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儿科护理学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通过这次试验观察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之后的儿科护理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方法:在这次试验中,选取在2019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儿科护理的患者52人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将52人分成两组,每组26人。一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这组称为观察组;一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非语言性沟通,这组称为对照组。试验结果的分析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治疗依从性,一个是家长的反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观察组中,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的有13人,家长对护理反馈良好的有9人;在常规护理中加入非语言性沟通的对照组中,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的有21人,家长对护理反馈良好的有23人。结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之后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继续使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常规护理

引言:

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孩子的身体恢复情况,心理情况,医生建议等。医院方面应该对儿科护理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在这次试验中,选取在2019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儿科护理的患者52人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在52名试验对象中,男性有26人,所占百分比为50%;女性有26人,所占百分比为50%,降低了性别因素对试验的干扰。试验对象的年龄在8岁~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1岁。经过医院方面的调查,发现有29名试验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非语言沟通交流进行的比较频繁。

(2)方法

在这次试验中,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工作需要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阶段,试验正式进行阶段,试验后续工作阶段。接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①试验前准备工作阶段

在试验正式开始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医护人员首先要对试验对象的身体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和试验结束之后的身体数据进行对比。在将试验对象的身体数据记录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试验对象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试验对象的知情权,试验对象的年级比较小,所以医护人员可以向实验对象的监护人简单介绍一下这次试验的内容和大致流程。让其明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同:观察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入非语言沟通。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尊重病人的意愿,在分组完成之后试验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②试验正式进行阶段

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是不一样的。观察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按时督促患者用药,提示一些注意事项等,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观察组没有出现问题。对照组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和患者之间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用表情语言让患者更好的理解医护人员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患者之间进行更多的眼神交流,让双方都能够充分明白二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嘱咐患者用药和注意事项的过程中,适当的对语调进行改变,让患者能够明白医护人员所要表达的重点;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恰当的使用一些手势,提高二者的沟通效率。在这次试验中,对照组的成员积极配合,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③试验后续工作阶段

在试验结束之后,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身体数据进行再次检查,进行记录并且和试验开始之前的身体数据进行对比。征询患者及其家长的治疗反馈,将其作为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一部分参考。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以χ2检验验证组间差异,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结果大致体现在以下表格中: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观察组中,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的有13人,所占百分比为50%,家长对护理反馈良好的有9人,所占百分比为35%;在常规护理中加入非语言性沟通的对照组中,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的有21人,所占百分比为81%,家长对护理反馈良好的有23人,所占百分比为88%。

三.讨论

从这次试验中可以看出非语言性沟通对于儿科护理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儿科患者一般年龄都比较小,如果护理方式太过死板可能会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出现抗拒,在传统护理方式中适当加入一些非语言性沟通,可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隔阂,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四.结语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儿科护理的护理对象比较特殊,因此难度就更大的了。所以医院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寻找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之后的儿科护理中可以考虑进行大规模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欢欢.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 母婴世界,2015(14):428-428.

[2]彭方敏.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2014(26):627-627.

[3]张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5):621-622.

[4]李霞.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694-695.

作者:陈小琴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2:

试论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儿科护理学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护理 教学 案例

[作者简介]李春花(1962- ),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妇儿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崔文香(1969- ),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护理教育。(吉林 延吉 133000)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由于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观摩患者所致的家属不配合等因素,导致课间临床见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就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与同仁进行商榷。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达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②。案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是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临床和现实情境中,成为培养高素质、开放型现代化护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③。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主的使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电视录像、电视现场直播,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实现学习和创造、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特点④。

三、应用

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如何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办法之一,它弥补了由于小儿疾病时限性、患者家属配合不到位所致的临床见习不足。而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遴选案例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小儿体液紊乱内容是儿科护理学的难点,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就有关体液紊乱的知识满堂讲解,学生虽然可以记忆相关内容,但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能力不强。在案例教学法中,先把小儿体液紊乱的案例布置给学生后,按照5~8人一组的标准将学生分组,小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案例,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安排讨论活动,由一名学生发表,小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通过护理评估,确定了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了护理措施,完成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案例法教学。例如在进行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教学时,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展示一个病例,病例中描述了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其中患儿的意识改变、惊厥和呼吸变化等表现,用视频播放,以加深学生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的认识;并提问小儿为什么在出生后不久会有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注重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使学生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知识点。虽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但在教学中,仍然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清楚辅助检查项目及其对于疾病诊断的基本意义。为此,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质疑、提问、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需要辅助医生完成的检查项目,锻炼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将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既克服了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学习不方便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展示的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现疾病特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⑤。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使用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多媒体化等形式外,还可以采用自主运用知识的方法⑥,即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内容,由学校联系社区幼儿园,利用见习课时间到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查体并记录数据,返校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小儿发育状态是否正常,并提出纠正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2.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学习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编病例,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发表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一组学生阐述右向左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法,争论的焦点是两种类型心脏病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关于正常血液循环的知识掌握不够,对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发生青紫的原因理解有偏误,笔者想马上插言,但忍住了,过了片刻后,有学生提出反驳意见,把辩论引向正途。⑧

3.及时、公正地评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一般在每次案例教学时,留出一定时间,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观点、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讲评,公开学生的成绩。由于案例教学法中,正确答案有多种描述,对于在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肯定。

作为一种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⑨,因为学生要分成小组,为了完成案例教学法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需要分工、讨论,这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密切接触⑩,使得原本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给学生留出许多时间,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发表见解和讨论,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适当的补充和归纳,这导致案例教学法进行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有所欠缺,因此实际应用中的次数不宜过多。并且案例教学法中看重的是学生运用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注重的也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护理教育者在教学模式改革中,也要探索与案例教学法相配套的考试方法。

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开拓学生视野;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推广。

[注释]

①袁渊,陈戟.“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l0):36.

②③杨小青,贾莅彦,海力切木.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88,89.

④张文华,周宁,冯保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华北医学院医学学报,2008,10(1):127.

⑤⑦张宝琴,张艳敏,方璐,等.数字化案例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5):289,290.

⑥⑧张勇,滑卉坤,贾力品.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86,87.

⑨⑩杨玉霞.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52,853.

丁建云,管勇丽,孙丰斌.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35):78.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崔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李春花 崔文香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从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如何实施以及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关系。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由教师来选择与教学相符合的案例,将学生引导到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和教师提问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如今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基本上是结构式的课堂教学。具体讲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和不足。学生普遍反映儿科护理学涉及疾病多来势凶猛、变化多端。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方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能让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学生能从案例分析中切实明确儿科护理学中每种疾病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病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

二、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突破常规,应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呆板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所选的案例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所选的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难易适度,容易被学生理解。(3)问题的创设要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笔者讲授肺炎引起的心脏病设计了如下病例:患儿,男,11个月,发热、咳嗽3天,气促、尿少1天入院。近3天来患儿发热,体温达39℃,呼吸增快,达55次/分,脉搏168次/分,鼻翼煽动,唇周发绀,肺部听诊双肺底闻及细湿啰音,心音低钝,腹部软,肠鸣音弱,肝大肋下4 cm,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小片状阴影,诊断小儿肺炎合并心衰。通过分析病例,引导学生评估患者的健康史,讨论分析肺炎合并心衰病人的病因有哪些;通过分析该患者的现病史,进一步分析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来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列出护理诊断,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课堂的主要内容设置到案例情境中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达到了增强教学目的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实施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1)展示案例

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短暂的有关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表现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本次案例的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参与到本次课堂活动中来。

(2)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9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案例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对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到提出护理诊断,提出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所提供的情境十分接近真实情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欣然接受案例教学,按照计划进入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总结阶段

每组选派1名学生发言汇报该组观点,然后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4)教师点评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补充。

三、案例教学法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影响

1.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与“用”的结合,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枯燥。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影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案例,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理解产生歧义时,教师要进行纠正,促进活动顺利开展。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表率,做到教师育人的目的,从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表明:将课堂内容设置到案例的情境中去,从临床角度提出护理问题,一方面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形式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2-9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张娟

上一篇:留置针儿科护理论文下一篇:信息化电子政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