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023-01-10

第一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推行新模式,推广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邮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五大行动之一,并出台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支援等,全力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品种和技术创新

市科技部门做好成果申报,争取资金扶持,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此外,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大面积推广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苏邮Ⅰ”蛋鸭配套系已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并列入了今年全省农业主推品种;14家罗氏沼虾虾苗厂年产虾苗30亿尾,补齐了罗氏沼虾虾苗供应长期依赖外地虾苗厂的短板。

2、以资源优势与科技优势融合助推农业项目。

近年来,该市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南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深入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目前,富裕达公司依托国内知名院校,成立了“高邮市罗氏沼虾研究所”,专门研究罗氏沼虾育苗、养殖、加工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高邮鸭集团成立了全国鸭蛋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禽蛋分中心”;双兔食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米乳、糙米汁等产品精深加工;戚伍水产公司成立了“罗氏沼虾养殖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罗氏沼虾精深加工已组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3、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高邮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专项科技经费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聘任了科技特派员79名,培植科技示范户3500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0个。同时,认真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实现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村村全覆盖。

4、以创新机制开发农业项目

高邮市在创新农业开发项目上明确三点要求:一是通力协作,明确责任,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明确专人负责,对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要求各负其职保工程质量,要求市农开局、财政局加强监管和督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把握节点,争分夺秒,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和中标企业要求排进度,对项目建设内容序时推,要求施工单位做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击在一个月内完成土方工程任务。三是咬定目标,争创一流,精心打造优质工程。该市明确提出了“扬州争第

一、全省争优秀”农业开发的目标,切实要求相关部门要按照设计把好数量关、质量关、效益关。市农开局做到落实专人监督,加强跟踪督查,并在项目区乡镇邀请当地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能力强素质高的村民代表组成“民间监理小组”,全程跟踪项目的实施。

5、创新开发思路,构建农业产业化集中区

①集中区建设全面启动,稳步推进。为了从组织上保证集中区建设,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了集中区建设有组织、有班子、有人员。②出台集中区建设规划。这规划规定了集中区的区域,主要指紧靠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从京沪高速入口至北关河约二公里地段,沿高兴东公路南北两侧建设集中区。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凡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可优先落户集中区,其它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集中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土地趋紧的大背景下,为集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③明确集中区发展目标。按照省和扬州市农开局要求和高邮市“三个倍增”计划,我局确立了集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达30家,比2006年增加20家以上;经济总量达40亿元,比2006年增加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3万户,比2006年增加5万多户。④周到服务进区企业。我局把服务进区企业及项目作为推进集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主动服务。设立服务热线,24小时不关机,谁叫谁到,上门服务。局负责同志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发展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协调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新进企业和项目,局负责同志帮助跑政府、跑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疏通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在项目开工投产后继续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刚进区落户的高邮市龙宇食品厂,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办好了进区用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投资客商非常满意。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出台了优惠政策,在我局的争取下,凡落户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除在供地上得到保证外,还可享受工业生产加工型项目的一切优惠政策。二是包装、推介项目,年初我局包装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借助省和扬州市农开局农开网向外推介,同时还主动参加扬州市农开局和市政府在外举行的各类招商活动,积极宣传高邮农业开发,推介高邮农业项目。三是调动和发挥集中区所在地政府的作用,集中区的区域主要在龙虬镇,我们主动与龙虬镇党委、政府做好沟通,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合力打造集中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⑥积极争取国开项目扶持。在国开办、省和扬州市农开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集中区争取了两个农业开发项目,一是国开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资参股2800万元,支持我市双兔米业集团发展优质稻米深加工项目;二是国开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国资900万元,支持我市富裕达公司发展无公害特种养殖饲料加工项目。随着这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集中区的形象,支撑和拉动集中区的建设。

二、崛起的农业产业集群

1、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征 江苏扬州高邮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粮食等传统产业和产品为基础,与现代生产经营手段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建设中非常典型。以政府的高效推动、经济体的利益驱动,和资金、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联动,正在形成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动下,高邮已发展成为苏中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建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双兔大米、珠光大米、秦邮董糖、秦邮醉蟹等名牌产品闻名遐迩。高邮农业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征:

①、政府主导性。以往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或依托自然资源逐步发展,或靠经济资源拉动,逐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链。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农业综合开发,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只要在产业集中区投资建厂,农业综合开发就优先立项扶持”,扬州农开局樊必余局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启动政府资金扶持,引导各方投入,并按市场规律组织好产业的衔接,并强有力地带起千百万弱势的农民致富。

②快速聚集性。世界性的产业集群现象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其快速发展则是战后的60年代,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衍生过程。我国其他地方的产业集群也大多经历20多年才形成规模。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中,最早立项的高邮鸭集团项目,距今不过5年的时间。短短5年,进区企业12家,年销售额13.7亿元,带动农民76180户。产能快速扩张:如双兔米业30万吨、高邮鸭蛋1.5亿枚、富裕达饲料7万吨、戚伍水产2800吨、日兴生物1650吨、绿科生物850吨,等等。

③、专业协作性。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农业综合开发9亿多元投资打造的50万亩里下河粮仓,6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近10万吨的优质水产品,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双兔米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优质米,副产品米糠作为富裕达集团生产虾饲料的原料,西湖水产品加工厂进行水产加工,绿科生物和日兴生物科技公司则利用虾等水产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生产。这种紧密型的专业协作性产业集群,与以往那种企业围绕某一产品,分定原料或零部件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分散型的专业分工性产业集群截然不同。

④、科技创新性。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功能似乎更加突出。稻米生产中引进筛选优质品种,通过精确施肥、品质调优、“小壮高”栽培、节水灌溉、稻鸭共作、稻田养殖、高茬麦套稻、机插秧等技术组装,打造出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直接立项高科技企业,把产业集中区的产品档次,由稻米、水产品等初级加工,经过饲料等接口产业,迅速提升到保健、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

⑤、利益驱动性。政府主导是否带来扭曲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失衡、不计成本、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实际上,市场的驱动力贯穿着高邮农业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始终,农业综合开发顺势应时加以科学引导,才出现了目前的繁荣。当苏南等发达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萎缩,苏北、苏中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增长,“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等超级城市群的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渐成趋势时,巨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业利润,造就出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就在情理之中了。

2、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

在高邮市一个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龙虬小镇,何以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产生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呢?而且据说核心区面积只有673亩,就集中了双兔米、高邮鸭、富裕达、绿科生物、戚伍水产、日欣生化和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家企业。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开放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人文环境下的动态衍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据扬州市农开局的同志介绍,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淮扬省道纵贯南北,堪称八府通衢。秦筑高台建邮亭,汉代成建制,历史悠久。高邮湖、大运河,湖滩密布,河流交错,典型的水乡平原造就了丰饶的物产,尤以农林水特产品居多。高邮人“亲商”,自古即商品集散地,近代贸易也有一百多年历史。

2、有雄厚的农业开发基础。高邮市已经实施了18年农业综合开发,有36万亩中低产耕地得到了改造,占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基本农田中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设到位,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特别是近些年高效农业的强力推进,使土地产出水平、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8年开发,高邮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特色农林水产品生产大县,迫切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也看好了高邮的农业优势和“长三角”的市场需求机遇,积极要求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稻米、禽业、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联动互补,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产业集聚,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优势,促进市场营销、行业互动、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4、有与时俱进的开发理念。在江苏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上下下干部的开发理念。扬州农开局的同志讲,我们的准则是“做人、做事、做特色”。一是创新开发理念,咬定效益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一心一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扩大投资效应,以一个百人左右的开发队伍,几亿元的开发投入,集聚起2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规模;三是打造开发文化,在工作上、项目建设上努力争,向前抢。匆匆走过江苏的几个县,看到几则有趣的标语:“在工作中显本事,在发展中比能耐”;“不拼不抢是废人,错过机会是罪人”;“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我想高邮的崛起与这个“争”和“抢”很有关。他们“争”、“抢”什么?争效益,抢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富了是硬道理,所以,坚持发展高效农业就不动摇。

3、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尽管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尚处于崛起过程中,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①、发展区域农村经济的推手。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纵向链结,继而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既在基地、产品信誉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在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发展条件,进一步助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②、建设现代农业的载体。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也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甚至也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实行产业化经营。高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说明,农业产业集群以其前瞻性理念、链结性功能和实践性作用,对于现阶段,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促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生产经营领域,转变农户传统观念,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好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空间,为广大农民在更广泛概念的生产经营领域增收找到了出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实施步骤。江苏扬州高邮市以36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龙头企业,带起7.6万户农民集聚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僵局,一着棋赢满盘皆活,实属难能可贵。

④、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风向标。高邮,乃至扬州市、江苏省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立起了一个新的风向标,这就是向高效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迈进。具体讲: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产目标,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是: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设施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合作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建设经验。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新途径。在坚持生产领域工程措施硬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市场开发、股份制开发等生产关系领域和优质农产品安全、集约性开发等新领域的软投入,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收目标,需针对农村分散经营的不利状况,以集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土地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上的自主合作经营,产业上的集群协作经营,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开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三、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邮市成立

这将有效地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稻米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邮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重要基地之一。高邮农业综合开发起步早,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形成了鸭业、新兴的鹅业、特色水产业、规模化林业和传统的优质粮油业大农业的“绿色五业”。优质稻米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的行列。其中,全国第一个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就是从高邮开始制种、示范、推广开来的。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高邮作为江苏主要稻米产区和全省优质稻米重点示范县市,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以稻米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优质稻米资源为基础、以深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大成果转化应用性研究,全力打造稻米精深加工新高地。至今,在界首、马棚、周巷、周山等乡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建成了一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高邮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绿色产业,其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建设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原粮产量,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专业化生产,确保优质原粮品质。同时,大力扶持与培育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了本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稻米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成,将以推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稻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驱动进百企

大力开展“创新驱动进百企”活动,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谋求突破,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新高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高邮“两新三主”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申报国家创新基金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工业、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个,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5项,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个。今年以来,高邮新认定国家高企9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57个,完成科技服务业增加值2.58亿元。依托省级孵化器高邮市创业中心及高邮市富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家级火炬环境平台建设。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项目,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组织两家企业进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验收;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高效节能叶片泵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淡水鱼虾精深加工制品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

2、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和活动品牌,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源。4月24日,我局组织开展了“高邮市产学研深度洽谈会”活动,结合高邮产业特点,邀请近百名有关博士、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进行行业咨询、技术服务,重庆大学与市政府签署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1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高邮近百家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题洽谈暨扬州市科技合作展示洽谈会等产学研活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嘉敏教授等12位科技嘉宾参加了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作为高邮市特邀嘉宾出席哈尔滨推介会并致辞,任南琪院士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立在高邮市的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院士站运行状态良好。活动中高邮企业代表积极寻求合作、扩大交流,部分企业还在会上与相关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截止目前,高邮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接受近百位市民咨询;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稳步增长,目前累计申请专利3075件(其中发明专利501件),占全年任务的89.1%,专利授权4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件);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相关知识产权项目,上半年组织菱塘乡申报知识产权管理集群试点,组织10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创建,组织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普林斯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绩效,江苏长城电缆有限公司和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已组织12人次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

3、因地制宜,着力推动载体和平台建设

围绕高邮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着力加大各类载体内涵建设。强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承载能力。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二期2.5万平方米孵化器、3.3万平方米加速器峻工,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主体完工,已启动管道、绿化等配套施工,1.5万平方米科研大楼(11层)建至10层;2.5万平方米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峻工进入内部装修;科技招商工作全面开展,己有多个高科技项目入驻创新载体;3.5万平方米城南新区智慧大厦(软件产业园)4月18日开工。同时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照明器具、电线电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和集聚,实现开放式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共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8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1家,产学研重大创新战略产品1家。

截止目前,高邮现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已建立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2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分别是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虾蟹类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的“国家级蛋品技术研发分中心”。

4、围绕产业需求,着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申报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并协助市人才办组织申报、省“创新团队计划”1个、省“双创计划”23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1人。二是申报国际合作项目4个,并帮助新港电机联系省对外交流中心与以色列合作。三是联系科技镇长团,与团员深入企业,筛查人才计划项目。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选派人选全部对接成功。四是启动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打造高邮引才品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高邮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与上级人才计划相配套、相衔接,打造地方人才特色品牌,高邮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制定下发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凡来高邮自主创业和企业引进的创新类高层次人才,符合高邮基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并能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

第二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三篇: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

台阶。好范文版权所有

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零点零六七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进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一定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十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好范文版权所有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第四篇:改革推动供销创新发展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供销事业创新发展

紫阳县供销联社

2016年以来,紫阳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从紫阳县供销系统的实际基础出发,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服务“三农”方针不动摇,开放办社合作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强力实施“1241”壮基强社战略(始终坚持突出服务“三农”宗旨,紧扣老体系改革和新体系构建两条主线,抓好供销电商、产业扶贫、基层社恢复、联合社合作社创建等服务平台打造4大重点、突出抓好自身建设提升能力固基工程),全面推进供销服务体系的恢复,开拓了供销社恢复发展的新局面。

供销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主要经营业务较快增长。截止到2018年9月,纳入统计范畴的供销经济实体包括直属公司、基层社、全资公司、控股公司、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类,数量达到148家,较上年同期数增长740%。全县供销系统经营业务包括日消品下行、生产资料下行、土特产上行、电子商务、租赁等。上半年商品购进总额实现37300万元,同比增长55%;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1700万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润563万元,同比增长56%。

供销电子商务成为供销综合改革有力抓手和最大亮点。2017年起,紫阳县供销联社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与商务部门同力推进供销电商惠农工程示范县、商务部农村电商示范县、农产品出县示范县等3个示范县项目融合发展,陕西供销电商集团、紫阳县供销社、紫阳县思兰电子商务公司3方出资1080万元设立了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承建县域供销电商经营服务体系,已建成1个9000平方米的供销电商物流仓储运营中心、6个镇级电商超市、116个村级供销电商点(包括37个供销电商扶贫点)、1个县域供销电商微商平台。供销电商网货中心正加快建设。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980万元,运营质量在陕西供销电商集团所有子公司中排名前茅。着手推进供销电商运营集群化发展。发挥紫阳县供销思兰电商有限公司的旗舰作用,与思兰商贸、三生公司、锌硒粮公司等电商企业密切合作,抱团发展,打造供销电商舰队。上下贯通的供销商务控制力不断增强。着力供销电商扶贫,开发了紫阳时令特产微商汇、青春洋芋、茶言蜜语、过年猪腊肉等供销电商系列产品。注重供销电商品牌建设,注册了“秦巴壹品”商标,正积极拓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包装业务。

供销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产业扶贫的先行示范作用。紫阳县供销联社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与省供销企业集团紧密配合,督促指导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紫阳县开源富硒科技有限公司、紫阳县紫诚旅游有限公司、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4家试点企业在7个试点镇带动贫困户1334户发展主导产业。试点工作对我县魔芋、富硒玉米、茶叶、养殖等主导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关的产业链环节为贫困户带来多重增收。4家试点企业在省供销企业集团的指导下管理逐步规范,市场拓展能力增强。其中: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积极投入研发,研发出红茶、伏茶等新品,积极拓展销售,与中石油、建总行等建立合作销售关系。争取上级供销部门支持开源公司实施富硒玉米产业融合项目,拟投资780万元建储粮库一座,改造生产线两条,给予财政补助360万元。

积极助力紫阳富硒特色产品宣传推介。近3年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西安丝博会、安康硒博会、广元推介会等10余场推介活动。邀请供销系统的《农林卫视》对紫阳特产进行了5场次宣传活动。支持秦巴山茶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等地建设10余家直营店,动员支持紫阳县向阳茶厂在西安市建设了1家富硒茶直营店。

供销经营服务体系得到快速恢复。紫阳县供销服务体系2年前尚处于全面瘫痪状况,紫阳县供销联社以电商服务体系为支撑积极恢复基层社,今年完成汉王镇、红椿镇、斑桃镇、双桥镇、麻柳镇5家挂牌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综合服务。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培育紫阳县双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培育毛坝镇电商综合服务社为市级供销电商扶贫点。培育毛坝镇供销社、红椿镇供销社为市级示范社。积极筹建紫阳县现代供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工作,指导紫阳县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联民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开源富硒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紫阳县硒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合作经济联合体,组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以此为基础促进农合联以及“三社”协同改革基础。紫阳县供销社还积极支持有关企业拓展土地托管发展产业的路子。先后与紫阳县科宏茶叶公司、紫阳县山水富硒农业科技公司、紫阳县臻硒富硒农业科技公司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已累计发展土地托管3000余亩。紫阳县紫诚旅游有限公司领办的秦巴硒农合作社以订单种植方式发展土地托管1200余亩。上述累计新增土地托管面积5200亩。对上述优质项目积极争取项目给予支持。通过上述措施,两年来在全县恢复县、镇、村3级供销经济主体、服务网点148个,供销服务覆盖城乡,新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新贡献供销力量。

第五篇:着力自主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

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金平湖”作

出新贡献

——在平湖市科协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屠云飞

(2013年3月14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市科协八届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并请在座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三年‛活动、‚九大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全国科普示范市标准,夯实工作基础,整

合科普资源,切实增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胜利召开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被评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先进集体、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奖、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嘉兴市科协县(市)科协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一、发挥智力优势,全力服务中心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意见》精神和我市百名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全面部署‚聚智强企、聚力富农‛进村入企走访服务活动。

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农村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学术交流与课题调研,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以及当前企业、农村发展对党委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需求,举行学术报告会和论坛,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创新金点子,积极建言献策,并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科技工作者建言》等途径,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做好服务。

聚智强企,服务转型。深入开展‚科技强企‛、‚厂会协作‛活动。市科协选择‚科技工作者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发挥情况‛为调研课题,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决策层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对全市科技工作者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市政协对调查报告发了专刊。引导和发挥学会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开展科技协作、科技服务和技术攻关等活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各涉企学(协)会根据自身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五个一‛活动(组织一次主题研讨、开展一次课题调研、出好一个创新点子、举行一次科普活动、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作用,带领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以破解技术难题,提高效率与效益为重点,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主动为广大中小企业引进技术、人才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科协智库优势,与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上级科协及我市专家库资源,根据企业面临的发展困难及其对技术的需求,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带着项目、技术、产品,深入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技术服务,开展创新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推广、普及,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浙江晨光电缆公司科协被评为全国和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

科普益民,聚力富农。市科协向市政协十二届一次全会提交的《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提案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推进

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镇街道、村两级农函大,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一年制学员5100人次,市农函大分校荣获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优秀单位。深化科普惠农服务站点建设,按照‚八个有‛要求规范服务站管理,以科普惠农服务队、团为主体,组织农技专家、科普惠农志愿者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普读物进农村、现场农技指导服务等活动,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技术保障。建立科普惠农项目申报制度,12个服务站(队)共申报项目21个,其中团队类12个,个人类9个,新埭镇及市蘑菇技术协会二个科普惠农服务站被评为嘉兴市级优秀服务站。稳步推进‚两新‛科普工作,以‚科普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新市镇新社区科普工作,鼓励科技工作者利用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引导居民养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巩固曹桥街道百寿村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两新‛科普工作,总结经验,探索机制,加强交流,全面推进全市‚两新‛科普工作。

二、巩固创建成果,全力服务素质提升

公众科学素质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平湖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和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召开公众科学素质实施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

五‛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目标任务和201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科学素质工作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协同合作,保障全市公众科学素质工作顺利推进。在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市政府表彰了‚十一五‛《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广泛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新闻媒体、会议和培训班等载体,大力宣传《行动计划》,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按照示范期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系列创建活动,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创建成为省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全市镇街道省级示范单位创建率已达89%,新申报嘉兴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个,组织开展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交流活动,推动基地建设。

大科普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社区居民、城镇劳动者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各级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潘云鹤院士和复旦大学朱强教授等著名学者作客‚金平湖讲坛‛,分别作了‚智慧城市与物联网‛、‚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专题报告,在党员干部中产生良好反响,全市党员干部2000余人聆听。市科协邀请上海赛复流动科技馆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科普表演和互动展示,联合相

关单位在启元路社区开展科普进社区咨询服务活动,不仅为居民解答疑问,还将宣传资料送到市民的手中。新仓镇科协召开科普惠农组团服务承诺活动座谈会,开展科普进家庭、农产品经纪人系列培训等活动。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科协开展科技示范户、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组织老科技专家与农民结亲、对企业车间行车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邀请市科普讲师团成员为学生们作小制作、小发明科技讲座。当湖街道、新埭镇等科协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暨科普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和种植、水产等农技培训。气象局结合农民需求,赴有关等镇街道开展送科技服务下乡、发放气象科普资料等活动。市中医药学会举行大型科普报告会,邀请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柴可夫教授作‚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防治中的优势与策略—糖尿病中医药防治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市质量管理协会安排科普志愿者进社区,开展‚蓝箭服务队进社区暨‘5.20’计量日宣传服务活动‛,举办浙江省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童车生产技术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班。市统计学会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专业人员,编写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基层统计基础知识‛一书。华城集团科协组织开展服装制作中的工序分类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全市学校开展航模船模比赛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邀请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特级教师陈欢庆老师来平湖作创新发明的专题报告。广陈中学通过LED、黑板报、宣

传窗、国旗下讲话等渠道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宣传,举行低碳环保知识竞赛和全校性的‚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科普教育,并举办以‚ 探索科技知识, 点燃智慧火花‛为主题的科普报告会。黄姑中心小学开展以‚科技改变生活•关注食品安全‛为主题的2012年科技节系列活动。

三、创新活动主题,全力服务科普工作

以‚美丽乡村科普行‛为主题,着力做好2012年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工作。我市首次承办了由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嘉兴市科技(科普)活动周开幕式,举行了平湖‚美丽乡村科普行‛启动仪式。嘉兴、平湖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平湖市领导介绍平湖‚美丽乡村科普行‛五个百活动总体安排,为市科技专家服务队授旗。市科协向金丝娘农庄赠送了航天种子,建立了‚航天(种子)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美丽乡村科普行‛活动再掀我市科普新高潮。

各学(协)会、镇街道科协和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园林科普进乡村、农业科技进乡村、生态科普宣传和‚美丽乡村‛科普电影、科普图片展、科普一日游、科普体验等活动。农学会组织专家下乡,开展农技培训、技术辅导和政策宣传,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环保协会、信息化协会发挥职能作用,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自行车绕城生态宣传行、网络生态知识宣传等活动,积极培育科普工作新看点,科普示范基地突出产业特点,有形展示科普内容,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广陈镇科

协组织农技(科协)干部、科技示范户及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负责人开展‚美丽乡村‛基地行,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生态科技园。林埭镇科协举办‚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曹桥街道科协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徒步行、‚开心农场‛科普体验活动,组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乍浦镇科协开展‚健康知识进村入企‛活动,为企业新居民职工和农村居民传授健康生活方式。独山港镇科协开展‚科普文化进乡村‛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美丽乡村科普行‛活动氛围。

在实验小学永丰校区隆重举行2012年平湖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幕式暨‚食品安全进校园‛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聘请8名平湖市食品安全小卫士,颁发聘书和小卫士证,发出《致全市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倡议书》。围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主题,开展了食品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系列科普活动和‚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在市民中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生活。

特色科普活动精彩纷呈。航天科普再掀热潮,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潘习哲研究员来平湖,为黄姑中学和九龙山小学的师生作《航天遥感改变我们的生活》科普报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注重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活动、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吸引了全市37所中小学校20652名学生参加,

收到各类科技创新作品22438件。防灾减灾科普活动进一步推进,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先后组织了知识竞赛、科普讲座、夏令营、社会综合实践、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参加人数达到7200余人;在新居民子弟小学――平湖市育新小学举办了2012年平湖市‚5.12‛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全市各中小学通过防灾减灾演练、参观基地和观看电教片等形式,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医学会每月举办一期健康论坛,通过专家与市民面对面讲课的方式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年参加听众约2000余人。健康教育协会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午餐食谱设计大赛,邀请上海、浙江健康教育专家为市民传授健康新理念,开展‚平湖市结核病知识网络大奖赛‛,组织成员单位医疗业务骨干举行现场咨询服务、发放健康素养宣传教育资料等活动,进一步打造‚金平湖健康讲坛‛特色教育平台,为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期间,全市共举办举办科技讲座27场,举办科技培训班24期,培训1600人次,开展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60次,播放科普电影30场,开设科普专题讲座5场,展出科普图版280块次,发放科技资料7.7万份,受益群众超过14万人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院士专家建站,全力服务“招才引智”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得到深化。积极发挥已建立的晨光电

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推进对接项目的实施。晨光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在‚低交流电阻大容量导体‛课题研究中得到稳步推进。该公司还与德国有关电子仪器亚洲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进行技术合作,为后阶段推进技术攻关奠定基础,晨光电缆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晋升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船舶设计专家沈闻孙院士来平考察,对我市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指导。邀请钱绍钧、江东亮等九位院士来平湖参加人才大会,为平湖发展‚把脉开方‛。市科协立足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做好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各项协调工作,浙江莎普爱思制药公司和浙江波汇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嘉兴院士专家工作站评审认定。

科技专家对接企业助推发展。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根据需求,主动对接,由省科协鲁善增书记带领的省科协专家组首站赴我市,为企业进行面对面服务,九名科技专家与我市9家企业进行科技对接、结亲交友,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建立人才服务新高地,开展长期的技术合作建立平台。市科协及时做好跟踪服务,了解联系专家与企业对接信息后续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科技服务内容不断创新。抢抓科学发展先机、争创科协服务先例,承应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充分发挥科协系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优势,为企业、为重点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首家成立了由17名专家组成的平湖市科技专家

服务队,分成工业、农业和政策咨询三个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通过集体会诊、分别问诊,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等,扎实为企业服务。

金桥工程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市金桥工程领导小组对各申报项目进行严格审核,2012年金桥工程立项46项,其中重点项目27个、一般项目19个。重点项目中涉及农业项目14个、工业项目8个、综合类项目5个;一般项目中涉及农业项目7个、工业项目5个、综合类项目7个。报送嘉兴市金桥工程项目立项13项,金桥工程涵盖面扩大,质量有新的提高。金桥工程对科技创新、推广、运用和普及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明显。

科技工作者作用发挥平台有效拓展。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组织各学(协)会围绕经济发展、教育、规划建设和农村农技队伍现状等内容进行充分调研,共编印《科技工作者建言》11期,5期得到市领导批示。作为政协成员单位,认真参与由政协牵头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专题调研,完成了嘉兴市第二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任务。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创业创新。与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东湖女儿——平湖当代杰出女性‛和平湖市‚巾帼创业明星‛、‚巾帼创新团队‛等评选活动。新埭镇科普惠农服务站专家盛保龙被评为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2名农函大工作者

被推荐为省农函大工作先进个人,4名科技示范户被授予嘉兴市优秀农村科技示范户称号。

五、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提高工作水平

增强科协机关服务能力。科协全体人员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调动全体科协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每月工作例会、重大工作和重大事项集体会商等制度。为加强与上级科协的联系,在市领导的带领下,赴省科协进行工作对接,赴嘉兴市科协、科技馆学习,接受工作指导。会同市文体局、市公建办督促加快市科普活动中心的建设。

抓好科协换届工作。2012年是市、镇街道科协换届之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全力以赴、精心筹划、科学安排,会议的准备、代表推选、委员候选人考察等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部门大力支持,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市委批转市科协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和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的文件。为规范换届工作,保证镇街道科协换届顺利开展,市科协在广陈镇进行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试点,召开了由各镇街道科协主席、秘书长参加的观摩大会,为各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为迎接市科协八大的顺利召开,切实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以面临换届的14个学会为重点,做好学会基本情况调研,召开了换届工作专题培训会,对学会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换届的

程序进行规范,确保各学会换届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在顺利完成镇、街道科协换届和科协代表大会代表推选工作的基础上,顺利召开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强化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开展信息工作考核,根据工作部署,修订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做好科协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科协工作氛围。全年上报省科协网站、杂志等媒体各类信息110多篇,发表52篇,在嘉兴市科学网、期刊上发表信息126篇,在市政府信息报送系统报送信息43篇,录用37篇,市科协网站刊登各类信息400多篇,出刊《平湖科协》10期,信息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回顾2012年的科协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每项工作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心参与,更离不开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科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科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工作的不足,与市委、市政府赋予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相比,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科协组织的期望要求相比,市科协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招才引智进一步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还需深化,学会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协组建力度还需加强等等。我们将正

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3年,市科协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能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

全市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指导下,围绕‚三年‛活动和‚九大专项‛行动,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各级科协组织、科技社团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科学发展,提升科学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发挥群团优势,参与社会管理,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金平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

1.依托科技团体组织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金平湖科普讲坛‛为引领,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和提

高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科技工作者信息库工作,加强市科技专家服务队建设,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认真实施‚金桥工程‛,加强项目申报管理和实施过程监督,努力引导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项目的实施,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2.依托科技人才智力优势,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攻关,为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服务。深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科技发展的后劲,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作示范和引领。

3.依托科普惠农服务站,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巩固全市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成果,按照‚八个有‛要求,进一步规范服务站管理,深化‚四送一训‛(送资料、送技术、送新项目、送新成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组团承诺服务‛等惠农载体,进一步创新服务‚三农‛发展的形式和方法,以服务站为平台,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三农‛服务,实现科技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4.依托科协组织优势,承接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政府的部分职能向社团组织转移正在进一步推进。科技社团作为我国民间组织的重要组成

部分,正面临着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良好机遇。各学(协)会要积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在努力争取和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上取得新进展。

二、围绕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1.深化示范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大科普工作格局。推进科普特色基地和科普示范点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挥教育、示范作用。积极履行市公众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责任,加强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发挥五大牵头部门作用,围绕五大重点人群,制订行动方案,推进‚十二五‛《行动计划》实施。

2.突出科普载体建设,进一步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科普资源,继续开展基地工作交流,深化‚科普一日游‛活动项目;加强基地科普特色品牌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区一品‛的基层科普工作新亮点。巩固科普宣传载体建设,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画廊等媒介的作用。创新宣传手段,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挖掘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编印好科普宣传手册。

3.创新科普宣传方式,进一步丰富科普宣传内涵。完善村(社区)科普活动站建设,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硬件管理,丰富科普活动内容;继续办好农函大,针对农民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提供有效师资,引导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提升素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开

展好新一轮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普、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作用,传播知识,引导发展。以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协会员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全市各层面的各类科普活动,探索开展‚中外科普连线‛进平湖活动,加强与各级科技馆联系,邀请流动科技馆来平巡展,拓展科普活动新渠道。

4.加快科普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阵地。市科普活动中心将进入装饰布展阶段,要学习借鉴各地经验,科学设计、精心实施,建成体现平湖特色的科普活动中心,让平湖市科普活动中心成为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探索省级中心镇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工作。

三、围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大力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

1.加强沟通联系,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举办好各类科技沙龙,倾听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意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组织科技、科协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提案、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做好科技工作者建言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完善为科技工作者的服务机制,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努力建设和谐温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2.加强典型宣传,大力举荐优秀科技人才。通过学术交流

等形式,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组织开展第三届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大力宣传优秀科技人物、创新人才和科技致富典型;多形式、多渠道关心爱护科技人才。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协组织服务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科协工作的大力支持。以作风建设带动能力建设、效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4.加强引导指导,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探索科协工作新思路,研究科协工作新方法,以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独山港镇为重点,加大在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的力度,根据平湖产业特色和特点,研究新建学(协)会工作,不断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真正做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

各位委员、同志们,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市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和谐幸福现代化‚金平湖‛的目标任务。展望未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

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创业创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我市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上一篇:矿井防隔水煤柱的留设下一篇:可口可乐校园公关策划