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2022-10-27

第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万密斋中学 瞿小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导学——探究——释疑——内化——迁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具体阐述如下。

导学驱动 语文教学的导入部分要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一堂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从课间的兴奋中转移到课堂上来,所以要在导入部分就把学生的思绪牢牢抓住。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笔者首先用课件呈现出一幅幅壮观的瀑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然后笔者进一步解说:“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顺势点出课件中的紫藤萝瀑布图,“同学们看,盛开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像不像一条瀑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优美的散文。”

引入新课不过短短两分钟时间,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探究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互相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笔者在导学案上设计了字词积累、语言运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疑问等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给学生留下提出疑问的时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探究交流的时间就多了,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加深,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释疑评价 课堂上的指点释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地方、关键时候,给学生一些启发以及鼓励,为学生拨开迷雾,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强化正确认识。

例如在讲授《都市精灵》一文时,我在学生探究交流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人类对动物的„霸道行为‟?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 „霸道行为‟,与动物们友好相处呢?”一位平时不太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了手。他明显有点紧张,我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于是他涨红着脸回答了问题。但是他说的和之前有学生回答的基本相同。我没有责怪他,而是亲切地说:“你回答的是正确的。不过以后想到了答案可不能让别人抢先说了啊!相信你能行的。”

后来,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果真抢着回答问题。如果我们的课堂都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这样的指点评价就是有益的。

巩固内化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加以巩固内化,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时,笔者问学生:“你同情孔乙己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人的?”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同情孔乙己,因为他最后的结局非常悲惨。但有一位学生却说:“我不同情孔乙己。他自命清高,不去想怎样靠正当手段维持生计,还大言不惭地说„窃书不能算偷‟。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那么社会上该有多少寄生虫呢?所以他不值得同情。”听了这位学生的回答,我认为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经做到内化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认识也已经非常深刻。于是,我带头鼓起了掌,既肯定了他的回答,也对他敢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勇气表示了赞许。

迁移拓展 迁移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执教《三峡》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我们领略了1500年前的郦道元为我们描绘的三峡的壮丽风光。那么今日的三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等学生们欣赏完图片,笔者请他们把感想先写在纸上,然后举手发言。有一位女学生洋洋洒洒地写了两百多字,非常有文采,她的回答震撼了全班同学。笔者以为,这样的设计是成功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且给了他们一个练习写作的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了有效迁移。

第二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及小结

南关学校中学部语文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中学部语文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初步尝试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初步认为“导—读—悟—赏—练”五字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初中语文教学,即导学新课—诵读感知—整体感悟—重点赏析—拓展训练五个大环节,仅供大家参考。

一、“导”即导学新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导学新课设计更为重要。首先要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听一位教师教演讲词的有关知识,她首先是做了三分钟即兴演讲,内容是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当她慷慨激昂地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学生纷纷要求上台演讲并自己归纳出了演讲词的特点。试想,这样的课怎么能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小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第三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二、“读”即诵读感知。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巧妙的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情境交融的世界,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时的心情、思路,用心去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模仿诵读,更是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深刻的感知。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诵读都是对文本的感知过程。比如一位老师在补充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就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读课文,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当她读到“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和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由我来承担。’”时,她哭了,学生眼里也含着泪,有的学生甚至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学生们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强烈共鸣。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在范读课文时进入角色用“心”去读,满怀激情,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去听、去读、去体会。如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一诗,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曹操面对苍茫大海所发的感慨,以及他决心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曹操的《龟虽寿》中所体现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和决心等等。通过诵读感知,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三、“悟”即整体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要教师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让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课堂教学才会达到高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或用“———的——”句式,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找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如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一文,学生读了后,我说请用“————的丑小鸭”句子来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从新课开始,就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我感悟,引导学生找句子、找词语、找标点,圈点勾划。学生交流时,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讲述,并适时点拨,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丑小鸭的向往和追求中,一起欣赏着,一起感动着,并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在感悟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没有找到的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时,我充分发挥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及时指出,引导体味。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很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感悟了文章内容及主旨。真正做到了务实高效。

四、“赏”即重点赏析。

一篇文章的重点部分、难点部分,教师要精讲赏析,要从文段的情感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重点字词的运用等等方面来分析,让学生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中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泛泛的点拨,则达不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拓展学生的视野。

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五、“练”即拓展训练。

品味语言,贵在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冬之色”。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还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如《说说你眼中的夏天》《谈谈你心中的老师》《我与名人同行》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语言的感悟及表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导—读—悟—赏—练”五字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尝试,还需不断去实践去完善。

总之,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的,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高效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及学习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是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三是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四是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五是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六是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客观地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第三篇:肃宁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当然,教学效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效率指课堂效率,广义的效率指学生所有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产生的效率,即全时效率。这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诚然,语文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和阅读的视野和积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不能激起学生课下自学语文的兴趣?能不能教会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方法?“根”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至少包括下述三大内容:阅读教学(课文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教学(例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试卷讲评以及朗诵、背诵、表演、演说、辩论、竞赛等语文活动)。课文教学根据内容和体裁又可分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又可分为议论文阅读教学、说明文阅读教学、记敘文阅读教学等;根据教学形式又可分为自读课与教读课(又叫讲读课),讲读课又可分为新授课、讲析课、赏析课等等。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语文的收获,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方面,二是能力方面,三是情志(学习品质、思维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知识方面的收获,例如字音、字形、词语、语文常识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方面的收获,例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提高等。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前,我们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 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其具体操作

1 过程这里不再赘述),它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课型,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和形成能力的科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着眼于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是“六步教学法”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可以说,学习和运用这种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普遍的实际意义。

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授课,再向大家推荐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操作性也很强的模式,即:“导—读—悟—赏—练”五字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试用。

一、“导”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导学新课设计更为重要。首先要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小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第三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二、“读”

即诵读感知。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巧妙的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 2 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情境交融的世界,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时的心情、思路,用心去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模仿诵读,更是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深刻的感知。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诵读都是对文本的感知过程。

三、“悟”

即整体感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或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找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以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从新课开始,就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我感悟,引导学生找句子、找词语、找标点,圈点勾划。学生交流时,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讲述,并适时点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一起欣赏,一起感动,并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在感悟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没有找到的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时,老师应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及时指出,引导体味。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很轻松的学到了知识,感悟了文章内容及主旨。真正做到了务实高效。

四、“赏”

即重点赏析。一篇文章的重点部分、难点部分,教师要精讲赏析,要从文段的情感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重点字词的运用等等方面来分析,让学生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中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泛泛的点拨,则达不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目的。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还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

3 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五、“练”

品味语言,贵在学以致用。在学习了一篇文单章后,可以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如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然后仿写,还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语言的感悟及表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是“导、读、悟、赏、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少做无用功。

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造高效课堂。

第四篇: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模式

一、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育人的目标。实现初中美术的高效教学,必须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彰显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高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具体模式

1.充分的课前准备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型,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许多上课用的材料和工具,教案和课件,教师的作品和参考图例等。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课前准备就显得就尤为重要。这时要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课堂反思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

2.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10-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探索知识并试图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音乐的高效课堂就在于是否通过教师的讲解,在实践操作阶段完成一幅有创意的好的作品。怎样让学生创意好的作品呢?关键是教师能够用幽默的风趣语言和知识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并且对于音乐创作有一种向往,进而才会积极主动的表现出来。教师要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 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实现教材处理的开拓性。教学开拓性即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音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音乐技能的使用,不可因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蕴含在音乐教学活动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只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继续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对技能方法能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对音乐教学形成持久的兴趣与爱好,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

总之,要建设高效的音乐课堂,要始终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有种期待、有种憧憬、有种渴望,那么这肯定是一种优质教学。高效的教学准备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高效的教学过程使音乐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益,高效的教学延展使音乐教学的魅力得以更好延续,高效的音乐教学为教师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最充足的动力。作为音乐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在实践,再反思,才能掌握这门艺术的真谛。

第五篇: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学、导、练”阅读教学五步法

——荆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

一、模式的理论支撑理论

1、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 “知之”——“好之”——“乐之”和“能学”——“想学”——“会学”——“恒学”为培养目标,从而奠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教学模式基础;近代西方建构主义理论也认识到,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部向内部的灌输。

2、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感受与体验。同时,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个性体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迫切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3、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为该模式建构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构主义强调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其基础也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针对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也应该为此而搭建平台。

二、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我们尝试改变“以教案定教学,顺教案而导学”的传统做法,初步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语文母语课程的特点,一方面抓住阅读训练这条显性主线,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另一方面顺着文本主题这条暗线,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即双主线五步法:

第一步:情境导航,尝试自学

创设情景,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主阅读,扫除阅读障碍。

(设计理念)创设适当情景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教师抓住“新起点”,开启学生新的学习活动的感觉,形成阅读期待,调动探究的愿望。

这一步骤,可在课下以预习的形式完成,也可安排在课前的一段时间(10分钟以内)。在教师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和积累重点的词语和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导课时原则上要简洁、到位、适度、自然。

第二步:展示收获,梳理学点

交流阅读心得,掌握学情;提出难点、疑点,引领学生再次阅读。 (设计理念)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

这一步骤,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

第三步:个性体验,合作分享

教师精心预设活动,师生、生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完成对难点、疑点、兴趣点体验、感悟与理解,披文入情。

(设计理念)这是体现教师“导”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环节要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所以,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同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体验、合作分享的过程,(第三步与第四

步可以合二为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敏感的嗅觉与及时引导的意识。

这一步骤,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实现角色体验,加强语言积累;以疑点或问题入手,进行探究性阅读,在交流与合作中碰撞所思所感所悟。

第四步:重点引领,互动悟法

这一步骤,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不断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第五步: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师生合作,梳理学法;适度拓展,综合运用。

这一步骤,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所学的内容应该更宽泛,教学的开度应更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只有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上一篇: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案例下一篇:初中夜间值班巡查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