刊网上发行的新模式。(√)

12.根据电影审查分级标准,国产和进口影片按内容分为普通影片和少年儿童不宜观看两类。 13.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所当然地应当归社会全体公民所在。(√) 14.狭义文化产业是文艺广电业:广义文化产业简称文教广电业。(√) 15.文化产品(可)以按照一般商品等所交换的原则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接受市场的选择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 16.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对于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的坚持产业化方向,但政府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于消遣、益智、娱乐型文化则完全产业化。(√)

17.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重要特点:经济上的竞争以城市为竞争单位。(√)

18.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

19.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举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20.我的文化事业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 21.《文化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22.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23.出版单位实行(主编)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 24.西方国家没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文化十分明确地以产业的形式来发展。(√)

25.《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26.《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三、名词解释

1.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则、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

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是指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对象,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文化利益,决策和制定文化政策以实现国家文化目标的人以及由这类人的群体组成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态系统。

3.文化组织:主要是指各相关群体为了实现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权责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适应与调整的完整的有机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及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目标,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品、管理文化事务为基本职能。

4.文化事业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国这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文化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 5.文化市场:就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6.图书市场:图书商品出版、发行、买卖整个流通过程中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文化市场稽查:是指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管理法、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栓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8.公益性文化事业: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9.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10.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

11.家族文化: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以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家族内家庭与家庭之间、族员与族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村落文化。

12.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13.城市化: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城市经济取代农业经济,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14.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特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5.文化事业管理模式是管理文化事业过程中用于规范文化管理关系的制度体系。 16.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

种管理形式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7.文化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国家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五、简答

1.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2.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3.坚持分类管理原则。 2.文化政策终止的主要形式?

答:文化政策的终止是指停止执行某项文化政策。1.文化政策废止,2.文化政策替代,3.文化政策合并,4.文化政策分解,5.文化政策缩减。

3.文化中介机构的功能?

答:1.扩大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加速文化商品流通。2.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拓展文化再生产规模。3.引导文化经济消费,培育文化消费群体。4.开发文化专业市场,建构支柱文化产业格局。5.推动文化事业体制的转换,健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制。 4.文化事业组织的特征?

答:1.社会服务性,2.非营利性,3.非政府性。 5.我国群众文化组织的构成?

答:1.人民团体,2.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和群艺馆,3.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组织。 6.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答:1.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和提升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3.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7.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答:1.文化投入欠账较多,文化发展水平偏低,2.文化发展不平衡,3.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滞后于数量的增长,4.文化建设的队伍不够稳定,文艺人才流失现象日趋突出,5.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理想,6.文化法制不够健全。

8.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原则?

答:1.坚持持续增加投入原则,2.坚持公益性原则,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4.坚持法治原则,5.坚持向文化生活贫乏的群体倾斜的原则,6.坚持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利益原则。

9.我国文化产业管理面临的机遇?

答:1.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管理的成功

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2.有助于更好地引进外资,拓宽融资渠道,3.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动力。

10.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2.加强农村文化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 1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举措?

答: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3.坚持文化大众化方向,培植多元的农村小康文化主体。 12.城市文化的特征?

答:1.城市文化的多代性与多元性,2.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层次性,3.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整体性,4.城市文化的现实生活与有效管理笥,5.城市文化的快节奏性与求新性,6.城市文化的集聚性、扩散性与地域性。

13.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答: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2.建设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4.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5.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6.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4.社区文化的功能?

答:1.社区文化具有营造“社区精神”的作用,2.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的作用,3.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素质的作用。 15.政府主导型文化事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1.健全的文化行政体系,2.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3.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16.《电影管理条例》实行的基本制度?

答:1.摄制电影许可证制度,2.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制度,3.电影审查制度,4.电影进口专营制度,5.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制度,6.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制度。

17.我国互联网文化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答:1.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许可制度,2.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制度,3.互联网文化产品审查制度。

18.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向? 答: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2.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3.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4.完善文化市场体系,5.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6.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

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六、论述

1.新时期农村文化事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1.认识上的偏差制约着农村文化建设,2.文化生产与消费脱节,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文化阵地建设参差不齐,投入不足,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4.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出现诸多问题,6.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文化仍具有封闭性、凝固性、落后性、农耕性等特征,7.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特点?

答:第一,体制内改革快于体制外改革;第二,外层制度改革快于核心制度改革;第三,基层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快于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之,20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特点是“非平衡性发展”,即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外层制度改革与核心制度改革、基层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和文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不配套、不协调,集中体现为“三大差异”;一是行业系统差异,二是地域差蒸发量,三是同一系统内部不同基层单位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改革的速度与路径也有差别。

3.多元复合模式的特点及利弊分析?

答:多元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管理不甘落后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不同的文化事业或同一文化事业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对同一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中,包括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其优点体现在:第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这种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放权和收权的冲突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协调工作造成较多的问题。 4.论述国外文化事业管理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多元复合模式,以法国为代表。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这是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一国的文化事业由各级政府及其春主管行政部门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兴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条块结合的、封闭性的文化行政网络、有利于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和国家认同,有助于推动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集中人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文化艺术精品。

这种体制的弊病也十分突出:一是片面强调文化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工具,忽视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文化沦为政治的附庸;二是轻视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产品的供需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难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行政机关拥有文化管理的一切权力和绝对权威,以指令性手段管理文化单位,文化单位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同时,文化经费来源单一,国家拔款有限,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政府主导特点是文化事业以私人兴办为主,但政府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自身拥有的权力及合法有效的手段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和协调,使文化事业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沿着特定的方向繁荣发展。 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的强力调控有助于消除文化交流中颓废、腐朽等不良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国民消除现代化过程中焦急、困惑、不信任等消极文化心理的束缚,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而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第二,文化管理机构“少而精”,尤其是广播电视系统的“局台合一”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这也为部分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求发展创造了条件,该模式的缺陷也很明显,它较适合小国寡民的国家,较适合单一制的国家,不太适合多民族、地城辽阔的大国。

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燕尾服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较少干预文化发展,

文化单位在文化市场上自由竞争,有利于形成符合文化活动规律、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从而较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第二,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单位以经济优惠政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扶持。第三,依靠众多民间文化机构去调节文化与公众的关系,沟通文化单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调动地方和个人的保佑极性,提高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水平,丰富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第四,依靠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场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做法。该模式也有以下不足:一是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文化管理机构较多,容易造成管理权限的重叠混乱和管理工作的扯皮现象。二是不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思想,社会凝聚力差,无力抵御外来有害文化的侵害。多元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管理不甘落后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不同的文化事业或同一文化事业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对同一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中,包括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其优点体现在:第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这种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放权和收权的冲突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协调工作造成较多的问题。

第三篇:自考03008护理学研究(二)练习题09

第九章 护理论文的撰写

一、单项选择题

1、综述论文的主体部分,综述全文的重点是 A.引言部分 B.小结

C.中心部分 D.参考文献

2、在撰写综述论文的过程中,阅读文献要达到的目的有 A.充分了解学术界在此专题的发展情况基 B.在短期内完成初稿

C.了解与该题目有关的一些材料,为撰写综述打下基础 D.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他人的写法,给自己写综述提供参考

3、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是 A.选题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撰写

4、护理研究论文的精华是 A.前言部分 B.摘要部分 C.结果部分 D.讨论部分

5、下列护理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书籍)的书写格式,正确的是 A.序号 作者名,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 B.序号,作者名,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 C.序号 主编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

D.序号 主编名.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起止页码

6、下列护理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期刊)的书写格式,正确的是 A.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B.序号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C.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D.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7、科研论文的精华和中心内容是 A.前言部分

B.材料与方法部分 C.结果部分 D.讨论部分

8、大多数研究论文所采用的构成比资料,描述各类别所占构成比书写格式为 A.三段式 B.四段式 C.五段式 D.六段式

9、关键词作为一种检索语言,其出现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综述论文中心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一般由作者在列出的写作提纲中确定几个要论述的问题,分段叙述

B.引文资料的选择要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有创新的内容,并且比较成熟可靠 C.引用他人资料要严肃,不可歪曲原作精神,要尊重别人的工作

D.对不同观点一般将肯定的意见写在前面,否定的见解写在后面,作者还可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经验发表观点

E.注意避免只片面描写符合自己观点的资料

2、综述论文引言(前言)部分的内容主要为 A.综述的立题依据 B.综述目的

C.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D.有关概念或定义和讨论范围

E.综述的有关护理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

3、在撰写综述论文的收集资料阶段,所收集的资料应具备的特点有 A.选材重点放在新资料上,并注意资料的权威性 B.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材料 C.可适当引用一些不同观点的资料

D.选材重点放在权威的,年代久远的资料上

E.不可引用观点不一致的资料

4、根据综述内容及写作目的,综述按内容划分为 A.现状性综述 B.归纳性综述 C.动态性综述 D.成熟性综述 E.争鸣性综述

5、根据综述内容及写作的目的,综述论文按是否参考作者意见划分为 A.成就性综述 B.归纳性综述 C.动态性综述 D.现状性综述 E.评论性综述

6、根据综述内容及写作的目的,综述论文按照时间划分为 A.回顾性综述 B.归纳性综述 C.现状性综述 D.动态性综述 E.前瞻性综述

7、护理经验论文的基本格式主要包括 A.题目

B.作者和单位 C.摘要、关键词 D.正文 E.参考文献

8、护理经验选题广泛、内容丰富,包括 A.成功的经验 B.失败的教训

C.多年护理工作概况 D.护理教学实践的体会

E.某种疾病的护理方法或效果的具体经验体会

9、护理经验论文主要来自于

A.长期护理实践中日常资料的积累

B.样本的互动过程

C.采用问卷法取得的资料 D.采用访谈法取得的资料

E.日常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10、下列关于护理个案论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A.文题要求带有艺术性,并能突出文章的精华 B.标题切忌写成1例某某患者的护理体会

C.序言部分的病历简介描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问题等

D.序言部分的病历简介所介绍的内容要和后面确定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相呼应,并对临床表现最好按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E.其护理问题和措施包括护理效果,多用列表方式总结

11、个案研究论文的组成部分包括 A.文题、作者署名 B.摘要 C.关键词 D.正文 E.参考文献

12、下列关于护理研究论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A.前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包括为什么选本研究主题的理由(背景)和研究的预期目的

B.若文中应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常规方法有所改进时,则应作详细具体介绍,便于重复验证 C.结果部分要求先把全部资料整理后,准确报告统计学处理的数据

D.一篇文章中不宜选用太多图表,2~3个为宜,凡能用文字说明问题的就用文字解释 E.写结束语的目的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小结和提高认识,同时也可指出论文局限性方面

13、能列入论文参考文献中的文献包括 A.书籍 B.文摘

C.期刊论文 D.网上的文章 E.内部刊物文章

14、下列关于护理研究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参考文献一般5~10篇,最好以近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B.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标注时,一定在引用文字最后的右上角,标注一个带阿拉伯数字的方括号角码

C.角码号所采用的顺序编码与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序号要相对应,说明文中某些论点、数据、资料或方法的出处

D.期刊文章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作者名,超过者只写前3位,后加“等”字

E.若参考的书籍为第1版,则在文献书写时可不必标明版次

15、科研论文讨论部分总的书写要求是 A.简洁明了 B.论点明确 C.简明扼要 D.个性鲜明 E.论据充分

16、下列关于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有

A.论文的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构思、设计、执行和论文的主要撰写者 B.作者署名的形式有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两种

C.科研论文的作者署名要用真名而不用化名、笔名或假名,以示文责自负 D.多个作者姓名之间要空一格,但不需加标点符号

E.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地址可以根据杂志的要求放在文题下面或题页下方位置

17、作者署名应包括 A.姓名 B.工作单位 C.地址 D.职称 E.邮政编码

18、下列关于论著格式的叙述,正确的有

A.篇幅一般为3000~5000字,平均4000字左右 B.前言占篇幅的5%~8%

C.材料和方法占篇幅的25%~35% D.结果占篇幅的25%~35% E.讨论占篇幅的30%~50%

19、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统一要求》中,规定论文格式的组成部分有 A.文题 B.作者署名

C.摘要、关键词 D.正文 E.参考文献

20、目前国内护理期刊常见的护理论文有 A.护理研究论文

B.护理个案论文 C.护理经验论文 D.护理综述论文 E.护理开题报告

三、简答题

1、简述完成综述论文初稿后的修改和补充工作。

2、简述书写综述论文中心部分时常出现的问题。

3、简述综述选题的注意事项。

4、简述综述论文的写作步骤。

5、简述护理综述论文的特征。

6、简述护理经验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

7、简述护理经验论文的特征。

8、简述护理个案论文正文的写作格式。

9、简述护理个案研究的步骤。

10、简述护理个案论文的特征。

11、简述撰写护理研究论文讨论部分的注意点。

12、简述撰写护理研究论文结果部分时的注意点。

13、简述护理研究论文中材料与方法包括的内容。

14、简述书写护理研究论文前言时的常见问题。

15、简述撰写护理研究论文时选择和书写关键词的注意事项。

16、简述护理研究论文的特征。

17、简述一篇完整的科研论文的组成部分。

四、名词解释

1、综述

2、护理综述论文

3、护理经验论文

4、个案

5、护理研究论文

6、论文

五、论述题

1、请修改研究题目“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体会”,使其更加明确。

2、请修改研究题目“一例羊水栓塞致心脏骤停20分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与护理”,使其更简明。

3、请修改研究题目“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使其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4、请修改研究题目“压疮的护理”,使其更新颖。

5、请修改研究题目“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使之具有创新性。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0】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9】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8】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7】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6】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5】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4】

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3】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02】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0】

2、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9】

3、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8】

4、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7】

5、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6】

6、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5】

7、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4】

8、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3】

9、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2】

10、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1】

11、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20】

12、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9】

13、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8】

14、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7】

15、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6】

16、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5】

17、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4】

18、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3】

19、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2】

20、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11】

三、简答题

1、

【正确答案】:综述论文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和补充,力求完善,包括检查文章内容是否概括了所讨论的护理问题的历史背景,分析推论是否客观,引用文献是否充分等。综述中一般不用图解和照片,若为

了说明问题必须用图解时,也需在图的文字叙述中注明“参见原文图解”。综述发表前,最好请有关专家和同行审阅,进行补充和修改,使论点更完善,这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3】

2、

【正确答案】:(1)层次混乱:在书写综述时,各层次小标题之间的关系应有逻辑性。有些综述论文同一层次的小标题之间并非并列关系,或小标题与其次级小标题之间并非从属或包含关系,甚至在各小标题之间出现交叉和重叠现象,导致全文层次混乱,结构不合理。

(2)论据不充分:综述论文的论述应建立在有充分文献的基础上,而下列常见问题均会导致论据不充分,或论点说服力差。①缺乏文献支持:有些综述论文在描述某一观点时,或甚至在整段文字中,一篇文献都没有,全部是个人观点或经验的论述,这样的观点缺乏实证支持,因此说服力差,不符合综述论文的写作要求。②文献量少或文献陈旧:有些综述论文虽引用了文献,但仅仅以1或2篇文献为依据,或引用的文献过于陈旧,同样可导致论述的说服力差。③间接引用:综述论文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因此要求作者直接阅读文献的原文,尤其是科研论文,以保证引用的准确性和论据的有效性。但有些综述论文引用了很多间接文献,尤其在文中引用了很多篇综述论文,这样难以保证其准确性。

(3)简单罗列文献:有些综述论文在论述某一主题时,缺乏对文献的归纳和综合,只是将各文献的结果和观点罗列在一起,变成“张某报道……”“王某的研究显示……”这样容易导致内容散乱,缺乏主线。在陈述文献时,可按一定规则,将文献有机归纳在一起,例如,按照某研究主题的年代顺序,或按照观点的正反面来组织文献。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2】

3、

【正确答案】:(1)题目要明确具体,选题的范围不宜太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文献,写作目的性也越明确,容易深入。

(2)题目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工作范围内才能写出切合实际的文章。 (3)要注意客观条件,确定文献的来源是否充足,是否有保证。 (4)题目要有创新、有实用价值。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1】

4、

【正确答案】:(1)选题: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的意义。

(2)收集资料:综述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即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广泛收集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围绕中心内容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参考文献的多少常被作为衡量一篇综述文章价值的指标之一。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2~3年),后看远期的。

(3)整理资料:资料收集全后,首先要进行阅读整理、去粗取精。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再深入复习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注意必须找到原文阅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文献应细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应做好读书卡片或笔记,为综述成文做好准备。

(4)撰写:就文献综述撰写工作而言,一般是阅读和收集文献的时间较长,一旦开始撰写,即应在短期内完成初稿,在初稿每一页应留有一定空白,以便再补充文献,进行下一步的整理修改,最后形成全文。综

述文章的完成虽然依靠大量的资料,但绝不是文献资料的罗列堆积,而是一种知识再创造的学术过程,是在作者掌握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后,先把文献归类,从中选出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资料作为参考,在舍弃一些意义不大的内容后,先列出文献综述的书写提纲,如确定前言写什么、中心部分分几个大标题、下面又有几个分标题、应介绍什么内容、小结的内容写什么等,使文章大体有个轮廓,然后根据此提纲进行写作,切忌将文献综述写成“剪贴”式的文章。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0】

5、

【正确答案】:(1)信息性:文献综述将原始文献的同类内容加以归纳,使之集中化、系统化,同时又综合了各种讨论或争论的问题,因而可提供大量信息,一篇高质量综述所含的信息量相当于数十篇甚至数百篇文献的信息量。通过阅读综述,读者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及时了解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发展概貌,从中了解新知识和吸取经验。此外,综述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读者选择科研方向、寻找科研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新颖性:文献综述所引用的文献一般是近3~5年内发表的,新近发表的新鲜材料能够对医疗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对读者引发兴趣可有所启发。国内期刊要求文献多少不一,一般20~30篇,其中近3年发表过的文献应占到70%以上。

(3)综合性:文献综述综合了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既有纵的描写,又有横的对比,并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令人开阔眼界。

(4)评述性:文献综述的作用不仅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描述,而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即所谓“评论”,对研究现状进行了优缺点的分析以及对今后应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和加以改进提出了期望。

(5)客观性:文献综述的作者在介绍他人的研究进展、成就和观点时,要如实地反映;再以评论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也要客观分析,决不能臆想、推测和拔高。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9】

6、

【正确答案】:(1)前言:要求同护理研究论文,但要简述出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或方法对某种疾病护理的意义和目的,并说明具体的观察时间。

(2)临床资料与方法:重点介绍护理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便于读者了解、学习和借鉴。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①临床资料:介绍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观察例数、病情介绍和诊断标准。②护理措施:描述研究者欲着重介绍的本次护理中所使用的各种护理方法和措施,如药物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方法、饮食护理方法、手术前后护理方法、仪器护理使用方法、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康复护理措施等。③介绍护理效果判断的标准。在描述临床资料与方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抽象或空洞。

(3)结果/护理效果:主要叙述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并对观察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通过典型病例的介绍,从护理对象反馈的情况,反映出护理经验的意义和价值,也可同时有一些必要的数据帮助说明护理的效果。要注意避免经验论文的护理效果较空洞。

(4)讨论与分析:主要分析和解释产生护理效果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同时也可与以往的护理方法或措施相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护理经验和结论。在进行分析和解释时,应结合一定的理论依据来进行说明,以增加该护理方法的科学性,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并能由此总结出新的认识和观点。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8】

7、

【正确答案】:(1)改变“以医代护”的旧模式。首先应加强和充实护理内容,适当压缩和删减有关医学专业知识,如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等,使文章以护为主,以医为辅。其次,要“医为护用”,即以医理作为护理措施方法的依据。

(2)经验要具体、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都要如实反映,并阐明自己的见解,使读者能有所获益。

(3)边叙边议。把病例阐述和讨论糅合在一起,使经验体会既有事实,又有理论依据和充分证据。

(4)撰写形式灵活。不受固定格式约束,篇幅可长可短,短的可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长的可将阐述的问题及经验分几个标题讨论,也可抓住一两个关键性问题做重点分析讨论。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7】

8、

【正确答案】:(1)序言:序言部分内容包括提出本文研究问题的依据和写论文的目的,及所选定个案的情况介绍。介绍个案的要点应与文章后面护理计划和措施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呼应,不要过多叙述医师做的事,应多选与护理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2)对个案进行评估,提出研究问题:本段应扼要描述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提出研究的护理问题,做出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与措施。针对确定的护理问题,制订出相应护理计划并提出具体目标,如近期(几天内)做什么,远期(几周)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等,对护理措施的完成时间和内容都应有具体介绍。 (3)护理效果:通过列表或文字叙述报告护理效果,叙述要真实,有依据和有比较。

(4)评价效果:最后一段对研究中护理计划的实施结果,需要结合相关护理理论进行评价,在护理计划和时间结果之间进行比较,通过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来判断效果,从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观点,以指导临床实践。

(5)参考文献:个案研究论文的最后部分为参考文献。在个案研究中阅读文献是很重要的,因为个案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密切结合相关理论。复习文献内容直接关系到个案研究论文的水平,所以在论文的最后应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供读者查阅。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6】

9、

【正确答案】:(1)选定研究对象。个案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要求为研究者至少每天都可以观察到的个案,故通常选住院患者,以便连续观察和获得详细资料。

(2)找出个案的健康问题或有关的护理诊断。以文献资料和有关护理理论或概念框架为依据,从健康问题中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3)针对研究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个案的变化。

(4)整理结果或护理效果。

(5)做出评价。结合护理理论或概念框架,评价护理效果,引出新的观点和认识。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5】

10、

【正确答案】:(1)个案研究是指有系统地针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各专科住院患者等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深入探讨分析

(2)个案研究论文是一种临床护理论文,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3)个案研究论文须按护理程序思路写文章,并要侧重写护士自己的资料。

(4)按护理程序进行个案研究,是符合当前世界注重程序的目标护理趋势。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4】

11、

【正确答案】:(1)以结果为基础,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地进行分析和展开讨论。

(2)可以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同或者不同的原因,从研究结果中分析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或文章结果可为护理实践提供的指导意义。

(3)要注意结合相关理论陈述论点,用已有的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

(4)避免重复描述结果,或大量罗列文献,而看不出作者是如何解释结果和阐述自身观点的。 (5)结论是从研究结果中概括出来的新论点,一般应慎重,常不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研究工作就很快下结论,而是要有很多次重复后才能确定,所以论文最好不列结论一项,可结合在讨论分析中叙述。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3】

12、

【正确答案】:(1)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描述结果:作者需经过思考和分析之后将认为需要展示的结果以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述,一方面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要与讨论部分涉及的编排顺序相一致。 (2)当文字描述冗长时,可采用统计图或统计表来报告结果,应用时应注意图表的绘制要符合规范。 (3)文字叙述与图表不重复使用:已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就不必再列图或表;列出图表后,可用文字对图表中表达的内容进行扼要的分析、总结或补充。

(4)注意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论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只要是真实的,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实事求是地报告出来,避免篡改数据或者只描述对论点有利的阳性结果。

(5)统计学表达正确:涉及的统计学术语应按照杂志的要求描述确切,使用规范符号。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2】

13、

【正确答案】:(1)研究对象或材料:应介绍研究对象或材料的入选条件或标准、排除标准、获取的来源、抽样方法和样本量等。

(2)研究方法:主要介绍研究步骤、资料的收集方法、选用的研究工具(如问卷或量表的来源、主要内容、评分标准、信度和效度等)、用于评价的指标或评价标准;研究对象如有分组,还要具体介绍其分组方法;研究中如果有干预,还应具体介绍干预措施、干预流程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主要介绍数据整理和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如采用的统计软件和具体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1】

14、

【正确答案】:(1)立题依据不充分:有些论文的前言部分未阐明立题依据,直接介绍研究目的;有些虽阐述了立题依据,但所用到的一些重要依据和观点缺乏文献支持,从而导致立题依据不充分,说服力差。 (2)内容与主题不相关:在阐述立题依据时,应密切结合该研究的主题,但有些论文却论及许多与主题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内容。例如,某论文探讨的是“社区随访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该论文在前言部分论述了目前脑卒中的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社区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及其知识需求。这些内容虽与本研究主题有一定关系,但关联不大,应着重阐述脑卒中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依从性差的不良后果等,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40】

15、

【正确答案】:一般一篇文章选3~5个关键词,并可附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要选好关键词必须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特点,从论文题目、摘要及主要内容中抽取最重要、最关键、最能代表论文主题或反映文章实质内容的、概念精确专指性好的原形词。关键词的选择可参考美国出版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另外,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翻译的《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和中国科技情报所及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等也可作为参考。关键词要求使用原形词,不能用缩写词,应尽可能用规范化语言,以便论文能被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收录,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另起一行进行书写,各关键词之间采用空一格或用分号隔开,最后一词末不加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9】

16、

【正确答案】:(1)思想性:与社会科学论文比较而言,护理研究论文涉及的思想政治问题较少,性质也没有那么严重,但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护理研究论文思想政治上的合格性。

(2)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科技成果客观、真实与严密的程度,科研工作者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客观真实地记述自己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和科研成果。

(3)先进性(创新性):科研论文的先进性或创新性是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新内容,论文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学术见解等是否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所报告的内容是否是鲜为人知的、非模仿抄袭的、非常规的。

(4)实用性: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研究论文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实际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上。

(5)可读性:护理研究论文的写作不同于科普读物,更不同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它要求应用科学的语言、规范的名词术语、标准化的量和单位以及统一的格式,以较小的篇幅,传递较多的科技信息。良好的可读性还体现在:文字简洁、语法正确、表达清晰、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8】

17、

【正确答案】:(1)信息点部分,包括题目、作者情况、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2)信息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 (3)补充部分,包括致谢、图、表、照片、作者附言等。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7】

四、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综述就是总结、分析、评价和综合已发表的资料撰写成的论文。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6】

2、

【正确答案】:护理综述论文是护理论文的一种特殊体裁,是对特定护理主题在特定时间和领域内的情报资料的综合叙述,是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的或探讨的某些护理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5】

3、

【正确答案】:护理经验论文是护理期刊中较常见的一种论文形式。它是护理人员将其对某一护理问题通过长期的护理实践积累而总结出来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汇成文字而写成的专业文章。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4】

4、

【正确答案】:所谓个案,从广义而言可指特定的个人、家庭、团体或社区,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有系统地对其背景、现状发展、行为或相关因素、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3】

5、

【正确答案】:护理研究论文是指按照护理研究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2】

6、

【正确答案】:所谓论文,是指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或对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文章。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31】

五、论述题

1、

【正确答案】:该题缺少动词,使行为主体不明确,易误认为行为主体是“脑卒中患者”,如改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功能康复锻炼的体会”就更加明确了。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8】

2、

【正确答案】:“一例羊水栓塞致心脏骤停20分钟的抢救与护理”或“一例羊水栓塞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与护理”,依文章内容,若侧重写心脏骤停20分钟的抢救与护理,则选前者,若侧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则选后者,总之经修改后可使题目简短和突出主题。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7】

3、

【正确答案】:“冠心病患者睡眠中心律失常的护理观察”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6】

4、

【正确答案】:“应用中药、西药配合给药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研究”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5】

5、

【正确答案】:“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会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糖尿病患者运动会——这种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因此也存在被应用的价值。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225854】

第四篇:自考心理学00031重点、自考小抄、自考笔记

名词解释题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进简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7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0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2 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13 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4 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5 感受性:是人们对刺激物感觉能力。 16 感受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7 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觉察差异。

18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恒常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19 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20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1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2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3 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24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5 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26 组织策略是指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促进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 27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8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

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29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30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31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32 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33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34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5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36 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7 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38 发散思维: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分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 39 概括: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40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41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42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3 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44 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45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使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留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46 特殊能力:指某项专门的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47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

48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坏境的测验度量。

49 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量度。

50 信度:既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51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验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52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53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54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55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6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7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58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9 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60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61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62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3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64 人格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量单位。

65 人格动力系统:是指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66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

67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再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68 特质:个体有别于其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最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69 投射测验:以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

70 心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侠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71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72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来保护自己。

73 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

74 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75 共性特点: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76 个性特点: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77 沟通:广义的沟通时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78 言语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79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80 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81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82 社会性发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83 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灭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活动中去。

84 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

有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员直接彼此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共同感。 85 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86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得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87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抉择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

88 从众:是个人的信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89 压力:其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其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其三是一个过程。

90 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91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时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92 压力源;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其主要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 93 文饰: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94 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95 认知:指人队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回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

96 认知发展: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发展。

97 道德认知:指人队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

98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99 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100 升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10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02 推理:推理事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103 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104 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5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106 日节制:人和动物身上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压力、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07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8 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是,所产生的不

109 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双方谈话的整合。

110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记忆。

111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

112 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关系。

113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114 心理定势:指坚定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115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

简答题

1. 简述学习心里学的作用和意义答:a

认识内在世界b调整和控制行为c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心理学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

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和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3. 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答:信息的搜

集与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 4. 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

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5. 问题解决应具备哪些特征,影响因

素?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认知性操作。问题的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6. 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指向

性;集中性。1选择能力,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心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紧张状态。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7. 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1注意

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8. 意识具有哪些状态?可控制的意识

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 9. 简述人格调控中自我调控系统:以

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2主要作用,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

10. 创造性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和影

响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指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想活动。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影响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11. 简述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是指人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2. 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

通道的差异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13. 群体的基本特征:1我们通常将成

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称作群体。2基本特征: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领导。

14. 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主要功

能?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2)功能: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使成员具有认同感;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15. 智力的个体差异:1发展的水平的差

异2发展的智力结构差异3发展过程的不同形态。

16.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哪五个

阶段?第一阶段为过渡期,第二阶段为轻睡期,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第五阶段为快速动眼睡眠。 17.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具

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

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力,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

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18.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答1从需要的

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经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展的早晚角度看。人出生时就有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3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动机,调控适当 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促进作用,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瓦解功能,健康,信号

19. 身体语言的功能。答1象征,不同

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对身体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2说明,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3调节,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在沟通过程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强化或者弱化沟通者传达的意义、节奏和情感。4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坐姿、站姿、走姿等也传达着很多的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 20. 什么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

需要,合群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首先,人的交往时一种本能,是在个体进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时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最后,每一个个体对自身的了解都来源于社会学习过程,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

21. 简述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

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

22. 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1)包

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利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3)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关系的需要。

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

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时天生的。3一般而言,在底层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需要 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找高层需要。 24. 什么是人际沟通?基本功能?(1)

是沟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大众传播中。(2)促使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25. 说明是人格?人格有哪些特征?人

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26.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

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

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适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4)早期童年经验。不能对人格单独起决定作用,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人格。5自然物理因素

27. 焦虑包括哪几种类型?应对策略

(1)广泛性焦虑障碍。这种焦虑体验在人的持续性害怕,但无法指出害怕什么。(2)恐慌障碍。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3)恐惧症。它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等(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认清焦虑状况,掌握克服焦虑的原则,学会放松自己,运用想像减轻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接受专业治疗。 28. 中年危机的表现;1中年人最不接受

的可能最先是自己仪容方面的变化,身体不如以前健壮2进入中年以后,家庭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小孩长大,生活单调,孤单感增强。3中年时期也是个人成熟与事业收获的阶段,但个体工作满意度会降低。

29. 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如何

应对挫折?1)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的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2)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3)勇敢正确的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30. 简叙人格差异的表现?认知方式差

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 31.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

么?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何?依据为,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2)特征:普遍性;稳定性;可变性;限制性。 32. 智力发展有何特征?(1)智力发展

的一般趋势;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稳定性和可变性。 33. 智力测验的性质:1对象是心理特

质2测量的间接性3测量的有误差4测量工具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34. 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35. 什么是斯滕伯格智力理论中的元成

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2)操作成分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3)知识获得成分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36. 如何理解智力的个别差异?1)在智

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2)每个人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3)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

37. 简叙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

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关联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的得到满足。(2)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8.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和功能.包括手

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表情:表达感情、态度、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感情、态度;(2)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感情;(3)身体语言和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流露(4)服饰:可以为沟通者传达性信息;(5)讲话风格:告诉有关群体成员的信息(6)人际空间:表露人际关系的

"语言".

39.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有何意义?

(1)各种动机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40. 面对压力如何应对?正确认识压力

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 41.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有

什么影响?因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前提。先天的遗传素质为个体提高心理发展可能性,在后天结合下才能得以正常发展。它们在相辅相成中发挥作用。 42. 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外部事物

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43.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转

换;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到大脑皮层,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为感觉。

44.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感

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念得记忆消失 45. 按照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

物可以分为哪几类?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

46. 什么是韦伯定律?描述觉察刺激的

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47. 人的知觉内容和特性?内容:对人

的知觉;对社会事件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48. 记忆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49. 在思维的过程中,思维操作主要有

哪几种?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50. 创造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敏感

性;流畅性;灵活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独创性。

51. 智力和能力的关系如何?联系:任

何能力都包含有智力因素,一定的智力是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区别:概念不同;影响因素不同;生理基础不同。

52. 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任务(1)求

职与升学或继续学习(2)婚恋与生育。

53. 问卷法进行心理调查的优缺点:优

点能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资料,省人力省物力。缺点,不能保证回收率及被调查者的认真合作。 54. 长时记忆需提取线索,线索的有效

性主要依赖哪些条件?(1)与编码信息相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与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55. 什么是人格测验?试举三例。是在

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探察和鉴别受测者心理及行为的方法;主要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高夫的青年性格问卷。

56. 人格测量的方法:1测验法,是在

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法。2投射法,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者可以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测验者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的个性特征。 57.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1)收集信

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3)将

感觉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4)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58. 长时记忆是如何存储与建构的?首

先是归类,它表现为对于相关或相似的项目,无论在有序或无序条件下呈现,都要按照一定的类别组织起来记忆的。其次,当各种信息在概念上有一定层次的逻辑关系时,在记忆中就会按照它们的共同特性构成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体系,这种有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有力地提高记忆效果。这样,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即图式。 59. 什么是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被试者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眨眼析与综合,并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首先提出一个目标相一致的假设,然后再根据主试者的反馈和对新材料的分析,检验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最终形成概念。

60.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

特征。主要观点:(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特征:(1)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行为主义的诞生。(2)华生只强调行为,否认心理、意识,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3)行为主义不仅在客观研究方面得到肯定,在当前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任占重要地位。

61.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有什么规律?

具体规律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的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几乎不再遗忘。

62. 什么是频率匹配学说?对于1000赫

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不只是由单独一个神经细胞,而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班的方式发射神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经冲动,各组同步发放,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频率匹配学说,也称排发说。

63.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

特征?观点:(1)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2)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特征:(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2)他们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故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64. 成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年

期是指从20岁左右到65岁左右这一段时漫长的时期。特点是(1)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情绪也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于成熟。(2)随着个体经济地位的独立,个体的诸多心理感受和生活状态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恋爱,婚姻以及养育子女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重要任务。

65. 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它们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社会助长时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因为在他人在场时增加了个体活动驱动或动机,这种驱动或动机的增加对作业成绩的影响依作业性质而定。(2)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66. 简述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系统,

并非由单一特征所构成,是由多种特征的组合,成分有(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上述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人格构成一个整体。同时五种人格系统成分的独特结合,也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 67. 能力可以划分为那些类型?按照倾

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2)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人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按照在生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68. 情绪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人类具有

四种基本的情绪(1)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2)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体验(3)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4)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69. 动机分为哪几种?生理性动机和社

会性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动,是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性动机推动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社会团体,并在其中获得认可、地位与成功感。社会性动机是认得某些高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出现某种心理障碍。

70. 毕生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生

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应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曾强和减弱的情况。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71. 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压力会带

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人际交往造成的压力是最主要的来源。心理学家提出四种类型的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2)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分面。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3)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72. 青少年时期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充分表现了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

意识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了解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的自我阶段。2情绪表新的矛盾特点,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但有不同于成年人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两面性,即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人际交往发展的新特点,对友谊非常重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其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观念上的对立,代沟,同时也对异性产生兴趣。

73. 成就动机的特征有哪些? 成就动

机是一种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动机,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水平较高者有以下特征a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b具有坚定的信念c正确的归因方式。

74. 群体极化和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

响?a通过群体讨论,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出现了极端化,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倾向朝向两级方向运动,是原来不同意见之间距离更大。 B一旦群体思维产生了,凝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就会过高估计群体的权利和道德权威是对立意见定型化,使错误意见合理化,并产生虚假的意见来压制不同的意见导致群体出现错误的决策。

75. 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a自上而下。儿童首先发展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和下肢的动作。B由内而外,儿童发展先头部和躯干的动作,然后发展双臂和双腿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较细的动作c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儿童开始发展的动作是简单的大动作,意识参与的成分比较少,以后在此基础上才发展起由意识控制的精细的复杂的动作。

76.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a合

作,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这种合作式的交往多是以某一件或活动为基础的,人们通过完成某一活动、处理某一事件而在一起,活动完成后,一些 合作恳会停止。但如果通过合作之后建立了情感联系,就可以进一步建立亲密的交往b情意,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c归属,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77. 心理学主要有哪些分支?1)心理学

的理论领域的分支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儿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1)依恋行为。交往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2)性别社会化。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社会文化对自己性别行为的区别对待。(3)道德判断的发展。它的发展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78. 举例说明说明是心理防御机制,有

哪些表现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用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具体表现为10种方式: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 79. 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低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原因有:匿名性;个体处于群体中,瑟吉欧外界因素

的影响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自我意识。

80.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

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所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2)情谊。这种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力性的特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认可。

81.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动

机产生由内外两种因素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的根本原因,外在则为诱因。(2)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3)当人们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82. 智力检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智

力检测与性向检测和成就检测的区别是什么?(1)根据实施对象的数目划分为个别检测和团体检测;根据检测题目呈现出的方式不同划分为文字检测和非文字检测;根据检测要求划分,速度检测和难度检测。(2)智力检测一般注重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如言语能力,数学能力,记忆能力等;性向检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成就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83. 何谓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者在

发展上有什么区别?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是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84.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特

征?观点:(1)弗洛伊德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作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2)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的活动。(3)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特征:(1)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创始人弗洛伊德。(2)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长期的批判。(3)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任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的那个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物。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 (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

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为知己。

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 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第五篇:自考公关心理学笔记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触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横断研究设计 指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实验设计方法。

3生态学运动 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的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通倾向。

4为什么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答。一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水平。二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之间的矛盾。三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

5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缺点。答横断优点 研究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对可以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龄被试者的某种心理开展研究。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与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缺点研究者发现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年龄差异,而不是同一组学生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年龄变化。纵向的优点比较详细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谁着研究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

6 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①发展向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②可为医疗 文艺 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①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心理规律②探索学生各们课程心理规律⑶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7华生的心理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 2华生儿童情绪发展观3华生论人格发展 4华生儿童发展教育 8社会文化学说

答 。精神工具像物质工具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发展并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1方面精神工具随着物质工具的使用而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精神工具使用促进了物质工具的发展。这就是社会文化学说。

9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答,1影响心理发展因素 成熟练习和习的验 2心理发展的动力3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 4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25心理结构的特性整体性 转换性 调节性6心理发展研究方法一般用临床法

10述维果基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有广义狭义广义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带有自发性质。狭义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系统的交际形式创造教育形式。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3个方面,1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必须注意儿童有2种发展水平。1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2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 3从学习最佳期限的角度

11论朱智贤心理发展论

答有四个方面1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问题3教育实践与中国化发展心理学4多科学结合严爵心理发展问题

12环境在心理发展的作用答有一下观点1遗传决定论 2环境绝对论3调和论 4辨证唯物论 13心理发展动力实质是什么 答实质就是心里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14简述印刻与学习的区别 答 有4点不同1印刻不依赖强化学习依赖强化2印刻是不可逆学习不是这样的3印刻形成快一次尝试就形成学习要多死尝试4印刻只会在关键期内发生学习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

15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关系是什么

答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

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发展2心理发展受个体掌握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行为规范制约3社会教育条件虽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发展的可变性表现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作用不同因而儿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有差异。16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工作意义答心里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有这重大意义1关键期是教育最佳期2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3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期4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能起最大的时期

17朱志贤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答 1阶段0-1乳儿期 21-3婴儿期33-6,7学龄前其46,7—11,12学龄初期 511,12-14,15少年期614.15-17.18青年期 18论遗传 成熟 环境在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遗传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表现的现象遗传只为心理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成熟指个体通过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生长变化。环境广义的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也指胎儿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指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狭义的环境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对个体心理起主导作用通过个体活动和个体心理发展内部原因实现的。

19论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教育在心理发展上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一下方面

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3 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20婴儿的神经系统有何机能特点 答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发展2第二信号系统形成与发展3大脑功能的侧化21婴儿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2独立性增加3计划性增加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5内容丰富

22婴儿概括行发展的特点 答1概括内容比较贫乏2概括特征常是非本质3概括内涵不准确 23婴儿词汇发展特点 答 1词汇数量增加2词汇内容不段丰富3积极词汇增加

23婴儿观察特点 答1观察目的性不强2观察系统性差3观察的持续时间段

24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原则 答婴儿动作发展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的控制下有肌肉完成的原则有 1从上到下原则 婴儿最早发展的头部动作完了是躯干2由近及远原则 婴儿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3从大到小的原则 先发展大肌肉在在小肌肉

25手的动作发展和直立走对儿童发展和意义 答1手的动作发展使婴儿掌握和使用工具2接触外界物体增多使婴儿目的性增强3手发展与言语协调发展为智力提供良好的条件4手发展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直立行走可以让婴儿自己接触世界,直立行走要求身体个部位相互协调促进大脑发育,直立行走导致交往范围扩大。

26小学生神经系统机能特点 答1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增强2抑制条件反射迅速发展3兴奋条件反射进一步发展4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发生转变

27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发挥动的作用。1为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不同地位任务决定的,2为什么这是因为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28学校学习特点1学习越过直接经验2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动机是学习的源泉4学习一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主。29小学生知觉发展特点1知觉有意性目的醒明显发展2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提高30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超过无意2意义识记超过机械记忆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31小学生阅读经过发展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32想象发展阶段答1有意性迅速增长2内容逐渐符合事实3还存在一定的

直观性和具体性4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29小学生写作发展阶段1口述阶段2独立写作阶段3过度阶段30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表情丰富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4小学生从外显像内显性转换

31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内容1自我发展意识2自我评价发展3自我调节发展

32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1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2具有明显转折3具有不平衡性

33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学习成为主导作用1学习是一种社会作用2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3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

34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特点。1学习动机2学习兴趣3学习态度

35论小学生概念的发展1概括性发展阶段2数概念3字词概念

36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37初中生知觉发展特点1在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2精确性和概括性提高3逻辑性增强 38初中生想象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2想象内容实话3再造想象高速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9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对内心世界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2能够更自觉评价别人个自己的品质3评价他人的品质和高中生比还不稳定

40初中生社会化发展任务1谋求独立2确定自我3获得性别角色4适应性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社会41初中生同伴关系特点1选择性2亲密性3易变性

42初中生对父母关系特点1情感上脱离父母2行为他、独立增加3思想观上和父母有分歧4父母在初中生心理地位下降43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影响1促进了成人感2运动需要增强3出现心理和行为的一些不协调性4性意识觉醒与发展

44高中生观察发展特点1观察自觉性提高2观察时间延长3观察概括性发展4观察精确性发展45高中生记忆特点1记忆增强2以理解记忆为主3视觉与听觉记忆发展停滞4抽象记忆占优势5短时记忆稳定46朱志贤提出的高中生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什么1高中生谋求独立希望拜托父母监护指导2高中生性别角色概念发展4高中生必须适应性成熟4学习适应成人社会对高中生更为迫切和需要。---47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中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形象2高中生心理健康3使教师成为高中生的榜样4促进高中生智力潜能 ------48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影响美国赫洛克提出4个阶段1性反感期2向往长者牛犊恋期3接近异性狂热期4浪漫恋爱期从阶段描述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处于2.3阶段少数为4阶段有以下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 49论高中生同伴关系作用和特点------答作用1促进学习2促进情绪稳定3促进性格发展4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特点对友谊的渴望2高中生友谊观成熟3高中生选择朋友看重品质4高中生男女交友标准不一样--------50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独立向发展2自我意识组成成分分化3自我形象空前关注4自我评价成熟5自尊心强

高中生自我评价随着自我认识提高而发展表现为一下几点1自我评价途径多样化2自我评价结果全面丰富3自我评价客观性提高4自我评价稳定性增强

51对个性差异进行测量和评价的目标是什么1确定人们某种特征差异2确认差异之间的关系3估计人们特征差异的原因52对差异的结果用途是什么1确定标准2对人进行选择和编组2测量达到目标方面去得进步4测量结果来分析发展或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克服 53智力落后的原因1产前原因遗传性疾病 。代谢性异常。近亲结婚。母体怀孕期间服药辐射2生产原因指出生过程中的缺氧产后原因头颅受伤脑部疾病 缺典 环境不良等 54论智力落后的预防与教育 1阻止近亲结婚2避免高龄产妇3加强怀孕期间保健和检查4搞好儿童保健提高抚养质量。。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55联结理论观点是什么1学习实质在于刺激-反应的连结2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中介3学习过程中要多尝试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联结4强调强化在学习的作用56桑代克怎样对人学习进行分类1形成物质刺激

2形成观念联结3形成抽象联结4形成选择联结

57发现法的作用1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力潜力2可以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3有利于学习发现的探索方法4有利于记忆58人本主义心理学习观是什么---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获得知识探索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和班级成员交往阐述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力最佳境界 59影响学习的条件内部原因1学生原有的知识学生主动加工的活动外部原因1教师的教学技巧2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58如何正确使用讲授法1必须使接受符合有意学习的条件2必须明确认识接受学习的意义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3接受学习必须积极主动59辨别学习的有利条件1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2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3及时反馈59采用规1法学习规则条件是什么?答内部条件学生掌握与新规则概念和旧规则。外部条件是学生领会规则含义后,还要提供足够的变式练习,使规则有陈述性像程序性知识转化。60元认知对策略学习有和作用?1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2促进学生学习情境变化敏感3诱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4使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

61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是什么1习的阶段2巩固与转化阶段3提取与应用阶段

62精加工策略应如何培养与训练1课堂教学速度要适当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时间2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关系3在知识的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4训练学生选择运用和调整精加工方法63组织策略的培养与训练方法是什么.1教给学生组织资料的步骤2培养学习概括策略3让学生多练习组织并对组织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64论述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1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2元认知水平3动机4归因模式5自我效能感2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3外显操作步骤64动作技能有何特征 1准确性2动作速度加快3多余动作的减少4灵活性65动作技能可以怎么分类1从没有器械分操纵器械和不操纵器械2从动作技能操纵时调节方式不同来划分连续和不连续 66动作技能形成要经历那些阶段1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3自动化阶段

67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趋势是什么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2高原期现象3练习成绩起伏现象 68高原期的产生原因1由于这时期提高需要改变旧的活动结构和活动方法而建立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2由于学习练习兴趣降低或者身体状况欠佳成绩会展示停顿

69论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1动作概念2示范3反馈4练习过程中要有间隙 70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1可利用性变量2可分辨性变量3稳定性变量

71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离开道德就谈不上品德个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上的变现区别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整个社会品德赖宇个体

72皮亚杰4阶段内容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6—83可逆阶段8—104公正阶段11-1273意义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道德要求不符合学生原有的需要要求频繁学生对道德要求实质产生误解采取强制的方式提出要求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感觉老师处理问题不公正74确立道德信念的有利条件答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不仅有赖与道德深刻程度,主要是道德实践获得道德行为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2教育者言行一致

75培养道德情感应主意那些问题1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与教育活动中的情感因素2重视通过美育和美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重视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76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方法1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2榜样示范3给予实践的机会 77论品德不良原因答分为主客观2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1家庭原因2社会原因学校原因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支持4性格某些缺失5需要没有满足78论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与方法1醒悟阶段2转换阶段3自新阶段78动机的概念答 1动机3种功能引起行为 维持行为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2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79动机的性质答1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2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80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有何影响

1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2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3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4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坚持性

81学习动机的变化规律1外部与内部学习动机互相交替2近景与远景学习相结合3主导与辅助学习动机协调作用4学习动机可迁移82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启示是什么1学习动机可由外部条件激发2学习动机内部需要转换83培养学习动机途径有那些1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2引起内部心理需要转换学习动机3强化各种内外因维持学习动机

84论学习动机的培养1远景动机教育与近景学习动机教育想结合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遇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85教师的角色包含那些1教书的2育人的3管理的4代理的5研究的86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1形式合理明确群体规范2合理利用学生群体非正式规范积极因素为教育教学服务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正式群体的规范

87教师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2互相尊重,心理相容3互免共进,团结协作 88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人际关系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 89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1作为一位倾听者2作为一位沟通者3作为一位协商者90根据教学监控教学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够成要素 1课前评价与反馈2课堂的控制与调节3课堂的计划和准备4课后反省性

91教学监控能力发展趋势是什么1有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到自觉自动化3敏感性增强4迁移性提高92教师的教育机制表现在那些方面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方式多样与对正下药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93论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教师自身原因2环境原因另外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学校风气教师待遇学校规章等

94测量的3要素是什么客观事物或事件。法则,数字,符号3要素

95论文测验的优缺点优点容易编制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足是测验题目少内容范围少 96论学习评价的功能1指导功能2学习功能1指导学习方向2激励学习动机3巩固已学知识3管理功能4研究功能97诊断性学习有何作用1为学生合理编班分组提供可靠信息2发现超常或特殊才能学生3诊断学生落后原因4为因材施教服务

98诊断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1认识发展基础诊断2学习技能与习惯诊断3情感诊断

99形成学习评价的作用1 明确学习目标2使学生了解学习缺陷所在3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计划中的问题

100客观性测验的有缺点1优点内容广泛题目多 减少了学生无效回答时间评分容易规则明确2 缺点重视阅读忽视写作 ,

上一篇:物业维修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眼中的质量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