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2022-10-27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笔者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

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四)、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上一頁 123下一頁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分层训练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依据少儿NIT的教学模式,每生都有《作业设计考核表》和《过程式考核记录表》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和文化课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与活动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学习,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总是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为了妥善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所有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

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二层学生,则实行引导学习,注重对课本中教学内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对第三层学生要降低要求,及时点拨、启发,只要努力,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1、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超前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

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大多数的学生人群处于中等层次,信息技术教学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在使掌握课标规定得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另一种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兴趣,二则增强信心。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多种手段与设施,如各种媒体、网络等。

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因材施教,虽然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们家庭环境及学习条件的不同,还有学生个体性格差异和智力因素的不同等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对于那些平时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并且对课本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很容易,这一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也会很容易的就完成了,但是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脑少,而且实践机会也相对少的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力就会相对欠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各有所获。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学应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发现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完成任务的速度。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从根源上找准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学生层次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是在原有小学的课程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造成他们存在认知水平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差异。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也不断认真观察,找出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差异: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思想很好的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在分层教学中,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反映出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以及教学各环节,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组中,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题材的贺卡,要求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行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创作。这样同学们自动发挥各自的优点,文字输入快的录入文字,网络知识熟悉的同学寻找下载美丽的图片来装饰,排版能力的同学完成排版任务,这样,小组内团结协作,各抒己见,发挥各个学生的聪明才能,使同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完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美丽贺卡。

对于动手能力强,对电脑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信息技术兴趣班,针对常用的软、硬件知识开设课程,进一步提高优生的信息素养。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编程的特长班,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扩展。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实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实现人文关怀,既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分层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基础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课堂的有效途径,我将这种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一如既往将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困生辅导计划

化隆一中 李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总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有个别学生每一小步都跟不上节奏。而且当他们碰到问题时,不懂得该如何求助。结果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必须揭开“学困生”这个“结”。怎样认识“学困生”?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让“学困生”一同前行呢?本文就从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作深入探究,并提出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有效性策略。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认识

信息技术“学困生”是指一个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信息技术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学生。

扫描一:“学困生”自身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弱,经常遇到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同学帮助,甚至同学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得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敢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外,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性策略

策略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之一。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头脑中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好生、差生的概念,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更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原动力不仅仅是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其实,这种爱也会有反馈、有回报。记得,在学习《电子邮件》一课时,主要是收发电子邮件,在我收到的学生邮件中,有的同学说:“天气越来越凉了,你要注意保暖,我们小组为你挑选了几款漂亮的秋装,老师你喜欢吗?”有的同学说:“国庆节放假我们去旅游吧,你看我们地方都选好了。”字里行间都透露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总之,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其前提是尊重、信任、热爱每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策略二: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

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对于“学困生”,教学目标不要太高,容量也要相应减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让“学困生”乐于学且学得会。

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通过分层实践,不但照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给学困生发展也提供了空间,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策略三:利用情境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强调一个“乐”字,突出一个“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尤甚。利用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对孩子的强大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组织电脑绘画比赛,使不爱动手的“女困生”也愿积极参加,感受电脑的乐趣;组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比赛,使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绩,培养自信。又如设计任务时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生往往会在一节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上课到下课还一直流连忘返本节课的知识。我还记得八年级下《能工巧匠》一节课,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利用ACDSEE软件处理图片。我利用学生午休时间,每组五个人为集体,拍集体照。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先自学书本内容,然后通过闯关游戏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第一关:把自己从集体照中裁剪出来;第二关:调节自己的照片(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第三关:给自己的照片取名;第四关:给自己的照片添加艺术效果。本课一直围绕着学生们自己的照片进行教学设计,每位同学为了让自己更漂亮,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同时课堂中从始到终笑声四溢,学困生们当然也乐在其中,谁不想自己漂亮呢!记得下课后,有个学困生过来跟我说:老师,看看我的照片,我自己处理的。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一个作品。作为教师,有什么比学生的进步更能感到高兴的呢。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开心,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正视差异,注重过程,深入心灵,全力去开发“学困生”精神世界的宝藏,找准促其进步的突破口,因势导利,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将会更加和谐有趣有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满园春色。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市城乡各学校,基础不同,层次不齐,能力有差异。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而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也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条件差异,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3、学生自身素养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程度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就非常顺利;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或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收能力也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些现象,如果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程度好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发展。而现在,信息技术又作为中考测试的必考科目。那么,在这种

情况下,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逐渐缩小差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在学校教育中正兴起的分层教学给我很大的启示。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所以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有重大意义的。

因此,我们确立开展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很有必要。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探讨分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机制,探究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措施,提出一种切实可行、尽可能适应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方案,形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2、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自信与意志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

3、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优化师生关系,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4、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教师教育机智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研究的对象: 七至九年级学生。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确定目标——学生调查问卷——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成果形成

研究周期为一年

(一)准备阶段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根据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起草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要认真分析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动手能力的差异等。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针对有层次差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还要认真自制和上网查阅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制作课件,来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2、实践论证。

(1)课堂教学是课题的主战场,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制作出可行的教学课件。并有效的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总结、反思。在个阶段中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败笔反思,并及时改进,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并有效的做好学生的教学评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评价。

3、反思完善。对整个过程(计划制定、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评价)进行反思,找到优点及问题症结所在,改进并完善。

4、形成结论。

(三)总结阶段:(2013年7——2013年10月)

将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理论资料研究法

六、研究成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形成了结合本人实际情况的分层教学模式。

从把学生分层到实施分层备课、分层上课、课后分层辅导,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辅助分层教学,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提高了自身素质

实验的过程是探索、进取、创新的过程。本人在实验中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大收获。自觉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下,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干去建构新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极强敬业、乐业精神;体现出务实精神与创新意识。自身素质在实验中获得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3、学生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分层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后的班级总体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得到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的性情得以熏陶!

4、构建了分层教学的资源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七、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本人已逐步形成能有效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策略,同时相应地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但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些还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根据我国国情,目前中学依然实施大班化教学,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

2、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对“潜能”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3、由于本人的水平所限,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011——2012课题研究

《初

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信息教研组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中

上一篇:初中语文写作课程计划下一篇: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