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分析与反思

2022-10-14

第一篇:班主任案例分析与反思

班主任工作的五个典型案例与反思

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案例背景

现代社会复杂多元的因素正深深的影响着宁静的校园,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了。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案例过程

八月三十日 是学生返校日,也是我这个新班主任与这些新生见面的日子。本来通知要求学生8:30 ,8点刚过,其他班级的班主任都陆续进班级安排工作去了。但是我知道,不到8:30分铃响,我是决不能进教室去见学生的!因为我要借这个新学年首次与学生见面的时机,给他们一些议论议论我的时间。在等候铃声的这两分钟里,我扫视了一遍教室里学生的出席情况,发现教室里有个空位。8:30分,铃声再次响起。我步入教室,站在讲台前开始点名。我之所以很规范地在预备铃响时站在教室门口,在正式铃响时进入教室,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铃声就是命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

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无声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感受要比班主任天天唠叨式的强制命令教育所产生的感受更有效!我用两句话简短地做了个自我介绍,刚要开始安排这一天的返校工作,就听到嚓嚓的刺耳脚步声从走廊里传来,这声音越来越近。一个男生头也没抬地向角落的空位子走去。他也太目无老师吧!迟到了,连一声道歉也没有!我看着他继续向前走,没有阻止他,脑子在急速考虑怎么办。“同学,请站住!” 等他走到快接近角落里的坐位时,我突然请求道。我打量了一眼“巨人”,看到他没带手表,但发现在他的校裤口袋里,有手机在闪亮。“请问你知道几点到校吗?” 我接着问。“知道。”仍用两个字简答。 “那你带手表了吗?” 我仍微笑着问。“没有!”还高高地伸出了左手在全班同学面前晃了两晃,以证明他的无辜。我心想:好小子,我本不想现在和你交手的,你老老实实地说句‘我迟到了,对不起’也就算了。“那你带手机了吗?” 我仍然不动声色地问,但我料定他会说“没有”,《校规》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进入教学楼,违者没收,视情况再转给家长。“没有。”果然上套了。“你敢不敢把你裤子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呢?!” 我毫不客气地将了他一军。他用右手下意识地捂向装手机的裤口袋,没有回答,刚才那股张牙舞爪的无辜样子,立马消失了。全体同学都在仰头看着他,我也在微笑着看着他,但没有再继续将他的军,因为此刻再将他的军,有可能激怒他,那可就难收场了。教室里静啊!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屏息了!就连最后排的同学也能听得见那粗粗的呼吸声。大约过了10分钟左右,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机,放在了讲台上。“好!请回座位吧。” 我仍然微笑着说,说话的语气仍然很和蔼。我继续安排这一天的返校工作。我没有去办公室,而是带他来到了校园。“老师,求您了,别把我的手机上交给我父母?”我脚跟还没站稳,他就急不可奈地央求我。“好的!但要看你的表现!“我还是微笑着,回答得很干脆,且带有一点引诱性的承诺,以便给他更大的能取回手机的希望。“只要您不把手机上交我父母,我当然好好表现!”他很诚恳地做出了明确的承诺。“那只要还了手机,就一定坏坏表现!”我反问。“哪会,肖老师,我保证天天不犯错!”。

我看他着急的样子,心想:小子,你也有今天!现在,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控在我的手里了!这种感觉真不错。

案例反思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这个案例里,作为班主任的我,放弃了生硬说教的方法,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向全班同学暗示了纪律的存在;同时用平静的话语诱导,让犯错的孩子自己主动意识错误,主动纠正错误,主动承诺不犯,这样既有力度,又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 他(她)“早恋”了吗?

案例背景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对自己周围异性的言行特别敏感。他们在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一般情况下,学生与异性恋情的发展是沿着同桌/同学-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几个发展阶段进行的。当一个男生或女生在对方的心目中占据主要位置时,他们的恋爱就处在一触即发的友情与爱情的临界点上。如果班主任和家长能在临界点之前及早发现,及时恰当地疏导,相信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的最佳时机就捕捉到了,简单巧妙的处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适当,那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很多学校都制定了严厉的校规以封杀或杜绝谈恋爱的事件发生;家长也是“听恋色变”,粗暴干涉;可是这样一定有效吗?

案例过程

昇是一名面容白皙、成绩优秀、篮球打得挺棒的高挑男生,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神采,谈吐幽默,因此他常常会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他也有一些小毛病,主要是时间观念不强,学习时紧时松、自习课常与同学聊天等等。由于换座位的关系,上学期他与我班的才女熠同桌。熠是那种外表看去羞怯、文弱,总是低垂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但心思细密、敏感,观察力强,胆子也不小,情人节的晚上“教唆”室友躲在被子里写情书,十一二岁年龄就在网上写作挣钱了。在班上也深受男女生欢迎。同桌不久,熠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从不及格到了九十分,一询问,原来是昇的帮助和鼓励的结果。但是,我也发现两人经常在课堂和自习课上讲话, 任课 老师也向我反映这一点,我借故把二人调开。两人当时都没意见。

没想到的是,临近期末一个晚上,熠来到我办公室,拿出一张复习计划书申请我的同意。我一看,愣了,这不是一般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里,她申请与昇结成学习对子,昇帮她补数学、英语,她帮昇补作文,政治。补习时间是每个晚自习完成作业后,补习地点是我办公室(为了不影响其他人自习)。并且列出了分数目标。我看着她,第一次有学生敢这么自然大方、毫不避讳的申请与异性一起学习。真是有胆量,有魄力!我问她,为什么要昇帮她补习,她说他一讲解,她马上就懂。“那你不怕其他同学讲闲话?”(事实上关于他俩是传闻我早有耳闻。)“我有很多异性好朋友,习惯了。”她很坦然地说。我一时无语,让她把昇叫过来,问他前两天还对与班上另一个女生同桌不满,说什么怕别人讲闲话,为什么现在却不怕了,他回答:“别人要说也没办法!”我又愣了,这不明摆着,他对熠有好感嘛!问题是他们现在敢把这种好感明确告诉我和同学们这只是男女生学习上的正常交往,并且要求我为他们作证,为他们单独的补习打上名正言顺的标签。我该怎么办呢?按照传统的经验,这种学习计划当然不能批准,而且要教育他们如何防患未然。但是这样做不就等于暗示他们,老师认定你们有早恋倾向嘛!对于两人关系能否这样定性,我持怀疑的态度;再者这层纸不能轻易捅破,一旦捅破必须要有足够的把握使事情得到完满的解决,否则会对当事的双方造成很大的影响。至于在事情没有搞清或可以解决的情况下通知学生家长,我是坚决反对的,那样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这样不利于营造班级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氛围。同时也会影响熠、昇二人对我的信任,一旦他们因为我的不信任,二人关系由明转暗,我就更难控制了。但是完全同意他们的建议,尤其是二人来办公室补习这一条,不就等于给他们单独接触制造机会嘛!因为晚自习时间,办 公室 老师少,就算有,也不会对别班的学生说什么。我想了好一阵子,决定基本同意他们的复习计划,并且推心置腹地给这两个高情商的孩子提了三点意见:第一,两人尽量不单独接触;第二,交往中要举止得体,不开过分的玩笑;第三,补习地点只能在教室,可利用课间和部分自习进行,为此,我还大胆的把二人再次调成同桌。一来便于两人在学习上互帮互助;二来,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好感大多是因为新鲜感、好奇感产生的。因此就算昇、熠二人彼此有好感,天天坐在一起,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彼此的优点会会慢慢缩小,缺点慢慢浮现、放大(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两人因为我的信任和认可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期末考试中双方成绩都有相应提高。更可喜的是,熠利用他在男生中的影响力,经常劝导她周围的男生不讲小话,效果明显。班级中对男女生的交往有了更正面、积极的舆论氛围。现在,熠、昇两人早就不同桌了,不是我要调开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想与更多的同学交往。

案例反思

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或好感是正常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对男女同学的交往不必谈虎色变,只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不影响学习,完全可以泰然处之。

2.即使发现男女生交往过密,也不能轻易地扣上“早恋”的帽子,事实上,绝大部分情况不过是朦朦胧胧的感觉,作为班主任或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不能简单生硬地处理这类问题,尤其是掌握火候和时机,否则往往适得其反。

3.要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能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自己处理,转移精力,淡化情感,当学生恰当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后,他们自己会感悟到很多,也长大许多。

三 宽容与信任的魅力

案例背景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性格特殊的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独立意识强,不易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少,在面对老师的管理时,他们很易冲动,往往会发生正面的冲突。在这些学生身上,即使教育起了作用也很容易发生反复。这样的学生会使班主任感到非常头痛,处理不好也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案例过程

那是春末的一个早晨,我刚一上班, 宿管 老师就来“告状”:“你班邹某某太不象话了!”我心中一惊,邹某某是我们班上有名的“唱反调大王”,经 常在 老师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时唱反调,以前有几次对老师不礼貌,但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工作,最近已经大有进步,不知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会把老师气成这样。我连忙问:“出了什么事?” 宿管 老师向我讲述了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 原来,头天下了晚自习后,邹某某并不是值日生,回到寝室在值日生拖地时不停捣乱, 宿管 老师进行劝阻时邹某某很不以为然,称自己在和同学开玩笑,根本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认为老师多此一举。并在老师叫他时装作听不见,扬长而去。我听了这事后很生气,在 向宿管 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真想立即到教室把这惹事生非的小子揪出来。邹某某以前所犯的错误还历历在目:前些天,邹在数学课上称50多岁的数学老师“聂哥”,数学老师批评他不尊敬老师,他不服气,认为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就跟数学老师扛上了,害得 聂 老师病发停课两节。不过我感觉经过耐心细致地引导,他在处事态度方面大为好转, 许多 老师都说他有进步,难道以前的教育心血全都付之流水?但转念一想,冰冷的物体尚有惯性,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作老师的,作家长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邹的了解,他虽然固执、冲动,但却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知错能改的好同学,我相信他在事后应该有所醒悟。我过早介入此事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还是等一等吧。果然,第三天, 宿管 老师告诉我,邹已经真诚地向她道歉,并感谢我所做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做到了等待和宽容,我有的只是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在当周的班会课上,我不是批评邹,而就此事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也会在学习上令人刮目相看。那一晚,我看到了邹眼中闪亮的东西,那是被人信任后激动的泪花。

案例反思

1.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爱犯错误。班级不可能不出问题,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问题出在班风或学风方面,就必须特别重视。而对一般性的问题,要适当“容错”,只要学生意识到并努力改正就行了。这就是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2.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常规管理,但绝不是管得越严越好,跟得越紧越好。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这样,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教育首先是服务,管理首先是尊重,相处贵在信任。我坚持一切班务都和班干部商量、和学生商量,既讲原则,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大到自主管理各岗位的设立及确定人选,各项全班活动的安排,小到值日组的调整、座位的调整、寝室的分配都是和学生商量完成的。要充分相信学生,逐渐从事无巨细中解放出来,从早晚跟班中解放出来,不要总怕出事,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出,还要班主任干什么?在循规蹈矩之中培养教育出的学生一定缺乏创造力。

3.教育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就象烧菜的“火候”或军事上的“战机”,往往稍纵即逝,而把握住时机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

案例背景

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是不可取的!比较好的办法应该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

案例过程

上个学期我班学生在自习发生了一个事故,一位学生开玩笑,抽掉了另一位学生的凳子,造成了那位学生腿部受伤。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异常气愤,为什么我的班级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想到,是不是由于我平时管得太多,学生不会自主管理造成的呢?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应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天,我对同学们说:“昨天我们班级发生了一个事故,老师不想说什么,我想让你们自己去解决,你们看怎么样?学生们表示同意,然后我退出教室,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自己开了一个班会,并整理了一份班会的记录。

班干部们首当其冲自我反思,都认为应该对这次事故的发生负一定的责任,作为一名干部,应该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担当起监督的作用, 班主任 老师不在的时候,理应管理好班级,维护好班级的纪律,看到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

同学们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在安静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牢记这样的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同学们认为人人都会犯错,只要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不要一错再错,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长大的我们,不应该让家长,老师担心了,同学之间开玩笑也应该有分寸,不能太过分,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后果。同学们对这件事的发生感到十分羞愧与内疚,都认为应该引以为戒,所以大家共同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以此时刻提醒自己,作为集体中一员,今后应该如何做。比如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对同学不开过分的玩笑,不玩危险的游戏;干部以身作则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等等。

这样同学们慢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来班上发生两次体育课丢失学校篮球,在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下,班长和体育委员把我和全体女生请出教室(因为女生一般不碰篮球),男生们一起讨论,并凑齐100元来赔偿。站在门外的我和很多女生鼻子都酸了。

案例反思

通过这几次事件,我体会到班主任应该坚持民主思想,通过理性和宽严得当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理性感化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对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方法、制度等有正确的理解,会有自觉做好本职工作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己解决班级的问题。

五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案例背景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 。转化后进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高干子弟或平民百姓,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案例过程.班里的某一男生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他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们经常笑话他;老师不在身边,他能交空白卷,平时就更不必说了,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 任 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真让我头痛。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放弃不等于宣判“不可救药”了吗?在一次偶然听到“成功教育”法之后,我想,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在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创设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终于我高兴地看到他逐渐有好转的迹象了:学习兴趣浓一点了、纪律好一点了、作业书写进步了„„总之,爱心+细心+耐心,尽管与其他同学还相差很远,这“孺子”居然可教了。这次段考居然有四门及格了。

案例反思

班主任工作,可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已尽心尽职。我总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我费尽了心思。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的五个典型案例与反思3

三 宽容与信任的魅力

案例背景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性格特殊的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独立意识强,不易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少,在面对老师的管理时,他们很易冲动,往往会发生正面的冲突。在这些学生身上,即使教育起了作用也很容易发生反复。这样的学生会使班主任感到非常头痛,处理不好也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案例过程

那是春末的一个早晨,我刚一上班, 宿管 老师就来“告状”:“你班邹某某太不象话了!”我心中一惊,邹某某是我们班上有名的“唱反调大王”,经 常在 老师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时唱反调,以前有几次对老师不礼貌,但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工作,最近已经大有进步,不知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会把老师气成这样。我连忙问:“出了什么事?” 宿管 老师向我讲述了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 原来,头天下了晚自习后,邹某某并不是值日生,回到寝室在值日生拖地时不停捣乱, 宿管 老师进行劝阻时邹某某很不以为然,称自己在和同学开玩笑,根本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认为老师多此一举。并在老师叫他时装作听不见,扬长而去。我听了这事后很生气,在 向宿管 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真想立即到教室把这惹事生非的小子揪出来。邹某某以前所犯的错误还历历在目:前些天,邹在数学课上称50多岁的数学老师“聂哥”,数学老师批评他不尊敬老师,他不服气,认为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就跟数学老师扛上了,害得 聂 老师病发停课两节。不过我感觉经过耐心细致地引导,他在处事态度方面大为好转, 许多 老师都说他有进步,难道以前的教育心血全都付之流水?但转念一想,冰冷的物体尚有惯性,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作老师的,作家长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邹的了解,他虽然固执、冲动,但却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知错能改的好同学,我相信他在事后应该有所醒悟。我过早介入此事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还是等一等吧。果然,第三天, 宿管 老师告诉我,邹已经真诚地向她道歉,并感谢我所做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做到了等待和宽容,我有的只是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在当周的班会课上,我不是批评邹,而就此事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也会在学习上令人刮目相看。那一晚,我看到了邹眼中闪亮的东西,那是被人信任后激动的泪花。

案例反思

1.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爱犯错误。班级不可能不出问题,学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问题出在班风或学风方面,就必须特别重视。而对一般性的问题,要适当“容错”,只要学生意识到并努力改正就行了。这就是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2.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常规管理,但绝不是管得越严越好,跟得越紧越好。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这样,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教育首先是服务,管理首先是尊重,相处贵在信任。我坚持一切班务都和班干部商量、和学生商量,既讲原则,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大到自主管理各岗位的设立及确定人选,各项全班活动的安排,小到值日组的调整、座位的调整、寝室的分配都是和学生商量完成的。要充分相信学生,逐渐从事无巨细中解放出来,从早晚跟班中解放出来,不要总怕出事,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出,还要班主任干什么?在循规蹈矩之中培养教育出的学生一定缺乏创造力。

3.教育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这就象烧菜的“火候”或军事上的“战机”,往往稍纵即逝,而把握住时机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2010学年度,我教高二化学时,一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走神,老师头疼,与同学不能很好相处。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他,主动地去接近、帮助他,在学习上对他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他达成如下协议:要他每天都有进步,我每天都给他一个小的要求,完成一个小的化学知识点或小练习,要他尽量尽心完成。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有了进步。我及时与他交流:“有进步!此后,每次到教室去,他总是主动地到我面前来问问题,他也慢慢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他的过程,我多次家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他的学习有了进步,对学习感兴趣了,和同学也能很好的相处了。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反思感悟:

1、原因分析:学习习惯不良的形成,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他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2、措施分析: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奖苹果的办法,激发他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他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他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3、效果分析:由于家庭等多种原因,造成了任性、孤独、自私、说谎、情感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

4、教育反思: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学生就会在不断被赏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他们更是渴望获得赏识,他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依靠教师“孤军作战”,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景,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实践告诉我们,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时雨点红桃千树,和风染绿李万枝”,经常赏识你的学生,必将会迎来桃李芬芳的春天,让你品味到“百花争艳”的教育美景。

第四篇:师德案例分析与反思

资源民族中学 李代贵

案例情景:

去年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支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天,班内一位学生向我反映自己放在课桌里的二十元钱被偷了。我得知消息后,心想:这钱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必须把此事处理好,不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于是我并没有大肆宣扬,马上召集全班学生进教室坐好。我静静地把全班学生扫视了一番,发现平时不爱学习的一位学生正在“认真”地写着作业,感觉到我在看他时,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慌乱和不安。于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是谁拿了这二十元钱,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我相信这位同学也是一时糊涂,如果及时把钱退出来,他还是我们班的好同学,大家的好伙伴。现在我们就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于是我带领全班在操场上排好队,让同学们一个一个走进教室又出来。当刚才在写作业的同学经过我面前时,我看到了他满脸的头羞愧和后悔,我知道我的计划成功了。果不其然,再次进入教室时,讲台上静静地放着二十元钱。我轻轻地拍了拍讲台,有意无意地看了看那同学,大声说:“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老师相信,我们全班每位同学都是好样的。”全班同学都开心地笑了。 案例分析:

拿别人钱的同学是李某,事后我了解到他家里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并非经济困难才发生偷窃行为,但他的父母长年在外割松油,他从小就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合群。那天和几个同学玩游戏,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就想买些零食给他们吃,以便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所以就干了这件事。

偷窃行为往往与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个人缺乏自制力有关,对于班内偶发性偷窃行为的教育,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学会自爱。而自爱必须建立在自尊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为学生保密的处理方式,以保护他的自尊心,引导他的情绪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让他在保有自尊心的情况下受到集体的温暖,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的民主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老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是对待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

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做出事与愿违的事。

案例效果:

经过偷窃事件之后,我感到李某对我的信任明显增强了。一次,我在操场打篮球,不小心手臂擦破了点皮,他见了,急忙跑回家,找了块创可贴拿给我,说:“老师,贴上吧。”我看着他那红仆仆的小脸,有些期待,又有些兴奋的样子。便一边接过创可贴,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轻轻地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真是一个细心的好孩子。”此后,他在学习上比以前积极自觉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每次在班集体劳动中,他总是积极肯干,经常累得满头大汗。于是我因势利导,适时对他的表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建议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选他当劳动小组的组长,结果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一组,他也从学习、劳动中交上了很多要好的朋友,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从未及过格的他,两门都突破了六十分大关。

案例反思: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心需求。偷窃事件发生后,我庆幸自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教育他。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一名教师,当孩子犯错误时,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也许劈头盖脸的批评,严厉的指责也能使孩子认识错误,殊不知这很可能是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这次事件我通过冷静的处理,让李某以正常的心态及时改正的错误,为他今后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 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这就是教育的真谛:细心地呵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第五篇: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

《燕子专列》案例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人们在风雪中救助燕子的感人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品读中再现爱心。

看到成千上万只燕子在冰雪中挣扎,政府发出了呼吁,人们坐不住了。 (1) 读一读这段话,你看到、想到哪些人走出了家门?结合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 出示:“——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踏着冻得坚硬的出路,——寻找冻僵的燕子。”(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运用文中的语句说具体。结合图片想想人们还会在哪些地方寻找燕子?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3) 引读再现。(根据学生想象出的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来引读。读出人们此时不畏严寒、勇敢坚定的精神。如:一位刚走进家门的老人走出家门,一位年青人走出家门等。) 反思:利用填空帮助学生打开人人救助燕子的画面,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人们走出家门,寻找失落在石缝、树隙、溪侧、沟畔的燕子的画面。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各有特点的人物进行反复引读,再现冰天雪地中涌动的热血爱心,感受悟到瑞士居民救助燕子的行动之艰,爱燕子情感之真。这种爱心融入到

《燕子专列》教学案例

《燕子专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爱护周围环境”,围绕这个专题,我们所选择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之情。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本案例的撰写以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为主线,将这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之中不断增强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一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谁能记得有关燕子的诗句,课文,歌曲?(指名表现)燕子是春的使者,是大自然的精灵,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趣,融融的情。春去秋来,燕子在南北迁徙的长途跋涉中,发生过多少事情,又遇到过怎样危险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的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自学生字词。

(1)请你把课文中的生字和你认为难读的词语找出来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和拿不准读音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

(2)师拿出词语卡片以多种方式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瑞士

舒适

启程

特殊

骤降

疲劳

麻烦

致谢 成千上万

饥寒交迫

(3)找出课文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读给同桌听,可以相互纠正和示范。

2、通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人和燕子之间的事情)

3、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保护、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说明:此处注重了自学方法的渗透。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意识和方法,但是自学能力还有待逐步提高,学习更多的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在解决生字词这一教学目标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任务和时间,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希望学生能自己扫清课文的字词障碍。

三、围绕“爱”,读书讨论,朗读体会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课文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政府 公民)

燕子遇到了麻烦: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昆虫冻死 长途跋涉 疲劳不堪 饥寒交迫 濒临灭绝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二段(老师提示引导语:

1、他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看出来他此时很难过。

2、同学们能不能看出她对燕子的深深同情啊?

3、成千上万只燕子所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它们真可怜啊!„„),鼓励学生此时大胆流露出对燕子的同情。

3、师:读到这里,老师不得不说瑞士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你有同感么?让我们一起对瑞士政府说:你们能作出这样的决定,真是了不起!(专列呼吁)

4、政府为燕子准备了专列,还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去寻找冻僵的燕子,你能代表瑞士政府向人们发出怎样呼吁呢?小讨论后发言。

5、师:人们听到政府的呼吁后师怎么做的?出示动画:在冰天雪地里,人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是却做着同样的事情,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这样不顾个人安危而去寻找冻僵的燕子?

6、请看下面一段话,关注画线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出示下面一段话:

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废物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7、学会自由读后谈体会。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9、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看?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为了寻找冻僵的燕子,人们置危险于不顾的焦虑心情。(老师引导语说:

1、看得出来,你如果在瑞士,一定是最先走出家门寻找燕子的居民之一。

2、你一定是寻找燕子队伍中的一员。

3、看来,你一定很关心冻僵的燕子,希望自己能找到更多的燕子。„„)鼓励学生真情流露!

10、师:孩子是该受到保护的弱势群体,但是课文中的小贝蒂却没有袖手旁观,在寻找燕子的倡议提出后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你看到了小贝蒂一定会想对她说点什么吧?

11、自读后谈想法。

说话表演体会例举: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学生:小贝蒂,你真了不起!你为燕子所作的一切燕子一定非常感激„„)

12、师通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出现了课文开头那感人的一幕。请仔细体会此时得救的燕子是怎样一种心情?带着燕子特有的喜悦和感激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段读读看。

13、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奏响了

和谐的乐章,用情,纺织了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说明:此处设计重视了引导学生感悟人们对燕子的关爱,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弄清瑞士政府为了救助遇难的燕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瑞士公民为了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甚至不顾自己生死。因此在课文理解上采取强调以多种形式的自悟朗读,不断交流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从而是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四、拓展交流 学生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课指名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三下年级的一篇课文,文本中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才能促使他们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在教《燕子专列》时确定了如下的达成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学会想象,在老师的鼓励声中,自己学会表达。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从课堂的实施来看,这几个目标还是基本能达到的。 首先在课堂上聚焦“困难”。孩子们在第一次朗读时,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烦,在能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从孩子的起点出发,让他们从主观上找找自己觉得最让燕子感到困难的是什么?在学生说的同时,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气温骤降”这个词语以2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气温降得快,降得突然。“长途跋涉”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飞过了„„飞过了„„还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中体会到燕子飞行路途的遥远以及燕子的辛苦劳累。理解了这几个重点词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燕子遇到的困难,燕子的可怜,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同情心,学生边理解边读,朗读水平有层次地获得了提高。 在聚焦“救护”这个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员如何呼吁,体会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学习小姑娘的做法时,让学生看图想象她的动作、语言,体会她对小燕子的珍爱,学习居民们救助燕子时,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人纷纷走出了家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角色反复朗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一句,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居民们为了救燕子不辞辛苦,不怕困难。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欣赏鸟类图片,为保护小鸟设计宣传语.

感情朗读是对理解课文、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要想使学生读好课文,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字词的理解的确是读好课文的关键。

比较遗憾的是:

1、对孩子整体的情绪与表达把握不够。特别是到了后面

感觉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够到位。

2、教师在范读方面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情态发展,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让自己的教学教态更从容,更淡定。更多把平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施展,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孩子们发展。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环境为专题的一组课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上完本节课后,感觉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导入自然,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展示,再加上老师动情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再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说说对燕子的了解,然后引出课题,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会长途飞行的燕子,怎么需要坐专列呢?自然就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重研读感悟。

在上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重点抓住了“麻烦”来进行教学,燕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让学生先划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遍感受感受。在学生体会理解“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这一句时,让学生重点理解“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两个词,在学生自主感悟后,我借助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景中。当播完这段视频以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小燕子的处境如此艰难,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心弦得到拨动,感情得以勃发,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悯之心。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在理解“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濒临死亡。”这一句中,让学生理解体会“长途跋涉”这个词时,我让学生想象燕子会飞过哪些地方?又告诉他们燕子要飞5000公里,平均每天要飞一百多公里,让学生体会到燕子长途跋涉的艰辛。“饥寒交迫”这个词语。学生理解的很好。有的学生能联系前文来理解:“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是捕食害虫的能手,现在昆虫都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再加上天气寒冷,这就是饥寒交迫。”理解得非常到位。 不足之处:

1、在学习生字和新词的时候, “麻烦”这个词语比较难读,因为烦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不好。虽然多次正音,但还是有学生轻声读得不到位。

2、在理解“呼吁”的意思后,让学生代表政府写几句呼吁的话,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改成:“如果你是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或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你会怎么呼吁?”这样应该会好一些。

上一篇:班主任第一周工作小结下一篇:补助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