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课程观后感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视频课程观后感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视频观后感

怎样更深入的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所感

红光中学吴玉秀 今天,我观看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的视频。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加深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的可取之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在实践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英语教师,虽然刚刚从学校接受完最新理论学习,但是如果因此就沾沾自喜,盲目自信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思进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以实验版英语课程标准是我在校攻读学位时研修的课程之一,本以为2011年版新课标会与之前学习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今天的研修却让我明白了在处于大发展和大调整时期的当今世界,知识理念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谁拒绝时代之潮的冲刷谁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赋予每一位当代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这一点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科学的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知识。

第一,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包括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等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娴熟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当代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好书,还要具备良好的研究能力。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教学的提高,要将自己从一名教书匠提升为新型的研究型教师。因此我们要具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研讨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驱使理论研究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第三,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英语课程双重性质中的人文性除了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外也要将它用来指导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具备宽阔的视野,高尚,高超的灵魂才能培育出具有相应品质的学生。第四,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以及提高其综合素养的能力。教师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处的英语学习环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以完成新课程标准赋予的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使命。

其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剖析教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剖析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教师也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才能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新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去指导教学。通过反思调整教师才能最终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

再次,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是一名勤学好问、乐于团队合作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机制,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困惑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逐步形成有个人特点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英语教师

综上所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每一名英语教师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谦虚态度的英语教师身份去顺应改革的潮流!

第二篇:左轮视频课程吉他谱

第十六课《吉他初级低把位完整音阶》

第十七课《小星星练习曲》

第十八课《四季歌吉他练习曲》

第十九课《多年以前》

第20课《爱的罗曼斯》

第21课《小草》

第24课《兰花草》

第28课《有没有人告诉你》

第30课《星语心愿》

第26课《灰姑娘》

第25课《踏浪》

第32课《大约在冬季》

第33课《祝你生日快乐》

第34课《斯卡保罗集市

第36课《绿袖子简化版

第37课《beyond 真的爱你

第38课《甜蜜的家》

第63课《蓝莲花》

第64课《白桦林》

第65课《绿袖子简易版》

第69课《铃儿响叮当》

第68课《喜欢你》

第70课《那些花儿》

第71课《天空之城》

第67课《友谊地久天长》

第66课《情非得已》

开场白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老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下面是数学课的几个片断:

动手实验式“开场白”:桌上摆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萝卜,大伙好像还在热列

地讨论着什么。老师微笑问:“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悬念式“开场白”:老师一上讲台,故意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每人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你们算得的结果个位数字一定是0”。顿时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等你学了字母表示数,你也会算了”。……

故事式“开场白”:为了让学生体会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领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是捕捉到不变的量。老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父亲的羊越来越多,想拆旧羊圈扩大面积,可是没有多余的篱笆,怎么办呢?他叫来了儿子,儿子不慌不忙地说:“爸,我有办法”。“你看,旧羊圈长70米,宽30米,面积2100平方米。如果改成50米见方的新羊圈,不用添篱笆,羊圈面积就有2500平方米”。

诸如此类的还有:“贴近生活式”开场白;“设疑式”开场白;“名言式”开场白;“趣味式”开场白;“实例式”开场白;“比喻式”开场白等等。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观看最美教师宋玉刚视频课程有感

在距离拉萨120多公里外,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海拔高,晚上会头疼没法睡觉,自然条件恶劣,学校简陋,宋玉刚却义无反顾地自愿来到这里,成为日多乡唯一的汉语教师。面对语言不通,为了让藏区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宋玉刚决心学电脑,教授给牧区孩子。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建起了电脑室,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为了是让牧区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宋玉刚老师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起居、个别辅导、家访„„捍卫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在观看了视频课程之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我们知道,宋玉刚老师一定也有追求优越生活的梦想,但为了孩子们,他放下了一切繁华,甘愿躬耕三尺讲台。“为爱而生,向爱而长”,教师的美,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再别处,正是为了个人的责任和奉献,更是为了培养着祖国的栋梁!

几十年的坚守,宋玉刚老师把他的爱全部奉献给了藏区的孩子。他为藏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之门的窗。

第四篇:2011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视频相关介绍

在e时代的今天,电子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不公务员考试前,网络上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的搜索就屡见不鲜。利用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学习,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方便快捷。今天笔者虽未给您提供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资源,但是给您收录了一部非常不错的2011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视频供您参考。

在您使用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学习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电子书的相关内容。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电子书的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下载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并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购买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

掌握基本的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阅读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这个科目的考试,2001年以前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直把《公共基础知识》作为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之一。2001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对考试科目和考核内容作了调整,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独立一科的考试内容,而增加了申论,同时,将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压缩作为常识判断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加以考察。

此外,了解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之后,再阅读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可以让您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试内容方面,考点只作了微调,在“公文写作与处理”部分,把“党政机关公文概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规范”,突出了机关公文的规范性考察;在“其他知识”部分,特别增加了“中国文化常识”,这意味着考生要提高人文素养。在考试题型方面,2006年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和材料概括题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选择4-6种,既有客观性试题,又有主观性试题。而2005年只有选择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和材料处理题,基本没有主观性试题。新《大纲》新增了“判断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纠错题”等,同时把“材料处理题”改为“材料概括题”,把“选择题”细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题型的多种可选择性和主客观试题相结合,加大了考生对该科目把握的难度,考生特别要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共基础知识》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主观性试题,总题量有可能减少,但难度会上调,这对考生在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共基础知识》考查的灵活性加大后,在十几种题型中选择4到6种,这给广大考生复习又加大了工作量。

希望编者收录的这些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的相关资料能对您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另外,认真观看我们收录的这部2011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视频可以让您取得同阅读公共基础知识电子书相媲美的学习效果。

第五篇:媒介融合环境下微视频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传媒业界发生巨大变革。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新闻专业,更应从传媒实际出发,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探寻创新路径,以顺应时代要求的变革。概述对媒介融合环境的认知,指出媒介融合对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微视频教学的时代要求,重点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体系创新和课程环节设计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微视频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媒介融合;新闻专业;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127-02

1 前言

随着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纸媒停刊消息不断,越来越多的媒体精英投身于新媒体行业中,而新媒体发展最为迅猛的视频内容领域也就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2015年始,主流媒体迎来媒介融合的元年,并开始了新闻采编机构的重组和流程再造。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主流媒体为了顺应数字化、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先后进行了采编创新改革,建立了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如何在当今时代的新趋势下培养出新型的传媒人才,以适应传媒市场需求,是如今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教育最为关心的问题。

2 对媒介融合环境的基本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媒介融合一词被提出并迅速引起传播学界的关注,不同的学者对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里奇?高登指出,融合这个术语的使用是非常混乱的,它可以指合并战略(如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技术发展(视频点播和互动电视)、营销手段(报纸和电视台的结合)或叙事技巧等。作为媒介融合的倡导者,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甘特里教授将媒介融合定义为:“一种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个人数字助理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出现的信息平台进行讯息传递、广告售卖的能力。”而温德兰认为,媒介融合是将网络与报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受众对新闻品质更高要求的一次技术突破。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角,几乎覆盖了?c传媒相关的所有方面,内涵过于宽泛,因此,媒介融合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在中国,较早开始对媒介融合进行研究的是蔡雯教授。她在对国外的媒介发展进行考察和理论梳理之后,认为媒介融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提出媒介融合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融合,即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媒介融合是指媒介产品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所以其媒介产品也大多趋向于信息化的内容的融合;中观层面的媒介融合,即媒介组织的融合,指不同类型的媒介组织机构之间的融合;宏观层面的媒介融合,即整个媒介产业的融合。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

3 微视频课程及其在新闻专业中的教学意义

微视频的概念 微视频,是在“数字视频”大类下的一个细分,泛指时间较短的视频短片。关于微视频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准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指长度为30秒以上但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内容。微视频的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电影、记录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以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和播放。往往微视频的长度不是它的绝对标准,微视频短小精简,使得它具备数字视频方便快捷的特点。另外,微视频由于自身的特点,适合在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手机媒体。

微视频制作的教学意义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新闻专业来说,市场的人才需求是学生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量点。而现今的媒介融合环境下,学生今后求职所面对的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与目前传媒行业的布局息息相关。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国内17家媒体中,有七家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布局的重心之一。《广州日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新媒体负责人认为,对传统媒体来说,短视频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热点。微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过去一年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媒体产品,这部出自“复兴路上工作室”的短片,用动漫的形式讲述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这条视频在“爱奇艺”平台上被播放163万次。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作为高职高专类艺术院校,新闻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有将近78%进入传媒相关行业,而这当中不乏进入各地区新闻传播行业一线的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在传媒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础上,增加传媒创新教学,使毕业生具备技能竞争力。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从对一些行业经营管理人和资深传媒人访谈中得知,不少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人,都把探索新媒体业务当作拓展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此,他们在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和开拓新媒体市场,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兴媒体发展壮大同样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持。而正是这样巨大的人才需求,使得微视频课程的教学首先具有了市场价值意义。

微视频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影视表达能力和创作思维,视频的拍摄和制作是课程学习的实践基础,这与高职高专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相互契合。学生在经过一年级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进行微视频的创作和实践学习,基本上能够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接下来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化锻炼,也为学生的毕业作品创作提供了课程上的衔接和技能储备,在整个课程架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4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专业微视频教学创新

注重高职高专特色,融合新媒体技能的人才培养创新 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培养目标,具有艺术类特色的高职高专院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即可看出彼此的课程设置方向差异。高职高专类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化训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一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更为重点突出。与传统的影视专业视频类课程不同,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新闻采编专业为例,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诚信敬业、积极进取,有较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新闻采编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写、编、录及网络技术等多项应用技能,熟悉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手机全媒体采编流程,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为主要平台的记者、编辑、策划、公关、传播以及二级网站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张专业化的微视频课程体系研究、教学实践创新 在为期一年的研究中,专业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理论先行、再做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主张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提升专业化的微视频课程体系研究,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特色突出。

1)突出技能课程比例,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约为2:1;按照模块分化,将各模块按照层次递进排列,从基础技能课程到应用技能的实训和强化,体现出科学的阶梯式。

2)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相对接。将具体的项目实践带入课程教学中,把微视频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媒体运营融为一体。每学期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微视频创作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习新媒体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且及时通过市场化的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技能和理论掌握的欠缺。

3)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清晰明确。微视频课程的每一阶段都由该阶段的模块知识点构成,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点后,通过阶段性测试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到扎实推进。

4)课程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视频类课程有所改进。降低课堂评分比例,提高实践成果的评分权重。与微视频项目的媒介实际要求相配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性和效率得到提高,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得到??质性的强化,教学效果显著。

加强与微视频教学研究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原有平台进行教学与实践。微视频课程是新兴课程,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主要依靠传统的视频网站进行作品的上传和分享,将在阶段项目实践中的作品依次上传至专业网站和优酷网,利用网络进行作品的反馈和交流。此种方法效果不佳,主要是上传速度慢、反馈不及时,课堂无法直接进行交流等。而经过改良学校的专业网站,以及利用原本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微视频作品的浏览,且可以做到受众范围更广,作品反馈更加迅速;缺点是实践内容的传播内容存在局限,专业性的检验不够,因此还需加以解决。

其次,增设适合上传发布的新媒体平台终端。2014“媒

体融合元年”开始以来,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传播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中,有一些媒体已经建立自己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如2016年的全国教育(民生)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和使用,已经让各省市教育电视台和院校教育电视人尝到甜头。其中,上海电视台CPTN平台于2014年开始使用,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节目资讯分享平台,是目前行业内规划最大的平台,已有150多家成员台成为机构会员。在调研中了解到,该平台的使用情况突破了原有的视频审查和上传方式,利用手机终端可以实现实时上传分享,而学生的微视频新闻作品也可以在该平台进行上传发布。利用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教学的分享和资源下载,学生在完成自我实践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浏览和获取教学资源。

最后,尝试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作品数据库。微视频课程的实践教学和研究不仅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平台建设,还要有数据的支撑。技术和硬件是媒体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未来媒体竞争的重中之重。在大数据时代,“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需求,“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是内容生产的重要途径。要想在未来的行业领域获得提升,对于数据的把握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微视频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研究也可以依靠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为教学研究奠定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安,陈席元,章震.2015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发展报告[J].传媒,2016(5):39-43.

[2]吕艳.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96-98.

上一篇:退休办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施工员专业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