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职机电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分层,让合作与互动发挥效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 篇1: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           要]  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其中就包括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本身属于一项大工程,需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进而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就如何在中职机电教学实践中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提升中职机电教学质量,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中职机电教学

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学困生与学优生二者之间的差距,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对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介绍,进而对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最终对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改进与优化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如何应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一、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简介

(一)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内涵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学模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针对在班级中能力以及知识方面差异性比较显著的学生开展分组教学。这不仅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契合,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差异性资源而开展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说,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而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异缩小到最大值,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长远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身具备显著的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充分发挥。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平均分配学生的能力,并且根据多元化的层次对其进行分组,实现了合作和分层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论,即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注重个体指导、分组学习以及集体讲授三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促使教学形式实现最优化。同时该教学模式下所制订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契合,从而对不同层次学生与教学之间的适应性进行了保障。分层、分组、合作,一方面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另一方面也符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学习经验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知识与理论存在着不一样的理解,需要借助合作学习来实现相互促进。从这一角度出发,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方面

目前对于很多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存在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另外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一些相关的问题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中职机电专业教师整体素质表现不高的具体原因还在于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不足。同时据调查,部分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自身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实践性教育,因此缺乏必要的實际操作经验,在教学中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帮助。

(二)考核方面

中职机电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校现有的教学过程体系无法对评价体系做出推动。并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选择使用试卷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完全依据某次考试的结果就判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这也就要求中职院校建立更加有效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让实践教学中相关数据和文件的标准性得到有效的完善。

(三)教学方面

相较于传统教学,中职机电教学有着诸多创新之处。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中,工作量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即可,但是在机电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学习。很多中职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走向工作岗位,缺乏在企业实习与工作的经验,并且对机电专业不同工作岗位与工作流程了解不细致,最终也会导致无法针对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训练。学生们更多的是掌握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在未来走向具体工作岗位时势必会出现无法胜任的问题。

(四)没有学习氛围和清晰的目标线路

当前有部分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由于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其专业学科的成绩也不会太理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基础较差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会感到十分吃力,学生缺乏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中职机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切忌使用相同的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学生,同时也要避免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能力做出评判。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侧面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动态思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诸多方面加以凸显,例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来将学生的个体优势加以彰显,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在分层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分组比例划分要遵循适当的原则,在每个小组中平均分配学困生与学优生,从而保证团队的整体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机电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动。对于中职机电教学而言,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同时也包括实践操作教学,因此采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去解决不易发现的难点。比如说在开展实验操作训练时,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对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在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机电知识探究兴趣的充分调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分工合作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比如说在实践操作环节上,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来选择实践对象,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负责与自身能力相对应的任务,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各自的提升。

(三)分层与分组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性格测试或者是与机电学习相关的测试,根据测试所得出的结果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层次划分。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深入地了解,根据其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更加细致科学的分层。具体的模式为:I层(提高层),该层学生对机电学习的兴趣比较强烈,并且在知识理解以及课堂表现上都比较优秀;II层(普通层),该层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不高,但是学习能力较强,有着扎实的学习基础;III层(基础层),该层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较弱,无法跟随正常教学进度。通过细致的层次划分,教师能够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绘制学习成绩折线图来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除去学生分层之外,教学目标分层以及教学内容分层同样也是十分高效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而言,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讲授,帮助学困生跟上学习进度。另外还可以借助布置作业任务来增加学生互相交流与帮助的机会,教师在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指导教学工作,为不同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四)用分层评价制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用统一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方法与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对分出来的不同层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学习兴趣。对于Ⅰ层学生,教师应当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不断拔高要求,让优秀的学生在优秀的基础上变得更优秀;对于Ⅱ层学生,要采取警告语勉励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他们看到还有成绩更好的学生等著他们去超越,要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而对于Ⅲ层学生,要不厌其烦地加以表扬,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建立自信,赶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利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密切交流与沟通,并且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机电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思益.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60-161.

[2]杨旭.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30):129.

[3]丁新新.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6(65):177.

[4]丁恩安.科学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提高中职数学学习效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编辑 原琳娜

作者:李涛

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 篇2: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中职机电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分层,让合作与互动发挥效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电教学 分层 分组 合作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中职机电教学中,与社会接轨,是当前中职机电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鲜活个体,存在着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对于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无疑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来“满堂灌”和“一个要求通到底”的做法已经不符合素质教学的根本要求了。“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真正从学生出发,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传统中职机电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讲解、作业的布置都是以班级里的中等生为参照,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学的普遍现象,即优等生接受能力强,陪读现象严重,“差等生”一片茫然,整节课紧张慌乱、听不懂。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形成的这种现象给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课题。如何使优等生更优,“差等生”有学习的信心,就是分层、分组、合作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1]。

1.优化师生关系,为分层教学创造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中的优等生从小接受了过多表扬,抗挫折能力差,学习上的一点点困难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落差,无法超越自我。“差等生”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上对老师抵触情绪较多。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分层、分组和合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立足生本,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备课

中职机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设置针对的是学生的总体情况,对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好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设定至少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加大教学问题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适当增加题目的灵活度,促进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差等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问题相应简单,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即可。

3.将分层与分组结合,让学生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意义也在分层授课中得到集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上巩固练习的习题设计都要围绕“分层”进行。每节课中的例题是概念的典型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例题,有些例题讲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题要加以引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时,可以互帮互带,共同提高。

课堂巩固中分层习题的设计,担负着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以避免有些学生早早做完没事可干,有些学生想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毫无思路的情况。

如教学“液压传动”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针对c层学生,从列举生活中的传动实例入手,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举出例子,进而让学生自学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最后连同a层、b层学生共同讲解液压传动的基础原理。针对b层学生,则从解析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入手,随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最后举出应用实例。而针对a层学生,则要注重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领头作用,在学习方面,让他们先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继而了解发展概况,将总结出来的知识抽象为几个方面,在纸上一一列举,最后让a组学生分别参与到b组和c组的合作学习中,承担部分教师的职责,帮助b组和c组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最后,由教师列举液压传动的实例、发展概况和基础理论,让学生将教师演示的与自己所学的相对照,检验有哪些知识是自己通过学习得出的结论,哪些是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讲解得到的,由此发现自己的弱项,教师做最后总结,对各组学习进行评价[2]。

对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要求优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大部分,“差等生”只做基础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提高需求,又保护了“差等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检查、巩固、反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补偿性练习的机会,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

4.分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评价标准了。在教学中对于a层次学生,我们要不断给他们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对于b层次学生,采取激励加警告的方式,一方面表扬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另一方面不断提醒他们竞争对手的发展态势,激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对于c层次学生,要不断表扬,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肯定,逐步树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

分层、分组和合作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但是也从各个层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中职机电老师探讨的细节还很多,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优化,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华春蔚.试析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13-13.

[2]纪正君.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有效教学的研究[J].职业,2013,(36):89-89.

作者:丁新新

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 篇3: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在高职IT类项目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当前,高职IT类项目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对学生指导与评价力量不足、对学生因材施教不足等突出问题,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该教学方法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项目课程 教学法 导生制 分层分组

1 当前高职IT类课程教学的现状、项目课程的实施情况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工业生产、办公、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到家庭娱乐,无不包含着信息技术的功劳。为培养信息产品的使用、制造与研发人才,各级各类学校已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在信息技术领域也广泛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了信息技术类专业。比较常见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楼宇等等。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有兴趣、而对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同时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岗位也是使用实用技能的工作岗位,因此,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采用以培养学生实用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形式,来开展教学工作。

项目课程是指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项目形式,来组织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模拟真实任务的实际项目,来逐步掌握各个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实际技能。在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上,应该说目前已出现不少图文并茂、简洁明晰,既有一定理论描述、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材,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有过自学IT技术经历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些实际技能,往往书面表达容易显得繁琐、意思含混不清,对于学习材料读起来也容易乏味。另外,如果编写成教材也容易过时。因此,希望学生主要借助于教材来自学,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此,要开展好项目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演示和具体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就个人上课的经验来说,我们的高职学生往往不太希望听大课,也就是说,对于教师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讲解与演示,往往充耳不问,而一旦学生开始自己实际操作时,才发现很多环节无从下手。这时希望得到老师或他人的具体指导。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考评,学生即使有完成任务的潜力,也往往不会去挖掘,不会积极投身到实际能力的培养之中。另外,不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上,差距也是相当明显的,如何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学习IT类课程时,十分需要有人进行比较具体地指导与评价。问题在于,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级一门课上一般只有一位教师在课堂,如何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师的这种需求呢?

2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的综合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应对高职项目课程实施时对学生的辅导、检查工作量大,学生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等问题,需要找到有效地途径加以解决。导生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式。这是100多年前就诞生于英国,后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在师资比较缺乏而需要指导的学生较多时,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所谓导生制是指,从班级中挑选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养和训练,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能力,能够对班级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一个导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差异性搭配分组,每个组配备一名导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教学活动。所谓分层,除了刚才提到的对学生按学习基础和能力划分不同层次,通过好、差搭配,划分到不同导生负责的小组外,还有一个意思是,对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基本级、提高级、扩展级来划分,对处于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级别的学习要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高职IT类项目课程的实施中,将“导生制”、“分层”、“分组”等技术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解决目前高职IT类项目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那些棘手的问题[1]。

当然,这种方法在实施时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甚至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谨慎地加以解决。从导生这一块来说,导生的选拔是否合理,选拔出的导生是否有能力、有积极性来指导和监督其他同学,需要引起重视。实施学生的分层分组,需要对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实施知识和技能的分层,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比较充分的把握。因此,实施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不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是对教师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3.1《網络安全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与任务。《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专业学生面向的工作领域之一是网络安全维护,典型工作任务包括:病毒与网络攻击的防范、系统与服务的安全与管理、安全网络服务器的系统实施。开设《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熟悉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常见的软硬件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法,掌握网络安全与攻击防范的工具和方法,从而具备完成网络支持工作的职业能力。课程每周6个课时,总共102个课时。

内容选择、项目设计的思路。本课程依据完成网络安全维护工作领域的各个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CEAC网络工程师考证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需求,而开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广度和深度上满足上述职业能力和考证的要求;紧跟技术进步的潮流,选取成熟的主流技术;从容量上,既要考虑到课时限制,又要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理解这些技能的工作原理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在项目载体的设计上,以比较真实的实际项目为基础,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作为课程教学的具体载体。

内容的编排组织。在内容编排上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使用现有工具到自己根据工作原理手工完成网络攻击和网络安全防范的工作着手,加以规划。根据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需要,以网络攻击为辅、以网络防范为主,先熟悉网络攻击的手段,再研究和练习网络防范的技术来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的总体表现。在老师的详细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实验部分的基本内容。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欠佳,不督促就不学习。不仅完成项目和任务时是这样,而且在完成课后作业也一样如此。但有少量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2 学生的分层与分组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某班级为例,该班级学生人数为37人,学制3年,主要来自浙江省内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在6人左右。根据二年级带学生学习《Wind 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所掌握的情况,和学生在二年级的总体学习排名,确定这37名学生的学习排名和等级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A、B、C、D四個等级,第一个等级6人,为表现突出的那6个人;第二个等级12人,第三个等级13人,第四个等级6人。将这37人分为6组,分别从第一等级和第四等级各取1人,从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各取2人,这样基本上每组6人(有一个组是7人),每组含一个第一级别的学生和一个第四级别的学生。

3.3 导生的选拔、培养与使用

对于导生的选拔,一方面从平时的学习中来遴选;另一个重要的渠道是通过网络信息安全竞赛的培训与比赛来评判。网络安全技术是目前社会十分重视的热门技术,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竞赛中,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的竞赛最受重视,国家、省教育厅、宁波市都设有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的竞赛,为配合这些赛事选拔后备人才和培训选手,学校学科技能节也设有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的竞赛,在各级比赛前都会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这些竞赛的积极参与者和获奖者,自然是担任“导生”的合适人选来源。

对导生的培养,从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通过竞赛预备培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作为比较方便的日常培养方式,主要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这些作为导生的学生重点和优先加以关注。在每个项目最初的训练中,先辅导和检查这些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由于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往往能大大领先其他同学较好地完成同样的项目任务。这样,接下来他们就可以有能力对本组的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检查了。一般来说,如果完成一个基本任务的时间是4个课时,这些导生往往在2个课时内,可完成学习任务;一般学生往往需要3个多课时完成学习任务;而程度最差的那部分学生,4个课时也可能不能独立完成同样的任务。因此,导生在完成自己的更高层次任务的同时,就有技术能力和优势来辅助老师开展工作了。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任务,可以在一般性讲解后,针对这些导生再优先单独进行辅导,以使他们可以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可以有精力辅导本组的其他同学。这些同学作为导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地直接和优先指导;可以有机会在辅导其他学生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对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多次接触掌握得更加熟练和透彻,因此,可以很好地调动这些学生担任导生的积极性。

3.4 教学内容的分层与因材施教

为便于说明对教学内容分层的思想,下面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中两个典型项目的内容为例,根据项目中任务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给出教学内容分层的方案。

项目一:交换机与路由器上的安全配置

(1)交换机的端口安全。

(2)IP访问控制列表。

①利用IP标准访问控制列表进行网络流量的控制。

②利用IP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应用服务的访问控制。

③名称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基于MAC的访问控制列表。

(4)专家访问控制列表。

(5)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

本部分参考文献见[2]。在上述内容中,可以认为:1.1,1.2是基本技能,1.3,1.5是提高技能,1.4是扩展级的技能了。因此,对应学生的四个等级的划分,可以将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完成1.11.21.31.41.5,第二层次完成1.1 1.21.31.5;第三层次完成1.11.21.3;第四层次完成1.11.2。各个等级的学生至少要完成本等级对应的学习任务,当然鼓励学生完成更高等级的学习任务。

项目二网络安全的综合防控:

(1)360安全卫士。

(2)入侵检测系统snort。

(3)蜜罐技术。

本部分三节的主要参考文献分别是[3]、[4]和[5]。上述三部分的内容是递进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基本技能,第二部分是提高性的技能,第三部分是扩展性的技能。因此,可以对上述内容做如下分层:第一层次2.1/2.2/2.3;第二层次2.1/2.2;第三层次2.1。学生的第一层次对应内容的第一层次;学生的第二、三层次,对应内容的第二层次;学生的第四层次,对于内容的第三层次。

4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实施的收获与完善

由于高职IT类项目课程对学生的训练是以技能为主,而技能的交流与传授在学生之间是可以高效进行的,因此,实施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指导、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因材施教的问题。目前,我们在项目课程中大量地采用了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有的采用了该方法的部分思想。这些实践都证明了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的实用性。这个教学方法,将为项目课程的顺利实施、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在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如何更好地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的问题,事实上采用导生制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对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调动各个导生的积极性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张君华,左显兰.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18):44~47.

[2] 周有丹,梁锦锐,易著梁.企业网络组建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10.

[3] 李剑,谭建龙,田华.信息安全实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4] 王建平.网络安全与管理[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4.

[5] 邓吉,张奎亭,罗诗尧.网络安全攻防实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作者:张君华

上一篇:幼儿教师调查分析论文下一篇:职校教师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